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婚姻法期刊

婚姻法期刊

发布时间: 2022-08-19 08:06:34

『壹』 广东未来几年的法学学生就业形势会怎样 刑法 还是民商法的市场大 还是婚姻法

民商法和刑法都是主流方向,需求量都会很大,可能民商法的就业会更好些,毕竟关系到民生问题。不过,广东没有法学的大腕人物,刑法和民商法学的大拿们,基本集中在北京。

一,民商法:
1,清华:商法第一(代表:王保树、朱蕴慈、施天涛),民法第二(崔建远、韩世远);
2,人大:民法第一(王利明、王轶),商法也很强。
3,清华和人大的民商法地位超然,比其他学校强很多。另社科院法学所的民商法也非常强大。可以说,清华、人大、法学所三强鼎立。其他还不错的有:吉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大,北大等。

二,刑法学:
1,清华法学院,张明楷、周光权、黎宏、劳东燕这个团队的确太牛逼了,中青年结合,朝气蓬勃,潜心学术研究,连续多年在法学核心期刊上独领风骚,实力第一;
2,北大法学院,陈兴良领衔,不过除了陈兴良,其他人跟他相差太远,独立难撑啊,不过第二应该没问题;
3,人大法学院,虽然有高铭暄,但年事已老,被赵秉志拉走了几乎整个刑法学团队,元气大伤,年轻一点只有冯军还不错,幸好底子不错;
4,北师大法学院及刑法所,靠着赵秉志带来整个团队,一下子飙升,不过底子还是差点。
5,往下的还有中南政法、华东政法、武大、西南政法、中国政法、东南大学等,但这些学校实力都不错,但缺少大腕牛人。

『贰』 如何界定父母子女间债权债务关系,在线等

[摘 要]姻亲是我国亲属中的一类,该种关系的产生以婚姻为中介。将姻亲具体分为配偶的血亲与血亲的配偶便足以调整相应的社会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儿媳或女婿与公婆、岳父母关系均是姻亲关系。继父母继子女关系不论是否形成抚养教育关系,都应属于姻亲。丧偶的儿媳、女婿不应作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参与继承;而应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不享有法定继承权,但却可以参与遗产的分配。

[关键词]姻亲 继父母子女 拟制血亲 法定继承 遗产

亲属,是指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一经法律调整,便在具有特定亲属身份的主体之间产生了法定的权利义务。 通常的在理论上又根据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将亲属具体分为配偶、血亲与姻亲。其中的姻亲,顾名思义,是以婚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关系。当然,配偶是被排除在外的。姻亲又往往因为状况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形:一是配偶的血亲;二是血亲的配偶;三是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其中第三种情形的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例如妯娌、连襟等等,其亲属关系相当的疏远,在一般情况下很难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此种情形下的姻亲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名义上的称谓,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那么对姻亲的此番如此细致地规定有何法律意义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为婚姻法),仅仅在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不难看出,婚姻家庭立法中对姻亲关系进行调整的仅仅是继父母子女关系。从继子女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血亲的配偶的情形;从继父母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配偶的血亲的情形。在民法的立法规定中,涉及到亲属问题的是有关近亲属的规定。近亲属的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的界定,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中配偶是亲属中单列的情形;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属于亲属中的血亲关系,也就是彼此之间有血缘联系的亲属。民法中对近亲属的这一界定与姻亲无关。相关的民法规定若是真有涉及到姻亲的,其法律的调整点也不在于因姻亲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而是在于彼此之间产生的民事债权债务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为继承法)对姻亲关系的调整是第十二条。该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所涉及到的姻亲关系,从儿媳、女婿的角度分析,属于配偶的血亲;从公婆、岳父母角度分析,属于血亲的配偶。虽然国务院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暂行办法》第六条中对公务员任职中亲属回避的范围的规定,涉及到三代以内的旁系姻亲。但由于我国的亲等计算中并没有有关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使得该项规定很难操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姻亲在法律上的意义不大。

立法本身对姻亲关系的调整范围很是狭窄,便没有必要将姻亲的范围进行非常详细的划定,做到有的放矢便可。因而笔者认为对于姻亲范围的划定只需分两种情形:一是配偶的血亲;一是血亲的配偶。同时对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也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既然姻亲关系的产生是由于婚姻的缔结,那么对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也应该以配偶为中介点。配偶与其血亲的亲等系数适用于另一方配偶。例如己身的丈夫与己身的公婆是二代的直系血亲,己身与己身的公婆便是二代的直系姻亲;己身的丈夫与己身丈夫的兄弟是二代的旁系血亲,己身与己身丈夫的兄弟便是二代的旁系姻亲。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姻亲的法律规定具有可操作性。

姻亲这种法律关系与婚姻这一中介点紧密相连。随着婚姻的缔结,会产生姻亲这种亲属关系。婚姻关系的终止是否会导致姻亲关系的终止呢?法律将在此种情况下姻亲关系是否保留的决定权交给了姻亲关系的当事人,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姻亲关系的当事人可以通过某一法律事实使这种亲属关系继续保持下去,例如继续地共同居住或虽未共同居住生活,但是长期给与物质上的供给或精神上的抚慰等等。姻亲关系中的当事人也可以采取明示或默示的方式阻却原本在他们或她们之间形成的抚养、扶养、赡养关系,使姻亲关系趋于消亡。配偶、血亲关系中的当事人,或是婚姻关系的直接当事人-夫妻;或是彼此之间的血缘联系。因而针对配偶、血亲关系法律明确规定了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而在这方面,姻亲是望尘莫及的。但事实上是在未对姻亲关系以法定权利和法定义务进行调整的状况下,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实际生活中由于伦理道德的作用,产生了对姻亲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需要。比如:在继父母对继子女进行抚养教育情形下,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认定问题;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情形下,他们(她们)之间的关系认定问题等等。

本篇文章共3页,此页为首页 下一页

相关论文 举步维艰的自由史

论文搜索 定制论文
·全部由硕士、博士撰写
·保证原创,版权归您
·保证PASS,否则退款
论文发表
·专业期刊和核心学术期刊
·均为ISSN刊号和CN刊号
·保证论文发表成功率100%
论文翻译
·多年翻译行业工作经验
·注重翻译质量
·追求高品质的翻译产品
加入会员
·免费代找相关论文
·付费资料,享受9折优惠
·跟踪服务,应用文定制

最 近 更 新 内部控制制度缘何失效—— 一起舞弊 06.09.06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争论之六 06.09.05
未成年犯罪人临时犯罪人格研究 06.09.05
知识产权的对象 06.09.07
迁徙自由的思考 06.09.06
北宋儒士文士与党争 06.09.05
实施村务公开促进民主自治 06.09.05
济南泉群断流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06.09.05
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 06.09.07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及其原因 06.09.05

滚 动 提 取 基于DSP的USB语音传输接口设计 06.05.19
再论宪政的复权 05.11.29
科学时报拯救生命之河——长江 06.07.08
人性与法治 06.01.31
深圳燃气管线的腐蚀与防护设计 06.07.24
法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及应用价值浅析 06.05.12
构建企业会计模式的探讨 05.12.11
论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 05.10.22
创新产品市场策略的经济学思考 05.11.13
论投资基金会计的四大创新 06.02.28
[摘 要]姻亲是我国亲属中的一类,该种关系的产生以婚姻为中介。将姻亲具体分为配偶的血亲与血亲的配偶便足以调整相应的社会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儿媳或女婿与公婆、岳父母关系均是姻亲关系。继父母继子女关系不论是否形成抚养教育关系,都应属于姻亲。丧偶的儿媳、女婿不应作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参与继承;而应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不享有法定继承权,但却可以参与遗产的分配。

[关键词]姻亲 继父母子女 拟制血亲 法定继承 遗产

亲属,是指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一经法律调整,便在具有特定亲属身份的主体之间产生了法定的权利义务。 通常的在理论上又根据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将亲属具体分为配偶、血亲与姻亲。其中的姻亲,顾名思义,是以婚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关系。当然,配偶是被排除在外的。姻亲又往往因为状况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形:一是配偶的血亲;二是血亲的配偶;三是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其中第三种情形的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例如妯娌、连襟等等,其亲属关系相当的疏远,在一般情况下很难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此种情形下的姻亲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名义上的称谓,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那么对姻亲的此番如此细致地规定有何法律意义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为婚姻法),仅仅在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不难看出,婚姻家庭立法中对姻亲关系进行调整的仅仅是继父母子女关系。从继子女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血亲的配偶的情形;从继父母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配偶的血亲的情形。在民法的立法规定中,涉及到亲属问题的是有关近亲属的规定。近亲属的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的界定,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中配偶是亲属中单列的情形;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属于亲属中的血亲关系,也就是彼此之间有血缘联系的亲属。民法中对近亲属的这一界定与姻亲无关。相关的民法规定若是真有涉及到姻亲的,其法律的调整点也不在于因姻亲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而是在于彼此之间产生的民事债权债务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为继承法)对姻亲关系的调整是第十二条。该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所涉及到的姻亲关系,从儿媳、女婿的角度分析,属于配偶的血亲;从公婆、岳父母角度分析,属于血亲的配偶。虽然国务院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暂行办法》第六条中对公务员任职中亲属回避的范围的规定,涉及到三代以内的旁系姻亲。但由于我国的亲等计算中并没有有关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使得该项规定很难操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姻亲在法律上的意义不大。

立法本身对姻亲关系的调整范围很是狭窄,便没有必要将姻亲的范围进行非常详细的划定,做到有的放矢便可。因而笔者认为对于姻亲范围的划定只需分两种情形:一是配偶的血亲;一是血亲的配偶。同时对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也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既然姻亲关系的产生是由于婚姻的缔结,那么对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也应该以配偶为中介点。配偶与其血亲的亲等系数适用于另一方配偶。例如己身的丈夫与己身的公婆是二代的直系血亲,己身与己身的公婆便是二代的直系姻亲;己身的丈夫与己身丈夫的兄弟是二代的旁系血亲,己身与己身丈夫的兄弟便是二代的旁系姻亲。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姻亲的法律规定具有可操作性。

姻亲这种法律关系与婚姻这一中介点紧密相连。随着婚姻的缔结,会产生姻亲这种亲属关系。婚姻关系的终止是否会导致姻亲关系的终止呢?法律将在此种情况下姻亲关系是否保留的决定权交给了姻亲关系的当事人,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姻亲关系的当事人可以通过某一法律事实使这种亲属关系继续保持下去,例如继续地共同居住或虽未共同居住生活,但是长期给与物质上的供给或精神上的抚慰等等。姻亲关系中的当事人也可以采取明示或默示的方式阻却原本在他们或她们之间形成的抚养、扶养、赡养关系,使姻亲关系趋于消亡。配偶、血亲关系中的当事人,或是婚姻关系的直接当事人-夫妻;或是彼此之间的血缘联系。因而针对配偶、血亲关系法律明确规定了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而在这方面,姻亲是望尘莫及的。但事实上是在未对姻亲关系以法定权利和法定义务进行调整的状况下,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实际生活中由于伦理道德的作用,产生了对姻亲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需要。比如:在继父母对继子女进行抚养教育情形下,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认定问题;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情形下,他们(她们)之间的关系认定问题等等。

本篇文章共3页,此页为首页 下一页

相关论文 举步维艰的自由史

论文搜索 定制论文
·全部由硕士、博士撰写
·保证原创,版权归您
·保证PASS,否则退款
论文发表
·专业期刊和核心学术期刊
·均为ISSN刊号和CN刊号
·保证论文发表成功率100%
论文翻译
·多年翻译行业工作经验
·注重翻译质量
·追求高品质的翻译产品
加入会员
·免费代找相关论文
·付费资料,享受9折优惠
·跟踪服务,应用文定制

最 近 更 新 内部控制制度缘何失效—— 一起舞弊 06.09.06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争论之六 06.09.05
未成年犯罪人临时犯罪人格研究 06.09.05
知识产权的对象 06.09.07
迁徙自由的思考 06.09.06
北宋儒士文士与党争 06.09.05
实施村务公开促进民主自治 06.09.05
济南泉群断流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06.09.05
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 06.09.07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及其原因 06.09.05

滚 动 提 取 基于DSP的USB语音传输接口设计 06.05.19
再论宪政的复权 05.11.29
科学时报拯救生命之河——长江 06.07.08
人性与法治 06.01.31
深圳燃气管线的腐蚀与防护设计 06.07.24
法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及应用价值浅析 06.05.12
构建企业会计模式的探讨 05.12.11
论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 05.10.22
创新产品市场策略的经济学思考 05.11.13
论投资基金会计的四大创新 06.02.28
[摘 要]姻亲是我国亲属中的一类,该种关系的产生以婚姻为中介。将姻亲具体分为配偶的血亲与血亲的配偶便足以调整相应的社会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儿媳或女婿与公婆、岳父母关系均是姻亲关系。继父母继子女关系不论是否形成抚养教育关系,都应属于姻亲。丧偶的儿媳、女婿不应作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参与继承;而应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不享有法定继承权,但却可以参与遗产的分配。

[关键词]姻亲 继父母子女 拟制血亲 法定继承 遗产

亲属,是指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一经法律调整,便在具有特定亲属身份的主体之间产生了法定的权利义务。 通常的在理论上又根据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将亲属具体分为配偶、血亲与姻亲。其中的姻亲,顾名思义,是以婚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关系。当然,配偶是被排除在外的。姻亲又往往因为状况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形:一是配偶的血亲;二是血亲的配偶;三是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其中第三种情形的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例如妯娌、连襟等等,其亲属关系相当的疏远,在一般情况下很难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此种情形下的姻亲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名义上的称谓,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那么对姻亲的此番如此细致地规定有何法律意义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为婚姻法),仅仅在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不难看出,婚姻家庭立法中对姻亲关系进行调整的仅仅是继父母子女关系。从继子女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血亲的配偶的情形;从继父母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配偶的血亲的情形。在民法的立法规定中,涉及到亲属问题的是有关近亲属的规定。近亲属的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的界定,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中配偶是亲属中单列的情形;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属于亲属中的血亲关系,也就是彼此之间有血缘联系的亲属。民法中对近亲属的这一界定与姻亲无关。相关的民法规定若是真有涉及到姻亲的,其法律的调整点也不在于因姻亲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而是在于彼此之间产生的民事债权债务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为继承法)对姻亲关系的调整是第十二条。该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所涉及到的姻亲关系,从儿媳、女婿的角度分析,属于配偶的血亲;从公婆、岳父母角度分析,属于血亲的配偶。虽然国务院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暂行办法》第六条中对公务员任职中亲属回避的范围的规定,涉及到三代以内的旁系姻亲。但由于我国的亲等计算中并没有有关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使得该项规定很难操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姻亲在法律上的意义不大。

立法本身对姻亲关系的调整范围很是狭窄,便没有必要将姻亲的范围进行非常详细的划定,做到有的放矢便可。因而笔者认为对于姻亲范围的划定只需分两种情形:一是配偶的血亲;一是血亲的配偶。同时对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也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既然姻亲关系的产生是由于婚姻的缔结,那么对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也应该以配偶为中介点。配偶与其血亲的亲等系数适用于另一方配偶。例如己身的丈夫与己身的公婆是二代的直系血亲,己身与己身的公婆便是二代的直系姻亲;己身的丈夫与己身丈夫的兄弟是二代的旁系血亲,己身与己身丈夫的兄弟便是二代的旁系姻亲。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姻亲的法律规定具有可操作性。

姻亲这种法律关系与婚姻这一中介点紧密相连。随着婚姻的缔结,会产生姻亲这种亲属关系。婚姻关系的终止是否会导致姻亲关系的终止呢?法律将在此种情况下姻亲关系是否保留的决定权交给了姻亲关系的当事人,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姻亲关系的当事人可以通过某一法律事实使这种亲属关系继续保持下去,例如继续地共同居住或虽未共同居住生活,但是长期给与物质上的供给或精神上的抚慰等等。姻亲关系中的当事人也可以采取明示或默示的方式阻却原本在他们或她们之间形成的抚养、扶养、赡养关系,使姻亲关系趋于消亡。配偶、血亲关系中的当事人,或是婚姻关系的直接当事人-夫妻;或是彼此之间的血缘联系。因而针对配偶、血亲关系法律明确规定了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而在这方面,姻亲是望尘莫及的。但事实上是在未对姻亲关系以法定权利和法定义务进行调整的状况下,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实际生活中由于伦理道德的作用,产生了对姻亲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需要。比如:在继父母对继子女进行抚养教育情形下,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认定问题;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情形下,他们(她们)之间的关系认定问题等等。

本篇文章共3页,此页为首页 下一页

相关论文 举步维艰的自由史

论文搜索 定制论文
·全部由硕士、博士撰写
·保证原创,版权归您
·保证PASS,否则退款
论文发表
·专业期刊和核心学术期刊
·均为ISSN刊号和CN刊号
·保证论文发表成功率100%
论文翻译
·多年翻译行业工作经验
·注重翻译质量
·追求高品质的翻译产品
加入会员
·免费代找相关论文
·付费资料,享受9折优惠
·跟踪服务,应用文定制

最 近 更 新 内部控制制度缘何失效—— 一起舞弊 06.09.06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争论之六 06.09.05
未成年犯罪人临时犯罪人格研究 06.09.05
知识产权的对象 06.09.07
迁徙自由的思考 06.09.06
北宋儒士文士与党争 06.09.05
实施村务公开促进民主自治 06.09.05
济南泉群断流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06.09.05
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 06.09.07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及其原因 06.09.05

滚 动 提 取 基于DSP的USB语音传输接口设计 06.05.19
再论宪政的复权 05.11.29
科学时报拯救生命之河——长江 06.07.08
人性与法治 06.01.31
深圳燃气管线的腐蚀与防护设计 06.07.24
法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及应用价值浅析 06.05.12
构建企业会计模式的探讨 05.12.11
论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 05.10.22
创新产品市场策略的经济学思考 05.11.13
论投资基金会计的四大创新 06.02.28
[摘 要]姻亲是我国亲属中的一类,该种关系的产生以婚姻为中介。将姻亲具体分为配偶的血亲与血亲的配偶便足以调整相应的社会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以及儿媳或女婿与公婆、岳父母关系均是姻亲关系。继父母继子女关系不论是否形成抚养教育关系,都应属于姻亲。丧偶的儿媳、女婿不应作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参与继承;而应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不享有法定继承权,但却可以参与遗产的分配。

[关键词]姻亲 继父母子女 拟制血亲 法定继承 遗产

亲属,是指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一经法律调整,便在具有特定亲属身份的主体之间产生了法定的权利义务。 通常的在理论上又根据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将亲属具体分为配偶、血亲与姻亲。其中的姻亲,顾名思义,是以婚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关系。当然,配偶是被排除在外的。姻亲又往往因为状况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形:一是配偶的血亲;二是血亲的配偶;三是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其中第三种情形的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例如妯娌、连襟等等,其亲属关系相当的疏远,在一般情况下很难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此种情形下的姻亲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名义上的称谓,并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那么对姻亲的此番如此细致地规定有何法律意义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为婚姻法),仅仅在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不难看出,婚姻家庭立法中对姻亲关系进行调整的仅仅是继父母子女关系。从继子女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血亲的配偶的情形;从继父母角度出发,继父母继子女关系属于姻亲中的配偶的血亲的情形。在民法的立法规定中,涉及到亲属问题的是有关近亲属的规定。近亲属的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的界定,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中配偶是亲属中单列的情形;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属于亲属中的血亲关系,也就是彼此之间有血缘联系的亲属。民法中对近亲属的这一界定与姻亲无关。相关的民法规定若是真有涉及到姻亲的,其法律的调整点也不在于因姻亲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而是在于彼此之间产生的民事债权债务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为继承法)对姻亲关系的调整是第十二条。该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所涉及到的姻亲关系,从儿媳、女婿的角度分析,属于配偶的血亲;从公婆、岳父母角度分析,属于血亲的配偶。虽然国务院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暂行办法》第六条中对公务员任职中亲属回避的范围的规定,涉及到三代以内的旁系姻亲。但由于我国的亲等计算中并没有有关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使得该项规定很难操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姻亲在法律上的意义不大。

立法本身对姻亲关系的调整范围很是狭窄,便没有必要将姻亲的范围进行非常详细的划定,做到有的放矢便可。因而笔者认为对于姻亲范围的划定只需分两种情形:一是配偶的血亲;一是血亲的配偶。同时对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也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既然姻亲关系的产生是由于婚姻的缔结,那么对姻亲的亲等计算方法也应该以配偶为中介点。配偶与其血亲的亲等系数适用于另一方配偶。例如己身的丈夫与己身的公婆是二代的直系血亲,己身与己身的公婆便是二代的直系姻亲;己身的丈夫与己身丈夫的兄弟是二代的旁系血亲,己身与己身丈夫的兄弟便是二代的旁系姻亲。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姻亲的法律规定具有可操作性。

姻亲这种法律关系与婚姻这一中介点紧密相连。随着婚姻的缔结,会产生姻亲这种亲属关系。婚姻关系的终止是否会导致姻亲关系的终止呢?法律将在此种情况下姻亲关系是否保留的决定权交给了姻亲关系的当事人,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姻亲关系的当事人可以通过某一法律事实使这种亲属关系继续保持下去,例如继续地共同居住或虽未共同居住生活,但是长期给与物质上的供给或精神上的抚慰等等。姻亲关系中的当事人也可以采取明示或默示的方式阻却原本在他们或她们之间形成的抚养、扶养、赡养关系,使姻亲关系趋于消亡。配偶、血亲关系中的当事人,或是婚姻关系的直接当事人-夫妻;或是彼此之间的血缘联系。因而针对配偶、血亲关系法律明确规定了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而在这方面,姻亲是望尘莫及的。但事实上是在未对姻亲关系以法定权利和法定义务进行调整的状况下,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实际生活中由于伦理道德的作用,产生了对姻亲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需要。比如:在继父母对继子女进行抚养教育情形下,继父母子女关系的认定问题;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情形下,他们(她们)之间的关系认定问题

『叁』 求助:写一篇关于婚姻家庭法(制度)的论文所需查阅的书籍有哪些(可加分)

我国的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由此产生的特定范围内亲属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部法律,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我国尚无成文民法典 ,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可将民法的概念表述为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间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婚姻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外学界争议的焦点,我国传统的法学理论者多认为婚姻法是独立于民法之外的一个法律部门;但是在整个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婚姻家庭关系始终是民法调整范围的一部分。要科学地给出这个争论的答案,笔者认为,首先要全面地认识婚姻法与民法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社会法治发展的要求。
在国外的立法中,大多数国家都将婚姻家庭法列入民法的范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婚姻法与民法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第一,意思自治在婚姻法与民法中体现的程度不同。意思自治是一般民事法律中通行的原则,民法主要是通过任意性规范调整民事财产与人身关系,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都可以凭当事人自己意志决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内容受自己意志影响很大。但是在婚姻法中意思自治原则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婚姻法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大多已经在法律中事先规定,只有诸如婚姻关系的确立及终结等少数内容允许当事人凭自己意志确定权利义务关系;而且当事人在凭自己意志产生、变更或消灭此类法律关系时一般又不允许当事人设定期限与条件以及变更其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在婚姻法中意思自治体现的程度较一般民事法律低得多。第二,伦理道德规范在婚姻法与民法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同。虽然民法与婚姻法都极力强调维护公序良俗,但是在一般民法中基本上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伦理道德,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凭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法官个人的自由裁量来选择适用,而在我国婚姻法中则明确地将大量的伦理道德规范直接规定于婚姻法法律条文之中,如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等。这在包括民法在内的其他法律之中是很少见的。除此之外,婚姻法许多条文直接体现了伦理道德的要求,这一切都显示婚姻法相对于民法是明显的伦理法。第三,婚姻法与民法调整的侧重点不同。婚姻法与民法调整的对象都有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但是在民法中以调整财产关系为主,其中调整的人身关系大多因财产关系衍生而来。而婚姻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存在于具有特定亲属关系的主体之间、不以财产内容为主的一种社会关系,婚姻法调整的财产关系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产内容,但它是从属于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的,这种财产关系只是人身关系所引起的相应的后果。其他一般民事法律中的财产关系主要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一般都是等价、有偿的;而婚姻家庭法中的财产关系反映的却是亲属共同生活、实现家庭经济职能的要求,一般都是无偿的。可见婚姻法相对于民法更具有身份法的特征。第四,婚姻法与民法的国际化趋势不同。婚姻法与民法都属于私法的范畴,随着国际间民事交往的深入以及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国际统一实体私法规范,但是大都是涉及一般民事财产关系的,在婚姻法方面很难出现国际统一的实体私法规范,因为婚姻家庭法更多地是受本土地理、民族、宗教、伦理与传统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婚姻法与民法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是不同的,婚姻法基本上还是以本土化为其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也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婚姻法相对与一般民事法律更具有稳定性。

尽管婚姻法与民法存在着很多的区别,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是绝对不能轻视的:第一,民法的一般原理、原则大都适用于婚姻法。虽然婚姻法与民法有很大区别,但是他们调整的对象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及身份关系,民法经历了长久的发展过程总结了一系列相对完备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由于调整对象的相似性,诸如平等、自愿等最基本的原理与原则也大多一样适用于婚姻法。这是婚姻法与民法相同相容的基础。在具体的法律条文上,我国民法通则中的有关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等规定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中也同样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依据与适用作用。第二,从法律发展的趋势上看,婚姻法也会向民法继续靠拢。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经济关系越来越成为法律调整的中心,身份关系在法律调整中被逐渐弱化,婚姻法在调整内容上也由以前的单纯侧重调整身份关系转为兼顾调整财产关系,因此婚姻法必然会因内容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向民法靠拢。第三,从调整方式上来讲,婚姻法必须借助于民法的调整方式。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必须以行为为调整对象,而婚姻法是相对典型的身份法,以调整身份关系为主,而身份关系很难被直接地调整,婚姻法现在在调整方式的立法上并不发达,所以婚姻法要想真正有效地调整婚姻家庭关系,必须借助调整方式立法发达的民法。此外,我国民法通则中的诸如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婚姻自由等规定是专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而制定的。第四,从法律部门之间的内容平衡来看,婚姻法如果独立为一个法律部门的话,以其现有的法律规范很难与其他法律部门平衡;而婚姻法若不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唯有与民法更为接近,才能够与其他的民事法律共同构成完整的私法部门。顺应我国民法典紧锣密鼓准备出台的现实需要,服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婚姻法从属于民法的法律体系地位,准确把握其民事特别法的定位,在未来的婚姻立法工作中,指导对现行婚姻法的修改与完善,使我国婚姻法更好地发挥维护家庭和睦,保障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婚姻法与民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这些差别只能用婚姻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民法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这两点理由来解释。在我国,婚姻法无论从自身的现实发展情况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讲都不能独立于民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婚姻法无论在现在还是从将来来看都必须包容于民法之中。

『肆』 写关于农村的继承问题和婚姻法的碰撞的论文。主要写的就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继承法在农村基本不能适用。

传统文化方面的我说不好,但是继承法方面的话可以推荐你看看《传递财富传递爱》,北京中回凯律师事务所继承答部主任,公明遗产管理集团首席律师 陈凯写的。我国继承法快30年没修改了,继承法领域的研究特别少,这本书写的算是业内挺不错的了。

『伍』 性解冻的中国性解冻大事记——“性解冻”1978-2006

“谈恋爱” 此前整整10年,年轻人公开约会被视为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以“谈工作”为借口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必须是致以革命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谈恋爱”一词开始风行全国。
《望乡》 这部原名《山打根八号妓院》的日本电影对国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反响程度竟达到北京电视台转播市民代表座谈会实况的地步。有人说,还可以有色情场面更浓厚的镜头。
喇叭裤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最初的冒险。这种上细下宽,把整个屁股绷得圆滚滚的性感招摇的“奇装异服”,成为当时考量道德水准的一个标尺。
1979
《大众电影》用法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中一张男女主角的接吻照片做封底,引起轩然大波。西北一位读者来信愤怒质问:“他们在干什么?”一场全国性的大争论由此爆发。
袁运生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因画中有傣族妇女裸体沐浴,引起争论并一度被覆盖。 新《婚姻法》颁布,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第一,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第二,经调解无效。这使得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奉行自由离婚的领先国家(美国各州到1971年才过半奉行,英国则是1973年才通过)。
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胡廷溢编著的《性知识漫谈》,该书于1985年和1988年再版,发行总数达280万册。同年王文彬等编著的《性的知识》也再版,到1981年3月发行总数达560万册。
第一期《科学画报》刊登了郎景和医生写的《新婚性卫生》一文,人们在小范围内欢呼:性禁区被打破了。
上海芭蕾舞学校到湖南演出,当地观众对舞台上出现身穿白色紧身衣的青年男子感到十分惊讶,在他们看来,这近乎于裸体。落幕时,一位很生气的干部打破了静默,突然喊道:“这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玫瑰梦》被查禁,这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个焦点事件。这一年,正式出版社被查禁的淫秽色情图书达30多种,6家出版社停业整顿,查处因刊有淫秽色情描写或封面插图低级下流的期刊130多种。
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婚姻介绍所。
这年的大众情人是日本影星山口百惠。 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吴阶平教授等编译出版了《性医学》一书,标志着性医学和性治疗在中国的发端。书中删除了“同性恋”全章,同时删去的还有变性欲、异装行为等3章。
由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著名外科专家王大玫教授主刀,张克莎成为中国首例变性人。不久,上海长征医院也开展了变性手术。
美女充斥于杂志和日历的封面。有妇联干部指责出版社这种行为是在侮辱女性。 《中国妇女》杂志在1984年第5期第38页的“征婚启事”栏中第一次刊登了两条征婚启事。其中一则写道:“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1.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方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
第一次公开招聘人体模特。中央美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上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吸引了171个报名者,大多是待业青年。有些报名者不敢告诉父母,要求不要公开名字。 从西方引进的“性学”书籍和文章开始在中国公开出版。阮芳斌主编的《性知识手册》出版,是当时的破禁之作。同时,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等著作被译介到国内,掀起一阵弗洛伊德热。
刘达临在上海举办中国第一次性教育讲习班。
“婚外恋”、“情人”、“性生活”、“做爱”等词语开始出现。
北京处级以上作家抢购洁本《金瓶梅》,只印1000套,删去19610字。
这一年的文化焦点是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部小说第一次谈到了性压抑的问题。一个因右派问题入狱,另一个因作风问题被劳改。两个人在劳动的麦田里避开看守做了半小时的夫妻,再见面已是8年之后。与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不同,张贤亮只是把性当作一种文化的、生命的思考对象。在他的作品中,性是一种道德,负载着沉甸甸的内涵,而不是小说情节的调剂物。
魏明伦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荒诞川剧《潘金莲》,一反传统的偏见和成见,力图用现代意识重塑潘金莲形象,探掘形成其悲剧的历史的社会的成因,促使人们反思千百年来中国女性的命运和传统婚恋观的枷锁。 “上海市性教育研究会”成立。
刘达临在上海发起成立性社会学研究中心,并于1988年与深圳赵令德、廖丽珠创办《性教育》杂志。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赵敏因研究同性恋治疗问题,被公安局6次传讯,理由是他筹备治疗用具时借用了裸体录像带。
曾在南京艺术学院当模特儿的陈素华不堪亲友邻居恶语刺激,最终精神失常。 刘达临的《性社会学》,史成礼的《性科学咨询》,潘绥铭的《性社会史》相继出版。
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性科学”培训班。
由中央美术学院葛鹏仁等20多位青年教师策划的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参展作品全部为人体作品,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一时造成巨大震动。据保守统计,18天中,约有22万人参观了展览。
陈醉专著《裸体艺术论》出版,成为当年最畅销书籍,第一版就印了20万册。 刘达临开始组织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并于1992年出版《中国当代性文化》专著。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海河夜话栏目中开办“枕边悄悄话”节目,这是中国首个向公众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广播节目。
福建一对男同性恋者公开举行民俗婚礼,其中一位是农民,另一位是一贯表现良好的公职人员,后者因此事被开除公职。 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普通高等院校要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
受国家教委委托,文汇报在上海创办了《文汇青春期教育刊授学院》,并组织编写了《青春期教育》教材(共6册)。
上海举办《人类与性》展览,展出时间5个月,观众30万人次以上。
广东孙沫寒、朱嘉铭、修成娟等组织了广东计划生育性教育会,举办研讨会并出版性教育文集和《人之初》杂志,《人之初》是我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性教育刊物。
从事性交易的“小姐”开始在珠三角一带大行其道,“二奶”一词开始出现并迅速传播到内地,成为一种时髦。随后,男妓悄然现身,一个典型的机构是海南的“富太太俱乐部”。 从这一年开始,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山西省、湖北省、重庆市、陕西省、广西柳州市及四川省西昌市相继成立性学会。
安徽发生一起女同性恋者同居的案件,当地公安机关难以对此定性,遂逐层上报至国家公安部。答复是:在目前中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你们所反映的问题,原则上可不予受理,也不宜以流氓行为给予治安处罚。
官方对同性恋问题的首例司法解释,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成为日后警方处理此类问题的参考依据,表明了中国对同性恋问题的非刑事化态度。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讲师崔子恩在课堂上公布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成为中国大陆公开同性恋身份的第一人。 北京医科大学夏兆骥教授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女变男变性手术。随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男性病医院或男性科,出现了许多研究生殖生理、病理的研究实验室。
北京开设了“男人的世界”文化沙龙,这是一个专为同性恋男子开设的文化中心,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称为“石破天惊”。
《中国性学》杂志开始出版。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世界电影艺术欣赏》专题节目中,出现了两例裸体镜头,之一是女主人公在池塘中裸泳的长镜头,之二是女主人公赤身裸体在雪地上打滚。
同时,由巩俐与尔冬升主演的《画魂》首开国内电影出现裸体镜头之先河。 中国性学会在经历了15年的酝酿和学术准备后,经卫生部批准正式成立。翌年,在青岛召开了中国性学会首届学术会。此后,中国性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分科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
张北川著作《同性爱》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讨论同性恋问题的学术著作,阐释了人类史的发展是朝着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拥有平等权力的方向进步的。
据不完全统计,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中国各地出版的性学专著已达420种。
“性用品商店”开始在城市中普及。 舞蹈家金星接受变性手术,从此成为金星小姐。导演张元跟踪了金星手术的全过程,并拍摄了纪录片《金星小姐》。
潘绥铭著作《中国性现状》出版。
香港出版由大陆同性恋者撰写的文章合集《北京同志故事》、《我们活着》。
同性恋酒吧开始在内地一些城市出现。 中国新《刑法》施行,删除了过去常常用于惩处某些同性恋性行为的流氓罪,这被认为是中国同性恋非刑事化的又一个标志。
崔子恩作品《桃色嘴唇》在香港出版,这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由国内作家撰写的同性恋题材长篇小说。从1994开始,《钟山》前编辑王干就为这部小说在国内出版奔波,未果。 李银河著作《同性恋亚文化》出版。
大量同性恋网站出现。
针对同性恋人群的健康干预项目“朋友”开始运作,内容是关于同性恋的理解和艾滋病教育活动。这个项目由张北川等近20位权威学者和同性恋者参与,并在1999年得到国家明确的道义支持。 歌星毛宁被刺事件使同性恋成为热点话题,同性恋族群被动地浮出水面。
公安部首次对“变性”作出评价,称“选择性别是公民的个人权利”。这标志着在变性这一重大问题上我国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的接轨。 吉林省推出并实行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终身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独身女性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生孩子,并且立法加以保护,在全国首开先河。
全国首例“性权利”索赔案胜诉。因遇车祸致使丈夫丧失性功能,南京王女士以自己“性权利”无法实现为由,向车祸肇事单位索赔精神抚慰金1万元。南京雨花台区人民法院支持了这位妻子的诉讼请求,并同时判决肇事单位一次性支付受害丈夫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经济损失近11万元。
延安一张姓夫妇因在家中看“黄碟”而被当地公安机关拘捕,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这一事件的结果是:负责此案的派出所所长被免职,当事人拿到了赔偿金29137元。 武汉女教师诉上司“性骚扰”案经过近两年漫长的法庭审理有了最终判决: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2000元。这是全国首例判决胜诉的“性骚扰”案。
木子美性爱日记《遗情书》在互联网上公开,随后正式出版,在整个华语世界掀起了一场风暴。有人这样描述木子美:一个把自己打扮成拿到哈佛学位的潘金莲又兼备着璩美凤一样大无畏精神的姑娘。她的行为和她的性爱日记对中国人的传统性爱观和道德底线是一个挑战。在她之后,涌现出竹影青瞳、流氓燕等一大批以“脱”成名的网络红人。
网络色情开始泛滥。一位网名“高射炮”的男子正在网上“示裸”,被大庆市警察堵在家中。据称,这可能是黑龙江第一个因“网络色情”而被处罚的网民,同时也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办法》自1997年12月8日颁布以来,我国少有的以该法案为依据处罚当事人的案例。
换妻游戏等交换性伴侣的活动开始隐秘地出现。“网婚”、“不婚”、“隐婚”等所谓新型婚姻观念出现。
宣传使用安全套的公益广告在央视第一套节目悄然登场。这是我国中央级电视媒体上第一次出现涉及安全套及生殖健康的公益广告。
国内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同性恋健康咨询网站“爱心天空”在哈尔滨开通。
第一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在广州举办。 官方首次进行人群同性取向和同性恋者艾滋病病毒携带比例调查,进入数据统计阶段。
中国首家性健康教育基地——甘肃性病艾滋病预防教育咨询站在兰州成立。
中国首家性文化博物馆因经营困难迁出上海,落户水乡同里。
一家跨国公司的年度全球性调查报告称,中国人的平均性伴侣数为19.3人,居全球之冠。而在两年前,中国人均性伴侣是2.1人,为世界之末。
82岁的科学家杨振宁,与28岁的女生翁帆结婚。海外媒体将其摆在“趣谈”栏,国内的舆论更为嘈杂。当事人则坚定而坦荡。
讲述婚外情的《手机》,被媒体评为这一年的“中国年度电影”,并由此诞生出“审美疲劳”、“就像左手摸右手”等年度流行语。 四川成都两所高校7位女大学生签订《青春无瑕同盟协议》。此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和广西的3位大学女生发起了拒绝婚前性行为的网上签名活动,短短几天中有700多人签名。
“闪婚”开始在都市年轻人中流行。从相识到第一个晚上到结婚,双方相处可能不超过13个小时。
同性恋首次出镜。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从艾滋病角度讨论同性恋问题的新闻专题片《以生命的名义》,几位同性恋者的面部形象正面出现在荧屏上,这在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标志着国内媒体已向同性恋话题开放空间,中国同性恋告别隐秘时代。
中国第一例同性恋网婚。网名“西瓜超人123”和“明天偶尔”的女子在搜狐网上社区举行了盛大的同性网络婚礼,引起轩然大波。
“芙蓉姐姐”红遍大江南北。随后,博客世界又出“另类”女博客——2005年6月4日,一位没有透露身份的女博客在自己的Blog里,上传了其和老公的性爱录音,并配有简短文字说明,另外还有赤裸性爱描写的日志,标题都很“直白”,如《昨晚又给老公X了》、《做爱全过程性爱录音》等。短短几天,这个名为“我们的性福”的Blog,访问量高达356540人次。
复旦大学为本科生在全国首开《同性恋研究》课程。
崔子恩在北京组织“大陆首届同性恋文化节”,活动开始后被警方叫停。 刘达临主持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性调查,被海外性专家称为“世界性科学史上又一顶峰”。
城乡夫妻抽样调查8000例,仅有23%的夫妻对性生活不满意。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实际上有60—70%的夫妻对性生活不够满意。专家认为,这种矛盾状态正是人们观念上保守与开放并存的反映,对性生活和婚姻质量期望值不高但潜在的不满足又已形成。一方面城市有27%、农村有50%的夫妇对不和谐的性生活采取“随它去”的态度,另一方面性爱问题在婚姻关系中又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进行了“中国第一次随机抽样、规范操作的全面的性调查”。该调查显示:中国男人平均43.9岁“退居二线”,47.7岁“下岗”,女人性生命更短。
中国夫妻当中只有27.1%的人对自己的性生活感到非常满意,62.1%的人比较满意,10.8%的人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
67%的人(男人69.1% ,女人64.9%)仍认为性生活应该男人主动,女人顺从;近80%的女性不知道性高潮是怎么回事;53.5%的男女不知道阴蒂在哪里,甚至高达62.8%的女性对此一无所知。30%的大学生连正常的异性交往都没有。16%的已婚者有婚外性行为。 浙江省“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关联知识、危险意识、性行为及态度”研究课题由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丛黎明主持,共对该省两所综合性大学1—4年级22712名大学生进行了取样调查,历时3年完成。
调查显示,平均13.1%的大学生已经发生过性行为,其中男生17.6%,女生8.6%。他们开始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9.51岁。有过性经历的学生中,27.4%的学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性伴侣。
在有性行为的学生中,2.44%的男生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1.25%的男生有双性性关系;2.57%的女生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0.82%的女生有双性性关系。且存在少量商业性行为。
50%以上的大学生同意发生性行为、未婚性行为,认为只要一对男女彼此相爱、同意就可以有性行为。12%到18%的学生同意已经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人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为了钱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为发生性关系而付钱给对方、“包二奶”及同性发生性关系

『陆』 关于婚姻法拆迁假离婚论文

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论文格式封面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1]。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
结构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2]。
题目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
3.英文题名方法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
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柒』 中国妇女的杂志

《中国妇女》杂志于1939年6月1日在延安窑洞中诞生。她是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的妇女刊物。毛泽东同志热情关怀和支持《中国妇女》杂志的创刊,并为创刊号写下了热情洋溢的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这激越的文字曾鼓舞着千千万万《中国妇女》杂志的读者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
由于战争环境险恶、交通不畅和财政困难等原因,《中国妇女》杂志只出了22期,于1941年3月停刊。
1949年7月20日,《中国妇女》杂志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因为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鲜明地区别于旧中国,所以定名为《新中国妇女》。这本以妇女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月刊,从复刊之日起就一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何香凝、宋庆龄、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1956年1月起,《新中国妇女》改为《中国妇女》。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群众时,蔡畅大姐请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妇女》题了字。一直沿用至今的《中国妇女》的刊名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手写体。
“文革”中《中国妇女》于1967年元月被迫停刊。
1978年7月15日,《中国妇女》第二次复刊。《中国妇女》一直关注女人的命运,宣传自立自强的精神,刊登杰出女性的故事,描述妇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和感情,在妇女中深入人心。
80年代到90年代,杂志发起“女人的出路”的大讨论,提出“我们需要重建”,倡导解放思想。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同时举办妇女知识竞赛、评选中国小英雄等活动,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上升到100多万份。
90年代后期,杂志经过不断改版,伴随着改革开放中的妇女成长,以新的面貌迎向新世纪。
1999年,杂志改为半月刊,并成为彩色印刷的杂志。上半月刊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女性的发展,讲述女人的故事,关心女性的心理和健康,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力图给读者精神力量和一种贴心的感觉。
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中国妇女》也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杂志,一些妇女运动的前辈,如沈滋久、董边等都曾任这本杂志的总编。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几代人的交替中,杂志社也吸引了许多非凡的女性为之工作。《中国妇女》杂志把妇女解放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加以考察、探索、研究和实践,并满腔热情地将“向妇女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妇女”作为办刊目标。为此,《中国妇女》杂志开展了“当代女性现状探索”,提出了“愿我有一个新的妇女观”、“当代妇女面临四个挑战”、“理想女性、女性理想”以及“女人的出路在哪里”等专题讨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论述,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权威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热烈反响。
《中国妇女》杂志始终以推动中国妇女的解放、进步、发展为己任,有较浓厚的理性色彩,探讨每一历史阶段的妇女问题,维护妇女利益,反映妇女呼声,倡导妇女自强,促进妇女进步。它还大量宣传优秀的中国妇女人物,冲击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倡导男女平等,树立崭新的女性价值观念,显示中国妇女的社会责任、能力、才华和贡献。刊物还关心妇女生活,深入女性的婚姻家庭和内心世界,大量提供信息,对妇女就业、社交、婚姻、家庭、教育、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不仅有思想深度,也有可读性,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1984年6月29日,《中国妇女》杂志在1984年第6期上的第38页的“征婚启事”栏中刊登了两条征婚启事。其中一则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1.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
与现在动不动就体健貌端、温柔贤惠等模棱两可的措辞相比,当时征婚者要务实诚恳得多。这也许跟当时登征婚广告还得到单位开证明不无关系。
《中国妇女》的征婚广告一登,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地飞来,未婚的大龄青年为了表示感谢还在信中违规夹寄钱物。紧接着的第7期登了8则征婚广吉,“征婚启事”也变成“鹊桥”并一直沿用至今。第9期《中国妇女》甚至办了“大龄青年婚姻专号”。

『捌』 有关于《婚姻法》的论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结果

1 试论我国的同性恋立法 沈赵 理论观察 2007/02
2 同性恋者如何维护权益——访婚姻法专家杨大文教授 江淮法治 2006/10
3 中国对同性恋以及同性婚姻立法的必要性和思路 何东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02
4 各国(地区)同性恋立法与司法概况 刘国生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5/04
5 同性恋:在伦理与法律边缘游荡 水木 政府法制 2005/22
6 施瓦辛格再否同性恋婚姻法 法律与生活 2005/20
7 妻子向同性恋丈夫索赔 文健 法律与生活 2004/05
8 欧洲同性恋立法动态的比较考察 M·克斯特尔 比较法研究 2004/02
9 宣扬同性恋是媒体的失职 严平 新闻三昧 2003/10

<<<<<<<<<<<<<<<>>>>>>>>>>>>>>>>>>>>>>><<<<<<<<<
贴上一篇供参考
另外在shuibaowyw.ys168.com
我帮你存了两篇PDF格式供参考
<<<<<<<<<<<<<<<<<<<<<<<<<<<>>>>>>>>>>>>>>>>>>>>>>

试论我国的同性恋立法
沈 赵
( )
南京师范大学 法学院, 南京 210097
[摘 要]在国外, 伴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开展, 不少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用法律明确了
同性恋者的权利和地位。针对我国同性恋者权益受侵害, 同时又带来社会危害的现状, 笔者主
要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来论证为同性恋者立法, 用法律来约束他们的权利对我国社会的
稳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同性恋; 必要性; 可行性
( )
[中图分类号] 920. 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 2234 2007 02- 0079- 02
D A

一、同性恋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
同性恋作为一种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现象,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曾存在过: 古埃及人曾把喜
好男色看得很正常;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与武德、理智、审
美及道德等方面的某些美好品质相联系, 因而特别推崇; 我
( )
国远在商代就有“比顽童”的说法, 还有“分桃而食”春秋 、
“龙阳君”战国 、“断袖”汉 等历史人物和故事的记载。
虽然同性恋现象从古至今都客观存在着, 但在人类数
千年的历史上, 其社会地位却经过了复杂的变迁。总体说
来, 人们对同性恋的认识经历了三次转变 :
第一次转变使得同性恋从宗教意义上的罪人和法律上
的罪犯转变为病人。根据《圣经》中的“原罪说”: 同性恋是一
种罪恶, 它违反了婚姻是两性的结合、违反了生育和繁衍的
原则, 因而它应当受到歧视和惩处。早在公元4 世纪, 罗马
成文法就明确规定同姓恋是违法行为, 有些国家还规定同
性恋者要受到长期监禁和苦役, 甚至要用火刑、绞刑等方法
处死。著名的神学、法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也认为同性
恋是“违反天性”的行为, 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
裁。至此之后, 随着基督教成为欧洲各国的国教, 同性恋行
为便被普遍地列为犯罪。直到19 世纪, 西方发达国家的精
神病研究人员才把“同性恋”归类为疾病, 认为它其实是一
种性心理障碍。“同性恋” 这一术语也是在
Homosexuality
这个时期 1869 由德国医生 正式提出。
Benkert
第二次转变是从认为同性恋是身体或心灵的病态, 转
变为认为它不是病, 只不过是一种异于常人的违反社会行
为规范的个人倾向。早在1948 年, 美国金赛博士的《男性性
行为研究》报告中, 他就对同性恋病理化的观点提出了质
疑; 50 年代初, 人类学家克利夫兰·福特和弗兰克·比齐
在通过对跨文化人类行为的研究后, 得出结论:“同性恋和
异性恋都是文化训练的产物, 人类原始的模糊状态中包含
了同性恋和异性恋两种性倾向能力……将它视为与异性恋
并行的正常的行为方式” ; 1973 年, 美国精神病学会率先
作出了将同性恋剔除疾病分类的决定; 1994 年, 世界卫生
组织也将同性恋从“ - 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名单上
ICD
删除; 2001 年4 月, 在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
准》中, 我国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至此,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都完成了“同性恋非病理化”最为关键的一步。
第三次转变即是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在许多
国家合法地位的获得, 人们认为它不过是一种与众不同的
生活方式而已。遗憾的是: 这一转变在我国还未实现。
二、为“同性恋者”立法的必要性
一 社会现状
根据1991 年至1992 年上海中医院和一些香港学者在
上海对2190 例大学生的调查发现, 男女大学生有过同性恋
行为的分别占男女大学生总数的8. 3%、9. 2%。 李银河博
士也曾根据国内外的权威调查推测出: 在中国, 同性恋者有
3900 万至5200 万左右。 2004 年12 月, 中国卫生部门的一
项研究调查显示: 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 约占
男性人群的百分之二至四, 以此估算, 中国约有五百万至一
千万男性同性恋者。这些数据表明: 在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着
一定比例的同性恋者, 而且,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个比例已
呈现出上升趋势。
一般认为, 同性恋者可能造成的危害表现为: 1 同
性恋者的性行为通常较为混乱, 性对象多变, 容易感染各种
性传播疾病 包括艾滋病 ; 2 在现有主流文化下, 同性恋
者大多具有道德罪感, 其心理压力大, 承受能力不佳, 一旦
遇到一些情感问题, 容易表现出一些失控行为, 如自杀、自
伤、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 3 一些同性恋者为了满足自身
欲望, 会采取欺骗、利诱乃至暴力、胁迫等手段, 严重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 一些同性恋者在公共场所 包括监动教养场所等 公然进行同性恋行为, 同性恋者卖淫活动在一些地区屡禁不止, 这些都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5 同
性恋本身给自己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痛苦, 同性恋者
所缔结的婚姻则更为不幸。
因而, 从法律上关注这类特殊群体, 不仅对其本人, 对
其家庭, 而且对全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法理依据
1. 平等地关怀与尊重
德沃金在其名著《认真地对待权利》一书中写道:“政府
不仅要关怀和尊重人民, 而且要平等地关怀和尊重。这就意
味着政府绝不能以某些公民更值得关心而有权获得更多的
理由来分配各种利益或机会; 绝不能以某团体中某些公民
〔6〕
的美好生活概念比他人优越或高贵而限制自由。” 据此,
针对社会上同性恋者受侵害、受歧视的现象, 政府应当通过
( )
权力行为 尤其是立法行为 来赋予同性恋者与普通人同样
( )
的权利, 不能因为同性恋者关于美好生活的概念 性取向
不符合一般人的评判标准就去限制其权利。
然而, 个人利益与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一般利益
并非总是一致的, 一般利益的强大, 足以使个人权利的要求
落空。因此, 在判断个人究竟是否有权利的问题上, 德沃金
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表述:“在对个人希望有或希望做的事
情上, 集体目标已不足以成为否认的理由时, 或对个人所加
的损失或伤害上, 集体目标也不足以成为支持的理由时, 个
〔7〕
人就有权利。” 根据李银河教授的调查, 人们不接受“同性
恋”的理由无非就是觉得恶心, 觉得这种现象不符合普遍的
( )
道德标准 虽然同性恋与道德无关 。然而, 我们也不得不承
认, 同性恋爱、结婚并没有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也没有扰
乱公共秩序, 更不会造成社会风气的道德沦丧。所以,“集体
( )
目标”所谓的不符合道德标准 也不足以成为否认同性恋
者权利的理由。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如一个人的所
作所为不会影响他人的自由, 那么他便享有这个权利。大多
数人的喜恶不能作为否认个人权利的唯一立法依据……要
认真看待少数人的权利; 只要少数人的同性恋行为不有伤
风化或损害社会秩序, 就应予以宽容与保护, 不诉诸刑法,
〔8〕
舆论上也不予谴责, 生活上不加歧视。”
2. 法不禁止即自由
“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是在古希腊的政治准则中最早
得以表达。古希腊人把“法律之下的自由”视为城邦的基本
要素, 并从道德的角度加以奉扬。所谓“法律之下的自由”就
蕴含着“法不禁止即自由”的要义。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认
为, 某些自由是依法律无明文规定而存在的, 人们可自酌而
行之; 英国哲学家密尔在《论自由》中也规定了人类自由的
( ) ( )
三个领域:“ 1 良心的自由, 思想的自由。 2 生活方式的选
择自由, 它‘要求趣味和志趣的自由; 要求有自由订自己生
活计划以顺应自己的性格; 要求有自由照自己所喜欢的去
( )
做, 当然也不规避会随来的后果。’3 个人相互间联合的自
〔9〕
由。” 目前, 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同性恋行为加
以禁止, 从法理的角度来说, 既然法律没有明文禁止, 同性
恋爱、结婚又属于公民私权利的范畴, 那么法律就应当对此
给予宽容、国家权力也不应当不当干涉。
诚然, 法律不禁止的行为, 并非都具有积极的功利意
义; 有些法律不禁止的行为还可能导致消极的后果。但是,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 有利必有弊, 当利弊发生抗衡时,
立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两利相权取其重”, 针对其中的
弊端, 法律也只能尽可能地采取措施予以避免。
三、立法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 同性恋者的法制环
境会越来越好:
首先, 2001 年4 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颁布了《中国
( )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以下称《标准》, 其中的
同性恋者已不再归类为精神病人, 这虽然比美国晚了 28
年, 但毕竟是一种进步。《标准》的颁布不仅显示了我国对同
性恋有了更为科学的认知, 而且也为我国的司法实践提供
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其次, 中国的立法通常会比较、考察国外法学界的做
法。目前,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同性婚姻等问题做出了规
定: 荷兰《家庭伴侣法》规定, 登记的同性伴侣将会和婚姻中
的夫妻双方一样, 在退休金、社会安全保障、继承和扶养方
面享有同样的权利; 德国的《生活伴侣登记法》规定, 同性伴
侣也可以在婚姻登记处登记结为“生活伴侣”, 其社会和法
律地位与传统的异性婚姻类似; 芬兰的法律规定, 登记注册
的同性伴侣可获得部分同合法异性夫妻同等的权利义务关
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 目前只有在荷兰和比利时承认同性
婚姻, 其他很多国家只是赋予同性伴侣不同程度的权利, 虽
然有些国家的规定已与异性婚姻伴侣的权利十分接近, 但
并没有使用“婚姻”这一概念。李银河教授针对同性婚姻的
这一问题曾提出过两个方案: 一是修改婚姻法的个别字句。
凡是出现“夫妻”两个字的时候就改成“配偶”, 第一次出现
( )
配偶这个词的时候加一个括弧 性别不论 。另一个方案是
搞专门的同性婚姻法案。相比较而言, 笔者认为, 第二个方
案更具有合理性:
首先,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 都是在男女结合的婚姻制度
下繁衍,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这一概念逐渐淡化了
宗教色彩, 但是, 世界各国无论信仰如何, 都没有改变一男
一女结合的婚姻定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传统思想根深蒂
固的国家而言, 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同性婚姻这
一现象, 如果国家强制用一部《婚姻法》来同时调整同性婚
姻与异性婚姻, 势必导致绝大多数人的抵制。所以, 从我国
的文化土壤出发, 在大多数人还未接受同性恋现象之前, 不
宜用婚姻法来调整同性伴侣之间的关系。
其次,《婚姻法》中的某些权利义务也是不宜赋予同性
伴侣的,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有关“收养子女”的规定。笔者
认为, 同性家庭对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曾有研究结果表
明: 同性恋者主要受童年环境、青春期经历、环境因素等方
面的影响而造成性取向出现偏差。长期与同性恋者亲密相
处的子女, 其身体、情绪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子女甚至
会认为同性恋是很正常的现象, 久而久之, 这些本不该具有
同性恋倾向的人便成为又一批同性恋者。此外, 在目前的社
会背景下, 由于主流文化对同性恋仍然持排斥态度, 而这种
排斥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子女, 使这些子女在受教育、就业
等方面受到歧视。这些歧视对子女自身而言, 将会造成其人
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对社会而言, 便造成了犯罪、社会秩序
混乱的根源之一。
综上所述, 国家应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关系, 本着对“同
性恋者的权益”采取“不歧视更不提倡”的态度, 制定专门的
《反歧视法》, 其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第一, 明确《婚姻法》中
的有关规定不适用于同性伴侣之间, 除非《反歧视法》有明
确规定; 至于同性婚姻, 该法也应设置专门的“婚姻篇”, 规
定同性伴侣在结婚、离婚、财产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
二, 设置专门的“人格篇”, 明确规定同性恋者的人格不受歧
视、个人隐私受保护等权利, 具体地来说, 也即同性恋者有
权同普通人一样, 公平地获得学习、劳动就业、参加社会活
动等权利。禁止任何单位、组织、个人以任何方式对同性恋
者进行侮辱; 各类传播媒体不得恶意披露某同性恋者以及
其他可能推断出该同性恋者的资料; 第三, 由于同性恋毕竟
不是婚恋关系的常态, 所以, 从人类繁衍、社会发展的长远
利益出发, 国家应在此法中设置专门的“防治篇”, 明确规定
对于自愿治疗的同性恋者, 有关卫生部门应给予一定的优
惠; 有关单位特别是学校、军队、监管场所等也应加强防治、
宣传措施, 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同性恋者的人数。至于现实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同性性犯罪无法可依的情况, 立法机关
应出台相应的刑法解释。对于此,《反歧视法》没有必要设置
专门的一篇来调整, 原因在于该法仅是规定同性恋者的民
事权利义务, 并不涉及刑罚领域, 而且如果在该法中规定刑
事责任, 势必削弱刑罚的统一性和威慑性。
[参 考 文 献]
〔1〕李慧波. 国外同性恋者生存状态和法律地位〔〕. 电
J
( )
脑校园, 2001 4 .
〔2〕何东平. 同性婚姻合理性的研究〔〕. 乐山师范学院
J
( )
学报, 2005 8 .
〔3〕刘达临. 中国当代性文化〔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M
出版社, 1995: 113.
〔4〕李银河. 同性恋亚文化〔 〕. 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
M
司, 2002.
〔5〕王延光. 同性恋与艾滋病预防对策〔〕. 浙江学刊,
J
( )
2001 1 .
〔6〕 . , ,
R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Harvard
, 1978, 272.
U niversity Press page
〔7〕同上, 298.
page
〔8〕党永辉, 等. 刍议中国同性恋的立法〔〕. 中国性科
J
( )
学, 2005 9 .
〔9〕王人博, 程燎原. 权利及其救济〔 〕. 济南: 山东人
M
民出版社, 1998: 230.

<<<<<<<<<<<<<<<>>>>>>>>>>>>>>>>>>>>>>><<<<<<<<<
贴上一篇供参考
另外在shuibaowyw.ys168.com
我帮你存了两篇PDF格式供参考
<<<<<<<<<<<<<<<<<<<<<<<<<<<>>>>>>>>>>>>>>>>>>>>>>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玖』 婚姻家庭法核心期刊有哪些现代法如何应对多妻制的古代

“应对”的基本含义是:酬对;对答。后引申为:采取措施、对策以应付出现的情况。
从没版读过“婚权姻家庭法核心期刊”(也不知有没有这本刊)。但作为当代的我们,无需去应对“多妻制的古代”。

现行《婚姻法》第二条非常明确: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也就是说,中国在婚姻问题上,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现代中国,又何需去“应对多妻制的古代”?莫非“多妻制”又在当代中国沉渣泛起?如果说没有泛起,又何需应对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意识到些什么。

热点内容
郑州名律师 发布:2025-01-20 18:42:13 浏览:519
中级经济法只看郭守杰 发布:2025-01-20 18:40:48 浏览:501
新疆司法拍卖网 发布:2025-01-20 18:27:06 浏览:509
噪音扰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0 18:10:15 浏览: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听 发布:2025-01-20 17:42:50 浏览:486
职业卫生法律知识橱窗资料 发布:2025-01-20 17:37:23 浏览:497
simple语法规则 发布:2025-01-20 17:12:52 浏览:442
法院扫描录入 发布:2025-01-20 16:52:17 浏览:708
民法典横幅 发布:2025-01-20 16:40:47 浏览:667
劳动法颁布和实施 发布:2025-01-20 16:30:34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