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境外公民适用社会保障法吗
Ⅰ 外籍人士可以买中国保险吗
可以。
根据《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是指依法获得《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外国常驻记者证》等就业证件和外国人居留证件,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在中国境内合法就业的非中国国籍的人员。
第三条 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依法招用的外国人,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与境外雇主订立雇用合同后,被派遣到在中国境内注册或者登记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以下称境内工作单位)工作的外国人,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境内工作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1)我国境外公民适用社会保障法吗扩展阅读:
1、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的,应当自办理就业证件之日起30日内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受境外雇主派遣到境内工作单位工作的外国人,应当由境内工作单位按照前款规定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依法办理外国人就业证件的机构,应当及时将外国人来华就业的相关信息通报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相关机构查询外国人办理就业证件的情况。
2、参加社会保险的外国人,符合条件的,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在达到规定的领取养老金年龄前离境的,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再次来中国就业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经本人书面申请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的,也可以将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Ⅱ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怎样的
社会保障法律的任务是保证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以实现。一般地说,内法律是对容业已存在的社会关系的反映与确认,脱离社会现实的法律,不论它形式上多么完美无缺,内容多么丰富多采,都只能是一纸空文。据此,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并且只能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社会保障法律的特点是:以劳动法为基础,国家进行干预与保护,义务在先权利在后,权利不可继承。
社会保障是对旨在保护公民免除因年老、疾病、伤残、死亡或失业、灾害……而遭受损失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社会保障即社会保险;广义上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Ⅲ 社会保障法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分析: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2、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产生的一种需要。社会公平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主要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过份悬殊的贫富差别,即所谓“不患贫患不均”。3、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社会保障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险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Ⅳ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区别
法律分析:我国暂无以“社会保障法命名的法律”,社会保障法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者联系: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
3 、 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二者区别:1、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2、法律部门:在中央,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行政机关或具体工作部门。
3、关系的主体: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4、立法目的: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
5、解决程序:社会保障法引发的劳动争议,由于具有某些私法关系的特点,主要适用民事程序来解决;劳动法争议引发的争议,由于具有较强的公法性,应主要采用行政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Ⅳ 社会保障法的种类
法律分析: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和社会优抚法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Ⅵ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内容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险法》共12章98条,主要内容有:
确立了全面覆盖和统筹城乡的调整适用范围。《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在5项社会保险制度中,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各类劳动者和全体居民(第10条、20条、22条、23条、24条、25条),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第33条、44条、53条),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广覆盖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法》适应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将新农保制度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范围,并预留了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空间(第22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调整范围,授权国务院规定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与其他职工一样依照本法参加社会保险(第95条);还明确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问题(第96条)。
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渠道,特别是强化政府在筹资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保险缴费,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第10条、23条、44条);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第33条、53条);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第20条、25条)。政府在社会保险筹资中的责任主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第5条),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第65条第2款);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第13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第13条第2款);国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第71条)。
扩大了参保人的各项社会保险权益。《社会保险法》在各项制度设计上,始终以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出发点。这方面的亮点很多,例如:一是为解决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本法规定可以缴费至满15年,然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第16条第2款)。二是健全了职工养老保险中的遗属、残疾待遇制度。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第17条)。三是为保证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创设了工伤保险待遇垫付追偿制度。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追偿(第41条)。四是规定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第48条)。五是规定参加生育保险职工的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第54条)。
明确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体制,提高了社会保险费征收的强制性。一是明确行政管理体制,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工作(第7条)。二是明确规定了“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的方向,同时授权国务院制定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第59条第2款)。三是赋予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必要的强制征收手段,包括查询用人单位存款账户、从用人单位存款账户直接划拨社会保险费、要求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相关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等(第63条)。
强化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一是规定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或者违法挪作其他用途(第64条、69条)。二是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筹层次设立预算,并对预算编制的主体、程序等作出了规定(第66条、67条)。三是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同时授权国务院规定具体时间和步骤(第64条)。四是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第69条)。五是规定了由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共同构成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监督体系(第10章)。
完善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内容。一是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包括负责社会保险登记、征收社会保险费、支付社保待遇等相关服务(第7章、第9章)。二是规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第72条)。三是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由同级财政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障(第72条)。四是为解决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难问题,规定对跨统筹地区就业的人员社会保险关系(养老、医疗和失业)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第19条、32条、52条)。五是为解决医保报销难的问题,规定对参保人员就医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第29条)。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Ⅶ 简述社会保障立法原则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1.人权保障原则。人权保障是社会保障法的立法之本。当今世界各国的宪法普遍确认了公民的生存权,规定了国家保障公民生存权的义务,因而保障基本的人权就成为社会保障法的立法依据。我国于2004年修正宪法时,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证人权”写入了宪法,表明中国政府对社会公民所固有的权利——人权的重视。生存权与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是维护人的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物质享受权等内容。作为一名社会人,生存权是其生存的基本条件,国家应通过相关社会保障立法解决公民的温饱问题和物质需求,一方面保证公民个体能够正常的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发展权是指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获得的权利,包括学习权、就业权、社会交往权等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的价值的提升,社会保障法也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权问题,表现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就业服务计划、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等方面。人权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最基本原则。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任何法律都应是一种普遍的规范,社会保障立法应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与需求,即普遍性原则。普遍性指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享有社会保障权,而不问其性别、种族、年龄、职业地位和信仰等。我国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在保证所有公民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成员之间的阶层差别与个体差异,从而需要差别对待,即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成员制定内容有别的社会保障法律,即特殊性原则。比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现有构架是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四大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保障在不同领域,将会针对不同的社会对象、层次和结构,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大体上,在社会救助层面,主要对象为贫困者;在社会保险层面,主要对象为工资劳动者;在社会福利层面,主要面对全体公民;在社会优抚层面,主要面对的是军人和军烈属。另外,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社会保障也不可能实行“一刀切”。所以,应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下,因地制宜,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3.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原则。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没有法律权利和义务,也就不存在法律关系。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是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只要履行了义务就应当享受相应的权利。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社会保障立法也必须遵循这种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的。因此,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去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比如劳动者必须履行劳动的义务,并按社会保险法规定的标准缴纳保险费用,才能在退休时享受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权利。
社会保障法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是针对社会保障制度整体而言的,并不能理解为每个社会成员所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在数额上严格相一致。这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互济性质所决定的。另外,对于一些不具备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维护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国家的责任,并不需要他们履行特别的义务。
4.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法律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其实是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保障的二次分配,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和实施相关社会政策,进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目标的宏观调控措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或者说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所以,在社会保障的立法实践上,应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在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时,必须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既要考虑保障国民的生活,又要顾及增强国民投身工作、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结合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
5.集中立法原则。在社会保障出现的初期,社会保障的立法是零散的,但是这样的分散立法不利于社会保障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障立法应遵循集中立法的原则。综观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体系,有两种典型立法模式:一是“美国式”,即制定一部综合性《社会保障法》,作为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二是“德国式”即制定多部平行的社会保障法律共同构成社会保障法系统,如“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等。
6.国际协调发展原则。社会保障立法在与本国本地区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要考虑与国际接轨,遵循国际协调发展的原则。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保障立法应考虑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创造处理缴费和支付待遇的国际平台,为全球劳动力流动创造条件。
Ⅷ 外国人在中国可以办理社保吗
可以。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及台港澳人士参保,需要提供本人护照、劳动合同、工作证件或居住证件,一般以单位名义办理。
一、适用人群
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依法招用的外籍人士,含港澳台人士及留学生。
二、参保年龄,缴费标准及退休待遇
1、参保年龄:16周岁以上,男未满60周岁,女管理岗未满55周岁,女非管理岗未满50周岁,等同于中国公民。
2、可参保险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
3、缴费标准:缴费办法如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等等同于中国公民,具体以参保地社保部门规定为准。
4、退休年龄及待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可以在中国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具体待遇等同于中国公民。
三、参保提交材料
1、个人类:
(1)外籍人士提供本人有效期护照,港澳台人士提供来往内地通行证;
(2)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
(3)能提供下列工作证件之一:外籍人士在华工作许可证或港澳台人士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外国常驻中国记者证;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留学人员)。
2、单位类:
社会保险个人信息登记表、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增加表、本人近照、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及当地社保要求的其他文件或材料(如电子数据报盘)。
(8)我国境外公民适用社会保障法吗扩展阅读: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明确了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出入境、就业、购房、办理金融业务、申领驾照、子女入学、交通出行、住宿登记、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资格待遇。
明确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功能作用。永久居留证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的身份证件,可以单独使用。外国人可持证在中国境内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通信、就业和社会保险、财产登记、诉讼等事务。持证人在中国居留期限不受限制,可以凭本人护照和永久居留证出境入境。
Ⅸ 社会保险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一、社会保险法的适用范围:
1、地域范围:
社会保险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其效力及于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管辖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发生的保险活动,都适用保险法。
2、人的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的人,不分国籍,不论自然人还是法人,订立保险合同,都适用社会保险法。
3、内容覆盖范围:
(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我国城乡全体居民。
(2)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覆盖了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3)被征地农民按照国务院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
被征地农民到用人单位就业的,都应当参加全部五项社会保险。
对于未就业,转为城镇居民的,可以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保留农村居民身份的,可以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9)我国境外公民适用社会保障法吗扩展阅读:
1、社会保险经办需要注意的事项
(1)统筹地区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由同级财政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障。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业务经办、统计、调查获取社会保险工作所需的数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如实提供。
(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为用人单位建立档案,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缴费等社会保险数据,妥善保管登记、申报的原始凭证和支付结算的会计凭证。
(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和用人单位为其缴费,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个人权益记录,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免费寄送本人。
(6)用人单位和个人可以免费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核对其缴费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7)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共同建设。
Ⅹ 急~!!!社会保障法的渊源是什么!
社会保障法的根本渊源来自于宪法。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就是公民回享有社会保答障的渊源。当然,社保制度还应有法律渊源,即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社会保障法》作为具体的法律保障,但据我所知这部法律还在制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