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与法紫禁城迷案

社会与法紫禁城迷案

发布时间: 2022-09-27 15:18:37

『壹』 永乐大典被誉为最大的百科全书,为何会消失不见

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欢迎进入大古的历史奇妙屋。

《永乐大典》自编成后,就被收藏在南京的文渊阁。

至今,600多年过去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永乐大典》也不过只有800余卷,400册左右。

这个数字还不到原书的4%,那其余的96%是怎么遗失的呢?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藏有《大典》残本的个人纷纷捐献,加上苏联国立图书馆归还的52册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归还的3册,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永乐大典》已达221册,是世界各收藏地中数量最多的。

直至今天,正本的《永乐大典》依然没有下落,但人们还是怀着最好的希望,期望《永乐大典》正本没有焚于火中,而是深藏在某个秘密的地方,等待着后人前去发现。

『贰』 北京乾清宫有哪些怪事

明清两朝,乾清宫一直是皇帝的寝宫。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明末还发生过三起扑朔迷离的怪案,至今也令人不得其解。

公元1572年,神宗朱翊钧登基,年号万历。神宗在位期间,皇后没有生子,王恭妃生了皇长子朱常洛,郑贵妃生了皇三子朱常洵。

按照惯例,神宗本来应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由于神宗宠爱郑贵妃,便爱屋及乌,想立朱常洵为太子,他以"数年后皇后无出,再行册立"为由,拖延不立太子。

大臣们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以"无嫡立长"为由,要求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于众臣力荐,神宗不得已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立朱常洛为太子。

本来立储事定,朝廷应该万事大吉,风平浪静。然而事与愿违,不久之后,宫廷内部就发生了三件扑朔迷离的怪事、谜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有一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棍棒,从东华门闯进紫禁城,打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

他一路逢人便打,打伤守门内侍数人,直到宫檐下才被捉住。

那张差疯疯癫癫,语无伦次,巡皇城御史刘廷元上奏皇上说张差有疯癫病。而有的大臣则认为其幕后必有指使者,因此朝野内外,议论纷纷。

后经刑部郎中赵会帧提审张差,证实他并非痴呆,而是郑贵妃宫中太监所指使的。郑贵妃知道此事后,在神宗面前又哭又闹,说此事与她毫不相干。万历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召见众大臣,要太子对此事表个态。

懦弱的朱常洛吓得全身发抖,只是说将疯子张差正法,不得株连他人。此事就这样草草了之。这件事在明史上称为"梃击案"。其真相如何,没有人能说明白。故此成为明末的一大奇案。

天性软弱的朱常洛虽说是当上了皇帝,但仅仅29天就命丧黄泉。朱常洛上台没几天,就嘱咐大臣为他准备后事。大臣们以为是催办他父亲的后事,可朱常洛却指着自己说:"我自己的!"

正如朱常洛所言,没过几天他就患了痢疾,吃了内医崔文升的药,病情没有好转。继而吃一个叫李可灼的官员进献的红药丸。

第一丸下肚,感觉良好,于是重赏李可灼,接着又吃了第二丸。谁知第二丸下肚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这件震惊朝野的"红丸案",使李可灼遣戍,崔文升发遣。后魏忠贤专权时,招回李可灼,又让崔文升复职。"红丸案"是否有人指使,药是否有毒,没有人能说清楚。故此案又成了明末的又一奇案。

1620年9月,光宗死,熹宗朱由校继位。光宗帝生前宠爱李选侍,而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素来与妃嫔李选侍不合,并抑郁成疾,她临死前说道:"我与李选恃有仇,负恨难伸。"当时,朱由校年幼无知,对此并不知晓。

"红丸案"后,李选侍拿着棍棒看守在乾清宫门口,并将朱由校拉在自己身边。其用意不言自明,是想以此为要挟,争做皇太后之位。

众大臣派太监王安与李选侍交涉,李选侍被太监说动,便将朱由校交给了王安。王安拉过朱由校,撒腿就跑,一口气跑出乾清宫,群臣一见,将朱由校团团围住,皆呼万岁。朱由校便在光宗灵前正式继帝位。

次日,大臣们联合上书,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依旧例由新皇帝入住。李选侍原本想当太后,现在自然不愿意移驾。

众大臣言词激烈地说:"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皇帝身为天子可以居之,皇后许配天子可以陪宿。其他妃嫔既非皇后,又非皇帝生母,有什么资格居住在这里呢?"李选侍无言以对,只好离乾清宫而去。

李选侍无奈拿了一些奇珍异宝,便离开了乾清宫。而新皇帝朱由校年纪虽小,但却侍财如命,于是下旨要刑部严查此事。但太监贿赂刑部,上下串通一气,竟将此事敷衍过去了。还散布谣言说,朱由校薄先朝妃嫔,李选侍气愤不过自尽了。

太监为何要帮李选侍贿赂刑部,以及李选侍是否真的自尽,这都无从考查。所以"移宫案"又成为明末的一大奇案。

『叁』 北京故宫的灵异事件是真的吗

不是,都是吹牛B的

『肆』 历史上所谓的“清朝三大疑案”是哪三大 具体又是什么情况跟过程

应为清朝四大疑案,清宫四大疑案主要是指清朝宫廷中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偷龙换凤这四大疑案。

“太后下嫁”就是关于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博尔济吉特氏下嫁摄政王的疑案,她是世祖福临的生母,谥号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是指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汉人的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不合伦理的事。

“顺治出家”是关于顺治皇帝是否出家当和尚的疑案。“雍正被刺”是关于雍正之死到底是否被刺致死的疑案。

“偷龙换凤”是关于乾隆身世之谜的事,到底雍正帝清世宗胤禛是否真的与海宁陈世倌换子,这是一大疑案。

1、太后下嫁

太后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博尔济吉特氏,她是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谥号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是指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汉人的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不合伦理的事。所以就算确有其事,清代正史也不会有记载。

但野史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很多。如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之一有云:“上寿称为和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

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公元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

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当然,野史未必可信。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2、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妃甍。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掇朝五日。旋既下旨追封为皇后。

有的人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据说董鄂妃曾是顺治弟弟的福晋,在进宫伺候皇太后时见到了顺治帝,两人一见钟情。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

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玉琳琇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

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

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3、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

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

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载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

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

4、偷龙换凤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

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

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

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4)社会与法紫禁城迷案扩展阅读

疑案大白天下

关于光绪的死因,近百年来众说纷纭,成为近代历史上的一桩谜案,也是此次新修清史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光绪之死,疑点甚多。他与慈禧在政治上势不两立,矛盾尖锐,关系紧张。二人同时死亡,到底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其他的缘由?宫廷事秘,“斧声烛影”,难辨真相。

据当年接近宫廷的人会议,光绪帝本身病症不至于死亡,疑为慈禧、袁世凯、李莲英等所谋杀。提供证言的有长期陪侍光绪起起居注官恽毓鼎,有光绪帝治病的医生,有内务府大臣曾崇的儿子,有光绪帝的继承人宣统,有陪侍慈禧的徳龄,还有预言光绪之死的晚清高官伍廷芳。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清宫档案大规模整理挖掘的展开,许多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医学专家收集和研究光绪的脉案和药房,探索其一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得出与上述截然相反的结论。

认为光绪一生身体虚弱,百病丛生,久治不愈,尤其光绪三十四年后病情加重,去世应属正常死亡,并非慈禧所谋杀。这些说法均有所据,长期以来争论激烈,难以定论。

光绪帝坟墓(清西陵崇陵)曾被打开,后来清理封闭,留下若干头发、遗骨和衣服等保存在外。为解开“光绪之死”这一历史谜案。

从200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中心、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项研究课题组,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用精密的科学仪器,对光绪的头发、遗骨以及衣物和墓内外环境样品等进行了反复检验和缜密的研究,时间长达五年之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专家给予支持和帮助,参与多次相关讨论,并将这一研究纳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清光绪帝死因研究)》,积极推动此项工作。由于崇陵已重新封闭,不可再开棺检验,且年代久远、检材不足,研究工程困难巨大。

专家运用侦察破案思维方式,按照法医工作规范,充分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液相吸收联用”等一系列现代科学手段,通过开展对比、模拟试验进行双向推理、多维论证等工作,对光绪的头发、衣服、遗骨等进行检测和研究。

发现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衣领部位及头发上的大量砷(砒霜)则是其含毒腐败尸体溢流所致,并最终得出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根据检测详情、方法、数据和结论等,钟里满等13位专家联合撰写了《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至此,百年疑案得以确认,光绪死因大白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宫四大疑案

『伍』 清朝四大迷案

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 猫换太子".这里就这四大奇案,作一简括的介绍和回答. 一,孝庄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 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 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 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 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 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 年(1649 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 字改称"皇父"的记载, 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 称, 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 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 《清实录》 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 处, 一并抬写摄政王, 而摄政王之上, 或冠以"皇叔父", 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 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 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 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 信确有其事的. 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 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 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 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 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 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 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 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 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 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 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 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 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 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 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 他本人 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 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 那么, 世祖是怎样死的呢? 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 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 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 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 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 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 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 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 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 的剑术之精, 冠绝侪辈, 立志要为父祖报仇. 后来她潜入宫内, 终于刺死了世宗, 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 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 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 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 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 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 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 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 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 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载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 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 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 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 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 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 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 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 1735 年,尸骨早寒, 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 待将来再说了. 四,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的传说来自宋朝. 说是在宋真宗登基已久, 拥有三宫六院, 就是得不到儿子.先后有五全都夭折.后来德妃刘娥与李宸妃同时有孕,李宸妃 先期诞下皇子, 刘德妃却不慎流产. 刘德妃妒忌, 就将一只剥皮狸猫换去了皇子, 并将李宸妃之子据为己有,还造谣说宸妃产下怪胎.李真宗信以为真,便对李氏 加以惩处. 而将刘德妃随后窃取来的儿子立为皇储. 这个皇储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最后的结果是:李宸妃为躲避迫害被迫流落民间.仁宗也经常为自己的身世困 扰.直到包拯横空出世,才得以揭开这桩宫闱迷案.于是已经是皇太后的刘娥被 活活吓死,老包也因为替宋仁宗找回了亲生母亲而官升龙图阁大学士. 清宫里后来也有类似狸猫换太子的传说.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雍正)与海 宁陈氏换子的传说(当然没有狸猫).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 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 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 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 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 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后 来清高宗(嘉庆皇帝)尝南巡至海宁,当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 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 永远关闭其门, 从未再开过一次. 也有人说, 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 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 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 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 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 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 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 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 定制十分缜密. 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 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陆』 雍正帝暴死之谜

雍正的死因是清宫谜案之一,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历史学者阎崇年归纳了一下,大概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雍正被吕四娘砍了头死的。雍正时期一个叫吕留良的人在文字狱中遭到了严厉的惩处。但是传说他的女儿,一说是孙女,吕四娘漏网了,她拜师学艺,武艺高强。后来想法乔装打扮混到了皇宫里面,见了一个机会,把雍正的头砍下来,替她父亲/爷爷报了仇。这个传说很生动,雍正没有头怎么发丧,传说做一个金头给搁上,这样就埋在了雍正的泰陵。很多专家研究之后,认为雍正是被吕四娘杀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当时在这满门抄斩的时候是非常严格的,吕留良的女儿不可能逃跑,退一步说,即使是跑了,也不可能混到皇宫,即使混到皇宫,也没有机会把雍正给杀了。所以这只是一个野史小说在这儿编造的一个很生动、很有趣的故事。 第二种说法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一个恋人,这恋人叫竺香玉,长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收到宫里来。他夺了曹雪芹的所爱,于是曹雪芹就通过秘密的办法和竺香玉进行联系,竺香玉虽然身在皇宫,心还想着曹雪芹,于是见了一个机会,就谋杀雍正。这个也是野史小说之言,没有任何历史根据,不可相信。 第三种是《梵天庐丛录》的说法,说雍正是被一个宫女给勒死的,但是还差一点,又被救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属于移花接木,明朝有这么一个故事,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嘉靖皇帝他对宫女很暴躁。因为嘉靖他吃炼丹药,他有时候脾气暴躁,经常鞭挞宫女。有一个宫女叫杨金英,一天夜里,趁着嘉靖皇帝睡着的时候,用黄的绸子就勒嘉靖的脖子。因为她特别紧张,慌乱之中打了一个死结,她以为勒死了,参与其事的另外一个宫女害怕了,把这个事情赶紧告诉皇后,皇后急忙跑来的时候,一看嘉靖已经断气了,皇后赶紧命令传御医,御医叫许绅,来了以后,觉得问题很严重,就下了急猛药来治,经过了四个时辰,嘉靖就有了一点声音,透了一口气。然后,史书记载说:“嘉靖吐紫血数升”,后来又经过一个时期的调理,就把嘉靖给救活了,当然杨金英等就被杀了。这个事情是真的,历史有记载。据说后来嘉靖皇帝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一个屋子是三九二十七张床,别人不知道他睡在哪个床上。后来我问故宫的先生,我说有没有发现他那床是不是就是二十七张,他说已经不可考了,因为是明代的事情,清朝格局都变了。嘉靖曾经被宫女勒得断了气,后来抢救过来,这是历史真事。我看过朝鲜《李朝实录》,朝鲜的使臣到明朝来,对这个事情也做了很详细记载,我们刚才讲的故事就是把明朝的故事挪到雍正这儿来,可能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出于反满的需要,编造了这么一个很生动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可以郑重地说,这个不是历史事实。 第四种说法,有的学者考证雍正是得了中风死的。很多的学者同意这种看法,但是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说他就是死于中风,也是算一说吧。 第五种说法,就是中了丹毒死的。雍正他中期得了一场大病之后,他亲自写了手谕,让各个地方大员推荐名医和术士到这个皇宫给他治病,帮助他保健。雍正他是想长生不老,各地就推荐。后来有两个大的道士,一个叫张太虚,另一个叫王定乾,这两个大的道士,他们到了宫里之后,就帮助雍正炼了丹药,交给他们道术。雍正是真的相信道教,在乾清宫,在太和殿,在其他的地方,有的地方设坛,供奉道神的符板。后来雍正长期在圆明园,他派人往圆明园送炼丹的药,数量很大,他死之前12天送的黑铅200斤。雍正曾经在五年之间,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叫做《活计档》的记载,送炼丹所需的物品157次,他不但自己吃炼丹的丹药,他宠信那些大臣,还派人送给他们吃,雍正长期吃炼丹的丹药,可能汞,铅,硒一些重的金属中毒,应当说雍正的死和铅中毒和丹中毒有一定的关系。有人统计,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炼吃丹药死的有14位之多,现在雍正的死根据宫廷的档案来说,那就是官方的记载,可能是正常的病死,也可能就是吃丹药中毒而死,我想可能是多种原因,最后导致雍正58岁就死了。

『柒』 溥仪退位后发现了哪道尘封密诏,揭开了百年谜案

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几乎家喻户晓,虽然这个名声不大光彩,但溥仪的人生经历之传奇却是毋庸置疑的。晚年时,溥仪一边回顾自己的一生,一边开始撰写个人回忆录。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曾无意之中记载了幼年的一件事,史学家却从中发现了一件清宫谜案的真相。

▲溥杰晚年旧照

贾英华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他从溥仪留下的文字材料中发现,溥仪后来曾经多次在故宫中暗中寻找黄纸包的下落,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原件。不过对贾英华来说,虽然最有用的证物没有找到,但是这两位皇室后裔的口径却相当一致,特别是溥杰的口述材料中有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和详细经过,可信度很高,因此他将此事写进了《末代皇帝的前半生》一书中,算是为这件谜案画上了一个句号。

『捌』 满清一共有几大疑案啊

有人说是十大疑案:
1、孝庄太后下嫁案

2、顺治帝出家案

3、雍正帝继位案

4、雍正帝之死案

5、乾隆身世之谜

6、香妃之谜

7、嘉庆帝遇刺案

8、天理教攻入皇宫案

9、慈安太后暴死案

10、同治帝之死案
有人说是四大疑案:
孝庄下嫁
顺治出家
雍正夺位
乾隆身世
清末四大疑案

清朝末年,道光皇帝至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年间,吏治不修,政官贪渎,曾发生大量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1873年-1877年)、名伶杨月楼案(1873年)、太原奇案(1840年)、张汶祥刺马案(1869年)最为轰动,案情曲折离奇,历久不衰,近世皆有剧本电影演出,合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嘉庆皇帝是“暴死”的吗?

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终于亲政。亲政后的嘉庆首将贪官和团赐死,继而平息了白莲教义军起事。他在位25年,勤政戒情,务实遵礼,一切以体察民情民意为本,以天朝富有四海而自居。然而,在嘉庆二十五年他60岁时,突然卒于避暑山庄,为历史留下了一桩是否“暴死”的疑案。

嘉庆二十五年盛夏,嘉庆带着大批随员,名优艺伎,马队辇舆,浩浩荡荡地向木兰进发,不久抵达热河,安顿于避暑山庄,开始了清朝宫廷传统的木兰秋狩。嘉庆皇帝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进驻避暑山庄。他的高祖康熙活了69岁,他的祖父雍正活了57岁,他的父亲乾隆活了88岁,而在七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年届六十的他在毫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却猝然离开了人世。

嘉庆皇帝死后,热河行宫立即封锁消息,避暑山庄大门紧闭,限制人员出入。到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延至八月初二日,继位的道光皇帝向内阁发布上谕,才告知朝廷上下。当时,朝鲜国官员在盛京见清朝官员皆着素服,头帽拔去花翎,惊问其敌,才晓知嘉庆皇帝已逝。好好的皇帝为何会突然死亡呢?宫闱之事向来保密,清廷当然不会对民间公开解释死因,很自然的,民间也就产生了关于嘉庆死因的各种推测和传闻。

传闻中最有影响的即是“暴死”之说,并说得很具体:遭雷劈而死。

传说嘉庆到达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禁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可是,他们追踪围猎多日,虎熊等大猎物全无,只猎获了一些野兔,连平时遍地觅食的麋鹿也很少见。嘉庆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这次不愉快的秋狩。回来的路上,恰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惊雷,那么多人中,惟独嘉庆被击中落马。本来的凯旋回营却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惊恐呆然。

类似的说法还有说嘉庆因狩猎时中暑,在承德山庄卧床调养,并无甚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一日,热河上空骤变,雷鸣电闪,嘉庆寝宫顿时遭到雷击,但寝宫中却只有嘉庆一人触电身亡,其他侍从人员均无事。

关于雷劈嘉庆一说,还有一个更荒诞不经的版本。相传,嘉庆长期嬖宠一小太监,经常寻欢作乐,引起近侍大臣们的非议,进驻承德避暑山庄以后,更加变本加厉。嘉庆的寝宫设于“烟波致爽殿”,殿后有一座小楼,名“云山胜地”,据说此楼正是嘉庆与小太监幽会的场所。某日,他们正在此寻欢,忽然道道闪电劈开云层而下,一个火球飞进小楼,在嘉庆身上炸开,顿时毙命。

传说嘉庆因被雷击而死,面目烧焦,已经无法收殓入棺。若将事实曝光,无异于宫廷的最大丑闻。大臣们于是商定了一个办法,将一个相貌体形与嘉庆相似的老太监秘密绞死,再进行盛装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着假皇帝尸体,以此掩人耳目,运回北京,祭葬了事。

以上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认真考察起来,却是没有丝毫史实根据的。

许多史学家认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推测,嘉庆皇帝的死因大概是长期操劳而导致的心脏衰竭。嘉庆从登基以来,皇帝的差使把他弄得焦头烂额,不管他为之付出多少心血,还是有源源不断的麻烦事找上门来,让他心烦意乱,没有一天轻松的日子过。在他当政的二十多年里,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身先节俭,崇尚清廉,遏制奢侈之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每天都要处理繁多的政务,仍孜孜不倦,从不懈怠。嘉庆十三年(1808年)四月,嘉庆喜得皇孙,内阁因此有两天没有向他递送奏章,他马上对阁臣提出批评;过了几天,端阳节到了,朝廷大臣们又没有向嘉庆奏事,他大发脾气,亲自对各部院衙门进行查核,结果查明吏、刑、工等部都是有事不奏,嘉庆随即把有关官员交到都察院论罪议处。

然而,无论嘉庆怎样辛勤操劳政事,甚至呕心沥血,费尽心机,而那些长期阻挠国家振兴的老大难问题,苦斗二十多年,仍是依旧如斯,甚至国家已是内乱外患,这怎不让他觉得失望,烦闷和伤感呢?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乾隆皇帝在世的时候,天下太平,皇帝当得多潇洒风流,轮到自己坐江山,局面却是如此棘手。面对日益衰败的国家,他已经感到无能为力了,但是又无法从数不胜数的政务中抽身自拔,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的身体必然走向恶化。

在亲政之初,嘉庆决心惩治腐败与整顿吏制,他处理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贪污案。他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曾专门撰写《义利辨》、《勤政爱民说》等文章,颁示给群臣,并对贪官采取了接连不断的惩治措施。然而,与和团等贪官的斗争虽然锻炼了嘉庆,但也付出了代价。和团党羽遍布朝野上下,宫廷内外,处死和团给自己树立了敌人。吏治腐败已经尾大不掉,成为嘉庆朝最大的隐患。

嘉庆八年,在神武门乘御轿时竟然有凶手来行刺皇帝,虽然这只是一场虚惊,行刺者被制服,但对嘉庆必然是一次心理上的打击。嘉庆十八年,天理会起义军公然冲进他的统治心脏紫禁城,在城楼上插反旗,在殿门匾额上射箭镞,甚至直逼皇后住处,意欲捣毁金銮殿。皇宫乃皇权象征,丢掉皇宫意味着统治基石的崩溃。这两次事件虽然都未成功,但却都是有清历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对他统治能力的极端藐视和否定,嘉庆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他感到莫大羞辱,给他的内心增加了极重的负担。

嘉庆整治腐败可谓不遗余力,可总难以改观。贪官污吏盘根错节,损公肥私,专权败政,已达到相当严重程度,甚至出现了贪官杀清官的荒唐事!更为奇怪的是,堂堂兵部行印(即中央军事国防最高行政机构关防)竟然不翼而飞,是丢失,还是被盗?是无意疏忽失落,还是另有阴谋策划?嘉庆苦苦追查,可一直无法弄清。嘉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自己的王朝吏治败坏到何种地步,但是,他却深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扭转这日益腐败的吏风。

让嘉庆更加伤脑筋的是社会动荡,不稳定迹象益加明显。虽然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被镇压了,但直隶、山东、河南、四川、湖南、安徽、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均有民间宗教活动,且教门名目数十,徒众多为农民。浙江宁波府有生员组织破靴党,包揽诉讼、挟制官长,“甚至有动众劫掠,棍械伤人情事”。由于天灾人祸,百姓本已无以为生,而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还以缉拿白莲教徒为名,肆意敲榨勒索百姓,逼得老百姓只有造反,规模不大的农民起义经常爆发,他们占山为王,或下山掠夺,或进入城镇劫富济贫。

内乱不休,外患迭至。嘉庆当政时期,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正积极向东方拓展势力,古老的中华帝国成为西方殖民者觊觎的重要目标,商人、传教士、炮舰、鸦片纷纷涌来。虽然嘉庆仍坚持闭关自守政策,并认为“我天朝富有四海,难道需要外国的点滴货物吗?”可是,闭关自守已经十分艰难了。嘉庆十年(1805年),英国的四艘军舰以为货船护航为名,竟闯到了澳门和广东口岸;嘉庆十三年,英国又借口帮助澳门的葡萄牙商人抵御法国人,派军队在澳门登陆,随后有三艘军舰闯进黄埔,二百多名英国士兵和水手进驻了十三行商馆。面对西方殖民者明目张胆地对华军事挑衅,嘉庆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然而,他却已经无法再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即位后,嘉庆为治理这个封建大国殚心竭力,付出了全部心血。他曾经有扭转王朝颓败的豪情,也敝露出以振兴国家为己任的雄心抱负,但他的才能不足以带领大清帝国走向中兴,他根本无力驾驭这个动荡不安的封建后期社会。二十多年一晃就过去了,嘉庆盼望的中兴清王朝的局面并没有出现,而他却在长期的劳累、伤神、压抑、苦恼、忧郁和烦躁中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热河行猎时,他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从病倒至归天,还不到一天的时间,虽然死前没有任何征兆,却是长期操劳而导致的心脏衰竭以致于猝死的。

虽然说嘉庆被雷电击中而死的说法没有丝毫史实依据,但说他是长期操劳而死的说法同样也只能是分析和猜测。不管怎样,嘉庆是突然而死,的确称得上是“暴死”,至于暴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还需要深入研究的

『玖』 北京一小偷“靠轻功”,盗走故宫15亿文物,他究竟是什么人

对于中国人来说,紫禁城是一个非常庄严而神秘的生活,紫禁城还存储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参观紫禁城时,这些文物的精美和庄重也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一般来说,每当我们看到文物时,我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欣赏它们的美丽和独特性,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看完文物后有恶意,想把它们当作自己的, 手卖。 北京有这样一个小偷, 他在紫禁城成功偷走了价值15亿美元的文物,这种盗窃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些古老的文物,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可以保存到今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些珍贵的文物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古代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应该更多地珍惜和保护这些古代文物,而不是出于自私的欲望来思考这些珍贵的文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可以留言和评论。

『拾』 中国北京故宫的未解之谜是什么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 ,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 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天人合一紫禁城 。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
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
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
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
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

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
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
着天宫中的银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
意思。其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 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 9间半,那么,又为何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

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
。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是藏我国第
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
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
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
冷宫何处

来故宫参观的人,总要找找“冷宫”在哪里,看皇帝是不是真地过着“三宫六院七十二
妃”的生活。先谈“三宫六院”。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
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皇帝的妻妾众多,说有“七十二
妃”,或“粉黛三千”。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
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我国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
等名号,数量也相当惊人。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
“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
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故宫的“冷宫”在 哪里?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 ,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
查遍所见明、清史料,紫禁城无“冷宫”匾额,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 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 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 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 嫔、恪嫔三人。这个“冷宫”在紫 禁城内之西。
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 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也算得一处“冷宫” 。
门字之谜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都写成 。为什么故意写成这 样呢? “门”字写成“ ”,宋代就有了。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 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书写时“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
有一个为写“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更能说明宫殿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明太祖在 南京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所写“门”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疑的明太祖便大发雷 霆说:我要招贤,你詹希原这厮要闭门,塞我贤路!遂下令斩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宫谁设计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
确 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 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

但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年近古稀的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认为,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 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
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翻开故宫的兴衰史,就能查阅到紫禁城里少古树原来跟清代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18
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率领义军冲向东、西华门。
东路义军受阻失利,西路义军攻入西华门,杀到隆宗门,门已关闭,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 天,便爬上大树,奋勇翻墙,并砍折树枝,准备火攻隆宗门……

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这种说明乍听似
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怎么解释?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
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
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
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
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
,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
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
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 ,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
的确,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肃然起敬。三大 殿院内不种树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览中,我们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彻底解开 这一名胜之谜。

热点内容
上海市司法行政 发布:2025-01-17 21:16:34 浏览:361
杏花岭区法院 发布:2025-01-17 20:20:07 浏览:881
铜仁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7 18:27:24 浏览:131
特工杀法官 发布:2025-01-17 18:10:34 浏览:469
深圳沙井律师 发布:2025-01-17 17:02:14 浏览:438
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1-17 16:40:52 浏览:607
魔法学院游戏下载 发布:2025-01-17 16:19:20 浏览:634
交通事故法院判决后保险公司 发布:2025-01-17 15:51:32 浏览:960
刑法修正案的溯及力 发布:2025-01-17 15:12:29 浏览:359
中奖不领取要受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7 14:42:33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