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研究方法量表法

社会研究方法量表法

发布时间: 2022-09-11 20:06:32

㈠ 社会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 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正是这种有限的、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那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那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如历史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一样,人类的认识也不具有最终的性质。“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一样,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恩格斯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一论述,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二) 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量变阶段,社会面貌总的说是稳定的,表现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质变、飞跃,新质代替旧质,渐进性过程“中断”,表现出发展的非连续性。发展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只有不间断的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说:“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三) 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行和曲折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有所抛弃、有所发扬,有所否定,有所肯定,即辩证的否定。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周期之后,第三阶段的食物击中了前两个阶段食物各自的积极因素,成为更高级、更完善的食物。因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然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矛盾双方斗争此消彼长或次长比的复杂性,由于人们认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复性,决定了事物的前进运动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迂回的,表现为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列宁说,历史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可能那样笔直又笔直。毛泽东说:“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历史观,既要反对历史循环论,又要反对历史直线论。坚持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历史辩证法,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在实践中自觉走曲折前进的道路。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史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是因为:
第一,“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都是以往活动的产物。人们拥有的生产能力决定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第二,历史是一个合力。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需索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于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发展则是自觉地、有意识的。二者的区别,集中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主题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实践活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选择并非只有非此即彼的正确选择或错误选择,还包括最优选择、次优选择等。同样是正确选择,是最优的还是次优的,对于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人们没有认识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必然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
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统一性,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社会历史过程作为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辩证的决定论。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但是,后人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列宁说:“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能离开历史过程和历史条件,用个人的好恶、主观的模式等,去剪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我们要把这两种真实统一起来,离开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无从发现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而仅仅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又远远不够,还必须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既要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对于历史遗产 要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对未来的预测、关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表现。研究社会过程、认识社会规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来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历史课题,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过程和阶段,确立和设计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宣召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和路径,从而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型,做到在某一时间和过程发生之间未雨绸缪,掌握主动。
科学预见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历史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现,而大量偶然性中又存在着某种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说:“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透过偶然认识必然,便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前程。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因此,二者具有同一性。
但是,由于“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因此,逻辑对历史的反应不是机械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而是在科学抽象基础上对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
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以科学抽象和逻辑的方式把我社会历史进程,就其实质来说,依然是历史的方式,它“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
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的错误倾向。

㈡ 有谁知道 社会研究方法(作者:(美)艾尔·巴比(Earl Babbie)著 邱泽奇译)这本书有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吗

《社会研究方法》简答论述重点
第一章 社会研究导论

1、简述社会研究的特征

① 经验性。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② 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两层含义。

③ 目的性。首先,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每个社会研究项目的第一步都是要根据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而确定研究题目和明确研究的意义。

④ 社会性。社会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2、试述社会研究的社会性 (论述)

所谓社会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一般说来,社会研究的选题应该具有社会意义,它应该对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一方面,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另一方面,许多社会研究活动,尤其是较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活动需要有大量的社会配合。因此,在社会研究活动中会涉及分工、合作、配合等一系列的社会互动过程。

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3、简述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项社会研究活动都包含:社会研究主体、社会研究对象、社会调查内容、社会调查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素。

4、简述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一般扮演哪几种角色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试述社会研究的目的(论述)

社会研究是一项有目的的社会认识活动,其目标在总体上看是为了获得对于人的行为和对社会的可靠认知。

(1)探索未知的事物

社会研究者探索未知社会现象的原始动机首先为了服务于社会实践,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需要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运行的规律。

在人们的行为和社会运行中有大量未知的领域,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研究活动去加以探索。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在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中,经验和常识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研究来将经验和常识上升为可靠的理论和社会知识。经过科学验证的知识会更加可靠,人们按照这些可靠的理论和知识来进行决策,将大大减少决策的失误。

(3)扩展已有的知识

在社会研究活动中,研究者们以已有的知识(理论)为基础,通过科学的研究工作而得到新的知识。通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将不断地加深。

6、试述社会研究的意义

所谓社会研究的意义,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活动及其研究结果对研究主体(研究者、委托者等)所能够产生的作用。社会研究的意义主要分为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

(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主要指社会研究对理论发展做出的贡献。社会研究在理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它可以通过可靠经验资料和科学的推论而提出并验证新的理论,可以推翻虚假的或过时的理论,可以为现有的理论增添新的内容从而丰富了已有的理论,以及可以扩展或限定已有理论适用的范围等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又称为“实践意义”或“实际意义”,它是指社会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更具体地讲,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应用性意义,主要看其研究成果能否直接应用于当前的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各类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社会研究项目都兼有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但许多社会研究项目在理论和由于两个方面各有侧重。

7、简述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简单说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指社会研究应该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并且研究过程中往往包含了较复杂的程序,因此,社会研究工作除了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外,还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上都采取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社会研究本身是一项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之上。社会研究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其研究活动及其结果不应该对社会中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各类组织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8、试述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 √

社会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研究中的意义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的意义

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首要意义是社会研究客观真实性要求,即在社会研究中要通过科学方法去把握真实的社会现象,客观性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符合社会事实的结论。

(2)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的意义

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另一方面意义源于社会研究活动简捷性和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的要求。当代社会中每天都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不可能对每项研究工作都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因此,要求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即在保证研究结论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在研究工作中对研究资源的消耗。而这一要求也是靠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保证的。

9、简述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

① 经验型。所谓经验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直接接触社会实际而获得关于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手法,其具体方法包括访谈、观察、实验等。

② 理论性。所谓理论性特征,是指在现代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中,注重理论对经验研究的指导,并且重点要解决从具体的经验资料到普遍性理论概括的逻辑过程。

③ 规范性。所谓规范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同时也是社会研究活动的规范体系,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也规范着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

④ 多样性。所谓多样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是由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组成的,并且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10、简述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所谓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是指社会研究过程中一般需要采取的各个步骤及其先后次序。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般是:

① 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② 研究设计阶段、

③ 收集资料阶段、

④ 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⑤ 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

1、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实地考察。在正式调查前,先到调查现场去观察、询问、走访,以便明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方案。

②请教专家。对研究课题比较熟悉的人,包括有关学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熟悉情况和掌握资料的人员等。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研究课题的背景资料,为后面的正式研究奠定基础。

③查阅资料。从已有的资料中寻找对本课题有用的信息,从以往的理论文献和调查报告中,可知道其他人是从那些角度、采用哪些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他们得出了哪些结论,哪些经验值得吸取,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2、普查的主要特点。

①结论确定。

②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一般采用统一的报表或调查表格,填写资料的时间和填写要求也有统一规定,所有这些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③调查项目少。

3、抽样调查的特点。

①抽样调查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因此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②由于调查规模有限,因此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并且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③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研究者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

④概括起来看,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社会研究的各个领域。

4、定性研究的特点。

定性研究的特点,可以从其哲学基础、研究目标、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看出。

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 人文主义 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有本质的不同,应该重视人的主观性,强调通过投入理解的方法来获得对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的真实意义的理解。

其次,从研究目标上看,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的去寻找社会现象的某种因果关系。

再次,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性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有时也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而一般不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

最后,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性研究研究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并有时辅之以图片和实物,不常采用统计分析、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5、定量研究的特点。

定量研究的特点,可以从其哲学基础、研究目标、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看出。

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定量研究是基于 实证主义 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应用到社会研究中。

其次,从研究目标上看,定量研究一般注重研究的问题从复杂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中抽象出来,加以具体的数理化描述,并分析其因果关系。

再次,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去进行调查,并通过被调查者的语言和行为等外部信息去获得有关的经验资料。

此外,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并且常采用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达方式。

6、试述定量方法的有缺点。(论述)

优点:

①定量方法能快速的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因此能较好的适应当代社会要求,随时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要求。

②定量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研究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并且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更科学。

③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并能够对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精确的分析。

缺点:

①由于定量方法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它在每个个案那里获得的数据往往较少,并且是比较表面的,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被调查者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社会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

②由于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往往有众多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因此,很难客观、准确的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由于许多社会现象都是独特的,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因而也无法依赖数量分析。

第三章

简答题

1、简述选题的意义。△

选题过程对整个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一个合理的选题过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有效的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从而使研究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其次、从研究过程来看,选题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因此,社会研究中的选题过程往往是研究者对一个研究项目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选题过程的质量对一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简述选题的标准。△△

所谓选题的标准,是指研究者评价和选择研究题目时所采用的一般标准。

选题的标准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标准。

客观的标准:一般包括题目的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

①选题的客观标准

选题客观性标准的基础在于选题要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

所谓“重要性”,指一项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它一般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地位、作用而决定的。

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等,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所谓“可行性”,指一项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

②选题的主观标准

所谓选题的主观标准,指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自身条件而自觉或不自觉的设置标准。

首先,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要受自身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的左右。

其次,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还受其学术兴趣的引导,尤其是在一些理论性的研究项目中,个人研究兴趣往往是选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准。

3、简述选题的新颖性标准。△

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等,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首先,是研究领域的新颖性,即在一个新的、前人尚未涉足的实践或理论领域的研究,研究的新颖性是最高层次的新颖性。

其次,是研究视角的新颖性,即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再次,是研究内容的新颖性,即对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补充不同的研究内容,从而进一步挖掘前人尚未发现的新问题,并丰富人们对有关问题的知识。

最后,是研究方法的新颖性,即采用新的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以扩展或深化已有的研究,或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发现以前难以发现的规律。

4、简述选题可行性的标准。△

所谓“可行性”,指一项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

首先,是研究人员的可行性,即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研究者及辅助人员。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即现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解决所想要研究的问题。

再次,是组织体系的可行性,即是否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必要的组织配合。

另外,是物质条件的可行性,即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研究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物质手段。

最后,是社会可行性,即该项研究是否符合法律、道德、习俗和政治标准,其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是否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5、简述选题的过程。△△

所谓选题的过程,也就是在选题阶段需要进行的程序和工作,它一般包括:

①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初步选择研究题目

③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

④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内容

⑤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6、简述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

(1)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

①确定研究目的

② 确定研究性质

(2)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

①确定分析单位

②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

③确定调整对象

(3)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①确定研究方式

②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③设计资料分析方案

第四章

简答题

1、简述社会理论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包括日常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等)。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论述题

1、试述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首先,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来自社会实践,二是来自理论的发展。

其次,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许多社会研究课题,不仅来源于理论发展,并且其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修改、加深、和完善理论体系,进而促进理论的发展。

再次,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始终要一定的理论来提供指导。一方面,理论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也可以指导社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另一方面,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

最后,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在对定量研究资料的分析中,研究者可以得到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联系,这些相关关系是否代表着现实世界中社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则需要通过理论分析来加以解释。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所获得的资料也往往是少数的情况,而这些少数个案资料能否代表普遍的情况,也需要通过理论的分析来确认。

2、试述变量结构图示法的定义及有缺点。√

变量结构图示法,是首先找出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各种概念或变量,并用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表述它们。然后按照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而将各个变量区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最后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而将各个概念和变量排列起来,从而形成理论模型图。

优点:① 可以包含许多变量。

② 能够较清楚的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和影响关系。

缺点:它难以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㈢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的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社会研究原理与过程
第一章 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
第一节 科学
一、什么是科学
二、科学的功能
三、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 求知方式
一、传统的求知方式
二、科学方法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性质和特别
一、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第四节 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
一、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
二、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
三、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 社会研究发展史
第一节 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一、实证精神的引入
二、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三、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
一、统计学方法
二、心理学方法
三、人类学方法
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简史
一、近代社会调查研究
二、现代社会调查研究
三、中国社会调查发展简史
第三章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一、研究层次——宏观与微观
二、社会整体与个体
三、研究范式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科学性
一、社会规律性
二、解释与理解
三、价值与客观性
第三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一、概念和变量
二、命题与假设
三、理论的形式
第四节 解释的类型
一、个性解释与共性解释
二、因果解释
三、功能解释
第四章 社会研究的过程
第五章 社会研究的设计
第六章 测量
第七章 抽样
第二篇 资料收集
第八章 问卷法
第九章 访问法
第十章 量表与测验法
第十一章 观察法
第十二章 实验法
第十三章 文献法
第三篇 资料分析
第十四章 资料整理
第十五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十六章 变量分析的逻辑和策略
第十七章 多元分析概论
第十八章 路径分析
第十九章 因素分析
第二十章 社会网络分析
第二十一章 数理分析简介
第二十二章 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十三章 社会学研究的评估
附录
附录一 研究案例
附录二 统计用表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㈣ 社会研究方法4,怎样评估测量的效度

内容效度与预想效度。 这两者如果测的话基本上最有效的方法是请专家以经验来看。
目前比较权威的心理量表中,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这个问卷里边有4个效度量表,量表自带的,这个问卷比较好,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解释度比较高。而且它设计了效度量表,所以对于解释的时候比别的问卷客观一些。

㈤ 社会科学研究如何贯彻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急~~~~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是有目的地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它包括调查研究方法(survey research)、实地研究方法(field work)、实验法(experiment study)、文献法(documentary study)等,其中调查研究法和实地研究法是社会研究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研究尤其是社会学研究最常见用的方法。是一种量化研究方法,也叫“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这种研究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概率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或者针对总体的所有个体,采用问卷调查或登记材料的方法收集资料,并在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把调查结论推论到样本所在总体。他的作用在于能够对大量样本调查或总体全体成员调查的基础上,反映社会的一般状况;能够客观地、精确地分析社会现象;资料精确、可靠,调查结论的概括性程度相对较高。

网络的解释: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3、信度:信度是测量的可信性或一致性,也就是说社会测量中采用相同的方法和指标或“量器”对同一对象或概念、变量重复测量后的结果的稳定性。

4、效度:效度就是测量的准确性或有效性,也就是说在社会测量中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指标或“量器”能否准确地测量出概念或变量的特征和内涵。

二、简答

1、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及社会研究的分类标准。

体系的构成: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主要是由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社会研究的技术和工具三层次构成的。方法论(哲学、科学、逻辑学)、基本方式(调查《普遍,抽样》、实地《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社区研究、》文献《内容分析方法、二次分析方法、统计资料分析法、》实验实地《(自然)实验、实验室试验》)、技术和工具(社会测量技术、资料收集技术、资料整理和分析技术、观察记录表、量表、测验表、问卷或调查表)。

分类标准:(1)根据研究方式可分为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

(2)根据研究性质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3)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4)根据研究的时间性可以分为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5)根据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研究、民意研究、市场研究等。
2、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基本原则:(1)问卷设计必须以研究假设或研究设想为指导;
(2)问卷必须能够取得受访者的配合;
(3)必须保证收集资料的可靠、正确和方便。
(1)口语化,公正客观,切题,逻辑一致性,完整
步骤:(1)提出研究假设或设想、指标;
(2)设计问卷草案;
(3)试测或专家讨论;
(4)修改和付印。
一、论述
1、经典实验设计:是一种包括前侧和后侧、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变量的标准化实验方式,实验组与控制组要能有效的分离,其成员具有比较高的同质性,尽可能避免其交流。实验结果=(y1-x1)-(y2-x2),例如,某社工组织为了提高农民工对艾滋病和性病的认识,选择相邻较远的A、B两个建筑工地进行实验研究,两个工地的农民工素质基本上差不多,其中A工地为实验组、B工地为控制组。实验变量是由社会工作者向农民工开展各种生动的性健康教育,包括展览、看录像、个别访谈和交流等。实验前对两个工地的农民工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测量,A、B两工地农民工的分数差不多,平均分数分别为50分和52分。社会工作者在A工地对农民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性健康教育,再用原来的测量表对AB两工地农民工进行性健康知识测量,平均分数分别为75分和55分,实验结果(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75-50)-(55-52)=22.即A工地农民工进行性健康教育后,他们的性健康知识平均分数要高出B工地农民工22分。因此,对农民工实施性健康教育后,可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和性病的认知水平。
2.(1)随机应答技术(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简记为RRT)是指在调查过程中使用特定的随机化装置,使被调查者以一个预定的基础概率P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回答,除被调查者以外的所有人(包括调查者)均不知道被调查者的回答是针对哪一个问题,以便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最后根据概率论的知识计算出敏感问题特征在人群中的真实分布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这一技术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被调查者的隐私不会被泄漏, 从而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
(2)沃纳随机化回答模型
Ø 要调查的敏感性问题,列出正反两个问题。
Ø 然后由被调查者随机抽取一张来回答"是"或"否",至于卡片上具体是什么问题,调查者无权过问。
(3)西蒙斯模型(Simmons model)
Ø 在于调查人员提出的随机化问题是两个不相关的问题,其中一个为敏感性问题,另一个为非敏感性问题B,这样的处理使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进一步提高。
Ø 步骤:随机抽取部分人进行调查;按比例:A组为P,B组为1--P(60% 40%);回答是或否;统计“是”的概率(公式:r=Ra P+(1--Ra)(1--P) 注:Ra为回答A为“是”的概率。
二、操作
ANOVA(方差分析)
提示:方差分析前提条件:1、两个相互独立的正态分布;2、两个总体方差相同。
P>0.05接受原假设 没有显著差异

㈥ 请问什么是社会研究方法它包括哪些

简述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 ① 经验型。所谓经验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直接接触社会实际而获得关于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手法,其具体方法包括访谈、观察、实验等。 ② 理论性。所谓理论性特征,是指在现代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中,注重理论对经验研究的指导,并且重点要解决从具体的经验资料到普遍性理论概括的逻辑过程。 ③ 规范性。所谓规范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同时也是社会研究活动的规范体系,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也规范着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 ④ 多样性。所谓多样性特征,是指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是由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组成的,并且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10、简述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所谓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是指社会研究过程中一般需要采取的各个步骤及其先后次序。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般是: ① 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② 研究设计阶段、 ③ 收集资料阶段、 ④ 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㈦ 杜尔凯姆的社会研究方法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他看来,应当把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任何对个人施以外在的强制作用的、固定的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社会总体中普遍出现的、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只有以社会为基础和承担者的现象才算作社会事实。实际上,社会事实正是社会的独特属性或社会层次上突生性质,这种属性或性质原则上只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
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个人以约束的,都叫社会事实。他认为,社会事实具有四个特点:
1) 外在性:社会事实存在于个人身外,因而不同于那些存在于个人身内的生物现象。即使有些社会事实表现为内在的(如某种道德义务),其根源却是外在的,是后天接受而来的。
2) 强制性:即社会事实约束和强制着个人的行动,人们如不依从它,便会收到它的直接或间接的制裁。
3) 客观性:也就是说它是实际存在的一种对象,而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另一方面,迪尔凯姆认为客观性不等于可见性或者可触性。例如,法律、道德、宗教信仰甚至包括语言以及货币制度等都独立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
4)普遍性:这是由于它具有集体性。迪尔凯姆利用19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了聚合在一起的个人行为不同于其独处时的行为。在他看来,人从来都没有生活在孤立的状态之中,所以,精神风尚一定会凝聚成社会集体观念。 在《社会学方法论的规则》一书中,迪尔凯姆将社会事实分为两种类型:
1. 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主要包括:
①社会;②政党;③教会;④组织等;
2. 非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它主要有:
①道德;②集体表象(价值规范);③社会潮流;
在1895年的《社会学方法论规则》中,杜尔凯姆认为,作为一门科学的学问,一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学应当有自己的方法与准则。他于是提出了如下“准则”:
1. 把社会事实当作社会学研究的起点:
1)要摆脱一切预断,尊重事实,排除一切在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观点,像笛卡尔那样,做到“我思故我在”;
2)要从感性材料出发去开展研究,达到对社会事实的本质认识;
3)要剔除感性材料中的主观成分,寻求价值中立。
2. 要能区分正常的社会现象与病态的社会现象
1)正常的社会现象是指“规则的现象”,即“应当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象”;
2)病态的社会现象指“不规则的现象”,即“偏不这样的现象”,“特殊存在的现象”;
从这个视角来看,犯罪就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而不是病态的是社会现象。这是因为:
第一,犯罪“在任何社会里都是不可能不存在的”;
第二,对任何社会而言犯罪都是功能必须的,因为,“要是没有犯罪,社会就没有重建的希望”;
第三,犯罪将有益于社会进化。有时,犯罪看起来触动了现实的道德,但是,迪尔凯姆认为这实际上“已经预定了将来的道德”(在《社会学方法论规则》中,迪尔凯姆举了苏格拉底追求思想自由而触犯雅典法律的例子) 在迪尔凯姆看来,划分正常的社会事实以及非正常的社会事实,就是为了便于解释社会事实,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解释社会事实。为此,他提出解释社会事实的两个原则:
1. 循环法,即用一个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个社会事实,而不能主观臆断;
2. 分析法,即要寻求社会事实的因果分析与功能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之间的相关性。

㈧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03

四、选题与文献回顾 (风笑天第三章,纽曼第五章)

研究问题: 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回答的问题,与日常生活的“问题”既相似又不同。往往更具体、集中、明确。主要来源: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等。如生活实践、社会问题、新的社会现象、他人的研究、社会政策的需要等。

研究主题: 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显得更广泛更一般。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流动等。

研究问题明确化: 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通常是将主题变为问题。

文献回顾: 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后设分析: 是研究者在综合回顾或更经常的在方法论回顾中所使用的一项特殊的技术。研究者收集大量研究项目的细节资料,然后对这些信息加以统计分析。

五、研究设计 (风笑天第四章,袁方第五章,纽曼第六章)

研究设计: 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多数研究是描述解释兼有,只是侧重点不同。

探索性研究: 是一种对所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其所研究的对象规模通常都比较小。探索性研究的资料结果主要用于“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提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的可能的途径。

描述性研究: 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其关注的焦点通常不是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分布,而是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其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注意两个方面:①准确性;②概括性。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 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

解释性研究; 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说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深入实地收集经验材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在内容上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理论性研究: 指那些侧重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主要目标是要增加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理解,增加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

应用性研究: 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现实社会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问题。其关注点通常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制定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评估社会后果等。

分析单位: 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中将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五种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层次谬误/区群谬误: 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内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非集群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比如,当一个研究者所收集的是有关某种集群(城市工厂公司)的资料,然后从这些资料中抽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时,他就犯了区群谬误。要避免犯区群谬误这种错误,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你做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你运用证据是所使用的分析单位。

简化论: 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如,看重个人成就的个性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忽略了宏观因素)。导致因素:社会研究易获得关于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客观的单位运行比较抽象和模糊。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关键是,保证作结论时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运用证据时使用的分析单位。

横向研究: 横剖研究。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各种内容的民意测验和全国人口普查。它是社会研究的最常见的形式。主要是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

纵向研究: 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①纵贯研究的类型a.趋势研究; b.同期群研究;c.追踪研究。②纵贯研究的特点a.它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 b.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作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纵贯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比较。

趋势研究: 趋势研究是指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实际上,对某一总体的趋势研究,就相当于利用对这一总体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的结果,来分析和探寻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

同期群研究: 同期群研究是纵向研究的一种,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是指对

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 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

同组研究: 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与上者的区别在于始终都是同一样本。同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因素。由于同组研究每次进行研究时都使用同一个样本, 但被研究者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 各种变化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困难是后续的研究难以获得这些样本。

三角校正: 从不同的角度或观点观察事物,他们就能确定它的实际位置,这个过程被称为三角校正。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测量的三角校正,即研究者对同一现象进行多重测量;②观察者的三角校正,即多个观察者或研究者则会增添多个视角、个人背景和社会特征;③理论的三角校正,即使用多种理论视角去构思研究方案和解释数据;④方法的三角校正,即混合定性和定量类型的研究和数据

双重负载假设: 把两个独立的关系置于一个关系之中,这类假设表明研究者思路不清、制造混淆。研究者应该避免使用它。例如,地区贫困与青少年人口高度集中会导致盗窃。

同义反复: 是一种循环论证,它发生在某人好像是在说一些新的东西,但实际上却是在重复已说过的话,或叙述某些“就定义来说是正确”的话。同义反复无法接受经验证据的检验。例如某人是保守主义者,因为他相信应该减少政府的管制,但这些态度并不是造成某人是保守主义的原因。

目的论: 源于最终的目的和目标,它有多种形式,一件由上帝或神发起的事件,预先决定着它一定会发生。目的论无法被经验所验证,它违背因果论的暂时性时间顺序要求,并且缺少一个真实的自变量,因为“引发因素”极其不明确。很多人将目的论与目标动机相混淆,首先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可以做经验上的测量,其次意识状态目前是存在的,最后意识状态可以与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进行比较。

虚假相关: 意味着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错误的,是种幻觉。虚假相关发生在两个变量之间有关联,但不是因果关联之时,因为实际上尚有未被察觉的第三个因素,可能才是造成这个关系的真正原因。/第三个变量同时是看似明显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原因,它能为观察到的关联做出解释。以因果关系的条件来说,未被察觉的第三个因素代表一个更强有力的解释。例如,头发长短与电视节目,隐藏变量(性别)。

六、测量 (风笑天第五章,袁方第六十章,纽曼第七章)

测量: 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体地说,测量是指根据一

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定类测量: 也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测量层次最低。本质是一种分类体系,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数学特征是(不)等于。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如性别:男、女。

定序测量: 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其取值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数学特征是大于和小于。具有区分类别的对称性和不等于的非对称性及传递性。如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定距测量: 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其结果可以相互进行加减运算。比如温度的测量。

定比测量: 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具有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的零点,其数据可以加减或乘除运算。如出生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非中介性质的零点的存在,是定比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概念: 是对现象的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概念是构造理论的砖石,它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概念是客观世界与主观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概念 可分为实体概念和非实体概念。实体概念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或现象;非实体概念则是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

变量: 是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变量是概念的

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换来的。变量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状态或属性,它反映了概念的可变动性,它说明了现象在规模、重量、密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或现象在程

度差异上的变化方式。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上可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指标: 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的事物,称为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指标是反映社会现象变异特征的范畴。是对社会范畴的变异方面的规定性加以具体化。它把现象的质的方面与量的方面密切的结合起来,以便精细描述社会现象的某一特征。

操作化: 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是社会研究过程中最困难、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具体化: 从抽象下降到经验层次,使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事物。1.概念的形成,对抽象的概念加以精确化;2.概念的界定,包括降低概念所指内容的维度、基本单元的分类、给出概念的描述性定义;3.选择测量指标,即对概念的具体度量方案;4.编制综合指标。

指数: 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是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照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量表: 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内容的一种量化工具。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程度。

总加量表: 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并进行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在一起,就得到了他的态度得分。

李克特量表: 总加量表的特殊形式。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在原有的总价量表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里克特量表也有一组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但与总加量表不同的是,回答者对这些陈述的回答被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由于答案类型的增多,人们在态度上的差别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来。

社会距离量表: 鲍格达斯量表,又称社会距离量表。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鲍格达斯于1925年创用的。定量测量人们相互心理距离、相互关系的程度或人们对某一群体所持的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的量化工具。由在内容上具有某种趋强的逻辑结构的一系列陈述构成,不同陈述代表人们在态度上的不同程度。

语义差异量表: 用于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由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构成,研究者通过对被调查者在适当位置标下的记号所代表的分数,来研究人们对某一概念的看法或态度,或进行个人或团体间的比较分析。用于文化比较分析、个人与群体的差异,人们对环境和事物的态度等的研究。

社会计量法: 社会计量法又称社会交往计量,是“评量某一群体、组织中的人际吸引或拒斥关系的工具”,或更进一步说是“用以决定个人在群体与组织中被接受的程度,发现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现存关系,并揭示组织本身的结构特征的工具。”社会计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等人1930年所 创用的,主要用于小整群体的人际关系与群体结构的研究。

信度: 即可靠性,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测量结果能否稳定的测量所测得事物或变量。包括: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再测信度: 不同的时间对同一对象采取同一种测量,根据两次测量结果计算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为再测效度。这种信度能表示两次调查结果有无变动,反映了测量的稳定程度,故又称作 稳定系数 。使用这种方法时,两次测量所采用的方法、所使用的工具是完全一样的。再测信度的缺点是容易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即在前后两次测量之间的某些事件、活动的影响,会导致后一次测量的结果客观上发生改变,使两次结果的相关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两次测量的实际情况。

复本信度: 复本是相对于原本而言的,它是原本的复制品。对一项调查的问题,让被调查者接受问卷测量,并同时接受这份问卷的复本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复本信度。使用复本求取信度可以避免重测信度的缺点,但使用的复本必须是真正的复本,即在题数、形式、内容、难度及鉴别度等方面都与原本一致,仅在问法与用词方面与原本不同。复本调查可连续或相距一段时间进行,连续实施的复本信度又称等值系数,相距一段时间实施的复本信度又称稳定与等值系数。

折半信度: 折半法是将调查来的结果,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再根据各个人的这两部分的总分,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折半信度。它可检查出问卷或量表中所询问的各项问题是否都针对同样的研究内容。

评分者信度: 检查评分者信度,可计算一个评分者的一组评分与另一个评分者的同一组评分的相关系数。

若信度低,则说明测量工具不标准,不客观,且易于受评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减少这种影响的方法是删除极端的评分或评分者,由多人评分并计算平均值。

效度: 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是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即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含义是内容性质与程度重合的统一。

表面(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又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 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检查内容效度即检查由概念到指标的经验推演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效。对此只能凭借人们的主观判断和共同定义,因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但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以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概念定义为标准。

准则效度; 实用效度或预测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以原有的方式或指标为准则,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相比,将二者的相关系数来反映测量工具和手段的效度。准则效度三种形式:预测效度,共变效度,实用效度。

结构效度: 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比如两种具有一致方向的变量,是否在测量的结果中表现出一致的方向性。

预测效度: 预测效度是指效标或准则依据将来实际发生的情况建立的准则效度。预测效度是将已经得到的测量结果与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检查两者的一致性。例如,设计一种预测学

生学习成绩的量表或测验,用它来测量学生毕业时的学习成绩。如果在学生毕业时,实际的学习成绩确实与预测值相一致,那么这一量表或测验就具有预测效度。

共变效度: 如果效标识于某种测量方式同时被证明为有效的,则称之为 共变效度 。共变效度是用来判断其他的测量工具是否可以取代作为效标的测量工具。

实用效度: 如果效标是以实际经验判断为准的,则称为 实用效度 。实用效度通常用来检查测量工具的实际效果。由于对某些现象的测量过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只能依据实际经验来检验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测量都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对具体的调查对象所作的观测。如果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对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建构效度的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的话,就可以认为这一研究具有 内在效度 ,它的资料和结论可以有效的解答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 内在效度 是指一项研究的资料和结论的有效性。而 外在效度 是指这种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对外在效度的检查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特殊性,以及研究时间、地点、情境和研究内容的普遍意义。

㈨ 社会研究方法的研究原理

1、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及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㈩ 社会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1)简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东北财大2007年研)
(2)什么是社会研究的方法论?试述它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中财2010年研)
答:
(1)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方法论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a.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b.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c.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
d.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e.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f.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等。
②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通常,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实地研究;d.文献研究。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同时,每一种方式可以独立地走完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全部过程。
③具体方法与技术
具体方法与技术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资料收集和分析是社会研究过程中的两项重要任务,与四种不同的研究方式相对应,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2)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包括: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③资料的收集;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热点内容
输入法立法 发布:2025-01-19 06:59:25 浏览:325
尔雅律师 发布:2025-01-19 06:58:15 浏览:583
卫生行政法律与法规比较 发布:2025-01-19 06:58:12 浏览:457
法律援助青年志愿 发布:2025-01-19 06:03:46 浏览:293
道德经托尔斯泰 发布:2025-01-19 05:39:14 浏览:269
法院招聘最新信息 发布:2025-01-19 05:25:09 浏览:950
有关行政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1-19 05:00:00 浏览:309
云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9 03:52:01 浏览:830
魏龙律师 发布:2025-01-19 03:32:57 浏览:893
嘉定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9 03:29:07 浏览: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