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2社会保障法
1. 北京自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科目
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必考课
2 03707 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 4
3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6
4 03312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6
5 0331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6
6 03314 培训与就业* 7
7 03315 劳动关系* 6
8 03316 养老保险* 6
9 03317 失业保险* 6
10 03318 医疗与生育保险* 7
11 03319 工伤保险* 6
12 03320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 6
13 03321 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
证书考试肯定有书的,实在找不到,你就上淘宝吧
2.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试题
中国自考人(www.zk8.com.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无论是创造知识还是传授知识或者转移知识,其目的都是为了( )
A.学习 B.继承
C.管理 D.应用
2.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其效用具有强烈的时间性的是( )
A.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力
3.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取决于遗传和( )
A.教育 B.培训
C.营养 D.环境
4.我国城乡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是( )
A.加速城镇化进程 B.发展第三产业
C.扶持中小企业 D.鼓励非正规就业
5.引发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 B.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
C.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D.劳动力总体素质结构不合理
6.在我国导致城乡劳动力竞争加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的因素是( )
A.二元经济结构 B.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
C.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小 D.结构性失业突出
7.定额管理的核心是( )
A.劳动定额依据 B.劳动定额类型
C.劳动定额方法 D.劳动定额水平
8.劳动协作的基本单元是( )
A.生产班组 B.作业组
C.车间 D.工段
9.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单位是( )
A.零件 B.工序
C.工种 D.工具
10.按照劳动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完成的一定作业量来计算和支付工资的形式是
( )
A.计时工资 B.奖金
C.津贴 D.计件工资
11.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后,其所在企业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是
( )
A.加班、加点工资 B.特殊工作环境津贴
C.最低工资 D.非货币性收入
12.“员工所获得的工资应当与自己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相一致”所遵循的原则是
( )
A.公正性原则 B.互惠性原则
C.竞争性原则 D.激励性原则
13.《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考察期最长时间是(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14.工会与用人单位因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是( )
A.个人争议 B.集体争议
C.多人争议 D.团体争议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是( )
A.监督机构 B.仲裁机构
C.纪检机构 D.审计机构
16.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
17.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步入了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其颁布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瑞典
18.国务院做出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策,象征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时间是( )
A.1988年3月 B.1997年7月
C.1998年3月 D.1999年1月
19.我国养老保险规定,女干部享受基本养老金的年龄条件是应当满( )
A.50周岁 B.55周岁
C.60周岁 D.65周岁
20.我国养老保险规定,职工退休后,个人如要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其缴费年限应当满
(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21.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涉及( )
A.一个方面 B.二个方面
C.三个方面 D.四个方面
22.通常将没有在某种职业中从事某种工作的状态称为( )
A.失业 B.失业人员
C.失业救助 D.失业保险
23.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支付女职工因生育引起疾病的费用,应来源于( )
A.医疗保险基金 B.工伤保险基金
C.生育保险基金 D.养老保险基金
24.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女职工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其产假为( )
A.15天 B.42天
C.73天 D.90天
25.通常将远落后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状态称为( )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资源贫困 D.地缘贫困
26.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残疾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把残疾分为
( )
A.二个层次 B.三个层次
C.四个层次 D.五个层次
27.下列选项中,其特征具有明显的目标的低层次性的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优抚
C.社会救助 D.社会福利
28.根据相关规定,我国对烈士遗属、牺牲和病故军人遗属、伤残军人等对象实行( )
A.工会抚恤 B.企业抚恤
C.地方抚恤 D.国家抚恤
29.我国把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时间是( )
A.1986年 B.1997年
C.1999年 D.2002年
30.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制度中规定,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 )
A.5% B.8%
C.18% D.2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劳动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主要有( )
A.精简原则 B.统一原则
C.效能原则 D.自动调节原则
E.管理跨度原则
32.工资管理的原则有( )
A.公正性原则 B.互惠原则
C.竞争原则 D.激励原则
E.和谐性原则
33.一般而言,集体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 )
A.劳动标准性条款 B.工作内容
C.目标性条款 D.劳动关系运行规则条款
E.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34.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原则有( )
A.安全性原则 B.强制性原则
C.效益性原则 D.基金变现原则
E.普遍性原则
35.下列选项中,属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的有( )
A.企业能够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B.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
C.企业必须做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D.企业内部有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
E.企业的集体谈判制度比较健全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6.劳动定额
37.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
38.社会救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如何确定工资级差?
40.简要回答劳动争议的处理体制。
41.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是什么?
4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43.(本题8分)试述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采取的措施。
44.(本题11分)试述加强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主要措施。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l2分)
45.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张某2008年11月与一家房产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3个月。同时,合同中约定房产公司为张某办理商业保险以替代社会保险。工作4个月后,张某提出要求公司为其办理社会养老保险,而公司认为,双方已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商业保险代替社会保险,公司已履行了为张某办理保险的义务,不应再承担为张某交纳养老保险的责任。
请分析,张某现在是否有权要求公司为其补办养老保险?为什么?
中国自考人(www.zk8.com.cn)——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用科学方法牢记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3.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
关于社会保障法的概念,从国内有关社会保障法的著述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⑴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⑵社会保障法即国家为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的,保障维护社会安全和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的;⑶凡是依据社会政策制定的,用以保护某些特别需要扶助人群的生活安全,或用以促进社会大众福利的立法,就是社会保障法
考察以上几种关于社会保障的法的定义,所采取的都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以其属(法律规范)加上各差(调整的社会关系)——来定义社会保障法,因而有一定的缺陷。第一种定义的缺陷在于定义项“社会保障关系”本身又是一个不太明确的概念,无法用以明确被子定义项,所在地以很难使人对社会保障法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第二种定义以社会保障法的功能作为它的种差来定义之。但在这一定义中,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因此“国家为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的,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享受权的各种法律规范”不仅包括社会保障法,也可以包括其他一些法律规范,诸如民法、经济法甚至刑法中的许多规范同样有此功能。所以,这个定义还是未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和内涵。第三种定义同样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社会保障法的主权应包括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全体社会成员,而“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势必将部分社会保障法律规范排除在外。
因此,如果要考虑给社会保障法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定义中的种差如何来界定,社会保障法的种差实质上也就是该法律与他种法律之间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区别。社会保障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任何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关系都有其独特性,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也正是一法律部门同其他法律的不同所在。社会保障法到底调整哪些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属性是什么?基于对社会保障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理解(后文将详述之),笔者认为社会保障法的定义是: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以及解决某些特殊社会群体的生活困难而发生的经济扶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4. 《社会保障法》包含哪些内容
《社会保障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制度和对盲童、孤儿和其他残废儿童的资助。社会保障法尚不是推行于全国的法律,除养老金外,社会保障均由各州管理,而大多数州只为社会福利提供少量的资金。
5. 什么是社会保障法
法律分析:社会保障法是指为保证每一个人的生活安全、维持基本生活从而保证其生存权和发展权而采取的社会互助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社会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和社会福利法。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有:(1) 权利保障,即将获得保障视为公民权利和国家义务(2)国家责任,即提供基本保障、监督管理补充保障计划以及鼓励个人自我保障的多方面责任。(3)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将效率寓于公平,在社会保障领域实现更高境界的公平。(4)再分配与储蓄相结合,即二者在制度上和功能上的互补作用。(5)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支柱的社会保障指国家最低保障、企业基本保障和个人资源储蓄补充保障的协调运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令 第三十五号 签发:中华人民版共和国主 席 胡权 锦 涛
签发时间:2010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共12章9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7. 社会保障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劳动者,资金主要来源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缴费,政府给予资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二)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从历史发展看,社会救济先于社会保险。早在1536年,法国就通过立法要求在教区进行贫民登记,以维持贫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国制定了济贫法,规定对贫民进行救济。中国古代的“义仓”也是一种救济制度。这些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救济制度。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8.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障的功能。人类发展到今天,社会保障与人们的关系几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随着历史的延续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保障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会保障具有多种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社会成员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础。没此则民不聊生,是社会产生不安定的隐患;没此则不能调动起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必然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可能要退出劳动力市场,使其及家属失去收入而面临生存危机。此时,社会保障就可以通过各种帮助,使这部分社会成员得以摆脱生存危机的困扰,维持最起码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样才能保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全社会的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及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解除社会成员因变换工作或家庭迁徒而带来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资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如把经过几十年积累的社会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来,其作用将不可忽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都是在保证投资安全的情况下,投向可获较高利润的项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观上也确实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家建设。如1988年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保险基金投资收入已占到社会保障总收入的54.9%和35.4%,可见它在财政投融资上发挥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况较严重,出现短缺的现象,因此这种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国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场机制在运行中虽保证了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负面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异、收入的悬殊等,这势必会导致部分社会成员收入下降,生活出现困难。这时,社会保障就可以对低收入阶层给予生活所必需的给付,或者在老龄、失业、伤病、残废等情况发生之时实施必要的所得给付,就会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进行再分配,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再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9. 社会保障法的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它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劳动者和社版会成员因年老、伤残、权疾病而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