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人的社会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对吗

人的社会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对吗

发布时间: 2022-06-14 12:43:15

① 法的特征,多选题。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法调整人的行为,同时也就调整了社会关系。作为法的调整对象的行为是指人的外在行为。马克思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

(2)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②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③法是反复适用的。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认可”通常有三种情况:(1)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社会规则,如习惯、经验、道德、宗教、习俗、礼仪,使之具有法律效力;(2)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认可国际规范。(3)特定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裁决作出概括产生规则或原则,并赋予这种规则或原则以法律效力。

3、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义务意味着人们必须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前者要求人们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如纳税的义务,后者要求人们不得做出一定行为,如不得盗用他人注册商标的义务。正是由于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因此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力量。然而,不同社会规范的强制性在性质、范围、层度和方式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既表现为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也表现为公民可以依法请求国家保护其合法权利。

② 法的强制力表现在什么方面

法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既表现为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也表现为公民可以依法请求国家保护其合法权利。

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衡量一项规则是否是法的决定性标准。当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时,法的强制力只是潜在的,不为人们所感知;而当人们的行为触犯法律规范时,法的强制力才会显现出来。

(2)人的社会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对吗扩展阅读

法的国家强制性,是法的重要属性之一,指法体现国家权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属性。

如果没有国家权力,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法就不可能得到普遍的遵行,就丧失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也就不成其为法了。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他社会规范虽然也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不是国家强制性,如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强制,习惯受到巨大习惯势力的强制。

这种强制不同于国家强制。国家强制力是以国家的强制机构(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为后盾的,是和国家制裁相联系的,表现为对违法者采取的国家强制措施。法的国家强制性是法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和法的实现的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是由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才可能在必要时通过国家强制措施保证法的实现,但是法的实现的方式,并不一定都通过国家强制措施。人们遵守法律出于各种动机,并不一定都出于畏惧法律制裁。

社会主义法,体现着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获得实现的,只是在法的实现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才采取国家强制措施。

③ 法是什么

广义的法,是指法律。从人类的法律思想史上,法的定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
第一,从立法者的角度来给法下定义,认为法是某种意志或命令。
第二,从司法者的角度来给法下定义,认为法是法官的判决。
第三,从守法者的角度来给法下定义认为法是约束行为的规范。
第四,从法的作用的角度来给法下定义,着重说明法的工具性。

法的本质:
1.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
2.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3.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4.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法的阶级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性是统一的:第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都是由一定的阶级即统治阶级来代表的。 第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只有通过统治阶级及其国家的意志这个必不可少的中介才能体现在法律中。 第三,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正是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分析中得出的。

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首先在社会体系中,法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法律通过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件事而立的,而是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立的。法对行为的调整表现为一种规范性调整,而非个别性调整。(3)法是反复适用的。法不是仅适用一次,而是在其生效期限内对其指向的对象反复适用的。其次,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2.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两种方式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保证保证的社会规范.

④ 法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法律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法律性。法律行为是法的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是由法律规定的属、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由此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行为。第二,社会性。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法律行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其他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或一个方面。第三,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应了人们对一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一定利益和行为结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

⑤ 法律调整的对象有哪些 – 手机爱问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意志行为,社会关系只有表现为通过人们的意志而形成的思想关系时,才能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因此,生产关系以及不依人的意志而形成的物质关系,法律不能调整。生产关系只有在其表现为具体的财产关系、劳动关系和买卖关系时,才能纳入法律调整的领域。

对象特点
(1)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可以被法律确认为一定的法律事实,但自然过程不能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2)法律调整的是通过人的意识和意志发生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3)法律调整的是具体的社会关系;
(4)法律调整的是客观上要求法律调整的关系;
(5)法律只调整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且是不运用国家权力就不能保证的那种社会关系。

⑥ 试论法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二)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法调整人的行为,同时也就调整了社会关系。作为法的调整对象的行为是指人的外在行为。马克思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
(2)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②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③法是反复适用的。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认可”通常有三种情况:(1)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社会规则,如习惯、经验、道德、宗教、习俗、礼仪,使之具有法律效力;(2)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认可国际规范。(3)特定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裁决作出概括产生规则或原则,并赋予这种规则或原则以法律效力。
3、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义务意味着人们必须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前者要求人们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如纳税的义务,后者要求人们不得做出一定行为,如不得盗用他人注册商标的义务。正是由于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因此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力量。然而,不同社会规范的强制性在性质、范围、层度和方式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既表现为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也表现为公民可以依法请求国家保护其合法权利。
二、法的本质
(一)法学史上关于法的本质的探讨
1、神意论。将法律归结为神的意志。
2、理性论。把法律解释为人的理性、人性,其中也往往将法律作为人的意志的体现来阐述。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论断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只有统治阶级才能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把本阶级意志作为国家意志表现出来,迫使全体社会成员一致遵守。
2、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与其他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意识形态不同,它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国家通过法律来调整社会关系,把人们的行为纳入统治阶级规定的轨道,引导人们按照统治阶级规定的方向去行为,在法律和秩序的范围内活动,使社会朝着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方向去发展。
3、法的内容是有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多方面的,诸如地理环境、人口等,但其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决定了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⑦ 法的四个基本特征

法律具有六个特征,如下: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这是法律来源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指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国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国家认可形成的通常是习惯法。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权利和义务,它是由国家确认或认可和保障的一种关系,这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它的实施就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的强力部门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

5、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因为社会是指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而结成的人们的总体,法律的调整是指向人们的行为,是对人们行为所设立的标准,即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

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普遍的有效性,在一国主权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普遍的一致性,法律不可以强人所难。

(7)人的社会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对吗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系统,具有如下两个法律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事或具体人,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方案,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社会全体成员有效,人人必须遵守。

第二,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法律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组成;不同规范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不同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构成紧密联系的整体。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从属关系。

⑧ 法调整的对象不是抽象的、一般人,而是具体的、特定的人。是对还是错

法调整的对象不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是具体的、特定的人。这是对的。
法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一般行为规则。人们就是指具体的、特定的人。

⑨ “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个是发的基本特征里面的一条。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法调整人的行为,同时也就调整了社会关系。作为法的调整对象的行为是指人的外在行为。马克思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

(2)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②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③法是反复适用的。

法律约束行为
不约束思想
但是人是思想和行为的结合体
所以有了这句话

⑩ 法的本质特征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但人们对于法的概念的理解,古今中外并不一致。



(10)人的社会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对吗扩展阅读:

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都受制于和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但二者仍具有不同:

(1)政治通过把利益关系集中、上升为政治关系来反映经济关系,法以规则、程序和技术形式对经济关系作制度化表现。

(2)政治突出体现社会生活的组织性,法突出体现社会生活的规则性和秩序性;

(3)政治的控制和调整功能通过政治行为和过程实现,法通过对主体权利义务的确认和保障实现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法与政治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二者的相互作用。

热点内容
法律责任承担的种类有 发布:2025-04-23 19:31:20 浏览:295
侵权法律责任认定 发布:2025-04-23 19:24:43 浏览:197
中国行政法治之路 发布:2025-04-23 19:24:39 浏览:279
cfa道德准则 发布:2025-04-23 19:23:51 浏览:595
行政法务管理制度 发布:2025-04-23 19:18:43 浏览:119
合同法81 发布:2025-04-23 19:12:03 浏览:460
楼正道德经 发布:2025-04-23 19:05:41 浏览:43
法律讲堂cctv社会与法 发布:2025-04-23 18:47:22 浏览:125
婚姻法离婚儿女归谁 发布:2025-04-23 18:41:53 浏览:556
电气高压实验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3 18:41:16 浏览: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