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壹』 李学尧的个人信息
李学尧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原理、法律职业、权利理论与中华法系。主要代表作有《法律职业主义》、《在台独分子和法律人之间:对台湾政界的法社会学研究》、《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及其超越》和《法的实质化与确定性:规制视野下的劳动权研究》、《超越韦伯命题:历史地理观中的中华法系》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是多项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主要撰稿人、组织写作者,另外还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及其它课题十余项。独著、合著学术专著和教材8本。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媒介全文转载、观点摘录。曾两次获得上海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博士论文《超越法律职业主义》一文2009年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提名奖。2009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晨星B类人才计划资助。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2008年曾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荣誉称号。
工作经历
2014.12至今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
2013.1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2011.9 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2006年7月至2011.9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导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会理事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中国政法大学)编辑
【主要研究领域】
司法原理、法律职业以及权利理论(劳动权)
【教育与学术背景】:
2011.5 -2012.1 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
2010.5 -2011.5 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9.7-2010.7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主管科研与外事)
2009.11 剑桥大学公法中心访问学者
2008.2-10 最高人民法院挂职进修
2006年10月至2009.6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博士后研究
2006年5月至9月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语言培训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 浙江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获博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 浙江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 获硕士学位
1995年9月至1999年6月 浙江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 获学士学位
【主要学术交流经历】
2006年3月 台湾大学“第六届东亚法哲学大会”,主题发言
2005年1月 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研讨会,主题发言
2002年8月至9月 日本京都大学法律系交流
【主要教学与学术荣誉】
2008年7月 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称号
2006年8月 获第八届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要课题主持】
1.2007年5月至今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法律职业准入控制的一种视角”;
2. 2007年至今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无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及其超越”
3.2008年3月至今主持上海法学会课题“法的实质化与确定性——规制视野下的劳动权”
4.2008年3月至5月 主持完成上海市律师协会委托课题“关于新《律师法》第八条实施细则的建议说明稿”。
5.2007年4月至今 主持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资助课题“法律人参政——一种超越职业主义的解读”。
6.2004年主持完成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资助课题“在法科生与台独分子之间——对台湾民进党高层的一种法社会学考察”的研究工作;
【主要课题参与】
1.2008年至今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研究”(朱勇教授主持)子课题“和谐社会与司法变革研究”(胡云腾教授主持)的研究工作。
2.2008年至今参与最高人民法院调研课题“司法成本与司法效率研究”的研究工作。
3.2004年至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法治进程的捷径及其可能性”(孙笑侠教授主持)的研究工作,主要设计人、撰写人。
4.2005年至今,参与司法部课题“司法推理与法官思维”(郑成良教授主持)的研究工作。
5.2004年至2005年 参与浙江大学211教育项目“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孙笑侠教授主持)子课题的研究。
6.2002年至2005年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法治主体论——中国法律职业的形成研究”(孙笑侠教授主持)的研究工作。
7.2002年参与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课题“遏制台独势力的有关法律措施”的研究工作。
8.2001年至2003年 参与司法部课题“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造与法制建设”(葛洪义教授主持)的研究工作。
9.1999年5月至2000年11月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行政违法”(胡建淼教授主持)的研究工作。
【主要学术论文】
1.《法律职业主义》,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6期。
2.《这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吗?——“后职业时期”美国律师职业研究的理论综述》,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5期。
3.《在法科生和民进党之间——对台湾政界的一种法社会学考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冯健鹏),载《法学》2005年第5期;该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同名文章全文稿载高全喜主编:《大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论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的条件》(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孙笑侠),《法学》2004年第4期,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主要学术观点分别被《新华文摘》、《山西日报》、《伊犁日报》等媒体转载、摘录。
5.《改革与出路:评Deborah L. Rhode的<为了正义:重整法律职业>》(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余军),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
6.《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职业蓝图的落空》,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
7.《论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张志铭),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1期。
8.《论司法的原初与衍生功能》(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蒋红珍),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
9.《法治与艺术:论职业法律家显贵的理由》,载《法学》2001年第1期。
10.《当代中国的法律职业主义》,2006年3月发表于台北第六届东亚法哲学大会。
11.《律师职业定位的原理体系及其批判》, 2007年10月发表于神户大学主办2007国际律师论坛(杭州)。
12.《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一种职业规制的视角》(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郑成良),2006年8月发表于司法部主办的某学术会议(北京)。
【主要著作】
1.独著,《法律职业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参著,《法治:法律人之治》(孙笑侠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参著,《行政违法研究》(胡建淼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参著,《法理学》(陈金钊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副主编,《法理学》(郑成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参著,《法理学导论》(孙笑侠主编),高教出版社、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讲授课程】
给本科生和法律硕士讲授法理学、法律职业伦理与责任、中国法制史等。
给法学硕士研究生开设公法基础理论、法律社会学、中国法律思想史等。
Curriculum Vitae
Xueyao Li 李学尧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ddress: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800 Dongchuang Road,
Shanghai, 200240, P.R.C.
CURRENT POSITION
Associate Professor,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Research Fellow, Shanghai Institute of Finance & Law
Research Fellow,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L.L.D.( Ph.D. in Law), Law School, 2005
Zhejiang University
LL.M., Law School, 2002
Zhejiang University
LL.B., Law School, 1999
RESEARCH AND WORK EXPERIENCES
2006 to Present Associate Professor,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06 to Present Research Fellow,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2005 to Present Research Fellow, Shanghai Institute of Finance & Law
2002.7 to 2008.8 Exchange Student, Law School, Kyoto University
RESEARCH INTERESTS
Law and Society, Sociology of Professions, Public Law (Human Rights)
PUBLICATIONS
(I) Journal Articles
Zhimin Zhang & Xueyao Li, On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Classify in Chinese Courts, National Judges College Law Journal, No.1, 2007.
Xueyao Li, Lost of the Professional Project: A Review of Richard L.Abel's The Contradictions of Professionalism,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No.1, 2006, Shanghai, China.
Xueyao Li, Legal Professionalism, CASS Journal of Law,No.6,2005, Beijing, China.
Xueyao Li & Jianpeng Feng, Between the Lawyers and Taiwan's pro-independence: A Law Sociology Review to Taiwan Political Circles, Law Science,No.4, 2005, Shanghai, China.
Xueyao Li, The Legal Profession in the Crisis? A Summarize on the Theory of the Lawyers in Post-professional U.S.A.,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No.5, 2004, Beijing, China.
Xiaoxia Sun & Xueyao Li, How can the Lawyers win Self-regulation? Law Science, No.4, 2004, Shanghai, China.
Xueyao Li & Jun Yu, Public Interest and Professional Ideal: A Review to Rhode's “in the Interests of Justice: Reforming the Legal Profession”,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o.5, 2004, Changchun, China.
Xueyao Li, Why Lawyers Should be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Law Science, No.1, 2001, Shanghai, China.
Xueyao Li, The Idea of Multi-control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temporary Administrative law, Law Journal of Hang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o. 3, 2000, Hangzhou, China.
Jiangang Qi & Xueyao Li, The Privilege of Administrative Subject in the Government Contract, Journal of North Middle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No. 3,1999,Wuhan,China. )
(II) Books
Xueyao Li, Legal Professionalism, Beijing: C.U.P.L. Press, 2007. (Preface and review by Ji Weidong, Professor of Law, Kobe University of Japan.)
(III) Book Chapters
Xueyao Li, Theories of Administrate Illegal in Japan, in Administrate Illegal, Ed. by Hu Jianmiao, Beijing: Law Press, 2000.
Chengliang Zheng & Xueyao Li (eds.), Jurisprudence, Ed. by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8.
Xueyao Li, The Legal Profession, in Jurisprudence, Ed. by Sun Xiaoxia,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3th Edition)
Xueyao Li, Theories on Justice, in Jurisprudence, Ed. by Sun Xiaoxia,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3th Edition)
Xueyao Li, Lawyers, in Jurisprudence, Ed. by Chen Jinzhao,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7.
Lawy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The Rule of Law as Ruled by Lawyers, Ed. by Sun Xiaoxia, Beijing :C.U.P.L. Press, 2004.Xueyao Li, How to Keep the Force of Taiwan Independence within Law limits, in Legal Problems about Taiwan, Ed. by Taiwan Affairs Office of P.R.C., 2003.
Xueyao Li, Theories of Administrate Illegal in USA, in Administrate Illegal, Ed. by Hu Jianmiao, Beijing: Law Press, 2000.
Xueyao Li, The Skill Contents of Legal Profession (On the Technical Constitute of the Lawy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The Rule of Law as Ruled by Lawyers, Ed. by Sun Xiaoxia, Beijing :C.U.P.L. Press, 2004.
(IV) Conferences Papers
Xueyao Li, On the Ideal Types of Legal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Readout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gal Profession, October, 2007, Hangzhou.
Chengliang Zheng & Xueyao Li, The Relationship of Judicial Exam and the Legal Ecation: A View of Professional Regulation, Readout in the Conference on the Judicial Exam, co-organized by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 P.R.C., April, 2006, Beijing.
Xueyao Li, Legal Profess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adout in 6th East Asian Conference on Philosophy of Law, March, 2006, Taibei.
Xueyao Li, How to Restrain the Taiwan Separatists with Law,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How to Keep the Force of Taiwan Independence, co-organized by Taiwan Affairs Office of the Council, in Research on Law Issues concerning Taiwan, Edited by Taiwan Affairs Office of the Council, April , 2003, Beijing.
COURSES & PROGRAMS
(I) Courses
1.Jurisprudence
2.Public Law
3.Legal Ethics
4.Legal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a
(II) PROGRAMS
1. Non-accountability:The Dilemma of Modern Legal Ethics and Its Overcoming (2006-2008), Post-Doctoral Program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2. The Relationship of Judicial Exam and the Legal Ecation: A View of Market Control (2007-2008), Program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Funds of China.
『贰』 丛日云是个什么样的人
丛日云,男,1956 年10月生,汉族,辽宁省凌源市人,现任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学位委员会委员。
《基督教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获"2003 年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导师徐大同。
人物经历
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取辽宁师范学院政史系,毕业后直接考取天津师范学院政法系研究生,主攻西方政治思想史专业。1985年2月获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政法系任教,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间,1997-2001年,在天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徐大同先生。主攻西方政治学理论方向,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1996年再次被破格评为教授。1998-2001年,任大连市政协委员。2002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中国政法大学,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教。2004年,被中国政法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 年8月-2006年8月,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高访学者。
研究领域
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
讲授课程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与政治现代化
研究成果
著作类
1、《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牛津欧洲史(4卷本)》(译作),主编,2009年。
3、《中国公民读本》(主编,主要作者),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年。
4、《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西方政治思想史》(多卷本第二卷),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西方政治思想史》(多卷本第五卷),参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7、《学科思想史文库·政治学学科思想史》(主要作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8、《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独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 5 月 。修订版,繁体字版(台湾)左岸文化公司, 2004 年 5 月。
9、《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参编),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
10、《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修订版),(独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第4版,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
11、《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70 年代以来》(参编),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12、《世界著名思想家传》(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13、《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独撰),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14、《西方政治思想史辞典》,副主编,主要撰稿人,1997年。
15、《中国大网络全书·政治学卷》(参编),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1992 年。
16、《 20 世纪西方政治思潮》(主要作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论文类
1、Nationalism and Democrat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ume 18,Number 62,Nov.2009.
2、《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哲学研究》,2008年第10期。
3、《我们如何面对西方文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4、《民族主义何以激进》,星野昭吉,刘小林主编,《世界政治纵论》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
5、《从政治学角度思考法律权威》,《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8年4期。
6、《梳理西方政治文化传统》,陈夏红主编:《思想的交锋》,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7年。
7、《全球治理、联合国改革与中国的政治发展》,《浙江学刊》,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8、《现代代议制民主思想的起源》(第一作者),《世界历史》, 2005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转载)
9、《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群众"概念分析》,《政法论坛》, 2005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10、《谈史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化问题》,《史学理论》, 2005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1、《格拉修斯原则--基督教二元政治观的形成》,《中西政治文化论丛》, 2004 年 6 月。
12、《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与近代人权学说》,《浙江学刊》(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卷转载), 2003 年 2 月
13、《论古典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文史哲》, 2002 年 3 月。(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4、《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教学与研究》,2002 年 1 月。
15、《继承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人权学说的思想前提》(第二作者),载 《理论之树常青》, 2002 年 1 月。
16、《当代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其特点》,第一作者,《教学与研究》 2002 年第 1 期。
17、《消极国家观:从基督教到自由主义》,《浙江学刊》, 2002 年 2 月。(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8、《徐大同先生与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第一作者),《中西政治文化论丛》, 2002 年 5 月。
19、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质》(译文,合译),《中西政治文化论丛》 2002 年 5 月。
20、《 17 世纪"公民社会"概念解析》(第二作者),《辽宁师大学报》, 2002 年 7 月。
21、《美国的环境政治与政策》(译文,合译),《教学与研究》, 2002 年 7 月。
。。。。。。
『叁』 王涌的学术著作
现代公司法人人格的本质与结构,2001中国商法学会年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宪法与私法的关系的两个基本问题,私法研究第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权利的结构,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论民法上权利设定的几个基本问题,金陵法律评论第1卷 2001
案例分析:恒升(远东)电子计算机集团诉王洪名誉侵权案,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 2001
私权救济的一般原理,人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2000
所有权概念分析,中外法学2000/4
权利冲突:类型及其解决方法,载民商法纵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私权的概念,公法第1卷 1999
作为民法方法论的分析法学导论,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秋季号
寻找法律概念的最小公分母: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分析思想研究,比较法研究1998/2
法律关系的元形式,北大法律评论,1998/2
一人公司导论,法律科学,1997/4
分析法学与中国民法的发展,比较法研究,1997/4
社会法学与当代中国法的理念与实践,中外法学,1996/1
当代中国经济立法的回顾与展望,1996年民法经济法学会年会论文集,海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私有财产的法律风险,南方周末,2003年1月9日
私有财产保护:从物权法到宪法,南方周末,12月5日
WTO:中国百年开放史上的重大事件,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8月13日、20日、27日
民法学不能不谈方法,比较法研究,2000/4
被倒置的和被省略的法律推理,法制日报,2000/2/27
背叛正义的技巧,南方周末,2000/1/14
现代公司法人人格的本质和结构,《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
楼市迷局中的房地产税,《中国改革》 2010年08期
十八大后的民营企业生存环境及政策风向解读,《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3年第07期,第一作者
『肆』 郑永流的人物生平
学历: 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经历:1986-1989年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3-1986年 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
1978-1982年 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任教经历:2004年 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代理教授 1993-1996年 德国萨尔州大学法律-经济学院客座教授
1989-1993年 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讲师 副教授
瑞士弗里堡大学(1998),挪威奥斯陆大学(2001)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2000, 2002, 2004,2007, 2009)短期访问学者。
外语语种:德语,英语
出国经历:德国萨尔州大学 1993-1996,瑞士弗里堡大学 1998,挪威奥斯陆大学 2001,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2000,2002,2004,2007,德国弗莱堡大学 2004 自1999年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自1999年国际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协会(IVR)会员
自1998年《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杂志主编
『伍』 冯玉军的代表性成果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已正式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4部,普法类专著2部,主编教材、杂志和论文集6部;主持2008年度司法部法治理论重点项目1项(《宗教活动法律化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项(《北京市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研究:以实证分析与成本效益评估为中心》),主持完成国际横向交流课题2项(《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和《邯郸市电子政务和信息法制研究》)、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1项(《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法治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委托科研课题1项(《东亚法学研究和法治问题初探》)、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青年科研课题1项(《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青年课题1项(《法经济学课题体系与案例教学》),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5项;在《新华文摘》、《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法学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家和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教材和入选论文集10余部。 《法经济学范式》(个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法律与经济推理: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个人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的回应》(个人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个人专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朝阳法律评论》第一期(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4月版。
《法经济学应用研究》论文集(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范例》论文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其中收录本人文章《中国法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笔谈》。
《美国法学经典论文选:以最高引证率为依据)》(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美国法律思想经典》(编选),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公平与福利》,【美】路易斯·卡普洛 斯蒂文·沙维尔/著 冯玉军、涂永前/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发展进程中的国家与法律》,【美】安·塞德曼 罗伯特·塞德曼/著 冯玉军、俞飞/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
《银行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证券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保险法律基础知识》(主编),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概念、体系、结构》论文集,副主编,60万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2月版。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前沿研究》论文集(副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正说明清九大奇案》(个人专著),黄山书社2009年1月版。
《衙门里这些事儿——法律大讲堂》(个人专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1.《单双号限行与公民社会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
2.“中国都市住宅立退问题に関する法律的経済的分析”(日文),载日本国《山梨大学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2008年7月出刊),西村幸次郎、格日乐合译。
3.“法律全球化的可能之道与东亚法治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亚洲学术》(2007),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
4.“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国际研讨会综述,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5.“在改革发展中体现中国特色——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学术研讨会述要”,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6月30日07版。
6.“西法东渐与学术自觉:中国移植外国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9期。
7.“保障人民的表达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载《青年记者》2008年3月。
8. “论东亚共通法的建构”,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9.“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
10.“让人说话,天不会塌——解析‘表达权’”,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年1月30日。
11.“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与物权法的完善”,载《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
12.“公平还是福利?这是一个问题”,载《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1期。
13.“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10月5日)。
14.“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3万字,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
15.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法制日报》2007-10-21。
16.“借鉴国际法治文明成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7日第九版“法治”,15000字。
17.“如何走出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载《光明日报》2007年5月26日。
18.“当代美国法律思想的研究谱系”,载《法学家》2007年第6期。
19. “历史”的幻象与超越——“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亚洲的启示”,载《中美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
20.“政府信息公开尚存几大盲区”,载《人民政协报》2007年6月4日,B4版,2000字。
21.“奥林匹克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初探”,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4期。
22.“法律发展理论的论证及其应用”,载《中国法学文档》第二辑(2006年)。
23.“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华侨大学法学论丛》2006年第1卷。
24.“略论全球化理论的研究语境”,载《法学家》2005年第2期(总第89期)。
25.“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6.“论体育法与人权保护”,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7.“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5.11。
28.“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1月5日。
29.“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第1期。
30.“权利、权利与利益的博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法经济学分析”,载《洪范法律评论》2005年(总第3期)。
3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法学理论2005”,编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精品与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法经济学范式研究与理论阐释”,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33.“法律与全球化的实现途径刍议”,载《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
34.“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弗莱德.H.凯特/著 冯玉军/译 周静/校,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
35.“‘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收录《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
36.“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
37.“法律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回顾”,载吕景胜等主编《法学理论前沿》,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38.“‘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载《法学家》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
39.“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及其超越”,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季刊)2003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7。
40.“世界法的研究进路及其历史检讨”,载《金陵法学评论》2003年春季卷(总第5期)。
41.“法理情深 终生求索”,载《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4期(总第79期)。
42.《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研讨会纪要”,载《法学家》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3.4。
43.“法律的交易成本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6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2年第4期。
44.“法律市场论略”,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45. “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46.“世界法的学说史研究”,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7.“爱国与守法”,载2001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版)
48. “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
49.“合同法的交易成本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50.“后现代法学理论述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51.“西部大开发的法制研究视野”,载《发展》2001年第12期。
52.“法制改革及法治化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原载《天府新论》2000年第2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思路》2001年第3期。
53.“论法律均衡”,《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54. “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载《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3期。
55. “合同法的经济学透视”,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56.“论西部经济发展的法制促进”,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57.“物权法的经济学透视”,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8.“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经济分析”,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59.“法律经济学论略”,原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兴学科》1999年第4期。
60.“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导论”,载《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61.“论西部法律文化与区域法制创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62. “西部法律文化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载《天水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63.“论经济法律效益的实现”,原载《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8年第4期。
64.“论经济法律成本函数及其降低方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65.“中国西部社会法律意识变迁及其特征”,原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收录于《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1期。
66.“西部法律文化的地缘特征”,载《发展》1998年第11期。
67. “‘兰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8期。
68.“中央法与地方法的经济分析”,载《发展》1998年第7期。
69.“‘严打’的经济学分析”,载《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70.“融资租赁的经济法律分析”,载《发展》1997年第7期。
71.“试论经济立法与节约交易成本的关系”,载《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3期。
72. “论经济立法中的交易费用规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73.“经济法律的效益功能分析”,载《兰州学刊》,1997年第6期。
74. “当前的受贿和挪用公款犯罪初探”,载《发展》1997年第3期。
75.“中国亟需建立特色法律援助制度”,载《发展》1997年第9期。
76. “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与效益法律观的确立”,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77.“典当业的法律思考”, 《发展》1996年第7期,收录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6.7。
78.“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载《兰州学刊》1996年第3期。
79. “经济立法的效益浅论”,载《法律与社会》1995年第6期。
80.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参编马长山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三章。
参编朱景文主编:《法理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两章。
参编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源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一章
参编徐孟洲主编:《实用法律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前三章,并担任电视播讲。
参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法律基础》(专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三章。
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测试题解”,载曾宪义总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自测试题题解》,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编写“法律硕士考试法理学串讲讲义”,载曾宪义主编《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串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参编石天杰主编大学用马列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论文“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主权与知识产权全球化”(译稿),载入朱景文主编《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论文“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孙国华 冯玉军),载入曹建明主编《公正与效率的法理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4月版。
论文“西部法律文化的培植”,载王文学等编《中国西部开发与法律制度建设》,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论文“论西部发展的法律促进”,载《宏观经济法制文集》(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编),2001年1月。
论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日三国关系评析”,载《奇观、壮举、伟业》,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论文“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特征分析”,载《挑战、机遇、改革》,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陆』 陈景辉的科研成果
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25
理论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04-01
法理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03-01
《法理学》(参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开放结构的诸层次,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2011-08-01
哈特法律的概念导读,台湾法学189期,2011-12-01
英美法哲学的问题与方法 ,研究生法学,2010-02-15
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2009-07-25
规则的扩张:类比推理的结构与正当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9年第二期,2009-12-31
理性对待非法移民,法制日报12月14日,2009-12-14
规则、道德衡量与法律推理,中国法学,2008、5,2008-10
虽然现有围绕如何降低类比推理任意性的问题展开的研究非常之多,但是有关类比推理产生原因的讨论非常缺乏。如果不能有效地解说类比推理产生的原因,那么其他的讨论都会丧失牢固的基础。类比推理的运用来自于规则的普遍性之外的特倒——潜在包含,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准确把握类比推理的重要性就在于规则的目的。,2008-02,规则、潜在包含、类比推理
法律实证主义的源与流,从古典思想到现代政制——关于哲学、政治与法律的讲演,2008-06
《什么是内在观点?》,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5期
《原则、自由裁量与依法裁判》,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
《原则与法律的来源》,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4期
《合规范性:规范基础上的合法观念》,政法论坛,2006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6年7期全文转载)
《作为社会事实之法——哈特的社会规则理论与实证观念》,法哲学与法社会学,2006年第1期
《另一种法律推理的可能性》,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5年卷
《独立法之研究对象的确立》,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4年12月
《法律解释的效力:一个难题的追问》,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2005年11月,被《法理学精粹》转载),
《事实的法律意义》,中外法学,2003年第6期(2004年11月被《中国诉讼法学精萃》转载)
《中国对前苏联法的继受》,淮北煤师院学报,2002年第5期
『柒』 李道刚的代表性成果
(1)“古典国际法的耶伊儒法理基础之比较”,《兰州大学学报》2007/4;
(2)中国传统人权观念再探——一个比较法的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2;
(3)“论一般法律原则在共同体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法学论坛》2003/3;
(4)“法律解释的历史性”,《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四)2001年。
在国内外学刊与各类媒体上共发表论文、评论和随笔80余篇(有关欧盟法的学术论文10篇,国外发表学术论文5篇, 国内CSSCI期刊上12篇),2005年为《人民法院报》“欧盟法研究”栏目的主要撰稿人,出版《欧洲:从民族国家到法的共同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批判的理性与理性的批判》(比较宪政及法律史专题研究与学术随笔)、《德国语境中的思想表达自由与约束》(即出)等五部著作。参与翻译、编辑和整理《各国广播电视法规选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年版)。
国内多所高校邀请讲学。学术作品多次被国外及港台学者与学刊关注和引用。 发表的作品
『捌』 张守东的著作
《法制现代化与宪政》,(合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9月版。
主要论文
《论孔子的天命观》,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中国传统之“约”的宪政释义》,《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2期
An Introction to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英文,与周青风合写) 2007年1月 Encyclopedia of World Constitutions(New York,)
《儒家的法律化与法学的儒家化》,《法制日报·理论版》2003年6月12日第11版。
《伸冤与报仇——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公”、“义”与“正义”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2年第5辑。(3万2千字)
《鬼神与脸面之间——中国传统法制的思想基础概观》,《清华法学》2002年第1期。(2万字)
《“无讼”论》,《<论语>的现代法文化价值》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主要译著
· 考夫曼,《卡多佐》,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Andrew Kaufman, Cardozo,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年原版
· 斯普林克尔,《清代法制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van der Sprankel, Legal System in Manchu China.
·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合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两卷本。F.A.Hayek,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3 volumes),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73,1976,1979 .
· 弗兰西恩,《动物权利导论:孩子与狗之间》(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Gary.L.Francione, Introction to Animal Rights:Your Child or the Dog?
『玖』 清华大学易延友
易延友 1973年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法学院证据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背景
1992-1996,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
1996-1999,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硕士
2001-2002,英国华威大学法学硕士
1999-2002,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博士
还是比较年轻的老师,有冲劲。
请看清华大学官方链接:
http://www.tsinghua.e.cn/publish/law/3563/2010/20101220195201791121787/20101220195201791121787_.html
网络:
http://ke..com/view/1001350.htm
下面引自清华大学官方介绍
学术成果
(一)著作
1. 《刑事诉讼法(第四版)》(法学阶梯),法律出版社,2013年。
2. 《刑事诉讼法精义》(法学名师讲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3. 《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re》(英文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美国海马出版社,2012年。
4. 《中国刑诉与中国社会》,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6.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8年。
7. 《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
8.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4年。
9. 《刑事诉讼法(第一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
10.《沉默的自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二)论文
1. 《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完善》,《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
2. 《State Ideology Transition and Procere Model Transformation: China’s Criminal Procere Law and Its Revisions》,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2.
3.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政法论坛》,2012年第1期
4. 《论最佳证据规则》,《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
5. 《公民宪法权利的刑事程序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为中心展开》,《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
6. 《证人出庭与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保障》,《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7. 《对抗式刑事诉讼的形成与特色——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对抗制改革》,《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8. 《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对质权研究》,《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
9. 《Can A Government Compulsorily Make Citizens More Free? Revisiting Non-Judicial Detentions unde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n PR China and Their Justifications》, in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0, vol. 2.
10. 《刑事审级制度的建构与反思》,《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1.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中的关联性》,《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6期。
12. 《除罪化、程序法治与法的可预期性——以黄碟案为中心的法理透视》,《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
13. 《特免权规则:美国的制度与实践》,《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
14. 《英美证据法上的证人作证规则》,《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6期。
15.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政法论坛》,2008年第6期。
16. 《传闻法则:历史、原理与发展趋势》,《清华法学》2008年第4期。
17. 《Arrest as Punishment: the Abuse of Arres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PUNISHMENT &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NOLOGY, 2008, vol. 10, No. 1.
18. 《英美证据法上的专家证言制度及其挑战》,《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
19. 《英美法上品格证据的运用规则及其基本原理》,《清华法学》,2007年第2期。
20. 《冤狱是怎样炼成的——从<窦娥冤>中的举证责任谈起》,《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21. 《权衡原则是怎样把人权消灭掉的——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例》,《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23. 《陪审团移植的成败及其启示》,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1期。
24. 《英美证据法的历史与哲学考察》,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3期。
25. 《陪审团在衰退吗?——当代英美陪审团发展趋势解读》,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26. 《论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7. 《论辩诉交易应当缓行》,载《法学》,2003年第12期。
28. 《走向独立与公正的司法——司法改革研究述评》,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
29. 《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30. 《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哲学基础的再思考》,《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2期。
(三)随笔
1. 《检察官客观义务需要理论与实践支撑》,《检察日报》,2009年9月23日。
2. 《日本陪审团的恢复及对中国的启示》,《南方周末》,2009年7月。
3. 《官位与资源让学者们马失前蹄》,《法制日报》,2009年6月24日。
4. 《重典治乱与司法能动主义无关》,《法制日报》,2009年8月31日。
5. 《法院判决应当经得起法律的推敲——英文字母入姓名不符合我国法律》,《法制日报》,2009年3月4日。
6. 《量刑辩论程序理应推广和完善》,《法制日报》,2009年6月。
7. 《我国暂不宜设立藐视法庭罪》,《法制日报》,2009年1月22日。
8. 《保障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7日。
9. 《律师应当为何而战》,《中国律师》,2008年。
10. 《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检察日报》,2006年5月18日。
11. 《法院判案何须请示》,《南方周末》,2004年5月27日。
12. 《人民法院整体回避于法有据——评法官谋杀院长案》,搜狐评论,2003年10月13日。
13. 《我们能被关押多久》,《南方周末》,1999年11月2日。
14. 《“可不知论”与“不可不知论”》,《南方周末》,1998年12月18日。
15. 《法院如何给说法》,《南方周末》,1998年9月25日。
16. 《法官应代表哪家的利益》,《南方周末》,1998年6月26日。
17. 《毒树之根岂可不挖》,《南方周末》,1998年6月5日。
『拾』 吴宏耀的代表著作
专著:
1.《诉讼证明原理》,(合著:吴宏耀、魏晓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获第五届中国诉讼法学会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2.《刑事审前程序研究》,(合著:宋英辉、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版。
3.《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参著,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该书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司法部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合著,第四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译著:
1.《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原著:[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合译:吴宏耀,魏晓娜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参著:
1.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第六章“诉讼认识”),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2.江伟主编:《统一证据法建议稿及理由书》(证据法“一般规定”的条文及其论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宋英辉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第八章“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第十章“ 公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第二编“证据”:第102条至第204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 文:
1.《对设立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的质疑》,载《法学论坛》1997年第4期 。
2.《简论刑事诉讼法学中的主要证据的概念与范围》(周士敏、吴宏耀),载《法学》1998年第7期。
3.《论疑罪从无原则的理论基础》,载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编《中国政法大学优秀论文选集》(1998年卷)。(该文获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校庆优秀论文一等奖。)
4.《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2000年全文转载;被美国耶鲁大学全文翻译并收入“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YALE UNIVERSITY RIS Publishing Center Course Materials Packet (LAW21179_Pkto9) ]。该文获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5.《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回顾与前瞻》(樊崇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12期。(《法学复印资料-诉讼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获《人民检察》杂志社1999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6.《中国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与特色》(樊崇义、吴宏耀),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1期。
7.《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使用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载《法学文稿》2000年创刊号。
8.《刑事自诉制度研究》,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9.《不起诉裁量权研究》(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10.《刑事证据前言问题研究》(樊崇义、锁正杰、吴宏耀、陈永生)(上),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11.《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建构》,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2期。(该文获《人民检察》杂志社2001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12.《外国证据规则的立法及发展》(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第3期。
13.《刑事证据前言问题研究》(樊崇义、锁正杰、吴宏耀、陈永生)(下),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14.《联性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第4期。
15.《传闻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6期。
16.《意见规则》(宋英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17.《英国逮捕制度新发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8.《酌定不起诉决定的实体效力》(樊崇义、吴宏耀),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8期。
19.《侦查讯问制度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5期。
20.《刑事证明标准研究述评》,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1.《论证据裁判原则》,载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法律应用研究》2001年第六期。
22.《论刑事证据规则极其制度构建》(宋英辉、吴宏耀),载《中国司法审判论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3.《诉讼证明论纲》,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杂志》(第十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4.《诉讼认识之结构分析》,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五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25.《社会认知背景下的诉讼认识》,载王敏远主编《公法》(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6.《试论裁判事实的客观性》,载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7.《口供问题的真相》,载樊崇义主编《中国诉讼法判解》(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28.《论证据的自由评价》,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论丛》(第八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9.《现代法视野下的刑事诉讼》,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三期。
30.《刑事侦查中的事实发现》,载郝宏奎主编《侦查论丛》,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1.《刑事公诉制度的定位与改革》,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四期。
32.《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六期。
33.《事实与规范之间》,载 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出版社2004年版 。
34.《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吴宏耀、张燕),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12期。
35.《双重视角下的案件事实》,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第二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刑事诉讼致力于事实真相么?》(托马斯·魏根特著),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十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
短论
1.《刑事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载《检察日报》2000年10月19日第5版。
2.《完善刑事证据规则的原则和要求》,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1月13日第3版。
3.《权利行使的限度》,载《中国妇女报》2000年12月2日第4版。
4.《刑事诉讼证明解析》,载《检察日报》2000年12月7日第3版。
5.《我国证据立法势在必行》,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2月11日第3版。(《法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
6.《权威性知识与诉讼证明》,载《法制日报》2000年12月17日第3版。
7.《证言的可信性与证人出庭作证》,载《中国妇女报》2001年2月10日第4版。
8.《质疑“私自录音不得作为证据”》,载《中国妇女报》2001年4月7日。
9.《刑事证明标准的基点:程序正义抑或实体正义》,载《法制日报》2001年4月15日。
10.《我国应当确立行政简易裁判程序》,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4月22日。
11.《刑事证明标准与非至上性》,载《检察日报》2001年5月1日。
12.《刑事证明与检察责任》,载《检察日报》2001年8月10日。
13.《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论争》,载《检察日报》2001年10月12日 。
14.《包公断案中的臆断》,载《深圳法制报》2001年10月
15.《证明标准的立法视角》,载《检察日报》2001年10月26日
16.《证明标准与现实中的刑事裁判》,载《检察日报》
17.《法律真实与人权保障》,载《检察日报》 2001年11月13日
18.《证明标准与裁判事实》,载《人民法院报》 2002年2月
19.《刑事证明标准的背面:无罪裁判》,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3月
20.《证据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载《法制日报》2003年7月17日
21.《法律平等保护的两张面孔》,载《法制日报》2004/12/3
22.《如何准确理解诉讼法学意义上的案件》,载《检察日报》2004/12/15
23.《关注少年刑事司法制度》,载《法制日报》2005/6/1
24.《北京规则检讨》, 载《法制早报》2005/6
25.《监狱不是完整意义的侦查机关》, 载《检察日报》2005/8
26.《开庭审理前,检察机关可以撤诉》, 载《检察日报》2005/9/15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