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的社会条件

法的社会条件

发布时间: 2020-12-17 11:56:16

⑴ 论法律作用的发挥所依赖的社会条件

法律作用的发挥依赖多种社会条件
1. 良好的政治体制
2. 良好的法律体系
3. 高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
4. 良好的物质条件

⑵ 法是如何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的

任何一种历史的法律类型,都是受社会生活的经济条件和人们的物质关系所制约版的。反之社会生活权的各个方面的活动也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但是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相反法律却必须以社会为基础。因为法律是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它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它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因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曾经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占统治地位的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他们自已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式……这些个人通过法律形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同时使其不受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单个人的任性所左右,这一点之不取决于他们的意志,如同他们的体重不取决于他们的唯心主义的意志或任性一样。”因此,不管哪个社会,不管执政者有多大权威,如果他把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变为个人的任性而不顾经济基础的制约,那就是违背了客观规律,到头来必然要遭到社会规律的报复。

劳动法的客观社会条件是什么

我国《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内其他关系。
首先容: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根据《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可以知道《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其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其次: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工会组织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⑷ 为什么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决定上层建筑.第一,法的内版容不可能超出社会物质生权活.第二法的内容要不断更新补充适应社会物质生活.第三,法始终滞后于物质生活.所以,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的内容.

⑸ 一般的说,实行法制的社会必须具有一些前提条件

民主。
否则法制也好法治也好没区别,都是我来治你。
只有民主,才是共管共制的基础。否则要法律干什么?

⑹ 我国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中国经济法产生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与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有明显不同。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职能不是作为市场缺陷的补救措施而产生的,这里一开始国家就全面介入经济生活,全面担负经济组织管理职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排斥和取代了市场的作用。可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不存在经济法,而是以行政法管制经济的运行。
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法才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其产生原因是克服转型期市场的缺陷。
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时期,市场经济本身还处于成长阶段,离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它具有转型期市场特有的缺陷,即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体系不健全。由于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市场治理机制的萌芽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实行体制改革和转轨以后,逐步改变“国家统制经济”局面,国家权力因素逐步受到节制,市场开始发育和逐渐成长。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市场依然是不成熟的。例如,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不能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和交换,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市场分割现象非常严重,价格刚性或受到认为因素的干涉而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在一些领域,不仅进入壁垒很高,退出壁垒也很高,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优化组合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些缺陷靠幼稚的市场无法调节,因此需要国家在组建、培育市场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这也成为了中国经济法产生的原因。
同时,由于中国转型期市场的不完善,使得市场发育不成熟与一般市场缺陷交织在一起,二者相互强化,加剧了一般市场缺陷的影响。例如,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缺陷的一个表现,它虽然造成消费者弱势地位并使经营者有机会欺诈消费者,但在相对完善的市场上,由于市场的统一和开放,交易者之间难免重复博弈,信息优势者具有主动提供真实信息的动机,信誉成为大多数人都看重的“资本”,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可以大为减少。相反,如果市场不成熟,这种市场的自我净化功能将难以实现,并且会放大市场缺陷带来的恶果,同时进一步阻碍市场的成熟与完善,震惊全中国的“三聚氰胺”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中国经济法还担负着弥补一般市场缺陷的重任。

⑺ 法的内容是由什么决定的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d
在公务员考试的资料中是这样解释法的本质的。1、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2、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体现;3、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⑻ 颁布义务教育法时所在的社会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省市为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适当的。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9年。
义务的含义包括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国家有设校兴学以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国家为推行宗教教育,提倡广设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已有近60个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法。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长短,大体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以后正式颁行的国家宪法中,都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⑼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和社会条件

把现代国家形式分为“人治国家”和“法治国家”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事实上,中国自进入奴隶社会起就逐步建立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法律体系。自秦、汉以下,宋、明、清都有大律,且都有传承关系,“律”就是当时的法规,“律”也是约束社会的等级制度,起着约束社会各阶层人等社会行为规范。例如民间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强调了法的一致性;例中“借债还钱”、“父债子还”就约束人们的借货和金融关系;又例如“杀人偿命”就强调了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任由他人剥夺……等等。
而且中国是最早采用成文法的国家,法条之细密都以法条的形式予以明晰化,而不采用西方国家的不成文法,不以判例为判案依据,其核心要义就是为了避免枉法裁判。
同时民间,又以乡规民约族长祠堂公序良俗来约束底层民众社会行为,更普遍的以“道”和“义”来加以规范……
直至现代,中国的立法速度和法条细密程度可谓世界之最,但社会逞现枉法和蔑视司法的行为日益增多。这其中主要问题不是“法治”的问题,而是“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所造成。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够解决,即使是立再多的法,也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回到根本,“法治”的目的是什么?是在世界上树立一个向世界人民招摇成就的标竿吗?显然不是。法治的目的是规范全社会每个人的社会行为,引导社会向公平、公正、强盛、和平的道路上前行。遗憾的是,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是所谓“法制社会”成了一个舍本求末追逐自身影子的目标。
而一些不良文人又打着“建立法制社会”的旗号,其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上形成以利益集团为垄断的法律霸权体系,凡是这个利益集团的人犯罪就可以重罪轻判,他们的子女犯罪马上有人出来庇护辩罪和脱罪,他们以法律为工个指向性非常明显……,同时他们又以“法制社会”和“人治社会”相对立这个子虚乌有的框框来混淆视听,搞乱人民的思想,造成社会严重对立和不安。
法律从来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的工具,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敌对阶级的反抗并对其实行镇压的工具,只是这个工具有时候表现的很强硬,有时候又表现的很温柔而已。如果工农大众,无产阶级成了一个社会的被压迫者,也就同样将成为法律和这个“法治社会”的最终受害者。

民法产生的社会条件

民法源自于罗马法,由于地中海地区是商品经济的发源地,也是工业革命的最早发生地内,因此容人们的日常交往越来越多,矛盾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诞生了罗马法,而随着交往的频繁,人员流动性也越来越大,于是罗马法分为市民法和万民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应经济基础。于是以地中海地区为代表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逐步壮大,并扩展到整个欧洲,罗马法这一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扩展被带到了更多的地区,使得罗马法被广泛的采纳,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民法。而今天所谓的民法是大陆法系的一种说法,其中包括我国(我国属于社会主义法系国家,有中国特色),大陆法系以日德为主要代表对民法理论进行不断的发展与细化,形成了今天的民法。

热点内容
国家会计行政法规有哪些 发布:2024-12-22 17:09:23 浏览:340
平阴赵律师 发布:2024-12-22 16:44:40 浏览:703
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2 16:37:57 浏览:737
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在哪里举办 发布:2024-12-22 14:26:48 浏览:156
东城法院赵军 发布:2024-12-22 13:22:14 浏览:302
法与社会对法治的认识 发布:2024-12-22 13:20:52 浏览:192
法律硕士研究生在学校学什么 发布:2024-12-22 12:26:59 浏览:863
新刑法出台 发布:2024-12-22 11:30:02 浏览:536
道德经体例 发布:2024-12-22 10:38:40 浏览:49
仲裁员制度法律责任案例 发布:2024-12-22 10:09:57 浏览: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