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根据义务法的规定国家社会

根据义务法的规定国家社会

发布时间: 2022-06-08 10:04:32

Ⅰ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可以收杂费。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可以收杂费,是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关于义务教育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第八条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公布)
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第三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第四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五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第七条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制,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条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第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 初级中等学校, 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本法规定的各类学校。
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包括相应的义务教育设施。
第十条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第十二条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国家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予以补助。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国家在师资、财政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十三条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
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
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
第十四条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
第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六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
对违反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本法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Ⅲ 义务教育法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当前版本是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改。

(3)根据义务法的规定国家社会扩展阅读

教育法:

第十八条:国家制定学前教育标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

第十九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Ⅳ 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的相关规定

你直接看一下法条啊

Ⅳ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包括什么

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1、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人民服从宪法和法律,就是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服从人民自己的意志。中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全国人民制定的,是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2、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每个公民所必须承担的神圣职责。各民族之间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宪法规定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包括爱护国家所有的财产和集体所有的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包括遵守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5、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的税收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和政权建设,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和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6、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宪法还规定,公民的劳动和受教育两种权利,同时又是公民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按照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原则,公民既然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就应当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宪法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Ⅵ 受教育的义务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来有关法律自,法规的规定,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联的,在较多情况下,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例如:《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这里,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同时并存的.实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但是,并不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实施都实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如接受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但不是所有公民应承担的义务.国家是否将公民接受某类或某一阶段的教育同时规定为权利和义务,不仅要看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还要看国家和社会是否具备提供受教育的条件.我国法律目前规定的义务教育只在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实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个阶段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不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都是一种违法行为

Ⅶ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什么事业

公益事业。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义务教育的实质及其特点:

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7)根据义务法的规定国家社会扩展阅读:

公益事业的主要特点:

1、外在性。属于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一般处在直接生产过程、个别经营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外,独立存在、并行运转,并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

2、社会性。大部分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建设,资金依靠国家财政解决,投资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共享性。公益事业的服务是为许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

4、无形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大多是无形的服务,而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

5、福利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带有很大成分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性质。

Ⅷ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什么的

C,义务教育。

因为适龄儿童有权利有义务接受义务教育。如果有任何阻止适龄儿童上学的行为属于犯罪,最高可以扣留15天的刑罚。

而且义务教育是9年制的,晚几年可能会推出12年制义务教育的方针。

改革措施

义务教育的各种变化,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运用“加减乘除法”全方位加大对义务教育改革的结果。

2016年1月10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在北京表示,现阶段必须把义务教育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往上要扩大到高中,往下要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只有这样才能明显提高人的受教育年限。

热点内容
经济法的优点形成原因 发布:2025-04-26 08:53:38 浏览:419
民法总则第74条 发布:2025-04-26 08:49:07 浏览:156
盐亭法院 发布:2025-04-26 08:37:16 浏览:393
律师袁浩 发布:2025-04-26 08:36:32 浏览:949
中级经济法借款合同 发布:2025-04-26 08:05:03 浏览:530
刑法的讲解视频 发布:2025-04-26 07:59:12 浏览:364
一国法院解决涉外 发布:2025-04-26 07:51:52 浏览:920
找保定律师 发布:2025-04-26 07:43:41 浏览:194
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条例 发布:2025-04-26 07:34:07 浏览:123
劳动法关于女职工 发布:2025-04-26 07:28:59 浏览: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