迟来的迁悔社会与法
❶ 林森浩入狱始末:愚人节的一场玩笑,引发了两个家庭的悲剧,后来怎样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了现实,也照亮了未来。杀人案作为碎片化的历史,它更像黑暗中的火把,总需要有人正视淋漓的鲜血,分析案件,获取并传递前人的教训,令后辈走上过上稳定的日子。
一场愚人节的玩笑
说起愚人节大家想得最多的便是,和朋友开个玩笑。然而七年前正是一个小小的玩笑,引发了一起惨案。
复旦大学某宿舍发生一起毒杀案件,这个案件的动机仅仅是因为闹着玩、恶作剧,性格外向的黄洋要趁机捉弄一下同学,内敛、敏感的林森浩也有了恶整对方的想法。两个同一年纪的男孩子,性格迥异,处于两个不同的方向。
这个宿舍投毒案件的犯案人员是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高材生,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及时进行及时的疏导,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包容。
高校犯罪案件的发生,除了固定的教育模式下的条条框框束缚,负面的情绪压在心里,一点触及爆发后果不敢料想。对于性格缺陷的人群,需要社会和周边人多一些理解和照顾,而不能因为他们沉默寡言肆意欺压。
❷ 2017社会与法现在放的迟来的忏悔有重播吗
滚滚红复尘中,生苦死苦犹如飓浪,制轮番冲击,我们又能留住些什么呢?携手也罢,放手也罢,不如浅浅一笑,任凭时间像指间沙一样逐渐流失。人的一生空手而来,最终空手而去,带来的是因果,带走的也是因果,佛曰:“一切有为法,如同梦幻泡影。如露亦...1146
❸ 如何忏悔业障
检举想学佛,但不知具体如何忏悔?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4-6 12:04
提问者: 西才东移 - 经理 四级 最佳答案检举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亡时罪亦灭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推荐:
佛教的忏悔主义
作者: 星云法师
一.生活上的忏悔与知识上的忏悔
二.人事上的忏悔与工作上的忏悔
三.感情上的忏悔与修持上的忏悔
四.行为上的忏悔与心理上的忏悔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佛教的忏悔主义”。
平时我们的衣服肮脏了,穿在身上非常不舒服,把它洗干净再穿,就觉得神清气爽;身体有了污垢也要沐浴,沐浴以后浑身上下舒服自在;茶杯污秽了,要用清水洗净,才能再装水饮用;家里尘埃遍布,也要打扫清洁,住在里面才会心旷神怡。这些外在的环境、器物和身体肮脏了,我们知道拂拭清洗,但是我们内在的心染污时,又应该如何去处理呢?
当我们的心受到染污的时候,要用清净忏悔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无污邪,使人生有意义。忏悔的法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功效呢?下面我分成四点来说明佛教的忏悔境界:
一.生活上的忏悔与知识上的忏悔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所谓“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这种内心觉照反省的工夫,就是忏悔。
忏悔在生活上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什么?
第一、忏悔是认识罪业的良心。
第二、忏悔是祛恶向善的方法。
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中,能够修持忏悔的心情,就能得到恬淡快乐。好像穿衣服时,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古训,想到一针一线都是慈母辛苦编织,密密爱心,多么令人感激?如此一想一忏悔,布衣麤服不如别人美衣华服的怨气就消除了。吃饭,想到“一粥一饭,来处不易”,粒粒米饭都是农夫汗水耕耘,我们何德何能?岂可不好好的珍惜盘中飧?惭愧忏悔的心一生,疏食淡饭的委屈也容易平息了。住房子,看别人住华厦美屋,想想“金角落,银角落,不及自家的穷角落”,觉得有一隅陋室可以栖身,远胜于天下多少流落屋檐的风雨人,忏悔的心一发,自然住得安心舒服。出门行路,看到别人轿车迎送,风驰电掣好不风光,想想别人为此曾熬过多少折磨,吃过多少苦楚,是心血耕耘得来;而自己努力尚不够,工夫还不深,自然以足代舆,如此安步当车,倒也洒脱自在了。一念忏悔,使我们原本缺憾的生活,突然时时风光、处处自在,变得丰足无忧起来,这就是能够常行忏悔的好处。
忏悔,是我们生活里时刻不可缺少的美德。忏悔像法水一样,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忏悔像船筏一样,可以载运我们到解脱的涅盘彼岸;忏悔像药草一样,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忏悔像明灯一样,可以照破我们的无明黑暗;忏悔像城墙一样,可以摄护我们的身心六根;忏悔像桥梁一样,可以导引我们通往成佛之道;忏悔像衣服一样,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菜根谭》里说:“盖世功德,抵不了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犯了错而知道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忏悔虽然有如此殊胜的功德,但是一般人平居无事的时候,总是轻忽怠惰,不容易生起忏悔的心。我们常常在噩运降临时,才懊恼自己的种种错误;等到病魔缠身的时候,才嗟叹自己的荒唐无度;在经济拮据的关头,才正视自己的挥霍浪费;到了山穷水尽、四面楚歌的地步,才忏恨自己的鲁莽;活到年老力衰、齿危发秃的时候了,才后悔少壮不知发奋向上,老大徒然伤悲。佛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和众生的差别,在于菩萨有前瞻远见,不会迷惑于一时的贪欲,造作万劫难复的恶因;而众生短视浅见,只看到刀锋上甜美的蜜汁,郤浑然不顾森寒锐利的锋刃,等到蜜汁尝到了,舌头也割破了的时候,已经种下无尽的苦果,后悔莫及了。人生短暂,我们应及早抗心高望,未雨绸缪,趁着年轻力壮的时候勤奋垦拓,趁着富贵丰裕的时候常行布施,趁着因缘凑泊的时候广结善缘,创造自己未来光明而美满的人生。
除了生活上需要反省忏悔之外,在知识上也要时时自我检讨,因为知识是一种深广无涯的东西,常常进化变异,容易产生下面的错误,例如:
1.思想上的错误:就是佛教说的“邪知”,是学问和观念上的偏差,譬如:不相信三宝、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轮回……等,一旦发现自己有这种邪知,就要快快回头猛省:“啊!我的知识错了!”这就是思想上的忏悔。
2.见解上的错误:就是佛教说的“邪见”,是对人对事的看法想法不正确,譬如:否定道德伦理的价值、处事错乱、误解他人……等,有了这种邪见,要知道自我警惕:“啊!我的念头错了!”这就是见解上的忏悔。
3.言论上的错误:也就是佛教所谓的“邪说”,在言词上有了缺失,譬如: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说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邪知邪见有时潜藏于心中,不易发现;而邪说往往借口舌发露,变成口业,容易滋生是非,伤害别人,因此我们要守口如瓶,要慎舌如刀,时时警惕自己:“啊!我说话太冒失了!”这就是言论上的忏悔。
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忏悔,是身体行为的自我省察;知识上思想、见解、言论的忏悔,是心理意念的净化修持。只要常常在生活上反求,在知识上明辨,痛下忏悔工夫,就能使我们身心清净,生命升华了。
二.人事上的忏悔与工作上的忏悔
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常持省思忏悔的心念,天地就宽阔多了。心中不造作罪业,人事自然和睦,想开了,勘破了,像法庆禅师预言颂所言:“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郤”,生命都把握不住,人我是非又何必执着呢?如此转念一想,真是人生何处不春风!
过去有一位云居禅师,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十种后悔,劝告我们不要轻忽蹈陷,这十种悔事是:
1.逢师不学去后悔: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能够终生受用,像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郤不知道好好亲近学习,等到机缘流失,徒然悔憾不已。
2.遇贤不交别后悔: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得一贤达知己,能够常常切磋恳谏,是极希有难得的殊遇。我们对于犯颜直谏的贤人益友,要能倾心接纳,千万不要排斥,否则贤友诤友一一绝去,人生的好机缘也失之交臂了。
3.事亲不孝丧后悔:所谓“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父母长辈在世的时候,不能承欢膝下,甘旨奉养,甚至百般忤逆,等到慈亲逝世了,纵然身后极尽风光体面,墓冢巍峨,又有什么意义呢?“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倒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点孝心。
4.对主不忠退后悔:跟随上司工作,不能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等到违过被辞退了,悔恨交加,有什么用?
5.见义不为过后悔:生命的境界,常在一刹那间取决,一念迷即卑私,一念觉即高义。如果见义不为,错失良机,懊恼也于事无补。
6.见危不救陷后悔:良知,是一种无法欺瞒的东西,见他人危难而吝于伸出援手的人,事后总难免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无穷悔恨。
7.有财不施失后悔:有能力布施做功德时不做,等到失去财势机缘了才后悔,已无济于事了。过去有一位居士对我说:‘师父!您来为佛教办一所大学,我捐助净财。’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想不到没有几天,他真的把钱送来了。我跟他说办佛教大学不容易,不必那么快把钱送来,他回答:‘不行啊!我现在有钱不布施,万一将来潦倒了,想参与佛教大学建校这么有意义的事也不行了。’,这位居士能够未雨绸缪,已得到佛法的深深妙用。
8.因果不信报后悔:一粒稻种子撒在不同的土里,会以不同的因缘生长结穗,沃田里的稻穗必丰收,瘠土上的稻穗必贫枯,一粒稻种子都有因果差异,我们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业报真理,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放逸六根种下恶因,否则感受恶果时已噬脐莫及了。
9.爱国不贞亡后悔:“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的兴盛,即是国民的福祉,全体国民,不论在朝在野,不分公职私职,都应当以国脉存亡为己任,努力贡献。
10.佛道不修死后悔:身强体健时,不好好修行求菩提,等到白发频添齿牙动摇了,连佛号都念不住了,把“南无阿弥陀佛”都念成“哪里有阿弥陀佛”了,还能精进修持吗?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等到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持念“往生咒”,就太迟了。
综合上面十种后悔来看,人际之间的因缘要及早把握,经常保持一颗忏悔的心,觉得我对不起一切众生,有了这颗不争不执的心,就可以避免贪瞋的染污,人事关系自然随之和谐了。
除了人事上的忏悔之外,更要有工作上的忏悔。譬如盖房子偷工减料,造成崩坍的不幸,良心上能不忏悔吗?为了骗取厚利,仿冒盗用,粗制滥造,不顾商业道德,破坏国家形象,不应该忏悔吗?只为满足个人贪欲,而造成金融混乱,恶性倒闭,使多少人生活陷入困境,使社会笼罩了苦难阴影,能不忏悔吗?如果人人有忏悔的善心,以大众利益为前提,置个人得失于度外,我们的社会不就能繁荣富庶,我们的国家不就能和谐安乐了吗?
佛经里有十种忏悔法门,为我们在人事和工作上的忏悔提出了指引,这十种忏悔法门是:
1.对诸佛忏悔:诸佛的法力,有时会与我们的脑波相通,藉相同的频率度化我们。对诸佛忏悔,并不是要我们跪拜偶像,对木头石像磕头,而是要我们洗心革面,移情化性。 在佛菩萨面前参禅或忏悔,并不仅是身体的跪拜诵念,更重要的是抛去心中杂念,息下妄缘,割舍罪业,清净身心!
2.对父母忏悔:为人子女者,如果常常觉得有亏孝道,不能甘旨奉养,光耀门楣,因而忏悔改进,也是一种孝心。
3.对子女忏悔:为人父母者,如果常常觉得对子女哺养照顾不够,对他们的呵护关爱不够,因而力谋周全,必定可以做好父母。
4.对师僧忏悔:过去印度有一个迦阇国王想谋害大象王,就命令杀手穿了袈裟,伪装成沙门的模样前往,被大象王的母亲识破行藏,劝儿子拒见以避祸,大象王决定舍身度化顽劣,因而答谢母亲说:
“见袈裟一相,知是慈悲本;此心皈佛者,愍念诸众生。
汝勿怀疑虑,宜应速摄心!被此法衣人,欲渡生死海。”
师与僧,都是传道人,是真理的化身,是暗夜的明灯,我们即使不能效法大象王的慈悲,也应该常常惭耻于道业没有成就。
5.对弟子忏悔:我们做师父和老师的人,也要常常反省对弟子有没有尽心尽力教诲,以免误人子弟,作践人才。
6.对国主忏悔:国家保护我们,领袖领导我们,使我们能安居乐业,而我们对于国家和社会又贡献了多少?有了这样的忏悔心,就能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7.对檀越忏悔:一个出家人,对信徒檀越也要有忏悔心,觉得我没有全力为大众解除疑难,没有时时为大众度化灾厄,实在愧对三宝与缁素,所以要好好用心,多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业。
8.对良友忏悔:与朋友相处,总觉得你待我太好,我对你不厚道,如此多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广结善缘。
9.对所化忏悔:譬如各位今天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赶来听讲,要耗费多少时间?花费多少金钱?我对各位究竟能有多少助益?一念及此,内心即有海深山积的惭愧!由于有惭愧忏悔的心,使我每次讲演都很慎重,希望每一句话都能对各位有所贡献。
10.对龙天忏悔:天龙八部护持我们,在冥冥之中加被我们,使众多因缘成就我们,度越一切夷险,不堕愚痴迷途,我们能不好好回馈十方大众,报答天龙八部吗?
忏悔是如此的美好,当人人前争后逐、暴戾愁恼时,我们要退让礼敬、谦敬忏悔,使心地如熙日般光明,性情如和风般安祥,忏悔是多么美好呀!可是,很遗憾的,社会上对于能忏悔改过的人,并不能真正尊重,也少见包容。譬如服刑犯人释放之后,虽然他已经改过自新,立志向善,可是社会这么现实,一个回头悔改的浪子常常找不到工作,缺乏机会,没有出路,在无立足之地的恶况下,只好变本加厉再度犯罪,实在可惜!
《五分律》中说:“若知有罪,而忏悔者,增长善根”,我们佛教徒应该有大度量、大胸襟,包容忏悔的人,协助忏悔的人。
三.感情上的忏悔与修持上的忏悔
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守空,过着清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我们在感情的生活里,要有忏悔的心情,觉得这件事我对不起某人,这个地方是我错了,这种情形是我疏忽了……,日日忏悔,日日改进,性情胸襟自然能开阔,生活品质自然能提升,否则每天被感情牵制束缚,住在五欲六尘的牢狱中,不能超拔,不能解脱,那种瞋恚惊怖、垢秽怨祸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
忏悔者常蒙三宝加被,忏悔者多能移情化性;经常在感情上忏悔的人,能洗涤一切烦恼垢,长养无边诸善根,消除业障,种植福田。
至于修持上的忏悔,天台宗有三种忏悔的法门,就是:
1.以戒律门忏悔:精持戒律,夙夜不懈的修持,犹如大火,烧去一切情识障。
2.以功德门忏悔:常行功德,供养三宝的修持,犹如春风,消去一切烦恼障。
3.以无生门忏悔:勘破生死,修习无我的修持,犹如净水,洗去一切知见障。
修持忏悔的法门虽多,最重要的是要真诚发露。发露,就是把自己的罪过在大众面前坦诚无讳地说出来,从忏悔的情状,可以看出一个人忏悔的心情。如果是上品的挚诚恳切,忏悔时会痛哭流涕,全身流血;中品的忏悔,至少也会满身大汗淋漓,懊恼欲死;最普通的下品忏悔,则是涕泪纵横,俯身不起。
忏悔,要发心;至诚发心,罪业才能消除。过去有一个小沙弥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踏死了一只青蛙,师父知道以后,神色黯然的责怪小沙弥说:
‘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阿弥陀佛,这一来罪孽深重啊!为免业报轮回,你只好到后山跳悬崖舍身谢罪了。’
小沙弥一听,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这才知道祸根大了,只好含泪拜别了师父,万分伤心去到山后悬崖,往下一看,唉哟!又深又暗,此时命在须臾,小沙弥心想:跳下去,粉身碎骨,必死无疑;不跳呢,三涂受苦,累世轮回,业报逃不掉,这可怎么办呢?小沙弥左思右想、右想左思的,真是进退为难,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就在他哭得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杀猪的屠夫经过,看到小沙弥跪在路旁哀哀痛哭,觉得很奇怪,上前追问,小沙弥便一五一十地把前因后果说了一番,屠夫听了,顿时悲从中来,悔恨万分的说:
‘小师父呀!你不过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悬崖自杀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的,满手血腥,这罪过岂非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重了。唉!小师父呀!你不要跳崖了,让我跳吧!应该谢罪赴死的是我啊!’
屠夫一念忏悔心生起,就毫不迟疑地,纵身朝悬崖一跳,正当他随风飞坠,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
这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涵义,正是显示修行忏悔的希有殊胜。真诚的忏悔,可以洗除我们无边的罪孽,还给我们本来清净的面目,譬如磨镜,垢去而光现。
四.行为上的忏悔与心理上的忏悔
我们平日在身、口、意三业上,不知造了多少的罪业:身体所造的罪业如杀生、偷盗、邪淫;口说所造的罪业如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心想所造的罪过如贪欲、瞋恚、愚痴。这些身、口、意行为上所造的恶事,称为“十恶”,也就是十种过失。自古以来,有许多大德撰写过许多忏悔偈文,无非是劝世人去除三业上的过失。譬如梁朝简文帝曾作过《六根忏悔文》,为眼、耳、鼻、舌、身、意忏悔;梁武帝也作过《摩诃般若忏悔文》、《金刚忏悔文》;对声韵学有极大贡献的文士沈约,也作过忏悔文;陈文帝作过《妙法莲华经忏悔文》;宝志禅师作过《梁皇宝忏》;悟达国师作过《慈悲水忏》,各朝各代文士君主的类似作品不计其数,可知不仅出家人要修持忏悔,一国之主要行忏悔,甚至全国的国民都要行忏悔,能够这样,这个国家的国民道德必然高尚,社会风气也会和谐。
佛教徒如何从行为上忏悔呢?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下面四种行为上,成就自己的惭耻正觉:
1.说好话来忏悔: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抱着慈悲喜舍的心情,以好话去赞美,这就是忏悔。经上说:“甘露及毒药,皆在人舌中”,为人好口齿,既能助长他人善根,又能增益自己德行,何必吝啬呢?
2.捐善款来忏悔:多行布施,多做功德,既能驱伏贪爱,又可以惠施众生,也是一种忏悔。
3.勤劳服务来忏悔:发心为大众服务,来忏悔自己的罪业,《法句经》上说:“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这种忏悔方式,也是福田。
4.成就他人来忏悔:多为别人着想,多成就他人好事,譬如撮合别人的美满姻缘,“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又如别人做生意,我多光顾买东西,让他多赚钱,表面看来是帮别人,可是功德会回向,常常也是帮自己。像我跟别人买罗汉鞋,他一双鞋卖一百五十元,但是我却给他二百元,他觉得奇怪,问我说:
‘大师,别人买我的鞋,我一双卖一百五十元,他还嫌贵,要跟我讨价还价;您不但不嫌贵,反而添到每双二百元,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就说:‘你一双鞋子卖一百五十元,赚钱不多,品质无法改良,穿鞋的人也吃亏,万一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倒闭了,我们想买罗汉鞋穿,就再也买不到了。现在我用一双二百元买鞋,是赞助你赚钱,你可以改良品质,扩大生意网,使天下人有罗汉鞋穿,天下人受福报呀!’
所以,有时候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我们只要感到亏欠别人太多,时时惭愧忏悔,时时想去报答人,自然能获得很大的法喜。这种由心理上的忏悔转化成行为上的乐善好施,依经上的记载,可以有五种福报:
“一者,终不远离一切圣人;
二者,一切众生,乐见乐闻;
三者,入大众时,不生怖畏;
四者,得好名称;
五者,庄严菩提。”
至于心理上的忏悔,在《摩诃止观》里,也提到五种忏悔法门:
1.忏悔:就是常常诵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来消除深重的罪业,获得内心清净的生命。
2.劝请:譬如说话得罪了人,做事冒犯了人,主动地去请他指教,邀他聚餐,礼请他参加各种活动。请大家来做功德、做好事,劝导社会大众共同发慈悲心,发菩提心,这也是忏悔法门。
3.随喜:别人欢欢喜喜说话时,我们欢欢喜喜的聆听,为他助兴;别人高高兴兴做事时,我们高高兴兴随缘参与,不忘给予赞美,给予鼓舞,这种随口的赞叹,就是随口的欢喜。此外还有随手助人,广结善缘,是随手的欢喜;随耳听话,欣赏同情,是随耳的欢喜;随眼注视,关怀慈爱,是随眼的欢喜;随心赞同,同感同受,是随心的欢喜。这种种随喜都是功德,每天欢喜快乐,就是忏悔。但是一般人常常忽视欢喜的忏悔,和别人相处时愁容满面、泪眼汪汪,把烦恼传染给别人,影响大家的情绪。为了个人的不乐,增加大家的忧虑、苦恼,实在罪过。因此我们要自己欢喜,也给大家欢喜,这就是忏悔。
4.回向:我们自己做的功德,不敢自己独享,回向给大家共同享受,如此回自向他,就是心念上的好忏悔。譬如我们现在点一盏光明灯供养菩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发愿点这一盏灯,普天下的人都能照到,都能蒙受佛陀的光明,这是多么好的愿心!布施一块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钱,但是布施的时候,发愿将这布施的功德,能解决天下人的苦恼,这种回小向大、回事向理的忏悔,是多么大的力量!有些人对于回向偈,只是口中唱唱而已,还需要身体力行,真正付诸实践。
5.发愿:在寺院里,出家人早晚功课,常念四弘誓愿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发愿忏悔,就是为了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过去胜鬘夫人在佛陀授记后,曾经恭敬发十大愿,成为佛教发愿的师范,这十大愿的前五愿,就是最具体的心理忏悔法门: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我们要时时忏悔身、口、意的罪业,从行为与心理上痛改前非。罪业在事相上虽然存在,但是在本性上却是没有的,经上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罪业如霜雪,本无自性,不过是一时的沾染滞缚而已,如果用般若智能的阳光去观照它,自然能够融化。在无生门的忏悔方法里,只要一念不生,不起一切的妄念恶想,就是真正的忏悔。如果进一步证悟到真如不动的自性,一切罪过自然不忏自除了。
佛教的忏悔主义虽然有不同的内涵与深浅的层次,但是自他无二,事理一如。为自己忏悔,即是为他人忏悔;为他人忏悔,也就是为自己忏悔,自己与一切众生是不能分开的。普交禅师修忏的公案,可以做为我们的镜子:
有一位信徒问普交禅师:‘修忏悔法门是为自己忏悔呢?还是为他人忏悔呢?若为自己忏悔,自己罪性从何而来?若为他人忏悔,他人非我,不能替代,怎能为他忏悔?’ 普交禅师思索良久,无法回答,便四处云游参访,寻求解答。一日来到泐潭禅师处,脚刚踏进门,泐潭就“呵!”的大叫了一声。 普交禅师不明就里,正要开口表明来意,泐潭的禅杖已迎头挥了过来,普交莫名其妙,只有暂时避开。过了几天,泐潭找到普交,对他说‘我有古德公案,想与你商量。’ 普交惊疑未定,一声惊诧“呵!”还来不及出口,泐潭又“呵!”的大叫了一声,回音在普交胸腔中震荡不绝,宛如普交自己的发声,普交禅师一刹那间豁然开悟,不禁哈哈大笑。泐潭看他已悟,十分高兴,执着他的手追问:‘你会佛法吗?’ 四目相投之下,普交禅师也笑着“呵!”的叫了一声,把泐潭的手宕开去。 泐潭知道普交已经洞明“人我一如,自他无二”的忏悔法门,当下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我希望大家都能抱持忏悔的态度,有清明的心胸,早日见到自己的真如自性,享受快乐解脱的人生!谢谢大家!
4
❹ 今晚CCTV12社会与法播放的忏悔录,目录是叫什么
泣红尘
❺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主要节目
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套节目——“社会与法”频道的成立,是中央为了落实“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社会与法”频道以稳定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适应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适应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社会与法”频道将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努力做到好看、有用。它将依托中央电视台长期积累的传播资源,以社会、道德、法律等为主要内容,以新闻、专题、访谈、现场直播、电视剧等多样的节目形态树立频道生动活跃的形象,保持频道引人入胜的魅力。“公民、公正、公益”是社会与法频道的核心理念和诉求。以社会、道德、法律等为主要内容,以新闻、专题、访谈、现场直播、电视剧等多样的节目支持整个频道。
暨2008年12月29日频道第一次改版后,2011年4月18日,该频道第二次进行改版,此次改版,新增了《见证》、《一线》、《热线12》、《夜线》、《普法栏目剧》、《法律讲堂(文史版)》、《平安365》、《小区大事》等节目。 《天网》栏目进一步提高社会纪实能力,强化案件的人文解读和社会背景阐释。
《道德观察》栏目在保持已有品牌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贴近社会热点,强化权威部门、权威专家的资源开掘。
《法律讲堂》改名为《法律讲堂(生活版)》,进一步关注百姓身边的法律话题,普及百姓急需的法律知识。
《忏悔录》走出“高墙”限制,进一步提高节目的动作感与可视性。更增强节目现场的吸引力。
此外,频道原有的《平安中国》大型媒体行动、《“12·4”法律服务你》、《绿书签行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6·26”禁毒宣传周》等频道原有的大型特别节目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播出,并逐步提升特别节目的收视影响力。
❻ “梅姨案”被告人当庭忏悔,你觉得迟到的忏悔还有意义吗
可能还有些人对梅姨不了解,这是一个专门拐卖孩子的人。这个女人将拐卖来的孩子联系买家,在从中收成。这位梅姨平时以做红娘为掩饰,实际上,坐着倒卖儿童的上天害理的事。而至今这位梅姨还没有被抓到。
虽然这次的忏悔是有意义的,但并不代表他们做的错事就可以被原谅。应该让他们戴罪立功,积极抓捕犯罪分子梅姨。毕竟梅姨存在,会让更多孩子可能陷入到危险当中。而且梅姨一直没有落网,也说明背后关系势力错综复杂。
每位宝贝都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大的礼物,没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如果因为某些原因需要一个孩子,那么可以去走法律的正规程序去福利院进行领养。而不是通过抢夺他人的孩子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是非常不道德并且违法行为。
❼ 5月3日社会与法之忏悔录(泣风尘)里讲的故事好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的遭遇深深地触动了我
芦荡小英雄(图1)
微山湖,芦苇丛,这里本来就是孩子们释放天性的地方专,再加上小英雄牛娃属捉弄小鬼子的故事,真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天,日本鬼子要从莲花镇给土地庙据点的敌人补充一批枪支。我区委接到这个情报后,立即派区武装小分队老马去小鲁庄组织民兵,中途截击敌人,夺取枪支。放鸭的小牛把送枪的鬼子和伪军引诱到芦苇丛里的蛤蟆湾,老马和民兵们一举歼灭了敌人。
❽ 江西豪车醉驾当事人当庭忏悔,迟到的忏悔还有意义吗
我认为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迟到的忏悔并不能够挽回局面,而且也不一定出于真情实感。我们的确应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不利的后果,而且也应该更加积极地减少不利影响。因为当我们无法恢复原状时,承担责任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当我们受到他人的伤害和侮辱时,我们的确希望能够得到真挚的道歉,而且也希望对方能够尊重我们人格。但是当有些错误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时,道歉和忏悔没有任何意义。江西豪车醉驾当事人当庭忏悔,迟到的忏悔还有意义吗?因为这是毫无意义的,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有三个:
一、迟到的忏悔无法改变现状。
我之所以认为迟到的忏悔根本无任何意义,就是因为这种忏悔不仅不能够得到对方的原谅,而且也无法改变现有的局面。即使过错方能够更加真诚地道歉,并且也希望能够弥补对方,却仍然无法挽回之前的局面。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
❾ 刚刚CCTV12社会与法播放的是啥节目
CCTV12社会与法播放的是《忏悔录》。
《忏悔录》是一个以“心灵的焦点访谈”为回最终定位和品质答追求的周播节目,推崇“没有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价值观。力图在与犯有重大过失的人物的深度访谈的中,通过他对于自己心路历程的观注和再思考,以忏悔的方式完成自我人格的升华,并给予观众深刻的启迪,从而宣示“人性的光辉,忏悔的力量”这一永恒主题。
❿ 操场埋尸案校长狱中忏悔,迟来的忏悔有何意义
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是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博得同情吗?在包庇了自己的杀人犯外甥之后,还利用自己的关系,不停地掩埋这件事情的存在,如果不是这件事情曝光,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在一所中学的草场底下,埋藏着一个长达16年的冤魂!
还是说,想要通过忏悔的方式来让自己不安的心得到解脱?在事情发生的那个时间里,明明有很多种选择,可以选择“大义灭亲”,将自己的“好”外甥送去公安局,接受法律的审判;也可以整改学校的基础设施,让一切都合法化,让那封举报信的内容成为“不正确”的内容,仅仅是损失了自己那所谓的利益,就能够救下来一条鲜活的生命。他不会这样做,毕竟,他现在出事了。
这样的忏悔,真的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