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新农村实用经济法

新农村实用经济法

发布时间: 2022-06-20 18:56:32

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有哪些

这些课本的东西你认为可以再网上能找到吗,要我帮你查阅图书馆吗。

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你,居然吃力不讨好,自己的功课不做,不好好学习

你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除非你去大量查阅学校图书馆!

还有所有的答案别人给你的只是参考,你要完全标准的答案是没有的!

你的问题为什么这么久没有人回答呢,如果是简单的别人早就给你了。

而且低悬赏分的,是不可能有人跃跃欲试的!

(一)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增长、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及其政策含义
1.农业增长方式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近些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除非农民的耕作或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否则,农民的收入水平没有因为专业化水平变化而提高;引起显著变化的是农民的劳动时间在缩短。所以,农业经济成长是一个加强农民隐性失业的因素。
2.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过程。解决农村隐性失业要靠城市化。从现实看,中国的劳动要素分配还不是一个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格局,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是建造一个居住7亿5千万人口的300万个自然村的“集合体”。这个逻辑要求我们关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并提出关于“积极的城市化政策”的建议。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究竟有何影响?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了,农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核心经济政策才能论证清楚。课题组将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内在关系入手进行研究,以期在理论上说明农村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影响。
(二)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投入的规模、机制及其相关政策研究
1.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依据是什么?
2.国家财政投入农村资金的效益如何保障?2006年,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投入计划达到3400亿元人民币,但这笔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为各有关方面所关注。按我们的初步研究,支农资金使用十分分散,多头管理问题相当突出。这种情形与支农体制很有关系。
3.目前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约束因素,一是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得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有所增加,二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对农村社会保障继续深入研究,以适应国家政策调整的需要。
4.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农村投入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效率维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方面的关系;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机制等。
5.农村政策体系协调性研究。目前,我国农村政策可以分为大约10个方面,总体上看,这些政策对我国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政策的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策的实施成本比较大,政策落实的部门扯皮现象比较严重。同一领域的许多农村建设内容也存在政出多门现象。需要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一个综合性的整理和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
(三)新农村建设的微观政策研究
1.农产品供求平衡与农村市场体制研究。近年来,我国农村研究领域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求平衡有了深入研究,但这个研究在农产品供求的预测方面还没有显示很好的效力。农村市场特别是粮食市场的改革近年来迈出了较大步伐,但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统筹部署农村市场中农产品销售和工业品购进体制的改革还做得不够,问题不少。
2.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3.农村土地关系研究。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但意见很不统一。农村宅基地研究是薄弱环节。对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能走向,必须提出论证严密的研究结论。
(四)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乡村治理机制研究
1.乡村政治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村庄层面上发挥的职能和作用,村委会在村庄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第二,村庄选举的具体形式、程序、原则和结果,以及其结果对不同地区的村庄发展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和影响;第三,村庄其他基层组织、宗教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例如宗族、家族)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2.乡村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研究。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但以往人们的讨论往往只停留在乡镇或乡镇以上政府的层面上,而缺乏对村庄层面的研究。村级公共财政已成为基层财政研究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但它却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农民负担。在新形势下,我们将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讨论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形式,探索进一步发展的经验。
3.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及其管理研究。农村发展差别较大的方面,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管理上。由于国家在该方向上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而村庄又是自治单位,因而导致了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管理体现在各个村庄上有较大的差异。从这点出发,我们将研究社会福利的层次、差别、原因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
4.乡村农民组织发育及其作用研究。农民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从近几年的观察看,农村各类组织已经广泛涉及农村社会活动,并在农村社会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关于农民自治组织(包括各类农民协会等)的作用目前还存有争议,需要通过调查和理论研究对相关问题做出回答。
三、课题欲突破的难点及主要创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需要理论和政策研究回答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问题是原有的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所导致的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类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相应地,为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政策调整和新政策体系的构建也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宏观经济社会体制方面的政策调整;第二个层面是农村和农业自身政策的调整。从逻辑关系上,研究的路线是实践——政策——理论,在现实经济生活和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实践、政策和理论三者是互动的关系,但以政策研究为突破口。研究工作创新的可能性也在这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政策调整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下述三个方面,提出政策调整的建议、体现研究工作创新性也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部门既得利益固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改观,严重影响国家支农效益。整个“十五”时期,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明显增加。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1300亿元,年均增长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但第一个问题是口径不清,“三农”支出如何界定?究竟应该包括哪些科目?实际上仍较模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并不是直接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第二个问题是即使按这种口径,支农资金的比重也在下降。因此必须深化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
(二)国家财政资源的分配和投放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体现在专项资金的投入上。我国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中,专项资金占很大比重,市场配置资源的比重在缩小。专项资金的问题首先不在于比重和数额的大小,而是其分配的方式。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资源,集中财力为农民办大事,办实事,但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也就意味着调整原有的部门利益格局,剥夺或削弱某些部门或集团的权力,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三)政府职能和管理模式尚未转变,保障社会和谐的乡村治理机制尚未形成。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和村级组织应由统治型转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可是当前在许多地区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干部考核机制仍占据主导地位。
在力求对上述三个方面问题回答中做出创新性研究的同时,我们拟利用先进的经济分析工具对下述若干技术 性问题着力进行研究,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1.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但从我们的初步观察看,如果经营规模不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并不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只是节约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对于这个初步的观察结论,要在研究中进一步给出确切的回答。
2.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在规模上和效益上都有一些不大清楚的地方。要勾勒出这方面的清晰现状,需要做大量研究工作。
3.城市化过程综合研究。在现有进城务工农民中,究竟有多少农民愿意放弃土地定居城市?中国村庄的结构性衰落趋势已经发生,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有什么表现?中国要不要实行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如何实行?回答这些问题很重要,需要认真的调查分析。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我们现在强调水、电、路、气以及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交换平台等现代基础设则常常被忽视。按照动态的过程(考虑到乡村人口的减少等),所有这些基础设施按照什么标准建设?投资机制如何建立?究竟需要多少资金?目前,我们对这些问题并不清楚,也影响到政策的连续性。
5.农产品供求平衡与农村市场体制研究。近年来,我国农村研究领域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求平衡有了深入研究,但这个研究在农产品供求的预测方面还没有显示很好的效力。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研究。
6.乡村两级公共管理机构职能与财源关系研究。这方面相关的研究比较多,但我们遇到的根本问题是责任与权利的对称机制的建立。进一步说,要通过省以下的分税制的完善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对这一点的研究工作还很缺乏。
7.关于反映农村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的建立。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研究工作需要全面考虑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以及已经建立技术指标的可行性。
四、课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历史任务,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尚未解决的老问题还将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现有的理论储备和现行的政策体系显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这是理论工作者和决策者及政策执行者面临的新挑战,能否应对这些挑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具有重大的学术和理论价值。
党中央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方面说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过去的经验证明,仅仅是在农业和农村领域推行的改革措施,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症结不在农业和农村本身,而在于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体制和政策导向。我们过去强调,解决农业问题,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促进工业化进程;解决农村问题,要推进城镇化,促进小城镇的建设;解决农民问题,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农民进城。当一部分农民转移出去,城镇化进程加速,非农产业发展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这部分农民如何发展?中国的农业如何更具有竞争力,既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能使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增加?在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大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应如何改革与完善以保证农村的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应如何加速农村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法制建设,使农民的权益更好地得到维护?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创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从宏观经济体制和农村发展两个层次相应进行政策调整,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将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实践活动产生正面影响。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和从中所引申出来的结论,一定意义上可以给中央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到亿万农民的战略决策,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本项研究中所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这项伟大工作的进展、保证这项事关全局的事业的成功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⑵ 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运行机制有哪几种模式

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大的课题,从我个人经验来看,要分区域说为好:城郊新农村的经济运行体制应该是二三产业主导型,并以此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而它的组织形式则是以产业关联为纽带的区域协作形式,行政管理又相应转向服务协调和维护市场公平及社会稳定。水川区新农村的经济运行体制是以发展设施高效农业为主,一般以产品相近区域为单元组建经销协会,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政管理同上。山区新农村的经济运行体制是以发展特色优势作物种植基地为主,由于交通信息条件比较差,因而行政的引导和推动起有很大作用。

⑶ 你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方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有很好意见和建议:

1、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通过座谈,可以深刻的感受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决策非常拥护,对新农村美好前景非常向往,对新农村建设热情很高,充满信心。同时认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结合本村实际,量力而行,切不可举债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应把着力点放在集体发展,让群众得实惠上。认为今后要更加注重集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因为这是为群众举办公益事业的前提条件。同时普遍表示不等不靠,在现有条件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尽量为群众多办些实事、好事。

2、存在的问题和干部群众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还不平衡,部分村集体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相比还相当薄弱,可支配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太少;农民还不够宽裕,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能力不足。二是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一技之长,无固定的就业岗位和现金收入,这部分劳动力主要靠自身的强壮体力去从事一些体力工作获得收入。三是村级规划建设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存在各村都想搞公寓楼、商贸小区、工业小区现象,容易造成土地浪费和重复建设,重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不良景象。四是村容不够整洁,缺乏统一的垃圾回收和集中处理设施,垃圾无法处理和填埋,随意堆放,“三大堆”问题突出。五是要求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对集体资产管理采用股份制和租赁制,切不可一卖了之。六是要求上级给予贫穷落后村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认为优惠政策都让富村争取去了,结果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落后村老百姓看不到希望。因为落后村的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条件的因素。七是要求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减少环节,减免有关收费,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3、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1)要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增加集体收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和物质基础。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和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群众谈论最多、最为关心的就是教你怎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打好经济基础。增加村集体收入,当务之急,一是要放宽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通过转让、出租闲置场地、房屋增加收入。二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搞好个体民营小区建设,通过村级税收增长地方留成返还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要大力培育各类特色专业村和各种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在组织和服务群众致富中增加集体收入。当前大部分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建议县乡两级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素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积极作好村集体债务消化工作。当前村级负债面广量大,影响了村级发展。下一步应采取措施,积极消化村级债务。当前,首先要清理锁定乡镇村债务,并把债务清偿工作作为考核乡镇村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年度责任制。对责任制完成好的予以奖励,逐步消化乡镇村债务。同时,从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入手,除公益性事业外,禁止乡村两级负债搞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债务。

(3)科学制定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制定规划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注重搞好村内规划,同时又要注重搞好连村规划,特别是对于村庄集中、距离较近的村庄规划,在制订住宅小区、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建设和自来水、垃圾集中处理场等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从宏观上把握好,充分考虑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符合实际需要,又要科学合理,防止各自为政,自我发展,造成财富和资源的浪费。

(4)因地制宜,分类突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推广一个模式,沿用一套考核指标。要从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层次性、多样性的实际出发,依据村情选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近期努力的重点。对那些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群众易发动,对周边易产生带动作用,有说服力的村庄,要先行一步,作好一点,作出成效,作出特色,予以推广,予以示范。特别是对近郊村要提倡先行一步城市化。在操作方式上,可采取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介入,结合村庄土地连片进行整合;一种是有实力的村直接同投资商合作,进行开发。(5)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和启动力度。当前,政府扶持和优惠政策主要是向基础条件好的村倾斜,给贫困村群众造成穷村无人问津,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感觉,贫困村的农民看不到希望。

⑷ 新农村建设国家到底是怎样规定的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背景编辑本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近年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写作的热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用全新视角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辑本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位列我国未来五年科学规划的十大方略之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以全新的视角、系统的思维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新内涵和新特征。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时代特征。这次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的创新,是新农村最富时代特色的标志。二是综合特征。新农村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生产领域或者某个环节,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综合协调的发展。三是联动特征。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工作部署,是城乡融为一体、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的,而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四是渐进特征。新农村的建设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况和状况都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来推进永续实施,有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五是动态特征。新农村建设立意十分高远、内容非常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的建议编辑本段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新型农民、发达的农业、和谐的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型的农民。
新型农民的特征,一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二是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农民。三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民。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加快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生活宽裕的农民。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五是就业充分的农民。在就业问题上农民得到与市民相同的“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其次要有发达的农业。
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农业生产分工的专业化与社会化。二是发展持续农业。在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的良性循环与生态平衡,并通过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三是经营产业一体化农业。通过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生产经营体系。
最后要有和谐的农村。
和谐农村的标志,一是经济上繁荣,农村经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通过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和升级。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建设,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三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层次满足。总之,通过农村社会事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社会环境安定样和。四是乡风文明,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文明家庭、农民普遍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生活方式科学健康,农村社会风貌文明向上。五是村容整洁。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新农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污水横流、村舍乱建、设施简陋,而应通过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设施完备化,营造出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编辑本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有很大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
非农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在非农产业不发达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城市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也是“生产发展”的渠道之一。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就要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从宏观层面来讲,农民增收可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
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宽裕的条件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水、电、道路、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需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目前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现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补贴,帮助农民建立起包括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农村商品市场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同时假冒伪劣产品较多,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专家指出,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形成现代流通方式下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表现之一。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出现的人情淡漠等现象,在农村地区已经有出现的苗头;另一方面,传统的陋习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广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坟墓,甚至出现豪华的活人墓。这些都与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变。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是对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农村的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污染严重。另外,随着一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工业污染问题凸显,亟待改变。因此,在新村镇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在国家、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等,做一个长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从全国来看,各地具体情况差别比较大,但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起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2006年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在“后农业税”时代,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乡镇政府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职责,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乡镇政府要对村民自治进行正确引导。另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中心,切实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耗费的精力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带动农民致富的积极性,因此,基层民主建设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很大的课题。
五、把握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走出四个误区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总体要求,走出“四个”误区。
1.拆旧建新的思想认识误区。不能简单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那种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造房子建新村,修大路排店面的认识是片面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系统工程,涵盖到农村的各个领域和诸多方面,规划新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2.招商引资急功近利的误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而不是外商或企业家。要坚持基层组织民主决策,农民群众自愿的原则,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不能采取招商引资或以小团体组织以盈利为目的的拆旧造房建新,切勿搞企业发财、干部收益、百姓埋单的做法。
3.无资金搞建设慢慢来的误区。财力短缺使新农村建设面临难题,村干部压力加大。存在着“等观望”和“慢慢来”的思想。建设新农村需“破冰”前行,因地制宜,先抓筹划,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目前要着眼于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民群众急需且最盼解决的热点问题,一件件地抓好落实。
4.一哄而上搞运动的误区。建设新农村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新农村是与时俱进的,没有具体标准。因此,应避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搞运动。各村要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抓好村建规划,适宜旧村改造的就重点抓旧村改造,适宜新村建设的就抓新村建设,需要环境整治的就从“脏、乱、差”入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定推进建设新农村。

⑸ 什么叫新农村经济

就我国的农村经济,就是找到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它要求达到:(1)经济总量增长与经济体制完善的统一。(2)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提高人的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3)物质文明发展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统一。(4)生态、经济、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

⑹ 农村房屋取暖那种方法经济实用

农村房屋采暖系统的关键,就是要做好房间的保温,如果不做保温,做任何采暖系统都是徒劳的。首先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地势来建房,要求门窗有一定的保温隔热效果,墙体最好采用轻质空心砖或者类似的材料,有条件者加保温材料, 建筑材料选用节能环保的。

农村房屋取暖得方式有:烧煤采暖、土暖气、桔杆燃气取暖、太阳能取暖、电暖气、空调、电地暖等。

每种取暖方式的优缺点如下:

1、蜂窝煤采暖
主要用于家庭生火、取暖,用无烟煤制成的蜂窝状的圆柱形煤球 。

优点:简单、成本低、易操作 。

缺点:有污染,燃烧气体对身体有害,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土暖气采暖

"土暖气"是采用水暖方式把采暖炉与膨胀水箱、管道、管件和散热器(即暖气片)相连接,组成采暖循环系统,使炉子水套中的热水经过管道到散热器,由散热器散发出热量,达到取暖的效果粗略算来,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安装土暖气的总费用在3500元上下,采暖炉可将室温保持在15-20℃;100平方米的房子,整个采暖季将用1200元那么在这个采暖季,土暖气安装和煤的成本算下来,100平方米的房子大约需要近5000元 。

优点:相对比蜂窝煤采暖的效果要稍好些。

缺点:不干净也不安全,要续煤,比较麻烦 。

3、桔杆燃气采暖

秸秆燃气炉,是利用植物燃料通过制气炉,在密闭缺氧条件下,采用干馏热解及热化学氧化法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主要含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烷、丙烷等,亦称生物质气,秸秆气化炉,是农家不花钱的"液化气"它有造气、净化、自动分离的功能将可燃物投入反应炉中(无任何化学添加剂),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丙烷,在净化分离器进行脱焦油,脱灰尘、脱水分的净化程序,从而产生优质燃气,和液化气一样该炉使用时,将可燃废料如:废木料、干树枝、树叶、柴草、秸秆、谷壳、玉米芯、棉籽壳、锯木屑等放入气化节能炉内,从而达到生火取暖的目的 。

优点:使用成本低,对一些桔杆资源多的农村好一些。

缺点:秸秆气化炉的致命问题就是焦油的排放问题,设备会经常坏,维护麻烦。

4、太阳能采暖:

以太阳能作为采暖系统的热源,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通过能量储存转换系统进行热能储存转换,白天可以直接供给室内的超导暖气片、太阳能冷暖空调等进行供热供暖,贮存的热能为夜晚供暖供热,满足人们冬季室内取暖的需求,同时还能满足一年四季厨房、浴室、卫生间等多处热水需求。

优点:天然能源为主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安全、经济、无污染。

缺点:并没有普及开,市面上产品还不太成熟,在热水需求上能满足,但在采暖效果方面还稍逊一点。

⑺ 新农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介绍: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7)新农村实用经济法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1.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农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3.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4.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⑻ 一般农村相比城里经济不是很好,在农村怎样建房才更经济实用

在农村,人们为了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一辈子过着俭朴的生活。然而,如何建房可以节省大部分的钱,估计很多人都想知道。毕竟目前人们的经济状况并不算太富裕。如果你想花最少的钱,住在最满意的房子里,你必须做好计划,制定出最理想的建筑方案。

3.选择材质。在了解当地建材价格后,选择与施工队合作的方式,如劳务、材料承包等,以最低的建材成本来衡量方案,可以节省很多成本。尽量选用国家重点推广、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的新材料。

4.简单的装饰,房子建成后,尽量装修简单,不要买太豪华的家具,不要华丽,只要简单实用,这才是省钱之王。

热点内容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4 08:18:38 浏览:443
社区法律咨询活动范文 发布:2025-01-24 07:57:17 浏览:532
老子道德经拼音版 发布:2025-01-24 07:08:55 浏览:209
用道德管理 发布:2025-01-24 07:06:54 浏览:617
中国司法医学鉴定中心 发布:2025-01-24 06:56:57 浏览:829
体检车法规 发布:2025-01-24 06:32:45 浏览:539
有关海丝条例的内容 发布:2025-01-24 05:25:51 浏览:408
妇产科院内感染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4 05:07:39 浏览:479
民法典8章 发布:2025-01-24 03:55:07 浏览:252
劳动合同法实习生 发布:2025-01-24 03:28:47 浏览: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