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商朝婚姻法

商朝婚姻法

发布时间: 2022-07-02 01:02:07

① 商朝的婚姻制度为

一夫一妻多妾。庶系无继承权,和西方领主制差不多

② 商朝最早的法律

商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在夏朝奉“天”罚罪法制观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更加强调“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在这种天命观的影响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即“下帝”也称天子。因此,执行占卜的神职人员——巫,史等,在商朝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王权神授观下,商朝的法律也都是一“天”与“神”的名义制定的。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语。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汝,罔有攸赦。”以天的名义对夏进行讨伐。
《荀子·正名》中有“刑名从商”,这一论断从一侧面反映出商朝法制应该比较成熟了。《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与夏朝一样,它也是后继者为了纪念汤,而以汤来命名他们的法典。
除了《汤刑》外,还有《甘誓》 《盘庚》 《伊训》等篇章也都是商朝具有效力的法律文件。

③ 中国最早的“婚姻”一词,是从何演变而来

传说中最早的婚姻关系是“伏羲制嫁娶,女娲立媒约”,但是原始社会流行群婚和班辈婚,不存在婚礼制度,直到商朝的时候,才出现关于婚姻的一些理解,比如“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等。

纳采就是男方让媒人去提亲,女方要是觉得适合就会把自己的芳名告诉男方,纳吉就是现在的算八字,看般配吗。纳征是下聘礼:请期就是选择结婚的黄道吉日,共牢合卺就是洞房和喝交杯酒了。

古代婚礼仪式定型是在唐朝,后世一直沿用,直到近代收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才产生了一点改变。现在的中式婚礼其实是中西式融合下的产物。

一场盛大的婚礼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特别是一场隆重的中式婚礼更让人喜欢。

④ 商朝“抢婚”的风俗是怎么回事

在我国古代,人类还没进化完全的原始时代,抢婚可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是原始古老的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的婚俗。是一些已经到了适婚年龄的男子看见自己喜欢的女子,就不管女方同意不同意就直接上手抢回家,不通过正常的婚嫁礼仪,然后就与其成亲。但慢慢的,人们的思想文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商朝的抢婚习俗就是这个古老的抢婚习俗演变而来,然后更加人性化的一种习俗。

在商朝抢婚是个比较好的习俗,不仅能体现出民族风,而且也是给即将成为夫妻的未婚男女的一场有意义的婚礼,对女子来说也很有意义。

⑤ 商代的婚姻制度

商代婚姻制度比较复杂,简单地说,从目前发现的卜辞来看:王亥到三报:无明确配偶。示壬到大戊:一夫一妻。中丁到武丁:一夫多妻(地位相等)。祖甲之后:一夫一妻。详情,特别是为什么会这样变化,请看赵诚先生的《甲骨文与商代文化》第七章,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妻”是指商王的法定配偶,即见于祀典的配偶,而不是其全部配偶,非法定配偶没有和先王一同被后世祭祀的资格。比如武丁的法定配偶有三人:妣辛(妇好)、妣戊(妇井)、妣癸,另说还有母己、母壬两人。而非法定配偶还有很多——这不奇怪——卜辞中出现的武丁的全部配偶(“妇某”),据胡厚宣先生统计,有64人之多,儿子则有53人(“子某”)。数字未必绝对准确,但数量多是可以肯定的。可以推断:这53人中,有法定配偶所生的,也有非法定配偶所生的,还可能包括“族子”,即兄弟姐妹之子。当然只有法定配偶所生之子才有继承权:第一、子以母贵;第二、有继承权的人太多是一种“不稳定因素”。根据一般常识,商王的配偶众多,则与法定配偶所生之子就不会很多(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啊!哪怕是王)。商末又恢复了一夫一妻,卜辞有体现,文献亦有反映。《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这就是“子以母贵”。可见当时的嫡庶制度已经很明确了,而且这种制度也不会是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的。可能有人会说:商代都是一夫多妻的,卜辞中只有一个妻子的王实际上还有其它妻子(法定配偶),只不过还没有发现有关卜辞。但是,这样明确清晰的分段(规律),肯定不是巧合,比如示壬到大戊的连续几位王,竟无一例在祀典中有多个法定配偶。显然上面的说法概率很小,用这段时期实行一夫一妻制来解释更妥当一些。另外,王玉哲先生在《中华远古史》中认为,整个商代都是一夫一妻制(一个法定配偶),那些多妻的商王,其实是在一个妻子死后,又娶了一个。他的证据是《战国策·秦策》高诱注引《世纪》:“殷高宗有贤子孝已,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这种说法无法解释上面的规律——怎么那么巧,中丁之后的商王就开始频繁地死老婆了呢?再者,《帝王世纪》的这段话未必可靠,因为从卜辞来看,孝已被称为“祖己”,而且在祭祀中享有和其它先王同等的地位,显然是登过王位的,并未被放,甚至早死。胡厚宣先生有一篇文章《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是这方面的权威研究,载于《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当然由于时间关系,也有过时的地方)。

⑥ 商朝的婚姻制度

商代法律在确定婚姻关系上,较夏代更加明确地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但只是适用于平民百姓。商代允许男性王族在一夫一妻外,大量纳妾。由此导致正妻之外,又有娣、嫔、妃、妾的存在。此外,商代奴隶主贵族之间还盛行媵嫁制度,即王族或贵族娶妻,往往连同妻的随嫁女一同收纳为妾。而所纳的妾在家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其中突出地表现在继承问题上,商代的继承制度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妻所生的儿女才是嫡系,才能继承财产。除了妻下没有子嗣,否则妾所生子女基本上是没有继承权的。

⑦ 商朝实行什么制度制度

商代实行世官制度。

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商代实行世官制度。

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

商代在实行贡纳制度的同时,还有劳役租“助”,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皆为统治者所得,其比例约占农人收获的十分之一。

殷纣王加征赋税,用以充实鹿台和巨桥。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

(7)商朝婚姻法扩展阅读

“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世官”,顾名思义 ,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就其所任而言 ,世官并不等于世职 ,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担任某一固定官职 ,就其主体而言 ,世族是世官的基础 ,只要一个世家大族不倒 ,其成员就随时可能有出任重要官职。

世官制,从根子上说,是西周时人们仍保持着牢固的族的血缘联系、人群基本以族区分(特别是征服与被征服族的区分)的产物,并得到宗法封建制的制度上的保证,从而自然形成了各级宗族长同时也就是各级官长,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统治模式、格局。

⑧ 一夫一妻制是在哪里诞生的

由对偶婚发展而来。它是在父系氏族社会中产生的,建立这种婚姻的目的在于确保所生的子女出自一个父亲,以继承家庭的财产。在远古的时代,一夫一妻制比较固定,不过丈夫可以解除婚姻关系,而妻子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龙山文化就出现了一夫一妻的合葬墓。 到了后来,主要是封建礼制完善之后,一夫一妻制写进了律法。《唐律疏议·户婚》明确 一夫一妻制
记载,“一夫一妇,不刊之制。” 对于后世讲的一夫多妻,可能是将妻、妾混淆了。在古代,妾是不能和妻相提并论的。“妻者,齐也,秦晋为匹。妾通买卖,等数相悬。”所以,我们自古以来,实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当然,在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里的妾包括了滕、婢等)。 从对偶婚发展而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父权制代替母权制,世系与财产继承开始父系计算而形成。它的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并适应于整个文明时代。确立这种婚姻形式,主要由于私有制的发展,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男子掌握经济大权,女子处于从属地位。父亲的财产只能由出自父亲的子女继承,因此作为妻子必须严格保持贞操和对丈夫绝对服从。这种一夫一妻制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而言的。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女子受男子统治,女子只能嫁给一个丈夫,而男子特别是剥削阶级的男子则可以实行重婚、纳妾的一夫多妻制。中国自西周建立中国传统礼教以来,就一直实行一夫一妻制,后世也一直遵行这一规定。《唐律疏议·户婚》中明确记载,“依礼,日见于甲,月见于庚,象夫妇之义”,“一夫一妇,不刊之制”。 1545年至1563年,在意大利特兰特召开的罗马天主教大主教会议上,一夫一妻制婚姻法正式实行。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政时代就已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神圣婚姻”,但那时还有自由离婚制度和公然纳妾的习俗存在。 基督教教义认为,上帝造人,起初只造了两个人,也就是一夫一妻。因此,在神前发誓的婚约,是“安定而纯洁的婚姻”,是“神圣的持续”,既已结婚,就不得离婚。一夫一妻制自产生以后,就成为基督教国家婚姻制度的根本,也成为全世界婚姻制度的主流。但是,在一些非基督教国家里,一夫多妻制仍然存在。
编辑本段夏、商时期的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经过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孕育发展,总体而言,到了夏商时期已得到基本的确立。但无论哪个地方、哪一民族,当其一夫一妻制出现的时候,随之而来便会衍生出一夫多妻的现象。尤其是在奴隶社会初期的一夫一妻制,通常而言,仅是女性和广大平民遵循的婚制,对于王公贵族而言,这不过是一个障人眼目的幌子。在表面上他们打着只有一个法定配偶的旗号,而实际上却拥有一个以上乃至无数的非法定配偶。这种在一夫一妻制名目下的一夫多妻现象在夏、商时期可以说是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竹书纪年》说:“(岷山氏)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又如,《管子?轻重甲篇》:“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充分说明夏桀王事实上的荒淫无度的多妻生活。 在商朝的“周祭”祀典中,绝大多数的王室明文上只有一个王后可以进入祀典,出现在祀典上的王后,都是法定的配偶,个别王室的配偶也见有同时 2—4 个出现在祀典上的,这并不是多妻的表明,而是因王后早死早逝或后代追认生母等等原因所造成的,实际上并不违反一个法定配偶的规定。显然,在商代王室的“周祭”祀典上,我们是查不出真正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证据。但可以说,祀典反映的只是表面文章,而实际上大多数的商王除了一个法定配偶外,还同时拥有不少不能进祀典名单中的非法定配偶。如以中兴商朝闻名的武丁王,在位 59 年,祀典上他有三个法定配偶,很可能是因为配偶早死而造成的。除此之外,非法定的配偶,据胡厚宣先生的研究统计,共有 64人之多。由于武丁如此多妻,故其儿子也很多,据统计至少有 53 人。触类旁通,从武丁法定一偶实际多妻的现象可以推知,商代王公贵族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都毫不例外地伴有多妻现象,而当时平民百姓的婚姻才真正代表商朝的一夫一妻婚制。《周易?渐第五十三》九三爻辞说:“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在丈夫外出参加征战没有返家的期间,妻子即使是怀孕了(因这是与别的男子发生关系而怀孕),腹中的孩子断然是不能生下来养育的。这便是当时严格束庶民百姓婚姻和女人贞操的社会道德规范

⑨ 商朝实行一妻多夫制对吗

不对。
商代法律在确定婚姻关系上,较夏代更加明确地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但只是适用于平民百姓。商代允许男性王族在一夫一妻外,大量纳妾。由此导致正妻之外,又有娣、嫔、妃、妾的存在。此外,商代奴隶主贵族之间还盛行媵嫁制度,即王族或贵族娶妻,往往连同妻的随嫁女一同收纳为妾。而所纳的妾在家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其中突出地表现在继承问题上,商代的继承制度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妻所生的儿女才是嫡系,才能继承财产。除了妻下没有子嗣,否则妾所生子女基本上是没有继承权的。--遁遁

⑩ 商朝流行族外婚,这个时候就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了吗

"彼岸花开携君袖,罗带同结莫离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等无不彰显着人类的情深不渝及对一夫一妻制的推崇。随着斗转星移,不仅仅是时代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婚姻制度也在慢慢地改变,由血亲,群婚,母系,古代一夫多妻等制度到一夫一妻制,不被人们所认可的腐朽制度逐渐被新制度取代。

当今被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区和人民所认可的法定制度是一夫一妻制,那么在以后,一夫一妻是否也会消失呢?在遥远的我国古代,一夫多妻的现象可谓是十分普遍,它被认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且有许多人引以为傲。

多少无辜少女在这种制度下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却也无可奈何。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夫多妻制终被一夫一妻制所代替。由此可见,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是与当今社会潮流格格不入的,且违背了社会道德。

热点内容
我国劳动法不认可双重劳动关系 发布:2025-01-23 12:06:33 浏览:890
司法仲裁委员会 发布:2025-01-23 12:05:17 浏览:306
温州中级法院院长 发布:2025-01-23 12:02:52 浏览:268
华南理工社会保障法课程作业 发布:2025-01-23 11:37:47 浏览:675
路钢律师 发布:2025-01-23 11:32:00 浏览:489
上市公司并购有哪些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3 11:09:55 浏览:539
人民法院的立案条件 发布:2025-01-23 10:55:41 浏览:504
法院不支持20 发布:2025-01-23 10:40:01 浏览:161
法院招财务 发布:2025-01-23 10:05:18 浏览:808
荆州法官助理 发布:2025-01-23 10:00:17 浏览: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