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韩水法社会科学方法论

韩水法社会科学方法论

发布时间: 2022-09-05 17:17:36

①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1)韩水法社会科学方法论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②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介绍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马克思·韦伯。

③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论原则有哪些

社会系统论的源流与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系统论研究肇始于
20世纪初的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最早被应用于生物学
研究领域,贝塔朗菲认为必须把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历史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把握。

④ 科学方法论有什么著作

《科学方法论基础(增补本)》 《社会科学方法论》

⑤ 康德法哲学中的公民概念 提出研究了什么问题

公民概念是康德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康德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试图要诠证一套先天的法[权利]原理,以此为构成公民状态的实证法律体系提供法[权利]的基础,或者说,为公民社会的法律体系提供观念和理论的基础。康德的法哲学,其主旨是要建立一个公民社会的秩序,并规定这样一个社会里公民的公共性质,亦即公民的法[权利]的性质;而后者意味着,公民并不是某种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是由一套法[权利]构造出来的。
要梳理康德法哲学中公民概念的各种含义,在此基础上重建康德公民概念的结构并阐释其基本意义,消除这一概念的种种歧义,首先可以参照韦伯对市民/公民概念的阐释。按照韦伯的看法,“市民”首先是一个从经济角度做出的规定,市民就是在社会中拥有各自社会或经济利益的各阶层或阶级的社会成员。其次,市民又是一个政治的规定,市民即意味着国家成员的资格。市民作为国家的正式成员持有一定的政治权利。这样,他们就并非是单纯的经济层面上的市民,而是公民,而且按照康德的说法,他们是积极的公民。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公民是从第一层意思上的市民发展而来的。
对于市民到公民的历史性演变,韦伯首先强调了西方的城市与世界其他地方城市的根本不同在于西方的城市是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其次,城市是通过市民的共同信誓、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政治共同体,其成员具有最起码的平等的身份。再次,城市是自治的,市民受自己制订或同意的法律的约束,并且他们有资格推选行政官吏。从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到:市民是在中世纪的城市国家或自治城市里面诞生的,两者一起造就了现代宪政与民主的雏形,并且为社会契约论提供了某种社会—历史背景。随着现代宪政国家剥夺了城市的自由和独立的政治地位,市民的资籍却普遍化了,原先为市民所独有的权利被普及到了其他阶层。阶级的界限拓宽了,市民所持有的政治权利普遍化了,市民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阶级,成为一个政治化的概念和术语。
康德认为一切法[权利]的命题都是理性法则,因而是先天的,法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回答“先天综合的法[权利]命题是如何可能的”。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路径来进入法[权利]的原理。一种是《实践理性批判》的路径,即以自由的实在性为前提和基点进入法的原理。通过扩展自由的概念,引出外在自由,又从外在自由即我的自由与他人的自由的并立这一观点导出我的和你的这个关系,这个关系是康德法哲学里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核心的法[权利]关系。这是一个从先天法则进入经验关系的过程。另一种是直接从我的和你的关系切入,逐渐将此种关系扩展为其他的关系,因此后者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地引人法的先天原理的过程。
康德把我的和你的这个关系作为一切法[权利]的原初关系,或者说元关系,它也就成为其他一切关系的渊薮。我的和你的这种关系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是由我的自由和你的自由的并立这个原理来确证的。在经验中,我和你之间的关系有多种不同的性质,但是在康德的法哲学里,我和你作为理性存在者,都是自由的,也是平等的。于是,源于先天理性并受其制约的我和你的关系就是两个平等的理性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从这个先天原理出发,个人之间的在法[权利]上的平等地位就确立了起来。另一方面,我与你的这种抽象关系有现实的内容,这就是占有,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资格去占有外物。于是,我和你的这种关系,就兼有政治的和经济的双重平等因素。康德的法哲学为这两种关系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先天原理。在自然状态中,人只有纯粹的占有关系。这种占有、这种外在的关系显然是暂时、不稳定的。为了使这种关系成为确实和稳定的关系,就不能仅靠先天原理,而需要后天的强制。于是,法[权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选自公共的意志或联合起来的意志也就出现了,它能够将内在的普遍法则造就为外在的普遍法律,使内在的普遍责任变成外在的普遍强制。这样制定出来的法律总体就是公法,人们由此就脱离了自然状态而进入到公民状态。康德的这个公民概念包含了三个基本的因素:一是占有,这是公民之间的基本的法[权利]与法律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关系;二是占有对公民来说是一种平等的权利,每个公民都具有平等的财产权;三是个人自愿结合在一起的共同体。只有在这三个因素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真正的公民。
康德认为国家公民有三种不可分离的法的属性:法律上的自由、公民的平等和公民的独立性。但是,在康德的具体语境中,公民这个概念却有多重意义:第一,在诠证自然状态向公民状态的转变以及两者区别时,康德所阐释的公民是由社会契约的理论设计造就的。这是对公民的一般性规定,因而也是一个理想的规定,这层意义上的公民可称为理想的契约公民。第二,在对国家法,以及对人民与最高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时,康德实际上是根据他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境域来理解公民的。这里的“公民”受到现实政治的规约,是作为社会—历史实在之中实存形式的“公民”。第三,在论述真正的共和国、代议制和世界公民时,康德基于未来的理论蓝图,阐发了未来公民或世界公民的“公民”形态。应该说,康德法哲学中关于公民的不同规定之间的冲突,通过划分上述三个不同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和。第一个语境中的公民概念作为一般而理想的公民概念,构成了康德法哲学理论的主体,也构成了其他两个语境下公民概念的核心。而第三语境中的公民概念乃是那个一般而理想的公民的普遍化。
总体而言,康德的公民概念具有普遍性、构成性和强制性的特征。从其结构上看,公民概念的核心也就是康德所理解的法[权利] 的核心,这就是外在自由的并立。而公民的内在形式或者说本质并不是自然的个人,而是那套由人们共同制定并颁布出来的、在原则上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法律体系。自然的个人是那种内在形式的负荷者。在与公民概念相关的范围内,这套法律体系不仅关涉法[权利],而且直接牵连政治。法律就是政治的结果,公民就是政治的产物。公民的资籍因而与法[权利]乃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法[权利]的普遍性有多大,公民资籍的普遍性也就有多大。既然法[权利]的原理及其法律体系只是对公民资籍的确认和规定,而政府仅仅是法[权利]和法律体系的结果和存在形式,于是,在理论上人就可以被看做是被解析而编织进各种法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等等关系之中的。公民就是人在这种种关系构成的结构中的一种存在方式。所以在社会—历史的实在中,我们所接触、遇见的都是因此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公民,而非一般的公民。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作者:韩水法

⑥ 韩水法的介绍

韩水法,男,1958年7月生,浙江余杭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相继获学士与硕士学位;1984年到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85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尔后至今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

⑦ 《社会科学方法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社会科学方法论》([德国] 马克斯·韦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pnbgym4XuPG11PzAuqY1bA

提取码:dmpx

书名:社会科学方法论

作者:[德国] 马克斯·韦伯

译者:韩水法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1

页数:182

内容简介:

《社会科学方法论》而这种特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自己的方法方面的素养和方法论上的见解。

⑧ 北大的哲学系教授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主任: 王东
黄楠森 资深教授 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王东 教授 领域: 列宁哲学思想、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理论
丰子义 教授 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理论
聂锦芳 教授 领域: 马克思文献学、马克思与西方思想传统
仰海峰 教授 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研究
曾志 副教授 领域: 辩证唯物主义
席大民 副教授 领域: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杨学功 副教授 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存在论(ontology);全球化
徐春 副教授 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理论、人学、环境哲学
中国哲学教研室 主任: 张学智
汤一介 资深教授 领域: 中国哲学
胡军 教授 领域: 中国现代哲学、知识论,中国现代思想史,中国现代知识论史
张学智 教授 领域: 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近现代哲学
王中江 教授 领域: 先秦哲学 道家哲学 儒家哲学 近现代哲学
王博 教授 领域: 中国哲学史、道家、早期经学
彭国翔 教授 领域: 宋明理学;当代儒学;中国哲学、思想史和中西哲学与宗教的比较
杨立华 教授 领域: 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
外国哲学教研室 主任: 韩水法
靳希平 教授 领域: 西方哲学、现象学、古希腊哲学
赵敦华 教授 领域: 西方哲学、基督教哲学、中西比较哲学
张祥龙 教授 领域: 东西方哲学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解释学,维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东西方宗教哲学
尚新建 教授 领域: 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
叶闯 教授 领域: 语言哲学、知识论、科学哲学
韩水法 教授 领域: 德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政治哲学
韩林合 教授 领域: 西方哲学(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老庄哲学;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
李超杰 副教授 领域: 现代西方哲学 德国哲学 解释学
吴增定 副教授 领域: 近代政治思想,德国哲学
先刚 副教授 领域: 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
刘哲 副教授 领域: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和法国现象学,心灵哲学和主体性理论
吴天岳 副教授 领域: 中世纪哲学,希腊哲学
逻辑学教研室 主任: 周北海
刘壮虎 教授 领域: 符号逻辑
周北海 教授 领域: 符号逻辑
陈波 教授 领域: 逻辑哲学、逻辑史、分析哲学
叶峰 教授 领域: 数学哲学,逻辑,心灵哲学,语言哲学
邢滔滔 副教授 领域: 逻辑学、数学哲学
王彦晶 讲师 领域: 模态逻辑 动态认知逻辑 认知协议
伦理学教研室 主任: 徐向东
王海明 教授 领域: 伦理学与国家论
何怀宏 教授 领域: 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中西伦理思想史
陈少峰 教授 领域: 中国伦理学史、应用伦理学
徐向东 教授 领域: 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知识论,早期现代哲学,形而上学
李猛 副教授 领域: 伦理学,政治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古希腊哲学
美学教研室 主任: 章启群
叶朗 资深教授 领域: 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
朱良志 教授 领域: 中国美学、中国艺术
章启群 教授 领域: 西方美学史,解释学,魏晋思想和艺术
王锦民 副教授 领域: 中国美学史
宁晓萌 讲师 领域: 西方美学史,梅洛庞蒂,现象学
佛教与道教教研室 主任: 姚卫群
姚卫群 教授 领域: 佛教、东方哲学
王宗昱 教授 领域: 道教、中国民间宗教
李四龙 教授 领域: 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
周学农 副教授 领域: 中国佛教史、近现代佛教
王颂 副教授 领域: 佛教
程乐松 副教授 领域: 魏晋道教史、道教经典、宗教学研究方法
基督教与宗教学原理教研室 主任: 张志刚
张志刚 教授 领域:
徐凤林 教授 领域: 东正教、俄罗斯哲学
孙尚扬 教授 领域: 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
徐龙飞 副教授 领域: 基督教史,中世纪神学和哲学
沙宗平 副教授 领域: 伊斯兰教、阿拉伯哲学
吴飞 副教授 领域: 基督教哲学 宗教人类学
吴玉萍 讲师 领域: 基督教史、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 主任: 吴国盛
吴国盛 教授 领域: 自然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周程 教授 领域: 科学社会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政策与管理
刘华杰 教授 领域: 博物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传播学
冀建中 研究员 领域: 数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与宗教
任元彪 副教授 领域: 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
孙永平 副教授 领域: 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西方哲学
王骏 副教授 领域: 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与公共政策
苏贤贵 副教授 领域: 科学社会学,科学与宗教,环境伦理学
朱效民 副教授 领域: 科技政策与科学传播
外国哲学研究所 主任: 尚新建
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主任: 吴国盛

⑨ 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原则,以及它的历史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1)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 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 基础上, 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 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 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 法、 “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 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 马 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 基本原则 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 但 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 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 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 准(以人为本的) 第二, 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 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 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 反对英雄史 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 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 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 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 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 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 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 要善于从 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 “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 和革命的” ,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论既有同于其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方面, 又有别于其它方法 的方面, 社会科学方法论既要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 又要有适合于自身 特殊性的原则。 探讨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原则, 必须搞清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 意义和作用。 (一) ,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具体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 是方法 论的基础,主线与标志,它制约、支配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影响和 决定研究方法、手段、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制约研究态度、步骤和研究成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 在研讨、 阐述科学认识方 法时,侧重于对方法论作哲学分析,侧重于方法的理论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很 强的学科,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体系中,方法论原则则占有核心的地位。 第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 用的中介。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1) 任何科学方法归根结底都为一定的哲学世界观所决定。 (2)方法论支持、影响 甚至改变着一定的世界观。 (3)哲学世界观终究要转化为一定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意义上也有一定差别。首先,两者的对象范围是不同的, 哲学世界观的范围是包括自然、 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整个世界; 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是方法,只限于研究方法这个范围。其次,哲学世界观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指导 是间接的,作为方法论研究对象的方法,往往是以规范、章程、条例、准则甚至 律令等相对确定的形式存在着的, 并且方法论还规定了方法的性质、 特点、 作用、 适用范围、有机联系等等,这就使得方法论知识具有直接操作性,人们可以直接 利用它们去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研究活动以及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哲学世界观往往是一种理论形态, 表现为一定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 它要 转化为方法论, 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发生指导作用, 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 方法论原则就是哲学世界观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中间层次, 是哲学方法 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 这样, 方法论 原则就具有了双重特点:一方面,它不是纯粹的理论,它简单明了、清楚明白, 具有某种准则、律令、模式的形式,带有很大的指令性,操作性;但是,另一方 面,它又为一定的理论体系所支撑,是一定的理论体系的浓缩化、结晶化,因此 它并不等于一套具体而细微的操作技术, 不去管人们具体实践的操作细节, 而是 管整个行动方案,管大致的研究思路。 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必须首先明确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 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 别是其唯物史观, 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 把唯物主义历史观 基本原理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活动, 会派生出一些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 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凭借这些原则来实现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 导。 第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制约、支配着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 首先, 方法论原则制约、 支配着研究课题的选择, 遵循不同方法论原则的人, 有其自己考虑问题的特定的角度, 因而在选择研究课题时, 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甚 至是极大的差异,例如,信奉“证实原则”或“证伪原则”的研究者们,会自然 而然地把那些既不能证实也不能 证伪的形而上学问题、神话、占星术、宗教和伪科学问题排除在自己的研究 视野之外。 其次,方法论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制约着研究方法、研究手段、 研究工具的选择和运用。例如,汤因比按照“文明社会可比性原则” ,在研究文 明史的过程中,就注重运用比较研究法,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历史的狭隘性, 把所研究的个别事物纳入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 从而为更好的综合创造前提, 并 且, 这种研究方法还有助于揭示历史规律的同异, 为深入探求历史现象的本质及 其规律创造条件。 再次,方法论原则还影响、制约着研究途径、研究步骤、研究态度等等 因素。例如,波普所描绘的科学进化的逻辑,也就是他认为的个别科学家进行科 学探索的逻辑。波普所要求的研究态度是:大胆地猜测,无情地批判、进攻、创 造,充分宏扬主体的能动性。 以上表明, 方法论原则是科学世界观与具体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中介。 它 影响、制约、支配着科学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热点内容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点 发布:2025-01-19 16:00:50 浏览:801
湖南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发布:2025-01-19 15:46:28 浏览:527
劳动法最低工资每小时多少钱 发布:2025-01-19 15:26:10 浏览:666
律师法原理 发布:2025-01-19 13:58:19 浏览:870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
潍坊律师工资 发布:2025-01-19 11:51:13 浏览:861
二倍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1-19 11:38:23 浏览:518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成语 发布:2025-01-19 11:17:21 浏览:203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