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松桃婚姻法

松桃婚姻法

发布时间: 2022-07-16 12:14:03

⑴ 知识问答题

答1:我这样做:打电话长话短说,在外吃饭剩下的要打包,自来水用完随手关掉。
答2: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裤子较短,裤脚较大。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2.三月三。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3.赶清明。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场。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4.看龙场。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5.四月八。“四月八”是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个小山头的名称。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头聚众起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辛战死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死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个 极其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解放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

6.六月六。这是远古遗俗,是苗族人民纪念六个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后代的祭祖活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凤凰县落潮井一带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举行盛大歌会。邻近的花垣、吉首等县和贵州的松桃、铜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来参加。到会人数常常达两三万人之多。

7.七月七。这是苗族的传统鼓会,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带最为流行。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着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敲鼓,翩翩起舞,纵情欢乐。

8.赶秋。赶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彩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花垣县的麻栗场、凤凰县的勾良山、泸溪县的潭溪和梁家潭等地。这一天,秋场上人群摩肩擦踵,四周山坡,人影晃动,花团锦簇,歌音袅袅,笑语盈盈,十分热闹。

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唾手拉弓,一箭射中了那只山鹰,同时坠下了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要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在乡亲的帮助下,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可以同时坐八个人的风车形秋千,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爱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巴贵达惹的愿望实现了。在秋场上,他找到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他俩通过对唱苗歌而建立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从那之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择配佳偶,形成“赶秋”盛会。

9.樱桃会。苗山多樱桃树,每当春季樱桃成熟之时,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约聚会在樱桃林中唱和山歌,进行社交活动。此种活动,苗语叫做“柳比娃”,用汉语直译的意思是“摘樱桃”。以花垣县和保靖县一些苗寨最为盛行。

10.跳香会。跳香会流行于吉首、古丈、泸溪和沅陵一带,举行此会时,以跳舞为主,兼及其它游艺活动。

三、婚 姻

湘西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个别富户或女方无生育能力的人户,也有一夫多妻的情况。50年代后,男女均按新婚姻法缔结婚姻。

湘西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但需举行订婚、过礼、结婚、回门等手续。

男家看上某家女子,准备酒肉,请媒人先到女家“讨口风”。媒人到女家后,女家如果非常高兴热情,便说明女家有意,媒人便将此情形回告男家。隔几天,媒人又前往央求,正式提及婚事。按习惯,央求次数越多越好,俗称“亲要多求为贵”。女方家若有心将女儿放口许配别人,必须经过众族人的赞同,才算有效。吃了“放口酒”,就算正式订婚。

订婚后,男方家选择吉日,向女家过礼,叫做“送亲酒”。过礼前一个月,先由媒人通知女家,女家又通知家族人等,届时前来吃酒。男方所过礼物,主要是糯米粑粑、茶叶、食盐、米酒、猪肉、糖等。男家的亲族,每家要去一人帮忙抬礼品。走到女家住的村头时,要放鞭炮。女家听到鞭炮声,立即出来迎接,主客双方,互相道贺。客人到家后,稍加休息,洗脸,主人便取甜酒阴米请客人们吃。女方家族,每户照例到一男一女饱吃一餐。若有能歌唱的青年男女,可在早餐、晚餐时互相唱和,以为娱乐。一共要两天三晚才散客。

过礼后,便可选择佳期娶亲。娶亲队伍走到女家门口,主人首先要关门“拒绝”客人,屋内主人和屋外客人互相比赛放鞭炮。鞭炮放完后,娶亲的人用钱一包从门缝送入门内,叫做“开门礼”。关门的人接受开门礼后,才将大门打开,迎接客人入室。客人进屋,休息一会,吃过饭就发亲。新娘整装完毕,要由胞兄弟(堂兄弟)背着上轿。新娘坐轿去男家,除亲属陪同外,还有若干女友伴嫁。特别要请两个儿女满堂的妇女做“引亲娘”。引亲娘手拿布伞,走在前面,开路驱邪。另外还要请歌师、歌手一同前往,作为娘家的代表参加赛歌。娶亲人和送亲人走到男家门口时,要将轿子放下,经合事用鸡“断煞”后,才能请新娘下轿。新娘进屋前,男家门口必须烧旺火一堆,用来象征吉祥兴旺。有的地方,还要在进门处放一只篾筛,陪伴新娘的女子绕筛而过,只有新娘踏筛而入。众多的青年女子,全都身着盛装,哪一个是新娘,经筛子一“筛”便一清二楚。新娘踏筛进屋后,一直走到地楼火坑边面朝内坐下。主婚人便筛两碗酒放在桌上,斟酒一杯,肉一片,送新郎新娘共饮共吃,表示二人合好不分彼此。吃过肉酒后,又送洗脸水一盆,这种水是用草药煮过的,用来洗脸,据说可以驱除一切恶煞凶神。洗毕,主婚人唱“合事歌”一首,祝愿新郎新娘。歌词大意是:夫妻合好,地久天长。女是太阴,男是太阳,日月同明,诸事吉祥。口合口,心合心,夫妻相合齐眉同到老,百子千孙福寿荣华……

唱完“合事歌”,婚礼完毕。当天,新娘可同女伴出外观游,熟悉寨情,但不能走到与男家同姓人的家里去。吃过晚饭,等到夜幕降临后,便开场唱歌、娱乐。一般习惯由男方歌师唱起,女方歌手应和。两方歌师所唱的歌词,开始时互相谦让,接着互相争胜。唱到深夜的时候,为使众多听众振奋精神,双方歌师不唱正歌,而是互相挑逗、取乐。于是唱出的歌词有互相嘲笑的,有猜谜语的,有讲故事的,说古道今往往引得座客哗然大笑。此时,男家主人散杷粑或煮甜酒给客人和听众宵夜。宵夜后,唱收场歌,大家散去休息。第二天,早餐以后,又唱客饭歌。一直要唱三天三夜,才算完毕。新郎新娘在这几天里,只是见面而不能同宿。满三朝后,清早起来,新娘挑水一担倒进水缸,表示自己从此在夫家殷勤劳作,决不偷懒让人耻笑。有的地区,男家的亲族为了表示盛情,常常留客吃饭,一家一餐,苗语叫做“农列上”或“农列高”,意思是“吃排村饭”,一般说成“排家饭”。有时亲族人多,请客吃饭的户数也就多。弄得客人一天要吃七、八餐饭,常常是,这边刚放碗下桌,那边又喊吃饭喝酒,实在是应酬不暇。“排家饭”越多,客人停留的日子越长,娘家就越满意。

散客后,新娘要回娘家住夜,叫做“回门”。第二天由女家派族人或同胞兄弟护送回夫家。这天晚上,才是新郎新娘洞房花烛成婚的El子。按照习惯,新娘先入新房去睡,新郎要等客人和全家睡尽之后,才人新房与新娘同宿。三个月后,男家又须舂粑粑陪伴新娘一同回娘家休息三天。回家以后,夫妇从事各项劳动,共同创家立业,白头到老。

苗族的婚姻有几点特殊之处:

汉姓相同而苗姓不同者可以通婚。苗族有自己的苗语姓氏,尽管汉姓相同,而在苗姓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湘西苗族中,汉姓相同而苗姓不同的有石姓、龙姓、张姓、吴姓等。如石姓内分“仡瓜”和“仡卡”两宗。“仡瓜”,一般称为大石,祀奉祖先是“椎牛”;“仡卡”,俗称为小石,祀奉祖先是“吃猪”。故此,看似石姓与石姓通婚,实际上是“仡瓜”和“仡卡”两姓通婚。

汉姓不同而苗姓相同的不通婚。如廖姓与石姓不能通婚,因为他们都属于“仡瓜”一个系统。

恋爱自由。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于情义。一般说来,男女至少要经过若干次接触后,双方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肯赠物为凭,约为友好。

四、礼 仪

苗族人民虽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乡,但思想纯朴,对于礼仪十分讲究。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

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

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由。

五、丧 葬

湘西苗族一般实行土葬,只对麻疯患者实行火葬。成年人用杉树棺木敛尸,未成年人用木匣敛尸。寿终正寝的老人,要先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煮水洗澡,然后穿着寿衣上柳床,再入棺。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停柩三朝后,才能上山安葬。灵柩上山,要由后辈家找一个年纪最大的人,拿着火把在前面引路。抬丧不走弯路,逢山翻山,遇水趟水。送亡者上山安葬后,凡是踩了新坟地的人,一律要返孝家。孝家门外放米饭一碗,每人都要取一粒放入口中,然后吐出,吐饭之后,才能回己屋。

对夭亡的人,不能停灵,尸体置屋外。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埋,也不用棺木,仅用木板钉一个木匣装尸。吊颈、跳水、难产而死或被刀枪杀死的人,苗族叫做“打加”(即凶死或不得好死之意),其柩不能放在屋内。并且死者家里以至整个家族都要立即将盛有酸菜的所有坛坛罐罐抛出屋外,摔得粉碎。如果舍不得摔碎,至少要把坛内所装的物品全部倒光,置空坛于野外,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拿回。

六、禁 忌

苗族的禁忌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忌在家里和夜里打口哨。苗族认为打口哨可招来凉风,而各种神怪则往往是乘着凉风而行。因此,在家里打口哨会引鬼进屋,遭到不幸。在夜里打口哨,会引鬼缠身,降下灾难。

忌踩三脚架。苗族的火坑里放有铸铁三脚架一个,专用于架锅子鼎罐煮饭、炒菜,任何人都不能用脚踩踏。传说三脚架是三个护火的祖先变成的,踩了三脚架是对祖先不恭。

忌坐“杭果”。苗族火坑右边(背向为北,面向为南,余类推)的中柱脚设有祖先神位,苗语称为“杭果”。青年和妇女严禁坐在这一方烤火,孩童更不能在这里打打闹闹。

忌震龙岩。苗族堂屋中央都有一块石板,石板下有一小坑,坑内放有清水一碗,是“龙”的栖身之处,如果震动这块石板,据说“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就会遭灾。

父母健在,晚辈不能包裹白色头帕。

忌过小年。由立春的那一天算起,逢到子日便是小年。如正月初四日恰恰逢到子日,那么从初三晚上半夜子时就要起忌。到时,一家大小,你看我,我看你,静悄悄地不说一句话。这二天,全家都休息,关门闭户不上坡,不干农活。一直要到初四的夜晚子时,才解忌。

忌言。清早起来后,到吃早饭以前这段时间,忌说龙、蛇、虎、豹和鬼。

七、饮 食

苗族的饮食,以大米、包谷、豆类、薯类为主食,其中又以大米、包谷为主。最具有特色的是腌酸鱼肉。苗族人民忠厚好客,虽然生活较为艰苦,但对客人一秉至诚。如有客人来家,不论常来或初到,一定要千方百计以酒肉相待,绝不可少。并且认为没有鱼肉列到桌上,便觉得是主人不贤惠.对客人不敬。由于苗乡平时买肉不太方便,所以一般人家,都在事前做好准备,以免客人到后临时张罗不周。而要保存备用鱼肉,最好的方法,莫如腌坛。杀猪捉鱼后,往往切成小块,和以米粉香料,加盐腌之,装入坛中,密封坛口,倒覆于浅水盘内,使之不透空气。经两周后,鱼肉米粉略变酸味,便可取出炒食,味美异常。

八、祭 祀

湘西苗族的祭祀活动很多,对通常所说的三十六神、七十二鬼都行祭礼。其中规模最大而又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要数吃猪、吃牛和接龙三种。此外,还有一种“还傩愿”的祭祀活动亦在苗族中流行。20世纪50年代后,这些带有迷信色彩和耗费财力物力过多的大规模祭祀活动已不再举行。

答3: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首长独有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服饰有别于其他民族,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黎族妇女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穿桶裙,头发扎成球形,插以骨簪或银簪。
黎放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船底形屋又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铺地形的地板以石头垫高,离地面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离地面6尺,上面住人。
黎族的历法与汉族不一样,有本民族的历法,以12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命名,顺序是: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周而复始,盛行的节日在:春节、元宵、三月三、端午节、七月十五的鬼节、中秋节、冬节(冬至日)等,其中以春节最为隆重,其次是三月三。

⑵ 贵州松桃县太平乡办结婚证要些什么证件\谁生证要些什么证件

A、提交的证件:
1、本人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3、当事人提交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影照片。
B、结婚登记的程序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或镇人民)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2、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各填写一份《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
3、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中“声明人”一栏签名或按指印。
4、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提交的证件、声明进行审查,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准予登记。
C、结婚登记的时限、收费标准
1、登记时限:证件材料齐全,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2、收费标准:国内结婚登记每对9元。
准生证问题:
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到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无子女证明,证明你结婚后从未生过孩子或到期已可生第二胎,该情况的证明一般是最基层的组织最了解,再到镇(街道)计生部门办准生证。
双方都是农业户口的,因农村有女孩出嫁一说,所以一般在男方办理。
双方都是居民户口的,男女双方所在地都可以办理。

希望你们幸福!

⑶ 铜仁市松桃县石梁乡的人可以在铜仁市民政局办离婚证吗

在外面不能办,必须回户口所在地办

办理协议离婚手续应持那些证件或证明材料?

申请离婚登记当事人双方应持:本人的户口簿(95新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应在有效期内)、结婚证、离婚协议书(A4纸打印一式3份)、双方各2张2 寸近期半身免冠证件照片(同一底板)、《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

协议离婚手续怎么办?

协议离婚必须办理离婚登记。离婚登记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必经程序。他是由婚姻登记机关依照行政程序办理的,其步骤如下:

(1) 申请

当事人协议离婚时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不得委托他人代理。否则,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我国办理离婚登记的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当事人申请离婚,应当持有下列证件和证明:①户口证明;②居民身份证;③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介绍信;④离婚协议书;⑤结婚证。此外,还应当交付办理离婚证及存档所需的单人免冠照片(根据不同地区的要求提供),并按照婚姻登记机关的要求填写《离婚申请书》。

(2) 审查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当事人离婚申请时,应把婚姻法及《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当事人讲清,而双方当事人应如实回答婚姻登记管理人员的提问。工作人员应查明:①离婚申请人是否是合法夫妻;②离婚双方申请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③离婚是否确实出于双方自愿;④对子女问题的处理是否妥当;⑤对财产问题的处理是否妥当,等等。如登记机关发现离婚的当事人有违反婚姻法的行为,应给予批评教育或不准予登记。违反刑法的,要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防止轻率离婚和假离婚,工作人员应对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和调解和好工作。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离婚申请应当进行认真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应当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虽然这是法律为防止登记工作久拖不决而提出的时间要求,但客观上也给申请离婚的当事人冷静的进行考虑,在审查期内,如果双方当事人对重归于好取得共识,应准许当事人撤回离婚申请。

(3) 登记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经过审查后,对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离婚申请,予以登记并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当事人从取得离婚证起,解除夫妻关系。对不符合婚姻法和《离婚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离婚登记申请不予登记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男女登记离婚后,一方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离婚协议及子女和财产问题的处理翻悔时,应当向原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解决。只有在原婚姻登记机关撤销离婚登记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在原婚姻登记机关未撤销离婚登记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人民法院不应受理,但应告知当事人向原婚姻登记机关申请撤销离婚登记。

如果申请离婚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离婚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撤销离婚登记,并对当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关系无效,收回离婚证并对当事人处200元以下的罚款。

如何办理离婚手续

如果担心婚后协议履行的问题,你可以选择通过人民法院办理协议离婚。

在法院还是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两者的法律效力有本质区别。通过人民法院办理协议离婚,会把夫妻财产明确到司法文书上,称为民事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
例如,离婚文书上写到,男方在两年内,支付女方人民币10万,分两次还清。在男方拒绝支付的情况下,女方有权拿这个文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会向男方追偿应该履行的义务,不需要女方亲自去追偿。

婚姻登记机关的离婚协议是公民之间的民事协议。签离婚协议书,是基于对对方非常信赖,靠对方信誉来履行的。如果男方不履行义务,女方只能向人民法院再次提起诉讼,耗时耗力。

通过人民法院协议离婚的手续非常简便,时间不超过半天,手续费用也很少。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⑷ 少数名族中的苗族有什么风俗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裤子较短,裤脚较大。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2.三月三。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3.赶清明。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场。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4.看龙场。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5.四月八。“四月八”是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个小山头的名称。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头聚众起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辛战死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死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个 极其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解放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

6.六月六。这是远古遗俗,是苗族人民纪念六个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后代的祭祖活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凤凰县落潮井一带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举行盛大歌会。邻近的花垣、吉首等县和贵州的松桃、铜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来参加。到会人数常常达两三万人之多。

7.七月七。这是苗族的传统鼓会,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带最为流行。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着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敲鼓,翩翩起舞,纵情欢乐。

8.赶秋。赶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彩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花垣县的麻栗场、凤凰县的勾良山、泸溪县的潭溪和梁家潭等地。这一天,秋场上人群摩肩擦踵,四周山坡,人影晃动,花团锦簇,歌音袅袅,笑语盈盈,十分热闹。

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唾手拉弓,一箭射中了那只山鹰,同时坠下了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要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在乡亲的帮助下,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可以同时坐八个人的风车形秋千,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爱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巴贵达惹的愿望实现了。在秋场上,他找到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他俩通过对唱苗歌而建立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从那之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择配佳偶,形成“赶秋”盛会。

9.樱桃会。苗山多樱桃树,每当春季樱桃成熟之时,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约聚会在樱桃林中唱和山歌,进行社交活动。此种活动,苗语叫做“柳比娃”,用汉语直译的意思是“摘樱桃”。以花垣县和保靖县一些苗寨最为盛行。

10.跳香会。跳香会流行于吉首、古丈、泸溪和沅陵一带,举行此会时,以跳舞为主,兼及其它游艺活动。

三、婚 姻

湘西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个别富户或女方无生育能力的人户,也有一夫多妻的情况。50年代后,男女均按新婚姻法缔结婚姻。

湘西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但需举行订婚、过礼、结婚、回门等手续。

男家看上某家女子,准备酒肉,请媒人先到女家“讨口风”。媒人到女家后,女家如果非常高兴热情,便说明女家有意,媒人便将此情形回告男家。隔几天,媒人又前往央求,正式提及婚事。按习惯,央求次数越多越好,俗称“亲要多求为贵”。女方家若有心将女儿放口许配别人,必须经过众族人的赞同,才算有效。吃了“放口酒”,就算正式订婚。

订婚后,男方家选择吉日,向女家过礼,叫做“送亲酒”。过礼前一个月,先由媒人通知女家,女家又通知家族人等,届时前来吃酒。男方所过礼物,主要是糯米粑粑、茶叶、食盐、米酒、猪肉、糖等。男家的亲族,每家要去一人帮忙抬礼品。走到女家住的村头时,要放鞭炮。女家听到鞭炮声,立即出来迎接,主客双方,互相道贺。客人到家后,稍加休息,洗脸,主人便取甜酒阴米请客人们吃。女方家族,每户照例到一男一女饱吃一餐。若有能歌唱的青年男女,可在早餐、晚餐时互相唱和,以为娱乐。一共要两天三晚才散客。

过礼后,便可选择佳期娶亲。娶亲队伍走到女家门口,主人首先要关门“拒绝”客人,屋内主人和屋外客人互相比赛放鞭炮。鞭炮放完后,娶亲的人用钱一包从门缝送入门内,叫做“开门礼”。关门的人接受开门礼后,才将大门打开,迎接客人入室。客人进屋,休息一会,吃过饭就发亲。新娘整装完毕,要由胞兄弟(堂兄弟)背着上轿。新娘坐轿去男家,除亲属陪同外,还有若干女友伴嫁。特别要请两个儿女满堂的妇女做“引亲娘”。引亲娘手拿布伞,走在前面,开路驱邪。另外还要请歌师、歌手一同前往,作为娘家的代表参加赛歌。娶亲人和送亲人走到男家门口时,要将轿子放下,经合事用鸡“断煞”后,才能请新娘下轿。新娘进屋前,男家门口必须烧旺火一堆,用来象征吉祥兴旺。有的地方,还要在进门处放一只篾筛,陪伴新娘的女子绕筛而过,只有新娘踏筛而入。众多的青年女子,全都身着盛装,哪一个是新娘,经筛子一“筛”便一清二楚。新娘踏筛进屋后,一直走到地楼火坑边面朝内坐下。主婚人便筛两碗酒放在桌上,斟酒一杯,肉一片,送新郎新娘共饮共吃,表示二人合好不分彼此。吃过肉酒后,又送洗脸水一盆,这种水是用草药煮过的,用来洗脸,据说可以驱除一切恶煞凶神。洗毕,主婚人唱“合事歌”一首,祝愿新郎新娘。歌词大意是:夫妻合好,地久天长。女是太阴,男是太阳,日月同明,诸事吉祥。口合口,心合心,夫妻相合齐眉同到老,百子千孙福寿荣华……

唱完“合事歌”,婚礼完毕。当天,新娘可同女伴出外观游,熟悉寨情,但不能走到与男家同姓人的家里去。吃过晚饭,等到夜幕降临后,便开场唱歌、娱乐。一般习惯由男方歌师唱起,女方歌手应和。两方歌师所唱的歌词,开始时互相谦让,接着互相争胜。唱到深夜的时候,为使众多听众振奋精神,双方歌师不唱正歌,而是互相挑逗、取乐。于是唱出的歌词有互相嘲笑的,有猜谜语的,有讲故事的,说古道今往往引得座客哗然大笑。此时,男家主人散杷粑或煮甜酒给客人和听众宵夜。宵夜后,唱收场歌,大家散去休息。第二天,早餐以后,又唱客饭歌。一直要唱三天三夜,才算完毕。新郎新娘在这几天里,只是见面而不能同宿。满三朝后,清早起来,新娘挑水一担倒进水缸,表示自己从此在夫家殷勤劳作,决不偷懒让人耻笑。有的地区,男家的亲族为了表示盛情,常常留客吃饭,一家一餐,苗语叫做“农列上”或“农列高”,意思是“吃排村饭”,一般说成“排家饭”。有时亲族人多,请客吃饭的户数也就多。弄得客人一天要吃七、八餐饭,常常是,这边刚放碗下桌,那边又喊吃饭喝酒,实在是应酬不暇。“排家饭”越多,客人停留的日子越长,娘家就越满意。

散客后,新娘要回娘家住夜,叫做“回门”。第二天由女家派族人或同胞兄弟护送回夫家。这天晚上,才是新郎新娘洞房花烛成婚的El子。按照习惯,新娘先入新房去睡,新郎要等客人和全家睡尽之后,才人新房与新娘同宿。三个月后,男家又须舂粑粑陪伴新娘一同回娘家休息三天。回家以后,夫妇从事各项劳动,共同创家立业,白头到老。

苗族的婚姻有几点特殊之处:

汉姓相同而苗姓不同者可以通婚。苗族有自己的苗语姓氏,尽管汉姓相同,而在苗姓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湘西苗族中,汉姓相同而苗姓不同的有石姓、龙姓、张姓、吴姓等。如石姓内分“仡瓜”和“仡卡”两宗。“仡瓜”,一般称为大石,祀奉祖先是“椎牛”;“仡卡”,俗称为小石,祀奉祖先是“吃猪”。故此,看似石姓与石姓通婚,实际上是“仡瓜”和“仡卡”两姓通婚。

汉姓不同而苗姓相同的不通婚。如廖姓与石姓不能通婚,因为他们都属于“仡瓜”一个系统。

恋爱自由。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于情义。一般说来,男女至少要经过若干次接触后,双方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肯赠物为凭,约为友好。

四、礼 仪

苗族人民虽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乡,但思想纯朴,对于礼仪十分讲究。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

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

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由。

五、丧 葬

湘西苗族一般实行土葬,只对麻疯患者实行火葬。成年人用杉树棺木敛尸,未成年人用木匣敛尸。寿终正寝的老人,要先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煮水洗澡,然后穿着寿衣上柳床,再入棺。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停柩三朝后,才能上山安葬。灵柩上山,要由后辈家找一个年纪最大的人,拿着火把在前面引路。抬丧不走弯路,逢山翻山,遇水趟水。送亡者上山安葬后,凡是踩了新坟地的人,一律要返孝家。孝家门外放米饭一碗,每人都要取一粒放入口中,然后吐出,吐饭之后,才能回己屋。

对夭亡的人,不能停灵,尸体置屋外。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埋,也不用棺木,仅用木板钉一个木匣装尸。吊颈、跳水、难产而死或被刀枪杀死的人,苗族叫做“打加”(即凶死或不得好死之意),其柩不能放在屋内。并且死者家里以至整个家族都要立即将盛有酸菜的所有坛坛罐罐抛出屋外,摔得粉碎。如果舍不得摔碎,至少要把坛内所装的物品全部倒光,置空坛于野外,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拿回。

六、禁 忌

苗族的禁忌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忌在家里和夜里打口哨。苗族认为打口哨可招来凉风,而各种神怪则往往是乘着凉风而行。因此,在家里打口哨会引鬼进屋,遭到不幸。在夜里打口哨,会引鬼缠身,降下灾难。

忌踩三脚架。苗族的火坑里放有铸铁三脚架一个,专用于架锅子鼎罐煮饭、炒菜,任何人都不能用脚踩踏。传说三脚架是三个护火的祖先变成的,踩了三脚架是对祖先不恭。

忌坐“杭果”。苗族火坑右边(背向为北,面向为南,余类推)的中柱脚设有祖先神位,苗语称为“杭果”。青年和妇女严禁坐在这一方烤火,孩童更不能在这里打打闹闹。

忌震龙岩。苗族堂屋中央都有一块石板,石板下有一小坑,坑内放有清水一碗,是“龙”的栖身之处,如果震动这块石板,据说“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就会遭灾。

父母健在,晚辈不能包裹白色头帕。

忌过小年。由立春的那一天算起,逢到子日便是小年。如正月初四日恰恰逢到子日,那么从初三晚上半夜子时就要起忌。到时,一家大小,你看我,我看你,静悄悄地不说一句话。这二天,全家都休息,关门闭户不上坡,不干农活。一直要到初四的夜晚子时,才解忌。

忌言。清早起来后,到吃早饭以前这段时间,忌说龙、蛇、虎、豹和鬼。

七、饮 食

苗族的饮食,以大米、包谷、豆类、薯类为主食,其中又以大米、包谷为主。最具有特色的是腌酸鱼肉。苗族人民忠厚好客,虽然生活较为艰苦,但对客人一秉至诚。如有客人来家,不论常来或初到,一定要千方百计以酒肉相待,绝不可少。并且认为没有鱼肉列到桌上,便觉得是主人不贤惠.对客人不敬。由于苗乡平时买肉不太方便,所以一般人家,都在事前做好准备,以免客人到后临时张罗不周。而要保存备用鱼肉,最好的方法,莫如腌坛。杀猪捉鱼后,往往切成小块,和以米粉香料,加盐腌之,装入坛中,密封坛口,倒覆于浅水盘内,使之不透空气。经两周后,鱼肉米粉略变酸味,便可取出炒食,味美异常。

八、祭 祀

湘西苗族的祭祀活动很多,对通常所说的三十六神、七十二鬼都行祭礼。其中规模最大而又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要数吃猪、吃牛和接龙三种。此外,还有一种“还傩愿”的祭祀活动亦在苗族中流行。20世纪50年代后,这些带有迷信色彩和耗费财力物力过多的大规模祭祀活动已不再举行。

⑸ 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废止《松桃苗族自治县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变通规定》的决定

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02年6月28日)

《关于废止<松桃苗族自治县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变通规定>的决定》,于2002年3月8日经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2年5月26日经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告,《松桃苗族自治县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变通规定》自2002年8月1日起停止执行。

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废止《松桃苗族自治县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变通规定》的决定
(2002年3月8日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松桃苗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提请的《关于清理松桃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意见的议案》。会议认为,《松桃苗族自治县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变通规定》自1985年公布施行以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本自治县公民婚育观念也随之改变,男女青年自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法定婚龄,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该《变通规定》已无继续施行的必要,会议决定予以废止。并报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批。

⑹ 什么叫3D包号、组选三、六

假如第一位选2,第二位选7,第三位包号就是,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
第一位选3,第二位包号3,4,5.第三位包号7,8,9.就是337,338,339,347,348,349,357,358,359,
反正就是第一位乘以第二位再乘以第三位等以注数再乘以2等以钱
组六你买369,不管出369,393,639,693,936,963都中
组三是有一对号 你买336,不管初363,633,363都中
组六包号1234就是出123,124,134,213,234,243......只要是着四个数都可以.
不明白可以去彩票点问啊.

⑺ 关于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法制工作委员会关
于对1978年底以前颁布的法律进行清理情况和意见报告的决
定》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
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对1978年底以前
颁布的法律进行清理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以及附件一《197
8年底以前颁布的已经失效的法律目录》、附件二《1978年
底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已经不再适用的民族
自治地方的组织条例目录》。

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对1978年底以
前颁布的法律进行清理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清理
建国以来颁布的法律的要求,法制工作委员会对1978年底以
前颁布的法律(包括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进行了清理。现将清
理的情况和处理意见报告如下:

据统计,从1949年9月至1978年底,由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者批准的法律共有134件,我们会同
有关部门对这些法律逐件进行了研究,并征求一些法律专家的意
见。在清理的134件法律中,已经失效的有111件(见附件
一),继续有效或者继续有效正在研究修改的有23件。已经失
效的111件法律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已由新法规定废止的11件。

(二)已有新法代替的41件。

(三)由于调整对象变化或者情况变化而不再适用或者已经
停止施行的29件。

(四)对某一特定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条例,
已经过时的30件。

对现已失去法律效力的111件法律,除已由新法规定废止
的11件以外,对其余的100件,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这
些法律已经不再适用,但是过去根据这些法律对有关问题做出的
处理仍然是有效的。

此外,在1978年底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48件(见附件二)
,因新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经制定,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都已
成立常务委员会,各自治地方都已经或正在另行制定自治条例,
上述组织条例已因情况变化而不再适用。

以上报告和附件一、附件二,请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1987年11月11日

附件一:1978年底以前颁布的已经失效的法律目录(1
11件)

一、已由新法规定废止的11件

1.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
府委员会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54年12月全国
人大常委会通过)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57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5.消防监督条例(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
批准)

6.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
行规定(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1957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8.国务院关于调整获利较大的经济作物的农业税附加比例
的规定(195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9.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
会原则批准)

10.商标管理条例(1963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1978年3月通过)

二、已有新法代替的41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51年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1951年9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3.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1951
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4.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1951年9月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1952年4月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会批准)

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与外国订立条约、协定、议定
书、合同等的统一办法之决定(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批准)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2年8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1952年11月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批准)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选举法(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54
年9月全国人大通过)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54年9月全国
人大通过)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委员会组织法(1954年9月全国人大通过)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1954年9月全
国人大通过)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54年9月
全国人大通过)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津、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1954
年9月通过)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同外国缔结条约的
批准手续的决定(1954年10月通过)

1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1955年2月全国
人大常委会通过)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
议(1955年6月通过)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授权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规的决议(1955年7月通过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撤销热河省西康省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
的决议(1955年7月通过)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关于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农产
品采购部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二条第一款条文
的决议(1955年7月通过)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55年7月全国人大通
过)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和地
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缺额补充问题的决定(1955年11月通
过)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自治州人民代表大
会和人民委员会每届任期问题的决定(1956年5月通过)

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市市辖区乡民族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等问题的决定(1956年5月通过


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不公开进行审理的
案件的决定(1956年5月通过)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决议(19
56年6月通过)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反革命分子的管
制一律由人民法院判决的决定(1956年11月通过)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关于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的决议(1957年
7月通过)

3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死刑案件由最高人
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的决议如何执行问题给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
(1957年9月批复)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直辖市人民代
表大会会议可以每年举行一次的决定(1957年11月通过)

32.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195
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33.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1958
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3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名额问题的决定(1958年3月通过)

35.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
治县的决定(1959年9月通过)

3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和地
方各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任免问题的决定(1960年1月通
过)

3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1963年9月全国
人大常委会修正通过)

38.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居留旅行管理条例(1964年
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军士和兵的现役期
限的决定(1965年1月通过)

40.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1978年3月全国人大常
委会批准)

4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人民代表大会闭
会期间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产生程序的决定(1978年5月通
过)

三、由于调整对象变化或者情况变化而不再适用或者已经停
止施行的29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1949年9月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3.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4.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5.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949年12月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及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1949
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中央人民
政府委员会通过)

8.人民法庭组织通则(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批准)

9.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暂行条例(195
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

10.各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试行组织通则(195
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批准)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人民委员
会的组成人员是否限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问题的决定(19
55年11月通过)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否兼任各级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问题
的决定(1955年11月通过)

13.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3月全国人大
常委会通过)

14.文化娱乐税条例(195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
过)

15.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6月全国
人大通过)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增加农业生产合作
社社员自留地的决定(1957年6月通过)

17.华侨投资于国营华侨投资公司的优待办法(1957
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8.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1
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19.国务院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年1
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0.国务院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年1
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1.国务院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年1
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2.国务院关于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经营、个体经营的
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学徒的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暂行规定(19
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3.国务院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中普通工和勤
杂工的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
原则批准)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适当提高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公积金比例的决定(1958年1月通过)

25.国务院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股份基金的补充规定(1
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6.国务院关于改进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1958年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设立最高人民
法院西藏分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西藏分院的决议(1958年6
月通过)

28.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通过)

29.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暂行办法(1958年6月全
国人大常委会原则批准)

四、对特定问题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条例,已经过时
的30件

(一)关于某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召开时间、代表名额
、选举时间的决定9件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1953年1月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省县乡改变建制后本
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问题的决定(1955年3月通过)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一届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任期问题的决定(1955年3月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1956年直辖市和
县以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1956年5月
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
于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问题的决议(1957年7
月通过)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1958年直辖市和
县以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1957年11
月通过)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选举时间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时
间的决定(1958年6月通过)

8.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
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196
3年12月通过)

9.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196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二)关于公债条例7件

1.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1949年12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2.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3年12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

3.1955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4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4.1956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5年1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5.1957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6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6.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7年1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条例(1958年6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三)关于宽大处理战争罪犯、残余反革命分子和特赦战犯
的决定9件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
犯罪分子的决定(1956年4月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宽大处理和安置城市
残余反革命分子的决定(1956年11月通过)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罪犯的决定(1959年9月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960年11月通
过)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961年12月通
过)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
963年3月通过)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
964年12月通过)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
蒋介石集团、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自治政府的战争罪犯的决定(1
966年3月通过)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特赦释放全部在押战
争罪犯的决定(1975年3月通过)

(四)关于授予勋章奖章和军衔的决定、条例5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
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195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
会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
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决议(195
5年2月通过)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
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和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有功人员的决
议(1955年2月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功人员勋章奖章的决议(1955年2月通
过)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衔制度的决定(1965年5月通过)

附件二:

1978年底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已经
不再适用的民族自治地方的组织条例目录(48件)

一、自治区的组织条例6件

1.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
组织条例(195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组织简则(1956年9月全国
人大常委会批准)

4.西藏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条例(1963年3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5.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1958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6.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二、自治州的组织条例22件

1.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1956年5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6年5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4.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195
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5.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7
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6.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195
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7.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7
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8.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9.云南省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
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0.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1.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
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2.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
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
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7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4.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5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5.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
织条例(195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8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
批准)

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66年3月全国人大
常委会批准)

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6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9.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0.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6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6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2.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6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三、自治县的组织条例20件

1.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4.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5.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6.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7.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5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8.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5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9.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织
条例(195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0.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19
5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1.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5
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2.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3.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委员会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4.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
组织条例(195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5.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
组织条例(1962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6.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
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7.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组
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8.广东省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
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9.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
员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0.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会
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6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热点内容
所谓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2 18:58:05 浏览:598
篡改文件还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22 18:48:32 浏览:278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发布:2025-01-22 17:29:17 浏览:398
2017劳动法补贴 发布:2025-01-22 17:23:24 浏览:63
小学生道德发展 发布:2025-01-22 16:47:07 浏览: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岁 发布:2025-01-22 16:47:07 浏览:909
刑法66条 发布:2025-01-22 16:20:00 浏览:677
共青团工作条例 发布:2025-01-22 15:53:24 浏览:418
九江法院位置 发布:2025-01-22 15:45:06 浏览:734
联考法律硕士国家线 发布:2025-01-22 15:38:07 浏览: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