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形考任务一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形考任务一

发布时间: 2022-09-24 07:56:30

㈠ 2016农大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在线试题-2答案

1、2015-2016年并没有新劳动法出台。
2、现行法律涉及试用期的,主要是《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文如下: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㈡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劳动保障是指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的总和。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劳动保障的内容是主体的独立人格、法律地位和物质利益。主体的独立人格是获得法律地位的前提,而独立的法律地位又是实现物质利益的前提。劳动保障首先要确立和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独立人格和法律地位。1、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法律部门:在中央,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行政机关或具体工作部门。关系的主体: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立法目的: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资料: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解决程序:社会保障法引发的劳动争议,由于具有某些私法关系的特点,主要适用民事程序来解决;劳动法争议引发的争议,由于具有较强的公法性,应主要采用行政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㈢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如下: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3、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㈣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规范与应用岳宗福》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规范与应用岳宗福》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SZWkCM88ty9pb1_phwjJUQ

?pwd=5n69 提取码:5n69

简介:本教材共分16章。章是全书的基础,概括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其余内容分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两大部分。在劳动法部分,主要基于我国现行劳动法的章次安排和已经颁行的相关立法,适当借鉴了历目前关于劳动法典草案的编纂设计,由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基准法、劳动保护法、劳动争议法、劳动组织法、集体合同法、民主参与法、劳动监察法等组成。在社会保障法部分,由于我国尚未出台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且关于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莫衷一是,所以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尽量兼顾实务部分与学界的“共识”,由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军人保障法、住房保障法等组成。本书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叙述力求简明扼要,而对于我国现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规范解读和实务应用则力求细致入微。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社会工作等专业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教材,也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相关实务部门提供了一本兼顾理论与实务的实用教程,同时也为每位公民了解和维护自身劳动及社会保障权益提供了推荐的法律规范与应用指南。

㈤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作业二如何理解充分就业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二者共同促进我们国家的就业劳动法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社会保障法有利于提高失业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再就业。

㈥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课程讲什么内容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法学学科重要的部门法。本课程内容分为劳动法和社会保版障法两大部分权。劳动法部分主要讲解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劳动者在就业中、用人单位在招工中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在订立中应当注意的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责任。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工资的内容、工资支付中引发劳动争议的问题,事故的预防和责任及处理方式。职业病的责任承担女工的“四期”保护及其相关待遇。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般程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社会保障法部分主要讲解学习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意义,了解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的内容,重点讲解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法律制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能够胜任司法实践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事务。

㈦ 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自考试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
自考考试网 更新:2011-8-27 编辑:静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规定具体行为规则的部分,被称为( )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适用

2.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被称为( )

A.法律冲突 B.法律事件

C.法律行为 D.法律事实

3.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劳动保障部内设机构或者其他机构认为需要制定劳动保障部部门规章的,应( )

A.向劳动保障部报请立项 B.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C.向国家司法机关报请立项 D.向国家权力机关报请立项

4.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 )

A.应当自公布之日起20日后施行 B.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C.可以自公布之日起即时施行 D.必须自公布之日起即时施行

5.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的基本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说明的是劳动法基本原则中的( )

A.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B.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C.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 D.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6.依法征收社会保险费,并按照规定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主体,被称为( )

A.管理人 B.监督人

C.投保人 D.保险人

7.按照行政检查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劳动保障行政检查分为( )

A.主动检查和被动检查 B.一般检查和特定检查

C.联合检查和单项检查 D.全面检查和专门检查

8.在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中,迟延缴纳罚款属于( )

A.代执行 B.代履行

C.执行罚 D.直接强制

9.劳动保障监察是由法定的专门机关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这体现了劳动保障监察的( )

A.强制性 B.专门性

C.行政性 D.法定性

10.为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公示义务,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监察员应当依法遵守( )

A.罚缴分离制度 B.回避制度

C.听证制度 D.告知制度

11.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查处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程序的第三步是( )

A.案件处理 B.立案

C.案件移送 D.调查取证

12.其作用主要是维护劳动保障法制和政令的统一,解决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是( )

A.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情况的报告制度

B.重大具体劳动保障行政行为的审核制度

C.劳动保障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

D.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

13.就某一方面的内容,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专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独立实施监督检查的一种方式,称为( )

A.自查 B.独立检查

C.抽查 D.联合检查

14.法律责任构成的核心要素是( )

A.因果关系 B.责任主体

C.违法行为 D.损害后果

15.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是(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管理责任

16.行政复议的受理、审查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时限,按期执行有关的程序,并作出裁决,这体现了行政复议的( )

A.便民原则 B.合法原则

C.及时原则 D.公正原则

17.行政复议程序的第四个步骤是( )

A.行政复议的受理 B.行政复议的申请

C.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 D.行政复议的决定

18.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宣告授予发明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授予发明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属于( )

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D.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19.我国的《劳动法》颁布于( )

A.1991年 B.1994年

C.1998年 D.2003年

20.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 )

A.两年 B.一年

C.六个月 D.三个月

21.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金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是( )

A.行政赔偿 B.行政追偿

C.行政追惩 D.国家赔偿

22.在劳动保障部门使用的行政文书中,适用奖惩有关人员的是( )

A.部令 B.决定

C.公告 D.通报

23.劳动保障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文书中,适用于劳动保障行政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行政管理相对人有轻微违法行为,暂不作出行政处罚,以书面形式令其在一定期限内自行改正的是( )

A.《劳动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

B.《关于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书》

C.《关于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D.《行政复议受理通知书》

24.国际劳工组织1936年的第52号《带薪休假公约》规定,凡适用本公约人员连续服务满一年后,有享受工资照付年假的权利,假期应有至少( )

A.6个工作日 B.7个工作日

C.10个工作日 D.15个工作日

25.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组织最正式的监督程序是( )

A.定期监督 B.申诉

C.控诉 D.直接接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制程度,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 )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E.确定性规范

27.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包括(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事基本制度

C.犯罪和刑罚 D.基本经济制度

E.地方性事务

28.下列属于劳动保障行政许可事项的有( )

A.从事补充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资格认定

B.劳动仲裁员资格的考核认定

C.技工学校设立审批

D.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

E.外国人入境就业审批

29.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涉及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有( )

A.就业管理 B.职业介绍管理

C.社会保险管理 D.工资管理

E.劳动合同管理

30.从监督的内容来看,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是( )

A.对法人遵守行政法律法规的监督 B.对行政主体行为合法性的监督

C.对公民个人遵守行政法律法规的监督 D.对其他组织遵守行政法律法规的监督

E.对公务人员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

31.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繁多,在行为责任方面,主要有( )

A.责令改正 B.通报批评

C.停止违法行为 D.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

E.履行职务或法定义务

32.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 )

A.申请人 B.鉴定人

C.被申请人 D.证人

E.第三人

33.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正确的提法有( )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B.由行政机关口头委托的组织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C.非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共同作出行政决定的,共同构成被告

D.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该派出机构作为被告

E.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34.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包括( )

A.对不符合拘留条件的人实施了拘留

B.拘留超过了法定的期限

C.行政机关实施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

D.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

E.使用枪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

35.在关于社会保障的国际劳工公约中,正确的提法有( )

A.在农业中规定实行强制疾病保险制度,其津贴待遇包括免费治疗和提供药品及器械

B.对残废者提供康复服务的义务

C.强调给达到规定年龄(不小于60岁)受保人支付老年年金

D.对失业者支付津贴

E.本国人和非本国人在社会保障的9个部分享有平等待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社会保险法

37.行政行为

38.劳动保障行政处理

39.劳动保障行政争议

40.行政赔偿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法的作用。

42.简述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

43.简述劳动保障法律责任的特征。

44.简述行政诉讼的特征。

45.简述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的特征。

47.试述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主要特点。

㈧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社会抚恤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范畴的有哪些

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劳动者,资金主要来源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缴费,政府给予资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二)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从历史发展看,社会救济先于社会保险。早在1536年,法国就通过立法要求在教区进行贫民登记,以维持贫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国制定了济贫法,规定对贫民进行救济。中国古代的“义仓”也是一种救济制度。这些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救济制度。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㈨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内容

法律分析: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有关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以及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分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和法律救济三部分,共三编二十一章,系统地论述了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劳动法主体、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目制用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工民主管理、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法主体、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督、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力求使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问题,全面反映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现状和最新发展,并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阐述与分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热点内容
复工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8 04:33:25 浏览:158
自然债务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8 03:45:00 浏览:205
商业侵权的法律责任包括 发布:2025-01-18 03:44:47 浏览:538
社矫条例 发布:2025-01-18 03:18:09 浏览:923
交通法规禁止 发布:2025-01-18 03:14:28 浏览:342
社会与法一夕阳红直播 发布:2025-01-18 02:37:46 浏览:724
谣言转发多少条付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01:48:20 浏览:471
女性就业地方性法规 发布:2025-01-18 01:29:02 浏览: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归属问题 发布:2025-01-18 01:22:43 浏览:87
国际经济法原理 发布:2025-01-18 01:22:39 浏览: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