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阶级分析法和社会学社会阶层

阶级分析法和社会学社会阶层

发布时间: 2022-06-11 05:55:38

㈠ 社会学-阶级,阶层,社会分层的三者之间的差异

社会分层是一个统称,社会分层下有马克思开创的阶级划分和韦伯开创的阶层划分两大类。可以说,社会分层与另外两个词是总分关系。
阶级与阶层都是讨论社会不平等或社会差别,探索是什么社会因素决定了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分布或分配。其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阶级分析理论主要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来划分阶级的,这被认为是经济决定论的划分原则;阶层则强调身份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文化决定论的划分原则。第二,在划分标准上,相对于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标准,韦伯采用权力、财富、声望等多元划分标准。第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阶级在现实社会中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实体,有确定的阶级意识和阶级利益;而韦伯主义者认为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统计上的分类,是一种理想类型。
这部分文献回顾可参考李春玲的书。

㈡ 阶级分析法的什么是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指在承认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划分为阶级并由此产生阶级斗争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从 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
在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的资产阶级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才明确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以及它们的作用问题。马克思曾说过:“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①马克思的这一段话至少包括两 点:一是说明了在他以前,资产阶级学者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平;二是对资产阶级学者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予以了肯定。马克思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发展。他说:“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①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级斗争学说,不是任何人强加给历史的主观臆想,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认识的结晶。
既然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存在,在研究一些历史现象时,就不能不使用阶级分析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

㈢ 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阶级分析方法和阶层分析方法作为社会主体结构分析的不同方法,虽然都是着眼于主体结构,但却具有不同的规定性。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过去十分熟悉的方法,它所关注的主要是人们在社会的经济关系亦即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由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这些不同的社会集团便是所谓的阶级。按照列宁所下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而阶层分析方法原是西方社会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也叫社会分层方法,它是以人们的收入、职业、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权利等等为标准,将人们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研究不同层次之间的人们的社会差别。阶层分析方法与阶级分析方法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便是它的着眼点并不集中在主体之间某种特定的地位差别上,而是广泛注意主体之间的各种差别;因此阶层分析的具体尺度和标准具有多样性。

㈣ 阶级分析法是什么

阶级分析法(method of class analysis)是指用社会学的阶层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把握历史进程的线索这一点,也为资产阶级学者所使用。列宁在研究了法国的历史和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们的历史著作后,指出:“欧洲许多国家的历史非常明显地揭示出事变的这种真实内幕,即阶级斗争。

法国复辟时代就有一些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在总结当时的事变时,不能不承认阶级斗争是了解全部法国历史的钥匙。”

因此,阶级分析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所独有的,但是也不可因此而否认将这一方法系统化、最后定型以及在实践中充分运用,要归功于马克思经典作家。

阶级分析方法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1)阶级分析法可以使我们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发展线索。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更正补充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

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也说过:“一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意向同另一部分人的意向相抵触,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历史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各社会之间以及各民族、各社会内部经常进行斗争……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人类阶级社会历史,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它,我们的认识又应从哪里入手呢?列宁明白地告诉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人们能在这种迷离混饨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沿着这条线索,我们在探讨历史进程中人物的活动时,就能十分正确地找到个人因素背后的社会根源以及决定个人活动的社会历史规律;就能充分揭示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的各个层面,抓住各种社会关系的本质要素。

(2)阶级分析方法在史料的鉴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在阶级社会里,人又是划分为阶级的。《实践论》里说:“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

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因此,不能否认的一个客观存在就是:在阶级社会中,所遗留下来的人类活动的史料,大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不同程度、或深或浅的阶级印迹,如果不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史料的鉴别,只能是做到一般意义上的辨其真伪,而不能做到在此基础上,从史料的思想性上鉴别其对错。

㈤ 什么是阶级分析方法如何这应用

毛泽东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就有左中右。 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专点观察和认识属阶级社会的一切现象。它是马克思主义对待阶级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基本方法。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都隶属于一定的阶级,处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之中,阶级斗争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和制约社会运动的全过程。只有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认识阶级社会的迷离混沌、纷繁复杂现象的本质,发现阶级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自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研究阶级社会各种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分析社会各阶级时,首要的是分析各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还要分析各个阶级的发展变化以及各阶级的相互关系。

㈥ 简述阶层分析法的地位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和阶层分析方法作为社会主体结构分析的不同方法,虽然都是着眼于主体结构,但却具有不同的规定性。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过去十分熟悉的方法,它所关注的主要是人们在社会的经济关系亦即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

阶层分析方法原是西方社会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也叫社会分层方法,它是以人们的收入、职业、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权利等等为标准,将人们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研究不同层次之间的人们的社会差别。

㈦ 阶级分析法的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阶级分析方法,只适用于研究阶级社会的历史。这一点是马克思经典作家论述很清楚的问题,可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无阶级社会阶段,并且随其发展,阶级也最终会消亡。因此,我们说阶级分析方法很重要,但是,在运用时不能超出它的适用范围。如研究原始社会史就不能用阶级分析方法。那种把阶级分析方法说成是历史研究唯一方法的认识及实践都是错误的。(2)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可以从繁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其发展线索,但是却不能对任何历史现象都给予圆满的解释。因此,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将其绝对化、简单化。在人类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无一例外都始终贯穿着几对最基本的阶级矛盾。从历史整体上看,正是这些矛盾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任何阶级,都留下了其发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轨迹;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新的阶级总是代表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而必然能够取代阻碍历史进步的守旧落后的阶级。在同一制度下的社会,正是通过其内部存在的对立阶级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其逐步走向繁荣和消亡。离开了阶级分析的方法,我们不可能探索出这样一条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但是,决定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因素有许多,有些历史现象又不是用阶级分析都能说清楚的。如,中国封建社会里,反复出现宦官当政、外戚专权的现象;在历代众多的皇帝中,有的精明强干、有的却昏庸无能。这些现象的出现、存在,在很大程度是和中国封建的宗法制度及皇帝个人的能力、品行、乃至性格有关,在研究中,要给予具体分析,而不能笼而统之地归结力是地王阶级的本性。又如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问题,但在封建社会中,民族矛盾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除阶级矛盾外,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信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民族情绪、民族感情都是导致民族矛盾的因素。因此,在分析说明历代民族矛盾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把它说成是阶级斗争的表现,而也应作出具体分析。再如中国历代都存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和斗争,有时这一矛盾和斗争呈现出极端尖锐和白热化。秦统一六国之初,在全国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那一场争论,竟导致了“焚书”;唐朝初年,李渊的几个儿子为争夺最高权力,竟演出了一场充满刀光血影的“玄武门之变”。这些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单纯用阶级分析是很难说清楚的。还有在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中,起义军内部的矛盾斗争,用阶级分析也是讲不通的。象那种武断地为秦朝初年主张在全国实行分封制的人冠以“奴隶主阶级残余的代表”的论点;简单他说某某人是地主阶级在农民起义队伍中的“代言人”、是“蜕化变质分子”等等。都是僵化教条地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所得出的完全歪曲了客观历史的结果。(3)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时,其目的不是为了判明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而是为了揭示其活动的环境中的阶级关系如何,这种关系对历史人物的活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判明历史人物在其活动中,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对历史进程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把阶级分析简单化的运用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如简单化地把封建社会的历代皇帝统称为地主阶级总头目、封建官吏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对历代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冠以封建文人的称号,然后给予否定、批判。这样做的结果是,对他们所作的历史贡献无法公正地恰如其分地予以肯定。对农民起义领袖的评价也曾存在简单化的倾向,或过分抬高,或笼统地用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一带而过,缺乏对其局限性的具体分析。其实,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历史上的人物是千姿百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袁世凯称帝前后,为其摇旗呐喊的筹安会会长杨度,在1922年投向孙中山,加入中国国民党,后来,曾为营救孪大钊出过力;1929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秘密身份为党做了许多地下工作。陈独秀曾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1921年前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于其坚持右倾机会主义,使革命失败。后来,组织所谓“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进行活动,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过。对杨、陈二人的评价,便不能是通过简单判明其阶级属性就作结论的,而是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具体细密的分析,才能作出公允的评价。(4)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曾为我们做出过范例。他在1926年撰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各阶级中的不同阶层的状况作了精辟的分析。如文中对中国资产阶级中的买办资产阶级阶层。民族资产阶级阶层和小资产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政治态度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他预见到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极大动摇性的阶层,他们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其右翼将跑到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营垒里去,这一点为后来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所证明。再如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内部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大地主和中小地主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这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要探明这一问题,就要运用阶层分析,对不同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状况进行全面具体的考察,而不能笼统地因其同属地主阶级而作出简单化的全面否定 。

㈧ 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古人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

2、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在阶级社会中具体地考察社会历史条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必然包含分析一定的阶级条件和历史人物的关系。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一定的阶级总是要推举或产生出自己的代表人物,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历史人物的作用受到阶级的制约;历史人物的沉浮,也往往同他所属的阶级的兴衰息息相关。

3、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8)阶级分析法和社会学社会阶层扩展阅读:

运用案例:

1、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对为什么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作了精辟的阶级分析,堪称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典范。

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作了精辟论述。他指出:“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㈨ 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它要求

机子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他要求我觉得这种的话认识阶级的阶段只社会的科学方可能更全面一些

㈩ 如何用阶级分析法分析社会阶级与阶层状况

首先要了解你所要研究的社会有那些经济因素,依赖这些经济因素的人有哪些。这是判断阶级或阶层的基本标准。各个阶级或阶层都要为自己所代表的经济因素提出自己的阶级立场。寻找和对比各阶级阶级立场的异和同,研究它们的对立与分歧,进而结合各阶级代表人群的实际表现,明白他们行为背后的经济背景。这就是阶级分析的方法了。
比如用阶级的方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奴隶主阶级逐渐走向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逐渐崩溃,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上升,进而在政治领域逐渐取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在春秋时期: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孔子,是《周礼》最忠实的继承者——克己复礼、贵贱有序、仁者爱人。在奴隶主阶级统治旧秩序逐渐崩溃、“礼崩乐坏”的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不得以退而修书,兴办私学,但其思想不失积极的入世成分。同时代同样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老子,则更深地感受到奴隶主统治的危机,其主张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上——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是消极的出世思想。孔子和老子,都是希望恢复历史上旧有的社会秩序。在百家争鸣、战乱纷杂的战国时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影响的学说仅剩庄子一门,主要继承老子哲学的世界观,与之相较,更显消极避世——无为无用,他当然不会去新兴地主阶级把持朝政的政权中出仕做官,从他汪洋恣肆的文采中可以体会到体会他没落贵族的气质(《逍遥游》《秋水》)。主要继承了老子哲学中的方法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因势利导等)的兵家和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当然不会消极避世,而是进行向奴隶主贵族夺权(如商鞅变法)、诸侯之间争霸(如合纵连横)的活动。兵家与法家都在为地主阶级的政治军事斗争提供思想武器。儒家思想这时也已转向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荀子是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孟子则描绘了封建社会太平治世的蓝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都有涉及。荀子和孟子都在为地主阶级统治的新秩序出谋划策。由于小农经济和城市工商业的空前发展,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学派形成并产生重要影响,主张“兼爱”(反对阶级压迫)“非攻”(渴望安定生活)“尚贤”(希望小生产者在政治上的发言权)“节约”(反对贫富差距),重视自然科学(墨经光学八条)。
如果以上事例还是不能说明问题,就请参阅阶级分析的经典论述,如毛泽东1925年所撰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热点内容
他人使别人的孩子掉了付啥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4 22:20:40 浏览:435
汪伟律师 发布:2025-04-24 22:03:02 浏览:6
国防法律责任有哪些 发布:2025-04-24 21:48:35 浏览:75
问责总法律顾问 发布:2025-04-24 21:48:33 浏览:350
抖音法官女孩 发布:2025-04-24 21:48:31 浏览:185
在派出所上班临时工适用劳动法 发布:2025-04-24 21:38:26 浏览:263
法院和律所 发布:2025-04-24 21:32:49 浏览:77
魔法学院国语 发布:2025-04-24 21:20:08 浏览:596
湛江法院钟 发布:2025-04-24 21:10:31 浏览:886
宣判前写材料怎么送交法官 发布:2025-04-24 21:04:53 浏览: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