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导论
① 法律与社会的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法律的定义/5
第三节 法律的类型/7
第四节 主要的法系/8
第五节 法律的功能/13
第六节 法律的反功能/14
第七节 社会的范式/15
第八节 社会学家的选择/18
第二章
理论视角/31
第一节 法律制度的演变/32
第二节 关于法律与社会的理论/35
第三节 当代法律研究中的智识运动/47
第三章
法律的组织结构/67
第一节 法院/67
第二节 诉讼的流程/82
第三节 立法机关/87
第四节 行政机构/92
第五节 执法机构/96
第四章
立法/121
第一节 关于立法的观点/121
第二节 议会立法/123
第三节 行政性立法/125
第四节 法官造法/126
第五节 立法程序受到的影响/129
第六节 推动法律的源泉/135
第五章
法律与社会控制/151
第一节 非正式的社会控制/151
第二节 正式的社会控制/153
第三节 无受害人犯罪/167
第四节 白领犯罪/177
第五节 对异议的社会控制/180
第六节 行政法与社会控制/183
第六章
法律与纠纷解决/203
第一节 相关术语介绍/203
第二节 纠纷解决的方法/204
第三节 诉诸法律的纠纷解决/210
第四节 诉诸法院解决纠纷的先决条件/218
第五节 关于诉讼当事人的类型学分析/219
第六节 个体之间的纠纷/220
第七节 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纠纷/224
第八节 组织之间的纠纷/229
第七章
法律与社会变迁/245
第一节 法律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245
第二节 社会变迁导致法律变迁/247
第三节 法律作为社会变迁的丁具/248
第四节 法律在引导社会变迁中的优势/252
第五节 法律在引导社会变迁中的局限/255
第六节 对变迁的抵制/259
第八章
法律职业/273
第一节 背景/273
第二节 律师的职业化/274
第三节 美国法律职业的沿革/276
第四节 当今的法律职业/280
第五节 律师的丁作场所/284
第六节 律师与金钱/289
第七节 业务竞争/295
第八节 穷人与富人所享有的法律服务/298
第九节 法学院/301
第十节 律师资格的许可/309
第十一节 作为利益集团的律师协会/311
第十二节 职业惩戒/313
第九章
索引/353
译后记/380
② 法学导论简述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成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
1、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各种部门法组成的体系,如《法学辞典》对该词的定义是“由各法律部门组成的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整体。”为了尊重“约定俗成”的原则,本文所讲的“法律体系”也是在最后一种意义上使用的。因而,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由中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各部门法组成的整体。
③ 法学导论的介绍
《法学导论》是德国法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代表作之一。《法学导论》是拉德布鲁赫《法哲学》之外最负盛名、最有成果的一部书,由于它具有“科学的法律思想和诗人般的语言”,多次被再版并有数种文字的译本,享誉世界。1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法学导论》于1910年第一次问世。拉德布鲁赫在该书的序言中提到,写作此书的目的“恰恰是他30年以前就想要读的书”,为“处于职业选择阶段的未来法律工作者们服务”,即人们有理由期待的一部导论:一部法律科学的理论。他的笔法谦逊,使他的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感到亲切。使得无数的法律工作者收益颇多。这本书奠定了拉德布鲁赫在法学界和哲学界的大师地位。拉德布鲁赫作为一名现代法哲学的先驱,采用不同于其他法律的抽象形式对于法律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引征不同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体系,对于法律的实质内容进行了论证。他以简练优雅的文笔和深邃敏锐的思考,对于法律思想的基本问题作了独特的深入探讨。在这本著作中,拉德布鲁赫有系统地阐述了对于法律的价值相对性的主张,尝试以全新的角度解释法律的内在价值,修正自然法思想。
④ 法律价值与法律功能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价值:是指在作为客体的法律与作为主体的人的关系中,法律对一定主体需要的满足状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人对法律性状、属性和作用的评价。
一方面,法律的属性和作用是法律价值得以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法律价值作为主体与法律之间特定关系的范畴,标志着法律所追求的一定目标,它包含着人们的需要和理想成分。因而,法律价值内容具有比较浓厚得的道德色彩,即具有伦理性。
根据法理学家张文显先生观点:“法的价值具有双重性质。它一方面体现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法之间需要和满足的对应关系,即法律价值关系;另一方面它又体现出法所具有的,对主体有意义的、可以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法律功能: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可以从法的视角上衡量人们行为的是非曲直、利害得失、合法非法,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尺度。由于法律比较中立客观,以法律作为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尺,比之道德、伦理、宗教、习俗、乡规民约、团体章程等等对人们行为的评价,要平等、公正、理性,理论上一般不会因人而异,而且对法定范围内的任何人都适用,具有普遍有效性。因此,它指引人们明白什么行为是允许的,什么行为是禁止的,如何行为才是正当的、有效的,有教育、指引等功效。
⑤ 法学导论的作品影响
《法学导论》是拉德布鲁赫除《法哲学》外最负有盛名、最有成果的一部著作。自1910年问世以来,被译成日文、俄文、西班牙文和波兰文等多国文字,一再被再版,至今,这该书已经发行了13版之多。该书正如考夫曼所言有两大特点:“其一,拉德布鲁赫独到的理论。他是最先发展了法哲学实质内容的法哲学家之一。其二,拉德布鲁赫颇令人称道的语言,在他的内心深处,不仅不为概念和抽象的思维所羁绊,而且还使既有的概念重新面对实际。”(原书考夫曼中译本序言第2页)拉德布鲁赫写作此书的目的,正如他在《法学导论》初版前言中所提到的,因为过去他本人作为一个未来的法律工作者喜欢读书但又没有合适的书,所以他要给正处于职业选择阶段的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提供一部导论,一部人们有理由期待的导论:一部法律科学的理论。
拉德布鲁赫由哲学上的两元论所阐发的实证相对主义法律观念促成了相对主义法学的产生,成为人类法哲学思想的一种继续和发展。运用这种实证的两元主义方法、从新的角度对正义的本质进行探讨,他认为正义理念是人类本身生来就具备的,但由于社会和历史发展阶段与条件的局限,又不必然时时处处都能存在。但人们可以渴望和要求它、宣扬和实践它,并且锲而不舍地创造一切条件最大限度或最终去实现它。这不仅给世人留下了一种思想理论和方法,而且还树立了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和博爱胸怀的思想家榜样。
⑥ 《社会工作导论》课程讲什么内容
《社会工作导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本专业核心课之一。本课程侧重于介绍有关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同时也是入门性质的课,不涉及更深细的理论内容。
总体上看,社会工作导论围绕着现代专业的“社会工作”这一核心概念,全面介绍其内涵外延及相关范畴,包括其功能意义和发展由来,特别是三大构成部分——价值伦理、理论知识、方法技巧,并结合现实介绍其主要的运作表现即实务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对现代专业社会工作获得较为完整的基本认知,并理解其构成与运行的基本原理,从而具备从事相关实际工作和学习研究的基础素质与能力。社会工作导论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六大块:相关基本概念、简要历史、价值伦理、理论知识、方法技巧、实务领域。
⑦ 求几个法理学导论 名词解释
法制是法的制定、执行、司法、司法、法律监督的总称 ,它包括静态的法律规则、制度系统和动态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及过程。社会主义法制是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基本要求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法制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要素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实质是依法办事。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基本法律,即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
守法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
合法就是指人们的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不为法律所禁止的一切行为。
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规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文件。
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
⑧ 法律社会学中的弗里德曼是谁
应当是Lawrence M. Friedman,他研究的领域是美国法历史,法与社会的关系。
Lawrence M. Friedman美国著名回法学家、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答授,早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他著述等身,学识渊博,在美国法学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Friedman教授曾长期担任美国法律史学会、美国法律与社会学学会等重要学术组织的主席,对美国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的发展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弗里德曼的主要著述有:《美国契约法》(1965年)、《美国法的历史》(1973年美国年度最优秀法学著作奖Scribes Award)、《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1975年,获美国三年一度的法科图书大奖)、《法与社会导论》(1977年)、《总体的正义》(1985年)、《选择的共和国》(1990年)。他与麦考利(Stewart Macauley)共同编著的《法与行为科学》是战后美国法社会学研究的集大成者,至今仍是这一领域最好的入门指南。
另外一个是国际法学者弗雷德曼Wolfgang Friedmann,著有《变动的国际法结构》。
⑨ 法学导论的内容简介
《法学导论》一书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法律的基本理论的论述;第二部分是对国家法和私法的论述;第三部分是对部门法及法学基本方法的论述,包括商法、经济法与劳动法、刑法、法院组织法、程序法、行政法、教会法、国际法等。
在第一部分中,拉德布鲁赫对于法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首先,他论述了法律、道德、习惯之间的关系。他说:“规定我们的意愿和行为的伦理上的应然法则乃有3种:道德、习惯以及法律,它们相应提供了善良的、应有的、公正的行为标准。在历史上,首先产生的是其中的习惯,然后才由习惯分离出法律,最后又出现道德。与此历史的先后顺序相对应,是一种对客观实际愈来愈分明的背离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习惯与法律逐渐分离,并且不应该混为一谈,他指出:“即使道德和习惯也是我们意愿和行为的文化法则,如今也应该和法律区分开来。”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在于“道德法则适用于实际或意识上的具体化个人,而法律适用于共同生活的、人的共同体的人类”。其次,拉德布鲁赫在法治国家、文化国家、权力国家三个层面上阐述了法律的目的,并指出了自然法学派的弊端。他认为:“事实表明,除了通过列举各种各样的派别观点来回答法律的目的这个问题以外,似乎别无可能,即使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就已反映出对这种目的及由此决定的对法律秩序构造的截然不同的看法……于是自然法思想就曾是一个错误而且是能够想象到的最富有成果的错误。这是一部古老的‘世界史心计’。”再次,他认为合法性也是一种公正。他说:“法律命令的效力仅源于法律设置意志的力量,故法律效力和道德约束之间通过法律秩序的道德目的而迂回取得了关系,似乎就又无可挽救地脱离。于是,法律规则的法律效力就不依据其内容的公正性;一项被接受者认为不公正的法律效力就不依据其内容的公正性;一项被接受者认为不公正的法律规则,对他于是就只像是一项不具道德上拘束力的绝对命令。”“并非只有公正才是一种道德价值,合法性亦然,即使是就一项不公正的法律而言……强调公正对法律安全的无条件有限,摒弃制定法和立法的力量,会导致无政府主义的立场。”由此,他进一步论证并重申了法律安全的优先性:“公正是法律的重要使命,但首先是法律安全,即安宁。”
在第二部分中,拉德布鲁赫首先论述了国家法的起源和意义。他认为:“事实上,国家和国家法并不是两类不同的事物,就像一种有机物与其有机体一样,难以彼此分离……如同雅典娜带上铠甲逃避宙斯一样,国家一开始就披着国家法这个甲胄从历史生活的现实里探出头来,以便给其他所有法律赋予生命。”宪法经历了等级的、专制的、立宪的发展史。他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际,差不多整个非德意志世界,不管是表现为共和国形态,还是以议会君主制形式出现,均为民主的统治,而几乎只有在德意志才能继续存在着具有君主立宪形式的极权国家的君主立宪原则。”
以国家法为基础,拉德布鲁赫引入了私法的概念。并对公法和私法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如果一项义务产生于一个命令,而这一命令又以另一命令为基础,那么正常情况下,这项义务就属于公法,而私法义务正常情况下乃产生于义务人的自我服从。”在对权利的论述中,拉德布鲁赫认为,与罗马法的个人主义——利己特点相一致,“权利”这个概念构成了这个概念世界的核心。通过对法人、物法与债法、财产法、家庭法的介绍,拉德布鲁赫总结道:“法律不是针对善,而是针对恶制定的。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考虑到人,立法者必须是悲观者,而且一个现代立法者将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在第三部分中,拉德布鲁赫非常重视商法的作用。在拉德布鲁赫看来,商法“是基于个人主义的私法本质,为那些精于识别自己的利益并且毫无顾忌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极端自私和聪明的人而设计的。”商法的特征即:“只要不与强制性法律相悖,商人就可以依据自身力量和需要,用约定的交易条款形式设定他的法律关系。如果这种交易条款已成为一般惯例,即使在个别法律条款中因缺乏对该条款明示合意而产生疑问,仍视其已得到默示承认。”商法相较于其他法律:“更能体现出法律与利益之间的较量以及利益对法律的影响,对此事实予以规范的有限力量和这一事实最终规范性——简而言之,表现了经济历史观对经济与法律关系的解释。”关于经济法与劳动法的关系,拉德布鲁赫认为:“如果说,经济法是从国民经济生产率的角度观察经济关系,劳动法则是针对经济强者,以保护经济弱者的角度考察经济关系。前者多倾向于企业主的观点,后者则侧重于劳动者的利益。”
拉德布鲁赫是以刑法的研究为基础进行法哲学理论探讨的,因此,关于刑法学的论述也较多。在他看来,刑法存在着不公:“自从社会划分为阶级以来,最好的刑法也不过是相对公正的刑法,刑法本身的公正与平等不可避免的正如阿纳托里·弗兰斯所描述的那样:这种法律以庄严的平等性,既禁止富人也禁止穷人露宿桥下,行乞街头及偷窃面包,对这种平等性和刑法一针见血的批评莫过于:您使穷人有罪,您就给了他痛苦!”随后,他对于当时的刑法改革涉及的四个方面:刑罚体系、量刑学说、保安措施以及根据刑法草案改变了的刑事法官地位进行了论述。最后,拉德布鲁赫对罪犯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主张分别采取不同的惩罚措施。他指出:“未来刑法就具体案件提供给法官的,不再只是一种或数种刑罚。而是可为之所支配的处治手段的大军械库。它将比今天的僵硬刑法富有弹性。”
在法院组织法一章中,拉德布鲁赫根据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认为司法与行政分离、司法不依赖行政、法官的独立性保障、明确规定管辖权、合议庭的不可变动性是司法的重要原则。他特别强调公众对于法律信任的重要性,指出:“今天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司法不再信任,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不信任起源于一个极小,同时也是司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对政治案件的刑公正、安全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因为司法依赖于民众的信赖而生存。任何司法的公正性,在客观上与可撤销性方面的价值观,绝不能与司法的信任相悖!”
在程序法一章中,拉德布鲁赫提出了程序法的几项原则:纠问(调查)原则、自由心证原则、控告原则、言辞审理和公开原则、处分原则,并提出进行程序法的改革。“赋予法官有利主持程序的更多可能性……与强化法官主动性相关的是,合议庭案件判决的准备,有时甚至判决本身,都归由有裁判能力的独任法官做出。已变得过于空洞,拘泥于形式的言辞性也要破除。最重要的是将会规定,在提起基层法院诉讼之前,有关案件必须首先经过在法院的劳工调解程序,或由司法行政所确认类似法律咨询机构的调解机构予以处理。”同时,他又重申了法律安全的重要性:“法律安宁的建立比任何诉讼改革都更重要。”
拉德布鲁赫还特别关注行政法的功能和方向。在阐述行政法的作用时,他分别从行政的概念、行政法的产生、行政司法管辖权、自治方面来说明。他指出:“行政实现的是公共利益。”“自治行政,行政诉讼的审判——也就是行政法,系19世纪的产物,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是最具生命力的法律领域,可称之为‘扩大的国家活动的法律’。”“行政法是社会的法律,在将来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中,如我们所料,民法可能完全融合在行政法之中。”
在关于教会法的论述中,拉德布鲁赫对教会法和国家法之间的关系、天主教会法、新教教会法、国家教会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