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贫法的社会背景
㈠ 《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根据《伊丽莎白济贫法》,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这一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 此后,英国政府又在这部法律规定的原则基础上,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1662年,斯图亚特王朝通过的《住所法》,这部法律规定,贫民须在其所在的教区居住一定年限的,可以获得救济。1723年又进一步规定,受救济者必须进入济贫院。由于在执行中问题多多,1782年,政府又作出相反规定,除了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人必须集中起来接受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人仍采用把原料发给他们,让他们在家做工的办法进行救济。1793年对法战争开始后,各地发生抢粮事件,于是伯克郡济贫官员于1795年 5月在斯皮纳姆兰村开会,决定向收入低于公认最低生活标准的工人提供补助,允许他们在家得到救济,即所谓“斯皮纳姆兰制”。此后,这一制度在英国各郡广泛采用,成为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措施。 但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大规模使用机器,家庭手工业趋于没落,造成了大量无业流民。贫困化加剧使得政府用于贫民救济的财政支出数额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认为旧的济贫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The Poor Law Amendment Act of 1834),又称《新济贫法》。该法取消了“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但是,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在砖铺的地面上到处是贫困的妇女以及满脸脏物到处乱爬的孩子,老年妇女躺在床上气喘吁吁无法动弹,或围坐在火炉旁大声咳着,老年男子弓着背忙着活计,苟延残喘。政府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 可以说,这部新的法律不仅没有改善工人的生存状况,反而使他们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
㈡ 雾都孤儿主要内容及作者简介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下面整理了《雾都孤儿》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简介,供参考。
《雾都孤儿》主要内容
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
创作背景
《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这种繁荣孕育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里。阶级冲突越发明显,终于在1836年到1848年中接连爆发。19世纪末期,大英帝国国力逐渐下降。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文学日趋多样化,许多伟大的作家出现在那个时代。《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因为贫民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济贫法》没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却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在前人有关济贫规定的基础上,制定颁
(1)规定:按照教区划分贫困人员;明确受救济的条 件;明确救济资金的来源。意义:旧济贫法第一次将政府济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其成为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一;济贫税的设置,使济贫工作有了法定的经济来源,对缓解贫困起到重大作用。 (2)背景:政治上,英国由封建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两大对立阶级产生;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 认识:新济贫法极为苛刻的救济条件,让许多贫困者难以得到救助,社会贫困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3)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直接救济;推行以工代赈。 意义:政府担负起真正救助社会贫困人群的责任,保障了基本人权;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促使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政府勇于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并加大力度开展社会保障;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分配体制;减少贫困人口,缓和社会矛盾。 ㈣ 雾都孤儿简介及写作背景是什么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雾都孤儿》简介《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著的作品,本书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 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 本书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雾都孤儿》写作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这种繁荣孕育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里。阶级冲突越发明显,终于在1836年到1848年中接连爆发。19世纪末期,大英帝国国力逐渐下降。 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文学日趋多样化,许多伟大的作家出现在那个时代。《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 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因为贫民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济贫法》没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却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雾都孤儿》作者简介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雾都孤儿》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㈤ 《雾都孤儿》主要内容 最好少于300字 奥利佛生来就是个孤儿,长久以来对亲情一直存有无限的向往,为了追寻梦想,逃离痛苦、饥饿的魔掌,独自远赴伦敦。流落异乡的他,很快地便和一票街头小子混熟,可是这群孩子的老大却是一个教唆手下偷窃以满足私欲的贪婪家伙(理察德瑞福斯饰)。 涉世未深、年少无知的奥利佛,有一回竟然被同伴栽赃了,眼看就要大祸临头的他该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能否一遂的心愿。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该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该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 (5)济贫法的社会背景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这种繁荣孕育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里。阶级冲突越发明显,终于在1836年到1848年中接连爆发。 19世纪末期,大英帝国国力逐渐下降。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文学日趋多样化,许多伟大的作家出现在那个时代。《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 《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因为贫民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济贫法》没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却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㈥ 社会保障发展史上,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㈦ “福利国家”。起初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福利国家是国家形成发展这一漫长过程中的产物,在21世纪初,首先是法国、德国、尼德兰国家(荷兰、比利时)以及北欧国家,达到其最高阶段。 在英国,早期工业化在推进生产力巨大进步、社会财富巨大积累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流民日渐增多,失业、伤残和患病无力医治者遍布街头。对于这些问题,仅依赖宗教组织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政府被认为应该对贫穷和社会秩序承担责任。因此,自16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贫穷的干预力度。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到16世纪末,英国开始设立了以政府为主要责任者的济养院,以收容无力自存者。 国家全面干预济贫事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出台。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济贫法典。它既是对前期社会救济实践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英国工业化初期社会变迁的一个回应。 正如伊丽莎白一世本人所强调的那样,是整个社会而不是专门的宗教团体应该救济年迈、生病或无法抗拒灾难而致贫困的人(伍德沃德,1990)。 这部法规之所以在社会保障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关键之处在于其正式确立了国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居民实施救助的原则。国家在福利供给中的主导性地位最终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确立,这可以看作是后来福利国家得以产生的政治伦理雏形。 尽管这部法规颇受争议,但济贫法所确立的救助模式,成了此后三百年英国济贫事业的基本架构和其他欧陆国家在社会建设实践中所效仿的张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18世纪70年代前后发生的工业化浪潮,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飞速发展,到19世纪中期以后,达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巅峰,显示了资本主义前所未有的活力。但这种经济领域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的。 经济领域所形成的巨大风险与分配上的严重不公以及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与劳动条件所造成的广大劳动者孱弱的抗风险能力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劳动者为改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抗争此起彼伏,要求国家出面对分配、福利与政治待遇进行改革的浪潮席卷欧洲各国。 前述问题如不能得以切实有效的解决,非但资本主义生产效率无法得以提高,即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也有可能受到动摇。 因此,19世纪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通过种种手段,重新建设新型社会安全体制,着力改进社会公平状况,借以达到稳定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 (7)济贫法的社会背景扩展阅读: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 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 社会保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人会把最先推行了社会保险制度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称为“福利首相”。希特勒曾经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而大搞民族社会主义,当然也不会有人认为,那种口称“人民国家”,否则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第三帝国”就是“福利帝国”。 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实行社会政策,这些政策彼此之间相差万里,所以不能说实行某种社会政策的政府都是“福利政府”,它们所代表的国家都是“福利国家”。 ㈧ 概括英国在社会救济方面的突出特点结合“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简要指出其实施的作用
英国的社会救助也称收入限定性补助,是对那些工薪收入和其他收入无法维持内生活的家庭给容予的一种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社会救助的主要项目有:基本收入维持、付所得税、住房补助和社会基金。社会救助属社会的无条件帮助,直接与受益人的收入水平联系,而与保险缴费无关,救助完全体现了人类道德要求,也是人权保障的具体内容。 ㈨ 雾都孤儿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繁华之下,是贫穷和不幸。这种繁荣孕育在危险和肮脏的工厂和煤矿里。 阶级冲突越发明显,终于在1836年到1848年中接连爆发。19世纪末期,大英帝国国力逐渐下降。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文学日趋多样化,许多伟大的作家出现在那个时代。 19世纪,《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中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力的,由此带来一个重组的投票系统。 议会通过了改革法案同意授予中产阶级市民选举权。《济贫法》允许穷人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为了阻止穷人依赖公共援助,逼迫他们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 根据英国中产阶级的观点,人们不支持被自己视为不道德的人,他不应该享受舒适的公共援助。因为贫民院的救援声名狼藉。 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济贫法》没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却对最无助和无奈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9)济贫法的社会背景扩展阅读: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在一个寒风料峭的深夜,一个男婴在贫民区里呱呱坠地。在男婴出生后,他的母亲便撒手人寰。谁也不知道产妇的身份,男婴由此成了无名孤儿。 后来他被当地教会收养,抚养他的女管事给男婴起名奥利弗(巴尼·克拉克饰)。奥利弗9岁时,由于没人供养他上学读书,于是他进入了济贫院的童工作坊,开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因为奥利弗既不会耍滑偷懒,也不会阿谀奉承,所以经常受到管事的打骂。这些处在发育期的孩子们终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决定抽签选定提出加粥的人选,结果被抽中的人正是奥利弗。晚餐时,奥利弗如实提出了要求。大惊失色的管事决定撵走这个造反的隐患。 作者介绍: 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 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 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㈩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