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安全法
㈠ 美国公民失业可以不付房租吗
美国失业救济,房租还是要付的。
美国失业救济,被解雇者可领到26周救济金,还可以享受廉租房政策。
在美国,住房的租金是很高的,在大城市尤其昂贵。住房补贴也是一种救助低收入人群、老人及残疾人的福利方案,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供低收入住房,由有关住宅部门监管;另一种是低收入者可以取得住房补助券来租用私房。这项救助政策也是由联邦政府住宅和城市建设部出钱,各州及县的住宅机构 ( Public Housing Authorities) 来具体经营。由于各地的收入水平不同,因此住房补贴的救助标准也不一样,住房补贴一般根据救助对象的年收入和家庭规模来发放。目前全美国有350万户低收入家庭享受着这项补贴。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并反复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在美国社会中,对社会福利的角色始终有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其中之一是残补式( resial) 的观点,意即社会福利是种填补空缺或急救式角色,只有当家庭与市场无法满足个人的需求时,才由社会福利制度提供服务。这意味着,社会福利是一种“对不幸者慈善”( Charity for Unfortunates) ,服务的供给并非是天生的权利,而是一种恩赐,受惠者必须尽某些义务。另一种是制度式的观点 ( Institutional View),依此观点,社会福利乃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一种适当的、合理性的功能,用以协助个人自我实现。美国社会福利的历史发展过程深受这两种思潮的左右。在社会福利发展早期,明显地是采用残补的方式,倾向于慈善救济,政府尽量不介入。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两种观点都被运用在社会福利服务当中,政府开始介入而建立社会安全制度,有些方案本质上是残补式的,而有些方案在设计与执行上则采用制度式的理念。
第二,美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包括郡 (县)、市的社会福利部门。从社会福利的法律和政策的角度来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是主要的决策者。各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社会福利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时并不总是一致的。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满足个人基本需要,增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美国,失业救助作为一项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美国的失业救助包含两个主要方面,即失业保险和公共救助系统,前者专门针对失业人群,后者并不是专门为失业人士提供的,但是如果失业者符合标准的话,也可以享受,其目的都是在于维持社会成员最低的生活水准。一般说来,相当多的失业者都会使用公共救助系统。
1、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1935年的社会安全法奠定了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基础,1937年全国各州也陆续通过了失业救济法。美国的失业保险实行双层制,也就是说由州政府经营,联邦政府补助经营费用,各州的具体措施并不是统一的。联邦政府通过税收杠杆来推动此项制度的实施。具体来讲,雇主负担和支付全部保险费,保险费率大约是雇员工资的 6.2%,州政府将收上来的90%划作失业救济金,其余的10%上交给联邦政府。失业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为缺乏就业机会的个人与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为失业者提供时间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在社会层面稳定经济,提高劳动力的有效使用。失业保险制度的具体服务人群包括私营企业、州和地方政府机构及非营利性组织的雇员,联邦政府的公务员则是由另外的保险制度涵盖。目前全美国有近90%的从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制度。
在美国,要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需就业超过某特定周数;(2)需准备、有意愿且有能力再就业;(3)需提出给付申请并在就业辅导机构登记谋职;(4)非自愿性失业;(5)失业前有工资收入;(6)需证明因缺乏个人适应的工作而失业,在失业期间,政府规定失业人士必须积极寻找工作。每周失业保险金额与失业者的工资及失业保险金的上限和下限有关。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基本上是失业前工作收入的50%,平均每周保险金为200美元左右,给付前须投保大约52周。每周失业保险金的上限通常有两种办法决定,第一种是定死的标准,第二种是要根据就业者周工资的比例灵活调整,通常标准是就业人员周工资的50%到70%,大多数州都采用这一办法;而下限标准,各州的情况不一。失业者经过等待期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限通常每年不超过26周,麻州和华盛顿州则达到30周,在经济低迷期间,这一时限还可以适当延长。例如,布什总统在第一个任期内曾将领取失业金的期限延长到了9个月。
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级: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县和市政府。联邦政府层面设立劳工部,相关部门还包括就业与训练局、失业保险处、财政部,它们的任务是认证和检查各州的工作是否与联邦政府的法令、政策相符合;提供技术性服务;提供数据;收税并管理失业保险基金(这项工作主要由财政部来进行)。州政府设有劳工厅,具体管理失业保险,包括管理相关资料;收取失业保险税;厘定标准;接受失业保险申请;支付失业保险金等。此外,地方各县、市也设有就业中心和办事处等机构。
2、公共救助系统。它大体包括临时救助( The 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食品券、住房补贴、一般扶助( General Assistance) 、减免税等福利政策。这些福利措施并不是专门为失业人群设计的,它们涵盖的主要是美国的低收入阶层或群体,这些特定群体的家庭财产与收入必须低于政府确定的标准,一般的失业人士也会被包含在内。
临时救助政策( TANF) 的实施全部是由联邦政府出钱,各州政府可以自行确定临时救助的对象、救助标准及救助要求。各州的临时救助对象是不同的,通常救助对象的个人财产低于4000美元,夫妻财产低于6000美元。救助标准也因各州情况、救助对象、家庭大小而不同,例如,1997年纽约州的三口之家月收入低于535美元,就可以享受救济,救济费不能超过400美元。失业者享受临时救助的时限最多不得超过5年。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不幸的是,估计如今全美国仍有3000万人至少在一月内的某些时间因没有钱而挨饿,其中包括数百万的儿童[7],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讽刺。美国从1939年起就建立了食物券制度,1974年国会通过法令要求各州为低收入家庭都提供食物券。联邦农业部出钱给各州政府发出食品券或食品卡,贫困家庭可以用这些食物券在零售店购买食品,食物券只能换取食物,不能换取金钱,其用意也是在于减轻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贫困的失业者及其家庭可以申请领取食物券,标准是根据这些个人及家庭的收入来规定的,一般是财产(包括银行存款)不超过 2000美元。1998年全美国享受食物券的达到了2860万人,平均每人每月享受的食物券金额为92美元。
一般扶助( GA) 提供的是暂时性的经济协助,救助对象是那些不符合其他救助标准的个人与家庭。一般扶助是唯一没有获得联邦政府补助的公共救助方案,它的经费是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县、市、镇)共同提供的,通常由地方政府负担25%。一般来讲,地方政府都尽可能地将一般扶助的受助对象转介给联邦政府的补助方案,以减少地方经费的支出。由于一般扶助的申请者大多是有工作能力但没有就业的人,所以这项救助制度向来被看成是给“不值得协助的穷人”的公共救助方案,在美国的有些地方,它甚至带有道德贬低的色彩。
此外,包括失业者在内的低收入人群还可以享受减免税的救助措施。这项公共救助方案是由美国国税局负责实施的,失业者享受减免税的标准取决于个人收入及家庭中19岁以下孩子的数目。以1998年为例,个人收入低于 9770美元、家里没有孩子,或者低于25760美元、有一个孩子,或者低于29290美元、有一个以上的孩子的,均可以享受减免税。失业者可以从联邦政府得到的减免税额为332美元(没有孩子)、2210美元(一个孩子)或 3565美元(多子女)。
㈡ 家属怎样领取美国社会安全保险金
美国的养老保险分为三个部分,即联邦退休金制度、私人年金计划、个人退休金计划。
(一)联邦退休金制度
联邦退休金制度是美国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1935年,以当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为起点,以后经过不断补充、修订,基本条款沿用至今。美国联邦政府的法律规定,职工退休年龄不分男、女都是65岁,同时必须纳税40个季度(具有10年缴费年限),才能享受待遇。养老保险费完全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不予负担。养老保险的费用,国家以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式筹集,由雇主和雇员按同一税率缴纳。雇员应缴纳的数额,按照本人年薪的多少,采取分段办法计算。年薪在5。5万美元以下的部分,按照7。65纳税,其中6。2%用于养老、遗属和伤残保险,1。45%用于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保险;年薪在5。5~13万美元的部分。投入1。45%(用于医疗保险)纳税;年薪在13万美元以上的部分则不需要纳税。雇主按其雇员应缴纳税率纳税。所得每一美元税金,其中73美人用于养老,19美人用于医疗,8美分用于伤残。
联邦退休制度通过法规规定65岁可能享受全额养老金,同时,允许提前退休,但养老金减额发给,雇员最多可以提前到62岁退休,但每提前一个月退休,养老金减发0。56%;如62岁退休只能拿到相当65岁正常退休人员退休金的80%;63岁退休能拿到86%;64岁退休只能拿到93%。年满65岁后最多可再推迟5年退休,养老金增发0。25%。如66岁退休,可拿到相当65岁正常退休人员退休金的103%;67岁退休可享到106%……70岁退休可拿到130%,年满70岁以后退休者,养老金不再增加。联邦退休金制度的替代率平均约在50%左右。
(二)私人年金计划
私人年金计划各企业自愿建立。美国政府向雇主提供税收优惠措施以鼓励雇主为雇员建立“私人年金计划”。如企业从年营业额100万美元中提取10万美元作为雇员的“私人年金计划”,这10万美元可以免税。在这种税收优惠政策之下的“私人年金计划”是美国联邦退休制度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目前全美有60%的雇员参加了私人年金计划。
“私人年金计划”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确定待遇方式,即雇主对雇员允诺雇员退休后给予多少退休金,并根据允诺由精算家计算确定每年储存金额。大分数企业采取这种办法。
第二是交费方式,即先确定交费多少,退休时按照累积金额(包括本金、利息、投资利润等)确定退休金额数,这类方式不需要向退休金担保公司担保。
(三)个人退休金计划即个人储蓄保险
个人退休金计划,自愿参加,储金一般个人出3/4,企业出1/4;联邦政府通过免征所得税予以扶持和鼓励。在储存时不纳税,在支取时再纳税,也是一种延期纳税办法。此项计划的最高存款额为每年2000美元,并且必须在每年的4月15日前存入。所存款项,连同利息在退休后即可领取,也可继续存入银行,但到达70岁时必须起用。对于年薪超过一定数额的,不能参加这项计划。具体标准是:未婚者年薪超过3。5万美元,已婚者年薪超过5万美元。
二、美国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
美国的社会保险由联邦政府的社会安全(保障)部署集中管理,办法统一,机构垂直领导。全国共有社会安全(保障)工作人员65000余名,分10个大地区设立社会安全(保障)局,下属13000个办公室,负责办理社会安全(保障)业务。各县、州(市)地方政府只负责附加保障计划。
全国设立了40个电话咨询中心,负责接受公民的查询、咨询电话。在因特网上使用11种文字、开发10000余页资料供居住在国内外公民查询。
全国每年征收社会保障税5684亿美元,每年提取管理费用38亿美元,提取比例约为7%。按全国6。5万名工作人员计算,每人每年管理费用近6万美元,为开展社会安全(保障)业务提供了保证。
三、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
(一)社会保障机制比较完善,管理高度统一,约束力强。
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障由联邦政府集中统一管理。联邦政府设立社会安全(保障)总署,负责全国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法律的制订和对全国政策业务的指导。全国划分为10个大地区,分设社会安全(保障)局,并在各县、州(市)分设办公室,具体承办社会养老保险事务。形成了一个社会保障网络,上下职责分明。各县、州(市)地方政府,不承担国家养老保险,只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补充养老计划。美国所有公民都有一个相互不重复的社会保障号,对从业人员和退休者实施社会保障关系的管理。社会安全(保障)机构的日常管理费用,从社会保障税中按比例提取,每年确保到位,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开展。
(二)使用法律和经济双重手段调控退休年龄,力度大,效果好
美国的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时,才能享受100%养老金;同样,如果年满65岁仍不领取养老金者,每延迟领取养老金一年,增加全额养老金的5%,直至年满70岁,开始领养老金时,每周可领取全额养老金的130%;对于有的企业为雇员在55岁62岁之间办理提前退休的,其养老金由企业全额交付。这一政策,既引导从业者不要提前退休,又保护了希望晚退休、推迟领取养老金者的利益。这对于减轻基金支付压力是有利的。
(三)基本养老待遇替代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有利于多层次保障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总替代率为51%,净替代率为65%,分别低于法国(62%、77%)、德国(52%、72%)、意大利(81%、95%)、瑞典(81%、82%)、西班牙(82%、89%)等国,略高于日本(49%、59%)和英国(47%、61%)。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调低,可能发挥第二支柱(企业补充保险)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储蓄)的作用。美国的商业人寿保险十分活跃。企业老板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留住人才,推出企业年金计划等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使国家组织的养老保险在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真正体现了由国家、雇主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承担的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
(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社会化程度高
美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是举世公认的。将其运用在社会保障系统的运作和管理上,大大提高了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凡是持有社会保障号的美国公悄行之有效美国内的哪一地区流动就业,只要按规定在当地缴纳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障税,就能自动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同样,退休者在国内任何一地方死亡,医院将其死亡信息输入电脑,即可确保及时将其销户。
㈢ 人和银行之间是什么样的法律关系
有不少学生问我,学习民法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却并不好回答。因为它所涉及到的问题,往小的方面说,涉及到民法学在私法领域的一般法性质;而往大的方面谈,则涉及到民法学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甚至是关系到市民社会的孕育、成长与构成。前者涉及民法学的内部关系,后者涉及民法学的外部关系。而事实上,除此之外,它还涉及到民法思维及其研究方法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可就更加宽泛和宏大了,这里我们先放在一边。
先让我们从民法学内部知识体系谈起。
民法(Bürgerliches Recht,Civil Law)是调整私人之间一般社会生活的法律,是私法的一般法。"民法规定的主要内容为权利义务主体(自然人与法人)、财产关系(以所有权、契约及各种交易为中心)、身份关系(以婚姻、家庭制度为中心),以及权利义务的变动。"[1] 因此,传统民法学的研习主要集中在民法总则、物权法、债的关系法(以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为主)、亲属法和继承法。过去,研习民法学专业的必修课一般要求有三门,即民法总则、物权法和债法,就是建立在这种基本看法之上的。但我认为,由于民事责任和法律关系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侵权行为法也应该作为一门单独的必修课予以重视和研习。同时,随着近年来人格权的扩张,人格权法也逐渐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联系到我们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规范内容上看,这些也的确应该成为私法领域中最重要的"普通法"。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家教育部门最近将民法学学科名称定名为"民商法学";法院系统也将过去所谓的"经济审判庭"统统改为"民事审判庭",其实这是对过去盛行的"经济法"观念的一种"矫枉过正"。国家教育部门将民法称为民商法,是意在强调有关商事法的内容并不当然地是"关涉经济的",也并不当然地就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而是要将商事法的内容明确地纳入民法学的研究之中。[2] 自然,民法学与民商法学两说,也并无二端。
德国法学大师拉德布鲁赫(Gustav Radbruch,1878-1949年)说过,"商法是基于个人主义的私法本质,为那些精于识别自己的利益并且毫无顾忌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极端自私和聪明的人而设计的。"因此,"至少在个人主义的法律时代,商法总在不断扮演一般私法的开拓者和急先锋的角色。"[3] 更有甚者,自从1894年德国学者李查(Jakob Riesser,1853-1932年)撰文《德国民法草案关于商法的理念及其影响》提出"民法的商化" [4](Komuerzialiscerung des buger luheu Rechts)之后,在日本学者的倡导之下,民法与商法相互浸润、交融,甚至在商业社会中大有"本末倒置"之虞。但潜心于具体制度的研习者们却认为,商事法兼有公法的性质:"在商事法中,已有甚多公法的规定,例如公司法上之登记程序及各项罚则、保险法中有关保险业的罚则等,已形成商法公法化。"[5]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是一致的:极大的自由导致极度的不安,要求用明确的形式抽象于实质之外,以便利于社会经济和贸易交往;而经济交往的便捷又对交易安全、秩序稳定和公共利益形成一定的威胁。商法就是在个人与社会两极中发展和变化着的。实际上,在洛克、休谟等启蒙思想家开创的自由主义或个人主义理论中,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私权从来就没有"绝对"过,只不过在讨论问题的出发点或"本位"的时候,我们将之定位为"权利",称之为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理解拉德布鲁赫的这一论断:"商法与劳动法构成现代私法两个对立的极点,即个人主义和社会的极点"[6] 。当然,在瑞士民法典出台以后,经过对民商合一问题的长时间、反复地讨论,商法作为私法一般法的情形并未出现,而民法沦为私法的"特别法"的危险也已经基本上消除了。但这种现象却提示了我们,即使是在研习传统民法学的时候,对商事法学的学习和关注确实是不可缺少的。
经济法(Recht der wirtschaft,Economic Law)概念为德国学者倡导提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高度集中,出现了大量的"卡特尔"(cartel)、"托拉斯"(trust)、"康采恩"(Konzern)等独占或联营的经济形式,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其他的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对于民主与自由的经济竞争秩序也构成了威胁。于是,各国纷纷出台对经济实行积极干预和统制政策,从而出现了一些经济规制方面的立法。另外也有人认为,这种规模庞大的经济组织的日益壮大,也最终会影响到了平民政治的社会基础。这就是提出经济法概念的社会背景。不过,由于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与资本主义自由精神是不相容的,因此虽然它在战时经济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经济法的明确概念和地位一直处于某种未定状态。拉德布鲁赫教授说,"经济法究竟是一个新的法律领域,或者不过是一种法律思想方法在各个领域的适用,尚可争辩。"[7] 但是,在经济转轨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种国家规制经济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促使经济法学在这些国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由于经济法之"独立性"在于"促进经济发展中关于企业及其经济行为的特别法"[8] ,这与民事主体制度、商法中企业组织及活动(特别是公司法)发生交叉现象,影响到商事法律体系的周延性,而且因为它在本质上不能与商事法进行区别,因而经济法大有"回归"民商法的趋势。
另外,大多数学者从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确立了经济法的核心内容――即反垄断法与限制竞争法的法律地位。但在我看来,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利用了公权力对民事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了干预,但其价值目标依然是为了追求其他民事主体的自由而真实的意思表示,以及由此形成的有效的个人主义竞争秩序。商务部最近草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23稿)第1条说明了"反垄断"的目的,即"为制止垄断,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草拟稿第3条具体列举的禁止垄断情形为,"是指下列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权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一)经营者之间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调一致的行为;(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三)企业过度集中;(四)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可见,在反垄断法(即与竞争秩序相关的经济法)的价值追求中,同样体现着市民法所蕴含的"私法精神"。说明这些,不是为了跟经济法学去"抢地盘",相反,是意在说明经济法学的研究与民法学关系紧密,甚至是密不可分,也是我们不得不研习的内容;同时,它还是我们对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和理解的新的视角。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公法与私法之间,还存在"社会法"(Sozialrecht,Social Law),例如上面提到的经济法,以及工会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障法等。这种法律观点认为,公法关注的是国家,私法关注个人,而社会法则关注社会本身。由此产生的相关法域研究也可以称之为"社会法学"。梅迪库斯教授认为,私法和公法之间存在的实体性质的差异在于:在私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通常是那些自由的、不需要说明理由的决定;而在公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是那些受约束的决定。并且,只有在权利被滥用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例外的规定。而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将私法中受到约束的那一部分分离出来,单独称之为"社会法"是没有必要的,其后果就是,"大概就难以确定私法中是否存在一些可资明确界定的部分了。因为在私法中,也到处存在着对权利滥用行为的监督审查。"[9] 这种社会法学的提法,不同于我们经常谈到的法学流派意义上的"法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或"社会法学"(社会法律学)(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社会法的产生是国家在社会化加剧以后推行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的结果。这里,以社会保险为例,来说明这种社会法产生的情况。1845年普鲁士工业法设立劳工强制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立法的开端。1883年,铁血宰相俾斯麦(Karl Otto E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1898年)在德国推行《疾病保险法》(Krankenversicherungsgesetz),次年颁布了《劳工伤害保险法》(Unfallvericherungsgesetz)。1988年又颁布新法,对公务人员、军人的灾害加以扶助。至1889年另行颁布《残疾老年保险法》(Invalidit?ts und Altersvessecherungsgestz),德国社会保险法的基础奠定。在西方诸国之中,德国向来以保守、注重国家和社会利益为其传统,因此这种社会保险政策在19世纪末就基本上确立了。相较而言,其他西方国家,大多数是在20世纪上半叶才陆续推行的。法国的社会保险,肇始于1930年举办的综合性社会保险,如疾病给付、生育给付、残废给付、年老给付、死亡给付等,但最初并不包括失业和劳动伤害保险。不过,其后又逐渐增进,凡65岁以上退职及劳动伤害的补偿,均列入社会保险之列。英国在1912年实施国民健康保险(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及失业保险(unemployment insurance),在1925年又实施国民共醵年金(contributory pensions)。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便将这些保险统合为"国民保险"(National Insurance),并于1946年8月制定《国民保险法》。美国在1935年才有《社会安全法》(Social Security Act),联邦政府除了资助各州进行失业保险以外,同时进行全国性的老年、遗嘱及残废保险(old-age survivors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ASDI)。日本1927年1月1日施行《健康保险法》;其后,船员保险(1939年)、劳动者年金保险(1942年,现改为"厚生年金"),也相继实施。[10]
当此之时,我国正处在战乱频仍之际,政府无力推行这些社会福利政策。而新中国成立之后,计划体制之下,一切仰赖单位和政府,也无需什么社会保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其实,除去行业管理以外,这些社会政策,从法律关系上多涉及雇佣合同、保险合同和损害赔偿等问题,是属于民法学的基本内容,只不过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条款或规定而已。[11]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国家教育部门将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也明确地放在了民商法学研究之中。我记得1999年我在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时候,我的毕业证书上就已经很复杂地进行了这种注释:"民商法学专业(含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方向)"。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在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中,是作为经济法学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而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事实上也不过是一种经济政策,也应该是作为社会法的一种。当然,理顺这些关系,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即使现在仍然有些模糊、不清晰的地方,研究其中的内容却是民法学不可忽视的部分。
环境法学和科技法学是较为独特的两个学科。从自然资源所有和利用、环境侵权与救济的角度来说,作为民法学的一个分支,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为了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利益,像2003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2] 第3章对建设单位附加一些社会义务,也并非有碍私法本身的性质。最近,我们提出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法》的建议,认为气候资源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13] 但是,在这些相关规范中,不少是行政性规范。而且,有大量的诉讼(特别是集团诉讼)问题,杂揉其间。这是我们在理解环境法学的时候需要有清醒认识的。同时,国家教育部门对这个学科的正式定名为"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其目的是出于对日益恶化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政策。
在科技与法律问题的讨论中,各国政府都以科研自由和促进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宗旨。我国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也是意在推行科技发展的促进政策。在最近参加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法制建设研究中,我建议考虑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基本法》。不过,无论这个建议是否被采纳,一种将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框架的新的发展观,将日渐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之中,而且会见之于不久的将来。例如,我认为,即使在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问题中,我们也要树立一种大的科技安全观和发展观。比如对于国家信息安全问题,要像2000年《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构想》[14] 一样,突破了传统消极信息安全观的狭隘内涵,着眼于各种利益――即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之间的平衡,建立了积极信息安全观和信息安全保障的理念。从宏观上,将公民权利、信息产业、政务公开和信息系统等与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不仅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特征,也反映一个走向权利时代的新的价值取向。这种变化体现在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和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上,即由过去的"管理法"向管理、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其实,科技发展中也同样存在技术犯罪,但由于其间没有多少特殊的法律上(――多为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国家颁行中小型企业技术促进法、国立科学研究组织法、风险投资基金法、科技创新条例等,以及网络侵权、电子合同和基因隐私等问题,实则是属于民商事制度的延展。作为一种国家促进科技进步的社会政策,也可以纳入"社会法"的谱系。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家教育部门将这一学科纳入了行政法学的范围,另外一些关于技术证据的问题纳入了诉讼法学。这种考虑,大约也是因为早期科技法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行政性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近年来的科技法学研究正在逐渐改变这种现象。
知识产权法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现在,人们已经不再为知识产权是否具有"国家授予性"和行政法特征进行争论,基本上确立了其权利性质为私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但是,其中所涉及到的行政审查(特别是一些实质性审查)和程序性规范,确实是令研习民法学的人感到一些不适应或难以理解的现象。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是强调知识产权与传统财产权的统合,试图建立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新的财产权权利体系;一是强调知识产权法的独特性,试图在权利客体、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方面寻找知识产权法的独立品格。另外还有一个引起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就是国家或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这个问题更多地涉及国家促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政策,应该是科技法学(或社会法学)研究的问题。一位政府官员的话,能够形象地说明两者的关系。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两位官员在一起聊天,科技部的仁兄说,"如果我国科技创新不够、产业技术发展乏力、专利申请少,国务院就要打我们的板子;如果我们知识产权法制不健全、专利申请审查有问题,那么国务院就要打你们的板子了。"这话虽然不一定十分符合法治原则,但大致意思也即如此。
尽管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特别是由于TRIPS的影响),知识产权法在财产和贸易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知识产权所具有的身份性质,不应该成为学者们越来越忽视的问题。而且由于知识产权在财产法和身份法两个方面的特点,比较契合传统民法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知识产权法学一直是作为民商法学专业下的一个研究方向。诚然,最近知识产权法学者们(特别是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一些学者)提出要将知识产权法学作为法学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独立于民商法学之外(最近在上海召开的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还向全国发出了一个倡议和呼吁),甚至是上海市提出"知识产权兴市"战略、并试图将知识产权作为与法学一级学科并列的一个学科,但是,这种学科本位主义和国家或地方发展战略不会影响到民法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的内容和构成。
民事交往中的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往往称为"国际私法"问题。其中,其基础性规范为冲突法规范。在时下制定中国民法典的讨论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多的讨论。晚近国际私法的集中化的发展趋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保留国际私法作为民法典的一部分设专篇专章的立法形式;另一种是制定专门性的国际私法法典,即法典化。韩德培先生建议不纳入民法典而单独进行"法典化",并主持了起草了"国际私法示范法",六易其稿,凡5章166条:总则;管辖权;法律适用;司法协助;附则。[15] 国际上采取这种模式的,典型的有瑞士、罗马尼亚、意大利、列之敦士登和突尼斯等。但我国2002年12月提交人大审议的民法草案并没有采纳这种建议,这也是许多国家采取的一种立法模式。诚然,立法与学科研究是有区别的。这种讨论,也不影响民法学必须对此予以研究。就我个人来看,"从具体内容上看,国际私法不外乎包括法律适用、管辖权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三大部分,这些都是民事法律适用的基本规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早先的国际私法方面的立法大都是散见在《民法典》或单行的民事法与商事法之中。即使是今天国际私法领域出现了集中化的发展趋势,而其中之一的立法形式仍然是在《民法典》中设专篇专章规范,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国民议会1991年12月18日通过的新的《民法典》第十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992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四篇等。"[16]
大家听了我的这些观点以后,可能会觉得其中有一点、甚至是含有不少"学科沙文主义"的味道。其实我只是想说明,在民法学学科内部的知识体系中,需要研习的内容非常宽泛。而且,事实上我还只是从一个横断面说明了民法学的知识结构问题,如果我们从纵向来看,它还包括我们习惯于将它们看成是历史学范畴的法律史问题(特别是罗马法)。关于私法史,既是民法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又是一种方法论的学问。就我个人的观点,仅从横断面或平面的角度来看,民法学的内部知识结构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当然,必须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划分,并不表明民法学内部就存在这样一个泾渭分明的知识体系,它们之间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彼此交叉或游离于这一框架之外的现象。这种划分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从民法学的角度出发,厘清相关学科关注的方向和视角,并为民法知识的梳理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甚至是可以进行批判的坐标。如此而已!
一、 传统民法学
(一) 民法总论
(二) 人格权法
(三) 亲属法
(四) 继承法
(五) 物权法
(六) 债的关系法总则
(七) 合同法
(八) 侵权行为法
(九)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二、 商事法学
(一) 商法总论
(二) 公司法
(三) 票据法
(四) 保险法
(五) 金融法
(六) 证券法
(七) 海商法
三、 知识产权法学
(一) 知识产权法总论
(二) 专利法
(三) 著作权法
(四) 商标法
四、 经济法学
(一) 经济法学基础理论
(二) 反垄断法
(三) 反不正当竞争法
五、 社会法学
(一) 社会法学基础理论
(二) 劳动法
(三) 社会保障法
(四) 环境法学
(五) 科技法学
(2003年11月12日初稿于武汉;同年12月28日修改、定稿于北京)
作者简介:易继明,男,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私法》编辑部主编。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1] 施启扬:《民法总则》,台北:三民书局2001年6月增订10版,第1页。
[2] 我国台湾学者对我们过去的学科划分和研究内容,几乎形成了一种普遍看法:"商事法系指一切有关商业事务的法律。由于商业事务涵盖于各类型企业的经济生活之内,故有以经济法替代传统上商事法的名称者,举凡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银行法、证券交易法、公平交易法等,统称为经济法,如中国大陆是。"参见刘渝生:《商事法》,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再修订初版,第1页。
[3] 参见〔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2-73页。
[4] Der. Enfluss. Haudelsrechtlicher Ideen, auf den, Entwurf, eines burger-lichen Gesetzbuchs fur das. Deutsche Reich, 1894.
[5] 刘兴善:《商事法》,台北: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第3-4页。
[6]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6页。
[7]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80页。
[8] Kaskel, Gegenstand und Systematisher Anfbau des Wirtschaftser echts als Rechtsdisziplirs und Lehefach. JW. 1926. S. 11. ff, insbes S.12.
[9] 参加〔德〕迪特尔
㈣ 美国社会安全号的常识
一,什么是美国社会安全卡(社会安全卡)?
美国社会安全卡的英文全称就是“Social Security Card”. 社会安全卡上面的9位数字就是 “Social Security Number, 简称为SSN。社会安全号码一般写成类似818-89-9988格式。
二,社会安全号码有什么用途?
社会安全号码以前的用途多用来报税用。用自己社会安全号码上报的税等纳税人退休后而领取退休金用的。但是,社会安全号码现在的功用已被大大地扩大了。它不仅用于报税,它还是被一般人看成能否在美国工作的一种凭据,因此,被一些人称为“工卡”(其实是错误的)。 现在申请驾照,要社会安全卡;到银行开帐户,也要社会安全卡,甚至连租公寓住,也要社会安全卡。为什么呢?因为社安号码早已和自己的信用(Credit)联系在一起了。社安号码已在事实上成为一种类似良民证号码。因此,社会安全卡或号码非常重要。
三,如何申请社会安全卡?
为了申请获得社会安全号码和社会安全卡片,你应当: 填写一份社会安全卡申请表(Form SS-5),并且 出示能够证明美国公民身份或者其它移民身份(包括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允许在美国工作的许可)以及年龄和身份的文件的原件或者被其签发机关验证的文件。 将完整的申请表格和文件带到或者邮寄到你的当地的社会安全办公室。
关于证明美国公民身份的文件,社会安全局只接受美国的出生证、美国护照、归化证书或者公民证书。如果你不是美国公民,社会安全局接受以下文件来证明你的移民身份:I-551表格、I-94表格和你的没有过期的外国护照、国土安全部签发的工作许可(I-766表格)。国际学生还需要出示I-20等文件。
关于证明年龄的文件,一般需要出生证明。如果没有出生证明,社会安全局接受下列文件:在你5岁前制作的显示你出生日期的宗教文件、美国医院的关于你的出生的记录、护照或者美国移民文件。
关于证明身份的文件,社会安全局只接受特定的文件。这个文件必须是现在有效的、没有过期的,显示你的姓名、身份信息,最好有近照。社会安全局可能要求你出示美国的驾照、州签发的非驾照身份卡片或者美国护照来证明身份。如果你不能出示上述文件,社会安全局可能要求你出示下列文件:雇员卡片、学生证、医疗保险卡片(不是指Medicare卡片)、美国军队身份卡片、收养证明、人身保险证明、结婚证(只在姓名改变的情况下)。
所有文件都必须或者是原件,或者是签发机关验证的文件。社会安全局不接受复印件或者公证的文件。社会安全局可能用一份文件来实现两个目的,比如,可能用美国护照来既证明公民身份,也证明人身身份。又比如,可能用美国出生证明既来证明年龄,也证明公民身份。但是,你必须提供至少两份单独的文件。
在收到你的完整的信息并且和相关签发机关验证了你的文件后,社会安全局将会通过邮寄方式尽快把你的社会安全号码和卡片寄给你。
四,申请社会安全卡需要花多少钱?
申请社会安全卡,政府不收取任何费用。没有申请费,也没有手续费。其他人不应该收取任何与申请社会安全卡有关的费用。如果有人试图靠申请社会安全卡收费,要千万小心:要么得来的社会安全卡的途径不合法,要么得来的社会安全卡是假的。如有社会安全卡方面
被骗情况或发现非法情况,可打举报电话。
五,社会安全卡有几种类型?
社会安全卡分三种。第一种上面只有你的姓名和号码。这种卡只发给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绿卡持有者)。持这种社会安全卡的人在美国工作不受限制;第二种卡除了印有你的姓名和号码以外,上面还有“VALID FOR WORK ONLY WITH DHS AUTHORIZATION ”的字样。这些字大意是“仅限国土安全部发的工作许可才可以工作”。这种卡发给有美国国土安全部工作许可在美国可以临时短期工作的外国人。第三种卡上印有你的姓名和号码,还有“NOT VALID FOR EMPLOYMENT”的字样。这种卡发给在美国有合法身份但不能在美国合法工作的外国人。
一般工卡: 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所持有的。不可工作的工卡(不适用于:就业) 发给留学生,持旅行签证入境的人。可工作于移民局指定的工作: 印有“有效期只能在新华社授权” ,是发给在移民局批准下进入美国暂时工作的外国人。
六,社会安全卡上的姓名和真实姓名有出入怎么办?
社会安全卡的姓名一定要和其他法律文件的真实(官方)姓名一样,英文拼写要一模一样。自己的官方姓名中间有空格,社会安全卡上的姓名就应有空格,拼写在一起,就应拼写在一起。名字中间没有一小横“一”的,社会安全卡上面就不应有一小横。如果社安局工作人员把自己的姓名中哪怕一个字母写错,就应及时要求社安局更改。如果因结婚,离婚,法官裁决或其他原因正式更改姓名,应及时去社安局更改社会安全卡。申请更改时,应携带有关的证明姓名更改的原始文件。
七,如果社会安全卡遗失或被偷,怎么办?
应及时到社安局申请新社会安全卡。申领程序和前面讲的申请社会安全卡的程序一样,填写同一份申请表。但要注意,美国社安管理局最近发布条例,规定一个人在一年内最多只能更换三次社会安全卡,一生中只能申请更换社会安全卡10次。虽然如此规定,如果一个人经常跑去申请更换社会安全卡或经常声称社会安全卡丢失或被偷,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八,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社会安全卡(社会安全号码)?
因为这社会安全卡(社会安全号码)非常重要,应把社会安全卡当成重要文件,放在最安全的地方保管。例如,社会安全卡的原件也可放在保险柜里,复印件可以留在身上。最好的是用心记住自己的社安号码。一般不要轻易告诉别人自己的[社会安全号码,绝对不要把自己的社会安全卡借给他人使用。除雇主,政府机构和自己的律师会计师等可以要求查看社会安全卡之外,其他人要求自己提供社会安全卡时,应问清楚为什么要看社会安全卡或社安号码,干什么用的,如果不提供,行不行,有没有法律条文要求提供社会安全卡或号码等。如此高度的警觉,可以帮助自己的社会安全卡或号码被正确使用,有助于保护自己的信誉,身份和其他合法权益。
㈤ 美国的社会安全号码是什么
在美国,社会安全号码(Social Security number,SSN)是发给公民、永久居民、临时(工作)居民的一组九位数字号码,是依据美国社会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205条C2中社会安全卡的记载。这组数字由联邦政府社会安全局针对个人发行。社会安全号码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追踪个人的赋税资料,但近年来已经成为实际上(De facto)的国民辨识号码。社会安全号码可利用SS–5申请表格获得,是依据联邦法令集第20章422条103项b的记载。
㈥ 美国《社会安全法案》是哪年制订的
20世纪30年代
㈦ 罗斯福新政中社会保障措施的 看法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方面来回答此问。复兴美国工业为美国新政首要目标,但只有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前提下才能促进经济恢复。《社会保障法》的通过,表明美国新政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来确保社会保障,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
㈧ 美国如何全方位保护孩子们安全
孩子出生后,医院接生的医生出具出生证,美国人的出生证就等于户口,证明你是美国出生,那你就是美国公民,无论你到美国哪个地方生活,凭借这个出生证就可以得到相关的所有证件。什么社会安全号码,小孩子银行开户,护照,以及后来的驾驶证(美国人的身份证)等等。课间休息 小孩子出生后提倡母乳喂养,但很多人为了工作,或者其它原因(比如说美国人爱旅游),很多人还是采用配方奶喂养。美国生产配方奶的大商家最有名的就两家,他们的服务可以说非常细致,他们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也非常雄厚,对奶粉安全非常重视。而且他们也不敢出任何大错,否则那诉讼费和高额的赔偿费都会把整个公司搞垮。 美国的食物安全法律可不是吃素的哟,人们也信任这两家大公司,放心让孩子喝配方奶。小孩子出生后喝奶的安全是第一,法律法规上充分地保护了婴儿的食品安全。就算是这样,凡是配方奶公司送来的配方奶上都会注明:配方奶和母乳相似,但是母乳还是最好的喂养方式,配方奶无法达到和母乳一样的价值。他们不会为了做生意而误导人们。配方奶上面把喂养方式,保存方式,以及注意四项一一细致注明,保证使用上的安全。学校组织的野外活动 小孩子的玩具安全也非常重视,记得去前年因进口玩具有毒的事件,美国政府要求海关对玩具要一样一样地检查,而不是抽样检查。玩具上的安全说明很细致,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会写在上面,警告使用的时候注意安全。所有小孩子在四岁之前,坐车必须使用安全座椅。他们有专门的婴幼儿安全座椅出售,还专门有安装安全座椅的讲座,不时还有警察义务帮助人们安装安全座椅。不同年龄不同体重,安全座椅安装不同,大小也不同,一般每个孩子都会更换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安全座椅。安全座椅还不得安装在小车的前面,必须是后排椅子上。严格制止把小孩子抱在怀里坐车。 小孩子在十二岁之前,外加一个规定就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和保护自己之前(如果孩子懂事晚的,或者有智力问题的,可能超过十二岁,如果孩子成熟早的也可能小于十二岁),不能把孩子单独放在家中,否则一经发现,马上把孩子带走,同时父母要会收到法院的传单接受法院的审判,如果严重的会失去孩子的监督权,但凡父母有能力供养的,照样要付抚养费,供养责任不会因失去监督权而改变。学校组织的聚会 暴力对待孩子造成伤害的,定会受到严厉惩罚,失去对孩子的监督权,同样凡是有经济能力的,供养责任照样进行,每个月按时给孩子生活费用,这就由法官根据个人收入经济状况来决定费用高低。严重危害孩子安全的父母可能连探视的权利都没有,这就从法律上严格保护孩子的人生安全。 这并非就说父母根本不能够惩罚孩子,或者稍微打骂一下孩子,出于吓唬孩子的目的,温和打一下孩子,他们还是不会管的,不过一旦孩子告你,他们绝对会管。美国人主张惩罚孩子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依靠暴利,为此严厉禁止暴利对待孩子,从法律法规上来保护孩子不受暴利侵犯。就这样仍然有孩子受到暴力对待,更何况没有严厉法律约束呢?所以人性都是可变的,只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才能让人们中规中矩,这就是法律的巨大作用,不过如果法律成了摆设,也就免谈了。 美国孩子大都和父母一起生活,在上大学之前很少离开父母。美国人为了工作迁移很频繁,但是每次为了工作而迁移的家庭,大都是一家人全部搬家,这也是美国很多人租房子的另外一个原因。租房子任何时候搬家都方便,但是孩子多的家庭,为了孩子的生活空间更大,大都买房子,搬家的时候就把房子卖掉,在工作的新地方再买房子。如果父母暂时只有一个人搬到新地方,孩子一般跟随母亲,有的也跟随父亲,这也是短暂的罢了,不久父母总会搬在一起居住,这样孩子总是至少和父亲或者母亲生活在一起,保证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相当重要。 当然美国很多家庭重视孩子,每逢周末或者节日,餐馆热闹,娱乐场更热闹,旅游景点也热闹。自然父母也要出去玩,但更多的是为了孩子快乐。美国的很多节日,大家主要是围绕孩子转悠,孩子们在这些节日里都能收到礼物,因此美国不需要“儿童节”,所有的节日都是他们的,这也给孩子们提供了童年的乐趣。这里的孩子们大都会得到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其次美国的学校很多,每个小镇都有自己完整的学校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都不会远离自己的家人去上学。没有什么“择校生”“议价生”“异地生”,无论他们是租房子还是买房子,都可以在居住的地方免费上学。当然也有人为了上好学区,把孩子寄放在亲戚朋友家里的,不过一旦学校知道就会把他们追回自己居住的地方去读书。每个镇的地域也比较小,开车十来分钟就可以把整个镇从东到西走遍。这么小的镇,配置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的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了每天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机会。同时美国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晚自习,这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安全。 另外每个镇上的所有学校都有校车,校车的费用都是当地政府补助,不知道联邦政府补助否?但是州地方政府肯定是要补助部分的。从公办的学前班开始到高中,校车接送孩子们上学回家,这就避免了孩子们在路上逗留,或者结伙做一些大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时回到家里(十二岁之前),家里都有人陪伴,也避免了孩子回家后出门去做一些坏事情。 高中学生可以自己走路回家,很多高中学生也喜欢走路,我想可能是为了结交朋友的缘故,对高中生,学校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同时学校课间时间都很短暂,大约只有四五分钟时间。到了初中,很多学校都是不断换教室上课,学生几乎没有时间相互联系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还有就是很多学校尽量让学生每年轮换,这样也避免学生因熟悉后伙同出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校车接送上学也让孩子们减少走路回家的路上遇到坏人的机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孩子们跑出父母监管视线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孩子们受到社会上坏人的干扰或者侵犯的可能性。 美国孩子们的聚会要么就是学校主办,要么就是家长主办的多。学校主办,自然会保证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学校组织旅游参观的次数很多,不会因为安全问题就把孩子们关在学校里,相反学校组织学生们出去旅游每年都有几次。家长主办的聚会都要发邀请函给每个想邀请的学生,然后学生回家征求家长的同意,家长同意后,回电话或者其它方式给举办聚会的家长确认。到了聚会的日子,家长把孩子送到举办聚会的家里,一般家长都不让孩子们自己走路,除非很近很近。聚会完毕后,家长就去把孩子接回家,避免了孩子们在路上遇到意外的可能。 学校放学的时候,小镇路口都有安全维护人员指挥车辆,保证附近走路回家的孩子们过马路安全。校车有特别的权利,校车上前端外则一般都有一个“停”车标志,停下来的时候,都要亮这个“停”车牌子,后面来的车辆以及对面来的车辆通通停下来等待校车把“停”牌收起后方能开车。如果一旦有人违背,人们定会举报,那么这辆车可能会被重重罚款,还要扣分,惩罚是严厉的,一般人们都不敢去破坏这样的规定。 校车司机也比一般的车辆更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违反交通规则,那肯定是被解雇了,美国要找一个司机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对校车司机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也是非常严厉的。美国的校车通通都是黄色,黄色是最醒目的颜色,这也是出于安全考虑。美国的校车都有几个安全出口,如果遇到意外,孩子们可以很快撤离。 人们居住的小镇,如果有从监狱里放出来的性骚扰人员,他们就会马上通知所有有孩子的家庭,注意安全,保护好孩子们,还提供如何保护和避免意外发生的方式方法。每逢孩子们的节日,学校就会给家长孩子们提供安全保护方法,他们好像从来都不怕重复安全知识,简直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和叮嘱的感觉。 在美国无论你到任何地方,只要和孩子安全有关的,都会有标识或者牌子给人们提供警告,告诉人们如何保护孩子们的安全。社会上也有很多孩子安全教育讲座,让人们了解怎么保护孩子的安全。学校也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增加孩子们自我安全保护常识。 凡是有孩子的家庭,他们都会给你一个食物中毒紧急事故电话号码,那里有专门的专家为你提供建议参考或者紧急救助。如果遇到火灾,只要消防人员看到门窗上有一个标志显示家里有孩子的家庭,他们就会首先寻找孩子的下落。 总之,美国保护孩子的法律法规很多,安全知识也很多,社会公共设施也首先从保护安全出发来设计,尤其是游乐场所,更是如此。这就从全方位提供了一个安全环境来保护孩子们。
㈨ 罗斯福新政的四大自由翻译
在许多历史和政治学家看来,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二战时首倡的“四大自由”,即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是文明社会的基础。
75年前的7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非公开的发布会上,首次描绘出“四大自由”的雏形。次年1月6日,他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通过一场振聋发聩的演说,让这一论述成为促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推手,也勾画了这个国家在此后3/4个世纪中的蓝图。
谈到罗斯福的历史贡献,许多人主张,他提出的四大自由“标志着新时代的开端”;也有不少人相信,将“四大自由”真正落到实处,始终是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面临的挑战。
惊天创意在密室中酝酿
1940年美国独立日当天,罗斯福邀请几十名记者来到他位于纽约州海德公园镇的居所做客。当时,与会者中几乎没有谁能意识到这场“即兴”新闻发布会的重要意义。
这是罗斯福初次就任总统后的第8个年头,他看起来有些疲惫。带领美国度过艰难的大萧条时期后,这位时年58岁的民主党人,似乎有心要离开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
自从政敌在此前两年的中期选举期间发难并令改革放缓,罗斯福仿佛丢掉了锐气。“总统在国内事务中做了他能做的一切。”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杰克逊在晚年回忆道。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私下里,罗斯福对妻子埃莉诺承认,他觉得自己正在“慢下来”,对一些行政事务不再充满热情。后来担任司法部长的总统幕僚弗朗西斯·比德尔也发现,总统“厌烦、疲惫、萎靡不振”,对再度参加大选有些兴味索然。
然而,和许多观察家一样,比德尔受邀参会后,才发现自己的直觉失灵了。
坐在桃花心木桌子后头,罗斯福用天马行空般的风格畅谈起来。论及令人担忧的欧洲局势,他告诉与会者:“首先,我要说说信息自由,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词比新闻自由更准确,因为信息多种多样。简而言之,公民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未经审查的信息。”随后,他确定了另外3点公民应普遍享有的自由: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我有关于第五个自由的想法。”突然,《费城问询报》驻白宫记者理查德·哈克尼斯插了一句,“可以把开放自由贸易描述为‘免于匮乏的自由’吗?”
罗斯福颌首赞同。很大程度上,“免于匮乏的自由”意味着摒弃文化和贸易壁垒。“真正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我们是要继续追寻这些自由,还是放弃?”他继续自问自答。
记者们不知道,罗斯福当时已决定在当月末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寻求连任。如果他预见到的“大灾难”降临,美国应当主动扮演领导者角色。后来,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对世界的了解程度都让他无法乐观。
无论是否精心策划,这场“不宜公开”的发布会上的头脑风暴,为罗斯福在次年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国情咨文演讲打下了基础,最终催生了为全世界所熟知的“四大自由”。
用道德秩序回击暴力征服
“作为你们的总统,我在此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将美利坚合众国的情况通告国会。这不太令人愉快,但我有必要告知各位,国家和我们民主政治的前途与安全,已经和远离我们国境的许多事件不可抗拒地牵连在一起了。”那场密会半年后的1941年1月6日,自觉机会成熟的罗斯福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向美国公众传递出了再明确不过的信号。
在他看来,这是“史无前例”的时刻:向来对外敌入侵“免疫”的美国,当时却急需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的外部威胁,打起精神。
据美国“Today I Found Out”网站报道,当时,欧洲大陆在纳粹铁蹄下颤抖,与希特勒隔海对峙的英国独力难支。可是,在顽固秉持孤立主义的美国,许多人依然认为,打仗纯粹是欧洲人自家的事,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并没有为别人火中取栗的理由。
这让罗斯福倍感焦虑。他试图用严酷的现实调动自己的国家采取更强硬的干预措施,并要求大量增加拨款,为那些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国家充当“兵工厂”。
时值二战最惨烈的时期,希特勒宣布在被其占领的欧洲建立所谓“新秩序”,罗斯福则试图用一个更大的概念来回应——道德秩序。与“独裁者用炸弹制造的暴政”不同,道德秩序的核心便是罗斯福酝酿多时的“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正如他在演讲中所强调的,“人们不能只依靠武器战斗,就像不能只靠面包生活”。
“我们所追求的世界秩序,是为了让自由国家展开合作,共同生活在一个友好文明的社会中。”面对国会议事厅中无数道疑惑的目光,他慷慨陈词,“我们的对外政策是基于对所有国家人权和尊严的尊重,而正义的道德力量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
㈩ 美国签证申请表DS-160表格里有项 美国社会安全号怎么写
其中有一项内容包括:国籍和身份证号,美国社会安全号,美国纳税人身份号。 如果你是第一次申请签证,“美国社会安全号,美国纳税人身份号”都还没有,所以大只需要填写国籍和身份证号就行了,对于其他没有的选项,只要在"Does Not Apply"前面的方框里面打勾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