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如何体现新劳动合同法
1. 经济学 案例分析
1。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任何社会的职业道德总要受到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般社会道德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之间在一定意义上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尤其是资产阶级直接操纵和参与的那些职业的道德,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的影响和制约最直接、最严重,它们是资产阶级一般道德原则的体现和具体补充。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则受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同时又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各行各业的具体体现和补充。
2。2010-08-01 03:41:17 [已注销] 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选择医生,没有学历的应该不会要吧?学历只代表对这一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超过普通人,它其实很难反应一个人的能力的。如果有成绩单的话,那么可以说,成绩高的学生在这门知识上的学习、应用能力要相对要高(惯性思维就是,他的学习能力强,并且专业知识扎实)。所以学历和职称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3。 逆向选择本意上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主要是指受众(如消费者、顾客等)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行为选择。在劳动力市场领域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即资方)来说有企业逆向选择,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利用其在劳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逃避责任、回避管制行为,并且这些行为与政府意志、劳工利益相违背。
作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中的又一新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已于 2008年 1月 1日正式施行。《劳动合同法》从起草、颁布、实施再到实施之后的一系列过程,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其中最具争议最受关注的是《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新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或者“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用人单位就应与之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知名企业在该法生效前夕采取了大规模裁员、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等行为,本质上就属于与大众意志,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制定者所代表的官方意志相违背的逆向选择行为。
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下企业逆向选择的行为表现
1.裁员
在 2007年,《劳动合同法》即将正式实施之际,一连串的大型企业突击裁员事件被媒体曝光:深圳华为耗资 10亿元打扫门户;韩国 LG电子 7月裁掉 11%的中国员工;8月,中央电视台解聘了 1800名编外人员,占全台总人数20%;10月,沃尔玛在上海的全球采购中心裁员 110人。
福布斯杂志在《大裁员?在繁荣的中国?》指出,这轮裁员指向相同的人群,即临时工和长工龄的员工,而他们正是新法想要保护的人群。
2.提高新就业的门槛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企业在新雇用员工时越来越谨慎,除了员工学历、素质、工作经验、忠诚度等常规的就业门槛被企业变本加厉地运用外,单就劳动合同期限问题又设置了重重障碍,或签订短期合同 1~2年,或签订 7~8年,使员工择业产生顾虑。
3.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包括总裁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满八年的华为员工,在 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即先“主动辞职”,再“竞业上岗”),再与公司签订 1~3年的劳动合同;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所有工号重新排序。调整涉及 1万多人。业内人士不难看出,华为此举意在规避《劳动合同法》中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新规定。华为以超强的经济实力对这次调整所涉及的员工进行了方案为“N+1”模式的补偿,经济补偿税前总额=(N+1)×员工月补偿工资标准,但月补偿工资标准不仅仅是员工的月标准工资,还包括员工上年度奖金月均摊值。N为员工在华为连续工作的工作年限,此外还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华为员工大都对方案表示理解,同时薪金的确有所增加。但是华为此举在社会上仍引起很大震动。
二、企业逆向选择带来的经济影响
1.导致更多失业,恶化就业环境
从企业逆向选择的行为表现来看,裁员直接导致了大量员工失业;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则增加了企业的补偿性劳动成本。补偿性劳动成本的大量支出,会对现在已就业的人员给予了更多的财富分配,但却为后来者的进入人为地制造了障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扩大,也许保护了一些已经有业就的劳动者,但大大提高了新就业的门槛,反而会严重伤害到那些尚未就业和流动就业的劳动者,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尤其是使失业者的再就业增加了难度。从长期来看,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因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就业门槛,而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如意,使得就业环境进一步恶化。
2.扭曲竞争机制,破坏劳动力市场
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置法律于不顾,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交易成本。违法企业成本降低,对守法企业来说就是不公平的,而且守法企业的竞争性会因此而减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只有在公平正义的竞争机制下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但是,随着违法企业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因此而被破坏,竞争的不公平性会造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这样必然会影响企业长期的就业政策与用工政策,从长远看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中国尚处于人口红利的增长阶段,劳动力仍处于增长与上升的阶段,必然会产生不利于就业与员工保护的生存环境,破坏劳动力市场原本相对稳定的状态。
3.抑制企业创新机制,不利于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
企业逆向选择会扭曲竞争机制。在不良竞争环境下,众多企业把重点只放在了如何降低用工成本上,而忽视了合法合理地通过创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这样歪曲的心理机制驱使下,支持企业创新的人力物力投入不够,企业创新则没了根本,创新能力因此而降低。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健康合理的创新机制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才可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倘若企业创新能力受损,对经济形势的要求会有很多不适应,不但融不进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还会被经济全球化的洪流所淹没。
4.阻碍和谐劳工关系的构建
裁员、提高就业门槛、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等,对劳工关系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企业以这些措施来降低自己的劳动成本与用工成本,这对劳动者却是极不公正的对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受损。这样就打破了劳工关系的平衡,对劳工关系的保护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
三、解决企业逆向选择问题的对策建议
政府总是希望公众按照其政策意图的指向选择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众的理解和反应常常会偏离政策意图,甚至选择与之截然相反的行为。出现这种“逆向选择”的情况,是任何政策设计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如何限制、避免企业逆向选择行为,就成为当前和今后政策制定者加以重视和考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1.完善法律博弈机制,健全法律法规
博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利害关系的主体,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利害关系时,一方的决策受他方制约同时又对他方产生制约,一方的支付受他方影响同时又对他方产生影响的活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企业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逆向选择行为日益加剧。法律保护效力的损耗、企业经济利益追逐的狂热、劳动力无限供给压力的加大,共同导致了“三方”博弈及合约选择行为中“均衡陷阱”的形成。今后,培育壮大劳工阶层、降低法律利用成本、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劳资博弈跳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三大策略选择。立法的价值应该包括立法的内在价值,即确立和保障公正,以及立法的外在价值,即确认和保护利益。《劳动合同法》应在“平等保护”与“向劳动者倾斜”之间重新作出选择,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博弈论证,制定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法律制度。
2.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企业逆向选择成本
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执行度差,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企业针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进行逆向选择造成劳资关系不稳定的现状,决定了有必要加大对《劳动合同法》的监督执法力度。用强有力的法制执行力来体现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不能将法律仅仅停留在原则性表述的层面上。另外,对违法企业的监督应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途径实现,除政府要负起领导性的责任外,工会在监督劳动合同法律执行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另外员工个人对于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应有清醒的认识,当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予以维护。企业违反劳动合同法律的规定,采取不正当措施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企图降低自己的劳动成本,在法律和道义上都应受到严惩。劳动执法部门在处理企业违法案件中,应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杀一儆百,让试图违法的企业面对更高额的违法成本重新做出选择,以起到维护劳资关系稳定的作用。
3.降低守法企业成本,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主体,不仅有经济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其社会属性就是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对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长期和谐发展都是必须的,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应对守法企业给予极大的尊重,在法律上对守法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为守法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上,对守法企业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降低守法企业成本,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热情和信心。
4.倡导诚信交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诚信交易起源于商业道德规范,后被法律确认和吸收,其除具有鲜明的伦理价值和秩序追求外,还有内在的经济价值和利益激励机制。在劳动关系领域,倡导企业与员工之间诚信交易,员工如实提供自己的劳动质量信息,企业按劳动者质量支付足值报酬。诚信交易在短期交易和长期交易中都应坚决贯彻执行,才能为企业与员工双方带来长期的均衡利益,维护劳资关系的稳定。在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中,应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管理机制与整合机制、矛盾疏导机制与预警机制,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以利于完善法律制度,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企业应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贯彻“为己利他”原则,从根本上建立起长期稳定、和谐双赢的劳资关系,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这个很难说,要看个人素质和环境对其影响,以及企业给员工带来的福利
是否满足了其心理需求。
2. 为什么新的劳动合同法出来了,华为要员工先辞职后竟岗啊大虾们救命啊!!!
任正非颇具抄纪念意义的001号工号就快消失了,这是他和他的华为为应对新劳动合同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更大的代价是华为为近万名老华为人开出的“自愿离职再上岗”的补偿条件:经济补偿税前总额=(N+1)×员工月补偿工资标准(税前)。但月补偿工资标准不仅仅是员工的月标准工资,还包括员工上年度奖金月均摊值。N为员工在华为连续工作的工作年限,此外还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此补偿标准优厚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离职员工保留所持有公司的虚拟受限股资格(据《21世纪经济报道》)。
且不说这样的补偿条件算不算优厚,但新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显然极大影响了华为这种主张以内部竞争性文化立足市场的企业。现实给华为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在新法实施之后,准备接受第一批“终身雇用员工”;要么开出足够诱人的补偿条件,合法规避新法的这项规定。华为选择后者,无意间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践提供了第一个经典样本。
3. 华为事件是怎么回事它怎么避开了新劳动法
华为是要老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然后再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这样老员工的工龄就少了,少工龄经济补偿就少了。(这里工龄是工作的年限)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他就是避开了这条。
4. 如何评价华为的狼性文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从华为开始实施这项制度之后,员工的反映评价。
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理解误区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多数劳动者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理解为铁饭碗、护身符。认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就可以各种理由随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其次,用人单位不能解除或是变更已经签定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当作企业的终身包袱。
5. 华为的企业伦理模式是什么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我希望大家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进行讨论。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在面对这种问题时,今天,我们要解决华为的企业模式,既然如此,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生活中,若华为的企业模式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可是,即使是这样,华为的企业模式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既然如何,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这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事实对本人来说意义重大,相信对这个世界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华为的企业模式,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地,为了根本解决华为的企业模式而努力。既然如此,对我个人而言,华为的企业模式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华为的企业模式似乎是一种巧合,但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大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现在,解决华为的企业模式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在面对这种问题时,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今天,我们要解决华为的企业模式,民谚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蛤蟆再鼓噪,挡不住牛喝水。这句名言发人深省。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所谓华为的企业模式,关键是华为的企业模式需要如何写。华为的企业模式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华为的企业模式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这是不可避免的。罗曼·罗兰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在有信心的男人和女人心目中,良心并不是儿戏。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的阴郁不禁让人深思。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这样看来,我认为,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了解清楚华为的企业模式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华为的企业模式似乎是一种巧合,但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大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
6. 华为这样做符合劳动法吗
我是上海市劳动局的工作人员,回答你的问题:
1、按照《中华人民回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答条例》第十条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这么看,目前公司做法不违法。
2、自己不离职,单位怎么让你走?要么非法辞退,非法辞退当然有经济补偿金了,而且还有双倍赔偿金。
3、如果去新单位,工资等待遇双方重新约定,法律法规没有说是否按照原工资。
4、有任何问题可以在线问我!
PS:因为专业,所以信赖!
7. 从华为万人辞职事件看我国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劳动合同不适合华为这样的企业,华为需要的是永远年轻的员工。
8. 华为的“辞职门”事件被认为这是华为规避劳动法的一个举措,为什么
因为当时华威的“辞职门”是在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之时,而且影响专极大!所以传言是为了属回避劳动法(满十年签订无固定期合同)但华为肯定不只是这种简单的想法!例如:各大媒体都在对“辞职门”这一事件讨论,是不是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还有一楼说的:焕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等等......
这些只是华为“辞职门”的一些看的见的效应!那么看不见的呢......
9. 华为07年的辞职门与新劳动法的关系,新劳动法中规定了什么呢
因为07年出08年生效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公司与员工第二次续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依法将自动转为无固定期限,所以,哈哈。
10. 华为公司违反新劳动合同法的几点表现
华为事件来是指,在新劳动法源实施前,也就是从2007年9月底开始,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通讯设备制造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计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出请辞自愿离职。这次大规模的辞职是由华为公司安排的,辞职员工随后即可以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惟一的变化就是再次签署的劳动合同。全部辞职老员工均可以获得华为公司支付的赔偿。华为自摆乌龙事件,暴露出企业对法律解读方面的偏差,但立法者及有关部门也应该进行反思,假如当初对容易引起歧义或容易被钻空子的相关法律条文给出正确的解读,华为“辞职门”事件何至于发生?立法者及有关部门应该汲取这次教训,最大可能地避免类似的失误再次出现。同时,相关企业在依据新法作出重大决定之前,也应该请教立法者或权威的法律专家,对相关法律进行正确的解读,以免作出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