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与法董某

社会与法董某

发布时间: 2022-06-19 21:21:44

1. 社会与法亲爱的小孩董望丹是谁谁

普法栏目剧《亲爱的小孩》演员:董望丹 饰演者 李浩修;孙 ; 月 饰演者 李佳怡;王 ; 蓉 饰演者 丁嘉蓝;大 ; 伟 饰演者 于 ; 洋。

2. 作文"与法制相伴,与安全同行"1000字

与“法制”同行
说到法制,总会让人感觉到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制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法规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井然有序;正是由于法规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正是由于这些法规的存在,我们的祖国才会繁荣富强。
法制的优点不用赘述,每个国家都需要法制,有的法才有的秩序,人们才可以进行日常的工作生活。比如说:《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儿童健康成长;《老年人保护条例》,社会保障系统让老人安心安逸;《经济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举法》让你行使政治权利;《兵役法》保国为民,《消费者权益法》让你放心去消费生活 ……
看到“犯法”两个字时,你会想到什么?是违背了国家法律?还是犯了一个难以饶恕的罪行? 有些人看到了,会慢不在乎的说:“犯法关我什么事,他离我远着呢!”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法律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就拿毒品说说,虽然看似远在天边的物品可能一不小心就染上了。吸毒的费用是个“无底洞”,普遍的父母工资收入根本不能满足一个成年或未成年人吸毒的需要。即使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只能维持一时。因为毒瘾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结果只能是吸得一贫如洗、倾家荡产。毒品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毒品能直接改变人脑中部分化学物质的结构,破坏、扰乱人体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有的甚至毒害、损伤神经组织。 心脏病变、瘦弱不堪、食欲不振,甚至完全丧失营养摄入严重不足……这些危害是每个吸毒者必有的症状。根据我国禁毒组织统计,我国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已占到了吸毒者总人数的85.1%,如此之高的比例又怎不叫人为那些迷失方向的年轻生命心寒呢?
有位青年董某,听说毒品能让人舒经活络,便萌生了试一试的念头。岂料,再也不能自拔。最终,他为筹集毒资而抢劫出租车,被绳之以法。由于对毒品的无知,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等念头,一些青少年认为“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我不信它有那么神”、“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探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

北京的花季少女刘某,一向活泼好学,还是高三年级的团干部。她知道自己的一位同学吸毒之后非常好奇,从打听同学吸毒后的感受开始,逐渐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最后,也尝试起吸毒。第一次吸毒后,她的感觉并不好,她详细地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感觉。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她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辍学出走,为筹集毒资进了歌舞厅,直到被送进强制戒毒所。

但是,不论怎样,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拥有。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3. 泰州一男子月入过万却当小偷,他的作案的原因为何令民警感到奇葩

按照咱们国家的人均收入来看,月入过万几乎可以秒杀全国90%以上的打工人,可就这样一位打工人,在有正经工作,且月入过万的情况下,还兼职盗窃,据说盗窃的财物价值10多万元,而他盗窃的理由也是非常奇葩。

据这三位住户反映,董某入室盗窃盗走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放在床底下的郎酒、茅台、金饰、金条、现金等物品,只要是之前的东西,董某一律不放过。而董某被抓时也知道自己会有这么一天,但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而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有些无法理解,月入过万的工作不好好干,仅仅为了面子就去都东西,甚至不惜从网贷平台上借款,有些太不值得了。

4. 女子玉米地惨遭杀害,20多年后真相浮出水面,凶手会受到怎样的制裁

孩子死后不久,他自己的母亲也被杀了。25年来,小李(化名)一直在寻找母亲死亡的真相,每一天她都希望犯罪嫌疑人能被抓住。5月15日,在逃25年的嫌疑人白XX被警方成功抓获,谋杀案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玉米田被杀的女子,身上多处锐伤,真相20多年后浮出水面!那是1995年8月22日的晚上。

白某某交代了案发当晚,他在村子里散步时遇到了向村子里走来的受害人董某,他们提出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要求。在董某拒绝后,白某某用一把锋利的刀强迫董某与他发生性关系。

然而,让白某某没想到的是,与董某不一样的村民竟然认出了他之后受到了侵害。所以,不做白某某的两个人拿着锋利的刀追董某几十米,就会被打死。

徐敬泉说,犯罪后,白某某害怕的事情暴露了,一直躲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在逃亡期间,他很少与人接触,因为害怕被抓。几年前,白某某觉得案件由来已久,来到锦州,找到一名女子在出租的房子里住在一起,却被警方逮捕。

5. 甘肃一女子发现丈夫出轨后跟踪丈夫将女子杀害,妻子因此受到了什么惩罚

该女子最终被判了有期徒刑15年,很多人疑问,女子所犯的是故意杀人罪,且已经造成他人死亡,为什么没有判死刑或者无期徒刑?这是因为女子故意杀人是激情犯罪,和具备主观预谋杀人有很大区别。而且受害者也有过错,她在生前破坏了他人夫妻关系,嫌疑人事后如实供述了罪行,有悔过表现,所以应该重轻处罚。


三、对于这件事我有何看法?

像这种婚内出轨事件,现实中已经很常见了,但她们会选择理智的处理方法。作为妻子,自然难以接受丈夫有此行为,但有时候必须承认,并且尽快解决。当自己已经原谅了对方多次,对方仍然不忠诚,这时就没必要在花心思维持这段夫妻感情了。

6. 问,董某与方某的行为分别属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哪种犯罪形态为什么

董某的购买作案工具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因此属于犯罪预备。
方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故属于犯罪未遂。

7. 狭义的“法的适用”应该怎么来理解 精确的答案。

法的适用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是什么呢?对此在法学理论上是存在争论的。
沈宗灵先生认为(见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34页),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遵守的广义就是法的实施,法的遵守的狭义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法的执行的广义是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法的执行的狭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人们把行政机关称为执法机关,就是在狭义上适用执法的。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由于这种活动是以国家名义来行使,因此也称为“司法”,法的适用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
法的适用发生的情形有两种情况,第一,当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关在相互关系中发生了自己无法解决的争议,致使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无法实现时,需要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裁决纠纷,解决争端。第二,当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关在其活动中遇到违法、违约或侵权行为时,需要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恢复权利。
因此,法的适用的特点如下。(1)法的适用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在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专门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工作。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查权。(2)法的适用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活动。(3)法的适用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依据相应的程序发规定,保证正确、合法、及时的适用法律,实现司法公正。(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裁判书和决定书等。为了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等。
而人大的孙国华、朱景文先生则认为(见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313页),以法律规范是否需要国家机关的干预才能实施和实现为标准,法的实施可分为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
法的遵守是指全体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为,实施法律规范活动。
法的适用则在需要国家机关的干预下才能将法律规范予以实施和实现的情况下产生的,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它使具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其适用法律制裁。司法机关依法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司法活动”,是法的适用的典型的,重要的形式。因此,法的适用属于依法进行的个别调整,是在出现了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干预,法律规范才能得到实现的情况下产生的。
法的适用的情形为:(1)当法律关系各方出现争执时。(2)当发生违法犯罪时。(3)当某一种社会关系或事实对社会或对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它的产生或存在必须有国家主管机关的确认、监督和检验它是否真实时。(4)当实现法律规范的必须由主管国家机关给予支持时。
法的适用的分类,若按照法的实现的正常形式和非正常形式则可分为两大类,即对法律规范处理部分的适用(调整性职能的适用法的活动)和对法律规范制裁部分的适用(在违法情况下国家机关给予制裁的活动);若按照适用法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权力机关适用法的活动,国家行政机关适用法的活动,国家司法机关适用法的活动等。因此,法的适用又具体包括司法适用、行政适用、仲裁和调解。
司法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司法权、运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行政适用又称为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将法的一般规范适用于特定行政相对人或事,调整具体行政关系的活动。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事实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通过上述两种观点的叙述,可知北大版和人大版关于法的适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大不一样的。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法的适用的主体是不一样的:北大版的法的适用的主体仅为国家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而人大版的法的适用主体除国家司法机关外,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比较而言,沈宗灵先生的关于法的适用的内涵和外延的观点更可取。因为其分类标准科学,条理清晰,范围明确。人大版的法的适用的分类标准在内涵和外延上均较模糊,划分不清,不具有科学性,而且此种分类标准中的“国家干预”其具体涵义又如何理解呢?明显可以看出,在此分类中,“法的适用”其实也是“法的遵守”,因为国家机关的干预而将法律规范予以实施和实现的活动,即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的活动(法的适用),也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为,实施法律规范的活动(法的遵守)。如此一来,“法的适用”与“法的遵守”根本就未区分开。
2000年司法考试第一卷第41题是这样的: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我国法律的适用原则?
A. 法官乐某为办好案件与原、被告双方的代理人分别有多次私下接触
B. 族长决定强奸案的被害人赵某及家人不许向公安局报案,由强奸实施人董某向赵某赔偿5000元
C. 在处理合同纠纷时,诸葛法官接到市委书记的批条,指示不能判外地企业胜诉
D. 监狱根据法定的情况没有将因贪污、受贿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的原局长万某收监执行
本题测试的是我国法的适用原则,实际上本题考的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那么,此题的答案如何呢?有些书本(见岳西宽主编,《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分类精析与应试技巧》,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8页)认为是ABC。根据上述对法的适用的理解,我认为,此题答案有待商榷。
前述题目中,ABC三项是属于法的适用,但违反了“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符合题意,应选是无疑问的。问题在于选项D是否属于法的适用以及符合法的适用原则?若以人大版为准,则选项D中的监狱收监行为也是国家干预的行为,是属于法的适用也符合法的适用原则,因此,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最终答案为ABC。若以北大版为准,则选项D中的监狱既不是人民法院也不是人民检察院,也更不是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因此,选项D不属于法的适用更不用说符合法的适用原则,只是法的执行。所以,选项D也符合题意,最终答案应为ABCD。我认为答案应为ABCD。

8.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都有哪些

一、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
这是金融领域一起触目惊心的腐败大案,赖小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原董事长,2021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判处赖小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赖小民之所以因贪腐而被处以极刑,判决书中四个醒目的“特别”给出了答案: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经司法机关最终认定,从2008至2018十年时间里,赖小民收受、索取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88亿元,是迄今为止人民法院受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受贿数额最大的贪官。
赖小民不但受贿数额特别巨大,而且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具有主动向他人索取贿赂等多项依法从重情节,赖小民的绝大部分受贿行为发生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属于典型的不收敛、不收手,顶风作案,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
为了满足个人的贪欲,赖小民违背国家政策,参与一些明令禁止国有金融机构涉足的项目,最终导致一些巨额投资放债业务出现问题,资金难以收回,对国有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秩序造成严重侵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金融风险,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法院认为,赖小民到案后,虽然有重大立功表现,但赖小民的四个“特别”,使其具有的“重大立功表现”情节不足以从宽处罚。赖小民提起上诉后,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1年1月2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赖小民执行了死刑,巨贪伏法、罚当其罪。
二、侵害英烈名誉、荣誉刑事第一案
中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双方协定,悍然越线挑衅。陆军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带领几名官兵据理交涉,遭到了对方的暴力攻击。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祁发宝和战友们与对方展开殊死搏斗,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祁发宝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以及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英勇牺牲、以身殉国。

2021年2月,5位卫国戍边官兵的英雄事迹首次被公开,“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他们张开双臂把胸膛迎向外军的一幕令无数国人感动落泪,烈士陈祥榕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引发了全社会的情感共鸣。

然而,2月19日上午,一个微博名为“辣笔小球”的博主先后发布了两条微博,歪曲卫国戍边官兵的英雄事迹,诋毁贬损卫国戍边官兵的爱国精神。“辣笔小球”这两条“辣眼睛”的微博在网络上迅速扩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引发公众强烈愤慨。
2月20日,网名“辣笔小球”的犯罪嫌疑人仇子明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以往对于此类案件大都是追究民事责任,2021年3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专门增设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标志着我国在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保护方面民事、行政、刑事三个层级的规制措施全面建立。“辣笔小球”案成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设立后的全国首案。

2021年5月31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以被告人仇子明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八个月;宣判后,仇子明未提出上诉。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刑庭庭长 杨浩: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人民群众对于这个行为的反应非常强烈,可谓是群情激愤,我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完全符合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犯罪构成的。
三、“10·18”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
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冒充客服退货退款、或冒充公检法人员威吓哄骗、一次“中奖”带来了一连串陷阱、甜言蜜语背后暗藏着凶险的“杀猪盘”,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屡打不绝。电诈“毒瘤”、民之公敌;铲除公害,民之所盼。

打防管控,以“打”为先,各级政法机关以法为剑,全链条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21年4月,“10·18”特大系列电信诈骗案在成都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一起作案手法隐蔽、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的跨境诈骗犯罪。法院查明,2019年3月,主犯苏某某等人在菲律宾设立电信网络诈骗窝点,雇佣被告人朱某某、董某等100余人,利用交友软件推荐虚假赌博网站,诱骗1500余名被害人充值参赌,涉案金额共计1.04亿余元。2021年6月16日,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集中公开宣判,涉案的98名被告人分别因犯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十二年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其中判处五年以上刑期的35人,重刑率达40%,98名被告人被判处罚金共计2400余万元。

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10.18”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审判长 徐翔:坚持刑事打击、经济打击双管齐下,用足、用尽从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手段,形成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
猛药去疴、重拳生威,“10·18”系列案件审判的从严从重、依法严惩,有力震慑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彰显了司法为民、除“骗”务尽的立场与力度。
四、百香果女童被害案
这是一起让人不忍重提却又难以释怀的侵害未成年人凶案。广西钦州灵山县小学生杨晓燕,遇害时年仅10岁,人们痛惜地把她叫做“百香果女童”。
2018年10月4日中午,晓燕独自在家附近售卖百香果,正当她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一双邪恶的眼睛盯住了晓燕。

同村村民29岁的杨光毅,当看见晓燕独自一人在售卖百香果,顿时产生了邪念,将晓燕劫持到了附近的山上,晓燕大声呼救,杨光毅掐紧晓燕的脖子,导致女童当场昏迷,随后,杨光毅使用折叠刀、蛇皮袋等作案工具,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残忍手段将10岁女童奸杀。
案发第二天,面对警方的询问,杨光毅拒不承认自己作案。案发两天后,杨光毅在其父亲的陪同下到灵山县公安局伯劳派出所自首。
2019年7月12日,钦州中院以强奸罪一审判处杨光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杨光毅不服,提出上诉。2020年3月25日,广西高院作出二审判决,改判杨光毅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依据是杨光毅投案自首,可以依法从轻,改判死缓。
二审改判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百香果女童遇害案引发公众热议,如果恶魔可以因为自首而被法律宽恕,那如何依法保护未成年人?
杨家共有五个孩子,晓燕的父亲在她一岁时因见义勇为离世,全家六口人的生活一直靠母亲打零工勉强支撑,丧女之痛与改判结果,让晓燕的母亲无法接受,于是委托律师向广西高院提起申诉。

被害女童的母亲:太无辜了,这世上有这样的公道吗?
正义不可缺席,罪刑终有法定。2020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对杨光毅强奸一案调卷审查,经过近6个月的依法审查,2020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决定,指令广西高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再审。

2020年12月15日,杨光毅一案在灵山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2020年12月28日,广西高院公开宣判,撤销原二审判决,改判杨光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认为,原审被告人杨光毅犯罪动机卑劣,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危害后果特别严重,既违国法,又悖天理,更逆人情,虽有自首情节,不足以对其从宽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副庭长 罗智勇:严厉惩处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行为,是我国法律的明确规定和一贯立场。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历来持零容忍的态度。
五、中国证券集体诉讼第一案
2018年10月16日,一篇揭露康美药业货币资金造假的文章出现在网上,康美药业股票当天盘中触及跌停,之后连续三天跌停,市值腰斩,数万名股民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证监会立案调查显示:康美药业2016年年报虚增货币资金225.8亿元;2017年年报虚增货币资金299.4亿元;2018年半年报虚增货币资金361.9亿元。这是A股市场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财务造假,造假数额之大、手段之恶,震惊市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证券市场的一颗“毒瘤”,严重伤害广大股民的合法权益,危及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发展。此前,对于此类行为的行政处罚只能处以几十万的顶格罚款,如此恶劣的造假,违法成本却极低。
但公正不会一直缺席,这一次被割的不再是“韭菜”,财务造假者自己终于躺在了砧板之上。

2020年3月1日,我国新《证券法》开始实施,明确引入了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对典型重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个案将依法启动集体诉讼,集体诉讼降低了维权成本,提高了违法成本,这起上市公司最大规模造假案也因此成为中国证券集体诉讼首案,涉案投资者人数超过5万人,绝大多数为中小股民。如果胜诉,5.2万名原告将创下我国司法领域获赔人数之最,5.2万名原告的诉讼,将如何开庭审理呢?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院院长 李曙光:证券法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条款,这一次增加了,就是要搞中国特色的代表人诉讼制度,那么只要特别代表人诉讼一发起的话,它就是覆盖所有的中小投资者。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陈舒舒:因为我们这个集体诉讼是以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方式来进行的,投资者他只要知道有这个集体诉讼在进行,一不花钱,二不花时间,三也不需要本人来亲身参与整个开庭宣判的过程。
2021年11月12日,随着广州中级人民法院的法槌敲响,长达近三年的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当庭宣判,康美药业等相关被告承担投资者损失总金额约24.59亿元,赔偿金额之高创下了国内A股市场同类案件之最。
六、民法典“自甘冒险”适用第一案
2020年4月20日,当时70岁的宋某与其他球友在北京某公园内进行羽毛球三对三比赛,激烈较量当中,周某杀球进攻、大力暴扣,宋某伸手举拍,防守未果,当场被羽毛球击中了右眼。

事发后,宋某三次去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为右眼外伤性人工晶状体脱位,右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05,接近失明,并支出医疗费7170.73元。对此,宋某认为周某明知道他年龄大、反应慢,眼睛曾受过伤,但仍然选择大力扣球,虽不存在故意,但存在重大过失,于是将周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2021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正式实施,2021年1月4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这是民法典中“自甘风险”原则首次在庭审实践中应用,成了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某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对抗性竞技比赛,应认定为“自甘风险”的行为,当庭判决,驳回了原告宋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民法典实施一年来,一个个纸面上的法律走进日常生活成了裁判规范与行为准则,腹中的胎儿是否有继承权、高空抛物受害者如何维权、见义勇为是否会被讹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彰显了民法典“民”字当头,以民为本,正在成为“百姓生活的网络全书”。
七、“人脸识别”第一案
“扫码”与“刷脸”现在已经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2019年4月,浙江杭州市民郭兵花费1360元,购买了一张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畅游365天”的双人卡,并确定以指纹识别方式入园游览。同年10月,园方将指纹识别升级为“刷脸”入园,并要求用户录入人脸信息,否则将无法入园。“刷脸”认证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对着手机点点头、眨眨眼的事儿,但郭兵认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个人隐私,野生动物世界无权采集,不接受人脸识别,要求园方退卡。园方则认为,从指纹识别升级为人脸识别,是为了提高效率。双方协商无果,郭兵一纸诉状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

原告 郭兵: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我还感叹我说这家公司收集这个敏感个人信息越来越过分了,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侵犯我一个人的合法权益,我说所有的年卡用户包括一些可能要去办年卡的用户,他其实都会受到影响。

2020年11月,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偿当事人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1038元,驳回了郭兵提出的其他诉讼请求。对于判决结果,郭兵与野生动物世界均不服判决、提起上诉。这起因为“刷脸”而“刷”出的诉讼,成为我国“数字经济背景下人脸识别纠纷第一案”,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2021年4月9日,备受关注的“人脸识别第一案”二审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法院判定,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以及指纹识别信息;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履行完毕。
杭州市中级法院主审法官韩圣超:法院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只有在消费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经营者才能收集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而且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八、吴春红申请再审无罪赔偿案
2020年4月1日是吴春红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被宣告无罪释放,从开始被羁押服刑到重获自由之身,已经过去了整整5612天。
2004年11月,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两名幼童食物中毒、一死一伤,同村村民吴春红被认定为凶手。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三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吴春红死缓,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三次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2008年,商丘中院第四次开庭判处吴春红无期徒刑,从此,吴春红和家人走上了多方申诉的漫漫长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让公平正义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落地有声,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让一起起冤错案件相继依法得到纠正。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指令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吴春红案,2020年2月24日,河南省高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一、二审判决,宣告吴春红无罪。

吴春红:终于盼来了,判了无罪,当庭释放,我心里蛮激动。
沉冤昭雪,无罪归来,尽管无妄的牢狱之灾已经结束,但失去自由的五千多个日夜、身心所遭受的痛苦煎熬,成为了吴春红难以愈合的创伤。2020年6月,吴春红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
2020年8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书》,决定赔偿吴春红侵犯人身自由赔偿金194万余元,精神损害抚慰金68万元,并向吴春红赔礼道歉。
吴春红认为赔偿金额偏低,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国家赔偿申请复议书。在冤错案件中,受害人最大的伤害来自精神损害,在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些“特例”的出现会为前路标注下鲜明的路标。202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20)最高法委赔25号国家赔偿决定,将原来的68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提高至120万元。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红:吴春红他由于刑事案件的错判执行,导致他遭受到了精神上的巨大的痛苦,他的身体患了多种疾病,也影响到他的生产生活了,赔偿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可以说对于司法解释将来的适用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九、种子套牌侵权纠纷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党总书记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金粳818”水稻品种是由天津市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植物新品种,江苏金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对其享有独占实施许可权。江苏亲耕田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许可,通过微信群寻找潜在的交易者,收取会员费后提供“金粳818”种子交易信息,根据买家的需求安排送货。
金地公司认为亲耕田公司的行为构成侵权,向法院诉请判令亲耕田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300万元。亲耕田公司称其仅是向种子供需双方提供自留种子信息,由供需双方自行交易,并未销售被诉侵权“金粳 818”稻种。

一审法院认为,亲耕田公司为达成涉案种子交易提供帮助,构成侵权,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决支持金地公司全部诉请。
亲耕田公司不服判决,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应认定亲耕田公司系交易的组织者、决策者,构成销售侵权,对一审法院认定的帮助侵权予以纠正。亲耕田公司未获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违法销售“白皮袋”种子,侵权行为情节严重,一审法院按照赔偿基数的二倍适用惩罚性赔偿正确,故判令驳回上诉

9. 董某某是如何涉嫌贩毒案

唐国华

案情简介董某某,男,1968年8月出生,浙江省某县人。因涉嫌走私、贩卖毒品于1994年12月14日被某县公安局拘留,12月27日转为收容审查。1996年9月27日,被某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1997年3月10日,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检察院以走私、贩卖毒品罪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1997年5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1997)温刑初字第40号刑事判决书,判决被告人董某某犯走私、贩卖毒品罪,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董某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期间,辩护人唐国华律师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辩护词,提出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存在重大冤案的可能。1998年10月5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1998)浙法刑终字第1997-402号刑事裁定书,裁定撤销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997)温刑初字第40号刑事判决书,发回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2000年4月30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0)温刑初字第85、86号刑事判决书,该刑事判决书再次认定董某某犯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决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董某某仍不服,再次上诉。在浙江省高院二审期间,辩护人唐国华律师提交辩护词,提出重审判决仍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请求浙江省高院直接改判董某某无罪。2001年2月9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0)浙法刑终字第339号刑事裁定书,再次裁定撤销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0)温刑初字第85、86号刑事判决,发回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1月10日继续以走私、贩卖毒品罪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年1月25日作出(2003)温刑初字第29号刑事判决,判决董某某无罪。董某某在无罪释放后,申请国家赔偿。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温州市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6月2日作出(2003)温法检赔字第1号《共同赔偿决定书》,共同赔偿董某某被侵犯人身自由的赔偿金146559.76元。

争议焦点

一审法院和重审一审法院仅仅以被告人董某某、陈某某、刘某,同案犯叶某某、李某某的前后矛盾的口供和唯一证人陈某的证词认定被告人犯走私、贩卖毒品罪。

一审法院认定,1992年10月被告人董某某、陈某某及刘某、叶某某、苏某某、李某某(均已判决)等先后结伙携带资金在云南省临沧县贩毒相遇,共谋合伙出境走私海洛因。被告人董某某出资51000元,陈某某出资33500元及刘某、叶某某、苏某某、李某某分别出资,总共集资20余万元,从缅甸以22万余元的价格走私入境海洛因54块,合计重量18900克。然后装入烫金机滚筒内运至广州省陆丰市,由董某某以每1千克6.8万元的价格贩卖,共得赃款120余万元。证明以上事实的证据有:(1)被告人董某某、陈某某分别向公安机关供认参与贩卖海洛因的事实;(2)刘某、叶某某、李某某分别供认与董某某等合伙走私海洛因;(3)陈某证实陈某某参与贩卖海洛因。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董某某、陈某某为牟取非法暴利,结伙他人走私、贩卖海洛因,其行为均已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罪名成立。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解理由不足,不予采纳。

重审一审法院认定,1992年10月被告人董某某、陈某某及刘某、叶某某、苏某某、李某某(均已判决)等先后窜至云南省临沧县,共同集资合谋出境购买海洛因,而后,由被告人董某某、刘某及叶某某出境到缅甸国果敢县向毒贩购得海洛因54块、合计重18900克,入境后将海洛因装入烫金机的滚筒内运至广东省陆丰县予以售出。经法庭质证,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1)同案犯叶某某、李某某、苏某某原在侦查阶段交代1992年10月份伙同董某某、刘某、陈某某共同贩毒的经过情况;(2)证人陈某证词证实被告人陈某某伙同苏某某、李某某参与贩毒的事实情况;(3)被告人刘某、陈某某原在侦查阶段中供述共同参与贩毒的经过情况。

被告人董某某、刘某、陈某某及其辩护人均辩称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查,本案是同案犯叶某某于1994年6月3日在云南省永德县看守所首先交代了1992年10月伙同董某某、刘某、李某某、苏某某在云南省永德县共同贩毒的情况;而后,某公安局于1994年12月14日在藏南县抓获被告人董某某,董否认自己参与贩毒;于是,藏南县公安局于1995年9月25日到云南省昆明市看守所提审李某某,李交代了1992年10月份在云南伙同董某某、刘某、苏某某、叶某某等人共同贩毒的经过情况;1995年10月14日被告人刘某在某被收容审查,刘交代了参与贩毒事实;同年10月17日被告人陈某某在某也被收容审查,并交代了参与贩毒事实;1995年12月7日在昆明市看守所再次提审李某某,李再次交代了参与贩毒的经过情况。虽然,三被告人及同案犯在贩毒的某些细节上供述有不一致,但从以上被告人及同案犯供述的经过情况及内容来看,并不影响本案的基本事实的认定。因此,三被告人参与本案贩毒的基本事实清楚,三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辩称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理由不足,不予采信。被告人董某某、刘某、陈某某为牟取非法暴利,伙同他人走私、贩卖海洛因,其行为均已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罪名成立。

辩护人意见:

(一)从被告人证供之间的关系看,互相矛盾,不能互相印证,甚至每两人之间的证供都不能互相印证1.关于犯罪时间,有的称1992年9月、10月,有的称11月。

2.关于参与人数,叶某某称5人,陈某某称8人,有的称6人。刘某称仅送钱至昆明,自己未参与。苏某某称共同贩毒阶段根本未包括董某某,且与指控事实相距太远。

3.关于结伙地,有的称昆明,有的称临沧,有的称耿马,有的称孟定,有的称镇康,有的供词根本就没有结伙地。

4.关于如何结伙及出资。关于如何结伙的说法各不相同;关于出资,各人均称除自己出资多少外,不知他人出资,叶称5000元,陈称33500元,李称7000元,又向董借10000元,苏称5000元等,将各被告人自称的出资相加到最大额,也不过10余万元,而且所谓个人出资数判决书也不过依据各被告自述认定。不知起诉书认定的255000元的数字从何而来,而本案重审判决书关于集资数额根本就没有认定。

5.关于走私毒品及数量,各被告均称自己未出境,是其他二人或三人出境去缅甸走私毒品。叶称是刘出境向缅甸彭荣吉购买,刘称只是送钱到云南,董、叶、苏三人出境,李未提到出境。且各被告人口供没有如何走私毒品之具体事实经过。

不知原判关于走私毒品54块、18900克是怎么确定的,是被告人称出来的,还是鉴定出来的?6.关于运输,各被告人关于毒品走私出境后如何运输的说法也是各不相同,走的路线、人员、什么方式等均不相同。

7.关于犯罪工具,大多称烫金机滚筒,也有的称铁管子,数量不一,来源不同,有的称董某某老家带去的,有的称路上捡的,有的称缅甸带回来的。

而苏某某则称在福建特意订做了一个贩毒专用大皮箱。

共同的一点是,谁也没有见过所谓烫金机滚筒,公、检、法部门也未见过,更不用说出示该物证,哪怕是样品。

8.关于毒品贩卖交易过程,有的称卖给了董,有的称直接卖到陆丰。到底谁去陆丰,怎么卖给下家,卖价又如何得知,如何结算及根据什么结算?董也自称卖给了陆丰张某某(住陆丰市站前街118号),在陆丰新新旅社交易并分赃。叶称卖给姓林的老板。

起诉书也作了卖给陆丰张某某的认定。

但据本辩护人前往陆丰实地调查,在陆丰市公安局配合下,查实无“张某某”其人,在城建委规划部门配合下,查实无“站前街”,更谈不上118号,在工商局配合下,查实无“新新旅社”。

可见全属无稽之谈,不幸原判仍以被告口供认定贩往陆丰。

9.关于分赃地点,有的称在董某某家,有的称在陆丰新新旅社,有的称在李某某家。

10.关于分赃数额,有的称各人分得几千元,有的称各人分得几十万元,大小不等。

按照原审的逻辑,只要承认去过缅甸购毒,就可定走私;只要承认卖掉了,就可定贩毒,至于犯罪具体事实、证据等则都无关紧要,时间、地点、人物、过程、价格、金额都可以忽略,但是离开了上述具体情节,还有什么事实可言?(二)从各被告人口供本身的确实性看,形式和内容均不真实

1.关于叶某某口供

(1)内容虚假

叶某某口供称他与“下堡村董某某、北凹村李某某”等贩毒,但叶某某自己身为下堡村人,应非常清楚董不是下堡村人,也应非常清楚下堡村没有董姓人家,而李某某也不是北凹村人。

因此,“下堡村董××”这样非常不合情理的话应该不是叶本人所述。

没有结伙过程,且与其他供词不能印证。

叶出资5000元,却分得27万元,利润达54倍,依据何在?照此逻辑,董出资5万元,岂不应得270万元?(2)来源可疑

据某县公安局关于本案的破案报告称,在1994年6月,某县公安局缉毒队在协助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调查某籍毒犯时,获悉董某某有贩毒行为,遂破案,云云。

该报告所称纯属胡编,因为当时叶已被云南临沧地区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死刑,不存在永德县公安局侦查一说,更不存在邀请某县公安局协助调查一说,永德县公安局缉毒队段某某的书面证词已否定了这种虚假说法。

而讯问人林某某当时也不是去昆明侦查,而是与某县公安局及县的部分领导或干部在云南考察,临离开昆明时,林某某受考察团某人之托,独自一人持介绍信前往永德县探望叶。

且当时某县公安局并未立案,林的行为不是侦查行为,该证供不是侦查所得。

该口供1994年6月3日取得后,如此大案,既未当即向云南当地公安部门移送,也未展开侦查,而在长达半年之后才收审了一个董某某,未抓其余涉案人员,也是非常不合情理。

(3)形式不合法

整个供词只是提审人林某某一人自己问自己记,既没有陪同人员永德县公安局段某某的签名,口供中叶的签名经鉴定不是叶本人所签(叶某某本人系初中文化)。《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侦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整个笔录缺乏规范笔录的程式,没有讯问人的自我身份介绍及关于讯问性质的介绍,没有讯问叶在云南所犯罪行的情况,而是矛头直接指向董某某。

(4)该叶在云南一案的所有讯问笔录及判决书中均没有关于本案的任何供述或线索因此,该口供存在伪造的重大嫌疑。

2.关于李某某、苏某某口供

(1)李、苏认罪口供系诱供产生,在某县检察院提审时已推翻有罪供述;(2)李某某两份口供本身也存在明显自相矛盾;(3)苏某某口供说的完全是另一个“故事”;(4)该两犯在云南一案的所有讯问笔录及判决书中均没有关于本案的内容或线索。

3.关于董某某口供

(1)刑讯逼供是这份唯一的认罪口供产生的原因;(2)有关贩毒内容经查属子虚乌有;(3)本案重审判决也已否定了该有罪供述。

4.关于刘某、陈某某口供

产生原因不明,二人均当庭否认所控罪行。有关书面证供与其他证供均不能互相印证。

(三)从全案证据的充分性看,本案除被告人口供外,无其他证据

1.缺乏证人证词。

除陈某某之姐陈某一份证词外,无证人证词,该证词性质仍属同案犯口供。

尽管如此,陈某的证词并不涉及董某某。虽提及陈某某两次参与贩毒,但都在1992年9月与11月,而非10月,具体过程也不能与陈某某或其他证供互相印证。

2.无物证。

无海洛因物证,无犯罪工具物证如烫金机滚筒(哪怕是样品),无赃款物证。

3.无鉴定结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惩治毒品犯罪的司法解释,认定毒品犯罪“必须”有司法机关的毒品鉴定结论,以认定确系毒品。

本案因无物证,更无鉴定结论。

4.无有关书证。

例如能证明被告人贩毒行为的车票、住宿发票等等。

5.有关生效法律文书却否定了本案。

正如原审判决书称叶某某、李某某、苏某某因另案均已判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有关刑事裁定书证明,该三犯已判决的罪行并不是本案原审指控并认定与判处的罪行,而恰恰与本案无关;叶在临沧地区被判刑,而李、苏在昆明被判刑,两案的判决书均没有关于本案的认定,两案的所有口供均没有关于本案的线索。

(四)从庭审质证看,被告人均否定被指控的罪行

(五)从重审程序看,没有任何新的证据

(六)侦查机关违法取证

1.对董某某存在严重刑讯逼供。

董坚持无罪的辩称,仅有的一次供认是在1996年7月31日,在董被侦查人员吊打两天,造成身心严重损害的情况下签字认供,即那份包括向陆丰“张某某”贩毒的口供。

原审开庭时,公诉人称刑讯逼供无证据,不予认可。辩护人当即指出,辩方无法取得证据,不等于不存在刑讯逼供的事实。作为检察机关对此严重违法行为不仅不予制止查处,反而予以庇护,是十分错误的。

况且,看守所的众多人犯都看到了董的伤情,还有董的控诉书,被刑讯逼供后7天,由某县政法委委托、某县法院法医作了医学鉴定。

2.对李某某、苏某某存在非法诱供。

李、苏二人曾承认所谓本案贩毒经过,但在某县检察院提审时作了澄清,指证系某县公安局有关人员诱供的结果。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

3.对其他被告人均存在不同程度逼供等。

陈某某、刘某称其口供系逼供结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司法解释规定,如确属刑讯逼供、诱供等违法行为取得的证据,不应作为定案证据。

这样一个毒品怎么来的不清楚,怎么卖的也不清楚,充满矛盾,除了少量供词,什么证据都没有的案件;这样一个自1994年12月至今,被告人被关了5年零8个月的案件,董某先被判了死刑,后被判了无期徒刑。若这样一个莫须有的案件可以定案,则没有什么案件不能治人之罪。

(七)本案应当宣告无罪

出席本案二审庭审、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在对本案的基本认识上与辩护人、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关刑事裁定书是一致的,即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本案已经发回重审一次,没有任何新的证据,却仍然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辩护人认为,再次发回重审,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不利于案件的正确解决,而且会造成案件无限延长或不了了之,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而本案三上诉人在押将近六年,他们还要被关押多少年,才能获得应有的公正呢?本案证据严重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是一起重大冤假错案。本案重审在缺乏新证据的情况下,重新判决被告人无期徒刑违背了法律规定与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关刑事裁定,理应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

审理判决

一审法院认定,董某某和另5人1992年10月“集资20余万元”,“合伙出境走私海洛因54块”共“18900克”,由董某某贩卖,“共得赃款120多万元”。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罪名成立。辩护人辩称认定董某某犯罪的证据不足。各被告人之间的供词不能相互印证,取证方法不合法的辩护理由不足,不予采纳。于1997年5月7日作出(1997)温刑初字第40号刑事判决书,依法判决:董某某犯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董某某不服,上诉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年10月5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1998)浙法刑终字第1997-402号刑事裁定书,认为原判认定事情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997)温刑初字第40号刑事判决书,发回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温州中院经过审理后,认定董某某犯走私、贩卖毒品罪,贩毒数量仍是“18900克”,仍不采纳辩护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辩护意见。2000年4月30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0)温刑初字第85、86号刑事判决书,该刑事判决书再次认定董某某犯走私、贩卖毒品罪,判决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董某某再次表示不服。浙江省高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被告人董某某、刘某、陈某某伙同他人共同走私贩卖毒品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告人董某某、刘某、陈某某与同案人叶某某、李某某曾经供认的犯罪情节各不相同,不能相互印证,后同案人叶某某、李某某又推翻了前供,被告人董某某曾经承认走私贩卖毒品的供述系刑讯逼供所致;本案唯一证人的证言,与本案被告人董某某、刘某、陈某某及同案人叶某某、李某某曾经供认的情节也不能相互印证,本案又无任何物证。出庭的检察员、辩护人均认为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并提出不能定案的意见,予以采纳。浙江省高院于2001年2月9日作出(2000)浙法刑终字第339号刑事裁定书,再次裁定撤销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0)温刑初字第85、86号刑事判决,发回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温州中院经审理认为,公诉机关当庭列举的被告人董某某、刘某、陈某某、同案人叶某某、李某某原来在公安侦查阶段的供述等及证人陈某的证词证据不足,不能证实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被告人董某某、刘某、陈某某及同案人叶某某、李某某的供述在出境购毒者、个人投资额及分赃数额等多处存在不一致,不能互相印证。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被告人董某某及其辩护人的辩称予以采纳。温州中院于2003年1月25日作出(2003)温刑初字第29号刑事判决,判决董某某无罪。

经典评析

1.诉讼时问长

董某某于1994年12月14日因涉嫌贩毒被刑事拘留,同年12月27日被收容审查,1996年10月4日被逮捕,至2003年1月判决无罪释放,历时8年之久。

2.案情疑难、过程复杂

董某某先被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发回重审后,再次被判决无期徒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二次发回重审,董某某最终被判决无罪,予以释放。刑事案件经历两次发回重审实属罕见。

3.判决结果具有极大反差性

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后一审被判处死刑,最终证据全部被否定,董某某获得无罪释放。

4.社会影响大

董某某一案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2002年4月15日,《瞭望》新闻周刊在第16期上率先以《莫须有的死刑案为何迟迟不能纠正》为题,披露了这起历时8年的冤案,文章措辞激烈,厉声责问题:“如此莫须有的案件,为什么长期难以得到纠正?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此后,《青年时报》、《杭州日报》也相继披露了这一罕见的错案。

5.律师坚持八年辩护,最终获得成功

唐国华律师受董某某家属的委托,自1996年底起担任董某某的辩护人,自费多次前往云南、广西、温州等地调查取证,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董某某被一审判处死刑后,唐国华律师积极为董某某上诉抗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采纳了唐国华律师的辩护意见,认为本案证据严重不足、已有的证据自相矛盾,而且存在刑讯逼供及伪造口供等严重问题,先后两次将本案发回重审。2003年1月25日,在本案的第五次审判中,终于被宣告无罪。董某某从死囚重新获得自由。

10. 山东村民露天排粪引发纠纷,是什么让原因让董某痛下杀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服别人坦率。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让他三尺又何妨”,但是只要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情况就不同了。现在,许多人正在与一英尺土地甚至一棵树的所有权问题作斗争。在严重的情况下,血腥冲突将会爆发。山东省菏泽市因琐碎小事杀人。三名死者是当地一名姓姬的妇女的岳母,儿女,嫌疑人是他们的邻居董。俗话说“远亲不如近亲”。是什么让董某如此狠辣地杀死了三个老幼的人?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事情始末。


据了解,董某经常对别人说“我不想再生活了”,因为董某欠银行50万元贷款后被银行起诉,董某无法偿还。许多人认为董某举动是对社会的报复,对别人发泄仇恨。现在,董氏的家庭已经搬出村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犯罪影响了两个家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争吵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将冲突带入生活。最好的方法是冷静下来并进行调解,以便您过上和平的生活。

热点内容
评估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24 22:14:30 浏览:846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 发布:2025-01-24 21:59:08 浏览:617
军队法律援助咨询热线电话 发布:2025-01-24 21:53:51 浏览:968
司法考试藏文 发布:2025-01-24 21:36:52 浏览:507
于辉律师 发布:2025-01-24 21:10:38 浏览:876
劳动法章节试题 发布:2025-01-24 20:38:26 浏览:976
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解读 发布:2025-01-24 20:19:21 浏览:133
民法基本原则是 发布:2025-01-24 19:42:19 浏览:258
人大法律硕士历年分数线 发布:2025-01-24 19:35:22 浏览:685
民法涵盖 发布:2025-01-24 19:34:44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