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高其才法社会学pdf

高其才法社会学pdf

发布时间: 2022-09-02 07:20:17

Ⅰ 大一法学的,法理学的教材是张文显的法理学 红皮封面 这本书怎么样

大一法学的,法理学的教材是张文显的法理学 红皮封面 这本书怎么样?
叶赫那拉闻多解答;
一、张文显当然可称中国法学专家了,吉大我学校的老师;
二、只要不是司法考试老师出的书,名校教授都可以。
三、法学名校;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
2.武汉大学——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全国领先

3.北京大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
4.中国政法大学——法制史、诉讼法
5.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
6吉大法学院——法学理论和刑法学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
8.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
9.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和经济法
10.清华大学——后民商法
四、中国法学最高权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给国家领导人上课,对外国院学术交流,纯粹法学研究机构。

Ⅱ 《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Earl R. Babbie))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rZjkOHVgeSehqJZgs5CUyw

提取码:y5ny

书名:社会研究方法

作者:艾尔·巴比(Earl R. Babbie)

译者:邱泽奇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4

内容简介:

《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悦·读人生》是美国大学通用的社会学教材,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1975年初版刚一面世即引起学术界关注。

《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悦·读人生》广泛的讨论范围、严密的论述,从社会理论的基本范式到学科报告的撰写,从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种复杂的技术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适合专门研究人员,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悦·读人生》中包含了大量图表和鲜活案例,同时吸纳社会研究的新理论和方法,并附有详细的参考书目,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者简介:

艾尔·巴比(Earl R.Babbie),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应征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后开始了社会学教学工作,并著有包括畅销教材《社会研究方法》在内的多部著作。

邱泽奇,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创办主任(2006-2011),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设计、试调查(2008)、首轮调查(2010)的组织者,首任PI组组长。1986年进入社会学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师从费孝通先生。主要研究领域:组织社会学(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项目评估。

Ⅲ 求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七版pdf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第七版.pdf (选择普通下载即可)

1、PC电脑端登陆,即可查看、下载;

2、文件有时效性,若失效请@私信;

3、资料收集于互联网,仅供个人试读,有能力多支持纸质书籍!

Ⅳ 请问清华大学法学考研的书目

给你,

如图,

供参考:

Ⅳ 《社会学原理》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复旦大学社会学》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vBuqMbuknSgv8e8T7g61wA

?pwd=39j7 提取码: 39j7

复旦大学社会学|复旦真题|复旦课件|复旦参考资料|复旦参考书目及联系方式|通讯系统.doc|参考书目.doc|中国政法大学08年研究生试题.doc|于海权利与知识.doc|一些西方社会学的重点流派.doc|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通用版).doc|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2.doc|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doc|社会学概论复习.doc|社会学的考点整理.doc

Ⅵ 您所说的中法网八大本,具体是哪八本呢谢谢

《刑法》 课堂笔记 作者: 阮齐林 定价:55.00
《民事诉讼法 仲裁法》 课堂笔记 作者:杨秀清 定价:30.00
民法》 课堂笔记 作者: 隋彭生 定价:52.00
《宪法 行政法学》 课堂笔记 作者:胡锦光 徐金桂 定价:36.00
《理论法学 论述题》课堂笔记 作者: 高其才 杨帆 叶晓川 定价:32.00
《商法 经济法 知识产权法》 课堂笔记 作者:魏敬淼 席志国 定价:34.00
《国际法 国际私法 国际经济法》 课堂笔记 定价:28.00
《行事诉讼法》 课堂笔记 作者:卫跃宁 定价:31.00

Ⅶ 高其才的学术成果

主要从事法理学、法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法理学》、《中国习惯法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合著)、《司法公正观念源流》(合著)、《瑶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合著)、《中国法律制度概要》(合著)等,主编《法理学》、《法律基础》等。发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难境地》、《法理学发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现代立法理念论》等论文60多篇。
(一)著作
1.《中国习惯法论》(独著),湖南出版社,1995年4月。
2.《中国习惯法论(修订版)》(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1月。
3.《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4.《瑶族习惯法》(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5、《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合著,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6.《瑶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7.《司法公正观念源流》(合著,第一作者),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4月。
8.《基层司法——社会转型时期的三十二个先进人民法庭实证研究》(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9年3月。
9.《乡土司法——社会变迁中的杨村人民法庭实证分析》(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9年3月。
10.《政治司法——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合著 ,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09年3月。
(二)主编
1.《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江苏省姜堰市人民法院的实践》(两主编之一),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8月。
2.《当代中国民事习惯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
3.《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
4.主编《中国司法研究》书系,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伦理司法》等五本。
5.主编《习惯法论丛》,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两本。
(三)教材
1.《法理学》(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2.《法理学》(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
3.《法律基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4.《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法律出版社,2010年5月。
(四)论文
发表《论市场经济中我国法学之对策》、《法理学发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研究对象初探》、《现代立法理念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难境地》、《中国的习惯法初探》、《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瑶族习惯法特点初探》、《现代化进程中的瑶族“做社”活动——以广西金秀郎庞为例》、《试论农村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当代中国法律适用中的关系因素——文化视角的实证分析”、“中国律师执业中的法律与关系因素——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的分析”等论文90多篇。
荣誉:高其才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同年11月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1993年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法学会法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理事。

Ⅷ 法律基础小论文

现各高职院教都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证明,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要性日益突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法律基础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法律基础小论文 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知识课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法律课堂常用的教学形式。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现实案例的解读,让学生充分理解 法律知识 。案例教学法充分结合了现实情况,考虑到了多方面的联系,将法律基础知识运用到了极致。本文深入解读了如何在法律基础课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法律基础知识 应用 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不断得以完善,在各个方面都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利用,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对知识的具体利用一个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将法律条文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做到活学活用。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知识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一、 案例教学对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离不开的一种教学方式。法律基础知识是客观固定的,是在国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个案例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法律知识,那么如何合理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成为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关键性问题。案例教学正好补充法律知识运用的空白,给了学生运用法律基础知识的空间。

案例教学法是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知识点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会做出自己的评析,并从法律知识层面进行深入解读。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法律知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单纯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体会到法律知识的作用;其次,学生从案例中学到了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提高了学生素质;最后,案例将法律知识与现实情况联系到了一起,锻炼了学生分析处理法律事件的能力。

二、 案例教学法选取案例的基本条件

在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以及教材的安排,确定具体案例的选择。总的来说,案例不可随便从电视栏目或是新闻中选取,而应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案例教学法中所选择的案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是按照教学要求开展的,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参考价值不高的案例应及时摒弃,以免耽误时间。第二,内容较为单一,针对性强。教师选择的案例内容不能过于复杂,以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应将一些难度适中、易于分析并且涉及知识点较为单一的案例选进来,保证教学的质量。第三,具有启发意义。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具备启发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案例本身,还需要根据案例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因此,对案例的选择需要格外重视,要减少由于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教学效果下降。

三、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讲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关键 方法 ,也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应重视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从案例中积极学习、快速掌握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形式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案例视频分析

有关法律知识的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绝大部分时间,同时也占据着学生的精力。案例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法律知识,还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播放案例视频的方式简单、迅速、省时,优势十分明显。教师在对视频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学生可以放开思路,积极思考,进行多维层面的知识拓宽。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帮助。

(二)采用适当的方式接入案例

每一个案例与教材知识都存在着差异,没有为教学活动而特地发生的案例。因此,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案例接入课堂,否则,将起不到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导入的方式或是课堂讨论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听课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为法律知识的传授打下良好的基础。案例导入的方式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由此,教师应重视自己对案例使用时间和时机的把握,争取将案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可以充分理解法律基础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系统,以帮助其顺利解决现实问题。

(三)组织室外活动,深入 社会实践

案例的来源比较宽泛,可以是电视栏目中的内容,也可以是开庭审理的实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开展室外活动,带领学生进入社会实践,比如法庭旁听和模拟法庭。从这些活动中,学生会体会到法律制度的完善性,增强法律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室外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他们认识到了法律对实际生活的意义。

(四)多种教学形式并用,发挥各自长处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需要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弥补。教师应充分运用不同的方法,发挥出不同方式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对立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最重要的教学形式,而应正确地看待其作用,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避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案例教学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从案例教学活动中可以认识到法律基础知识运用与理论之间的差别,认识到法律基础知识的具体利用方式。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教师和学生应认识到这种方式的短处,利用其他教学方式进行补充,以便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山林.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Z2).

[2]郑金洲编著.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高其才编著.法律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法律基础小论文范文二:以法律知识类型化为基础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学

摘要:知识产权专业教学中,由于需要突出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知识产权 管理知识 等知识的教学,因而压缩了普通法律知识的教学的课时,造成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在对法律知识进行类型化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法律知识,突出教学重点,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知识类型化;法律思维;知识产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3198(2015)17016302

1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产权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法律类的课程无疑占了较大的比例;并且,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体系中,知识产权本身也被分在了法学项下。然而,现实中知识产权专业却与法学专业有着一定的不同:通常知识产权专业招生的对象为理科生,就业方向偏重于专利代理人等方向,学生除了法学知识以外,还要开始一些非法学课程,如管理学、机械制图等;而就法学课程的开设本身而言,知识产权专业因其专业特性,通常要突出“知识产权”的学科属性,因而会增加知识产权相关专业的比重,对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往往单独开设课程。这种情况会使得知识产权专业法学课程的比重相对降低,有些专业的法律核心课程不再开设:如《宪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中国法制史》,有些法律课程会某种程度上“缩水”,如《经济法》仅开设《竞争法》等等。开设课程与课时量的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在法律知识学习方面不如其他法律专业学生那么系统化。但就现实需求而言,社会作为需求方,需要的仍然是受过系统法律训练的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并不会考虑知识产权专业开课时课时量的有限性。这就对于知识产权专业的法律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受到更为专业、系统而有效的法律专业培训?

结合笔者多年来作为学生参与法律课程学习,作为编辑参与法律教材编辑、参与法律教材编写,以及作为教师进行法律专业课程讲授的 经验 ,笔者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更为有效地传达法律知识,需要对现有的法学 教育 体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剖析,提炼其更为有效的部分,删除或者简略讲述一些冗余部分,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法学教材的编写,多着眼于一种学科的整体叙事,例如,一个学科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等等,有哪些整体叙事所需要的原则,有哪些基础概念,哪些基础规则,等等。事实上,各学科的教材之间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勾连,如“法律关系”“法律行为”这种基础概念,在法理、民法课上讲授,但不一定能贯穿到行政法等课程中去。同一套教材中,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分册基于不同的学科立场,出现编排知识的重叠、冲突,以及一些知识的遗漏等等。而现在高校的教学又往往是某一学科由专门的老师负责,一个教师通常不会去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的课堂给学生讲授了些什么,不同的学科之间呈现各自为战的情况。如果每个教师仅着眼于本课程的教材对学生进行讲授,则两种情况难以避免: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缺乏配合与衔接,知识出现重叠或冲突;各学科基于本学科立场的知识过多,加大了教学负担。

2现代法学教材中的三种知识

基于这种现实,笔者以为,需要对于各学科的法律知识进行一种整体上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法学知识进行通盘的考虑,以培育学生准入法律共同体以及掌握相关法律实务技巧为目标,重新考量不同课程中哪些知识需要向学生讲授、不同的知识如何向学生讲授,以及不同的课程如何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法学知识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以为首先要区分法学教材里的三种不同的知识:法律知识、法史知识与比较法知识、法哲学知识。上述三种不同的法学知识往往被参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法学教材的内容,但这三种知识其实是不同的知识,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有着不同的意义。

法哲学方面的知识主要是一种对于法律整体性理解的知识,如法律到底是什么?法律在本土维度如何界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法律?法律现象要体认哪些价值完成哪些社会功能?等等,上述知识其实并不仅仅体现在法理学中,其他部门法多少也会有些涉及,如民法如何自我定位,等等。这类知识严格意义上都属于法哲学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学生整体上认知法律现象会有一定的帮助,但需注意:这些知识往往存在着很多分歧,如关于法律的概念,不同的法理学派认知差异很大;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学界其实也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通说。因此,法哲学知识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法哲学知识本身与法律实务之间的关系不大,因而陈卫东等教授甚至曾经建议在司法考试中取消法理学的部分。而对于普通的本科生教学而言,法哲学的知识产权对于进行法律研究意义非常重大,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意义有限,因而在教学体系中,教师应该有所区分,对于多数学生,可以缩减法哲学的授课内容,并且保证法哲学方面的授课保证在相关知识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当然,对于培养学生最基础的法律认知、法律方法等方面的法哲学知识,依然需要重点向学生讲授,当然这种讲授不是帮助学生提升对法现象更为深刻的认知,而是帮助学生学习其他部门法知识做有益的铺垫。目前有的高校法理学被划分为法学导论、法理学两门课程,事实上法学导论课程就担负着上述铺垫的功能。

法史以及比较法方面的知识通常出现在各部门法的教材中。一般的部门法学科都会对自己的学科史进行一个回顾,建构本学科的一个延续的叙事。同时会将其与该部门法相关他国家的对应法律制度纳入进来。法学教材的这种书写方式其实是为了建构独立的部门法叙事,使一个部门法形成内在的特有的知识谱系。但是,需注意,法史的知识以及比较法知识,都不是现行有效的国家实定法,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从部门法叙事中区分出这两种知识,误以为这两种知识本身是有效的本国实定法知识,反而无助于学生实务能力的培育,甚至会潜在地削弱法治所必须的法律人尊重本国现行实定法的伦理要求。因此,首先需明确,法史知识与比较法知识对于法学学科建设有意义,但对于法律实践意义不大,并且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这些知识都只是描述性的,而不具备法律上的规范性;因而可缩减这类知识的讲授比例;同时,在讲授时,需要教师着重提醒学生这类知识并不是我国生效的实定法知识,本身不能作为生效的法律规则而援引,以免给学生不必要的误导。 相比上述法哲学知识、法史与比较法知识,真正的法律知识应是基于国家实定法的一天阐释体系。这种知识是面向实践的,是学生应该重点学习的。下文将对这类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剖析。

3对于法律知识的类型化

如笔者上文所言,相对于法哲学知识、法史与比较法知识而言,法律知识的传授才是我们本科法学教学的重点。而如果跨过学科的藩篱对于法律知识进行具体剖析,则可以发现事实上存在三种不同层面的法律知识。

第一个层面是经验描述层面。这个层面的法律知识是最基础的,包括实定法文本知识,以及法教义学所提炼的概念、规则、原则等法律三要素,同时还包括由规则组成的制度。这些知识是法科学生学习法律的基础。对于这种知识的学习,主要靠的是学生的记忆。而教师则需要从实践运用的需要出发,对众多的实定法文本知识进行鉴别分类。对于最基础最重要在实践中最常用的知识,应该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对于一些在实践中有可能用到,但运用频率相对较低的知识,则需要学生熟悉、了解,避免可能的错误理解即可;而对于那些在实践中运用频率较少的知识,则需要学生大致了解一下知识的基本脉络,例如什么样的法律文本在做相应的规定,碰到类似问题应该到按照什么样的方向检索知识,即可。而不必一味地强求学生记忆所有的实定法文本。

第二个层面的知识是实践运用层面的知识。单一的经验描述层面的知识,还不足以使一个学生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实践运用层面的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只有具备了这种知识,学生才能够说真正具备了法律实务方面的“技能”。在具体而言,在法律的实践运作中,三种技能非常重要。其一是事实认定方面的技能,具体而言又包括两种技能:阅读事实材料,从中发现相关的法律意义;寻找相关的证据,为自己的法律主张辩护。只有具备了上述两种技能,一个法务工作人员才能有效地将生活事实与法律规范勾连起来,从而使法律适用于相关事实。其二是以法解释学为基础的法律方法。法律文本通常本身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规范意义,尤其是对个案的规范意义,这就需要解释技巧、推理技巧,从客观的文本中去发现有关于个案的意义,从分散的条文中去 总结 完整的法律规整。因此,几种主要的解释技巧以及基础的逻辑推理方式的培训,对于法科学生同样不可或缺。其三是查找法律的方法。如上所述,法科学生无法也没必要机械记忆所有的条文知识,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具体个案时,去查找检索法律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只要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各种工具查找到相应的法律条文,即便他不能准确记忆这些条文,他仍旧能够较好地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处理问题。

第三个层面的知识是思辨层面的。这种知识往往伴随着一些法律学科的主流的价值观念。这种知识虽不直接面向实践,但却往往作为法律共同体理解法律条文的共同前见而在场,因而学生也有必要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另外,思辨层面的知识对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作为大学生乃至作为研究者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素质上的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

4以知识类型化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教学

结合到具体的知识产权专业法学教学,上述三个层面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显然是基础,也是目前教学的重点,但笔者以为,对于这种记忆性的知识,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教学时间,尤其是现代检索手段已经非常发达,没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的文本知识。更多的应是了解即可。第二个层面的知识其实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必要,但却恰恰是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笔者认为,可在法理、民法等相应课程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法律技能培养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更多法律技能方面的训练。至于第三个层面,对于以研究为学习目标的学生非常重要,但对一般学生,其意义限于培养法律人共同的思维前见。因而对于这类知识的传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葛云松.法学教育的理想[J].中外法学,2014,(2).

Ⅸ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论方法》(潘绥铭)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gGYBPQRI8zkH_PRF-xvv8g

提取码:l04n

书名:论方法

作者:潘绥铭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9-30

页数:464

内容简介:《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以中国社会学调查方法中本土经验为依托,着重强调高质量的社会学调查需要本土的调查情境,以及本土的文化、社会、个体因素对于调查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这两种主要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原创性地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反思目前流行的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误区与局限,并建设性地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与条件,提出可以提高调查质量的一些具体建议。

作者简介: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创建人、所长。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设“性社会学”课程。基于二十余项实证研究,奠定了中国性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创立了“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等基本概念。

黄盈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小姐”研究、女性的身体与性、性研究的定性方法、艾滋病的社会影响因素。著有《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等论著。

王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社会学研究方法。


Ⅹ 求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想与您交就一下考研

高其才《法理学》,博登海默《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张文显的《法理学》,沈宗灵《法理学》,周永坤<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谷春德,看完这些会对法理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加油哦

热点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出境配偶 发布:2025-01-19 23:58:12 浏览: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许可 发布:2025-01-19 23:13:26 浏览:280
行政立法扩张体现在 发布:2025-01-19 23:07:19 浏览:238
旅游法律责任名词 发布:2025-01-19 23:05:34 浏览: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论赛 发布:2025-01-19 22:42:34 浏览:638
新劳动法加薪 发布:2025-01-19 22:41:23 浏览:725
宁夏邮政条例 发布:2025-01-19 21:48:58 浏览:810
经济法要约邀请例题 发布:2025-01-19 21:10:22 浏览:155
刑法重公权 发布:2025-01-19 20:19:44 浏览:926
法官在家办公 发布:2025-01-19 20:08:01 浏览: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