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实国际经济法
① 厦门大学校长的名字叫什么
朱崇实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54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1990年5月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经济系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经济法、国际投资与国际投资法
历任:
邓萃英(芝园) 1920.12 ~ 1921.05 教 授
林文庆(梦琴) 1921.06 ~ 1937.07 教 授
萨本栋(亚栋) 1937.07 ~ 1945.08 教 授
汪德耀(伯明) 1945.09 ~ 1949.10 教 授
王亚南(渔邨) 1950.05 ~ 1969.11 教 授
曾 鸣 1978.04 ~ 1982.02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田 昭 武 1982.02 ~ 1989.09 中科院院士
林 祖 赓 1990.07 ~ 1999.04 教 授
陈 传 鸿 1999.04 ~ 2003.5 教 授
朱 崇 实 2003.05 ~ 至 今 教 授
② 请问中国法学专业大学排名状况
法学院没有本科排名和研究生排名之分,一般是按照教学质量、教授的知名度、就业等等进行排名~~
另外法学院的各个专业的排名情况也很重要,特别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注意专业上的排名
如武汉大学在国际法、环境法方面是在全国遥遥领先的
北大的刑法、行政法、法理学等等
人大的民商法
2010年全国大学法学院排名
1中国人民大学
2北京大学
3中国政法大学
4武汉大学
5清华大学
6吉林大学
7复旦大学
8中山大学
9厦门大学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西南政法大学
12南京大学
13南开大学
14浙江大学
15华中师范大学
16华东政法大学
17山东大学
18北京师范大学
国内名校法学专业院校的不同发展历程,学科发展的侧重,特色。
一、老牌劲旅,雄风不减
昔日名扬四海的“五院四系”,堪称法学界的老牌劲旅,他们欣逢盛世,在激昂奋进的发展中在法学领域独领风骚,雄风不减。 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2006年法学专业全国各院校综合排名中,脱胎于“五院四系”的9所高校中,仍有8所雄霸前八名的宝座。
中国人民大学——老牌法学强校,民商法实力最强
人大法学院是在作为“五院四系”之一的人大法律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老牌的法学强校,拥有宪法和行政法、刑法、民商法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实力最强。名次 法学院系 一级国重 二级国重 一级博点 教授数 学术权威个数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是 4(1新增) 一批 69 王利明、陈卫东、高铭暄等16
2 北京大学法学院 是 4 一批 46 朱苏力、陈兴良、贺卫方等16
3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是 2 一批 100+ 马怀德、卞建琳、徐显明等14
4 武汉大学法学院 否 2 一批 36 余劲松、余延满、曾令良等8
5 西南政法大学 否 2(1新增) 一批 50- 李开国、李昌麟、龙宗智等6
6 吉林大学法学院 否 2(1新增) 二批 29 张文显、邓正来、姚建宗、霍存福4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否 1新增 二批 44 吴汉东、范忠信、覃有土等5
8 厦门大学法学院 否 1 二批 28 徐国栋、邱兴隆、陈安、朱崇实4
9 华东政法大学 否 1新增 二批 30+ 何勤华、顾耕耘2(或有童之伟)
10 清华大学法学院 否 无 自审二批 26 张明楷、张卫平、王保树等11
11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否 无 二批 20 公丕祥、李浩2
12 复旦大学法学院 否 无 否(2二级) 23 李昌道、张乃根、章武生3
13 浙江大学法学院 否 无 否(2二级) 16 林来梵、孙笑侠、胡建淼3
14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否 1 否(2二级) 13 沈四宝1
15 山东大学法学院 否 无 否(3二级) 22 0
16 南京大学法学院 否 无 否(1二级) 20 范健、李友根2
17 湘潭大学法学院 否 无 否(2二级) 20 胡旭晟1
18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否 无 否(1二级) 16 叶必丰、郑成良2
19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否 无 否(1二级) 14 司玉琢1
20 西北政法大学 否 无 否(0二级) 30+ 陈明华、汪世荣2
注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有十余名返聘老教授。
注2:五所政法院系的专职法学教授数目只能毛估。
注3: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否新增二级国重还有待考察,表中均计现有学科。
注4:中国政法仅有二个二级国重,即评为一级国重——略显牵强。
注5:中国政法等院系刑法未获二级国重,吉林大学却意外收获之——难道张文显发力?
注6:中南政法自称有44教授,是否少计?
注7:清华大学法学院如获得民商二级国重,其排名应攀升至第七位。
注8:本排名以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的指标为主要依据,兼顾师资力量。
注9:清华大学法学院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是清华大学依权限自行审批的,非教育部审批。
注10:山东大学虽拥有三个二级博点,但无大腕,故排名相应降低。
注11:没有博点的西北政法入围主要是基于同情,另看重其教授数目较多。
结论1:从一级国重的比拼来看,人大、北大和法大已经是不争的第一集团。
结论2:武大法学院与西南、吉大,以及其后的中南、厦大法学院、华东、清华法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构成了第二集团。
结论3:人大、武大(或许还有吉大)仍然凭老教授支撑,未来不容乐观。
结论4:京外传统政法院系日趋衰落。
③ 中国国际法学会的理事成员
名誉会长
任建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
史久镛(国际法院原院长)
王厚立(外交部法律顾问、外交部条法司原司长)
会长
李适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常务副会长
饶戈平(北京大学教授)
刘振民(外交部长助理)
曲星(外交学院副院长)
兼职副会长
周忠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尚明(商务部条法司)
黄进(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刘楠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金克胜(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李兆杰(清华大学法学院)
秘书长
秦晓程(外交学院)
常务理事
(包括上述学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在内):
赵秀文(人民大学)王传丽(女,中国政法大学)李保东(外交部)
钟建华(外交部领事司)高之国(国家海洋局)董世忠(复旦大学)
张勇(南开大学)董立坤(深圳大学)陈致中(中山大学)
王献枢(中南政法学院)李金荣(西南政法学院)朱揽叶(女,华东政法大学)
曾令良(武汉大学)曾华群(厦门大学)李勇(中国贸促会法律部)
江国青(外交学院)陶正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鸣(北京大学法学院)
朱文奇(人民大学法学院)凌兵(香港城市大学)王小耘(上海小耘律师事务所)
张绪生(北京竞天律师事务所)王红松(北京仲裁委员会)周洪钧(华东政法大学)
周汉民(上海世博会展览事务局)赵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会高级顾问、学会顾问
汪道涵 马骏端木正邵天任 费宗祎
罗豪才 朱曾杰 徐鹤皋 魏家驹 潘抱存
兰明良 许光建 梁西赵维田盛愉
陈公绰 邵津 贺其治 黄嘉华 沈韦良
吴焕宁 邵循怡 郑成思 徐振翼 高尔森
高树异刘文宗唐厚志范国祥毕季龙
谢启美 陈平初 李道豫 史久镛 任继圣
姚壮 汤宗舜 沈达明 陈鲁直 郭日齐
郭寿康 钱骅 陈安 郑兆璜 丘日庆 欧阳楚屏
理事名单
(理事候选人均由本人所在单位根据学会提出的条件和名额推荐)
丁丽柏
女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万鄂湘
男
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王玫黎
女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刘仁山
男
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
朱崇实
男
厦门大学法学院
余劲松
男
武汉大学法学院
李仁真
女
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
杨泽伟
男
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
肖永平
男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邹立刚
男
中南政法学院
陈治东
男
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周洪钧
男
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徐崇利
男
厦门大学法律系
谢石松
男
中山大学法律系
慕亚平
男
中山大学法律系
王可菊
女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陶正华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杨力军
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李旺
男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丛文胜
男
军事科学院军制部
赵少群
女
贵州大学法律系
柯良栋
男
公安部法制局
刘锦
女
海南大学
韦经建
男
吉林大学法学院
车丕照
男
清华大学法学院
吕岩峰
男
吉林大学法学院
刘世元
男
吉林大学法学院
洪莉萍
女
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
浦伟良
男
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秦晓程
男
外交学院
叶兴平
男
深圳大学法学院
高智华
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邵沙平
女
武汉大学法学院
贾午光
男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
何敏
女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涉外涉港澳台处
刘伟民
男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王雪江
男
中国民航总局安全技术中心
夏兴华
男
民航总局体改法规办公室
李培传
男
国务院法制办
李建
男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
吴浩
男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政金融法制司
回沪明
男
最高人民法院
李健
男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
邵文虹
女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贺庆
男
国家法官学院
顾经仪
女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王 慧
女
北京大学法学院
龚刃韧
男
北京大学法学院
余敏友
男
武汉大学法学院
白桂梅
女
北京大学法学院
邵景春
男
北京大学法学院
黄亚英
男
西北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王浩
男
西北政法学院法学四系
刘晓蜜
女
河北大学法律系
王叔良
男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室
王生长
男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陈波
女
中国贸促会法律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高宗泽
男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冯秀梅
女
同上
朱洪超
男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
刘大力
男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战宁
男
北京时代律师事务所
肖微
男
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
谢思敏
男
信利律师事务所
韩小京
男
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
叶蓁
男
外交部领事司
张军
男
外交部国际司
高燕平
女
驻美使馆
黄惠康
男
外交部条法司
胡志强
男
外交部条法司
王宗来
男
外交部条法司
王晓渡
女
外交部条法司
尹玉标
男
外交部条法司前司长
王淑芬
女
外交部条法司
苏伟
男
驻联合国代表团
马亚欧
男
外交部条法司
徐宏
男
外交部条法司
段洁龙
男
外交部条法司
刘大群
男
外交部条法司
高风
男
外交部条法司
李燕端
女
外交部条法司
王海英
女
烟台大学法律系
吴双全
男
兰州大学法律系
黄瑞
女
江西南昌大学政法学院
陈立虎
男
苏州大学法学院
刘健
男
湘潭大学法学院
徐天锡
男
上海市法学会
马晓玲
女
安徽大学法学院
王在邦
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政治研究室
张灵强
男
山东青岛大学文学院法律系
张恒山
男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
沈秋潮
男
中央军委法制局
赵建文
男
郑州大学法学院
宋永新
男
浙江大学法学院
陈寒枫
男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
周卫国
男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条法处
吴慧
女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周建海
男
中国政法大学
刘廷吉
男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佟连发
男
辽宁大学法学院
张文彬
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董安生
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牛文军
男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刘金科
男
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
刘满达
男
宁波大学法学院
周晓燕
女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司
万国华
男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
程宝库
男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
江国青
男
外交学院
刘慧珊
女
外交学院
卢松
男
外交学院
许军珂
女
外交学院
许建中
男
外交学院
任超英
男
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中心
吴高盛
男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
梁淑英
女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黄丹涵
女
中国建设银行法律部
许卫凌
男
中国司法杂志社
张庆珍
女
山西大学法学院
汤树梅
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江伟钰
女
南京审计学院
周健
男
外交部
赵永琛
男
公安大学科研处
④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不再担任
7月2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厦门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张荣任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不再担任厦门大学校长职务。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副局长魏向阳出席宣布大会并讲话。
朱崇实简历
男,汉族,1954年12月生,福建建瓯人,1973年10月参加工作,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厦门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5月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经济系国际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3年至1976年,福建建阳中(土布)大队知青。
1976年至1978年,福建省建阳县委党校教师。
1978年至1982年,厦门大学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厦门大学法律系助教。
1985年至1990年,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年至1991年,厦门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1年至1995年,厦门大学师资与职称处副处长、处长。
1995年至2003年,厦门大学副校长、教授。
2003年5月, 厦门大学校长。
2004年至2017年 国务院任命为厦门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校长主要任务是服务老师和学生的,希望新任校长可以有所作为。
⑤ 朱崇实的学术观点
经济法是调整以国家为一方主体同其他各方主体在各类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即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主要有:
——国家在调整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过程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国家在实行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国家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在完成公共收入和支出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国有资产的投资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国家作为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在实践二次分配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⑥ 厦门大学现任校长是谁
朱崇实,男,汉族,1954年12月生,福建建瓯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2月厦门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5月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经济系国际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2004年7月经国务院任命为厦门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主要简历
1954.12 出生于福建建瓯;
· 1973—1976 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福建建阳中(土布)大队知青;
·1976—1978 福建省建阳县委党校教师;
·1978—1982 厦门大学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1985 厦门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任厦门大学法律系助教;
.1983.8-1984.1 吉林大学法律系“国家教委经济法师资班”学习;
.1985—1990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1991 厦门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1—1995 厦门大学师资与职称处副处长、处长;
·1995—2003 美国富布赖特学者,于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厦门大学副校长、教授;
·2003.5 厦门大学校长;
·2004.7 国务院任命为厦门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编辑本段
承担项目
[1]
1、《外商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项目;
朱崇实
2、《银企关系及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3、《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保障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研究项目(2001-2004年度);
4、《金融创新的基础法律保障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期项目(2002年度);
5、《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保障研究》——福建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课题(2002年度);
6、《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基础理论与新兴问题研究》——司法部部级科研项目(2002年度);
7、《美国银行法研究》——美国富布赖特基金会项目(1999-2003年度)。
编辑本段
学术观点
[1]
经济法是调整以国家为一方主体同其他各方主体在各类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朱崇实在演讲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即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主要有:
——国家在调整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过程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国家在实行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国家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在完成公共收入和支出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国有资产的投资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国家作为社会公平的维护者,在实践二次分配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编辑本段
学术成果
朱崇实
主持课题
[2]
朱崇实教授长期从事金融法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课题:
——“银企关系及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保障研究”;
——“金融创新的基础法律保障研究”;
——“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基础理论与新兴问题研究”。
出版著作
《外商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经济法》
《金融法教程》
发表论文
《论资产证券化的若干基本问题》
《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法制的完善》
《商业银行股份化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日本证券化发展之研究》
《再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主要奖项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国家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0“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称号
编辑本段
教育观点
谈教育创新
[1]
朱崇实结合厦门大学历史,以及响应时代的号召,
朱崇实
提出学校要在创新型人才上不断进行探索。
主张:
——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努力推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谈本科教育
[1]
朱崇实认为,本科生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基石,提出建设厦门大学要有机融合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以求得“质”的飞跃。
主张:
——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确立多元的精英教育质量标准。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构建灵活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观,推进教学运行机制改革。
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学校打破平均主义,以构建本科教学运行机制为契机,鼓励“一人多课”和“多人一课”,从而吸引本科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和创业活动。
http://ke..com/view/421837.htm
http://www.xmu.e.cn/xrld/xrld_02.asp
⑦ 厦门大学国际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有哪些啊
陈安,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中国政府根据《华盛顿公约》遴选向“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指派的首席国际仲裁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国际法学会顾问等。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法理、国际投资法、国际经济合同法、国际仲裁法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撰写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总论》、《美国对海外投资的法律保护及典型案例分析》、《ICSID述评》及《MIGA与中国》等25种,合计约1.100余万字。
曾华群,法学博士,教授,国际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第一、二层次人驯。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理论、国际投资法、欧洲联盟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教学和研究。
廖益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法学院院长,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厦门仲裁委员会委员兼仲裁员、厦门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职。研究方向和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国际税法和经济法。
徐国栋,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民法典基本理论、罗马法的研究。
柳经纬,教授,法学院副院长兼法律系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市检查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从事民商法及海峡两岸民法的比较研究。
齐树洁,教授,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及海峡两岸民事诉讼法的比较研究。
朱崇实,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理事,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从事金融法、投资法的研究。
陈立,教授,法律系刑法教研室主任,福建省刑法学会副总干事,厦门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执业律师。主要从事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和经济刑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徐崇利,男,1966年生,浙江平阳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经济法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美国坦普尔大学法学院福布莱特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及国际私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⑧ 朱崇实的学术成果
朱崇实教授长期从事金融抄法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课题:
——“银企关系及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保障研究”;
——“金融创新的基础法律保障研究”;
——“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基础理论与新兴问题研究”。 个人独著 1部,合著8部。
《外商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经济法》
《金融法教程》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论资产证券化的若干基本问题》,《现代法学》,2001年第5期
《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第2期
《再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现代法学》,1998年第7期
《论经济特区的重新规范》,《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国际经济与国际经济法》,《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论国民待遇原则及中国外资法的完善》,《金融研究》,1995年第7期
《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法制的完善》
《商业银行股份化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日本证券化发展之研究》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国家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0“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称号
⑨ 朱崇实的个人履历
1973——1976,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福建建阳中(土布)大队知青;
1976——1978,福建省建阳县委党校教师;
1978——1982,厦门大学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1985,厦门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任厦门大学法律系助教;
1983.08——1984.01,,吉林大学法律系“国家教委经济法师资班”学习;
1985——1990,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1991,厦门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1——1995,厦门大学师资与职称处副处长、处长;
1995——2003,美国富布赖特学者,于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厦门大学副校长、教授;
2003 ——厦门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09年7月——兼任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