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的概述
① 《婚姻家庭法(第二版)》这门课程有多少章节
《婚姻家庭法(第二版)》这门课程有7章内容,包括:专题一婚姻法概述、专题二亲属关系、专题三结婚制度、专题四婚姻的效力、专题五离婚制度、专题六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专题七家庭关系。
② 用婚姻法写一篇2000字论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我国《婚姻法》中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看法
内容摘要:《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确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使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进行裁判有了法律的依据,使我国婚姻家庭立法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该制度在实践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对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显得不足。本文就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基础,确立的意义,损害赔偿的要件,适用条件,赔偿义务主体的范围,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归责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及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婚姻的契约本质 损害赔偿 婚内损害赔偿 举证责任
(一)确立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
有学者认为确立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的依据源于民法上的侵权损害赔偿。对破坏婚姻关系的行为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责任,依照侵害名誉权的法律处理。也有观点认为应将破坏婚姻关系认定为侵害配偶权的民事责任,实行精神损害赔偿。
本文认为:确立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的依据在于婚姻的契约本质。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采用婚姻契约理论,传统认为“婚姻是男女双方精神上的结合”,“爱情是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的”,更有反对确立婚姻损害赔偿的人士认为:损害赔偿制度违反了婚姻的伦理本质,并使婚姻关系商业化,法律解决道德的问题是不妥当的等等。总之,这是因为对婚姻的本质存在不同看法而导致的不同结论。婚姻是男女双方为共同生活的目的而依法结成的以人身和财产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种民事契约。就是说,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而契约不仅强调权利,更强调自由。因此,我们可以说,婚姻意味着自由。法律上的婚姻自由制度的根据就是契约自由,包括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我国采取结婚登记主义,这说明,婚姻契约的缔结必须严格依照婚姻法进行。它的内容就是夫妻双方各自所享有的婚姻权利和各自所应履行的婚姻义务。这种权利义务包含了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而且婚姻当事人可以选择离婚来解除这种权利义务,即婚姻契约的解除。以上内容均可反映出婚姻的契约本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就是从婚姻救助措施的角度来反映婚姻的“契约”本质的。我国修改前的婚姻法并无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而国外立法却早在几百年前就确立了这项制度。如1791年法国《宪法》、法国民法典、墨西哥民法典均确立了这项制度。
婚姻的“契约”本质在我国长期受到禁锢,在封建社会,夫妻双方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是极不平等,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长期以来,人们似乎承认婚姻是一种契约,仿佛就是把婚姻看成了一种可耻的交易。所以应当说,这种理念回避了婚姻关系的本来面目,也限制了婚姻自由原则的贯彻和实现。所以妇女在婚姻关系中基本没有什么合法权益,当婚姻关系破裂时,更谈不上合法权益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民众“契约”理念的渐趋深入,有关婚姻本质的认识也越来越明晰。并且,这种认识已经反映到婚姻立法上来。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正是基于婚姻的契约本质而确立了损害赔偿制度。尤其是《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过错方已经严重违反了婚姻契约之义务,理应承担损害赔偿之责任。
(二) 《婚姻法》确立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2001年,我国《婚姻法》确立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目前社会形势下保护婚姻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有利于警示、惩罚重婚,姘居,通奸,婚外恋,家庭暴力等过错当事人的行为。
(2)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公序良俗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人们对包二奶,通奸,姘居等行为日渐麻木漠然 ,社会风气日渐沦下的今日,用法律的手段,来提高道德的认识是必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树立崇尚法治婚姻,道德家庭的理念。
(3)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完善婚姻家庭法,加强民事法律制度的需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4)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司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需要,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以往的司法实践看,由于我国原婚姻法没有规定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只能按照分割共同财产时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来操作。但是在财产很少甚至没有财产的情况下,该照顾原则根本无法适用,无法给予无过错的受害方以公平合理的保护;同时使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制裁。因此,让司法有法必依,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至关重要。
有反对该项制度建立者认为:损害赔偿制度违反婚姻的伦理本质,而惩罚第三者是用法律干涉私人的感情世界,道德问题不能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并且容易造成侵犯他人隐私,捉奸成风的不良风气,司法介入婚姻过错的调查,取证困难,诉讼成本高,操作难等等。笔者认为,婚姻关系是建立在夫妻双方感情的基础上的,但婚姻关系的维护除了需要感情的积极因素,也需要法律制度的介入。婚姻法有伦理道德方面,但更多的确实法律制度。如前所述,我国采用结婚登记主义,婚姻这项契约必须严格依照婚姻法缔结。它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巨大利益,更涉及社会利益,理应受法律的严格保护。调查难,诉讼成本高不能成为反对立法的理由。三峡大坝水利工程难、成本高,为什么国家还要建设?因为它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可观。那么建立婚姻法上的损害赔偿,其社会效益,也具有长远的精神效益!
(三) 损害赔偿的要件
根据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几点:
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过错。这是损害赔偿的主观方面要件,即要求一方主观有过错。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行为具有违法性。这是损害赔偿的客观行为要件,即过错方的行为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或婚姻契约对婚姻义务的要求。
请求权人有受损害的事实。这是损害赔偿的客观后果要件,即享有请求权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具有损害事实,包括财产损害与精神损害。事实上,也只有当无过错一方有损害事实时,才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需要强调和补充的是:通说精神损害赔偿要有精神损害的事实。因为精神本身是抽象的,又要求它用法律所要求下的事实状态表现出来更难。在学理上为了解决精神损害存在的客观性,有学者和实务者将精神损害分为“名义上的精神损害”和“证实的精神损害”。所谓“名义上的精神损害”又称“形式上的精神损害”,只要受害人有举证侵害人的侵权行为明确存在的表现形式,依一般的认识水平,相信受害人确实存在遭受精神损害的事实,法律则推定这个损害的真实性。所谓“证实的精神损害”也称“实证的精神损害”,法律不能推定受害人是否存在精神损害的真实性,受害人必须举出证据加以证明是否存在心理上,身体上,精神上受到损害。笔者认为:通说要件所述的精神损害的事实应理解为是“名义上的精神损害”。只要有侵害婚姻家庭的危害行为的存在,即推定受害方存在有精神损害而无须再辅以证据加以证明。
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具有因果关系。这是损害赔偿的因果关系要件,即违法行为与无过错一方的损害事实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四) 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
文中在阐述中一直强调婚姻的损害赔偿,而非离婚的损害赔偿。这正是本文的重要观点之一——确立独立的婚姻损害赔偿制度,支持婚内损害赔偿。
《婚姻法》第46条适用的条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应该理解为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提起确定了一个前提条件吧?
那么,如果婚姻一方当事人不要求离婚就不能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么?难道说无过错方要想得到赔偿就必须以离婚为代价么?笔者认为,这种规定,无疑使离婚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形成了一种“强行配售关系”,如果婚姻一方当事人想主张损害赔偿,那么离婚便成为了一种“强制搭配品”,否则损害赔偿就无从提起。然而离婚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是两种本质截然不同的权利。离婚请求权是基于婚姻关系的破裂而主张夫妻关系的解除,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基于违背婚姻法所规定的义务的违法行为而主张受损权益的法律保护。因此,应将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作为一项独立的请求权,取消以离婚为前提的限制,支持婚内损害赔偿的请求。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赔偿没有什么意义?判来判去都是一家人的财产。但笔者认为,这样界定是有意义的。它可以整体提高人们对家庭、对婚姻义务的重视,起到警示的作用,而对有过错一方进行惩罚和教育,即体现了法律的威力所在,又有利于过错方悔悟,使其“回头是岸”,促进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如果一定要以离婚为代价,对无过错一方也是不公平的。并且对于这种因婚内赔偿无过错方所取得的财产或财产权利亦应认定为其个人财产。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其稳定与否,在一定因素上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果确立这种独立的赔偿请求权,从长远的角度看,其社会效益,精神效益都是可观的。
(五) 损害赔偿义务主体范围的界定
《婚姻法》第46条,在责任主体上界定模糊。从条文分析,损害赔偿义务人限制在夫妻双方的范围之内,这使得受害人在权利保护上受到影响。实际上,是免除了有过错的第三方的连带责任。无过错方可否向“第三者”主张赔偿呢?笔者认为可以。第三者介入他人的婚姻,是对现行法律保护的婚姻制度的破坏,同其他的违法行为的本质是相同的,而不仅仅只是道德问题,法律必须做出否定的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制止,制裁。因为配偶一方与婚外第三人重婚、姘居、通奸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过错方有错的同时,第三者也大都有过错,理应承担赔偿责任。不过,无过错方不应在离婚诉讼中向第三者主张权利而应另行提起侵权之诉;如果像本文第四点所述的,允许婚内赔偿的话,无过错方则可以以有过错的配偶和第三人为共同侵权人提起侵权之诉。有的专家、学者称“惩罚第三者有可能导致捉奸成风,司法上难以操作。”笔者认为:只要第三人插足于他人家庭并有重大过错,如重婚、姘居、长期通奸,及导致他人离婚的就应受到民事制裁,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亦不免除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追究第三人责任体现了一种立法价值取向,维护公序良俗。当由道德约束的问题超越了社会文明的底线,则需要法律来维持它的正义和标准。如果法律对第三者的重大过错视而不管,仅对离婚过错方进行惩罚,将达不到法律所预期的预防,警示及教育,惩戒作用。而且设立向婚姻损害第三方主张损害赔偿的制度也是多数国家法律的通例。
(六)婚姻损害赔偿制度在举证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有权主张损害赔偿的是“无过错方”。其意味着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以过错为归责的最终要件。这样举证的责任就落在了无过错的受害一方。在单纯的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下,对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者要求其承担举证责任,对这一证据的采集要求在婚姻家庭领域存有相当的难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为若干解释)第二条规定:“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权利主张者如何来证明配偶与婚外异性该种关系的持续性、稳定性呢?有些权利主张者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雇佣私家侦探或干脆自己充当起私家侦探的角色,期望借助这些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权利请求。但往往会由于收集证据材料及运用证据不当而引发权益之间的冲突。譬如,将捉奸照公布于众,可能引发配偶一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保护与第三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冲突;将同居的事实大肆渲染,可能引发配偶一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保护与第三者名誉权的法律保护的冲突等等。当然,有相当一部分权利主张者根本无法提供此方面的证据材料。在种种状况下,一味地实行谁主张谁举证,便可能导致该种局面:由于证据的不足或缺乏证据,权利主张方的请求权实现不了,应承担责任的一方则可逃脱法律的惩处。法院的法官明知存有侵权的事实却苦于证据的缺乏而无法对被侵犯的民事权益给予相应的民事救济。在该种局面下,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立法价值,其所透析的立法精神便荡然无存。
笔者认为:适当适时适地地采用过错推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会加大受害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如果可以这样操作,那么有相当一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我们主张,无过错责任或者特殊侵权场合,我国民法应借鉴法国的经验,侵权人侵害自然人物质性人格权,无论侵权人有无过错,均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换言之,在受害人之物质性人格权遭受侵害,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场合,可以适用过错责任,也可以适用无过错责任。正由于过错推定是从保护受害人利益考虑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对受害人提供救济,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也应该将过错推定原则引入到婚姻家庭领域中的损害赔偿制度中。例如在重婚、与婚外异性同居等情况下,无过错方要求给予精神损害赔偿,应采用过错推定的原则,由过错方对其对精神损害的后果没有过错进行举证。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法律视婚姻仅为民事契约”, 确立婚姻法的损害赔偿制度源于婚姻的“契约”本质,更何况婚姻家庭关系是感情色彩非常浓厚的民事法律关系,它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性,复杂性,会使婚姻家庭领域随时可能出现法律所预料未及的新情况、新问题。过错推定原则也会有助于对此类婚姻家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也加大了对无过错受害方的保护力度。
综合前六方面的论述,笔者在婚姻损害赔偿制度方面存在了以下的看法及建议: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源于婚姻的“契约”本质;确立这项制度是我国目前婚姻家庭观念“世风日下”,恢复道德伦理的公序良俗的需要;对于婚姻法中的精神损害应理解为“名义的精神损害”为宜;损害赔偿不应局限在离婚条件之下,亦应及于婚姻持续的过程中;损害赔偿的义务人应包括有过错的配偶一方和第三人(权利主张者以何名义诉之在所不问);适当适时适地的采用过错推定原则来加大无过错受害方的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利明 主编 《民法侵权行为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利明 主编 《民商法研究》
(3)林秀雄《婚姻家庭法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李银河 马忆男 主编《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
(5)关今华 主编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与评算》
(6)杨遂全《新婚姻家庭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7)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
(8)李绍章:《点评新婚姻法》
③ 概述《婚姻法》的主要内容
卖淫嫖娼合法化道德化
④ 谁有《民法学》当中那“婚姻家庭”的那个内容阿,发给我吧,很急。。。836217585@com
婚姻家庭
一、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
(一)调整对象的范围
从范围上看,包括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
从内容上看,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调整对象的范围相当广泛,就纵向而言,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其他近亲属关系发生和终止的全过程;就横向而言,包括婚姻家庭主体间、其他近亲属间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二)调整对象的性质
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类。其中,人身关系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方面。财产关系是从属于人身关系、不能脱离人身关系而独立存在的。这种财产关系对人身关系的从属性,表现在发生、终止和内容等诸多方面。婚姻家庭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是身份法,而不是财产法,它调整的是婚姻家庭主体间,其他近亲属间的人身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财产关系。
1.婚姻家庭领域的人身关系 存在于彼此具有特定亲属身份的自然人之间,其本身并不具有经济内容,也不是出于经济上的目的而创设的。但它是婚姻家庭领域的财产关系的发生根据。与其他 法律中调整的人身关系不同,婚姻家庭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亲属身份关系
2.婚姻家庭领域的财产关系 具有一定的经济内容,涉及有关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但它是随着婚姻家庭领域的人身关系的发生而发生,随着上述人身关系的终止而终止的。财产关系的内容反映了相应的人身关系的要求。就法律关系而言,婚姻家庭领域的财产关系无非是人身关系的法律后果,财产关系是以人身关系为基础法律关系的。婚姻家庭法领域的财产关系反映的主要主要是亲属共同生活和家庭经济功能的要求,其参与者须为具有特定身份的亲属,这种财产关系不是等价、有偿的。
(二)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原则
婚姻自由是由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婚姻自由是指男女双方有权依法决定自己的婚姻,既不受对方的强迫,也不受第三人的干涉。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2.一夫一妻原则
亦称单偶制或双单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
按照一夫一妻原则的要求,任何人只能有一个配偶,禁止重婚以及其他破坏一夫一妻制度的行为。任何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结合,都是同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不相容的。违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不予登记,重婚于法无效,并须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3.男女平等原则
是指婚姻家庭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不因性别而异。我国婚姻家庭法在各项具体制度、具体规定中都鲜明地体现着男女平等的立法精神。在结婚和离婚问题上,男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平等的。夫妻、亲子、祖 孙、兄弟姐妹等关系中,不同性别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完全平等的。在婚姻、家庭和亲属关系方面的一切涉法事项,均应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则处理。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暴力(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造成一定伤害的行为)。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
保护妇女权益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长期传统。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专章规定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对《婚姻法》作了重要的补充。
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赡老育幼是家庭的重要的社会功能。我国婚姻家庭法中有关抚养教育、赡养扶助、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等规定,为儿童、老人的 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指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身体上、精神上受到虐待的行为)和遗弃(指法定亲属中依法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扶养、抚养、赡养的另一方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
5.计划生育原则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生育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宏观上的社会人口再生产,在微观上是通过婚姻家庭中的生育行为实现的。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主要目标。计划生育对生育主体的基本要求是:少生、优生、适当地晚婚、晚育。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合理安排第二胎生育,禁止三胎以上的多胎生育。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对于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节制生育的政策可以适当放宽。落实计划生育措施,是夫 妻双方的共同义务。
(三)身份法律行为与身份权
1.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概念: 是自然人以亲属身份之取得或丧失为目的之行为,亦即个人将要进入或脱离某类亲属的身份共同生活关系秩序之行为。换言之,亲属身份行为就是自然人有意识地引起亲属身份法律后果的行为。
(2)特征:
a.亲属身份行为具有非契约的“合同行为”性质。
b.亲属身份行为的意思表示有明显的局限性。
c.亲属身份行为对“行为能力”的界定有特定的规律性。
d.亲属身份行为具有非代理性。
e.亲属身份行为不得附条件或期限。
f.亲属身份行为的无效、撤销的规定主要从主体不适格、意思表示瑕疵,不合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和违背公序良俗四个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和认定。
g.亲属行为具有要式性。
(3)亲属身份行为的分类
1.创设性身份行为与解消性身份行为
所谓身份行为的“创设性”,系指民事主体通过法律行为形成或建立特定身份法律关系之意。
所谓身份行为的“解消性”,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法律行为解除、终止或消灭已经存在的亲属身份关系之意。
2.单独身份行为与共同身份行为
单独身份行为,系指由行为人依单方意思表示而形成或消灭身份关系的法律行为。鉴于本文对身份行为与身份关系之“纯粹性”的认定,这种单独身份行为,在亲属法理论中只有针对非婚生子女的任意认领行为。
共同身份行为,系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以创设或解消特定亲属身份为内容的意思表示行为,其意思表示为复数,且各意思表示内容相同、方向一致;其法效目标为形成或消灭亲属身份法律关系。
3.依据亲属身份关系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婚姻行为与亲子行为。
(1)婚姻行为—结婚与离婚
婚姻行为,系指男女双方当事人以形成或解消夫妻身份关系之意思表示行为,它包括结婚行为及离婚行为。
(2)亲子行为—收养与协议解除收养
亲子行为,系指形成或解消父母子女身份关系的意思表示行为,民法上称为协议收养与协议解除收养
4.束己身份行为与涉他身份行为
2.我国婚姻法上的身份权
(1)概念:配偶身份权是指夫妻基于配偶身份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身份权利。
(2)特征:
a. 从权利性质来看,配偶身份权属于人身权中的身份权,它基于夫妻的配偶身份而产生,不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财产权利;
b. 其存在是以配偶的身份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它产生于婚姻关系的缔结,终止于婚姻关系的结束;
c. 夫妻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内容也是相同的;
d. 配偶身份权是一种绝对权、专属权。除权利人外,其他任何人都是该权利的义务主体,同时它也是夫妻之间专有的特定的身份权利。
(配偶身份权包括同居权、贞操忠实义务、住所决定权、家庭日常事务代理这几项权利。)
⑤ 简述家庭暴力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找法网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离婚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⑥ 关于婚姻法
你们已经不算近亲了,可以结婚。如果是你奶奶的子女的孩子就不行。
(1)直系血亲。包括父母子女间,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间。即父亲不能娶女儿为妻,母亲不能嫁儿子为夫。爷爷(姥爷)不能与孙女(外孙女)婚配,奶奶(姥姥)不能与孙子(外孙子)结合。
(2)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1)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姊妹(含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即同一父母的子女之间不能结婚。(2)不同辈的叔、伯、姑、舅、姨与侄(女)、甥(女)。即叔叔(伯伯)不能和兄(弟)的女儿结婚;姑姑不能和兄弟的儿子结婚;舅舅不能和姊妹的女儿结婚;姨妈不能和姊妹的儿子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有真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和已身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包括已身从出的的直系长辈血亲和从已身所出的直系晚辈血亲。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你们显然不是这种情况。旁系血亲是指具有间接血缘知道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包括在辈分上相当于或高于父母的旁系长辈血亲,在辈分上相当于或低于子女的旁系晚辈血亲以及在辈分上同自己相当的同辈旁系血亲。
我国现行婚姻法是以血亲之间的世代来计算亲属关系远近的。世代计算法一辈为一代,在计算直系血亲时,以已身为一代,然后由乙身向上或向下数,向上数至父母为二代,数至祖父母为三代;向下数至子女为二代,数至孙子女为三代,依此类推。在计算旁系血亲时须根据旁系血亲之间的同源关系确定世代,同源于父母的为两代以内旁系血亲,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为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依此类推。所谓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已身相对而言)的旁系血亲。无论辈分是否相同,只要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都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辈分相同的有兄第姐妹、堂兄第姐妹、表兄第姐妹;辈分不同的有伯、叔、姑与侄子,舅、姨与外甥子女。超出这个范围,就不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了。计算旁系血亲代数的具体方法是:从两个旁系亲属分别往上数至双方同源血亲,其本身为一代,如果两边数目相等,则任何一边的数目即为他们的代数;如果两边数目不相等,则以大的数目为其代数。
⑦ 法院判决离婚的法定标准是啥
很多离婚当事人在委托律师前或委托律师后都会问律师:能否胜诉(法院判决离婚)?对此问题,该如何回复,关系到咨询当事人是否会委托律师,也关系到已委托的律师对案件分析和认知进而关系离婚诉讼结果。而作为专业婚姻律师,应当知晓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判决离婚的裁判标准,结合案件情况给当事人一个准确的答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判决离婚参考的标准有: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它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
5.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
6.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3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
8.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对方提出离婚的。
10.一方好逸恶劳、有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
13.受对方的虐待、遗弃,或者受对方亲属虐待,或虐待对方亲属,经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谅解的。
14.因其他原因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
北京英淇律师特别指出,除上述参考标准外,当事人一方起诉离婚,对方经传唤仍不到庭,经缺席开庭审理,起诉方坚决请求离婚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离婚。因生育发生纠纷,夫妻感情破裂后起诉离婚经调解无效的,也可判决准予离婚。
⑧ 婚姻法解读的目录
第一节婚姻家庭制度与婚姻法
一、婚姻、家庭的概念
二、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
三、婚姻法的概念和特征
四、婚姻法的调整对象
五、新婚姻法的修改内容
第二节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一、婚姻自由原则
二、一夫一妻制原则
三、男女平等原则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
五、实行计划生育原则
六、夫妻间互相忠实、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原则 第一节结婚条件
一、结婚的必备条件
二、结婚的禁止条件
第二节结婚程序
一、结婚的形式要件概述
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形式要件
三、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问题
第三节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
一、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概述
二、我国无效婚姻的规定
三、我国可撤销婚姻的规定
四、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 第一节夫妻人身关系
一、我国《婚姻法》对夫妻法律地位的规定
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夫妻人身关系
第二节夫妻财产关系
一、夫妻财产制
二、夫妻相互扶养义务
三、夫妻相互遗产继承权
第三节父母子女关系
一、父母子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
第四节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
一、祖孙间的法律关系
二、兄弟姐妹间的法律关系 第一节离婚的法定程序
一、登记离婚
二、诉讼离婚
第二节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
一、我国《婚姻法》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
二、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认定
第三节离婚后父母子女关系
一、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
二、离婚后子女直接抚养方的确定
三、子女抚养费的负担
第四节离婚后夫妻财产处理
一、夫妻财产的分割
二、离婚时尽义务较多一方的补偿请求权
三、夫妻债务的清偿
四、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 第一节救助措施
一、救助措施的含义与意义
二、救助措施的特征
三、救助措施的种类
四、救助措施的具体规定
第二节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
一、确立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二、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成立条件
三、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诉讼问题
四、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
五、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请求权与照顾无过错方的关系
六、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适用
第三节侵害婚姻家庭权利的法律责任
一、一方侵犯他方财产共有权的法律责任
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婚姻法中的执行 第一节民族婚姻家庭法律问题
一、民族婚姻的概念和特征
二、对民族婚姻变通规定的原则和程序
三、民族自治地方对《婚姻法》的变通规定
四、变通或补充规定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婚姻法的效力范围
一、婚姻法的时间效力
二、婚姻法的空间效力
三、婚姻法对人的效力
⑨ 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出版
书名:婚姻家庭法
ISBN:750361194
作者:王洪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定价:27
页数:375
出版日期:2003-1-1
版次:1
开本:16开
包装:精装
简介:婚姻家庭法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婚姻家庭法学是以婚姻家庭法律规范和婚姻家庭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法学学科。本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措施,研究亲属制度、结婚制度、夫妻关系制度、离婚制度、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制度、收养制度、监护制度、保护婚姻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救济措施制度、涉外和涉港澳台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等内容。学习婚姻家庭法,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和法律意识,运用婚姻家庭法律知识解决婚姻家庭领域的法律问题、维护公民在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
二、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及其规范内容
三、婚姻家庭法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婚姻家庭法的渊源和地位
一、婚姻家庭法的形式渊源
二、婚姻家庭法的地位
第三节 身份法律关系与身份法律行为
一、身份法律关系
二、身份法律行为
第四节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一、概述
二、婚姻自由原则
三、一夫一妻制原则
四、男女平等原则
五、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
六、实行计划生育原则
七、关于《婚姻法》第4条规定的道德原则
第二章 亲属关系原理
第一节 亲属的意义、分类和范围
一、亲属的社会意义
二、法律上亲属的概念和特征
三、亲属的分类
四、亲属的范围
第二节 亲系、辈分和亲等
一、亲系
二、辈分
三、亲等
第三节 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一、配偶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二、血亲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三、姻亲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四、亲属关系的重复
第四节 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一、亲属在婚姻家庭法上的效力
二、亲属在民法上的效力
三、亲属在刑法上的效力
四、亲属在诉讼法上的效力
五、亲属在劳动法上的效力
六、亲属在国籍法上的效力
第三章 婚姻的成立
第一节 婚姻的意义、法律性质与成立要件
一、婚姻的概念及法律性质
二、婚姻的要件
三、婚姻成立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婚约
一、婚约的概述
二、我国现行法对婚约的态度
第三节 结婚的实质条件
一、结婚的必备条件
二、结婚的禁止条件
第四节 结婚的形式要件
一、结婚的形式要件概述
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形式要件
第五节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一、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概述
二、我国《婚姻法》关于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
第六节 事实婚姻
一、事实婚姻的概念
二、我国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原则变迁
三、事实婚姻的效力
第四章 婚姻的效力
第一节 婚姻效力概述
一、婚姻效力的概念
二、夫妻的法律地位
三、我国《婚姻法》对夫妻法律地位的规定
第二节 夫妻身份上的效力
一、概述
二、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夫妻身份关系
三、关于婚姻身份效力的立法完善
第三节 夫妻财产制
一、夫妻财产制的概念及规范内容
二、夫妻财产制的类型
三、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沿革
四、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
第五章 婚姻的终止
第一节 概述
一、婚姻终止的概念和原因
二、离婚与别居
三、离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四、我国现行离婚法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登记离婚
一、登记离婚概述
二、登记离婚的条件
三、登记离婚的程序
四、关于登记离婚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诉讼离婚
一、诉讼离婚概述
二、诉讼外调解
三、诉讼离婚程序
四、离婚诉权的限制
五、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
第四节 离婚的法律后果
一、离婚对当事人身份上的效力
二、离婚对当事人财产上的效力
三、离婚损害赔偿
四、离婚对父母子女的法律后果
第六章 父母子女
第一节 父母子女关系概述
一、父母子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父母子女关系的立法演变
第二节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
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二、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管教、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三、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四、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
五、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第三节 婚生子女
一、婚生子女的意义
二、婚生子女的推定与否认
第四节 非婚生子女
一、非婚生子女概述
二、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与准正
三、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
第五节继子女
一、继父母子女的概念及类型
二、继父母子女法律地位
三、继父母子女关系的终止
第六节人工生育子女
一、人工体内受精子女
二、人工体外受精子女(试管婴儿)
第七节 亲权
一、亲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亲权的主体
三、亲权的内容
四、亲权的行使与限制
五、亲权的停止和消灭
第七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的概述
一、收养的概念和特征
二、收养的基本类型
三、收养的性质
四、收养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 收养法的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抚养、成长原则
二、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原则
三、平等自愿原则
四、不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
五、不违背计划生育的原则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一、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
二、收养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
三、关于《收养法》施行前形成的收养关系的确认
第四节 收养的效力
一、收养的法律效力
二、收养行为的无效
第五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一、协议解除
二、诉讼解除
三、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后果
第八章 扶养
第一节 概述
一、扶养的概念
二、扶养的特征
三、扶养的分类
四、扶养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我国现行扶养制度
一、夫妻之间的扶养
二、父母子女间的扶养
三、祖孙问的扶养
四、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
第三节 亲属扶养的完善
一、扶养的范围
二、扶养的成立要件
三、扶养的顺序
四、扶养的程度
五、扶养的方式
六、扶养的变更
七、扶养义务的消灭
第九章 监护
第一节 概说
一、监护的概念
二、监护与亲权的关系
三、监护的目的和性质
四、监护制度的沿革
第二节 监护的设立
一、对未成年人设立监护的原因
二、对成年人设立监护的原因
三、监护开始的时间
第三节 监护机关
一、监护机关的概念和种类
二、监护人
第四节 监护的内容
一、监护事务
二、监护责任
第五节 监护的变更与终止
一、监护的变更
二、监护人的撤换
三、监护的终止
第十章 附论
第一节 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一、概述
二、妨害婚姻家庭的不法行为与法律规范竞合
三、救助措施
四、妨害婚姻家庭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 民族婚姻
一、民族婚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族自治地方对《婚姻法》的变通或补充性立法
三、变通或补充规定的主要内容
四、处理民族婚姻纠纷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涉外婚姻家庭关系
一、涉外婚姻的概念和特征
二、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
三、涉外结婚
四、涉外离婚
五、涉外复婚
六、外国离婚判决的承认
七、涉外收养
第四节 涉及华侨、港澳同胞的婚姻家庭关系
一、涉及华侨的婚姻
二、涉及港澳同胞的婚姻
第五节 涉台婚姻家庭关系
一、涉台婚姻家庭关系概述
二、台湾居民与大陆居民的结婚问题
三、去台人员与其留在大陆的配偶之间婚姻关系的处理
四、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的离婚问题
五、涉台婚姻家庭财产关系的处理原则
六、对台湾地区有关婚姻家庭民事判决的认可
第六节 区际婚姻家庭法律冲突
一、区际婚姻家庭法律冲突的客观存在及原因
二、中国区际婚姻家庭法律冲突的特点
三、区际婚姻家庭法律冲突的解决途径
参考书目
⑩ 婚姻家庭法的目录
第一章 婚姻家族法概述
第一节 婚姻家庭
第二节 婚姻家庭制度
第三节 婚姻家庭法
第二章 亲属原理
第一节 亲属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亲系和亲等
第三节 亲属关系
第三章 婚姻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 婚姻自由
第二节 一夫一妻
第三节 男女平等
第四节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结婚制度
第一节 结婚概述
第二节 婚姻的成立
第三节 有效婚姻、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第五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家庭关系概述
第二节 夫妻关系
第三节 父母子女关系
第四节 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
第六章 收养制度
第一节 收养制度概述
第二节 收养的成立
第三节 收养的效力
第四节 收养的解除
第七章 监护制度
第一节 监护制度概述
第二节 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
第三节 监护人的职责
第四节 监护的开始、变更、终止和撤销
第八章 离婚制度
第一节 离婚制度概述
第二节 登记离婚
第三节 诉讼离婚
第四节 离婚的法律后果
第九章 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第一节 救助措施
第二节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论
第一节 涉外婚姻关系
第二节 涉及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婚姻关系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婚姻关系
主要参考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婚姻登记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