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弊端案例
A. 书面劳动合同制度的利弊
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以劳动合同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势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这是因为劳动过程非常复杂,千变万化。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合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有不同的权利义务。国家法律法规只能规定共性问题,不能规定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这就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
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深刻的经营或工作需要确定录用劳动者的条件和方式数量,通过签订不同类型和期限的劳动合同,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特长,合理使用劳动力。
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这不仅是对合同主体的保障,也是一种约束,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合同的意识,促进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因为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稳定劳动关系。
利:1、可以为职工营造稳定的工作状态,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可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生产积极性,保障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
2、可以保留一批技术骨干,避免人才的流失,为用人单位的发展储备技术力量,为用人单位做大做强提供人力资源。
弊:当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时,订立长期劳动合同的职工更容易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单位处于不利地位,往往会增加经济补偿标准。
拓展资料: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深刻的经营或工作需要确定录用劳动者的条件和方式数量,通过签订不同类型和期限的劳动合同,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特长,合理使用劳动力。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三条,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 书面劳动合同的利弊
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署书面劳动合同,不仅可以避免视为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防范双倍工资风险,防止用人单位在面临劳动争议时处于被动地位,更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控制和有效管理。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其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签署书面劳动合同,对新招员工约定一定的试用期限和录用条件,对员工进行考核,从而实现用人单位的招聘目的。若直接招用,不仅需要增加试用期期间的支出,而且容易带来用人风险。
(二)通过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可以稳定员工和技术人员。若不签到劳动合同,职工及技术人员可以说走就走,无需提前一个月打离职报告,也无需承担培训费用和赔偿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法律无法追究其责任。
(三)通过签署书面劳动合同,可以与劳动者约定保密义务,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否则,一旦员工离职,企业的很多商业机密很可能会泄漏。
(四)通过签署书面劳动合同,可以对员工进行竞业限制。禁止高技能人才在职期间或离职后一定期限内,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事业,从而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2)劳动合同法弊端案例扩展阅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者在该公司任职超过十年的;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签订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问题,用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盖上用人单位特定的公章,保障合同的合法实施。
法律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C. 劳动合同对公司的利弊
法律分析:签劳动合同对公司好处:使职员遵守公司的规定,在发生违约事项之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救济。劳动合同的作用: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它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签劳动合同对公司没有好处,只要劳动者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企业一样需要履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同时还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D.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利弊
法律分析:优点:订立这类合同,有利于用人单位根据需要安排劳动力,也为发挥劳动者的专长和志趣提供了便利。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实际上也属于一种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以工作任务完成作为终止条件,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即为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对于一些工作任务而言是无法确定工作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的,而且往往这种劳动合同的期限都比较短。因此,对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缺点是对于一些工作任务而言是无法确定工作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的,只要是不具备工作上分割的必须性,就不能反整体工作肢解成这种合同。例如日常工作岗位、管理工作、关键技术岗位等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五条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E. 书面劳动合同制度的利弊
新员工入职到新的单位时候,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了才保障自己的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要是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己的权益就可能会受到公司的侵犯。劳动合同签订之法律要求及利弊。
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署书面劳动合同,不仅可以避免视为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防范双倍工资风险,防止用人单位在面临劳动争议时处于被动地位,更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控制和有效管理。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其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签署书面劳动合同,对新招员工约定一定的试用期限和录用条件,对员工进行考核,从而实现用人单位的招聘目的。若直接招用,不仅需要增加试用期期间的支出,而且容易带来用人风险。
(二)通过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可以稳定员工和技术人员。若不签到劳动合同,职工及技术人员可以说走就走,无需提前一个月打离职报告,也无需承担培训费用和赔偿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法律无法追究其责任。
(三)通过签署书面劳动合同,可以与劳动者约定保密义务,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否则,一旦员工离职,企业的很多商业机密很可能会泄漏。
(四)通过签署书面劳动合同,可以对员工进行竞业限制。禁止高技能人才在职期间或离职后一定期限内,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事业,从而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者在该公司任职超过十年的;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签订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问题,用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盖上用人单位特定的公章,保障合同的合法实施。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当事人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F. 如何看待马靖昊的文章《为什么说〈劳动合同法〉是一部坑人的恶法
因为个体利益没有实现,才能说其是恶法。实际上劳动法是一部保障与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与调节劳动关系或劳资利益的法律。那些制定《劳动合同法》的人,要么是智商不够,要么是养尊处优惯了,不懂柴米油盐。他们除了所谓的虚伪道德正义感之外,什么代价也不愿意付出的,你失业了,他们会给你钱吗?判断一个政策的好坏,不是看它的目的高尚不高尚,而是看它的效果。我不否认《劳动合同法》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但我想说,其实它的效果是恰恰最损害象你这样的需要不断寻找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因为它大大减少了就业机会,恶化了劳资关系。《劳动合同法》就是这样的一部看起来很道义的一部法,看似保护了职工,但实际上是隔着裤子就放屁,比脱了裤子放屁更恶心。最后,再给你讲一个大道理,实际上现在没有什么所谓的金融危机,那是吓唬你们的,到目前为止你听说过有银行倒闭吗?你肯定没听说过吧,但中国经济确实出了大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合同法》,它将国家应承担的社会福利责任全部推给了中小企业,它将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敌对起来了,它大大伤害了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导致了中小企业危机四伏。这些责任的罪祸魁首其实是《劳动合同法》,真的不要再推给什么金融危机了。
G.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公司是有利还是有弊
国家对劳动的立法是应该偏向劳动者,还是应该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益并重平等保护,一直是立法的难题,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终于,《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颁布、于2008年1月1日实行,这无疑是给劳动者的福音,但是,《劳动合同法》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的同时不免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现在网络上很多类似“劳动合同法究竟保护了谁?”的帖子满天飞,但我相信,08年后新版劳动法出台,利还是要大于弊的。
准确的说,《劳动合同法》在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并重规范基础上,又特别提出了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可以说,相对于《劳动法》来说,《劳动合同法》作了“有限度的让步”。从这层意义上讲,《劳动合同法》还是要偏向于劳动者的。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用工不合理现象,如试用期过长、过分压低试用期劳动报酬,甚至不过工作实际表现的好坏就随意解除和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等,而针对这些情况,《劳动合同法》都做出了有利于劳动者的决策,例如对各种类型的工作人员都约定了试用期。对试用期附加了约定,即换一次岗位就约定一个试用期,即便是一个员工在同一个单位内部进行调整,每调整一次,就约定一个试用期,试用期内用工单位或者员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是无效的。还有一个地方的有明显的加强,那就是维护劳动者利益和稳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合同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章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即只要用工行为已经存在,即被视为劳动关系成立,这时,劳动者就应该享有法律规定的相应权利。又如,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要这部分劳动者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努力工作,单位就没有理由解聘。即便是岗位调整,单位也会慎重对待。关键岗位员工,即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等重要职位,企业离不开这些人才,劳动合同到期了会续订,达到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后,只要劳动者同意,企业会主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类似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立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可见一斑。
在劳动合同解除的环节上,针对《劳动法》实施以来,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弱势劳动者屡屡遭受侵权的状况,《劳动合同法》强化了对部分弱势员工的强制保护。比如,在劳动者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不难看出,法律对年龄较大、再就业困难和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劳动者,给予了更加强化的保护,充分体现了《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
类似的条款都很清晰,很明显,新的劳动法偏向于对劳动权益的保护。《劳动合同法》的成果暂且不论,从出发点上,它是为劳动者谋福利,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显性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这部法律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人单位的权益。
《劳动合同法》的宗旨之一就是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是需要维权的。用人单位利用新的劳动合同法完全可以实现劳资共赢,加强了对用人单位的保护力度。具体的体现是满足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的需要,可以劳务派遣,也可以非全日制用工,鼓励用人单位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各项技能,通过公费专项培训的劳动者,如果辞职,要想单位支付一定的违约金。对高收入的劳动者,单位如果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计发基数和计发年限得到了调整,目的是降低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解雇成本。新的劳动合同法增加了用人单位保护自己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条款。按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中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保守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义务,违犯规定的劳动者要向遭受损失的用人单位支付一定数量的违约金。这种方式使企业在用人制度方面更加灵活。那么,说完新立法的优点,我们再来谈缺点。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与其它任何的事物一样,存在着两面性,有其有利的、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不利的一面。《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条件后,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永久员工。对此,华为的做法是,拿出10亿的赔偿,这样,这些工作满8年的员工可以得到少则几万元、多至十几万元的赔偿。但同时这些员工自身的身份也改变了,他们是重签1至3年劳动合同的新员工。他们到明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开始执行后,将无缘享受与华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即无缘成为华为的终身员工。若让华为的这一杀手锏取得成功,无疑会给全社会树立起一个应对新劳动合同法的样板。倘若社会上更多的企业予以效仿,势必会伤害老员工的权益,使新的劳动合同法明年开始执行时,其保护老员工权益的条款,在这些企业中形同虚设。《劳动合同法》的即将实施,恰似“潘多拉魔盒”,让一些企业与单位的“恶行”一下子“释发出来”,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灾祸”,加剧了就业的难度,让一些在岗职工“提前”失去了岗位。而这种现象的发生无疑是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即一定程度上,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反应过于偏激也会带来不好的反响。
就《劳动合同法》本身而言,条款中也存在弊端。第一,新劳动合同发中对劳动关系的涵义和劳动者主体认定不够清楚。虽然《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于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却没有能够给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劳务关系等概念的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区分,这些问题不能因为本法的颁布而得到妥善的解决。第二,关于违约金的规定操作性不强、标准不够科学。虽然劳动合同期限为劳动合同必备的条款,但是,本法却规定劳动者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以此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得对劳动者设定违约金或者追究赔偿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合同期限条款实际上就成为约束用人单位的单方条款,对于劳动者确没有约束力。
到现在,《劳动合同法》已经出台实行了数个年头,社会各界对其也是褒贬不一。它在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上得到的成果是毋庸置疑的,但由此伴生的制度不完善、并没有协调好各方的利益等问题也层出不穷,现状虽是如此,但是若是多考虑劳资双方的意见,尽可能考虑好各方的利益,弊端一定可以最小化。
最后,本人综合一下对于企业和劳动者有了劳动合同法对双方的权利都是一种约束,对于双方的义务都是一种保护,相信我们的劳动合同法会越来越完善,利远大于弊端。不管是企业和劳动者都要遵守这个法律,合理运用这个法律,规避工作做到位,要懂法而守法,遵守道德底线,为社会和谐多做贡献。
H. 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利弊
一年一签劳动合同,企业如果发生效益不好或其他原因,可以直接不和员工续签。对员工也有好处,如果员工想换工作的话,能够避免企业不放人。弊端就是容易出现违法情况,比如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第三次不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