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的信息不对称将永远存在吗

经济法的信息不对称将永远存在吗

发布时间: 2022-09-14 19:40:41

⑴ 如今的中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存在吗

是存在的。

虽然现在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虽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通网了,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还有很多人不是网民,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仍然比较落后。比如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对于互联网这种新奇的玩意是持比较抵触的心理的。

其次,就算上网了,网上的信息也实在是太庞杂了。在如此庞大的信息流里吸取有用的,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而且,你上网了,骗子也上网了。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

总结如下:

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不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反例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见于二手车的买卖,卖主对该卖出的车辆比买方了解。后者例子如医疗保险,买方通常拥有更多信息。



⑵ 财务总监的财务风险观:始终与风险共存

财务总监的财务风险观:始终与风险共存

财务总监的地位高、职权大,与之相匹配的是所承担的奉献也很高。我整理了关于财务总监所要承担的风险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企业CFO要预测未来是一个非常困难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因此我们的职业生涯始终也与风险共存。广义的风险主要指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狭义的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即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CFO行业同仁一般对风险的理解为企业财务风险,就是财务成果与财务目标或计划的偏离程度,这可以用一条量化的曲线来描述风险的大小,这条量化曲线所反映的计划与预算的预测水平,就是企业CFO风险控制职能的首先反映。然而,资源稀缺性、信息不对称、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制定财务计划目标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方面挑战:

由资源稀缺性、信息不对称、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给制定计划目标带来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我们必须面对资源稀缺的窘境。笔者分别在不同企业与政府机关做过财务主管,没有一个经济组织的资源是可以随意支配、尽情耗用的。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制订计划与预算尽量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资源配置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

其次,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尽管我们掌握着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流),但宏观与微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永远存在,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去制定未来会计期间的计划与预算,计划与最终成果偏离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市场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计划目标与实际财务成果的偏差度。例如,笔者所在的集团下属合资企业由于进口零部件比重较大,在制定年度财务预算时要设定计划汇率,而当人民币与外币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我们就面临汇率风险的控制问题。因为我们制定的汇率目标值与实际汇率值发生了较大偏离,若不采取措施就会影响预算的执行,乃至影响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落实。北汽今年年初按人民币8.0:1欧元的汇率制定了进口零部件的预算,但是由于人民币近期贬值影响,截至今年5月,实际汇率在8.5左右浮动,结果造成企业几亿元利润指标的损失,这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尽管企业财务计划目标的实现伴随着大量风险,但企业不能因为风险的存在而放弃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所以企业CFO风险控制的实质是把握风险与机会的概率,尽可能地规避、降低风险,尽可能地把握、利用机会,降低企业财务计划目标与实际财务成果的偏离度。风险与机会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潜在的收益也可能更大,反之,风险小,收益也会低,这就是辩证法所言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把握风险与机会

CFO应该如何把握风险与机会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关键:

首先,从职责角度出发,CFO要提升揭示风险的能力。

CFO的首要职责是风险控制,我们在每一个经济事项决策过程中,要高估风险低估资产与收益,在履职过程中体现谨慎性与稳健性原则。

CFO要根据所在企业的资源状况对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提醒相关团队:1、我们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的,所以要对信息进行甄别,留出信息偏差可能给我们带来风险的分析目标成果余量;2、即使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相对对称,但未来与市场的各种变化也会给我们的目标计划带来威胁,所以要做相关的弹性与敏感性分析,预留风险系数。当然,对经济事项中的`每一个具体风险,CFO也要在分析过程中尽可能量化,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逐一分析,把风险分析透。

其次,CFO要尽可能客观地衡量企业承担风险与未来收益的投入产出比例。

既然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那么企业CFO在充分揭示风险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客观地衡量企业承担风险与未来收益的投入产出比例。

2009年,北汽以两亿美元收购SAAB知识产权的经济行为,没有CFO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当时,两亿美元对北汽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支出,如此大的投入与未来三、五年之后的产出比例不是简单的财务计划或预算所能准确计算的。在决策之前,集团财务与规划、技术、生产、销售、法律等业务部门从政治、技术、经济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次预测,在尽可能设计各种假设前提条件下对风险与机会、投入与产出进行了计算、预测、分析,结论是这次并购机会大于风险,这才有了北汽收购SAAB知识产权的行动。后来证明,类似的机会只有一次:金融危机平缓后,再没有一个汽车跨国公司会出卖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而北汽据此拥有了世界水平的自主品牌中高端轿车。

如果没有2009年的核心技术并购,北汽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世界水平的自主品牌高端轿车,提供给消费者,而中国车企“闭门造车”模式研发的投入产出比例是非常不对称的,北汽的这次收购是中国本土车企国际并购的成功案例,较好地把握住了风险与机会,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CFO不仅要揭示风险,更要提供规避与化解风险的方法和途径。

CFO揭示风险的能力要强于企业高管层的其他成员,但如果我们总是不停地单方面揭示风险,告诉领导这件事有风险、那件事不能做,领导会认为我们局限于狭隘的会计思维,对我们的提示视而不见。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CFO应该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大局去分析风险与发展机会,从企业基业长青的角度寻找财务风险与企业发展机会的平衡点,在战略层面与企业当家人形成共识。

在战术方面,CFO应发挥职业特长,在揭示风险后,带领团队寻找化解与规避风险的方法与路径。北汽收购SAAB的最初模式,并不是以两亿美元购买技术,而是相对复杂的交易形式。因为瑞典柯尼塞格公司先于北汽取得了SAAB的收购权,所以第一个并购方案是北汽以两亿美元入股柯尼塞格,然后与柯尼塞格在北京成立合资汽车公司,柯尼塞格以我们所需要的SAAB相关技术入股合资公司,达到北汽获取SAAB知识产权的目的。这个交易过程不确定因素太多,风险较大且不容易控制。虽然在收购SAAB知识产权的战略决策过程中,作为北汽CFO,笔者全力支持、积极筹资,但对此交易方式则表示反对,因为牵扯太多的法律与财务、技术问题,风险过大。笔者明确表示,我们缺什么买什么,北汽要的是SAAB三款整车、两款发动机的技术,应该一手钱、一手货,否则笔者对此反对,也筹不来两亿美元。与此同时,笔者也在积极帮助商务谈判团队设计方案,给主要领导讲明风险与化解风险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SAAB交易。最终,北汽在主客观条件成熟后实现了风险可控基础上的直接收购。

由此可见,尽管揭示风险是CFO的天职,但只有在风险提示的同时寻求化解与规避风险之策,企业领导才会充分信任财务团队,接纳我们的建议与意见,在CFO风险控制职能实际履职过程中化解、规避风险之策比风险揭示本身更重要。

;

⑶ 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吗

当然,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的,有限的时间无限的信息与知识,

⑷ 中小企业利润管理的特点

1. 管理当局的有限理性——利润操纵的前提条件
根据经济学假设,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中小企业管理当局也不例外。首先,作为经济人的中小企业,其一,它是自利的,在交易行为中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里的利益既包括能用货币衡量的物质利益,也包括不能用货币衡量的非物质利益。其二,作为经济人的中小企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即中小企业在交易行为中,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歪曲数据,故意混淆是非,存在欺诈性追求自利的偏好。其三,作为经济人的中小企业又是理性的,在进行利润操纵之前,必须首先考虑其行为的违法性,然后估计外部监管部门稽查的技术能力、查处其违规的概率和处罚轻重,通过成本效益的分析后决定是否进行利润操纵。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税务稽查人员受其业务能力、稽查手段及稽查面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很难被发现,并且即使发现了,法律对其行为的惩处力度也不得力,因此只要利润操纵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中小企业进行利润操纵就不可避免。
2. 信息不对称——利润操纵的直接动因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在效用最大化的驱使下,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便会利用有利的信息使自己获利。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因此信息不对称是永远存在的。对于中小企业和其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中小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制造者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其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不对称给中小企业管理当局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从而使中小企业管理当局有机会掩盖其真实的信息,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中小企业管理当局便会在效用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进行利润操纵。
3. 会计制度及税法自身的缺陷——利润操纵的主要原因
首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是各利益相关方相互间多次博弈的结果,各利益相关方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想使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自己有利。因此,为使准则能够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求得平衡,保证各方接受博弈的结果,就必须放宽会计准则对一些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因此会计准则作为一种不完备的契约为中小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可能。其次,会计准则与会计社会实践之间的时滞性,使会计准则常落后于会计实践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导致某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这也为中小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再次,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的过程中,存在太多合法前提下的供企业管理当局自主选择、估计、判断及预测的机会和会计估计的应用,这又为中小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性。根据“经济人”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假设,中小企业管理当局在选择使用会计政策时,必然会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另外,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而且税收优惠政策颇多。例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即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的按33%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为其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弹性空间,特别是应纳税所得额刚刚超过3万元和10万元时,管理者更会通过操纵利润将应纳税所得额调减至3万元以下或10万元以下,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4. 纳税环境的恶化——利润操纵的社会根源
税收作为一种筹集公共资金、参与社会分配的杠杆和手段,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与配合。社会对税收事业的态度如何,支持与否,都对税收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西方国家流传一句名言:“只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逃避的”,可见纳税在西方已深入人心。但在我国,由于税收法制不完善,征管手段和技术落后,公民纳税意识淡薄。据北京商情咨询公司对北京市27家企业的领导人所做的调查显示,54.8%的企业有过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偷漏税行为,有61.9%的企业经营者不同意“国家税收保证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的观点,有一半纳税人认为“国家通过税收调节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是不对的。另据上海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对京、沪、穗等六大城市1 300多位市民的随机抽样访谈发现,竟有60%的市民不知道月收入超过800元须纳税,有25%的市民表示即使收入达到了800元也不会主动去纳税(虽说目前的新标准是月收入超过1 600元,但仍有不少人也一样不会主动去纳税),有25.5%的

⑸ 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就存在不完美信息,这个说法正确么

信息不完全: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信息不对称:可看作是信息不完全中的特种情况,即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有关经济信息。例如,工人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厂商比消费者更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信息不对称不仅是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例如,保险公司就难以充分了解参加保险的自行车主是否谨慎小心地保管自己的车子,除非公司要派专人天天跟在每辆投保的自行车后面监视。如果真这样做,代价实在太大了。这样,自行车主的行为对保险公司来说就必然是一种不完全或者是不对称的信息。

参考尹伯成《现代西文经济学习题指南》

⑹ 请解释信息不对称的意思。这些不对称会给货币与资本市场以及金融体系内的参与者带来什么问题

这个转化的实现,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货币和资本有着本质的区别。货币一旦具有了价值增殖的功能,它就转化成了资本。因此,货币要转化成资本就必须找到价值增殖的载体,马克思在经过一系列考察论证之后,最终在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身上找到了这个载体,即劳动。因此,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即资本家,要想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劳动力。这里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而且必须维持这种特殊的商品能够在商品市场上永远存在。同其他任何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独特商品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占有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生活资料的总和应当足以使劳动力能够在正常生活状况下维持自己,同时为了不断的补充这种特殊的商品以及提高劳动者的必要技能,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总和,就必须包括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和劳动力的教育费用。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劳动力才能作为一种商品而存在,必且通过劳动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劳动本身就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过程就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面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它为人类活动的一切形式所共有。作为劳动过程与即将谈到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消费劳动力的资本家而言,他就是要不断的生产具有的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要生产可以交换的商品,而且他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总和。他要通过一系列的生产活动最终获得剩余价值。然而商品本身就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光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不够的,因为商品最终是用来交换的,只有在交换过程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该商品的资本家才能最终获得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的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延长雇佣劳动力的工作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在生产率一定的前提下,资本家只能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获得绝对剩余价值。用马克思描述价值增殖过程的语言来说,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之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而持续下去,那就成为价值增殖的过程。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在商品流通领域实现的,即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终实现环节是在商品流通领域。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样就得到一个双重的结果。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资本家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卖出商品的价值必须大于它投入的成本。所以,它必须既在流通领域中,又不在流通领域中。

⑺ 医疗”问题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这种“信息不对称”在很多行业都普遍存在

先说说什么就做信息不对称,就是指双方知道的信息多少是不同的,有人掌握的多,有的掌握的少。在医疗方面就是指医生会比患者掌握更多的关于患者病情的信息,医生往往利于这点来欺骗患者。比如说我们常见的医生多开药,开贵药的情况就是由于医生掌握的信息比患者多,患者对此不知情,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需要这些药。所以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医疗腐败等问题,在经济学上可以说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问题,在保险业,金融业,公共资源拍卖方面都存在。信息经济学也就是由此应运而生的。

⑻ 你是看待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的它们有啥实际的作用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作用
1、该理论指出了信息对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将发挥更加不可估量的作用。
2、该理论揭示了市场体系中的缺陷,指出完全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完全靠自由市场机制不一定会给市场经济带来最佳效果 ,特别是在投资、就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
3、该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力度,使信息尽量由不对称到对称,由此更正由市场机制所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通常假设市场交易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不具备完全信息,而且发现信息的能力也十分有限,从而使其决策行为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这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的完全信息假设发生了直接冲突。信息不对称问题理论恰恰正是在弥补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的漏洞的基础上推动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1、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可能造成信息占有优势一方经常会作出败德行为和信息占有劣势一方面临交易中的逆向选择,这两种的直接后果是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误导了市场信息,造成市场失灵。因此,必须设计最优的市场体制方案来防止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市场失灵,这一理论不仅为洞察市场经济的运行拓宽了理论视角,而且也为转型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体制设计和政策选择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路。

⑼ 国家干预经济法论与国家调节经济法论 你比较赞同哪种观点 谈谈你的看法

国家干预经济法论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构成(一)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三)社会本位原则;(四)经济民主原则;(五)经济公平原则;(六)经济效益原则;(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国家调节经济法论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最核心的内涵便是:注重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兼顾社会各方经济利益公平。这一经济法基本原则也可以更简要地表述为: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公平。” 经济法上的公平,李昌麒教授认为体现在竞争公平、分配公平和正当的差别待遇,是在承认经济主体的资源和个人禀赋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而追求的一种结果上的公平,即实质公平。公平与公正主要是需要国家强制力保障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规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就是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如果不兼顾效率,人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不同的收入再分配方案的成本与收益,则肯定会助长资源浪费,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滋生与蔓延,从而导致“政府失灵”。王保树和李昌麒虽都强调注重经济公平原则,但我认为朱崇实的注重经济公平和兼顾效率相统一的原则,更为完整更能体现经济法的本质。 我比较赞同的是朱崇实教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追求效益的目的就必然与私人有区别,即不把经济效益作为自己追求的主要目的,而把追求社会效益作为主要目的。社会效益就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判断得失,从每个投入是否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而不是仅看这个投入的具体产出多少。所以社会效益是一种广义的效益,是一种整体的效益。经济法作为国家对社会经济实行调控的一个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将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也要看经济效益,二者相辅相成,是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一个重要体现。 李昌麒的社会本位原则,经济法的社会本位,要求在经济法学研究和经济管理、经济活动、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中,时时处处以社会利益和平衡协调为先,竭力促进私人与私人、私人与国家的合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并按社会化之内在要求,促进公有制及其经济关系和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经济民主原则,经济民主打破了信息不对称,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的利益侵害,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使企业真正拥有作为法人应有的权利,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公平与效益的统一,促进效益的提高。经济民主协调了国家、经营者、劳动者的关系,平衡了三方的经济利益,使经济法主体的权、责、利、义达到了有机的统一。能够体现经济法顺应时代变化的需要,调节经济的发展。 因为经济法的原则是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需要的,所以并不是每个教授的观点都是完全可取的,皆有其优势和缺点。需要大家辨证的去学习,借鉴。

⑽ 我这个条件选股哪里错了

透过技术分析的迷雾
技术分析在众多投资者眼中一直被视为制胜的法宝,其有效性在实际操作中也一再被证实有效。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今天所使用的技术指标都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技术分析有效性是以概率形式出现的,不同技术指标适用范围在不同条件下也是不同的。将各种指标生搬硬套牵强使用或者闭门造车自编自演的做法在技术分析中都是大忌。
著名技术分析大师约翰.墨非在其著作《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一书这样评价,“技术分析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有效性是以概率的形式出现,技术分析必须与基本分析相结合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韩国著名的技术派投资大师艾康老在谈及其辉煌的投资生涯时说,“我是技术派,我把视为我投资成败的利剑,但前提是我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合理的支配资金,娴熟的投资技巧,没有这些条件我的技术分析就是99次成功,最后1一次失败也会轻易把我击倒。”
可见即使靠技术分析发家技术分析大使对技术分析也是非常谨慎,大师对其制胜法宝尚且如此低调,我们对技术分析深入研究就更显得重要。
技术分析,究其本源是相对于基本分析而言的。基本分析法着重于分析基本经济指标的分析和判断,以此来研究走势运行方向和空间,衡量定价的高低,而技术分析则是透过对图形技术形态指标的记录,研究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反应,推断未来价格的走向,与基本分析相比技术分析更侧重于研究对象的市场自身特点,而不考虑市场外部比如经济环境、政策背景等。依据的技术指标的主要内容是由价格、成交量或涨跌指数等数据计算而得的。
技术分析原何如此重要
基本分析尽管有其把握市场比较全面,而且比较客观的优点,但其也有“尴尬”的一面。
首先、基础分析的结论必须具备科学性,分析材料与结论必须因果关系明确,结论是唯一确定的。把市场某一定时期所有有关的信息综合起来,通过供求规律的作用,最终推算出该时期该市场的内在价值,要作好这方面分析,不仅要对财务、会计、统计有很好的掌握,而且必须具备很高的分析能力来区分各种因素的影响力度和深度,真正能把握政治、经济、社会脉搏的恐怕是经济学家的专长,普通投资者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其次、基础分析要求拥有完备的即时材料,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但现实中投资者要想收集市场中所有有用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信息不对称”是永远存在的问题。
技术分析与基础分析之辨
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各有长处。技术分析主要研究市场行为,基础分析则集中考察导致价格涨、落或持平的供求关系。基础分析者为了确定某商品的内在价值,需要考虑影响价格的所有相关因素。所谓内在价值就是根据供求规律确定的某商品的实际价值,它是基础分析派的基本概念。如果某商品内在价值小于市场价格,称为价格偏高,就应该卖出这种商品;如果市价小于内在价值,叫做价格偏低,就应买入。
两派都试图解决同样的问题,即预测价格变化的方向,只不过着眼点不同。基础派追究市场运动的前因,而技术派则是研究其后果。
一、基本分析判断长期趋势准确性较高
由于经济周期、政策调整等对市场的影响时间跨度相对较长,一旦形成趋势后,方向比较明显。基本分析这种根据对影响供需关系种种因素的分析来预测价格走势比较客观。所以尽管存在上述缺陷,但只要抓住关键因素往往后市预测还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可以用基本分析来把握大的方向。
二、技术分析判断短期走势
技术指标由于其设计上更贴近市场,对价格变化的短期波动比较敏感,所以对短期投资的指导意义比较大。投资者将技术指标应用于长期分析时,其结果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达成统一意见。对一种图形可以有多种解释,所以技术分析对中短线投资的指导意义比较大,对长线投资指导意义不大。
两者结合,用基本分析确定方向,用技术分析确定买卖点,其准确率才能有效提高。
技术分析精髓何在
技术分析有很多种方法,但总体来说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如果我们研究技术分析的整个历史,会发现其数量和种类就像一棵大树,不断的开花结果,变的越来越枝繁叶茂。若用这些复杂化的分析方法去研究本就复杂的股票、期货交易,其胜算可想而知。
“智者以静制动”。溯其本源,技术分析可概括为三方面的内容:
1、市场包容一切
“市场行为包容一切”构成了整个技术分析的基矗纯粹的技术派认为,影响价格的所有因素——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实际上通过价格得到体现。不需要去研究原因只需要关注价格变动。能够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基础的、政治的、心理的等等因素——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中。其实质含义就是价格变化反映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变化。既然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因素最终必定通过市场价格反映,那么研究价格就足够了。这也就是那句“市场永远是对的”本质含义。
2、价格沿着趋势移动
“趋势”理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随便打开一张走势图,我们都会发现,无论是期货、债券,其价格的变动大部分时间都是运行在趋势之中,出现最高点和最低点只是瞬间的事情。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的发生发展的早期,及时准备的揭示,从而达到顺着趋势交易的目的。
3、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有着关系价格形态通过特定的图表表示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好或看淡的心理。过去有效,未来同样有效。“上涨——下跌——再上涨——再下跌”,周而复始成为价格走势的特点。波浪理论、道氏理论之所以能流传,就是因为不仅过去证明过去是有效的,将来还会有效。
技术分析还得悠着用
进行技术分析孤陋寡闻必不可取,博学虽是好事但杂而不精也就未必合适。任何技术分析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其成功率都是以概率形式出现的。而且每种技术分析方法都有假设条件,使用场合和时机以及对反映的市场状况都有所不同。“观其大略精于一技,取众家之长补一己只短处”,此为古人治学之道,对技术分析照样有效,万事都有相通之处。波浪理论有效性在周线图最高,分时图中就差的多,我们就多研究周线图;移动平均线对价格的反应往往比较滞后,预测短期价格走势有效性极差,我们就截取其对价格的助长助跌的特性;KDJ、RSI指标在波动不大时,有效性比较高,但如果出现连续性上涨或下跌,指标将出现钝化,预测效果就比较差,我们就截取其中间部分进行预测。
选择几种擅长的技术指标,宁缺毋滥。技术指标多了反而无益,选择几种重要指标仔细研究,掌握规律,多种指标综合研判。每种指标都有优缺点,扬长避短结合判断,会极大的提高准确率。
技术分析再好也是客观事物,其主宰者还是人,正如艾康老先生所说不懂心理控制、资金管理、投资技巧的人,单存依靠技术分析只能是一条腿走路。技术分析是预测科学,我们不应将它万能化,也不应否定它的作用,这也是对待任何预测科学的态度。我们中只有极少数可以成为投资大师。即使你将巴非特的投资诀窍背得滚瓜烂熟,也未必能成为巴非特。面对技术操作系统,最好是保持健康怀疑的态度。在剧烈波动的证券投资市场中,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克服盲目投资的毛病,获取正常利润就是成功,并非一定要成为什么大师。在投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投资理念和良好的操作心态往往比技术分析更为重要。

热点内容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发布:2025-01-18 18:31:50 浏览:787
合同法司从合同的效力 发布:2025-01-18 16:27:45 浏览:469
职业道德自查自纠 发布:2025-01-18 15:33:54 浏览:125
环境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8 15:32:32 浏览: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发布:2025-01-18 14:58:08 浏览:840
公司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发布:2025-01-18 14:45:04 浏览:605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