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婚姻法
㈠ 印度有钱人取几个老婆
印度有钱人取几个老婆要是本身不是教徒那随意
4. 耆那教最初的活动中心是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由于摩揭陀地区12年连续发生灾荒,于是耆那教开始由北南移,转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区。公元1世纪左右,它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后来两派又继续分裂。白衣派主张男女一样能获得拯救,各种姓一律平等,否认裸体的必要性,主张僧侣穿白袍。允许出家人占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允许男女结婚生育等。这一派主要活动区域是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等地。天衣派较为保守,注重苦行,歧视妇女,禁止妇女进入寺院和庙宇,对白衣派的主张均持反对态度,要求僧侣基本上裸体,只有最伟大的圣人才能全裸。这一派主要活动在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邦以及北方邦。
5. 印度佛教徒在印度已经占很小的比例,不到1%。
《佛说善生经》一作《善生子经》,是佛教集中论述家庭伦理关系的一部重要经典。佛教实行出家制度,但并不完全否定世俗的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
出家人不结婚,俗家弟子可以结婚,但严格要求夫妻相互尊重、不离不弃,所以就不会容许一夫多妻了。
㈡ 印度的婚姻法有何规定印度男女的合法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印度婚姻法规定男性年满21周岁、女性年满18周岁才可结婚。
所以在印度,即使有婚姻法也基本如同摆设,不过较为发达的大城市还是比较文明的。而在落后的地区,即使是童婚这样的违法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㈢ 印度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吗
各国法律对此也表现的相当宽容,除了现代中国外,对表亲间通婚几无禁止。美国的18个州不禁止表兄妹结婚,包括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纽约、佛罗里达和夏威夷。日本则完全不禁止,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表亲间的通婚甚至是种风俗。
在历史上,中国也只有明清两代禁止表兄妹结婚,而且实行起来相当灵活。根据清律《附例》载:“姑舅两姨为婚者, 听从民便。”《红楼梦》被认为是一部比较真实展示中国封建大家族的巨著,来自美国《亚洲研究杂志》的一项由南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尤金·库拍主导的研究,通过1988年至1989年浙江省农村表亲婚姻的模式的分析,发现《红楼梦》的描述与其具有良好的连续性,表明《红楼梦》就是对中国古代婚姻关系的客观描述。在这部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被看成是青梅竹马,可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就是同胞兄妹,宝玉和黛玉则是嫡亲表兄妹。宝黛的爱情被否定后,贾府为宝玉提供的人选是薛宝钗,而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和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又是姐妹俩。所以戏虐的说,《红楼梦》基本上就是表亲和表亲之间的“爱情故事”。
到近代,民国依然不禁止表兄妹结婚。比如1930年12月公布、1931年5月5日开始执行的国民政府制定的《亲属法草案》没有禁止表兄妹结婚。其中的条款是:近亲不得结婚,但表兄弟姊妹不在此限。连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也没有禁止表兄妹结婚,只是在1980年的婚姻法中才规定禁止三代以内血亲结婚,就此才在内地彻底禁止了表亲间的通婚。
虽然内地是禁止,但在香港,表亲间通婚却被法律所允许。根据香港法例第181章《婚姻条例》附表《血亲及姻亲关系》,并无规定表兄妹不可以结婚。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妻子庄明月,就是李嘉诚母亲亲哥哥的女儿,这对婚姻的结晶则是“小超人”李泽楷。类似李家这样的家庭在香港并不少见。
㈣ 印度尼西亚的婚姻制度
印尼1974年的婚姻法,宗教法庭赋予的合法婚姻是一夫一妻,欲娶多妻则必须向当地宗教法庭申内请。1983年和1990年政府修改容了婚姻法有关条例,不准国家公务员娶第二个妻子,但不包括议员、内阁部长等政务官、省长、地方首长及军警。
㈤ 印度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
印度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女孩18岁而男孩儿为21岁,印度政府虽然在法律中规定回了结婚年龄,但却没有相应答的执法措施,对违法者最多只是处以15天的拘役和1000卢比的罚款。如此轻微的惩罚,谁会放在眼里呢?又有谁愿意在别人办喜事的时候不去凑热闹,而跑到警察局去报案呢?所以,许多童婚仪式举行了多日之后,地方当局还被蒙在鼓里。
㈥ 印度实行一夫多妻制吗
不是。
一般来说,其实除了婆罗门(最高种姓)不可离婚与寡妇不可再婚外,一般种姓的妇女也通融可再婚,但第一次婚姻最认真,之后也可再婚。
在1956年的《印度教婚姻法》规定,禁止一夫多妻,重婚者以犯罪论处且其婚姻无效;准许离婚;缔结婚姻的行为由法律特别规定,但形式要件由风俗习惯和礼仪决定。在离婚方面,该法保留了最为保守的夫妻一方在犯罪情况下另一方才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理论。印度教实行一夫一妻制。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明也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今天的印度社会仍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的残迹。
(6)印度婚姻法扩展阅读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替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㈦ 印度人可以娶多少个老婆
印度有很多宗教,主要包括印度教、教、耆那教、佛教等。
1.印度教实行一夫一妻制。
根据年的《印度教婚姻法》规定,禁止一夫多妻,重婚者以犯罪论处且其婚姻无效;准许离婚;缔结婚姻的行为由法律特别规定,但形式要件由风俗习惯和礼仪决定。在离婚方面,该法保留了最为保守的夫妻一方在犯罪情况下另一方才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理论。
可以说,《印度教婚姻法》将传统印度教法律中关于婚姻问题的种种落后规定予以彻底废除,传统的印度教婚姻法规定,结婚是新娘的父母将新娘送给新郎的一种赠与行为。这样,作为人的新娘就成了赠与契约的标的物,而不具有的人格。《印度教婚姻法》将这些落后的规定予以清除,实现了印度教婚姻法的现代化。
按照印度教的传统,婚姻是一种不可撤销的,纯粹的和宗教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永恒的契约。两个人通过婚姻要放弃自己的身份,结合成为一个家庭,通过相互之间能力上和情感上的支持而互相受益,就像一辆车的两个车轮,载着车体轻松前进。婚姻是两个灵魂的结合,其目的不仅限于结婚带来的声色愉悦,还要建立家庭的基础,生孩子,抚养一个家庭。
在吠陀文献中说,出于维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行为端庄和得当的需要,从而演变出了婚姻制度。自那时以来,这一制度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而且,多数印度人都反对寡妇再嫁。
2. 是允许的一夫多妻的。
平民可以娶4位,他们自己解释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多妻(比如女子无法生育、女子无法满足男性的需求、通过协商后妻子答应等等),而且必须保证公平对待每个老婆。现实中大部分都是一夫一妻。
贵族可以娶6位,高级贵族8位,若当上国王的话就可以随便娶拉...
3. 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4. 耆那教最初的活动中心是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由于摩揭陀地区12年连续发生灾荒,于是耆那教开始由北南移,转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区。公元1世纪左右,它为天衣派和白衣派,后来两派又继续。白衣派主张男女一样能获得拯救,各种姓一律平等,否认裸体的必要性,主张僧侣穿白袍。允许出家人占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允许男女结婚生育等。这一派主要活动区域是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等地。天衣派较为保守,注重苦行,歧视妇女,禁止妇女进入寺院和庙宇,对白衣派的主张均持反对态度,要求僧侣基本上裸体,只有最伟大的圣人才能。这一派主要活动在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邦以及北方邦。
5. 印度佛在印度已经占很小的比例,不到1%。
《佛说善生经》一作《善生子经》,是佛教集中论述家庭伦理关系的一部重要经典。佛教实行出家制度,但并不完全否定世俗的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
出家人不结婚,俗家可以结婚,但严格要求夫妻相互尊重、不离不弃,所以就不会容许一夫多妻了。
㈧ 印度是不是一夫多妻制
印度婚姻不是全国统一的。按宗教信仰来的
印度有很多宗教,主要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佛教等。
1.印度教实行一夫一妻制。
根据1956年的《印度教婚姻法》规定,禁止一夫多妻,重婚者以犯罪论处且其婚姻无效;准许离婚;缔结婚姻的行为由法律特别规定,但形式要件由风俗习惯和礼仪决定。在离婚方面,该法保留了最为保守的夫妻一方在犯罪情况下另一方才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理论。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信徒人数接近9亿,占人口的80.5%。
2. 伊斯兰教徒是允许的一夫多妻的。
平民可以娶4位,他们自己解释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多妻(比如女子无法生育、女子无法满足男性的需求、通过协商后妻子答应等等),而且必须保证公平对待每个老婆。现实中大部分都是一夫一妻。
贵族可以娶6位,高级贵族8位,伊斯兰教徒若当上国王的话就可以随便娶拉...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约有1 .2亿左右
3. 基督教徒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有2.4千万信徒,占了印度总人口的2.3%
4. 耆那教最初的活动中心是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由于摩揭陀地区12年连续发生灾荒,于是耆那教开始由北南移,转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区。公元1世纪左右,它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后来两派又继续分裂。白衣派主张男女一样能获得拯救,各种姓一律平等,否认裸体的必要性,主张僧侣穿白袍。允许出家人占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允许男女结婚生育等。这一派主要活动区域是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等地。天衣派较为保守,注重苦行,歧视妇女,禁止妇女进入寺院和庙宇,对白衣派的主张均持反对态度,要求僧侣基本上裸体,只有最伟大的圣人才能全裸。这一派主要活动在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邦以及北方邦。
5. 印度佛教徒在印度已经占很小的比例,不到1%。
《佛说善生经》一作《善生子经》,是佛教集中论述家庭伦理关系的一部重要经典。佛教实行出家制度,但并不完全否定世俗的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
出家人不结婚,俗家弟子可以结婚,但严格要求夫妻相互尊重、不离不弃,所以就不会容许一夫多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