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鸠社会与法
① “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什么要怎样理解
“饮鸩止渴”中的“鸩”指的是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该成语的意思就是明知后果有害,但仍贪图一时之急需,而不顾留下后来的大患,通常用来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鸩的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绿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汉书》中记载,汉惠帝二年时期,齐王刘肥入朝,惠帝对其礼遇有加,结果遭到吕后的不满,便令人赠鸩酒意图谋害。此鸟以蛇为食,应是指大冠鹫,古人以为它多食毒蛇,羽毛中必亦含有剧毒之故。
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都指只顾眼前需要。但“杀鸡取卵”偏重利的取舍,指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则在于害的轻重,指为了弥补或减少当前的损害,而不计严重后果。
(1)饮鸠社会与法扩展阅读:
饮鸩止渴的成语典故: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
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这时,霍谞才十五岁。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宋光入狱以后,霍谞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 (“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十五岁,对他的胆识颇为赞赏。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② “饮鸩止渴”怎么读音
“饮鸩止渴”的读音是yǐn zhèn zhǐ kě。
释义: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鸩:毒酒。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译文: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喝毒酒。如果这样的话,东西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
近义词
扬汤止沸 [ yáng tāng zhǐ fèi ]
释义:释义:舀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比喻暂时救急或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译文:快要烧开的开水,只要有一个人在下面烧火,就是有一百个人把水舀到空中让它落下锅子的时候稍微变凉,则根本就没有用处。还不如把灶下面的柴火拿走才能解决问题。
③ 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到底是什么东西
饮鸩止渴中的鸩指的是一种有毒的鸟,这种鸟据说是古代的一种羽毛有毒的动物,这种鸟的的羽毛浸泡出来的酒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喝了以后会在短时间内让人暴毙而亡。
关于成语里边的饮鸩止渴中的鸩,它可能是在我们古代的时候存在的一种鸟类,也有可能是在过去的时候,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皇帝的上贡出现的鸟类,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因为这种鸟的毒害的原因,所以被人给捕杀而灭绝,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发现的鸟类里边没有发现这种鸟的存在。
④ 苏格拉底为什么喝毒药
参照以下资料和典故吧,看看能不能对你有用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 年,正值华夏战国时代的初期(周安王三年),古希腊雅典
的三位罗织罪状的检查官:墨勒托斯,一位拙劣的悲剧合唱歌曲的作者;安
尼托斯,一位制革的匠人;一位演说家,一起指控当时著名的学者、哲学家
苏格拉底有罪。他们对苏格拉底指控的基本内容如下:“苏格拉底违反法律
表现在他不尊敬城邦所信奉的诸神,而且还引进新神;他的违法还表现在他
蛊惑青年,使之误入歧途。”不知道这三位检察官用了些什么证据,竟然说
服了雅典的公民,让他们认为城邦应该判苏格拉底死罪。这样,苏格拉底就
被宣判为有罪,定为死刑。但是没有随即行刑,推迟了一个月以后才执刑。
在这段时间里,苏格拉底有充裕的时间与机会出走逃避。他的朋友克里同曾
多次劝说他远走高飞,但他不为所动。因为苏格拉底自认是一名雅典公民,
就要遵守雅典所制定的法律,以身殉道,甘愿受死。苏格拉底还认为,如果
在他的朋友及学生的协助下越狱逃走,是“以错对错”,这种办法不可取。
另外,按照当时雅典的法律规定,所有被判有罪的人都可以请求宽恕。但是
这样做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罪,当然苏格拉底是不愿意这样做的。当时雅典法
律还规定,被判有罪的人还有自己选择某一种刑罚的自由,即在认罪的前提
下交罚金或者选择被放逐处罚。这些都是古希腊雅典当时宽容的民主措施。
然而,苏格拉底一贫如洗,他声称,自己没有这笔钱,也不愿意交罚金。苏
氏也不愿意领着妻子和孩子,在法庭垂泪乞求同情和宽恕。他倔强的态度惹
怒了法官,但他表示“我宁愿选择死也不愿婢膝地乞求比死还坏得多的苟且
偷生”。苏氏对死也不畏惧,因为他认为“灵魂不灭”或“灵魂转移”,人
死后可以到另一世界,即冥府,在那里,“充满希望”的新生又将开始。他
视死如归,最后临危不惧,饮鸩就刑。
那是5 月间的一天,苏格拉底将饮鸩就刑。当死神的脚步向苏氏越来越
逼近的时候,在囚禁着苏氏的地方聚集了不少人,其中有他的挚友克里同,
还有其他的朋友及他的学生。这时,克里同问苏格拉底:“你还有没有别的
事情要作交待?如关于你的家人或其他别的事,我们都是愿意尽力去做这些
事的。”
苏格拉底回答道:“没有什么事情。我只是希望你们能按照我往常所说
的那样去做,要好好照顾自己。你们若是能好好照顾自己,就等于是帮助我
和我的子孙后代。要是你们不好好地照顾你们自己,不遵从我方才及以往说
过的道理,不管你们现在如何郑重地答应我所要做的许多事,那都是没有什
么用的。”
克里同说道:“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的,但我们该怎样安葬你呢?”
“按照你们所想的方式就可以了,只要你们心中真正感到我还存在着,
并没有离开你们,那么你们就以你们所想的方式埋葬我吧。”苏格拉底说完
这句话后微微一笑,看着围绕在他身旁的众人,接着又说:“各位,克里同
并不了解现在的这个我就是苏格拉底,反而认为在不久后他看到的尸体才是
我,所以才向我提出如何埋葬我的问题。在我饮鸩去世后,我要告诉你们,
我去另一个国度了。有关这个问题,刚才我们谈论了许久。这是因为一方面
希望你们镇定下来,另一方面,也是在安慰我自己。可是我们之间方才的谈
话,好像克里同并没有听进去。我恳求你们向克里同担保,向他作保证,我
死后是不会留在这儿的,会去离这儿很远的乐园。这样一来,克里同的心情
就能平静下来。那样,在他看到我躯壳被埋葬或焚化时,他的悲恸或许要减
少的,因为他不会感到那样做不是对我的虐待;同时,在埋葬尸体时,他不
至于说:‘埋葬的是苏格拉底。’克里同啊,你必须丢掉那些没有实际意义
的想法,以免伤害自己的心灵。你要鼓足勇气说:‘埋葬的只是苏格拉底的
躯体。’关于怎么样埋葬,就照你的意思,按照现行一般的民俗做就行了。”
苏格拉底说完上面这些话后就站起来,然后走进另一间房子去沐浴。这
时,克里同和其他人留在外面,没有跟着进去。他将苏格拉底向他们说过的
事情提出来,大家互相间讨论讨论。对于这些,他们进行了回忆、反思,对
于苏氏以往的不幸遭遇,感到哀伤和叹息。在场所有的人都感觉到自己好像
是一群没有父亲的孤儿,必须就要面对寂寞和现实的人生。
在苏格拉底沐浴完毕以后,他的家人,包括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17
岁,名叫兰普罗克勒斯,另外的两个都还很小,以及他的第二个妻子克珊狄
波斯,来到他身边。苏氏当着克里同等人的面将他迫切希望的事向他的家人
讲了,作了交待。然后让妻子和孩子先回去。随即转身到克里同等人处。这
个时候天渐渐黑起来了,苏氏坐了下来,便不再多说话了。不一会儿,由11
人组成的刑吏队的一名下属走近苏格拉底的身旁说道:“苏格拉底啊,你跟
别的囚犯真是很不同呀!在我接到命令要他们饮鸩就刑时,他们要不是耍赖
就是咒骂我。而你对我从来没有埋怨过。自从你被关在这里以后,我已经了
解你是这座牢里所有犯人中最高尚、最温和也是最伟大的人物,到现在我相
信了这一点。你是一位很明事理的人,你清楚,有关你的事,责任不在我,
因此,对我也不生气。想来你也明白,我要对你说些什么,我就是要请你保
重,也要请你对这无法改变的事,要以轻松平静的心情忍耐下去。”
这人说完上面这些话以后,就淌着眼泪难过地离开了。
这时众人沉默,苏格拉底对正离去的那人的背影说道:“你也要保重,
我会照你所说的话那样去做的。”
然后,苏氏向克里同及其他在场的人说道:“那个人跟我很亲近,他一
有空总是来和我说话。像他这样的人现在已经不太容易找到了!我是由衷感
激他。克里同,我们要照他所说的话去做。请你叫人把鸩,即毒药拿来好吗?
要是还没有准备好,就让他们赶快准备吧。”
克里同回答道:“苏格拉底,可是太阳仍然照耀在山顶上呢,还没有落
坡。其实我也知道,不少人接到就刑的通知后,总是要拖延一段时间才饮鸩,
即毒药。他们还要尽情吃一些美味,最后欢乐一番,然后才去死。所以,你
用不着那么急,时间还是有的呢。”
苏格拉底回答道:“克里同啊,那些人就像你所说的那样,也是可以理
解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对自己有好处。但是,我不像他们那样也是有
理由的,因为我觉得推延饮鸩,即服毒的时间,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用的。
如果到了这时候,还什么也放不下,只能增添些自我嘲讽而已。因此,还是
照我的吩咐去做吧,不要再坚持了。”
到了这个时候,克里同只好用目光暗示在旁等候吩咐的小童,那个小孩
就走到外面去了。一会儿,这个孩子又走了回来,并且领着一个人进来。这
个进来的人手里捧着一只杯子,里面盛的就是鸩,即毒药。于是,随时都可
饮鸠就刑了。苏格拉底对这个手里捧着毒药杯的人问道:“请你告诉我,我
该怎样做才行?”
那个人说:“你喝下这杯毒药以后,只要不停地在这里走,如果感到两
脚逐渐沉重起来,而且越来越重,于是你就躺下来。这就表明毒药已经生效
了。”
说完了这些话,此人就将盛着毒药的杯子递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把杯
子接了过来,脸色一点也没有变,镇定自若,跟平时的表现完全一样。他看
了一看把杯子递给他的那个人,然后问道:
“我可不可以从杯子里取一点出来,把它献给神呢?”
那个人回答道:“我们准备的毒药的分量刚刚好。”
苏格拉底于是说道:“这我是知道的,我只是想向神祷告罢了,祷告我
从这个世界到达另一个世界,能够平安幸福!这也是我用这杯中之物作为饮
料,以此来向神许愿。”
苏格拉底把毒药饮下去了。
方才,在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在抑制自己,尽量忍着眼泪,不要哭出来。
但他们看到苏格拉底喝光毒药就刑时,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了,不得
不捂着自己的脸哭了起来。要是说这是为了苏格拉底而哭泣,倒不如说是自
我悲伤,感到自我的不幸,为的是丧失了这样好的朋友和老师而哭泣。克里
同最不能抑制自己的眼泪,因而站了起来。在场的阿波罗多罗斯是苏格拉底
的好友,眼睛早就哭红肿了,现在更是情不自禁,呜呜地痛哭起来,泪流满
面,悲伤极了。阿波罗多罗斯悲痛欲绝的表现,使在场所有的人都受到感染,
大家难过得更不能自制,悲恸到了极点。只有苏格拉底的态度十分从容,镇
定自若。他看到众人的这种情形,说道:
“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呢?真是让人受不了。我之所以要把女人和孩子打
发回去,就是怕他们像这个样子。我经常听人说,作为男人,应该安静地死
去。所以你们面对着我,应该镇定下来,要坚强些!”
周围的人听到苏格拉底说的话,都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全都抑制住了自
己的眼泪。然后大家看着苏格拉底在不停地走动,逐渐发觉他的脚步沉重起
来。拿鸩,即毒液给苏格拉底喝的那个人,就让他躺了下来,然后用手在苏
格拉底的身上摸了起来,并对他左右的脚踝进行检查。这个人用力压住苏格
拉底的脚踝,并问道:“感不感觉痛?”
苏格拉底回答说:“不。”
那个人又按他的膝盖,并告诉周围的人,说道:“苏格拉底的身体已经
慢慢地僵直了,已经没有了知觉。”
那人又重复地摸了一次,再对众人说道:“要是僵冷到了心脏时,就可
以说一切都结束了。而现在他的下半身大部分都已经僵冷了。”
这时,那个行刑的人在苏格拉底的脸上盖了一层布。就在这时,苏格拉
底将盖在脸上的布拉开,开口说话:
“克里同,我还欠医神阿斯克勒皮俄斯一只公鸡(这是医神的圣物),
请不要忘了,要还给他。”
这就是苏格拉底临终时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克里同赶忙对苏格拉底说
道:“好的,还有没有其他别的事情呢?”
这时,苏格拉底已经无法开口回答了。舌头已经僵直了。随即,苏格拉
底的身体痉挛了一下。那个行刑的人当即把盖在苏格拉底脸上的布拿开。这
时苏格拉底的两眼已失去了光彩。克里同用手轻轻地按摩着苏格拉底的双眼
和嘴,使之能安然地阖闭起来。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⑤ “饮鸠止渴”是什么意思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饮鸠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⑥ 饮鸩止渴的鸩是什么
饮鸩止渴的“鸠”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饮用鸩的羽毛浸泡的酒来止渴。这个词语比喻用错误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饮鸩止渴”这个典故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鸩的介绍
鸩是中国传说中的毒鸟,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绿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汉书》中记载,汉惠帝二年时期,齐王刘肥入朝,惠帝对其礼遇有加,结果遭到吕后的不满,便令人赠鸩酒意图谋害。此鸟以蛇为食,应是指大冠鹫,古人以为它多食毒蛇,羽毛中必亦含有剧毒之故。
《辨证录·中毒门》:“人有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制鸩酒方法最为简便,即以鸩羽拂之于上等好酒,酒色香味不变,而鸩毒尽入,喝之顷刻间五脏俱溃,神经麻木,无痛而死。鸩酒一直是皇宫谋杀、赐死的上品。
⑦ 饮鸠止渴是什么意思,它与望梅止渴有什么不同
“饮鸠止渴”的意思是: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鸩是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望梅止渴”的意思是:梅子酸,人看见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借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两个词语中虽然都有“止渴”二字,但并没有实际联系,“饮鸠止渴”指用错误行动解决眼前困难,而“望梅止渴”表示空想、空等,不付出实际行动。
造句:
饮鸠止渴:在现今的商业时代,生产商只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
望梅止渴:如果不潜心钻研,一心只想走捷径,恐怕是望梅止渴,无济于事的。
⑧ 饮鸩止渴
饮鸩止渴,是一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意思是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近义词有饥不择食等。
【释 义】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方法不对。
鸩鸟
【结 构】连动式
【近义词】饥不择食、急功近利、漏脯充饥
【反义词】从长计议
成语出处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剧照:饮鸩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⑨ 饮鸩止渴能不能达到止渴的目的
这是一本详细讲述"瘾品"的历史及对社会和人类改变的一本书,由于翻译的原因,文字读起来有的费劲,但由于数字和案例的存在,又使得可读性稍稍有点增强。我用一晚上零一上午的时间,把这本书大略的读完了。
分享给大家我觉得有意思有感触的几个点:
1.好奇害死猫
瘾品的发现,很多是由于偶然,除了糖,烟酒、槟榔刚接触时,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么美妙的,可是总有些人为了获取愉悦而继续尝试,最终成瘾。这些瘾品里面含有的生物碱类等物质,本是这些物种赖以自卫的武器,最后却成了人类趋之若鹜的瘾品。
2.无利不起早
任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瘾品,背后自有其一套赖以传播的逻辑。其中,能获取高额的利润,是这些瘾品得以流传至全世界的重要原因和推手。
而能够获取利润,其实就是这些瘾品久禁不止的最终动力,而人类对瘾品的渴望加上对利润的渴求二者相辅相成,造就了庞大的瘾品经济。最后几乎看不出来谁对谁错。这本书里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其运作的原则就是要挑动人体内的每根神经,并且让他们维持在最高度的人为紧张状态,要把人类的每个欲望逼到极限,并且尽量制造更多新的欲望与人造的渴求,为的是要用我们的工厂、出版社、电影公司以及所有其他从业者制造的产品来满足这些欲望和渴求。"
读到这里,我忍不住拍案叫好,说的太好了,前些时间,我读到了一个"奶头乐"理论:
奶头乐"是布热津斯基提出的一个理论,汉语化后的涵义是:当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平庸阶层分化后,精英阶层为了稳定这种分化,应用自己控制的各种资源,向平庸阶层提供各种可以消耗时间的活动,比如娱乐八卦、打折促销、社交网文、赌博色情等等。这些事情非常具有成瘾性,让平庸阶层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消耗掉工作时间以外的业余时间,减少平庸阶层的思考时间和进取斗志,使其能安于现状,不去挑战精英阶层的统治。因为平庸阶层本来也就是由自制力差的人组成的,而且好逸恶劳本来就是顺应人性的,所以这种策略也非常简单有效,便于实施。简单说,只要不是能够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活动,几乎都是奶头乐,比如绝大多数电视剧、真人秀、社交网站、娱乐八卦、网文等等,甚至包括超出需要的健身活动,因为只有强大的大脑才能让平庸阶层上升到精英阶层。
沉湎于瘾品,也是奶头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是很多人乐意看到的现象,而且很多种商业活动也在助长这种饮鸩止渴的现象,现代西方文化的精髓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为追求自我满足抛开传统束缚。
烟草公司的一名顾问提出的妙策是:"尽你所能(在虑及某些法律束缚的情况下)多讲香烟与大嘛、啤酒、葡萄酒与性爱等等的关系。不要提健康或相关的话题。"
这样的醉生梦死的状态,恰恰是资本所乐意看到的,某些西方国家,基于统治需要,也乐意见到此种情况的发生。
3.贫穷的陷阱
马克思说:宗教是穷人的鸦片。这句话推而广之,香烟、酒精、可咔喑、咖啡等等也是穷人的鸦片。
贫穷会让人短视,越是高远的目标遥不可及,越会在意短期的触摸的到的欢愉,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穷人生活困苦,需要麻醉,但越麻醉,越挣扎不起来,最后,就成了瘾品的奴隶,这句话并不夸张。
4.西方制药企业:是天使还是魔鬼
电影《我不是药神》把格列卫当成了治疗肿瘤的神药,这个笔者不去评价,只是《上瘾五百年》这本书倒是揭开了一些大的跨国制药公司的黑历史,有图为证:
很多的合成、半合成类毒品,其实都是这些神通广大的"药企"率先以药物的名义而生产的。而且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刚开始认为是神药,后来才慢慢发现是魔鬼。
这些瘾品药物的使用,慢慢的开始不受控制,开始被管控,开始被变成犯罪分子冒着死刑的危险贩卖的东西。
香烟也是如此,你们的股神巴菲特如是说:
化学药品越来越精细,相伴随而来的,是与自然状态下的草药的差别越来越大,针对性越强,副作用越大,而背后的利益驱动,其实是把老百姓当成小白鼠,有问题大不了再补救,试问,那一批因为这些药物而成瘾,家破人亡的,怎么办?怎么补偿了呢?那一大批的"海豹儿"的痛苦,谁来买单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人反思。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科技越来越发达,科技对人的异化越来越明显,食物越来越偏离原本的滋味,科技让人类同自然的关系渐行渐远,到处都是诱惑和宣传,而人类的内心却越来越空虚而迷惑。
一大批商家和政客在挖空心思放大人类内心的欲望,有成瘾性,让人不再思考,麻木不仁,醉生梦死,方便管理的大众,在媒体和流行文化的熏陶中越来越迷失自我,《上瘾五百年》这本书,值得看一看。
5.节制过分的欲望,是跳出上瘾陷阱的关键。
民以食为天,我们看"食欲"的"欲"字,繁体也是这样写的,从谷从欠,顾名思义,本义就是食物吃不够。我们再看"贪得无厌"的"厌"字,繁体字是"餍",指得是饱、满足的意思,里面的那个"食"字,本义也是食物。对食物的索取喜爱,是人类的本能,但是超出身体所能够运化吸收的限度的摄入,就容易出现疾病,所谓"病从口入",食物如此,瘾品更是如此。欲壑难平,惟有节制。
⑩ 饮鸠止渴 出处,原意,引申意思
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諝,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 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 霍諝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由于他秉公执法,得罪了 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从而押到京都洛阳,关进监狱。 宋光下狱后,霍諝的心情一直不平静。当时霍諝虽然只有十五 岁,但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他从小常和宋光在一起,对舅舅的为 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他日思夜想怎 样为舅父伸冤,最后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辩白。信中 有这样一段话: “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得到朝廷的任用。 怎么会冒触犯死罪的险去篡改诏书呢?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 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呢?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 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 很有道理,对霍諝的才学和胆识也很赏识,便请求顺帝宽恕宋光。不 久,宋光被免罪释放,霍諝的名声也很快传遍了洛阳。
鸠据说这是一种鸟,鸟的羽毛含有剧毒,只要把羽毛泡在酒里,立成毒酒,饮之立毙。。
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鸠」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鸠止渴」便是源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