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4任务000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4任务0003

发布时间: 2022-06-15 16:05:44

⑴ 劳动保障法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劳动法
(制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工伤保险条例
(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4月27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7〕26号1997年7月16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7年12月14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GB/T16180-2006)

⑵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谁有全文 发一下 谢谢

首先要跟复您解释一下:并没有“劳制动与社会保障法”这个法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分别是两个部门法体系(部门法是法学名词,也称法律部门,勿进行字面理解,详请网络),前者目前有单行的法律即《劳动法》,由该单行法与《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构成,后者尚无单行的法律,目前由《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和相关法律法规构成。
至于前述提到的三个法律名称,网络和国务院网站均有具体的条文。至于两个部门法体系涉及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由于条文太多,我就不一一给你列出了。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或学习,建议去书店寻找法律汇编翻阅或购买。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典》等,其中法律出版社的《劳动法典》(暗金色书皮,是各汇编法典中的一部)比较不错。

⑶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论述问题

新劳动法特点
一、签合同前用人单位须履行告知义务
为了充分保证劳动者知情权,《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二、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按月付双薪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三、同一劳动者只能被“试用”一次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主要限定了了:试用期的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次数,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四、鼓励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
《劳动法》第20条规定,双方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必须具备3个条件:劳动者在该公司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 双方同意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出要签定无固定期限合同。
五、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原劳动合同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应当经工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此条内容外资企业表现非常强烈,他们认为这是与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股东(老板)作为公司的所有者,理当享有制定、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的绝对权。“如果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公司最高权力已转向他人之手。”甚至引发报界报道的美商会等资方“"从中国撤资”"的威胁论。最终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中已将“应当经……讨论通过"”删去,用“"平等协商确定”"代替。
六、明确了用人单位强迫劳动的四类情况
《劳动合同法》加重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还有以下五种类型:
(一)、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情形被纳入到行政处罚范围,并辅之赔偿责任。
第八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三)、明确用人单位强迫劳动等四类情形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四类情形,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四)、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将受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五)、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
劳动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关于劳动合同的专项性法律,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必须通过法定程序后才能生效。
社会保障法:从国内有关社会保障法的著述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⑴社会保障法是高速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⑵社会保障法即国家为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的,保障维护社会安全和经济稳步发展而制定的,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享受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⑶凡是依据社会政策制定的,用以保护某些特别需要扶助人群的生活安全,或用以促进社会大众福利的立法,就是社会保障法;⑷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为了保证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⑷ 电大在线测试劳动法04任务 答案谁有啊!

一、
1:D
2:A
3:C
4:A
5:B
6:B
7:A
8:C
9:A
10:C

二、
1:AC
2:ABC
3:AB
4:AD
5:ABD

⑸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

1、商场要求“吴某需先交200元风险抵押金,如果吴某违约,则200元押金不再退还”。
2、试用期内约定为容6个月。因为本合同约定的期限才2年,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试用期工资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4、约定劳动者“患病住院怀孕”,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对吴某进行任何经济补偿。属于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⑹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讲的是什么

劳动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保障法是调整有关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运用范围①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特定的劳动关系及与特定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特定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的特定部分。这种特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于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二是这种劳动只限于基于劳动合同义务所为的职业性的有偿劳动。

.与特定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劳动行政管理关系。如国家有关机关与雇员和雇主之间因安置就业、组织培训、招收、调配等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执行劳动保险方面的关系。国家劳动保障管理机构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执行劳动保险法规而发生的关系。

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有关的国家机关和机构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调解、仲裁和审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

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国家有关机关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监督、检查劳动法律的贯彻执行而发生的关系。

工会组织、工会会员与国家机关或与雇主之间由于开展工会活动以及代表会员为维护会员利益开展斗争而发生的关系。

综上所述,劳动法是调整特定劳动关系以及与特定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②劳动法的运用范围。

劳动法运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本法执行。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为:以国家保险为主体的公共保险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即公共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雇主补充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和个人储蓄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

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和社会福利法三部分。社会救助法是调整社会救助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救助关系是在国家、社会团体和受益人之间,因社会救助费用、义务和服务项目的实施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福利法是调整社会福利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福利关系是在国家、社会团体和受益人之间,因社会福利费用的提供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及管理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保险法是调整以国家公共保险为主体的多支柱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法律关系主体涉及不同类型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受益人。

⑺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个人意见: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支持谢某的申请。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国家法定节日专加班的应属当支付劳动者百分之三百的工资,且不能以补休代替。周末假日加班应该支付百分之二百的工资,但可以以补休代替,但用人单位只给了2天补休。故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谢某的加班费。
以上仅供参考。

热点内容
法庭狂怼法官 发布:2025-04-23 11:15:47 浏览:967
民事诉讼法开庭送达 发布:2025-04-23 10:58:32 浏览:295
少儿美术学校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3 10:42:00 浏览:708
户口属于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3 10:23:33 浏览:527
家法谁立法 发布:2025-04-23 10:23:28 浏览:48
劳动法规定晚夜班年龄 发布:2025-04-23 10:14:40 浏览:157
顶替上大学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3 10:05:29 浏览:802
刑事诉讼法正当防卫 发布:2025-04-23 10:04:48 浏览:208
劳动法对于三倍工资的规定 发布:2025-04-23 10:01:00 浏览:214
建材法律法规 发布:2025-04-23 09:57:46 浏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