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6-17 03:16:05

㈠ 求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社会保障学》行政专业本科形成性作业答案

一般网上搜索都有的啊 电大的作业

㈡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答:
作业3
单选择题:CADABDBDCC
二选题:1ACD 2AD 3 ABCD 4 BCD 5 CD 6 ABCD 7 ABC 8 ABCD 9 ABD 10 ABCD
三名词解释:
1、 劳律关系:指劳律规范调整劳关系程形律劳权利劳义务关系
2、 劳业:指具劳能力公民定劳龄内自愿事定劳报酬或经营收入社劳
3、 竞业限制:指雇主与雇员通合同约定劳关系存续期间劳关系解除定期限内雇员事雇主竞争关系工作
4、 工资:称薪金、薪水指基于劳关系用单位根据劳者提供劳数量质量按照律规定或劳合同约定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者劳报酬
5、 职业安全卫:称劳安全卫即劳保护指直接保护劳者劳(或工作)安全健康律保障

四简答题:
1、 说劳独立律部门
答:劳独立律部门自19世纪初工业产由于家雇佣关系干预传统民独立独立律部门其原:
(1)、 特定调整象劳主要调整劳关系其律部门包容
(2)、 劳特定主体劳劳者与劳使用者间主体关系劳重要特点双均特定主体资格
(3)、 劳独立内容体系劳内容包括劳业、劳合同与集体合同、工资保障、工休假、职业安全卫、社保险、工、劳争议处理等内容劳完整系统内容体系其律部门所能包容
2、 简述劳务派遣与般劳关系区别
劳务派遣员(劳者)与用单位存劳关系;劳者与派遣单位存劳关系
般劳关系劳者与用单位存劳关系

五论述题:
试述集体合同与劳合同区别
答:集体合同指集体协商双代表根据律、规规定劳报酬、工作间、休息休假、劳安全卫、保险福利等事项平等协商致基础签订书面协议
劳合同指劳者与用单位间确定劳关系依协商达双权利义务协议
、 集体合同与劳合同联系
集体合同与劳合同着密切联系同属于劳律体系重要组部都调整劳关系手段协调稳定劳关系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区别
1、主体同集体合同主体比劳合同主体广泛集体合同主体工、工团体或职工代表另雇主或雇主团体;劳合同主体特定仅限于劳者用单位(即雇主)
2、、内容同集体合同所约定条件涉及签订集体合同工或劳者所代表全体劳者般劳条件、待遇、集体谈判程序及民主管理式;劳合同则仅涉及别劳者特殊劳条件
3、目同集体合同目通工或者劳者代表与用单位谈判平衡体劳者与用单位力量保护劳者合权益协调、稳定劳关系;劳合同目建立劳关系明确双权利义务
4、适用范围同集体劳合同适用于签订集体合同工或劳者代表所代表全体劳者;劳合同则适用于签订劳合同劳者用单位
5、效力同集体合同效力高于劳合同
6、形式要件同签订集体合同需要提交职工代表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由双首席代表签字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报劳行政部门批准;劳合同需劳者与用单位协商签订应采用书面形式律排除口形式劳合同同事实劳关系进行保护
7、纠纷处理式同集体合同纠纷利益争议且涉及范围较广各般采取政府协同劳资各协调处理式劳合同争议则采用普通劳争议处理式

六、案例
所企业新补发李某探亲假工资、每度探亲往返路费予报销企业应撤销给予李某处决定并且给予李某定精神损失补偿费

作业4
单选择题:ACBDAC ACCD
二选题:1CD 2CD 3ABCD 4 AC 5ABCD 6 ABCD 7 ABD 8 ABCD 9 CD 10 ABCD
三名词解释
1、业服务-指承担安置失业员任务由家社扶持进行产经营自救股份合作制集体所制经济组织所提供种服务
2、劳务派遣-叫劳务租赁指劳务派遣单位招聘管理职工使用职工用单位使用职工招聘管理职工
3、特殊群体劳保护-指家职工及未工劳保护权利
4、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指用单位工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用单位代表劳标准劳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行
5、劳监督检查:由劳行政部门、工组织及其组织依用单位遵守劳律、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劳劳特征
答:劳劳并指切劳特征:1、劳劳般杂争取与实现劳全程劳劳业律保障劳重要内容;2、劳劳偿性劳区别于偿义务性劳;3、劳劳带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劳区别于单家务劳)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基本待遇
(1)职工规定探亲假期路程假期内按照本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2)职工探望配偶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往返路费由所单位负担
(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往返路费(包括车船费、市内交通费、住宿费)本月标准工资百三十内由本自理超部由所单位负担
(4)军队现役干部未随军干部每休假探亲假期30军队现役干部每部队往返车船费能报销由军队报销

五论述题
试述社保险与商业身保险联系与区别
答:1)联系:二者都保险命、健康作保险标并且都形巨保险基金保障支付能力2)二者存差别具体表现:①保险象范围同前者限于劳者(职工)者切公民②两者性质同前者强制性保险者任意性保险除律另规定少数情况(航空、轮船、火车等旅客身安全保险)外般遵循自愿原则否建立保险律关系由事双决定③二者保险金构征集式同前者用工单位缴纳或财政拨款主并强制式扣交;者主要通合同式征集保险基金保险金交纳完全由投保自行承担④两种保险关系事同前者事特定即除体经营者外社保险投保特定用工承保专门社保险经办机构保险职工(或投保劳者)受益特定职工或其前供养(直系)亲属;者事则:投保公民承保经营性保险公司保险通投保或其指定受益亦由投保指定
六、案例
劳仲裁接申诉5内确定否受理15内派员所单位解事实并调解解决调解功则作劳仲裁

㈢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作业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度,是我国对城镇居民生活的法律规定: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一定内数额容的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即每月由政府给低收入家庭生活费,就是所谓的低保。当然还有一些如劳动培训,缴纳社保,孩子上学等优惠措施。让低收入家庭受惠。

㈣ 求两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题目答案:

1.(1)单位辞退吴某等30名员工不合法。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单方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之一是“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但符合这一条的前提是“经过另行安排工作(即调岗)或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时”才能予以解除(即辞退),此处甲公司未另行安排吴某等人工作或再次培训就以不能胜任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违法;(2)应当支持,理由同上;(3)该案中甲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吴某等人作为劳动者可以选择两种主张:一是主张继续旅行劳动合同并要求甲公司另行安排工作;二是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即接受辞退)但应主张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以“不能胜任工作”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也应当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现在家公司未符合法律规定的“不能胜任工作”的解除劳动合同情形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相当于上面提到的基础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两倍的赔偿金。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是按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
2. (1)单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王某,应当提供证据证明有哪些录用条件,王某为何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果单位不能举证,则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不能据此辞退王某;(2)2011年10月,李某已过试用期,属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即正常用工期间),回家探亲路上受伤属于“非因公负伤”,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患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过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才可予以辞退。本题中用人单位未与李某另行安排工作就与之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违反法律规定,李某应当要求为继续履行合同(另行安排工作)或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3)不妥当。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而不支付加班工资的做法构成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补足相关加班工资并配合劳动者办理转移手续,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刘某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支付所欠的加班工资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因为是由于用人单位过失而由劳动者单方提出解除)。

㈤ 谁有电大开放性教育2010年秋行政管理本科 形成性考核及作业评价社会保障学 (2004年春)答案

看看这个是你需要的吗?如果不是你可以加我QQ告诉我具体的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C 4 C 5 B 6 B 7.A 8 D 9 C 10 C
二、辨析题
1、ד社会福利”改为“社会救助”
2、√
3.ד政治因素”改为“经济因素”。
ד福利国家型”改为“社会保险型”
5.ד中国”改为“前苏联”
三、简答题
1.答:公平性特征;社会化特征;福利性特征;
多样性特征;法制规范性特征;刚性发展的特征。
2.答:以政府介入的程度分三大阶段:
(1)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2)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3)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3.答:(1)立法先行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协调发展
(4)多样化发展
4.答: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1) 对象不同
(2)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同
(3)保障水平不同
(4)管理与实时方式不同
(5)保障目标和手段不同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稳定功能
(2)调节功能
(3)促进发展功能
(4)互助功能
(5)其他功能
结合实际论述酌情给分。
2、答案要点: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
(2)立法滞后
(3)责任模糊
(4)新制度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结合自身看法谈见解。
电大天堂【社会保障学】形考作业二:
1 C 2 C 3 A 4 A 5 C 6 B 7 C 8 B 9 A 10 B
二、辨析题
1、√
2、ד间接的、被动的、保守的却又是必要的投资选择”改为“直接的、激进的、风险型投资”
3、ד提供经济帮助”改为“经济援助与服务相结合”
4、ד英国”改为“德国”
5、ד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改为“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三、简答题
1.答:内在价值:(1)法律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通过法律规定可以使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更加公平合理。
(2)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一种确定性。
外在价值:(1)法律对权利义务能够起到资源配置作用,只有通过法制化,才能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明确化。
(2)只有通过法制化,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运作。
2.答:
(1)人权保障原则
(2)公平优先原则
(3)权利和义务相结合原则
(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原则
(5)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3.答:(1)预算管理;(2)财务管理;(3)投资管理;
4.答:
(1)保障范围:广覆盖原则;
(2)保障内容:经济援助与服务相结合原则
(3)保障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刚性增长规律相协调原则
(4)保障责任:权利义务相结合原则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法律规范与政策限制
(2)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监管
2、答案要点:
(1)目标设定
(2)政策建议
电大天堂【社会保障学】形考作业三:
一、选择题
1 B 2 B 3 C 4 A 5 C 6 C 7 A 8 D 9 C 10 A
二、辨析题
1、ד8%”改为“20%”
2、ד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改为“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的能力”
3、ד生活水平越低”改为“生活水平越高”
4、ד无过失补偿原则”改为“个人不缴费原则”
5、×将“周期平衡”与“即期平衡”调换位置
三、简答题
1.简述医疗保险的特征。
答:(1)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
(2)医疗保险涉及面广而更具复杂性;
(3)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4)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来实现的;
(5)医疗保险的发生频率高,且费用难以控制。
2.简述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特点。
答:(1)医疗保险的支付环节将医疗保险的提供者与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连接起来,成为二者直接发生经济关系的纽带。
(2)医疗保险机构与定点医疗单位的费用支付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3)医疗费用的补偿是有限补偿。
3.简述失业保险的定义及其特征。241
失业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的一个社会保障系统。
(1)化解的风险不同
(2)造成风险的原因不同
(3)目标与功能的单一性和多元性
(4)具有周期性
(5)参保人数的动态变化性
(6)失业不单单提供经济帮助
4.简述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特色。
答:(1)《工伤保险条例》是中央政府颁布的行政法规,他仅次于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2)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
(3)工伤保险基金管理的走向范围
(4)规范了工伤认定
四、论述题
1、医疗保险模式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1)国家管理模式
(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3)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5)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
祥见217-225页。
2、试述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进过程及发展方向。258
答案要点:(1)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进
(2)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3)失业保险制度逐渐走向完善
祥见258-260页
电大天堂【社会保障学】形考作业四:
一、选择题
1 D 2 A 3 C 4 A 5 D 6 B 7 C 8 A 9 C 10 B
二、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ד平均工资”改为“上一年平均工资”
2、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改为“民政部”
3、√
4、×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位置颠倒。
5、√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救助的概念及特征。
答:社会救助概念见290页。
特征:最低保障原则、按需分配、权利义务单向性、救助对象全民性。
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1)生存权保障原则
(2)普遍性原则
(3)“保底”原则
(4)法制化原则
3、简述社会福利的特征。
答:(1)政府的主导性
(2)对象的全民性
(3)目标的高层次性
(4)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5)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
4、简述企业年金的不同分类方法。
答:(1)单个企业创立的企业年金和油多的企业创立的企业年金
(2)个人缴费企业年金和个人不缴费企业年金
(3)强制性企业年金、自愿性企业年金和集体谈判决定的企业年金
(4)积累制的企业年金和现收现付制的企业年金
四、论述题
1、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病是什么?344
答案要点:(1)制度结构的斑块状,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原则相背离。
(2)工资分配与福利分配相混淆
(3)实施范围的身份限制,表明了制度的非公平性。
(4)资金严重短缺,福利方面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5)职业福利严重异化。
2、中国的住房公积金是一种怎样的员工福利计划?
答案要点:住房公积金计划是依据国家法令所建立起来的一项由国家建立的、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责任的强制性住房储蓄计划。祥见381页。

㈥ 2016农大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在线试题-2答案

1、2015-2016年并没有新劳动法出台。
2、现行法律涉及试用期的,主要是《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文如下: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㈦ 跪求2011年 电大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答案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C)。
A、《社会保险法》 B、《保险法》
C、《社会保障法》 D、《社会救助法》
2、英国1601年颁发的(B)是西方最早的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A、《国民救助法 》 B、《济贫法》
C、《补充救助法》 D、《国民保险法》
3、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A)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
A、德国 B、法国 C、奥地利 D、比利时
4、早期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D )。
A、真正解决社会成员的贫困现象 B、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 C、保障社会公平 D、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5、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 )。
A、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B、加强政治统治 C、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D、实现社会的绝对公平
6、(A)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道德因素 D、社会因素
难易程度:中
7、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C)。
A、柏拉图 B、欧文
C、莫尔 D、傅立叶
8、《乌托邦》一书的作者是(B)。
A、柏拉图 B、莫尔
C、欧文 D、傅立叶
9、正是基于(C )的思想,中国历代创设了不少平仓、义仓等。
A、大同社会论 B、社会互助论
C、仓储后备论 D、社会救济论
难易程度:容易
10、(A )是结构功能论的创立者。
A、帕森斯 B、庇古 C、亚当思密 D、卡尔多
难易程度:容易

1、郑功成教授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包括了以下必备要素(ABCD)。
A、依法建立 B、突出以人为本 C、具有经济福利性
D、属于社会化行为
2、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包括(ABCDE)。
A、安全性 B、强制性 C、普遍性 D、平等性 E、鼓励性
3、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为(ABCE)。
A、调节公平与效率
B、调节国民收入分配
C、调节国民经济发展
D、调节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E、调节市场体系
4、以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把社会保障划分为哪几个阶段(ABC)。
A、社会救助型 B、社会保险型
C、社会福利型 D、商业保险型
5、影响社会保障进程发展的因素有(ABCD)。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道德因素 D、社会因素
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是(ABCD )。
A、立法先行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C、协调发展 D、多样化发展
7、宗教教义表达的(ABD)等思想,无疑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与实践发展奠定了道德基础。
A、博爱 B、互助 C、效率 D、平等
8、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来源主要包括(ABC)。
A、大同社会论 B、社会互助论 C、仓储后备论 D、社会救济论
9、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包括(BCD)。
A、提出社会公平理论
B、提出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C、提出社会选择理论
D、对市场失效和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
10、社会保障重要的理论基石包括(ABC)。
A、经济学
B、社会学
C、政治学
D、语言学
E、社会保障

1、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因素。(×)
难易程度:中
2、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3、美国是产业革命较早的国家,也是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
4、“社会保障”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英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5、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社会基础。(×)
6、政府介入程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 )
7、济贫制度是社会保障的起源。(×)
8、空想社会论与现代社会保障理论构成了正统的渊源关系,而宗教的影响则主要起着道德方面的影响作用。(√)
9、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因官方负责的传统而较西方社会更早地论及了政府的责任。(√)
10、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方面,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矛盾的。(×)

1请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农民养老以家庭赡养为主,倡导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鼓励低龄健康老人提高自养能力;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老人继续完善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对老年人的集体福利制度;根据情况逐步建立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注意探索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老人救助体系,对特殊困难的老人实行临时性救助。
2、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及平常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影响农村养老保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㈧ 急求两道社会保障的作业题答案!

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草案,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又迈进了一大步。作为社保体系的核心法律,新草案将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个保险领域。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已延续十几年了,但基本法律的缺位,使这一改革始终缺乏“尚方宝剑”。现代社保体系在中国的发展,与市场化转型密切相关,在与计划体制相应的、传统板块式社保制度被触动后,需要进行重大改革来维系国民福利和社会稳定。1990年代,与社保改革相关的一系列立法活动开始出现,如《劳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以及国务院1991年通过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都构成了社保体系的立法基础。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虽然社保改革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与让公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比,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其原因之一,就是立法基础的不完善。现有对社保的法律支持,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法规为主,法律法规数量少、层次低,立法分散,难以形成体系,尤其缺乏综合性社会保险基本法,这使得国民福利保障只能通过行政手段,弱化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严肃性和运行效率。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过法治化来保证政府为公众服务,其中社保立法本质上是为了明确规定政府的责权。从此角度看,现代社保立法的原则,除了增加政府的职责,更要明确限制政府的权力,避免以社保名义侵害国民福利的政府行为。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促使社会保障制度在美国得到全面实施。如今,欧美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无论是“福利国家”的北欧模式,还是政府与市场结合的美国中间模式,或者“完全积累制”下的拉美模式,虽然各自都有不如人意之处,但毋庸置疑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石。

我国多年社保改革举步维艰,但值得庆幸的是,《社会保险法》已呼之欲出,或许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保制度的改革时代。当然,为了弥补我国社保改革的法律缺位,不仅需要尽快出台《社会保险法》,还需要一系列单项法律和实施细则的配合,由于涉及众多主体的利益,这一立法过程必然困难重重。需要强调的是,制定这些法律,根本目的是为了以法治来保障国民基本福利,其中应该充分贯彻几个原则。

首先,应在立法精神中充分体现社保的制度化特征。所谓制度化,表明社保不仅是经济制度,而且是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核心要素。改革开放带来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富裕阶层的规模增加,而收入两极分化和贫困问题也更严重。社保制度是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使国民分享国家强大的成果,只有上升到如此高度,才能使社保改革真正被各界重视起来。其次,也应借此尽快强化社保体系的法律化特征。相关政府条例和部门规章是不可能真正约束政府自身权力的,以法律替代行政规章,是我国社保改革的出发点。如果有人担心,通过法律会使政府在社保方面套上“财政枷锁”,那么我们认为这个枷锁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政府在首先保证社保支出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收支结构优化改革来实现公共财政的意义。

此外,社保立法也应体现出全民化。这要求立法过程不仅是部门主导推动,而且要充分向社会听证,使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众都尽量参与。同时,全民化还意味着要以法律手段来保证大多数国民被纳入保障体系。人们只看到发达国家“福利国家”带来的财政困境,却没看到这对于许多国家向现代社会平稳过渡的意义。在转轨中的当前特定阶段,为了真正实现社会和谐,普惠的福利保障是理应承受的成本,要想直接跨越发达国家社保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不现实的

㈨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

1、商场要求“吴某需先交200元风险抵押金,如果吴某违约,则200元押金不再退还”。
2、试用期内约定为容6个月。因为本合同约定的期限才2年,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试用期工资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4、约定劳动者“患病住院怀孕”,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对吴某进行任何经济补偿。属于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㈩ 2010年春——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二,三)答案

后面还有????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道德因素 D.政治因素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道德因素 D.政治因素

3.在人类之初,对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道德因素 D.政治因素

4.在产生与形成阶段,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社会成员现实困难 B.解决社会成员当前困难

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5.19世纪80年代,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6.“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颁布的( )中。

A.《济贫法》 B.《国民保险法》

C.新《济贫法》 D.《社会保障法》

7.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是( )。

A.德国 B.美国 C.加拿大 D.英国

8.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制度经济学

C.产业经济学 D.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

9.首创完全积累型公积金制度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新加坡 D.智利

10.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发展经济 B.创造社会稳定

C.社会公平 D.促进效率

11.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是( )。

A.基本保障型 B.最低保障型

C.充分保障型 D.完全保障型

12.1883年,德国颁布的( )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A.《社会保障法典》 B.《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

C.《疾病保险法》 D.《工伤保险法》

13.社会保障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参保人数的扩大 B.法制的日趋完备

C.保险项目的增多 D.社会福利的普及化与高水平化

14.社会保障法立法的首要原则是( )。

A.人权保障原则 B.公平优先原则

C.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 D.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15.社会保险待遇给付方式是( )。

A.现金给付 B.劳务服务

C.现金给付为主,劳务服务为辅 D.现金给付与劳务服务并重

16.社会保障领域选择基金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基金保值 B.实现基金增值

C.防止资金缺口 D.应付人口老龄化

17.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 )。

A.失业保险基金 B.医疗保险基金

C.养老保险基金 D.工伤保险基金

18.在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中,属于平稳型投资的是( )。

A.将基金存入金融机构 B.基金管理机构直接从事投资

C.委托投资 D.上述三者的结合

19.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诞生的标志是( )。

A.法国《年金法典》 B.英国新《济贫法》

C.德国《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 D.英国《国民保险法》

20.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是使劳动者( )。

A.老有所养 B.老有所乐

C.老有所为 D.老有所学

21.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新加坡 D.美国

22.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国家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新加坡 D.美国

23.从各国实践看,失业保险制度最明显的改革趋势是( )。

A.限制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 B.加强失业保险管理和运营

C.突出就业导向 D.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24.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是( )。

A.慈爱之心 B.民营机构

C.社会捐献 D.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

25.惟一实行全国统筹,现收现付的强制性企业年金计划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包括( )。

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B.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C.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D.保障手段的公平性

2.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体现在( )。

A.制度的开放性 B.筹资社会化

C.服务社会化 D.管理监督社会化

3.社会保障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

A.模式的多样化 B.项目结构的多样化

C.水平结构的多样化 D.法律规范的多样化

4.以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把社会保障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

A.社会救助型 B.社会保险型

C.社会福利型 D.商业保险型

5.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主要是( )。

A.政府保障 B.教会保障

C.互助保障 D.商业保险

6.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障的大背景是( )。

A.大政府 B.小社会

C.高税收 D.高福利

7.从制度结构的角度,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框架由哪几板块组成( )。

A.国家保障 B.城镇单位保障

C.农村集体保障 D.个人保障

8.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业务内容看,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慈善事业

9.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包括( )。

A.差异性 B.完整性

C.协调性 D.层次性

10.作为一种社会化保障体制,社区服务的特点包括( )。

A.自主性 B.补偿性

C.社会性 D.多样化

11.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出发,可以将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分为( )。

A.福利国家模式 B.社会保险型模式

C.强制储蓄型模式 D.国家保险型模式

12.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 )。

A.实体价值 B.理念价值

C.内在价值 D.外在价值

13.英国《济贫法》中的救济经费的来源包括( )。

A.济贫税 B.志愿捐款

C.罚金 D.个人缴费

14.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社会保障所对应的特定税收来源有( )。

A.个人所得税 B.遗产税

C.捐赠税 D.利息税

15.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包括( )。

A.依法管理,规范运行 B.专款专用

C.收支分离 D.预算管理

16.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的方式有( )。

A.基金预算 B.政府公共预算

C.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 D.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

17.根据现行制度,中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具备的条件有( )。

A.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B.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参保缴费满15年

B. 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参保缴费满20年

D.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参保缴费满10年

18.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 )

A.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B.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

C.医疗救助 D.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19.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 )

A.政府财政拨款 B.用人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C.劳动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D.基金的运营和经营收入

20.在我国,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 )

A.“三无”人员

B.遭受天灾人祸而生活一时陷入困境者

C.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公民

D.食物支出占到家庭支出59%以上比例者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实践中表现出的规律,是先有社会保障项目的实践,之后才有社会保障立法。( )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是社会保障在发展中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

3.日本就社会福利方面颁布过六部有名的法律,被称为“福利六法”。( )

4.由于基金制无法应付人口老龄化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 )

5.就社会保障存在的危机而论,不是社会保障结构的危机,而是经济基础由于运营不良而受到侵蚀所造成的危机。( )

6.无论商业保险多么发达,都不可能替代社会保障。( )

7.福利经济学是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

8.智利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都采取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式。( )

9.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始于前苏联。( )

10.没有成为国家法律之前的社会保障只能是国家的一种政策和措施,充其量是政府的一种公共福利计划。( )

11.社会保险立法的出现,才真正意味着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产生。( )

12.目前,中国尚无一部真正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专门社会保障法律。( )

13.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1998年在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中确立的。( )

14.经济手段是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手段。( )

15.社会保险基金的结构与功能,取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结构和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方式。( )

16.社会救助在各国都是由政府财政承担全部供款之责的。( )

17.与征费制相比,征税制更能增进社会保险筹资的强制性。( )

18.与基金制相比,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基金的储存才真正完整地体现了社会保障基金储存的目的与价值。( )

19.基金储存的关键是如何维护基金的现实价值并尽可能地使之增值。( )

20.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账户模式是和现收现付式联系在一起的。(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 现收现付式

2. 完全积累式

3.企业年金计划DB制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案例分析:煤矿行业工伤事件频发意味着什么?

【案例描述】

近几年,频发的矿难,开始困扰着我们这个社会。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从2001年到2004年10月底,我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平均4到7天一起。2004年1月至11月间,我国共有5286名煤矿工人死于事故。2005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就达到2672人,同比上升了3.3%,其中特大事故死亡704人,上升114.6%。2005年光上百人遇难的矿难就有: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14人;8月,广东兴宁矿难,123名矿工遇难;11月27日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煤尘爆,截至12月6日,有171名矿工遇难。

有人说,目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是不健全的,煤炭生产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利益,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监管的意愿,而且,政府体制内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行业监管部门的腐败现象严重,造成行业监管很大程度上的失灵。官煤勾结是事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导致非法矿主无视法律法规,无视政府监管,无视矿工生命,在不具安全生产最基本的条件下大干快上,最终付出的往往是矿工生命的代价。同时,煤炭行业存在多头管理的积弊。分段、分摊、多头管理致使煤炭行业出现管理真空和职权交叉,多头管理既浪费国家行政资源,又降低了行政效率。管理煤矿生产的不管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的不管生产,相互脱节,谁都管,但是谁都管不好。日常监管马虎草率,以发证代替监管,以罚款代替监管,一罚了事,留下大量真空地带和事故隐患。

还有人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人们的安全意识普遍下降,虽然大家都知道“人命重于泰山”,但在经济效益面前,安全生产向超产让位,安全预防措施极度不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凤起研究员向中国经济时报分析说:“随着煤炭行业管理的弱化,以及前些年全行业亏损造成的严重安全欠账,一些国有大矿的管理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严格,安全基础弱化了。而国有大矿,规模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伤亡惨重。不执行安全制度、不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超生产能力开采。”

站在社会保障的角度,我们更关心,在众多的伤亡事件中,这些遭遇事故的矿工及其家属们,他们的工伤保险权益是否得到落实与保障?有资料证实,在这些事故发生以后,一些矿主们运用最多的办法就是“瞒”、“压”、“堵”。“瞒”是瞒天过海,能躲则躲、能骗则骗;“压”是欺压百姓,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威胁群众,为了微薄的经济来源,矿工们也只能忍;“堵”则是在事情败露、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矿主们只好拿出一部分钱“堵”住矿工们的嘴,也正好做给上级政府和媒体看,说明自己还是很关心劳动者生命安危的。这样做,在事故后矿主们不会得到媒体的谴责、没有正规的工伤认定、评级,也没有规范的津贴补助,不用消耗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也更助长了矿主们的“黑心”。

思考题:

1、你认为工伤保险制度对于避免上述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什么作用?(10分)

2、有人提出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责任,发生事故后重罚责任人,你认为这种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25分)

案例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案例描述】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到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12.95亿人。其中,农村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而农村60岁以上老人已近亿人,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92%。由于大量农村青年迁移到城镇,人为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农村养老模式,处理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更加影响到国运兴衰。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还是家庭养老形式,约占整个养老保障的92%。可是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大家普遍开始质疑农村原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否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传统功效,很多研究还列举了一些影响因素,诸如家庭规模缩小增加子女负担、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弱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农村经济收入偏低使得养老缺乏经济支持、道德观念转变导致逃避养老责任等。这些因素是否弱化了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家庭规模缩小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真的会导致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无法为续吗?请看下列观点:

家庭规模缩小真的会增加养老负担吗?我国自七十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代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夫妻虽然生长于传统的农村,但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交通和信息的发展使他们目睹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巨大差距,从而影响其收入支出习惯。他们不会像上一代人一样花大笔的钱在建造房屋方面,而是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和自身储蓄。很多农民的子女都通过出外上学的方式跳出了“农门”,有能力回报当初父母的教育投资,并且由于父母长期生活在农村,生活费用较低,还会有储蓄的习惯,所以正常情况下子女对他们的养老支出不会增加子女的负担。相反,农村若是家庭规模不变,子女的抚养教育支出就会占据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有些家庭甚至会因此债台高筑,他们的孩子就可能因缺乏人力资本投资而失去更多获得良好收入的机会,时间一长,这些子女连自身生活都难以维继,更谈不上有余力去养老供老。因此,子女个数的减少可能会提高子女的质量,在如今靠人口质量而不是人口数量取胜的年代,家庭规模缩小并不一定会增加子女负担,父母反而可能因为初期的高投入在老年时获得高回报。

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弱化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吗?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大批劳动力,而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追求更多利益机会的意愿刚好迎合了这种需求,由此产生了农民工。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由于农民工需求的特殊性,男性体力上的优势更适合这个角色,农村因此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这部分农民工的土地收入转为工资收入,收入的一部分转移支付给留在农村的老人,和以前的供养没有区别。传统观念下,子女对父母经济上的供给便是最大的孝顺,农民工会比留在农村陪伴父母的农民,更有经济实力孝顺父母。所以,农村男性劳动力的流出增加了家庭收入,农村青年妇女完全有能力通过农业生产承担看护老人的责任。

思考题:

1、请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15分)

2、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及平常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影响农村养老保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30分)

案例分析:“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思考

【案例描述】

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揭露了一起广州执法人员粗暴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致人死亡的案件,这个案件的主角就是“孙志刚”。

孙志刚,男,27岁,湖北武汉人,2001年在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2003年2月24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名平面设计师,月薪2000元。2003年3月17日晚10时许,喜欢上网的孙志刚离开与朋友合租的住房,准备到附近一家网吧去玩。走到天河区黄村大街上时,孙志刚突然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公安分局黄村街派出所的警察拦住了去路。由于身上没有带任何证件,孙志刚被带到了黄村街派出所。当晚,将近110人先后被带进这个派出所,其中30多人被收容。孙志刚的同学闻讯后赶到派出所,说明孙有身份证和工作单位,提出为其补办暂住证,并予以保领,当事警官仍拒绝放孙。3月18日凌晨2时左右,孙志刚被作为“无?葑≈?”、“无正当职业”、“无正常居所”等三无人员送到天河公安分局收容遣送中转站。9个小时后(即18日上午),孙志刚向中转站护师报告自己有心脏病,因为紧张而心慌、失眠,要求放他出去或住院治疗。当晚,孙因“身体不适”被转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3月20日凌晨1时多,孙志刚遭受被护工胁迫的其他收容人员的轮番殴打,于当日上午10时20分死亡。救护站死亡证明书上称其死因是“心脏病”。4月18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出具尸检检验鉴定书,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

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次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后来的调查报告表明,正是由于待遣所民警极不负责任,才导致孙志刚“被错误地作为被收容遣送人员送至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即使依据广东省人大通过的条例,一个人如果他没有带相关身份证件,但是他后来提供了证件,就不属于应当收容的范围,必须加以释放。但是孙志刚提供了证件之后仍然被关押,甚至直接导致被殴打致死的情况,这种收容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径。

2003年6月5日上午,孙案开庭。6月9日孙案一审判决:主犯乔燕琴被判死刑,李海婴被判死缓,钟辽国被判无期。其他9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3年至15年有期徒刑。同日,孙案涉及的民警、救治站负责人、医生及护士一共6人,因玩忽职守罪,被分别判处2年至3年的有期徒刑。

时代发展到今天,像孙志刚之死这样的惨剧,在中国恐怕已经不是一起两起了,以中国的情况来看,这事虽然人命关天,但也是说大能大,说小也能小,尤其是在SARS病毒疯狂肆虐于中华大地的同时,举国上下都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但孙志刚事件同“非典”一样,同样是用人的生命在实实在在的警示着我们:这个社会存在另一种“非典”——无法无天的权力——时时刻刻在威胁着我们。

思考题:

结合社会救助相关知识谈如何看待“孙志刚”事件(20分)

注:本次作业不用打印,A4纸手写,注明案例名称及题号,直接回答即可。

热点内容
经济法第一章教材总论 发布:2025-01-28 02:40:58 浏览:229
合同法197条 发布:2025-01-28 02:34:56 浏览:4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28 02:34:54 浏览:199
国家版权条例 发布:2025-01-28 02:17:39 浏览:245
合同法违约金定金上限 发布:2025-01-28 01:42:00 浏览:182
劳动法司机工资多少 发布:2025-01-28 01:37:49 浏览:360
注会经济法偏 发布:2025-01-28 01:17:30 浏览:508
工作的条例 发布:2025-01-28 00:42:40 浏览:45
行政法中利害关系人 发布:2025-01-28 00:42:38 浏览:767
中级经济法一周能过吗 发布:2025-01-28 00:29:23 浏览: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