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中不动产

经济法中不动产

发布时间: 2022-06-12 00:30:49

1. 经济法把不动产既抵押又租赁的人叫什么

建议把把不动产及抵押有租赁的人叫做不动产租赁人。

2. 经济法中关于不动产交易己定立合同并交完款但没有变更产权登记产权应该如何界

这类合同属于已成立未生效合同。一般情况下合同成立就生效, 但有部分合同需要办理登记手续才能生效,还有部分合同属于转移标的物才能生效,具体情形请查阅经济法规定。

3. 不动产与房地产有何区别与联系

摘要 您好,不动产与房地产区别在于

4. cpa经济法 特殊不动产物权法问题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动产的权利转移是以交付为要件,如果动产未交付,那么表明内上面的容所有权也没有转移。回到你问题,如果与甲订立合同并且交付了,即使没有登记也不影响物权的转移,关键点是动产的物权转移是以交付为准的。但是不动产的物权转移是以登记为准,如果是房产的话,那么登记了才是物权转移的关键。

5. 经济法中的动产包括哪些

你可以记除了搬不动的都是动产,因为不动产的范围比较好记~~
房子、设备、车子 是不动产O(∩_∩)O~

6. 经济法中规定纳税人销售不动产,采取预收款方式的,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 收款的当天,

第一、应该是税法中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而不是题目中经济法规定的。内
《营业税暂行条容例》第十二条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第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第四条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应同时满足五个条件: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是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是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是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三、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收入确认时间不一致,但二者并不冲突。因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根据税法规定,而收入确认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并不是说只有确认收入了纳税义务才发生。

7. 经济法中,物权法当中的物债两分具体是

物债两分是指法典编撰上和权利设置上,物权和债权有明确分别。比如你有套房子,你对这房子有物权,你买了套房子,交了钱对方还没交房,你对着房子有债权。物权债权有非常重要的区别,一个是绝对权,一个是相对权
物权行为不因债权行为的无效而无效就是典型的物债两分。简单来说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房屋已交付并完成过户登记,之后发现之前签的房屋买卖合同是无效合同,但房屋所有权移转不因买卖合同无效而无效,也叫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物权的独立性。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意义。
在同一标的物上物权与债权并存时,物权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同一标的物上,既有物权又有债权时,物权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在债权人依破产程序或强制执行程序行使其债权时,作为债务人财产的物上存在他人的物权时,该物权优先于一般债权人的债权。支配关系的内容,调整着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支配关系,明确着各类支配关系的主体对物的各自的支配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价格行为,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价格包括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商品价格是指各类有形产品和无形资产的价格。 服务价格是指各类有偿服务的收费。

8. 经济法中,以是否可以随意移动为标准,物可分为

基本上是这样的分为:动产和不动产。
1、动产与不动产的概念。
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不动产是不能够移动或虽可移动但却会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物就数量而言,大多数属于动产,为了简约法律用语,法律一般以列举的方法界定不动产,而不动产以外的物,则解释为动产。
2、区分的法律意义。
(1)所有权人限制。不动产中的土地、河流、森林等,只能成为国家或集体的所有权客体,任何自然人或集体组织以外的法人,都不能成为这些不动产的所有权人。
(2)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不同。动产物权的变动,通常以交付公示;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则以登记为公示,不经登记的不生变动效力。
(3)设立的他物权类型不同。物权中的用益物权,如土地使用权、地役权、典权等,只能在不动产上设定,动产不能设定用益物权。在担保物权中,不动产得设定抵押权,而不能设定质权和留置权;而动产可设定质权和留置权。
(4)不动产发生相邻关系。不动产由于不能移动,相邻的占有人之间如因不动产的利用而产生冲突与矛盾时,就需要法律加以协调。所以,民法上有专门处理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条文,以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
(5)地域管辖不同。因不动产发生的争议,适用专属管辖。而因动产引起的民事诉讼,则依普通管辖确定管辖法院

9. 经济法:物权法中的不动产不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是什么意思通俗一点,有例子最好!

以机动车转让为例,
第一,登记不是机动车物权转移的法定义务。法律没有就机动车物权转移必须进行登记作出明确的规定。是否登记,由当事人作出选择。不能说没有登记就认定机动车的物权没有转移。是否登记,不是判断机动车物权转移的标准。
第二,判断机动车物权转移的标准最主要的是交付。只要机动车从出卖人手里交付给买受人,机动车物权就转移,买受人就取得机动车的物权,而不管是否进行了登记。是否进行了过户登记,不影响机动车物权的转移。除了交付之外,登记当然也发生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结果。
第三,机动车交付之后,新的物权人就该机动车享有的物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善意,就是第三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机动车的物权已经转让。它包括这样两个内容。一是第三人不知道该机动车已经由出卖人通过签订书面协议或口头约定的方式出卖给了买受人。二是第三人不知道出卖人已经将该机动车交付给了买受人。换句话说,第三人如果只是知道出卖人准备将该机动车出卖给买受人,而不知道交付的这种事实,那么,第三人就是善意。只有第三人既知道出卖人要将该机动车出卖给买受人,又知道已经交付的事实,这时才认定第三人不是善意,而是恶意。
因此,所谓的善意第三人,除了具备善意的这一要件外,还应具备合法要件和登记要件。合法,是指出卖人和第三人签订的机动车买卖合同合法。登记,是指第三人已经将机动车登记到自己名下。如果机动车还没有登记到第三人名下,这时的第三人还不是物权法第二十四条中规定的善意第三人。

10. 经济法中规定的“动产质押必须转移占有”是什么意思不动产质押也是必须转移占有的吗

比如你质押一块手表给别人,那么必须把手表交给他。不动产是没有质押的,是抵押,经过登记就可以生效,不用转移占有的。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中丧事假 发布:2025-04-24 12:13:49 浏览:167
骂人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4 11:55:42 浏览:216
医院口腔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4 11:34:02 浏览:409
出差期间加班劳动法 发布:2025-04-24 11:26:50 浏览:98
贾汪区人民法院的电话 发布:2025-04-24 11:26:47 浏览:540
中古刑法 发布:2025-04-24 11:11:50 浏览:111
关于做好规章制度汇编通知 发布:2025-04-24 11:11:48 浏览:716
列宁废除婚姻法 发布:2025-04-24 11:11:12 浏览:656
首次确认无过错责任的民事法律 发布:2025-04-24 10:54:12 浏览:905
医院规章制度十四项 发布:2025-04-24 10:54:08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