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中国婚姻法演变过程

中国婚姻法演变过程

发布时间: 2022-06-11 02:05:02

A. 中国法定结婚年龄变更史

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演变

中国古代的婚龄相对于今天的结婚年龄来说普遍较早,一般十七八岁就结婚成家了。

1、西周时期:男30岁,女20岁

西周时《周官》有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令男子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但考虑到古人所处环境,《春秋谷梁传》记载较为真实,它描述西周男子20岁“冠而列丈夫”,即是成年。女子则15岁为“及笄”,是为成年。男女未达到成年年龄不得结婚。

2、春秋战国:男20岁,女15岁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国家发展需要,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都不同程度的把国民法定结婚年龄下降。《国语》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决心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已报此仇。为了迅速增加人口,他鼓励国民结婚生育,颁发条例: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3、秦朝至清代:男15-20岁,女13-17岁

到秦朝男子以六尺五寸,女子以身高六尺二寸为成人,分别是:149厘米、143厘米。按照身高推算女生相当于15岁左右。而再往后大都在男20岁,女15岁这个标准左右。如唐代规定“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则是“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晋朝时期司马炎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4、现代: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

根据《婚姻法》第六条规定,国内公民结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该条例从2001年实施至今仍未改变,但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改为“男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周岁”。这与我国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大幅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明显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生育意愿发生重大转变有关。

(1)中国婚姻法演变过程扩展阅读:

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如下:

1、伊朗法定结婚年龄男18岁、女16岁(一说9岁,古兰经上穆罕默德是娶了9岁幼女为妻,所在伊斯兰国家的婚龄均偏低)。

2、荷兰法定结婚年龄18岁;16岁(需父母同意,一说12岁)。

3、俄罗斯法定结婚年龄18岁(特殊情况16岁,地区不同可能出现差异,在2002年以前,法定结婚年龄为16岁。2002年,俄国议会下院杜马通过了一项法案,准许将合法结婚年龄从16岁降低到14岁)。

4、法国法定结婚年龄18岁。

5、菲律宾法定结婚年龄18岁(穆斯林15岁)。

6、韩国法定结婚年龄:男18岁、女16岁以上。未满20岁者,要申请结婚时必须有父母的同意。女子在婚姻六个月内不能申请再婚,但有医生的妊娠诊断证明可作例外处理。

7、日本男18岁、女18岁。

8、英国18岁。

9、德国18岁。

10、巴西男18岁,女16岁;

11、澳大利亚男21岁,女18岁。

B. 中国最早的“婚姻”一词,是从何演变而来

传说中最早的婚姻关系是“伏羲制嫁娶,女娲立媒约”,但是原始社会流行群婚和班辈婚,不存在婚礼制度,直到商朝的时候,才出现关于婚姻的一些理解,比如“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等。

纳采就是男方让媒人去提亲,女方要是觉得适合就会把自己的芳名告诉男方,纳吉就是现在的算八字,看般配吗。纳征是下聘礼:请期就是选择结婚的黄道吉日,共牢合卺就是洞房和喝交杯酒了。

古代婚礼仪式定型是在唐朝,后世一直沿用,直到近代收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才产生了一点改变。现在的中式婚礼其实是中西式融合下的产物。

一场盛大的婚礼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特别是一场隆重的中式婚礼更让人喜欢。

C. 婚姻法变化及其时代背景

新婚姻法与旧婚姻法有5点不同处:
1、明确规定禁止“包二奶”等行为。旧婚姻法只禁重婚,对其他无明确规定。而新婚姻法则增加“禁止其他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的内容。
2、新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的规定。指出“对无效婚姻,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提出该婚姻无效,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应当宣告婚姻无效。”
特别针对胁迫婚姻作出了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3、新婚姻法放宽了离婚的条件。
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视为感情确已破裂,应准予离婚。
(一)实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的;(二)一方重婚或有其他违反一夫一妻制行为的;(三)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一方被追究刑事责任,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五)婚后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六)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七)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4、新婚姻法首次提出探视权和尊重父母婚姻权的问题:“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5、夫妻双方财产占有、分割应遵循的规则是与旧的婚姻法相差最大的地方。新婚姻法规定:对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除重婚的以外,按照共同财产分割;对有过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新婚姻法明确规定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所有的婚前财产;(二)因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指明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新婚姻法首次提出离婚时,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可以向另一方请求补偿。

D. 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群婚制

群婚制它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婚姻家庭形态,其本质特征在于两性关系受到一定范围的血缘关系的限制或排斥。按照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的婚姻家庭进化模式,群婚制可以划分为血缘群婚制和亚血缘群婚制度两个阶段。

2、偶婚制

偶婚制是一男一女成对配偶的婚姻制度。这种婚姻制度的特点是: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就是说,在成对的配偶中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同居关系,

每个男子或女子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或主要的配偶,并不排除男女双方与自己的主妻或主夫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而且夫妻关系极不稳定。

3、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monogamy)亦称“单偶婚”、“个体婚”是文明世界的体现。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

(4)中国婚姻法演变过程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第十一条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E. 国人婚姻70年变迁:从一切从简,到五花八门,你怎么看

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奥斯瓦尔德·施瓦茨说:“婚姻是完好人生的精华。”从世界婚姻开展史来看,随着狩猎采集者进入农业文化,社会需求更稳定的布置。第一次记载的婚姻典礼的证据是结合一名妇女和一名男子,其历史能够追溯到公元前235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婚姻演化成一个普遍的机构,被古希伯来人,希腊人和罗马人所承受。但那时分,婚姻与爱情或宗教关系不大。我已在多篇文章中细致解答过这个观念,在此不再赘述。

在中国,新中国成立之间,我们有长达2000年的封建婚姻史。一切的年轻人,都恪守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准绳谈婚论嫁,因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古时婚礼,考究“六礼”,兴于周朝,贯串整个封建社会。所谓六礼,一是纳采,就是男方得知女方诸方面条件不错,派人送彩礼求婚;二是问名,就是男方派媒人问清女方的名字、生辰八字,然后到宗庙里去占卜吉凶;三是纳吉,就是占卜后得到凶兆,然后订婚;四是纳征,就是男方派媒人送彩礼到女方家里;五是请期,由男方定下婚礼吉日,由媒人正式通知女方;六是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需亲身到女方家迎接,然后男方先回,在门外等候

直至封建王朝毁灭,民国时期,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在上海等大城市开端盛行穿白色婚纱礼服,普通新娘穿白色婚纱礼服,手捧鲜花,头戴白色长纱,长达五六米,新郎穿黑色大礼服,白硬领衬衫,戴黑领结,手捧黑呢高帽和白色手套,另外还有男女二位傧相,也穿大礼服和白纱,陪着一对新人,举行婚礼后就在教堂内与双方家长,证婚人等拍摄合影照,这就是起初的婚纱照,这品种型的结婚照不断持续到50年代。

从大操大办到1950年新中国公布了婚姻法,宣布婚姻嫁娶一切从简。我国的婚姻新时期正式拉开帷幕。

50年代-80年代变革开放之前,这是一个特殊的脱贫时间,固然《婚姻法》制定了一夫一妻制,但是那时分的夫妻结婚照,大都是穿正装拍摄,简直没有婚纱照一说。由于是集体消费,买东西都要靠:票。粮票、油票、各种票。那时分的婚姻,简单而瓷实。婚礼由“组织”筹办

,来宾为单位职工,看起来更像是单位联欢会,结婚十分简单,条件好的摆上一桌酒,亲戚邻居四邻凑到一同吃个饭。

议论明星公众人物离婚,关注相亲节目炒作吃瓜,运用社交软件享用快餐爱情,这是我们能看到新时期年轻人感情的缺陷,但是也能看到那些开端养儿育女的90后夫妻,不只开端顾家,也开端肩负社会义务;纵观建国70年,每个时期的婚姻观念和风俗都有所不同,不管如何,他们都是一个时期的记忆和意味。婚姻本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从古至今,随同着婚姻制度的不时完善和优化,置信我们年轻人的婚姻将来,也会越来越温馨与幸福。#婚姻嫁娶70载#

F. 中国是从何确定一夫一妻制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发展

《中国法制史》第三版中其中一条:夏商法律在确立婚姻关系上,明确的规定了一夫一妻制。商代允许男性王族在确立一夫一妻外,大量纳妾。这说明从中国古代历史的源头起,我国就倡导着一夫一妻制。

那么,在朝代更换、沧海桑田中,最初的一夫一妻制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发展呢,与建国后实行的一夫一妻制又有什么不同呢?

新中国婚姻法宣传

又如,1952年12月,广东省妇联副主席古大存在《宣传婚姻法的一点意见》中写道:婚姻法施行前的重婚、纳妾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否离婚,要看女方(妻、妾)要求来决定,我们不能强迫其离大或是离小。

如果妇女一方要求离婚时应立即批准,并照顾其离婚权利。如果女方没有这样的要求,就仍应让他们保持原来共同生活关系。总而言之,所有在解放之前就已经成亲的妻妾,只要女方自己愿意留在丈夫身边,就不会被强制性离开。

对于建国之后这些法律的颁布,我们也看到了法律制度的人性化一面:首先,一改以往男性主权社会,把选择权交到了女性手上,男女平等;其次,这样的结果该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妾”这一群体,大多没多少文化与见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丈夫生活,离开了丈夫,如何生活也将成为一大难题。现代女性讲究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带给女性的沉重教训。

G. 近代婚姻制度的变迁有哪些参考文献

一、 封建统治下的传统婚姻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不仅仅是当事人,更是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的实务。所以,家庭夫妻关系的形成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准则,男女当事者个人,对自己的婚姻基本上没有选择的自由。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大多以“门当户对”或家庭经济情况为标准,对于年、貌、品、才,甚至身体状况,是不管的,更别提感情,青年男女毫无自主权可言。男女双方婚前可能都没有见过面,婚后的感情状况普遍不理想,没有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的传统婚姻酿成了许多悲剧。在电视剧与文艺作品中,此类例子枚不胜举。清末的许多学者,都有过失败的第一段婚姻。
传统婚姻中,早婚恶习,近亲结婚的习俗的风行。在清末社会,早婚有相当的普遍性,一般青年多在20岁之前完婚,甚至有“有年30抱孙子者,则戚族视为家庆,社会以为人瑞”,少年男女结婚带来的结果是身体易为情欲所伤,父母也不能给子女良好的家庭教育,给整体国民素质影响很大。近亲结婚,出于种种考虑,在偏远地区和皇族内甚为流行,给下一代的质量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严重影响国民素质。
中国有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国妇女一直生活在“三纲五常”的宗族制度之中和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中,女子的婚姻全力基本被剥夺。蓄妾,三妻四妾,是旧时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贫富贵贱分化和阶级制度的在婚姻制度上的体现。男子可以退婚再娶,女子则不能退婚再嫁,这是封建婚姻的违反人道主义的平等的地方。
二、 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婚姻状况的改变
——传统婚姻制度与新式婚姻形式共存
清末民初,新世纪初的婚姻在一片热闹沸腾的变革中开始。伴随着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展开了对旧时婚姻陋俗的大批判。在新婚姻观的引导下,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婚姻习俗开始出现了现代文明与自由的曙光。
辛亥革命对传统的婚姻制度的冲击还是相当大的,近代留洋后回来的人带来的人人平等,妇女解放等新观念给城市的青年以重大影响,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也让众多的城市民众开始渐渐改变旧的观念,接受新式的婚姻顾念也开始成为新式婚姻制度的开端。
青年男女开始先谈恋爱,再结婚。在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受新式观念的影响,原来的旧的观念被渐渐摒弃,慢慢的解放天性,从自由恋爱开始,也接受一夫一妻制度,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偏远乡村和传统的家族依旧是传统的形式。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的婚姻即为林觉民和梁启超两位家长包办的。 婚礼的形式开始从简,花费也节省了许多。旧式婚礼的程序极为繁琐,规范了所谓的“六礼”,作为婚礼必要的程序。民国早期,众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尤其是在“五四”前后,于是婚礼形式上开始趋于简单,,“往往有借旅馆及青年社结婚者,此亦嫁娶从简之好现象也”。礼俗趋于简朴,摒弃旧婚俗
的繁文缛节,更是社会趋于文明,合理的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也有利于社会进步。
男女的婚姻的年龄也开始正常起来,早婚的现象变少,人们开始重视起自己的教育,事业和革命,结婚年龄从原来普遍的16,7岁到20岁出头,这是社会显著的进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下一代的质量。
三、 建国后的婚姻状况和婚姻观念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国家一切都刚刚起步,当时急需一部法律为新的婚姻制度作为新的婚姻规范,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婚姻家庭领域内的反封建的民主改革,废除在中国已存在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婚姻陋习于是,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最初几年里,政治色彩颇浓而革命意义极大的《婚姻法》为中国人的婚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其颁布为起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一夫一妻制开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开始在主流媒体的宣传中出现提倡“婚姻自由”,这一切都是过去的年代所没有的,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婚姻法》的颁布给中国的婚姻制度带来了质的改变,长足的进步。就在《婚姻法》颁布前一年,法国女权主义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藉这本女权主义的“圣经”,波伏娃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敬意,她坚信社会主义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现象。
当然,在这一时期婚姻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自50年代“反右”运动开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处于一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政治成为一切的主题,婚姻如是。其时所谓的“红五类”之间的通婚是理所当然的,而企盼改变命运的所谓的“黑五类”也无一例外地希望能与“红五类”联姻,以便借此获得免于政治迫害的身份条件。与政治条件相比,人们对财富、职业的要求似乎并不高。也许在那个均贫富已被制度化的时代,经济方面的任何期待都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人们连爱情也少有期待。爱人,首先应该是革命同志。
1978年以后,政治权力与传统道德共同构建的社会监管体系日益松动,令置身其中的人们感受真切而又应接不暇。少了过度的政治负担,人们的婚姻重归朴实的爱情。1981年,新《婚姻法》颁行,将“感情破裂”规定为离婚要件,由此,中国人似乎开始意识到,爱情也是婚姻中颇为重要的东西。婚礼也跟上了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潮流,新人穿上了套装西服婚纱、喜宴排场越来越大,婚庆事业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然而,进入新千年以后, 这是一个规范日渐模糊的时代。80后相继步入婚龄,成为这时期结婚的主力,此时的婚姻染上了80后鲜明的个性色彩-在中国,一些人的爱情开始以“无政府”的方式蔓延,正如罗素在半个多世纪前在《婚姻革命》里说的,“爱是一种无政府的力量,如果放任自流,它是不会安于法律和风俗所规定的范围的。”同时,随着物欲与自由主义的膨胀,结婚的决定开始掺杂着更多无关爱情的考量??
四、总结
婚姻家庭制度是指被一定社会所公认并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遵循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规范体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始终受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发展所决定。可以说,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根本上推动了婚姻制度和婚姻观念的的变迁,当然这不是唯一因素。
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婚姻制度的未来做准确预知,但是纵观变迁,我们
并且发展趋势将是趋于合理与完善。 不能说着将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

H. 我国古代一夫多妻,现代一夫一妻,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

这个世界的法律和规矩都是有钱有权有势的男性制定的,他们在社会中不会存在竞争压力,也有更多的资源,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正是这帮人,制定了一夫一妻制。

但全世界的国家在发展中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是违法的,而我们国家则更是在西周就有明确规定的相关制度。

我们国家古代从来没有过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更严格来说,是一夫一妻一妾制,这点很重要,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没什么区别啊,事实上妻和妾的区别非常大,首先地位完全不一样,其次,纳妾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纳的,不同朝代规矩不同,比如有的就要求四十岁无子才可纳妾。未经许可的视为重婚罪。

I. 中国新婚姻法有什么变化

1997年—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青年中,有近.8%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3—4成的青年对结婚和生儿育女的价值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有近5万的青年赞成离婚。有半数的人对“婚前财产公证”表示认同。
对21世纪婚姻的展望

许多学者认为:下世纪婚姻将呈多元化趋势,家庭形式将更为丰富。男人和女人都将不依赖他人而生存,个人的权利将受到尊重,生活将趋于个性化。

中国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妇女解放程度也不同步,因此,城乡婚姻掌握的数据和综合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具体来说,在城市:

1.核心家庭继续增加。目前核心家庭已达60%,还会继续上升。家庭结构小型化,每家3—4人。

2.晚婚晚育人数增加,单身不婚者增多,自愿不育者有上升趋势。

3.婚前性行为不会减少,随着封建“贞操观”影响的削弱,试婚有可能增多。

4.择偶更注重情趣相投,经济条件重要性降低。同居数量有可能上升。

5.婚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使多数家庭不再凑合。婚姻调适能力的提高,将使家庭生活更丰富、新鲜和幸福。婚姻中男女更加平等,家庭暴力减少,丈夫将与妻子共同承担家务。

6.家务劳动强度降低,时间缩短,夫妻因家务劳动导致的矛盾减少,家务劳动将社会化、家用电器普及化。

7.协议离婚、试离婚将成为离异的首眩离婚率会呈上升态势。知识、文化水平越高的人情感越丰富,对爱情要求越高,因此会越不幸福,越痛苦,离婚可能性越大。

8.社会对婚外恋继续保持宽容的态度,人们对婚姻的责任感更多的是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而不是迫于外在压力。随着我国对个人自由的管理放宽,机会增加,婚外恋会增加。

9.民众婚姻自由度增加,婚姻不再是从众行为,结婚与否是个人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单身不婚、单亲家庭等生活方式可能成为人们多样化选择的内容。

在农村:

1.婚姻自由将随着经济改善而提高,女性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尤其是“打工妹”,她们的眼界开阔了,有了自立能力,必然更要求婚恋自主。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她们的要求与农村强大的传统势力之间还在较量。

2.早婚多育现象将随着妇女地位提高、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而减少。

3.由于贫困和性别比例失调,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男性难以成家。

4.离婚在农村仍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牵涉到承包地等生产资料,易使离婚女性及子女生计无着。参加乡镇企业劳动的女性比较而言有更多的自主权。

5.婚外恋对于农村妇女既是一种诱惑又包含着危险,往往导致她们承受动荡不安的生活和悲剧的结果。

总之,21世纪的婚姻变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将朝着多元的、理性的、进步的、以人为本的、男女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

J. 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的提纲

一、 近50年中国婚姻家庭政策的变迁
1、1950年代初至1970年代后期——第一部《婚姻法》出台及其贯彻执行
2、19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20年——第二部《婚姻法》与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
3、新世纪以来的近5年——《婚姻法》修正案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
二、婚姻家庭政策变迁对女性的影响
1、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得到跨越式提升
2、女性的特殊需求和特殊利益适时得到特殊保护
2、女性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由依赖走向自立 1950年4月,毛泽东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1950年5月1日起颁布施行。这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法律。这部婚姻法共计8章27条,包括原则、结婚、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子女间的关系、离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附则等章节。它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这些原则也构成了新中国婚姻家庭政策的基本内容。
婚姻法颁布后,中央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和各种行政手段,推动婚姻法的贯彻实施。1950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保证执行婚姻法给全党的通知》,要求全党同志应认真学习婚姻法,保证予以正确执行。从1950年到1952年,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都曾多次发出贯彻婚姻法、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通知。1953年3月被中共中央和政务院确定为贯彻婚姻法运动月。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领导下,全国各地都成立了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向广大群众进行了有关婚姻法的宣传,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1955年6月,《婚姻登记办法》公布,确立了以婚姻登记为中心的婚姻管理制度。
在1951年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条例》中,除了明确规定男女同工同酬外,还规定女工在产前产后休假56天,工资由单位照发。同年发布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坚决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反对歧视迫害妇女的通知》指出,要办好托儿所和各种妇幼保健事业,以减轻妇女的家务负担,使她们更好地投入社会生产。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考虑到了妇女特殊的生理需求,为妇女参加社会工作、与男性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政策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已有的婚姻家庭政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变化了的社会需求,70年代末,适当调整婚姻家庭政策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
1980年9月10日,经过修订,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80年通过的第二部婚姻法,与1950年的婚姻法相比较,主要修改之处为:1、对基本原则的补充,即在重申原《婚姻法》各项原则的同时,增加了保护老人合法权益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规定;2、对结婚条件的修改;3、扩大了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4、对离婚条款的增补;5、增加了对违反婚姻法的行为人依法制裁和强制执行的条款和有关婚姻家庭案件执行的规定。
新婚姻法颁布后,国务院于1980年12月发出《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新婚姻法》的通知,又于1981年1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宣传贯彻婚姻法的通知》。政府和妇联等系统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攻势,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推动了婚姻法的贯彻执行。
在这段时期,国家不断出台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规,它们既是对1980年婚姻法的补充完善,也是新时期我国婚姻家庭政策的新发展。主要有: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了继承权男女平等。
1992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而详细地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1994年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母婴保健工作,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
1995年,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
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980年11月,民政部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新的婚姻登记办法。1986年3月,民政部又重新修正颁布了《婚姻登记办法》,明确了婚姻登记机关的执法地位,确定了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和出证制度等。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发布了《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具体规定了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责等。
1983年3月和8月,民政部相继颁布了《华侨同国内公民、港澳同胞同内地公民之间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和《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
1989年先后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和《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
1993年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和《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对离婚后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明确规定。
1999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
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和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监护制度作了简要的规定。

热点内容
他人使别人的孩子掉了付啥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4 22:20:40 浏览:435
汪伟律师 发布:2025-04-24 22:03:02 浏览:6
国防法律责任有哪些 发布:2025-04-24 21:48:35 浏览:75
问责总法律顾问 发布:2025-04-24 21:48:33 浏览:350
抖音法官女孩 发布:2025-04-24 21:48:31 浏览:185
在派出所上班临时工适用劳动法 发布:2025-04-24 21:38:26 浏览:263
法院和律所 发布:2025-04-24 21:32:49 浏览:77
魔法学院国语 发布:2025-04-24 21:20:08 浏览:596
湛江法院钟 发布:2025-04-24 21:10:31 浏览:886
宣判前写材料怎么送交法官 发布:2025-04-24 21:04:53 浏览: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