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企业所得税例题
1. 下列税种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准从收入额中扣除的是()。
正确答案为:A选项
答案解析: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即纳税人按照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发生的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故不在扣除之列。
2. 东奥经济法关于企业所得税的一道计算题
接受捐赠的材料(存货)按照新会计准则应该以接受材料的账面价值(10万)专和应负担的税费(属1.7万)计入营业外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是(不考虑运费进项税):
借:原材料 10.3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1.7
贷:营业外收入 11.7
银行存款 0.3
从会计分录可以看出:运费构成了接受捐赠的材料账面价值,通过生产再加工后进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后税前予以扣除,所以不会再考虑运费的处理了。
3. 经济法基础企业所得税公益性捐赠的问题
第一个题目,答案明显错了!
当年利润400万,其中已扣除了这55万的捐款。回题目自己也说了,“均在营业答外支出中列支”。
义务教育捐赠扣除限额为48万;直接捐赠5万不得在税前扣除。
因此,应纳税所得额为:
400+(50-48)+5=407万元
第二个题目,答案是正确的。
捐赠扣除限额为:5000×12%=600万元>100万元
所以捐赠的100万可以全额扣除。同样,这100万已包括在利润总额中了。
国债利息收入是免税的。
因此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20=4980万元
4. 经济法的题,企业所得税那一章的,我不懂为什么应纳税所得额调增是10-5,为什么不是1
你再捋捋。业务招待费扣除有两个限额条件,1是实际发生额的60%,2是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两个限额取小的数扣除。
你题目业务招待费发生额是10万元,按第一个条件,只能扣6万,按第二个条件,是只能扣5万。所以,按5万作为扣除限额。原来是按10万扣,那么,要调增10-5万。
5. 经济法多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收入中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有
你的答案是ab d。正确只有c不正确。
6. 两道经济法的题,求大神解答!在线等!
第一题,银行作为经济法主体中的公司企业主体,是上市,运行,缴税,被处罚。,。。。等多种商事行为的承担着。大意如此
第二题,张某以劳动者、股东、买受人、旅客的身份成为经济法主体
7. 经济法基础,企业所得税
应该是不同的概念:
.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是按权责发生制计提的,不是实际缴纳内的,应在次月15日内容缴纳.分录如下,
1.月底结转所得税时做: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结转本年利润做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3.在次月15日内申报纳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8. 请哪位高手找一道比较综合的企业所得税题目和一道包括计算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税务题目!同时附上答
A企业是2008年1月1日注册成立的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度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资料如下:
(1)本年度实现税前会计利润200万元;
(2)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
(3)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30万元;
(4)持有的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
(5)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
(6)本年度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00万元,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为10年,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折旧费用全部计入当年损益.
(2008年度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1)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本年度应交的所得税.
(2)计算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
(3)计算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并做出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1)本年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200-国债利息收入2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30+存货跌价准备10+固定资产折旧(100/5-100/10)〕×25%=42.5(万元)
(2)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万元;
存货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
固定资产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
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80×25%=20(万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50×25%=12.5(万元)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0×25%=5(万元)
(3)本年度所得税费用=42.5+20—12.5—5=4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4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2.5
9.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中包括哪些税种
您好!我国现行税收法律体系是在原有税制的基础上,经过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逐渐完善形成的。现共有23个税种,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分为七类:
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
2.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3.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4.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主要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对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5.财产和行为税类。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屠宰税、契税,主要是对某些财产和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中央税即属于中央固定财政收入,由中央集中管理和使用的税种。具体来说,中央税包括下列税种: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BR> 地方税即属于地方固定财政收入,由地方管理和使用的税种。具体说来,地方税包括下列税种: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费,农牧业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或赠予税,土地增值税。<BR> 中央地方共享税即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和使用的税种。具体说来,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下列税种: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s部分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证券交易税,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
1994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和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需要,我国对税收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范围较大、程度较深的改革,即税制及分税制改革。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中央和地方分设税务机构,分别收税。在税种划分上,根据税制改革后税种结构的变化和进一步改革的方案,分别设置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划归地方税的税种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筵席税、农(牧)业税(包括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1994年,地方税收入(不含共享税地方分成收入)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34.4,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35.11,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地方税,同时将屠宰税和筵席税的开征停征权下放给地方。至此,与分税制相联系的,具有真正意义的地方税产生了,同时,也初步形成了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基本框架。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