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纪法社会三种效果的关系
⑴ 司法办案三个效果的内容
法律分析:办案工作应当注重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1、政治效果,是指纪检监察和执法机关的执纪执法行为对党和政府形象、社会政治稳定产生的影响和结果。良好的政治效果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社会效果,是指纪检监察和执法机关的执纪执法行为在社会生活、社会公众中产生的影响和结果。良好的社会效果有利于体现法纪的本质,实现法纪的秩序、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
3、法纪(法律)效果,是指纪检监察和执法机关的执纪执法行为在法纪严肃性、公正性上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良好的法纪效果有利于体现法纪的原则,坚持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严肃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⑵ 请教,怎么论述这个问题(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首先,这是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三个至上相适应的。
政治效果就是党的事业至上,对应的是党的领导、顾全大局
社会效果就是人民利益至上,对应的是执法为民、公平正义
法律效果就是宪法法律之上,对应的是依法治国
法官在审理案件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依法审判”,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在司法实践领域的具体要求,要求法官严格按照宪法法律所规定的法定程序,以宪法法律为审判依据,切实维护宪法法律在司法审判中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在合法审判的同时,也应做到合理审判,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执法为民思想的具体要求。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不仅仅要严格执法,更要重视审判活动的社会效果,要时刻站在人民的角度看待具体案件,维护人民至高无上的利益。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我们在追寻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同时也要顾全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为国家政治服务的工具,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全面法制化的新时期,法官依法审判,在党的领导下,在审判工作中顾全大局,是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践工作的政治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定团结的重要保障。
因此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三者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要求的,是法官在司法审判工作中所必须保证的,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工程的。
⑶ 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
此前,我曾经看见过有关旁听群众(教师)在法庭集体鼓掌的报道,具体事例和情节我记不清楚了。我现在所要说的并非该事例本身,而是在此将该事例作个引申。法庭审理案件是要讲究纪律的,当然不允许任何人鼓掌,但是对于鼓掌我却另有番感受,体会如下:(1)法官当庭制止或予以惩戒,所要达到的仅仅是法院需要的法律效果;(2)法官当庭没制止,所要达到的是群众或上层等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3)如果旁听群众中有地方或高层领导在鼓掌(注:实际上大领导旁听的可能性接近为零,法院远远还没有如此高的地位,即使有,不外乎旁听的是个别落网高官的刑事或行政案件,当然这不是绝对,我说的仅仅是概率而已),法官没有及时制止;或事后某大领导批示鼓得好,哈哈,你这个法官可就一不小心讲了一盘政治效果了,道理其实就这样简单。 如果,你还不明白,那我就再举一个例子,以楼上掉下烟灰缸为例吧。如果这栋楼仅仅只有3层,那么原告胜诉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这栋楼有30层,那么原告胜诉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为什么呢?同样都是原告被楼上所丢烟灰缸所伤,仅仅是被告的人数发生变化罢了,怎么会导致判决的改变呢?这你就不明白了(注:这也不能怪你,因为以前我也不明白,但这些年来,我算是基本明白了),前例讲究的是法律效果,后者讲究的是社会效果,换句老话说叫“法不治众”、“众怒难犯”。 这些年来,就我自己所承办的案件而言,目前还没有被挨过打(因为我喜欢用毛主席的16字方针和孙子兵法来指导我的行动),但是参与他人指挥的行动中在省内、省外却是先后挨过3次重打和无情羞辱(网上都作过报道),而且这些事件都不了了之,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当暴力抗法的对象是人数众多的群众者,或是背后有权力部门作支撑者,或执行的对象就是权力部门,往往会为了所谓的“稳定”而牺牲法院的权威、牺牲受伤干警的合法权益、牺牲法制的尊严。如果没有多次的亲身经历,你们不会有这样的体会和感触。法院的工作宛如如履薄冰!而且社会各界还不允许你有任何闪失。这就是残酷无情的现实。当我的老庭长被打断了4根肋骨时,当我的战友被人用鞋垫打脸时、当我被打成脑震荡还被限制人身自由不准医治时,我想的什么,我想到的是原始的本能———那就是报复!但我在焦急中等待来的却是稳定压倒一切的“忍受”和“自我牺牲”。这样的情况我想在全国绝对不是少数,如果有人去作统计的话。 前天,我去一小吃店吃饭,老板给我开玩笑说:“法官大人,你来了啊,要吃什么?”,我听后,急忙劝告:“嘘!不要叫我是法官”。想知道为什么吗?(注:原来---多年前,我听见别人叫我法官,我会很高兴,尽管那时我还仅仅是个书记员。而现在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怕我被其他就餐者踩了脚还要给别人主动说对不起。试举两例,你就明白了。 今年春节前,我开一警车行驶在在你施工路段,路窄,适逢对面来一民用车,双方都迟疑了。我见此,遂主动下车,请对方先行,你知对方怎么说,当时气死我了,对方说:“你 法院咋了,难道我就不该先走吗!”我后来很后悔,为什么我要自作多情呢!活该!大家可以想一下,假如我当时驾驶的也是民用车,同样我也下车招呼他先行,我估计他多半会鸣笛向我表示谢意。为什么同样的好事却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难道我们大家不应该去深思吗?有些话,我不愿说得太明白了! 我再举第二个例,4年前,有一百姓骑自行车从消防通道冲出,因速度太快,躲闪不及。将我直行警车后面刮了,他自己也倒地,所幸无任何伤害。警察到场认定法院无责。但是他非要我赔偿他1000元。被我拒绝。后来我考虑到单位的影响,我私人赔偿他了800元了事。在交警队解决时警察曾经对我说:“如果你开的是民用车,就根本不用理他”。这就是道理,现在中国风行的道理。 现在开车,我更加小心,随时都是让别人,哪怕是绿灯,该我走,我还是要看看有没有其他违章的车辆和行人,毕竟我那点工资是赔偿不起的。我们可以给别人“看病”,但却无法自己为自己讨说法,这就是目前的世道。 除了公务,我现在再也不喜欢穿制服了,因为它带来的是不平等。我们身上有很多约束和枷锁,别人侵犯了,我们只能忍受,因为我们是人民的仆人(注:此时往往会忽略我们也是人民,同样也是老百姓),所以,我只有在穿便服时才能找回真实的自我,才能享受公平的待遇,才敢勇于抗争。如果你不相信,你穿着制服和别人发生纠纷,你看看围观的群众会帮谁,会说谁,哪怕你有理万分! 就说怎么多了。我上面这些例子,应该说反应的社会的局部,或社会的个别现象,但是为什么以前没有(或者说以前很少)而现在会有(或现在增多)了呢?这就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也确实到了需要该思考的时候了。 下期话题是《讲究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目的与在不同素质法官身上产生的不同实际效果》,即:本欲治之、限之、压之,却被之中之人所利用,意与果终难一统也。
⑷ 政治和法律的关系与区别
关系;
第一,政治和法律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但政治比法律涉及的范围广泛。在一国中,法律体系是单一的,而政治力量却是多样的。法律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反对被统治阶级的政治。
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手段之一,法律和统治阶级的政治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法律必然以政治为指导,沿着政治的方向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区别:
第一,法律责任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政治责任则比较笼统,不可能完全精确地由法律明文规定。
第二,政治责任的实现相对于法律责任特别是刑事法律责任的实现而言具有优先性。
第三,法律责任有其专门的评价机关,政治责任则不必也不能仅以专门机关来评价。
第四,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一样。政治责任的基本承担方式是政治上受信任的程度降低,具体方式随失去信任程度的不同而不一样,最严厉的形式就是失去行使政治权力的资格。第五,法律责任是不连带的,政治责任是可以连带的。政治责任的连带性体现在,政治责任主体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政治责任,而且可能因为其下属的机构和人员的行为而承担政治责任。
(4)政治纪法社会三种效果的关系扩展阅读
法的特征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法律同时还具有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触犯法律,便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其教育,改良。
法律规范不同于其他规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严谨性。它由特殊的逻辑构成。构成一个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每一个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行为模式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所提供的标准和方向。其中行为模式一般有三种情况:
①、可以这样行为,称为授权性规范;
②、必须这样行为,称为命令性规范;
③、不许这样行为,称为禁止性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这是法律来源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指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国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国家认可形成的通常是习惯法。
⑸ 三个统一的司法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是什么
是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⑹ 在执法活动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法律的适用就是要追求法律的施行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⑺ 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顺序
国家全面法制化的新时期,法官依法审判,在党的领导下,在审判工作中顾全大局,是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践工作的政治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定团结的重要保障
⑻ 办案工作取得三个效果是哪三个效果
办案工作应当注重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1、政治效果,是指纪检监察和执法机关的执纪执法行为对党和政府形象、社会政治稳定产生的影响和结果。良好的政治效果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社会效果,是指纪检监察和执法机关的执纪执法行为在社会生活、社会公众中产生的影响和结果。良好的社会效果有利于体现法纪的本质,实现法纪的秩序、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
3、法纪(法律)效果,是指纪检监察和执法机关的执纪执法行为在法纪严肃性、公正性上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良好的法纪效果有利于体现法纪的原则,坚持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