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私法与社会法

私法与社会法

发布时间: 2020-12-25 00:14:25

⑴ 为什么社会法既不属于私法又不属于公法

社会法是什么呢?来比如反垄断法、反自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金融法、计划和产业政策法、国有企业法,等。这些现代法律主要是解决经济规划、环境保护、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性的问题。这些法律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因此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家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就有了“社会法”的提法。

⑵ 公法和私法有什么区别

公法与私法分类的基本意义,
在于便于法律的适用。区分二者的实益在于,易于确定法律关系的性质,应适用何种法律规定,应采用何种救济方法或制裁手段,以及案件应由何种性质的法院或审判庭受理,应适用何种诉讼程序。梁慧星先生在谈及公法与私法的分类时说,法律之分为公法与私法,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成果。他同时引用德国学者基尔克的论断:公法与私法的区别是今日整个法秩序的基础。如果这一区别被混淆,甚至无视公法与私法的本质差异,作为社会调整器的法律将会失灵,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将会处于混乱之中。具体言之,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主要有以下不同意义。

(一)从利益保护的重心来看,
公法以维护公共利益即“公益”为主要目的,私法则以保护个人或私人利益即“私益”为依归。
“利益说”曾是公、私法划分标准的有力学说,这种论说是以利益多元化和多极化的客观存在为基础的。

罗尔斯·庞德将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三类。法律与利益发生联系的纽带是利益主体的行为。法律主体的行为与一定的利益追求相关联,人们努力奋斗所追求的一切都与其利益相关。法律对正当利益的保护是通过设置适当的行为标准来完成的。

公法着重保护的公共利益,首先是超越私主体的具体的和特殊的利益,其次也是其他各种利益的平衡器,在其他各种利益发生冲突时为政府实施调控和干预充当一个正当合理的借口。

公共利益是为维护共同体之间的共存共处而存在的,是共同体之间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就实际情形而论,公法所维护的公共利益表现为各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秩序、安全、公正、自由等人类基本的生存价值和制度环境。

私法主体在私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区域内所寻求的是各自独立的私人利益,包括财产利益及人身利益两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应当严格区别国家作为行政管理者和作为财产所有者两种不同的身份。

当国家以特殊的私法主体面目出现时,如以国家名义发行国债、接受无主财产或取得无人继承的财产等,国家所追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而仍然属于私法上的“私人”利益,这是由国家的多重法律身份所决定的。

⑶ 请问保险法是属於私法还是社会法(公私混合法)

保险法属于商法 商法属于私法 所以是私法 至于社会保险法和保险法完全不同

⑷ 公法的含义私法的含义社会法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区别

公法是指涉及公权力的法律,私法是指涉及平等主体间的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主要区别就在于主体的地位,公法主体双方的地位不平等

⑸ 公法,社会法与私法的含义

去网上搜下啊

公法是配置和调整公权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公法以研究公权力、公权力配置、公法关系和公法责任为主要内容。公法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公法是指调配公权力内部或公权力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广义的公法是指调配公权力之间,以及调节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如果从各部门的调整来看,公法就是典型 的公法和非典型的公法或非典型私法中的公法部分。

首先,公法是配置、调整公权力的法。公权力是公法的着眼点。凡是现实意义上的公 权力,就需要现实意义的公法来调配。

其次,公法的范围包括调配公权力之间的关系的公法和调配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公法。公法可以延伸到对私权利的干涉层面,而非仅仅国家权力层面。公权力的边界是个人可能发生冲突的领域。当然,这是从严格意义上说的,因为,任何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有权(权利和权力)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形成共同的一致的意志,这一意志物化为各种国家机关(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司法机关、武装机关等),这时就形成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并存的现象,两者都可以通过法定的程序影响对方。或者说,没有不受公权力管辖的私权利,也没有不受私权利影响的公权力。两者影响的最终原因或动因应是人民利益和幸福的需要。

再次,公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和。这些规范在调整的具体客体、对象、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也属于不同的法律部门,甚至及其分散。

第四,公主体、公利益、公权力、公权利等一切公的范畴都应由公权力来调整,自然要公法来调整。可以笼统地说,大家(公域)的事由公法管;个人(私域)的事由私法来管。

第五,公法的调整范围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社会越发展其社会化程度就越高,公权力也就越发展。但是,这与对人们私权利的保护不矛盾。另一方面,在公权力扩张的同时,私权利也在扩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私权利的扩张,公权力也就没有了土壤。封建社会的公权力与私权利亦是如此。

第六,公法不是一个单一的部门法,研究公法的目的又在于规范公权力,因此界定公法时应以公范畴为线索和参照,而在公范畴中以公权力最为核心,因此,公法学应从公权力开始。

第七,公法是法,其规范是法律规范,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因此公法有法律后果,主要表现为制裁,也有补偿。公法主要有四部分组成:(一)公权力。公权力的起源、形成、和公权力的分类(国家权力和社会公权力。)等(二)公权力的配置。国家权力的分工及相互关系、横向配置、纵向配置、国家权力与社会公权力的配置、公权力与私权利的配置与关系。(三)公法关系。是指公权力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四)公法责任。是指危害公权力的正当行使,违反公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动态的、历史的,是经济、政治等诸因素作用的结果。现在社会公权力有扩张的趋势,国家越来越需要向社会授权,这就出现了所谓的“社会法。”它们实质上属于公法范畴,应划到公法的范围内

私法,相对于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规范私权关系的法律。

公、私法之区分

目前区分公、私法并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益说。根据调整的利益关系的性质,是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
二、主体说。根据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 但比较多数人采的是所谓的「新主体说」, 这一个说法的区分标准是: 如果一个法律关系中,出现的法律主体其中一方是以公权力姿态出现的国家主体, 那么适用在这个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就是公法; 反之,如果双方没有出现这样的主体, 就是私法.
举例来说:台北市政府向池上便当订购饭盒, 这里台北市政府出现的姿态,和公权力无关.
必须注意的是,新主体说是用来区分「法律」本身的定性, 而「法律关系」是公法关系或者私法关系, 则是另一件事情.
三、性质说(隶属说)。调整的是纵向隶属关系还是横向平等关系。这在很长时间内占主体地位。
四、理念说。根据法的理念。调整分配正义的是公法,交易正义的是私法。
五、决策说。公法是受到约束的决策的法,私法是自由决策的法。

⑹ 为什么会出现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划分

法律有很多的分类方式
公法、私法、社会法的分类只是其中一种分类方式。简单点说,这样分回类的目答的就是要让人们对各种法律的性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的针对不同案件适用不同的法律。
典型的公法如行政法,典型的私法如民法,社会法的话像环境保护法。

⑺ 公法,社会法与私法的含义

社会法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社会保障法、劳动法等,主要是公法,部分涉及私法的内容。

⑻ 劳动法属于社会法社会法是公法还是私法我们老师讲的好像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

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公法
因为它代表全部的劳动人民~~
私法的说法是地方性质的

⑼ 公法、私法、社会法各自包括哪些法(部门)

公法:涉及调整国家公共权力的法,一般为宪法、行政法、诉讼法等。
私法:调整私权的法,如民法、商法等。
社会法:以社会公益为主要目的的法,如环境保护法。

热点内容
行政法学第13章在线测试 发布:2025-02-19 13:00:34 浏览:355
不履行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19 12:04:02 浏览:694
新婚姻法关于房产婚后 发布:2025-02-19 11:39:08 浏览:418
全面依法治国党课教案 发布:2025-02-19 11:39:06 浏览:809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大纲 发布:2025-02-19 11:36:47 浏览:893
法院院长邢 发布:2025-02-19 11:03:34 浏览:25
法院拍卖股权流程 发布:2025-02-19 10:58:30 浏览:715
陕西慈善事业促进条例 发布:2025-02-19 01:04:45 浏览:768
敲诈北京法院 发布:2025-02-19 00:38:12 浏览:166
劳动法关于离职的补偿 发布:2025-02-19 00:36:49 浏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