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ppt第十二章

经济法ppt第十二章

发布时间: 2022-09-17 01:36:44

① 有杨紫烜《经济法》第二版的朋友麻烦进来下!

第二版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杨紫烜《经济法》

绪言
一、经济法学的概念和地位
二、经济法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三、研究经济法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经济法的地位
第四章 经济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第五章 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
第六章 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编 经济法主体
第七章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八章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法律制度
第九章 企业法律制度
第十章 市场中介组织法律制度
第三编 市场监管法
第十一章 市场监管法的一般原理
第十二章 竞争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广告法律制度
第十六章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 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第十八章 证券监管法律制度
第十九章 保险监管法律制度
第二十章 期货监管法律制度
第四编 宏观调控法
第二十一章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十二章 计划和统计法律制度
第二十三章 产业法律制度
第二十四章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第二十五章 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第二十六章 能源管理法律制度
第二十七章 财政法律制度
第二十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二十九章 金融法律制度
第三十章 价格法律制度
第三十一章 会计、审计和注册会计师法律制度
第三十二章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词条索引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该教材分为4编32章,系统地论述了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全面阐释了经济法主体、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的制度、理论和实务问题。本教材注意吸纳国内外经济法学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经济法制建设的新鲜经验,注重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经济法理论水平和从事经济法实务的能力,从整体上反映了经济法的理论研究与教材编写的最新水平。
本教材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事法律、经济工作的参考书。

② 如何备考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科目

1.了解新教材变抄动情况
由于目前还未公布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与新版教材,这里所说的“了解新教材变动情况”只是相关预测。具体会怎么样,还是以考试大纲与新版教材为准。
目前,《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预计《经济法》教材第三章、第四章可能会有较大变动。此外,第七章、第十一章可能也会有较大变动。这些章节建议新版教材出来后再进行学习。
2.知晓重点与次重点章节
根据历年考试真题可以得知,《经济法》的重点章节是第三章至第九章,次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大家在学习时要有主次与轻重之分,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重点与次重点章节的内容。
3.用好2020版教材
在新版教材未出前,可以利用2020版教材来进行初步的学习。但建议先跳过上文介绍的可能会有较大变动的章节(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一章)。此外,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再配合习题练习,能起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4.节假日强化练习
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为8月27-29日,考试时间提前意味着学习时间缩短,因此更要利用好各个节假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以弥补考试提前造成的时间损失。

③ 2021年注会《经济法》现阶段学习重点

从上面来考题各章分值分布表格来看自,第四、五、六、七、八、九章是分值较高的章节。其中除了第五章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是在客观题中多题考查而分数突出,其他几章都是因为在主观题中考查而占比较大;但2020年考试中很反常的一个情况是第六章公司法律制度在主观题中没有过多涉及导致分值较低。但“重者恒重”,预计在2021年的考试中,第四、五、六、七、八九章仍旧是考试的重点章节。

第五、六、八、九章,不涉及新法律法规的变动,因此我们预习时可以先将这几章重点预习;第一、二、十、十二章也可以开始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应对客观题的准备。

而第三、四、七、十一章可能涉及新法律法规的变动,预计2021年教材会有调整,可以先放一放,等新教材出版后再学。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注会《经济法》现阶段学习重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技巧、备考指南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④ 求 经济法 第二版 (曲振涛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非常感谢哈~~

第二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

【第一小题】答:李某于4月12日以长远企业名义向王某购买价值2万元货物的行为有效。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19条规定:“投资人对被聘用的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尽管李某向王某购买货物的行为超越职权,但王某为善意第三人,因此,该合同有效。

【第二小题】答: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办理登记手续。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由投资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他人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应当与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委托的具体内容和授予的权利范围。

第三章 合伙企业法

甲是有限合伙企业A的有限合伙人,只有当第三人有理由相信甲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的,甲才对该交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按照《合伙企业法》第2条的规定,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只有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是,依据《合伙企业法》第76条的规定,如果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的,该有限合伙人对该笔交易承担与普通合伙人同样的责任,即无限连带责任。本案例中,甲虽然是有限合伙人,但是在和丙的业务往来中,他多次代表合伙企业出面与丙进行洽谈,乙虽然对此知情,但是也没有予以制止。甲以有限合伙名义与丙签订协议,应该认为丙有理由相信甲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因此,丙有权要求甲对该交易承担清偿责任,甲应该与乙一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第四章 公司法

答:股东乙可以通过股东派生诉讼追究甲的责任。按照我国《公司法》第152条的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而公司不起诉或者怠于起诉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可以以自己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甲应该对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案例中,甲是公司的总经理,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他将其获得的商业信息交给了其弟弟,而没有为公司所用,属于抢夺了公司的商业机会。后又利用职权,使公司高价从其弟弟手中购得零件。如果公司直接购买该零件,可以少花费10万元钱,因此,甲违反了《公司法》第149条第5款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的规定,给公司造成了10万元的损失,应该按照《公司法》第150条的规定对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股东派生诉讼的提起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乙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监事会收到乙的书面申请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收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乙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

【第一小题】答:本合同有下列违法之处:(1)合同的主体违法。涉外经济合同的中方主体只能是企业、社会经济组织,中国个人不能成为涉外经济合同的主体。(2)企业的名称不符合法律规定。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必须在名称中注明有限或有限责任的字样。(3)外方的出资比例不合法。法律规定,外方的出资不能少于注册资本总额的25%,本合同中外方的出资只达到注册资本的20%。(4)该企业合营各方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方式不对,应当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利润、分担风险和分配解散时的财产。(5)该企业解决争议使用的法律不合法。合资企业合同争议只能适用中国法律,不能适用外国法律。

【第二小题】答:该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因为它的合同中规定了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内容,这在其他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是不允许的。该企业若取得法人资格可采取董事会制或联合管理委员会制;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可采用联合管理制;此外,还可委托合作者之外的第三人进行管理。

【第三小题】答:根据《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以分期缴付出资,但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年内缴清。其中第一期出资不得少于外国投资者认缴出资额的15%,并应当在外资企业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90天内缴清。外国投资者未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缴付第一期出资的,外资企业批准证书即自动失效。外资企业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销营业执照;不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和缴销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并予以公告。

本案中该美国公司无正当理由拒不缴纳所认缴的出资额,这是违反中国外资企业法规定的,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玩具制造厂的营业执照的处理决定是恰当的。

第六章 企业破产法

答:(1)该公司可以自己提出破产申请。(2)该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能受理该破产案件。(3)属于破产财产的有:企业的实物、现金等共计价值500万元人民币;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企业投入300万元人民币;A企业欠其货款400万元。价值1200万的办公楼。(4)依据破产法有关规定,该公司应按下列顺序清偿:①如果抵押权人主张抵押权,那么就要首先变卖办公楼偿还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②偿还所欠职工工资150万元;③偿还税款600万元;④欠其他企业货款3000万元和银行的300万元利息按比例偿还。

第七章 合同法

【第一小题】答:(1)乙设备厂对其发出的要约不能行使撤销权。《合同法》第19条规定了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要约是不得撤销的。本案中,乙设备厂在其要约中确定了承诺期限为5月15日前,因此,该要约不能撤销。

(2)甲公司发出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合同法》第28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本案中,甲公司超过承诺期限才发出承诺,而乙设备厂没有通知甲公司该承诺有效,因此,甲公司的承诺应视为是一个新要约。对此新要约,乙设备厂未予理睬,因而甲乙双方之间的合同没有成立。

【第二小题】答:根据《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债权只需要通知债务人即可,不需要征得其同意,本案中,大兴商场将合同转让给顺和商场的行为已经通知了华美服装厂,所以有效。

【第三小题】答: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口头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买卖合同属于不要式合同,不采取书面形式对买卖合同效力没有影响。依据《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之时起生效。本案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生效的买卖合同。

【第四小题】答:商场与甲之间在合同的价款上构成了重大误解,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该合同是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当事人是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销,即甲应根据商场的选择承担退货或补足差价的责任。

第八章 担保法

【第一小题】答:(1)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合法。定金是由合同当事人约定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本案中,甲乙双方约定了定金担保方式,约定的数额25万元也未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但由于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甲公司因故末向乙公司给付定金,因此,定金合同未生效。

(2)依据《担保法》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之后,则丙公司应当履行一般保证责任。

【第二小题】答:《担保法》第69条规定:“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物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物灭失或者毁损的,质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质权人不能妥善保管质物可能致使其灭失或者毁损的,出质人可以要求质权人将质物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偿债权而返还质物”。本案中丙公司可要求乙公司将纯碱提纯,收回纯碱,或者要求甲公司提前清偿债务。

第九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答:四平制药厂的诉讼请求合理,因为华康制药厂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本案例中,华康制药厂在国内有多家企业生产血栓心脉宁的情况下,在其产品包装及说明书上使用“国内首创、独家生产”的用语,并在《中国电视报》上发布语意模糊的广告,旨在进行虚假营销宣传,影射其他同行业厂家产品的质量,从而误导消费者,侵犯了其他同行业厂家的合法竞争权利。其主观过错明显,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民事责任。中国电视报社作为专业性广告发布者,在明知华康制药厂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广告忠告性用语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发布语意模糊的广告,致使广告内容失实,对造成本案纠纷亦应承担一定民事责任。

第十章 产品质量法

【第一小题】答:根据《产品质量法》,生产者能够证明其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气筒确实存在缺陷,但该气筒只是机械厂的样品,未投入流通,刘某并非消费者或用户,因此,气筒因缺陷造成刘某的损害不适用《产品质量法》解决,机械厂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刘某的损失应依照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小题】答: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本案中,丁某购买的电视机虽然超过了保修期,但并不影响产品的诉讼时效,丁某购买的电视机仍然在诉讼时效期内,丁某有权就电视机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要求某电子公司厂赔偿损失,某电子公司应当赔偿丁某的全部经济损失。

第十一章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一小题】答:无效,根据《城市房地产法》的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

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而本案中甲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受让土地后,未经任何开发的情况下,是不能够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违反以上规定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小题】答:某副食品公司拒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理由不能成立。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所以,本案中作为受让方的某副食品公司,应当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十二章 自然资源法

答:王某的辩解不能成立,根据《森林法》,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本案中王伐需要得到采伐许可证后才能采伐。

第十四章 金融法

【第一小题】答:(1)1亿元人民币。

(2)不符合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按照商业银行法第74条的规定,这都属于违法行为。

【第二小题】答:(1)乙银行的拒付理由不成立。因为票据质押属于形式背书的一种,也就是利用背书的形式但并没有真正全部转让票据权利,所以质押有效。

(2)进出口公司的抗辩理由能成立。因为按照票据法第34条的规定,背书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背书人在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3)如果“不得转让”是由甲公司记载,这就属于出票人记载。根据票据法第27条的规定,出票人记载“不得转让”的,汇票不得转让。

第十五章 证券法

答:(1)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交易需要具备下列条件:①公司的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②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③阳光公司是由几家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其发起人应当在1999年以前3年内连续盈利;④持有该公司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⑤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2)阳光股份有限公司不具备发行新股的条件,因为阳光公司在1999年至2002年连续3年获利微薄,可供分配的股息、红利总共只有100万元,难以支付股东股利;2002年公司经营更不景气,前6个月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资金周转发生很大困难。这些使得该公司不具备发行新股的条件。

(3)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的程序有下列不合法之处:①只有股东大会才有权作出发行新股的决议,而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该项决议是由董事会作出的,程序上不合法。②发行新股的决议作出后,必须由董事会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申请批准。属于向社会公开募集的,须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阳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批准就擅自发行新股,违反了法律规定。③发行股票时,若以超过票面金额为股票发行价格的,须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则未经过批准。④公司经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时,必须公告新招股说明书和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并制作认股书,而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只公开了招股说明书,未公开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⑤公司向社会发行新股,应当由依法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签订承销协议。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由公司临时成立的承销处负责新股的承销,显然违反法律规定。

第十六章 会计、审计法

【第一小题】答:(1)凭证不合要求,账簿设置混乱。

(2)没有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造成账务、账证、账账、账表有关内容不相符。对此应由县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以上20000以下的罚款,属于公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该单位收入不入账,私自存放,应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小题】答:本案例中的主要问题是隐瞒收入。《会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而其中行为之一就是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定收入。对于这种行为,由于其隐瞒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是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所以,应当依据《会计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对该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法律责任

⑤ 经济法重点 刘大洪主编

重点概念: 重点概念: 1、经济管理主体: (P101)主要是指依据宪法和行政法设立的国家机关,也包括根据经济 法成立或经济法授权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公司等组织, 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 总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 2、经济活动主体: (P101)主要指依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通、 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经济活动主体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或 租赁企业的个人等。 3、合作社(P118) :合作社的经营部以营利为首要宗旨,它是以成员的互助合作为要旨,决 议事项时贯彻“一人一票”的平等和民主原则,限制资金分红,实行按劳动或按贡献分配的 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组织。 4、国有企业(P118) :是指企业的资本全部或部分属于国家所有,并为国家直接或间接地控 制的企业。企业国有,一方面说明它与国家之间存在着资本联系;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要受 国家的控制和监督。 5、特殊企业(P143) :是相对于普通企业形态或形式而言的,是指依据特别法、专门法规 或行政命令设立和运作的企业。 他们依法从事政策性经验或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职能, 或者从 事军工、航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活动。 6、限购排挤行为(P211) :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为了排挤其 他经营者儿限定他们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 7、商业贿赂行为(P211) :是指经营者采用财力物力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 商品的行为。 (非明折明扣) 8、虚假广告行为(P211) :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 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行为。 9、商业秘密(P211) :是指不为公众所悉知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 经权利人采取保护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0、产品(P257)《产品质量法》中的产品,是指商品经济社会中用作商品交换关系客体 : 的,并且由有关国家法律予以明确界定的产品,实即商品。 我国《产品质量法》所确定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动产,不包括不动产。 11、产品质量(P257) :是指产品符合人们需要的内在素质与外观形态的各种特性的综合状 态。 “产品质量法”中的“产品质量” ,指由国家的法律、法规、质量标准等所确定的或由当 事人的合同所约定的有关产品使用、安全、外观等诸种特性的综合。 12、缺陷(P266) :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 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13、市场调节价(P275) :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14、政府指导价(P275) :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 围规定其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 15、政府定价(P275) :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 定的价格。 16、金融(P428) :金融作为货币资金的融通,是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各种形式信 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 17、人们币发行(P432) :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流通领域投入人民币现金的行为。 18、商业银行(P433) :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 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重要问题: 重要问题: 1、 经济法的特征 1 (1)经济性或专业性 经济法的对象发生在直接物质再生产领域,并且具有经济目的性。经 济性的重要表现是经济法往往把经济制度、 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 直接赋 予经济规则的法律效力。也意味着经济法具有专业性 (2) 政策性 经济法根源于国家对经济的自觉调控和参与,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及时应对万变 之经济生活, 以求兴利避害。 促使经济尽速、 平稳发展, 并提高国家及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它的任务是实现一定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要求,首先,经济的法律调整往往以政策先行, 并赋予政策以法律的效力;再次,政策因经济形势,需要而经常发生变化,经济法也受其影 响;最后,经济法的执法或司法力度受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 (3)政府主导性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从事经济活动、参与经济关系的产物,调整的是直接 体现国家意志或公共、集体利益的经济关系,从而与政府的管理和参与有着密切关系 (4)综合性 经济法是基于公私法兼顾融合在许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首先,综合 性是指公法因素和私法因素的综合, 其次, 综合性又指经济法调整是将各种法律调整手段有 机结合的综合调整。最后,经济法是在其调整中处处体现着统分结合,指导和规制相结合的 现代市场经济的精神。 2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种类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大致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 经济管理主体, 主要是依据宪法和行政法设立的国家机关, 包括根据经济法成立的或经依法 授权的承担的一定的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者公司等组织, 如中国常见三峡工程开发公司中 华全国供销合作店等 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指依据民法, 经济法, 行政法设立的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服务和经济协 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各类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或租赁的个人 等 国家机关和国家作为整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特殊企业的存在领域大体可概括为以下 5 个方面。 法定或由政府授权的一定的政策性职能或 管理职能则是各个领域特殊企业的一种共性。 1、 政策性经营或在经营领域里承担一定的政府或公共管理职能的领域, 如我国的三大政策 性银行,各级政府设立的国有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 2、 非竞争性的合法垄断领域。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是有开采和管线运输,铁路等;非自然 垄断的法定垄断领域,如航天、军工、邮政、造币、黄金和烟草等的经营。 3、 竞争领域和公共事业的特许经营。 为了公共利益而实行的控制竞争, 政府对经营企业的 经营方式或经营价格等直接规制,如中国邮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各城市地铁。 4、 国有农场、林场、建设兵团等具有社区性、地域性、政权组织性的某些经营领域。 5、 为完成特殊任务而设立的特殊企业或法人,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 四、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依照我国《不正当竞争法》 中的定义, 不正当竞争是指竞争者违反《不正当竞争法》 的规定, 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其构成要件: 1、 实施不正当竞争的主体是经营者,即《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指的从事商品经营或者盈 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 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就、 侵害的客体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 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所损害和扰乱的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关系 3、 不正当竞争者在客观上,必须有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观事 实。 4、 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人主观上有不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遵守公 2 认的商业道德的过错。 5.经营者的价格权利<P275> 政策性: (1) 自主定价权。 自主制度市场调节价格; 在政府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制定价格, 制定属于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产品范围内的新产品的诚销价格,特定产品除外。 (2)建议权;主要是对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的建议权。 (3)检举控告权:检举控告侵犯其依法自主定价权利的行为。 6 经营者的价格义务:<P275> (1)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执行依法制定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 紧急措施。 (2)应当按照政府指导价主管部门明码标价的要求,注册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 计价单位,价格或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3)经营者不的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 7.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范围<439>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 城市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的存款的金融 机构和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 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8.税收的概念和含义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职能为目的, 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 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 就其财产和特定行为所实施的强制, 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国家征收行为,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 主要形式。 含义:(1)税收的目的: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 (2)税收的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据:国家征收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和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 (3)税收主体:税收主体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实施征税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一般为 国家税收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纳税主体可以分为居民和非居民。非居民作为有限纳税义 务人,反对其来源于该国所得征税; (4)税收的形式特征:具有强制,无偿和固定“三属性” 。 (5)税收不具有惩罚性。 第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一、经济法产生的一般基础和条件 1.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国家被动或自觉地承担起对经济的组织协调职能 2..社会经济及国家对经济的调整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并形成了相应的经济法学说 二、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与规律 1、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社会化导致现代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广泛而深入的介入 3、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协同并用 4、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 5、法和法学自身发展的逻辑 6、一定的经济法学说之形成 三、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1、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公共经济管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国家为管理主体的经济管理关系 2、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3、组织管理性的流转与协作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国家通过政府机构或设立企业, 委托代理人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或经济关系; 平等的国家机关或财政主体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 3 四、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1. 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2.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3. 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 4. 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 5. 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 五、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 平衡协调原则 2.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进行控制、避免过度竞争 3. 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这是作为经济法灵魂的根本性原则 第三章 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一、经济法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部门 二、经济法与相关法律的联系与区别(p77~80) 1.经济法与民商法的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商法的根本作用是保证各合法主体能按 照自己真实、 自主的意愿参与经济关系及与从事其他活动, 保证其合法意愿能够正常地实现, 经济法的根本作用,是为了保证社会有一个正常、自主的竞争环境。民商法和经济法在经济 关系中试相辅相成的。详见(P79 第二段) 2.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行政法不关注行政行为之具体社会经济内容,经济法部门 的形式与行政法之间并无内在逻辑关系。经济法的内容和范围不限于经济行政。 三、经济发的体系 主要是一体两翼。一体——经济法主体;两翼——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 按照经济关系及经济法调整的内在逻辑,可分为: 1 经济组织法。主要是指企业法 2 经济管理法。综合职能管理制度:计划和产业政策、财税和预算内投资、会计等。 行业管理制度: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等特定产业管理制度。 3 经济活动法。经济合同法和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等。 第五章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六章 经济管理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的两个基本含义(P100) 一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有经济法部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参与者。 二是指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 二、经济管理主体的类别和地位(P108) 1 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国务院及中央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3 特殊企业。包括政策性经营的企业和专事国有资产投资后控股管理的企业。 前者承担执行国家政策及相关的管理职能,如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 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和政府银行。后者不经营具体业务(如投资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银 行) 。 4 经授权的其他组织。如证监会等监管机构。 第七章 企业概述 一:企业的概念和分类(p114—p119) 企业是经营行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的某种市场,同时也可以作为交易的客体。 分类:1)传统的典型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2)传统的非典型企业:合作社和国有企业。 3)我国的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 4 二:企业法的体系和立法模式(p120—p122) 1) 特殊企业法, “一法一企” 2) 普通企业法,各类企业的核心法规和相关及配套法规的模式。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构成要件(p123~p124) 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要件:1)所有者支配,2)企业及资本经营的市场化、契约化 对私有制及其主导的企业来说, 满足以上两个要素即可, 而对于国有企业或由共有主体主导 的企业来说,还需要第三个要素——国家需要一套高效廉洁的文官制度 第十一章 市场竞争法 一:市场竞争法的含义及特点(p207) 市场竞争一般指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 为了取得有利的产销条件而进行的相互 争胜活动 特点:1)竞争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个体竞争;2)竞争是由双方经济力量的相互 抗衡而引起的 3)处于劣势地位的竞争者总是企图摆脱自己的不利地位。4)是通过竞争者 个体的排他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类型(p210~p212) 1:假冒行为: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 者使用与知名品牌相近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知名品牌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 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起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 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 表示。 2、限购排挤行为 3、商业贿赂行为 4、虚假广告行为 5、侵犯商业秘密行为:①、以盗窃、 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②、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手 段获取的商业秘密;③、违反约定或权利人保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 握的商业秘密;④、明知违法,而获取、使用、披露商业秘密。6、降价排挤行为。 为排挤竞争对手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除外:①、销售鲜活商品②、处理有效期限 将至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商品③、季节性降价④、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7、搭售行为 8、不正当奖售行为(欺诈式的奖售、不当推销的奖售和高额抽奖式的奖售)9、 诋毁伤愈行为 10、通谋投标行为 11、行政垄断行为和地方封锁行为 三、对不正当经侦行为的监督检查机关及其职权。 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P213)职权:询问权、查询复制权、检查权、 处罚权 四:不正当经侦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P213) 民事责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若被侵害的经营者损失难以计算,则侵权人应支付的赔偿额 应等于其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此外,还应承担调查的合理费用。 其他法律责任:责令停止、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五、垄断是指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合谋性协议安排或协同行动,或者通过盗用经 济优势地位, 排斥或控制其他正当的经济活动, 在一定的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内实质上限制 竞争的行为。 六、我国《反垄断法》禁止的四种垄断行为(P216) 1、经营者的垄断协议 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经营者集中 4、滥用行政权力排除、 限制竞争 七、垄断协议——也就是指卡特尔,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垄断协议分为两类:横向限制竞争行为和纵向限制竞争行为。 5 垄断协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营者之间存在相互约束的共同行为或协调行动不允许擅自行动 2、经营者之间存在共谋 3、经营者的行为又须在客观上限制或妨碍竞争的效果 市场支配地位的决定标准 1、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 1/2, 2、两个经营者合作市场份额达到 2/3 3、三个经营者的合作份额达到 3/4 其中 2 3 项的份额不足 1/10 不具备支配地位 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合并, 经营者通过取得其他经营者的股份, 资产及通过合同等方式取 得对其他经营者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的影响的情况。 经营者集中的法律控制 1、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在集中之前,由于经营者此昂相关机构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 2、经营者集中的审查 a 初步审查——30 日内 收到文件 B 进一步审查——90 日 使用除外制度——又称例外制度 豁免制度 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 展, 在反垄断法等相关法规中规定的对某些行业或者企业垄断行为不适用垄断禁止的政策的 法律制度。 我国《发垄断法》规定的适用除外范围: A 对某些特定行业的国有经济的保护 B 对一些垄断协议的适用除外 C 对合理使用知识产权行为的保护 D 经营者集中的控制的豁免原则 第十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消费者的概念:消费者是为了满足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商品性服务的, 由国家的专门法律确认其主体地位和保护其消费权益的个体社会成员。 消法的调整范围: 1、主体、消费者,包括个人和购买生活消费品满足本单位个人成员消费需要的组织 2、客体 生活消费资料 包括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 3、关系 消费这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商品性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三,消费者的权利《p243-p245》 1 保障安全权(人身和财产安全) 2 知悉真情权 3 自在选择权 4 公平交易权 5 获得赔 偿权 6 依法结社权 7 知识获取权 8 维护尊严权 9 监督批评权 四,经营者的义务 1, 以法定或以约定履行义务 2 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 3 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 4,不做虚假宣传的义务 5 标明经营者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 6,出具凭据和单据的义务 7 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义务 8 承担“三包”和其它责任的义务 9,不得从事不 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 10,不得侵犯消费者人身权的义务 五,争议的解决途径 1 与经营者和解 2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述 4 仲裁 5 向人名法院 提起诉讼 六,赔偿责任主体和责任归属 1,消费者可以向任何一方提出赔偿请求的 ① 因商品缺陷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的其中一方要求赔偿 6 ② 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可以向经 营者或营业执照持有人要求赔偿 2,消费者必须先向特定一方提出赔偿请求的 ① 因为商品本身质量/数量问题,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只能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② 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担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③ 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可以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 展销会结束后或柜台租赁期到期之后,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出租者要求赔偿 ④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服务,其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可向经营者要求 赔偿。A:因虚假广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同时,也可以请求行 政主管部门惩处经营者;B:广告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 赔偿责任。 七、民事责任(可以提出什么样的赔偿请求?P252-P253) 1、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主要以修理、重作、更换和赔偿等方式承担责任。 2、致人伤害。对于一般伤害,经营者应承担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 的收入等费用。致残的,除上述费用外,还应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 偿金以及由其抚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 3、致人死亡。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抚养人所必需的生活费。 4、侵犯其他人身权。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5、造成财产损坏。应当按消费者的要求,予以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 退换货款和服务费用、赔偿损失等。 6、违反“三包”约定。三包期内,如两次维修后不能满足要求,消费者有权要求换货。 7、欺诈行为。经营者的商品/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 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 1 倍。 第十三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一、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 (P259) 客体:即前述产品范围,即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除外情况有: ① 建设工程 ② 军工产品 ③ 初级产品 二、因产品瑕疵而发生的合同责任。 (P264) 销售者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符合法律要求和自己的承诺时而应对购买者承担的民事责 任。 责任形式:修理、更换、退货,若有损害,赔偿损失 三、产品质量民事责任(P266-P267) 1、生产者的产品责任。 条件:① 产品有缺陷 ② 造成了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损 害 ③ 因果关系 免责情况: 未将产品投入流通领域的;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的损害尚不存在的;将产品投入流 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品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 2.、销售者的产品责任 条件:⑴、产品有缺陷⑵、造成了人身缺陷产品外的伤害⑶因果关系⑷销售者有过错 3.、责任形式 ⑴、人身伤害。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医疗期间 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主费、生活补助 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抚养人所需的生活费及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支付丧葬费、死亡 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抚养的人所必须的生活费及费用。 ⑵、财产损失。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受到其他重大损失的,应赔偿损失 7 4、产品责任时效 ⑴、诉讼时效。产品责任诉讼时效为 2 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计算 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诉讼时效为 1 年。 ⑵、请求权时限。要求赔偿的请求权限为 10 年。但未超过表明安全期的除外 四、产品质量行政责任 1、产品质量行政责任(行政违法行为)P268 ⑴、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 ⑵、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⑶、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 ⑷.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 ⑸、伪造产地,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冒用认证标志及质量标志 ⑹、产品标志、有包装的产品标志不符合有关规定 2、行政责任形式(P269) 责令停止生产;停止销售;没收违法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公平更 正;吊销营业执照等。 第十四章 价格法律制度 一、 价格法的调整对象(P273) 1、 价格的制定关系 2、价格的运行关系 3、国家调控价格总的水平关系 4、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及广大消费者对价格的监督、检查关系 二、我国的价格形式(P275) 1、市场调节价 2.、政府指导价 3.、政府定价 三、政府定价的范围(P276) 1、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的价格 2.、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的价格 3.、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的价格 4、重要的公用事业的价格 5.、重要的公益性服务的价格 四、政府的定价目标(P276) 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定价权限和其具体适用范围,以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为依据。中央 定价目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制定,修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五、政府定价的依据(P277) 1、有关商品或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 2、市场供求状况 3、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要求 4.、社会承受能力 六、国家调控价格总水平的政策和措施(P278) 1、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 2.、设立价格调节基金 3、建立价格检测制度 当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显著上涨或可能显著上涨时, 可以采取限制差价率或利润率, 规定 价格, 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 如果出现市场价格总水平剧烈波动时, 国务院可采取临时集中定价权限,部分或全面冻结价格的紧急措施。但情况消除之后,应当 及时解除 第二十章 税法 一、税法构成要素(P381) 主要包括税收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和法律责 任共 8 项 1, 税收主体:征税主体:代表国家行驶税收管理权的各级征税机关(各级税务机关,银行行政业务管理规定(P435-437) 1、存款业务 2、贷款业务。担保贷款为主;信用贷款为例外原则 3.、中间业务。办理国内结算、代理发行、代理总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代理外汇,提供 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险箱服务。 10

⑥ 经济法案例分析的目录

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价值、原则
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直接入市操作,推出特别措施强化金融监管案——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价值与原则
第二章 经济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河北大午农牧集团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经济法与民法、刑法的边界
第三章 经济法实现机制
温州烟具协会应对欧盟CR法案和欧盟打火机反倾销案——经济法的多元化实现机制
第二编 经济组织法
第四章 公司法
一、飞腾商业公司等诉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司登记案——公司登记的意义和条件
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营业部诉厦们市人山航空票务代理有限公司等机票销售代理协议欠款案——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三、张某等诉N市工商局案——人力资本能否作为出资方式
四、申花足球俱乐部诉特雷通贸易有限公司侵害名称权纠纷案——公司名称及保护
五、张鸿诉上海申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增补董事的决议无效案——公司章程
六、某市农用机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诉王某、刘某要求返还违法所得纠纷案——公司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者的法定义务
七、深圳市齐德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诉薛晓光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公司股权转让制度
八、甲公司诉三明有限责任公司偿还货款案——公司的分立与合并
九、泉州市商业银行开元支行诉福建泉州德技交通器材有限公司等贷款合同纠纷案——公司的清算
第五章 国有企业法
一、“恒裕”轮南非德班被扣案——国有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二、 五洲纺织厂申请破产案——国有企业破产制度
第三编 市场规制法
第六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
一、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诉湖南华越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燕莎望京购物中心不正当竞争行为案——市场混同行为
二、(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诉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北京亚辰伟业汽车销售中心不正当竞争行为案——引人误解或虚假的宣传行为
三、北京市慧聪广告有限公司诉刘楠、《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侵犯商业秘密案——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四、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诉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金融报社侵犯商业信誉纠纷案——商业诋毁行为
第七章 反垄断法
一、美国政府诉微软垄断案——反垄断的法律控制
二、Animal Science Procts Inc.等诉华药集团等操纵价格案——禁止联合限制竞争行为
三、乐凯、柯达合并案——控制企业合并制度
四、邮政电信资费调整案——行政性垄断
第八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曹炳春诉镇江某大酒店人身损害案——消费者的概念与界定
二、周某诉罗杰斯餐厅案——经营者是否拥有对消费者的选择权
三、李萍、龚念诉五月花公司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消费者的安全权
四、王海诉华联商厦双倍赔偿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问题
第九章 产品质量法
一、安徽阜阳假奶粉查处案——产品质量的系统化管理
二、华晨宝马公司汽车召回案——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
第十章 价格法
一、乔占祥诉铁道部春运票价上涨案——政府指导价的法律规制
二、关注自律价——行业自律价
第十一章 证券监管法
一、海南凯立公司诉中国证监会上市申请程序不合法案——股份公司股票发行上市的程序
二、郑百文董事陆家豪诉中国证监会案——独立董事的功能和职责
三、“红光事件”案——信息披露制度与市场禁入
四、“宝延风波”案——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规则
五、南方证券行政接管案——证券公司的业务经营和监管
六、证券公司操作失误赔偿案——证券商在经纪业务中的权责
第十二章 保险监管法
一、图片洗印业胶片意外损失保险——新险种设置的条件
二、塞奇维克整顿案——保险经纪的监督
三、中国保险第一例:接管永安——保险接管制度
第十三章 土地与房地产管理法
一、1997年杭州市政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储备机制——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二、陕西省周至县政府非法批准占用集体土地案——土地征用与审批
三、武汉兴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武汉市国土资源管理局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
四、“阳光广场”案——商品房开发的法律监管
五、嘉禾拆迁事件——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审计法
江华县审计局查处县畜牧水产局“小金库”案——国家审计的功能和程序
第四编 宏观调控法
第十五章 投资法
中国国营林场开发总公司诉江西省林业厅案——固定资产投资与“拨改贷”资金
第十六章 国有资产管理法
甘肃华亭煤矿与华亭煤业集团股权之争案——国有企业资产转移的管理
第十七章 财政法
一、广东省2004年预算草案报告案——预算编制
二、A省公安厅、高院、工商局乱支乱用预算外资金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三、浙江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厂诉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等设备采购案——政府采购的原则和形式
第十八章 税法
一、金华税案——增值税的征收和管理
二、“恩威集团”涉税案——涉外税收优惠问题
第十九章 中央银行法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就降低存贷款利率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答记者问——我国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
第二十章 对外贸易法
一、商务部对原产于韩国、日本、美国和芬兰的进口铜版纸反倾销调查案——反倾销的法律规制
二、中国4家挡风玻璃企业应对加拿大反倾销案——反倾销案件的应诉
参考书目

⑦ 经济法的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第二节 经济法的体系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内资企业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第三节 第三节私营企业法
第四节 合伙企业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第 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法概述
第二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第三节 第三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第四节 第四节外资企业法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公司法概述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一节 合同法概述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第五节 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
第五节 违约责任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 工业产权法概述
第二节 专利法
第三节 商标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竞争法律制度
第一节竞争法概述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三节反垄断法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第二节 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国家、社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四节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
第五节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概述
第二节 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三节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节 损害赔偿
第五节违反产品质量的罚则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收和税法
第二节 流转税法律制度
第三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四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会计、审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
第二节 审计法律制度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证券法律制度
第一节 证券法概述
第二节 证券发行制度
第三节 证券交易制度
第四节 证券业有关机构
第五节 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司法
第一节 经济仲裁
第二节 经济司法
第三节 法律文书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⑧ 经济法的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第二节 经济法的体系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内资企业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第三节 第三节私营企业法
第四节 合伙企业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第 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法概述
第二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第三节 第三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第四节 第四节外资企业法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公司法概述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一节 合同法概述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第五节 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
第五节 违约责任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 工业产权法概述
第二节 专利法
第三节 商标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竞争法律制度
第一节竞争法概述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三节反垄断法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第二节 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国家、社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四节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
第五节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概述
第二节 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三节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节 损害赔偿
第五节违反产品质量的罚则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收和税法
第二节 流转税法律制度
第三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四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会计、审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
第二节 审计法律制度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证券法律制度
第一节 证券法概述
第二节 证券发行制度
第三节 证券交易制度
第四节 证券业有关机构
第五节 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司法
第一节 经济仲裁
第二节 经济司法
第三节 法律文书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⑨ 经济法总论的目录

导论总论概貌与基本前提
第一节 总论的基本概貌
第二节 总论的基本前提第一章 基本问题与调整目标
第一节经济法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目标第二章 调整范围与体系构造
第一节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第二节经济法的体系构造第三章 主要特征与外部关系
第一节经济法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经济法的外部关系第四章 二元价值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经济法的二元价值
第二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第五章 理论沿革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经济法的理论沿革
第二节经济法的制度变迁第六章 形式渊源与效力范围
第一节经济法的形式渊源
第二节经济法的效力范围第七章 主体组合与主体能力
第一节经济法的主体组合
第二节经济法的主体能力第八章 行为结构与调制行为
第一节经济法的行为结构
第二节经济法上的调制行为第九章 权义结构与调控权限
第一节经济法的权义结构
第二节经济法上的调控权限第十章 责任原理与责任类型
第一节经济法的责任原理
第二节经济法的责任类型第十一章 运行环节与程序问题
第一节经济法的运行环节
第二节经济法的程序问题第十二章 范畴理论与具体范畴
第一节经济法的范畴理论
第二节经济法的具体范畴
参考书目
索引
……

热点内容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
占用红树林保护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12:14:06 浏览:15
北京刑事没输过律师 发布:2025-01-18 12:09:11 浏览: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与扶贫 发布:2025-01-18 11:55:00 浏览:887
黑子林律师 发布:2025-01-18 11:23:10 浏览:354
三大诉讼法的证明对象 发布:2025-01-18 11:10:53 浏览:208
2013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8 10:10:11 浏览: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