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要约概念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 国际经济法概述
一、概述
(一)国际经济法的含义、范围及渊源
国际经济法包括同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直接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和围际税法。
从目前的国际实践来看,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则可表现为(或产自)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内立法等。
(二)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1)自然人。
(2)法人。
(3)国家。
(4)国际经济组织。
(三)国际经济法律行为
1.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特征
第一,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第二,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行为。
第三,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可以产生国际经济法律后果的行为。
2.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分类
(1)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
(2)单方行为和双方(多方)行为。
(3)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一)《公约》的适用范围
1.《公约》适用的当事人的范围
本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①如果这些国家是缔约国;或②如果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
2.《公约》适用的交易范围
公约只适用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但并非所有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都适用公约。下列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则不适用公约:①购买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销售;②以拍卖的方式进行的销售;③依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⑤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⑥电力的销售。
3.《公约》适用的权利义务范围
公约只适用于销售合同的订立以及卖方与买方因此种合同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4.《公约》适用的任意性
(1)当事人可以通过选择其他法律而排除公约的适用。
(2)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部分地适用公约或对公约的内容进行改变。
5.我国对《公约》做出的保留
(1)关于书面形式的保留。我国在核准公约时对此进行了保留,即认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应采用书面的形式,公约有关口头或书面以外的合同也有效的规定对中国不适用。
(2)扩大适用范围的保留。中国主张,只有在合同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为不同国家,且这些国家均为公约缔约国时,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才适用该公约。
(二)《公约》的解释
在解释公约时,应考虑到公约的国际性质和促进其适用的统一以及在国际贸易上遵守诚信的需要。凡公约未明确解决的属于公约范围的问题,应按照公约所依据的一般原则来解决,在没有一般原则的情况下,则应按照国际私法规定适用的法律来解决。
(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通过一方提出要约,另一方对要约表示承诺后成立的。
1.要约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所作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之后,在其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即在要约尚未生效之前,取消该项要约,使其失去作用。
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送达受要约人后取消要约的行为。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即构成反要约,也称为还盘。
2.承诺
承诺有效的条件:
第一,承诺须由受要约人做出。
第二,承诺需向要约人做出。
第三,承诺须在要约规定的有效期间做出。
第四,承诺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承诺可以撤回,只要撤回的'通知在承诺生效之前或与其同时送达要约人。
(四)卖方和买方的义务
1.卖方的义务
(1)交付货物义务;交付货物既是卖方的主要义务,也是其收取货款权利的前提条件。
(2)质量担保义务;质量担保义务是指卖方必须保证其交付的货物与合同的规定相符。
(3)权利担保义务
2.买方的义务
(1)支付货款。
(2)接收货物。
(五)违约救济方法
1.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1)要求实际履行。
(2)交付替代物。
(3)修理。
(4)减价。
(5)宣告合同无效。
2.买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1)卖方要求买方履行义务。
(2)宣告合同无效。
(3)卖方自己订明货物的规格。
3.适用于买卖双方的一般规定
(1)中止履行义务。
(2)损害赔偿。
(3)支付利息。
(4)免责。
(5)宣告合同无效的效果。
(6)保全货物。
(六)风险转移
1.风险转移的时间
如果买卖合同涉及货物的运输,自卖方将货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时起,或自卖方在合同约定的特定地点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如果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把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在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以前,风险不移转到买方承担。卖方有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
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
在其他情况下,从买方在交货时间内接收货物时起,或从买方未接收货物而交货时间届满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
2.风险转移的法律后果
货物在风险移转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作为或不作为所造成。
如果卖方违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不影响货物风险按公约的规定转移给买方,也不损害买方对卖方根本违反合同而可以采取的各种救济方法。
3. 什么是国际经济法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版;国家与他权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国际上和国内都学说不一,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广泛和狭窄的两种概念和范围。广义的泛指调整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其范围包括一切关于超越国界并涉及任何经济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不论进行交往和交易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或机构、国营金融机构(如国家的中央银行),还是个人、法人或跨国公司。它也不区分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狭义的是国际公法的一个特殊部门。凡国际贸易、经济交易中涉及的私法问题(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等)和国内法问题(如关于进出口管理的国内立法等)都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范畴。
4.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国际经济法(英文: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一词系由格奥尔格·施瓦岑贝格(Georg Schwarzenberger)于1948年发表于《国际法季刊》(International Law Quarterly)中的「国际经济法之范畴与标准」(The Province and Standard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一文所正式提出。
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他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早在中世纪末期,欧洲主要商业城市就有一些关于国际商业交易的规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大量出现 ,并具有了国家之间条约的形式。作为一门学科,国际经济法学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
概念和范围 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国际上和国内都学说不一,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广泛和狭窄的两种概念和范围。
广义国际经济法 泛指调整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其范围包括一切关于超越国界并涉及任何经济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不论进行交往和交易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或机构、国营金融机构(如国家的中央银行),还是个人、法人或跨国公司。它也不区分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主张这种概念的法学家一般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社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组织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他们打破了法律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强调法律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这派国际经济法学者特别着重从各种有关法规的综合的角度,研究实际的法律问题,对实际法律工作者来说,较切合实用。
按照广泛的概念,国际经济法的内容甚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关于外国人经济地位的国内立法和国际法。②关于国际商业交易的私法方面,包括货物买卖、运输、契约的法律,保险法,公司法和海商法。③关于国际贸易的国内法规,如关税法规、内地税法规、进出口管制法规、外汇管制法规以及关于质量和包装标准等方面的法规等。④关于外国人投资的国内立法和国际法,包括外国人投资的组织和清理、投资的待遇、保护和保证(见国际投资法),国有化和征收,解决投资争端的方法和适用的法律,等等。⑤关于国际贸易制度、国际货币和金融制度和国际机构投资制度的国际法和国际经济机构法,如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区域性国际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的法律,国际商品协定等。这部分法律都是通过国际条约的形式制定的,构成国家之间的条约义务,属国际公法的范围,不直接涉及或约束个人。⑥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经济互助委员会,安第斯条约组织的法律。⑦国际税法,包括课税管辖权范围,关于解决双重课税的法律(见国际税法) 。
狭义国际经济法 是国际公法的一个特殊部门。凡国际贸易、经济交易中涉及的私法问题(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等)和国内法问题(如关于进出口管理的国内立法等)都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范畴。这派学者比较注意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体系的研究。根据狭窄的概念,国际经济法的范围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关于一国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在其国境外经济领域的法律地位。②关于私人国外投资的法律制度。③国际机构投资的法律制度,主要涉及世界银行和各区域开发银行的组织机构法和关于其资金来源和经营的法律。④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其中主要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和货币关系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关于国际货币制度的法律涉及的问题包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条款》建立的关于国际货币体制的行为规则以及其实施和改革,区域性货币制度等。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包括《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体现的各项原则(如非歧视原则、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普遍和逐步降低关税、禁止数量定额制、关于防止出口贸易中限制竞争的原则、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制度涉及的原则,关于保障措施和免除执行某项原则的制度等),国际商品(初级产品)协定、生产国协会、综合商品方案问题 、调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非对等性质的优惠原则、关于禁止商业上限制竞争的做法的国际行为准则、消除或减少非关税贸易障碍等。⑤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法,包括组织结构、决策程序和职能范围等方面的问题。⑥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制度。⑦国际税法,等等。
国际经济法已经从国际公法中独立。不但有关于经济关系的国际公法,还有调整个人与国际法主体之间的法律规范。
5. 国际经济法概述
国际经济法概述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经济法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下面一起和我来看看!
一、概述
(一)国际经济法的含义、范围及渊源
国际经济法包括同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直接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和围际税法。
从目前的国际实践来看,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则可表现为(或产自)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内立法等。
(二)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1)自然人。
(2)法人。
(3)国家。
(4)国际经济组织。
(三)国际经济法律行为
1.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特征
第一,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第二,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行为。
第三,国际经济法律行为是可以产生国际经济法律后果的行为。
2.国际经济法律行为的分类
(1)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
(2)单方行为和双方(多方)行为。
(3)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一)《公约》的适用范围
1.《公约》适用的当事人的范围
本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①如果这些国家是缔约国;或②如果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
2.《公约》适用的交易范围
公约只适用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但并非所有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都适用公约。下列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则不适用公约:①购买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销售;②以拍卖的方式进行的销售;③依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⑤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⑥电力的销售。
3.《公约》适用的权利义务范围
公约只适用于销售合同的订立以及卖方与买方因此种合同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4.《公约》适用的任意性
(1)当事人可以通过选择其他法律而排除公约的适用。
(2)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部分地适用公约或对公约的内容进行改变。
5.我国对《公约》做出的保留
(1)关于书面形式的保留。我国在核准公约时对此进行了保留,即认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应采用书面的形式,公约有关口头或书面以外的合同也有效的规定对中国不适用。
(2)扩大适用范围的保留。中国主张,只有在合同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为不同国家,且这些国家均为公约缔约国时,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才适用该公约。
(二)《公约》的解释
在解释公约时,应考虑到公约的国际性质和促进其适用的统一以及在国际贸易上遵守诚信的`需要。凡公约未明确解决的属于公约范围的问题,应按照公约所依据的一般原则来解决,在没有一般原则的情况下,则应按照国际私法规定适用的法律来解决。
(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通过一方提出要约,另一方对要约表示承诺后成立的。
1.要约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所作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之后,在其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即在要约尚未生效之前,取消该项要约,使其失去作用。
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送达受要约人后取消要约的行为。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即构成反要约,也称为还盘。
2.承诺
承诺有效的条件:
第一,承诺须由受要约人做出。
第二,承诺需向要约人做出。
第三,承诺须在要约规定的有效期间做出。
第四,承诺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承诺可以撤回,只要撤回的通知在承诺生效之前或与其同时送达要约人。
(四)卖方和买方的义务
1.卖方的义务
(1)交付货物义务;交付货物既是卖方的主要义务,也是其收取货款权利的前提条件。
(2)质量担保义务;质量担保义务是指卖方必须保证其交付的货物与合同的规定相符。
(3)权利担保义务
2.买方的义务
(1)支付货款。
(2)接收货物。
(五)违约救济方法
1.卖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1)要求实际履行。
(2)交付替代物。
(3)修理。
(4)减价。
(5)宣告合同无效。
2.买方违约的救济方法
(1)卖方要求买方履行义务。
(2)宣告合同无效。
(3)卖方自己订明货物的规格。
3.适用于买卖双方的一般规定
(1)中止履行义务。
(2)损害赔偿。
(3)支付利息。
(4)免责。
(5)宣告合同无效的效果。
(6)保全货物。
(六)风险转移
1.风险转移的时间
如果买卖合同涉及货物的运输,自卖方将货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时起,或自卖方在合同约定的特定地点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如果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把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在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以前,风险不移转到买方承担。卖方有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
对于在运输途中销售的货物。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到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
在其他情况下,从买方在交货时间内接收货物时起,或从买方未接收货物而交货时间届满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
2.风险转移的法律后果
货物在风险移转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作为或不作为所造成。
如果卖方违约构成根本违反合同,不影响货物风险按公约的规定转移给买方,也不损害买方对卖方根本违反合同而可以采取的各种救济方法。
;6. 简述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基本原则如下:
(一)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永久主权宣言》把尊重东道国对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作为南北之间一切国际经济交往和经贸活动的前提。
(二)各国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
《宣言》和《宪章》一再强调:东道国对于本国境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并且突出地强调对境内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的管理监督权。
(三)各国对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用
按照西方殖民强国的传统观点,落后地区的东道国政府对于境内外国投资家的财产,只有保护的义务,没有“侵害”的权利。一旦予以“侵害”(包括征用或国有化),就构成所谓“国际不法行为”,本国政府就“有权”追究东道国的“国家责任”,甚至可以以“护侨”为名,大动干戈,兴兵索债。
(6)国际经济法要约概念扩展阅读
1986年3月通过的《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也作了类似的规定:
1.发生情势变迁的时间必须是在缔约之后;
2.情势变迁的程度必须是根本性的;
3.情况必须是当事国所未预见的;
4.结果必须是丧失了当事国当初同意接受该条约拘束的必要基础或基本前提;
5.影响必须是势将根本改变依据该条约尚待履行的义务的范围或程度;
6.原因必须不是出于该当事国本身的违约行为;
7.适用的对象必须不是边界条约或边界条款。
但是,在国际实践中,也必须注意防止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势力歪曲和滥用《公约》对“情势变迁”原则的限制性规定,以继续维持弱肉强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可见,在国际经济法中作为“有约必守”原则之例外的“情势变迁”原则,也不是孤立自在的。只有紧密地结合前述经济主权原则和公平互利原则,才能对“情势变迁”原则及其限制作出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
7. 求国际经济法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越多越好 谢谢
三、名词解释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的空白处。每小题4分,共20分)
1.国家契约
2.关税税则
3.外国投资法
4.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5.欧共体法
四、简答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的空白处。每小题6分,共18分)
1.国际经济法有哪些主要特点?
2.简述法人或其他组织取得外贸经营权的法定条件。
3.关贸总协定有哪些主要职能?
五、论述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的空白处。共10分)
试述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国际技术转让的基本方式。
答:国际技术转让的基本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非商业性的技术转让。主要是指国家间或国家与国际组织间以签订经济技术合作
协定的方式而进行的技术转让。具有无偿性特点。
一种是商业性的技术转让。即通常所说的国际技术贸易。具有有偿性特点。具体又有两
种主要方式 一是技术贸易;二是技术投资。
2、简述特别提款权的概念和特点.
答.特别提款权是基金组织按各成员国认缴份额的比例分配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它
是成员国在基金组织帐户上一种用数字表示的人为资产。
其特点有:
①成员国分得特别提款权后,无须再向基金组织缴交任何其他资金;
②成员国在需要时,可以无条件地使用特别提款权;
③特别提款权归成员国长期所有。
3、我国仲裁立法如何体现仲裁和调解相结合的特点?
答 我国《仲裁法》体现了仲裁和调解相结合的特点,表现在:
①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②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作出裁决;
③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
④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联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阐述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制度的主
要内容。
答:此制度包括风险转移的含义、时间及法律后果三项内容。
(一)风险转移的含义.
所谓风险是指足以致使货物毁损、灭失的意外事由。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承担的转移,也
即对风险造成的损失承担的转移。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的风险应于某个时间由卖方改为
买方承担,此即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
(二)风险转移的时间
风险转移问题的关键在于风险在何时从卖方转移到买方手中,对此,各国法律规定并不一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的风险转移时间是:
(1)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有两种情况.
①如卖方没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交付货物,则货物依合同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之时即为风险转移之时。
②如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把货物交给承运人,则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时即为风险转移之时。
(2)如果货物是在运输途中出售,订立合同之时即为风险转移之时。但如果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巳知道或理应知道货物已遗失或损坏,又不将此事实告知买方,则应由卖方承担此遗失或损坏。
(3)合同既不涉及到货物的运输,又不是出售运输途中的货物,即一般是在卖方营业地交货的情况下,买方接受货物时,即为风险转移之时。如买方不在适当时间内这样做,则货物交由其处置但其不收取时为风险转移之时。
如果买方有义务在卖方营业地以外的某一地点接收货物,当交货时间已到而买方知道货物已在该地点交给他处置之时,才是风险转移之时。
(三)风险转移的后果:
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所造成。
如果卖方已根本违反合同,则所有风险转移的规定,不影响买方因此种违反合同而可以采取的各种补救办法。
2、论述双重征税协定的主要内容及与缔约国国内税法的关系。
答:(1)双重征税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协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协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效力范围,协定适用的税种范围以及协定对人的适用范围。
②对各类跨国所得和财产价值的征税权划分。
③避免和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④税收无差别待遇。
⑤相互协商程序与情报交换制度。
(2)与缔约国国内税法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两者的功能和作用各有侧重。
国内税法的作用主要在于创设缔约国征税权,确定课税对象范围和程度以及征税程序等。协定的作用在于运用冲突规范限制缔约国一方的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同时规定缔约国另一方在行使税收管辖权时应该采取的消除双重征税的措施。
②两者彼此配合,互相补充。
一方面,协定中的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的功能作用,需要缔约国国内税法上的有关实体和程序规范的配合补充,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协定中不明确的用语,允许各国依照国内税法进行解释。
③两者发生冲突时,协定条款原则上应有优先适用的效力,但不能绝对化。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国际贸易惯例
2、 要约邀请
3、 惩罚性赔偿
4、 融资性租赁
5、 注册资本
简答题 (3题,每题6分,共18分)
1、 简述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特点。
2、 简述《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
3、 简述仲裁协议的作用。
六、论述题 (1题,共12分)
试分析双重征税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跨国公司
2、 两段招标
3、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
4、 汇票
5、 共同海损
简答题(3题,每题6分,共18分)
1、 试比较美国型的投资保证协定和德国型的促进与保护投资协定。
2、 简述要约的构成条件。
3、 简述国际技术许可协议的含义及其分类。
六、 论述题(1题,共12分)
试述我国与GATT及WTO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8. 国际经济法的意义是什么
调整关于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经济法主体内包括国家、国容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法人和自然人。调整对象是受国际经济法规所约束的国际经济关系(相对各国而言)或对外经济关系(相对一国而言)。法律渊源主要包括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判例、国际经济组织的章程和决议,以及一国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立法。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经济诉讼法。
9. 国际经济法要约有效期起算时间
要约是到达生效的。
要约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人发出要求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