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调整对

经济法调整对

发布时间: 2020-12-24 06:48:27

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分别包括什么

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具体包括:

1、经济管理关系:

①综合机关对社会组织的经济管理关系;

②主管机关对所属企业组织的经济管理关系;

③行政经济管理关系;

④经济区域经济管理关系;

⑤经济监督关系。

2、经营协调关系:

①经济联合关系;

②经济协作关系;

③经济竞争关系。

3、组织内部经济关系。他主要是指企业、公司等生产经营性组织内部的一些重要经济关系。经济法只调整一些重要的内部经济关系,只调整一些具有共性的、必须由国家法律调整的内部经济关系。

4、涉外经济关系。他指涉外经济领域内的具有涉外因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

5、其他应有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1)经济法调整对扩展阅读: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的法律部门,与传统的相邻法律部门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一、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二、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相比较,在调整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关系上,各有自己的主导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它以社会利益为基点,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处理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

只有当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法才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因而经济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四、经济法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法

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2. 简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调整对象,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和保护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经版济关系。在中国,从党的十一届权三中全会后就开始研究和探讨,经过几次全国性的经济法理论研讨,

到目前为止,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览:

(1)“纵横统一论”学者主张经济法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领域中以各种组织为基本参加者而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

(2)“经济行政法论”学者主张凡具有经济性的管理关系即经济管理关系,属于经济法(经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3)“企业中心论”学者主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企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2)经济法调整对扩展阅读:

经济法调整对象,构成的基本原则,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要素:

(1)普遍性

(2)法律性

(3)经济法特性

其两大基本原则是适当干预原则和合理竞争原则。它们反映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本质要求;同时科学地概括了经济法具体规则的内在连结和精神,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法中价值与具体规则的汇合和融通。

3. 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

经济法调整对来象,是指由经济法自律规范确认和保护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中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开始研究和探讨,经过几次全国性的经济法理论研讨,到目前为止,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览:

(1)“纵横统一论”学者主张经济法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领域中以各种组织为基本参加者而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

(2)“经济行政法论”学者主张凡具有经济性的管理关系即经济管理关系,属于经济法(经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3)“企业中心论”学者主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企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3)经济法调整对扩展阅读:

经济法调整对象,构成的基本原则,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要素:

(1)普遍性

(2)法律性

(3)经济法特性

其两大基本原则是适当干预原则和合理竞争原则。它们反映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本质要求;

同时科学地概括了经济法具体规则的内在连结和精神,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法中价值与具体规则的汇合和融通。

4.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关系,所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是经济法

答:错。抄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经济法所干预、管理和调控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即经济法要调整的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不是一切经济关系,如财物赠与关系,财产继承关系等虽是经济关系,但不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5.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作用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具有自己独立的调整对象主要指经济法所干预、管理和调控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规范组织的法律,是为了防止垄断组织的出现,从组织上保证市场经济顺利发展。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投资法等。
(2)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国家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干预是经济法的重要调整方式,这方面的法律有证券法、票据法、破产法、金融法、保险法、房地产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等。
(3)国家管理、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方面的法律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产品质量法。
(4)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此种经济关系的特点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使经济各部门运行协调,使整个国家经济运行平稳。这方面的法律有财政法、税法、计划法、产业政策法、价格法、会计法和审计法等。
2、经济法的作用
(1)从法律组成的形式讲,经济法是一系列单行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特点的法律
(2)从法律内容上讲,经济法同社会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与经济基础更为直接,是一种具有经济性特点的法律。
(3)从调整对象的特殊性讲,经济法同科学技术、自然规律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一种具有效益性特点的法律。
(4)从经济法的功能与作用讲,经济法具有明显的限制性和促进性两种功能,贯彻惩罚和奖励相结合是一种带有指导性特点的法律。
(5)从实施上讲,经济法的实施是由国家经济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共同负责的,遵循经济司法与经济立法相结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6. 我国经济法调整方法的特征

经济法的历史任务就是防止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现代国家职能扩张的社会经济根源,政府职能的扩张,最终是为了矫正,修复和改进市场机制,要区分经济法与行政法的本质,就必须对市场失灵及其矫正手段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一)市场失效是市场运作的必然结果,但是引起市场失效的原因是不断变化的。引起市场失效的原因可能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到底哪些因素是引起市场失效的主要因素,对特定的市场而言,要对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分析,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二)市场失效的症候具有潜伏性,其症成具有长期性。市场失效往往是市场结构出现了问题,对市场结构上的问题进行诊断,不是单从市场主体的行为,从市场短期的表现就可以确定的,它必须对所有结构性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通过市场绩效的数据分析来把握市场是否出现了失效,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失效等问题。因此,这种结构性问题的暴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准确把握它们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验证。 (三)市场失效的发生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发性。所谓必然性,是指市场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市场失效总是会而且必然会发生;所谓偶发性,是指市场失效的实际发生是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在何时,何地发生,发生哪一种失效不具有确定性,是与特定市场环境相关的,具有偶发性。 (四)市场失效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其原因具有根本性,制度性或结构性的。市场失效实际上是制度或机制的失效,必须通过制度的调整或创新才能最终克服这些问题。 市场失效的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对它加以矫正或调整的法律手段或方法所应具有的特性。我们认为,这些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回应性。所谓矫正和调整的回应性是指矫正和调整的启动及其目标是社会的需要。矫正或调整并不是目地,而是手段。通过矫正或调整是为了解决市场失效导致的垄断,外部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解决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矫正和调整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由其追求的目标来决定。回应性还有一层意思,它是指各种矫正和调整的手段和措施并不是常备的,就某一时期来说,也不是必须的,而是在社会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时才发动的,这是由市场失效的偶发性和不连贯性所决定的。 (二)预警性。所谓矫正和调整的预警性,是指矫正和调整带有威慑性,事前劝导和警告的性质。由于市场失效具有潜伏性,其暴露过程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事后矫正或调整就可能会给当事人和整个社会经济带来非常大的损失,而且会给矫正或调整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矫正或调整的机制上必须有预警的功效,对相关当事人给予警告,劝诫,使相关当事人进行自我调整,作出积极回应,不至于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三)相机性。矫正或调整的相机性是指矫正或调整的效力不是普遍性的,它确立的一些行为标准和规则不具有一般性,非人格化的特征,在适用上受主体的特殊性和身份的影响,如它将市场主体按照它们的交易地位区分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垄断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权利的分配上是有选择性的,确定了优先的顺序:分别执行了优惠待遇,普通待遇和差别待遇标准;在行为的正当性判断上,重视其实际的效果,而不是行为的本身的特征。如某些行为,它区分了本身违法和合理原则两种。但不论哪种行为,其正当性都已实际效果来判断。 (四)宏观性。矫正或调整的宏观性是指矫正或调整的重心不是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而是整个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其最终的目地是要最大限度的促进整个社会共同体的整体福利。矫正或调整的宏观性是由市场失效的结构性或制度性所决定的。 我们在认识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特点时,还必须搞清以下两个问题。 (一),必须搞清经济法调整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的手段及其相互关系。在上面的阐述中,我们已经说明了间接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区别与直接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的特点,我们在此进一步说明,经济法调整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的手段是一种综合手段,而非某种单一的手段或其组合。长期以来,经济法学界认为经济法的调整手段是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健全完善的经济法制必然要求把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法律化,而经济法就是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法律化的集中表现。在经济法中,无论是经济手段还是行政手段,都集中的表现为法律形式。例如税收,财政,金融,价格等作为经济杠杆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但这些经济杠杆在经济法中都已被法律化了,理所当然的又成为法律手段了。又如间接性的行政手段,如建议,许可等,也都在经济法中被法律化了。因此,将经济法的调整手段说是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是不科学的,犯了语法错误。 (二)必须搞清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并不必然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手段也并不必然只能由行政法来运用,而别的法律部门就不能加以运用。我们之所以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称为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因为在我国,经济法尚未有自己的执行机关,仍需由政府部门来加以执行。其实我们认为经济法应由其他部门来执行,我们建议这一职责由央行来承担,至于为什么,由于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在此我们不加解释。所以,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并不全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此外,行政手段也并不必然只能由行政法来运用,其他法律部门也可以运用,如宪法也经常运用行政手段来保障宪法的权威,在经济法中,大部分规范由国家各种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手段来执行,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分规范就成了行政法规范了,还要看其运用行政手段的力度,强度,频度,方向,目的,作用机理等方面来区分其是经济法手段还是行政法手段。 在经济法学界,学者们基本认为经济法法律部门主要有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等。国家在对这些领域进行管理时,有的运用经济法,有的运用行政法。到底政府的哪些行为属于经济法上的行为,哪些行为属于行政法上的行为,就要以调整方法的标准了。根据以上对经济法调整方法的特点分析,我们不难看到: 在市场管理法上,凡是政府运用宏观的,间接的以维护社会公益为目的的行为都是经济法上的行为,凡是政府运用直接的,微观的,一对一的管理的,以维护国家的行政管理秩序和国家利益为目的的,就是行政法上的行为。 在宏观调控法上,也以上述标准来划分,例如在税法上,国家的正常征税行为是行政法上的行为,但国家运用税收手段来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控,如为促进某一产业的发展而予以减税,为迟延某一产业的发展而加税。又如在投资方向上,国家鼓励的投资产业可以予以减税或税收优惠,不鼓励的或需加以限制的产业,可以加税或其他税收措施。 在社会保障法上,国家可以运用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来保障需要保障的社会群体的利益,而其他的社会保障行为则属于行政法上的行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调整方法上的不同,在结合以利益分析原则,是完全可以区分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从而也证明了经济法有自己独立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方法,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部门。

采纳哦

7.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四个方面的社会关系:国民经济管理关系、经济协作关回系、市场经济主体在答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以及涉外经济关系。
国民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经济组织、公民之间在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协作关系,是指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公民相互之间在经济往来中产生的、由国家调控的经济关系;
市场经济主体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是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涉外经济关系,包括涉外经济管理关系和涉外经济协作关系。

8. 经济法是如何调整经济关系的

经济法: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
责权利效相结合原则:责即责任,义务,权即权力,权利,利是物质利益,效主要指经济效益.四者关系:责字当先,权由责定,利由责生,效是中心。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业等,社会组织,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尽责,享权,获利.原则是经济法中最基本的原则,是最能体现经济法本质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方的法: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话题。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更是一对突出的经常左右全局的矛盾。现代经济法是在它们的对立统一中产生的,也是在它们的对立统一中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解决旧体制,的过度,大力发扬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确立企业组织的独立的地位和利益,同时仍保持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必要的经济集中,这样才产生了经济法。在经济法出现形成之后,都在大力运用经济法这一法律手段,不断地调整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关系,为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服务。其基本目标是要管活经济,”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是经济法功能发挥的最佳状态。我们必须从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中去认识经济法的产生,去把握经济法的本质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指对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及经济法制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都具有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1.遵循和综合运用经济规律的原则2.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保护多种经济形式合法发展的原则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5.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
经济权利的种类: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经济职权,经济债权,工业产权。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作过程中发生的,由经济法律、法规确认和调整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特点:1.它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2.它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组织的意志直接协调结合的法律关系3.它的主体多为“组织”,个人只能地法定情况下,在参加生产经营性质的经济关系时,才能进入经济法律关系,成为经济法主体4.它一般就采用较为严格的法律形式和法定的程序。
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的显著特点:可概括为全面、系统综合:1.经济法由里及外地全面地管理和保护经济法律关系2.它自始自终的系统地管理和保护经济法律关系3.它对经济法律关系采作多种手段予以综合地管理和保护。
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要素有主体、内容和客体。它们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主体是经济关系形成的启动者,是权利义务的随者,有此主体的特殊性还常常决定着经济法律关系的性质,主体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经济权利和义务是经济关系的实体内容,是确定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和量度的,是联系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客体是经济法主体通过经济关系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和经济利益。经济权利和义务也只有通过客体才能得到落实和体现。

热点内容
交通法与民法典 发布:2025-01-25 03:38:19 浏览:74
法院现场直播 发布:2025-01-25 03:35:15 浏览:953
按摩受伤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5 02:45:11 浏览:582
民法典房子 发布:2025-01-25 01:55:36 浏览:367
福建教育督导条例 发布:2025-01-25 01:27:36 浏览:234
法院专送邮箱 发布:2025-01-25 01:23:34 浏览:174
法学考公务员占优势吗 发布:2025-01-25 01:21:23 浏览:780
劳动法对入职人员 发布:2025-01-25 00:47:14 浏览:966
人社系统开展法治建设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 发布:2025-01-25 00:25:04 浏览:506
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14 发布:2025-01-24 23:51:00 浏览: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