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多重身份社会与法

多重身份社会与法

发布时间: 2022-08-02 23:20:48

① 一个人,怎么可以做多重身份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周围,有一个人,有17个名字、17种不同的装扮、17种不同的发式、17种不同的声调和面孔、17种不同的性格、17种不同的生活,您会有怎样的感觉?我想,你一定会感到非常惊异和迷惑。您首先的反应可能是不信,这太超乎我们的想象了,这能是真的吗?可是,这恰恰就是纪实体的心理分析小说《人格裂变的姑娘》中主人公西碧尔的现实。这部小说除了人名是假的,其它事实几乎都是真实、未加修饰的。她就是存在着17种不同的装扮、声调、面孔、性格和生活的那个人,活生生的人。心理学上,把这种一个人具有多种人格的现象,称做“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业已发生过的事情。
有关研究表明,多重人格的每一种人格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它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家庭特征;尚有不同的智商和视力;更甚者,有的对同一种药物竟也有不同的反应。而尤具戏剧性的是,有些人格还可相互交换意见,并合作进行各项活动。
过去认为,多重人格在人群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但近年的发现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非那么少见。此症以女性为多,其发病率通常为男性的三至九倍。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其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源。
【产生原因】
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我”),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正如心理学家P。费登所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经验类似纪觉,从中产生的‘思想’被体验为好像它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起的‘知觉’”。
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在其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是非常不同的,不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面。在主体人格是积极的、友好的、顺应社会的和有规可循的地方,后继人格可能是消极的、攻击的、逆社会的和杂乱无章的。J。G。沃特金斯和R。J。约翰逊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在童年期年处的家庭环境是蛮横的和忽视的,则儿童的需要就会常常遭受挫折,从而引发愤怒或不满。如果这一环境对儿童的愤怒或不满拒绝接受,或者说在儿童的愤怒或不满出现时立即予以处罚,则儿童就会被迫压抑真正的情感,仅仅展现社会认可的遵奉行为。于是,儿童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一方面为避免处罚而压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面被压抑的情感并未消失,而是想千方百计出来表现一番。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有通过创造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即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体验成客体(“他”、“她”或“它”),借此与孤独或寂寞作干斗争。尔后,凡那些无法为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行为,或者经常受到处罚的冲动,便函有可能被分离出来,压抑入想象中的游戏伙伴之中:我是好人,他是环人。这里,“我”是主体人格,“他”是另一种人格或后继人格。此时,主体人格尚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客体(即想象中游戏的伙伴)。
但是,当挫折继续时,当愤怒或不满因为不断的拒绝或惩罚而变得日益增强时,这引愤怒或不满就会越来越多地被压抑入分离的人格部分。为了保持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之间的“隔墙”就会加厚,并且就得不可渗透。慢慢地,主体便不再意识到它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青春期,环境对个体的外部要求有可能变得更大。对个体来说,由这些外部要求引发的挫折和不满也不可能变得更多。于是,在“隔墙”的那一边,被压抑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所占“空间”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削弱了主体人格。由于那个被隐匿和分离的人格强烈要求表现自己,它就会周期性地接管主体人格,成为后继人格。这种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变化表现出来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质。当后继人格在一特定时间接管主体人格时,它的攻击和憎恨,以及其他主体人格无法接受的紊乱行为,会变得格外明显。极端的表现是:如果这种后继人格指向他人,便会导致杀人;如果指向主体人格,便会导致自残或自杀。当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这种三性的行为。
【案例】
国外报道一例患多重人格的女性病例,患者名南希。她一身兼具三个人格,除最常出现的人格“南希”外,又有“凯蒂”和“丽莲”两个人格。“南希”胆小怕事。常感焦虑和抑郁,生活中依赖性很强。“凯蒂”对“南希”和“丽莲”一无所知,似乎在一个“黑暗的地方”生活。而“丽莲”则表现得颇为狡猾、迷人和世故;“她”对“南希”的一切了如指掌;对“凯蒂”的行为也稍有了解。后在治疗中通过催眠诱导发现,“凯蒂”是从南希14岁的人格中分裂出来的,因为那一年她看到了母亲的不轨行为,于是拿起刀子杀死了母亲。其实当时她有杀母冲动,并无真正砍杀行为。但在“凯蒂”人格中,她一直以为她杀了自己的母亲。“丽莲”是南希生第二个孩子时分裂出来的人格。那一年南希的父母告诉她,他们看见南希的丈夫在路上吻了一个女人。这个消息令南希大为震怒,使她再度达到几欲杀人的程度———于是便又分裂出“丽莲”人格,以处理这种犯罪冲动。
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格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心理现象。据文献报道,迄今为止只有100个得到证实的例子。具有两个或多个人格的人都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名字,他们在表现自己不同的人格时连写字的笔迹,甚至脑电波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两种或多种人格就等于是两个或多个具有各自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独立的人。下面例举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具有多重人格的人。
1.玛丽·雷诺尔兹(1793-1854)
1815年由安德鲁·埃利科考提出的有关玛丽·雷诺尔兹身上出现的两种人格的发现,据信是历史上有关多重人格的首次文献报道。玛丽生于英国,4岁随父母迁至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定居。长大后她成了一个虔奉宗教、性格孤独和心情抑郁的女子。18岁开始她常常受到一种莫名奇妙的疾病的袭击,其中一次使得她接连几个星平视力和听力全部丧失,后来又有一次发作使她一度完全丧失了记忆,人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成了一个性情开朗、喜爱交际和常在户外活动的女子。可5个星期后,她突然陷入沉睡之中,醒来时,她又重新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且竟然对自己身上曾发生过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就这样这两种人格在她身上不定平地交替出现,直到36岁,她的第二种人格才占据绝对优势,并一直伴随到她生命的结束。
2.安娜·温莎(?-?)
十九世纪60年代初平安娜·温莎由于心神错乱和右手瘫痪,前往埃拉·巴罗医生处求医。巴罗发现温莎女士在使用右手时会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巴罗把它称之为"旧树桩",它同第一种人格完全不同,当温莎处于这种人格状态时,她能写诗,能绘画。当她想用左手自杀时,也是这第二种人格保护了她自己。巴罗医生注意到,处于第二种人格状态时,温莎从不睡觉,在夜晚这右手会做手势同巴罗先生进行交谈,还会写信或敲打床架呼喊护士。
3.安塞尔·伯恩(1826-?)
1857年安塞尔·伯恩开始患有剧烈的头痛病,该病后来导致他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并成了哑巴。可没过多久后,他竟然完全恢复了过来。他把这归功于上帝的恩惠,并决定用自己的有生之年传播上帝的教诲。在以后的30年时间里,他把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布道,另一部分花在他在罗得岛的农场上。1887年1月17日他突然失踪。当同年3月4日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正在澳洲一个小镇居住,并经营一家杂货店。自己的名字也变成了阿诺德·布朗。1890年在精神恍惚之中,属于布朗的人格再次出现,他还详细地讲述了1887年他的那段经历。虽然布朗说他似乎听说过伯恩这个人,但他却没意识到自己曾经就是伯恩。作为布朗的人格以后再也没有自动地出现过,只是在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中才会重现。几年后这种人格开始逐渐消失。
4.约翰·波尔特尼(1888-?)
1929年12月一个在洛杉矶街头流浪的男子被警察扣留,后被带到谢普德·弗朗兹医生处就医,此人自称是C.J·波尔丁。他详细叙述了自己在过去14年的生活,可对14年前,即1915年前的事情却毫无记忆。1930年3月,C·J·波尔丁再次迷失方向。当他恢复知觉时,他自称自己是约翰·波尔特尼。1888年生于都柏林(该情况得到他在爱尔兰的家人的证实)。目前正在爱尔兰军队服役,他还坚持认为这一年是1914年,一连好几个月,他一会儿陷入梦幻般的状态,一会儿又从中摆脱出来,他的人格也随之在人格1(1915年前)和人格3(1915年后)之间来回变动。另有一个弗朗兹称之为人格2的人偶尔也会出现,但人格1和人格3对人格2的活动一无所知。经过1年半的治疗,波尔特尼成功地把人格1和人格3结合起来,并回到他爱尔兰的老家。
5.茜比尔·多塞特(假名,1923-)
茜比尔大学毕业时,智商测验成绩为170,毕业后,她当中学教师,生活似乎很正常。但当她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由于记忆力衰退日益加重,她感到苦恼,她求助于精神病专家康纳利·威尔伯。威尔伯从茜比尔口中得知,她幼年时曾受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的残酷虐待,为了使自己在心理上能适应这种境遇,茜比尔的人格早年就产生了分裂。在她身上交换出现3种新人格。在以后的20年里又出现12种人格。在这些人格中有宗教狂热者,有热爱家庭的主妇,有勾引男子的荡妇,有自称为安托瓦尼特的中心记忆型人格女子以及两个属于男性的人格。经过11年精心治疗,这16种人格慢慢地融合成一种新的、也就是第十七种人格。以后治疗停止了,她最后在纽约成了一个著名的艺术家。
6.克里斯·科斯蒂娜·赛泽莫尔(1927-)
由于经常发生头晕和眼睛发黑的现象,1952年克里斯·赛泽莫尔到精神病医生处接受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发现赛泽莫尔太太明显有两种人格。西格彭医生把这两种人格称之为黑夏娃和白夏娃。白夏娃,即前来求医的人格,是个虔诚的教徒,行动拘谨,说话温柔。可是黑夏娃却充分表现出白夏娃所压抑的暴躁,咄咄逼人和强烈的情欲。到治疗的第二年,出现了被称作"简"的第三种人格。1954年第三种人格又让位于第四种人格,这是一个情绪稳定,由前几种人格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人格。西格彭医生认为赛泽莫尔夫人的病已经治愈,便停止了治疗。西格彭写了一本题为《夏娃的3个面孔》的著作,大获成功,在书中西格彭详细介绍了赛泽莫尔夫人的病例。这本书后来被拍成电影。但1977年,克里斯·赛泽莫尔自己撰文叙述了自己的疾病并透露自己在前23年中曾出现过多个人格。她前后总共经历了22个人格,其中9个是在各种黑夏娃和白夏娃的人格产生之前出现的。最后于1975年,她开始认识到"真正的自我",从此她的情况就一直很正常。
7.亨利·达纳·霍克恩沃斯
亨利·霍克恩沃斯具有6种不同的人格。其中4个产生于幼年时期,但他身上占统治地位的人格是达纳:一个勤奋,聪明,以后成为加州一个成功的企业经理。第二个人格是彼得:一个会写诗歌,常去游乐场所娱乐的青年。第三个是乔尼:一个凶暴和残忍的人,喜好赌博,嫖妓和光顾色情场所。第四个人格是费尔:此人只是在面临危机时才出现。第五个是个过渡性的人格,叫杰里,是以后埃里森医生对他进行治疗时出现的。1976年这5个不同的人格汇集成第六个人格——亨利。这第六个人格形成后,亨利曾出庭受审,原因是他在处于乔尼的人格状态时曾有酒后驾驶的行为。结果亨利被宣判无罪,因为乔尼现在不存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多种人格被当作辩护的手段的事例。
8.吉娜·里纳尔迪(假名,1934-)
1965年这名片有成就的作家因反复发作间歇性记忆消失、梦游和行为怪癖而到罗伯特·琼斯医生处接受治疗。琼斯发现她是个脾气粗暴,无同情心的年轻女子。她容易生气,容易发怒,且很多疑。在几个月的治疗中,吉娜开始提到自己曾经是个叫玛丽·森夏因的女子,这第二个人格显然表现出她童年的性格。在她身上这两种人格就像是拉锯战一样地竞相表现自己。1966年12月初,吉娜告诉琼斯玛丽·森夏因打算在12月31日自杀。可后来她未这样做。当1967年1月琼斯医生遇到吉娜时,他发现第三个叫尹芙琳的人格出现了。虽然一开始尹芙琳表现出一个十分浅薄和毫无感情的人格,但经治疗,她的情况不断得到改善。到1967年5月,病人的情况大为好转,医生便停止了治疗。现在她嫁给了一个内科医生,过着正常的生活,彻底摆脱了以前的疾病。
9.克里斯蒂娜·彼得斯(1942- )
5岁时由于遭到父亲的强奸和折磨,克里斯蒂娜的人格分裂成玛丽和琳达两个。玛丽是个总为别人着想的十分软弱的女孩,而琳达则藏有克里斯蒂娜的全部愤恨。可当琳达刚要做出狂暴和极端的行为时,却被第三个人格查伦所制止。1974年在试图自杀以及几次因吸毒和酗酒而被关押后,她身上的几种人格都愿意接受医生的治疗。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两个新的人格又出现了,一个叫巴布斯,拥有玛丽的记忆,行动完全像个孩子;另一个叫迈克尔,性格比较坚强,最后的人格结合正是以此为基础。1975年10月,真正的克里斯蒂娜终于出现了,其他的几种人格则逐渐消失。从此克里斯蒂娜开始艰难地成长为一个感情丰富的成人。
10.威廉·米利根(1955- )
1978年12月普利·米利根因强奸俄亥俄州立大学4名女学生而受到指控。可法院又宣布他无罪,理由是他具有多重人格。属于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形式。米利根父亲是个夜总会演艺人,后自杀身亡。年幼的米利根遭受继父的折磨和性虐待,9岁时他身上就逐渐产生其他的人格。除他的基本人格外,他曾有过至少9个人格,其中包括克里森:一个富有感情和艺术天赋的3岁孩子;戴维:一个把头撞在墙上的苦恼的小男孩;阿瑟:一个英国知识分子;拉甘:一个好胜心很强的斯拉夫人;阿德兰娜:一个女性同性恋者。人们认为正是他的这个人格使得他犯了强奸罪。医生们预言在给他治疗的过程中米利根也许会显示出更多的人格——可能会导致其他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但他们对他的彻底康复有充分的信心。
【人格支配】
一个人如果拥有多重人格的话,遇到压力或危急关头,该受哪一个人格支配呢?会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对人的控制权,而出现严重混乱状态呢?其实,多重人格的各个亚人格都是各自独立、彼此分开的,一种人格出现,其他人格就自动退场,所以,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主要人格占优势,人的行为也就由占优势的人格“值班”、控制,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状态”。究竟由哪种人格来支配,完全遵循“哪种人格最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就启动和出现哪种人格”的原则。这实际上就是“适者生存”法则的心理学翻版。如果我们用“变色龙”或者“变形虫”来理解多重人格,也许会更形象、更直观。比如,用比较自信的人格,去应付具有竞争性的环境;用脆弱、神经衰弱的人格去赢得同情、获取依赖;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去应付上层社会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发病率和治疗】
过去认为,多重人格在人群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但近年的发现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非那么少见。此症以女性为多,其发病率通常为男性的三至九倍。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其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源。
早在19世纪,一些医生如D。佩雷(1840)、普卢默(1859)、阿扎姆(1887)等人就已著文指出,大多数多重人格患者将持续多年方见好转,而且非常难以治疗。然而,近年来,作为人格障碍研究的一个成果,有关多重人格患者治疗的若干原则已经问世:
1.催眠分析要比经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疗效。
2.当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形成一种良好的移情关系,避免对患当中任何一个人抱以反感或恶意时,治疗最具动力。
3.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
4.分离人格的产生有些是因为未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对此应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轻率处置。
5.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
6.坚决不能操纵或离间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因为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7.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8.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们对多重人格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强,但多重人格仍然是人格障碍中最难理解和应对的领域之一。

② 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但不管处于什么年龄,什么职

都需要把自己管理规划好,所以你不需要纠结这些。目前你偶尔的情绪不稳定,也许会让人失去自信心也让人不甘心。该干嘛还得干嘛。多去户外晒晒太阳。放下纠结不要再想,把自己注意力转移,或者尽心尽力选修一门功课、或者看看书各种杂志小说等等,也可以选择运动,每天固定时间锻炼身体。让自己开始有具体的事情做起来,少纠结多动...时间会帮助你走出来。每天尽力完成自己的每件事情,保持每天乐观起来。

③ 一人拥有多重身份犯法吗

一个人拥有多重身份肯定犯法。
但光凭名字不能确认。
比如说他一个人有两张身份证不同名字,那肯定犯法。
就是说要通过证件来确认。

④ 社会身份有哪些 农民工 公务员

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1)每个人都有多重社会身份:如:在家里--父母的孩子;在学校--学生;在社区或村庄里--居民或村民。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首先是个公民,这是他的基本社会身份。(2)人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或他参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⑤ 社会身份是什么

身份指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在中国,身份制作为意识形态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部分和重要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它对中国人的作用是持续的,这种持续作用在他们心理层面的深处也凝成一种情结。

身份制是个新的概念,其中的“制”,显然就是制度之意。据《社会科学网络全书》的定义 ,制度或制度化的模式可以定义为, 解决社会中一些长期反复出现的基本问题的或者使社会有秩序生活的(行为)制约准则。这可能是比较接近制度的初始涵义的解释。其中说的“准则”经社会化过程习得, 以观 念的形态储存在社会成员的意识结构中,指导行为;使外显的行为程序化。

(5)多重身份社会与法扩展阅读:

身份特征

1、在身份社会,人们将身份视为获取特权的主要途径。在身份社会,身份成为确定人们地位.权利大小.义务多少的根本标准。身份的本质就是讲究差别.亲疏.尊卑.贵贱,因而身份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分水岭,人与人之间一切差别的总根源。

2、身份等级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破坏社会和谐。正如马克斯所指出的,封建制度就其最广的意义来说,是精神的动物世界,是被分裂的人类世界,在封建社会这种身份社会里,人像动物一样也按纲.目.科.属.种来分类,等级森严。

3、身份社会是一个背离法治的“人治”社会。身份社会处处讲究身份,其目的在于拔高少数有身份的人,而贬低绝大多数无身份的人,身份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表现,也是维护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最有力的工具。

4、身份社会奉行唯心的宿命论。“官恒为官,民恒为民”。

⑥ 假如一个患 多重人格的人在 不是本我的情况下杀了人 要怎么量刑

按实际情况,对于多重人格的人如果属于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如果多重人格的人属于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多重人格的人属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⑦ 为什么人会有多重身份

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一种心因性身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指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业已发生过的事情。
有关研究表明,多重人格的每一种人格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它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家庭特征;尚有不同的智商和视力;更甚者,有的对同一种药物竟也有不同的反应。而尤具戏剧性的是,有些人格还可相互交换意见,并合作进行各项活动。
过去认为,多重人格在人群中的比率是非常低的。但近年的发现表明,多重人格其实并非那么少见。此症以女性为多,其发病率通常为男性的三至九倍。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其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源。

⑧ 什么是社会身份如何理解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

社会身份也就是社会角色,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是因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个体扮演的角色绝不止一种,而是多重角色的统一体。例如,一个大学生,在课堂里是学生角色,在商店里是顾客角色,在公共汽车上是乘客角色,在女朋友面前是“护花使者”角色,社会赋予他的多重角色。

(8)多重身份社会与法扩展阅读:

社会身份的要求:

每个人都在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身份,随着对象的不同,所充当的角色也不同。面对老师,是学生;面对学生,是老师;面对父母,是子女;面对子女,是父母。凡此种种,都在说明,大家每天都在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每天要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换。

人生就如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一个充当多个角色的演员,这个演员没有排练,没有重演,如果某个角色缺位了那就是终身的遗憾。因为不同的角色所要求的不同,所以说如果一个人要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就必须多充当几个角色。

⑨ 多重身份的背后是什么

以做好事出名的陈光标,如今真的成了这个时代的“标杆”,他的善举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被当成全国的道德模范成为人们交口称赞和竞相模仿的对象。当陈光标把慈善当成终身事业,并且为这一事业而奋斗的时候,慈善也同样回赠给他,他得到了无数褒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抗震救灾英雄志愿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红十字勋章”、“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人物奖”、“支持红十字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2008CCTV“经济年度人物”等大奖、2009年“最具号召力中国慈善家”……陈光标被无数的荣誉光环笼罩着,这些荣誉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不过大部分的人都只看到了荣誉本身,看到了陈光标一人独占了这么多项荣誉,却不曾想过陈光标为此付出的代价。陈光标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一个普通人一旦有了荣誉想再普通下去自然也就很难了。他需要无时无刻不活在阳光之下,而活在阳光之下的人是不能有“阴影”的。这也让陈光标时刻“如履薄冰”。他说:“我这个人做人比较低调,做好事很高调。我每天只有进了家门以后心情才能完全放松下来。只要出了家门,我就认为东南西北有四个探头在对着我。为什么?因为我想做一个好人的榜样,我的言行举止要引领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人,这是我所要追求和所要做的,所以我不能让自己出错!”是的,陈光标要做一个好人,还要做好人的榜样,榜样又怎么能够出错呢?但是这样严格的要求搁在每个人身上都难免觉得累,但是陈光标却觉得这是值得的。做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做一个高调的好人更是如此。除了要时刻保持最好的形象和最佳的状态之外,还要承受来自各方的“考验”。这种考验包括全国各地的求助者,包括各种各样的怀疑和人为制造的各种麻烦。陈光标的给钱方式是非常直接的,他一般不会把钱交到各种慈善机构,而是直接送到需要帮助者的手中,他觉得这种方式是最快最见成效的,而且他也能亲眼看到钱的去向和钱起到的作用。不过这样做也有一个麻烦,那就是求助者的良莠不齐甚至鱼目混珠,其中也不乏一些混吃混喝直接骗钱的。陈光标曾经也受过不少骗,好在他现在学聪明了,学会了对求助者进行“甄别”,而且专门成立了一个5人的甄别小组,对求助信件进行筛选,对求助者的身份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保证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陈光标根据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解决了其中许多问题,为此共花费2100多万元。他说:“我捐赠的对象主要定位在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4个方面。”可是这样一来问题也来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人开始不满意了,在他们的意识当中,陈光标就是有钱人,不差这仨瓜俩枣的,你有钱给我是应该的。但是如今却被拒之门外,或者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那自己当然就不痛快了,我不痛快又岂能让你痛快?于是谩骂、指责什么难听的话也就来了。难听的话还是小事,更有许多人开始对陈光标的人品产生怀疑,人们觉得他短短几年时间就能赚到几十个亿,里面肯定有“猫腻”。有人甚至造谣说他是走私毒品、贩卖军火的。老家一些邻居和乡亲觉得他给外地动辄几千万地捐,为什么不把钱都捐给家乡呢?于是,也有人觉得他做好事是在作秀,甚至怀疑他的钱来路不正。于是,一出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了,陈光标拿钱给家乡修路,搅拌泥沙时人家不给他用水,让他从几公里之外的地方买水。更有甚者,少数人还去当地执法机构举报他,陈光标说:“我这么多年做好事,可能会得罪一些人。每年都会有工商、国税、地税去查我。”诸多的指责、不理解,甚至使绊子都没有让陈光标退缩,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清白的,自己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他不怕别人去查,政府每查一次只能又一次地证明他的清白,如果他真的有问题现在也就不会这么理直气壮地站在大家面前了。所谓“真金不怕火炼”,真正强大和有实力的人是应该理直气壮的。陈光标对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形象是满意的,因为他问心无愧。对于以往被资助者中不懂感恩的,陈光标并不计较:“反正是贫苦人家的,多要点就多要点吧。”一向笃信佛缘的陈光标并不要别人都感恩,因为感恩之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慈善,尤其是教育事业,因为他明白一个人道德的缺失,教育是最大的根源,也是最终的解决方案。陈光标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他的慈善事业,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为,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睁眼闭眼就是钱和权,忘记了什么是尊严,失去了人性,这让我非常寒心。我所捐的14亿多,帮助了70多万贫困人口,其实,我看重的并不是这些钱,我捐14亿多跟普通百姓捐10块钱是一个道理,主要想通过个人的亲力亲为来影响带动更多的人行动,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这才是我觉得无比快乐的事。”

陈光标语录

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热点内容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题手抄报 发布:2025-01-21 12:00:46 浏览:373
食品检验的法规 发布:2025-01-21 11:49:43 浏览:643
民法总则考试答案 发布:2025-01-21 11:37:25 浏览:609
刑法教学法规 发布:2025-01-21 11:26:37 浏览:155
经济法出现于什么时期 发布:2025-01-21 11:25:40 浏览:724
辞职报告与劳动法之间的关系 发布:2025-01-21 11:17:32 浏览:779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 发布:2025-01-21 11:13:03 浏览:802
泗洪县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1 10:03:11 浏览:920
涉外经济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发布:2025-01-21 10:01:42 浏览:621
80岁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21 10:01:41 浏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