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007
Ⅰ 现有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有哪些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二、行政法规
1、《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2、《关于修改〈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
3、《失业保险条例》
4、《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5、《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6、《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7、《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8、《工伤保险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10、《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三、行政法规性文件
1、《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2、《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工教育的决定》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5、《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6、《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
(1)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007扩展阅读
四、部门规章
1、《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2、《〈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
3、《关于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4、《劳动部关于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的通知》
5、《劳动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通知〉》
6、《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7、《关于印发〈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的通知〉》
8、《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
9、《关于颁布〈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通知》
10、《劳动部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11、《劳动部关于印发〈就业训练规定〉的通知》
12、《〈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实施办法》
13、《关于印发《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14、《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5、《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1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17、《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18、《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
1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20、《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21、《关于贯彻落实〈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通知》
22、《社会保险稽核办法》
23、《最低工资规定》
24、《关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
25、《集体合同规定》
26、《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7、《劳动保障部关于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通知》
28、《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29、《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
30、《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31、《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五、司法解释
1、《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Ⅱ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如下: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3、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Ⅲ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讲的是什么
劳动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保障法是调整有关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运用范围①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特定的劳动关系及与特定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特定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的特定部分。这种特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于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二是这种劳动只限于基于劳动合同义务所为的职业性的有偿劳动。
.与特定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劳动行政管理关系。如国家有关机关与雇员和雇主之间因安置就业、组织培训、招收、调配等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执行劳动保险方面的关系。国家劳动保障管理机构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执行劳动保险法规而发生的关系。
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有关的国家机关和机构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调解、仲裁和审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
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国家有关机关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监督、检查劳动法律的贯彻执行而发生的关系。
工会组织、工会会员与国家机关或与雇主之间由于开展工会活动以及代表会员为维护会员利益开展斗争而发生的关系。
综上所述,劳动法是调整特定劳动关系以及与特定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②劳动法的运用范围。
劳动法运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本法执行。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为:以国家保险为主体的公共保险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即公共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雇主补充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和个人储蓄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
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和社会福利法三部分。社会救助法是调整社会救助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救助关系是在国家、社会团体和受益人之间,因社会救助费用、义务和服务项目的实施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福利法是调整社会福利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福利关系是在国家、社会团体和受益人之间,因社会福利费用的提供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及管理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保险法是调整以国家公共保险为主体的多支柱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法律关系主体涉及不同类型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受益人。
Ⅳ 劳动保障法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劳动法
(制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工伤保险条例
(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4月27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7〕26号1997年7月16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7年12月14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GB/T16180-2006)
Ⅳ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和区别
简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
答:联系 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
3 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首先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法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区别 1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2法律部门:在中央,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行政机关或具体工作部门。
3关系的主体: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4立法目的: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
5解决程序:社会保障法引发的劳动争议,由于具有某些私法关系的特点,主要适用民事程序来解决;劳动法争议引发的争议,由于具有较强的公法性,应主要采用行政诉讼程序。
Ⅵ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有什么区别
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的关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Ⅶ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
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
3、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首先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法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1、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2、法律部门:在中央,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行政机关或具体工作部门。
3、关系的主体: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4、立法目的: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
5、解决程序:社会保障法引发的劳动争议,由于具有某些私法关系的特点,主要适用民事程序来解决;劳动法争议引发的争议,由于具有较强的公法性,应主要采用行政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Ⅷ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要考那些科目
考研科目:外语、政治管理学综合。
在社会保障学、社会学、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社会统计学、社会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政策理论、公共管理、西方经济学等科目中选择两科。
考研科目各个学校不一样,你确定好学校之后可到各个学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
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8)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007扩展阅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必备技能: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