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国际经济法01形考任务0002

国际经济法01形考任务0002

发布时间: 2022-10-20 03:57:53

法学综合一命题范围是哪里

法理学(40分):法理学导论。宪法学(40分):中国宪法。国际法学(40分):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含(WTO)、国际投资法、国际技术转让、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公法(国际公法基本理论);国际司法(国际司法理论与制度、法律适用、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行政法学(30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法学综合一复习参考书目:《法理学导论》(初试必读)第二版 舒国滢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法理学》(初试选读) 舒国滢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宪法学》(第四版) 焦洪昌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年版;《国际法》 周忠海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大学出版社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国际私法》第三版 赵相林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大学出版社 2011年 第三版;《国际经济法》(第四版) 王传丽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大学出版社;《行政诉讼法学》第三版 马怀德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三版版;《行政法学》(第二版) 张树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法学学科A类院校:A+类: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53中国政法大学A类:10001北京大学 10003清华大学 10276华东政法大学 10486武汉大学 10652西南政法大学A-类:1003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183吉林大学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284南京大学10335浙江大学 10384厦门大学 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❷ 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办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友好协商或者仲裁。我们公司刚有个结束的争端是协商解决的。推荐协商。可能会损失些钱,但是国际贸易很注重声誉。对于这种解决方式,最好要有理有据,且有业内在行的谈判高手助阵。最好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仲裁是个两败俱伤的解决方法。举英国仲裁的例子。律师费高的一塌糊涂,而且时间可以拉长到半年到两年甚至更长。作为我们这些非本土人士是丝毫不占优势的。我们耗不起。而且如果你输的话不但要承担自己的律师费还要承担对方的律师费还是私了吧,仲裁是最无奈的选择了。
国际经济争端是指国际经济法主体国际经济法主体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关系中可以享受权利及承担义务的法律人格者,又称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争端因其参加的主体、以及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同而有不同特点。在此,以国际经济关系的参加者为标准,国际经济领域内的争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的国际经济争端。这类争端一般产生于不同国家国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之间因货物买卖、技术转让、投资、工程承包等跨国经济活动过程中。
不同国家的国民是国际经贸活动的直接参加者,国际经济争端多发生于此类当事人之间。该类争端一般为当事人之间在国际经贸合同的解释或履行中发生,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非契约性争端,如由于侵权行为所产生的纠纷。但无论是契约性争端,还是非契约性争端,共同的特点是:争端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❸ 国际法 民商法 经济法

1、你首先要明白国际法与民商法、经济法各自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法作为部门法之一,其分类级别高于民商法、经济法,因为国际法主要是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以及国际经济法这三个下一级的部门法所组成。

2、国际公法主要是调整各国之间,各个国际组织之间政治、外交、政府合作方面关系的法律,如联合国的运作规范、条约法、外空间探索规范、外交关系规范等等。

3、国际私法主要是调整不同国家公民、组织之间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异国夫妻结婚、离婚应当适用那一个国家的法律,发生纠纷应当在何国法院诉讼、仲裁等等。基于这些特点,国际私法又称作民商事法律冲突法或私国际法。

4、国际经济法主要是调整不同国家经济组织之间的异地经济交往行为的法律规范,一般由表现为国际惯例、相互承认的国际经济条约、国内涉外经济法律规范等。如不动产法律适用及法院管辖方面的国际条约,海运规则、提单、信用证、货物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国际惯例及公约、条约。

5、在以上介绍中,大致也概括了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及区别。

6、在当前较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中,经营业务范围和领域,基本上都会涉及国内、国际经济事务;即使是单纯的国内事务,许多法律操作规范几方法,亦是大量借鉴、吸取了英美、大陆法系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规范。加上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大量存在的与国外投行、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投资、并购关系,由此,从事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工作,对国际经济法的学习、精通是必不可少的。

7、基于此,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律师,应当系统学习国际经济法,也就是说,应当去专修这个专业。同时,对于任何从事民商、经济法律事务的律师而言,民商法(不要刻意区分国际、国内)是必备基本功。至于国际私法、国际公法,与这个职业没有太直接关系,一般了解即可。

❹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包括下述哪些形式

一)国际立法。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制订的国地公约,国际惯例、示范法际体现出来的立法。包括:
1、国际公约(只对缔约国有拘束力)
2、普遍适用的国际惯例(国际商事合同中的基本规则)
3、示范法(国际组织制定的供各国立法机构采纳的规则,各国在采纳时可以做出修订。《统一商法典》的优劣。最为成功的是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1958年商事仲裁示范法》,运输方面:汉堡规则。示范法的目的在于动调和统一各国商事仲裁方面的法律。1996年《电子商务示范法》。还可包括一些重要组织的决议,如联合国《各国经济权利义务宪章》
(二)国内立法。
四、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一)自然人和法人。既取决于国籍所在地或住所地法是否允许,也取决于其经济交往的国空的法律。取决于设立法人的国家的法律。
组成法人的自然人的国籍以公司主营业地管理中心所在地
(二)跨国公司。多个经济主体的有机组合体。Subsidiary子公司,是根据东道国法律设立的,有自己的名称、财产、组织机构,并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
(三)国家
国家不仅仅是国际经济活动的参加者。还有通过立法对国际商事交易活动进行管理的职能,可以对外鉴订条约。国家享有国家财产豁免权
主权豁免:不经国家同意,一国法院不得将国家作为被告投诉。
诉讼程序:即使国家同意应诉,不经国家同意,一国法院不得强迫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参加诉讼。

❺ 高分求助几道国际经济法论述题!

武汉大学199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经济法 编号2118

一、简述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主要原则,并谈谈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席位的积极意义(20
分)
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来说,在要约与承诺方面,英美法与大陆法间有哪些主
要不同?《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对这些分岐之处采取何种态度?(20分)
三、结合中国实践,论述关于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20分)
四、美国证券法对证券交易行为的管理有哪些主要规定?你认为哪些规定可以为我国证券
立法所借鉴?(20分)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跨国公司
2、限制性商业行为
3、外汇及外汇管理
4、关联企业
5、提单

武汉大学199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综合知识 编号

(一)宪法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违宪审查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多数选举制
二、判断与说明(每小题3分,共9分)
1、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必须履行
2、根据党指挥枪的原则,中央军委属于党领导国家军事力量的机关
3、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要向人民负责,人民有权直接罢免他们
三、简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力的关系
(五)、法理学部分
一、问答(每小题8分,共16分)
1、法律意识对法制建设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怎样认识“天赋人权”的虚伪性与欺骗性?
二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9分)


(六)民法学部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5分)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为意思表示。
2、抵押权的设定,是以债权的成立为前提。
3、未经注册的商标, 不能公开使用,并不受法律保护。
4、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对公婆或岳父尽了赡养义务的视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5、环境污染造成损害的,一般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三、简述(每题5分,共15分)
1、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区别
2、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土地使用权出租的区别
3、遗赠抚养协议与遗赠的区别

(十二)民事诉讼法学部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9分)
1、督促程序
2、公示催告程序
3、司法协助
二、简答下列各题(每题8分,共16分)
1、现行民诉法第49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问:“其它组织”是指哪些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与原《民事诉讼法(试行)》相比,现行民诉法在清偿顺序的规定上有何变化?这种变
化的法律意义是什么?

武汉大学199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经济法 编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Free Carrier.....(named place)
2.Anti-Dumping law
3.Negative Pledge clause
4.International Double Taxation
5.Calvo Clause
6.Dicensing agreement(这里看不清,不知打错了没有)
二、简述(每题10分,共20分)
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与特征。
2、国际票据的各类及票据行为的特征。
三、论述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35分)

四、案例分析(25分)
甲国公司与乙国公司订立一项大豆买卖合同,由甲国公司以FOB甲国港口条件向乙国公司运
交1000袋一等大豆。当乙国公司收货发现其中300袋大豆是三等品,另有300袋在海运途中
被海水毁坏。因乙国公司急需这批大豆,接受了货物,并立即将货物的不良状况通知了甲
国公司。假定合同规定适用《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请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分析乙
国公司是否有权宣布合同无效?是否有权要求甲国公司对有缺陷的300袋大豆及在海运途中
受损害的300袋大豆进行损害赔偿?损害应如何计算?

武汉大学199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综合知识 编号

宪法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违宪审查制度
2、爱国统一战线
3、言论免遭权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三、简述我国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基本内容。(6分)

法理学部分
一、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法律与道德都有强制性
2、法律与政策都具有国家意志性
3、劳动教养是一种法律制裁
4、凡是法律文件都有规范性
5、把法律归结为自然理性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基本观点
二、问答(共20分)
1、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有哪些作用?(7分)
2、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7分)
3、法律意识包括哪些内容?(6分)

民法学部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5分)

二、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

三、简答(每小题3分,共12分)
1、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事件有哪些?
2、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何确定?
3、信托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4、“公平责任”与“无过错责任”有何区别?

民事诉讼法部分
一、简述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5分)
二、什么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它有何特点?(5分)
三、简述民事诉讼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和意义(5分)
四、什么是起诉、上诉和申请再审?(5分)
五、简述民事司法豁免权原则。(5分)

武汉大学199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经济法 编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Concession Agreement
2.stand-by LIC
3.Method of Tax Credit
4.Foreign Bonds
5.Cross License
二、说明《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分类上的特点。(20分)
三、论述国际投资的法律保护的形态及其内容。(25分)
四、评述《巴塞尔协议》,兼论我国有关银行立法与巴塞尔体制的协调。(30分)

武汉大学199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综合知识 编号
宪法学部分
一、概念分析(第一题10分,第2、3、4,题各5分,共25分)
1、国家制度
2、经济制度
3、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4、国家机构及其组织活动原则

民法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财产法律关系
2、地上权
3、 孳息
4、除斥期间
5、社团法人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什么是物权?为什么说物权是一种“对世权”?
2、什么是共有?共有与公有有何区别?
3、什么是诉讼时效?简要说明诉讼时效的法律特征。

法理学部分
一、法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7分)
二、法治有哪些优越性?(7分)
三、试述国家与法的关系(11分)

民事诉讼法部分
一、辨析下列名词(13分)
1、同等原则.对待原则(4分)
2、公开审理.开放审查(4分)
3、申诉.申请再审(5分)
二、简答题(共12分)
1、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哪些案件应依特别程序进行审理?(5分)
2、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为何取消了国家银行和信用合作社贷款的优先受偿权?(7分)

97年试题

武汉大学1997硕士入学法理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3分,共30分)
1.法制规则
2.民法法系
3.法的制定
4.特别法
5,法律溯及力
6,权利能力
7.法律事实
8.法律制裁
9.法定解释
10.法律监督
二、简答(共30分)
1.为什么说“国家是法存在与发展的政治基础”? (8分)。
2.如何理解我国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立法原则? (10分)
3.什么是法的适用?它有哪些特点? (12分)
三、论述(共40分) ‘
1.论法的国家意志性。 (15分)
2.论法治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 (25分)

武汉大学1997硕士入学宪法学试题
一、 概念辨析(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
2.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与行使准则
3. 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
4. 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
二、 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论我国宪法修正案及其意义。
2. 论宪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特点。
3. 论宪法的法律形式。

武汉大学1997硕士入学刑法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刑法的时间效力
2. 犯罪的故意
3. 惯犯
4. 伪证罪
5. 玩忽职守罪
二、 问答(每小题7分,共35分)
1. 犯罪不作为成立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同异何在?
3. 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 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的区别有哪些?
5. 侵占啡与贪污啡的区别是什么?
三、 论述(第1不题13分,第2小题12分,共25分)
1. 被告人李某,男,17岁,无业。
李某曾因打架斗殴被拘留过两次。某日,李去看晚场电影,怕被动,借了一把三棱刀带在身上。电影散场后,死者邹某(19岁,与被告人素不相识)正在拦劫一女青年调逗,被告人上前劝阻,女青年趁机脱险。邹认为李阻挠的自已的“好事”而恼怒,一把将李揪住,持刀向李连刺两刀均被躲过。在邹向李刺第三刀的时候,李向邹还刺一刀,刺中邹的腹部,邹的同伙张某某、崔某某、王某某一拥而上殴打李,李又刺张某某腿上一刀后逃跑,崔某某紧紧追来,李又刺崔某某一刀后继续逃跑,最后被王某某等人追上,王某某等人将李按倒在地是扎了四刀,李也刺了王某某两刀。邹某某、张某某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崔某某受重伤,王某某受轻伤,被告人受轻伤经治痊愈。
问:对被告人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其理由是什么?
2. 被告人陈大,男,20岁,农民。
1993年5月29日下午5时许,被告人和同村农民陈二、冯某、杨某联合脱大麦粒,当为陈二家脱第二遍麦粒时,被告人拿起铁叉叉麦草,一铁叉戳在躲藏在麦草堆里捉迷藏的12岁女孩李某右太阳穴上,被告人发觉女孩倒地一声不响以后,立即放下手中铁叉后退几步。此时,被告人为了逃避责任,非但没有及时从李某身上取铁叉,送医院抢救,反而佯装不知。直到陈二去拿铁叉时才发现,后送乡卫生院抢救。李某因伤势过重,贻误了抢救时机,于当晚8时死亡。
问:被告人陈大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武汉大学1997硕士入学商法学试题
一、 简答(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民事主体的本质条件。
2. 法律行为的要件。
3. 动产的善意取得。
4. 遗嘱的概念与特征。
5. 侵权责任的抗辨事由。
二、 论述(共50分)
1. 物权与债权的比较。(20分)
2. 试论我国民法的法典化。(30分)

武汉大学1997硕士入学经济法学试题
一、 概念比较(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经济义务、经济法责任
2. 本票、汇票
3. 偷税、避税
4. 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
5. 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
二、简答(第1至3题每小题10分,第4小题12分,共42分)
1. 何谓经济职权,经济职权有哪些特征?
2. 举例说明法的要素。
3. 略述我国商业银行设立的法定条件。
4. 简析公司与合伙区别。
三、论述(共33分)
1. 试述外商资企业立法的现状与走向。(17分)
2. 谈谈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弛名商标的法律保护。(16分)

武汉大学1997硕士入学刑事诉讼法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 回避
2. 拘传
3. 裁定
4. 抗诉
5. 执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试述公诉案代理的概念的诉讼代理人在诉讼中的权利。
2. 试述证据的概念和种类。
3. 试述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
4. 什么是法院审理?它包括哪些阶段?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论犯罪嫌疑人。
2. 论取免予起诉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意义。

武汉大学1997硕士入学国际经济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5分)
1. EXW 2. Order B/L 3. pari passu covenant 4. GSP 5 .H股
二、简答(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如何理解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2.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买卖双方风险的分担采用了哪些原则?
3. 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区别何在?
三、论述(30分)
结合国际通行实践,论述国民待遇在投资领域的适用范围问题,兼论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的意义。

武汉大学1997硕士入学综合考试试题
说明:本题共14个部分,每个部分25分,考生必须根据自己报考的专业,按招生专业目录中各专业规定的四个部分答题,未按规定的四个部分所答的题无效。
宪法学部分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事后审查 2。人民民主专政 3。村民委员会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无产阶级宪法学者根据列宁主义原理把宪法分为( )。
2.决定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二、即( )。
3.义务是指( )。
4.我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
三、判断说明(每小题3分,共6分)
1. 我国的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 在我国,选民或者代表三人以上联名即可推荐代表候选人。
四、 简答题(6分)
1982年宪法为什么要恢复设置国家主席?

中国法制史部分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律、令、格、式、敕(隋唐)
2. 《春秋决事比》
3. 商法(清末商法的名称及公布或草成时间)
4. 不睦
5. 五刑(夏、商、周)(按顺序写)
二、简述题(共10分)
1. 简述明代的会审制度。(4分)
2. 简述唐代的定罪量刑原则。(6分)

中国法律思想史部分
一、 简述下列各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简述“礼禁未然,刑禁已然”说。
2. 简述沈家本的法律主张。
3. 简述韩非法、术、势的思想。
4. 简述“大德小刑”论。
5. 简述“中体西用”法律观。
国际法部分
一、 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共15分)
1.二元论 2。战争罪 3。引渡与庇护
二、简答题(10分)
简述《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
法理学部分
一、 区别下列概念(每小题4分,共8分)
1. 普通法学、普通法、根本法
2. 法律效力、法的溯及力、法律实效
二、简答题(共17分)
1.简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与西方“法律面前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区别。(10分)
3. 简述我国审判机关的法律监督内容。(7分)
民法学部分
一、 辩析题(第小题5分,共20分)
1.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
2. 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3. 定金与预付款
4. 人格权与身份权
二、案例分析(5分)
甲(其妻已亡)有二子A、B,A、B均已结婚,且A有一女,B有一儿一女。1991年3月1日,甲立一公证遗嘱,该遗嘱规定其遗产归B继承。1992年5月4日,B因车祸而亡,1992年5月5日甲因过度悲伤突发脑溢血而死。试问如何处理本案的遗产继承问题?
刑法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第小题3分,共15分)
1.犯罪构成 2。正当防卫 3。牵连犯
4.交通肇事罪 5。绑架勒索罪
二、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有什么区别?
2. 强奸妇女罪的构成特点是什么?
行政法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行政处罚 2。代执行 3。授权行政主体 4。行政法规
二、简答题(6分)
对被撤销行政行为已发生的法律效果如何处理?
三、选择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1至3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7分)
1. 对某省人民政府所作行政处罚决定不服而引起复议案件,由( )。
A.该省人民政府管辖 B.国务院管辖
C.国务院法制局管辖 D.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管辖
2.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的,可由( )。
A.上级行政主体撤销 B.国家权力机关撤销
C.行政复议机关依职权撤销 D.人民法院撤销
3.在行政法律关系中( )。
A.双方主体都可抛弃自己的权利
B.双方主体都可转让自己的权利
C.行政主体不得抛弃、转让自己的权利
D.相对人不得任意转让自己的权力,但可抛弃某些权利
4.复议机关在复议中发现申请人有两个违法行炎,而被申请人只认定了其中一个,应作出下列何项复议决定( )。
A.撤销已作的行政处罚决定
B.撤销已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C.维持已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被申请人补正
D.维持已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并直接作出对漏罚行为的处罚决定
5. 某公安交通管理局所作的禁止未装载货物卡车驶经长江大桥的规定,属于( )。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 D.需告知的行政行为
6.合法的行政行为( )。
A.对行政主体和相对人都具有法律效力
B.对相对人具有法律效力,对行政主体不具有法律效力
C.对相对人具有全部法律效力,对行政主体具有法律效力
D.对相对人具有绝对的法律效力,对行政主体只具有相对法律效力
7.行政赔偿纠纷可通过( )。
A.民事诉讼程序解决
B.行政诉讼程序解决
C.法院中国家赔偿委员会的决定程序解决
D.协议程序解决
行政诉讼法部分
一、 填空题(每小题11分,共5分)
1.制定行政诉讼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2.行政机关被撤销的( )是被告。
2. 世界各国诉讼制度对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有( )。
4.居住在A区的公民因吸毒被B区公安局送C县强制戒毒,该公民不服,可向( )人民法院起诉。
5.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原告撤诉,原告仍拒不到庭,人民法院可以( )。
二、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简单行政案件,可由审判员独任审判。( )
2.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法律、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 )
3. 外国人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可以委托我国律师代理、也可以委托其他公民代理诉讼。( )
4. 行政诉讼中听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权利的有效期限。( )
5. 人民法院行政招待的对象可以包括被执行人的人身,如对行政拘留的执行。( )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对被告的特殊规定。
2.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审理后如何作出判决。
3.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遇有规章与法律、法规不一致或规章之间不一致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民事诉讼法学部分
一、 辨析下列名词(每小题5分,共25分)
1.期间 期日 2。和解 调解
3.裁决 裁定 4。履行 执行
5.抗诉 申诉
经济法学部分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经济职权 2。票据权利 3。弛名商标 4。套汇
二、简答题(共13分)
1. 简要说明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法律特征。(4分)
2. 1994年我国税法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5分)
3.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有哪些?(4分)
婚姻家庭法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准血亲 2。亲等 3。亲权 4。分别财产制 5。准正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请在题后的( )内打“√”,错误的请在( )内打“×”,每题2分,共10分)。
1.离婚后,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
2.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二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或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一年的,应当认定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

3.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出资经营,但经营收用于婚后家庭的日常生活,所欠债务也应认定为夫妻的共同债务。( )
4.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过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有拒付抚养费的权利。( )
5.依照我是《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应由收养人与送养人订立书面协议,并办理收养公证,否则,收养无效。( )
三、案例分析(5分)
王甲(男)1992年1月与张乙(女)结婚,1993年1月王甲赴美留学,为资助王甲出国,张乙向朋友借款5万元。1994年2月,张乙的姐姐病重,不久去世。为操办后事,张乙又欠债2万元,为完成姐姐的嘱托,张乙将姐姐的儿子收为养子,取名王丙。1995年1月,王甲回国,知道上述情况,向法院起诉离婚,张乙在去法院应诉途中被车撞伤(肇事者赔款1.5元元),后经法院调解,双方均同意离婚,但在财产分割和债务承担问题上各持已见。经法院查明,王甲婚前创作的五幅油画作品,在出国前夕,将其中的3幅卖给了一家宾馆,得款6万元,家中还有剩余2幅未卖出。请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 张乙欠下的两笔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什么?
2. 张乙因交通事故所得的赔款和王甲的油画作品及收益是否应纳入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为什么?
3. 张乙的收养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国际私法部分
一、判断(下列例题,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7分)
1.在处理涉外民事争议时,识别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主要起着限制外国法适用的作用。( )
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他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定居国法律。”( )
3.国际私法与国际私法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4.准国际私法包括区际私法、人际私法和时际私法三种。( )
5.冲突规范之所以是间接规范,是因为必须把它和它所指定的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起来,才能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6.对于遗产的法定继承,凡主张适用遗产所在地法的,称为“同一制”。( )
7.根据“条约必须信守”原则,任何国家都不能借助公共秩序保留来排除国际条约的适用。(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外国法院说 2 法律规避 3 光船租船合同 4 仲裁协议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10分)
1. 简述法人国籍的确定标准。
2. 简述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

刑事诉讼法学部分
试述下列名词概念(每小题5分,共25分)
1.刑事诉讼 2 诉讼参与人 3 裁定 4 法庭审理 5 抗诉

武汉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国际法 编号
(有人说是97年的,放在这吧,大家自已辨别,有知是怎么回事的告说我一下,谢。)

一、简答(每小题8分,共40分)
1、何谓国际法的渊源?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2、简述外层空间的法律制度
3、中国国籍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4、举例说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基本特征
5、职业领事与名誉领事有何区别?
二、论述(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评现代条约法的保留制度
2、论联合国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3、试述领海与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的区别。
98年试题

1998年
一、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经济法、经济法的宗旨
2. 公司核准成立主义和登记准则主义
3. 国家信用与国债
4. 征税依据的几种学说
5.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管理——协作经济法论的主要观点。
2. 简述企业法律形态及其类别。
3. 简述我国发展房地产业的条件及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中有关城市规划的规定。
4. 简述反垄断法的原则。
三、论述题(共35分)
1. 试述中央银行法的主要内容。(15分)
2. 试述宏观调控法的和市场规制法分别地或相联系地对象的调整。(20分)
武汉大学法学院1999年试题
(是99年还是01年不是很确定,多数是99年的.)

考试科目:法理学 编号:17B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人权
2.法的价值
3.法的渊源
4.法律推理
二、简答题(每题17分,共51分)
1.法的要素有哪些?
2.法治有哪些优越性?
3.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有哪些影响?
三、论述题(33分)
试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考试科目:国际法 编号:17Q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国家继承 2.联合国宪章 3.世界贸易组织法 4.人权的国际保护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外交人员的特权和豁免。
3.国际法的渊源。
4.条约与第三国。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中国的实际论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2.评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考试科目:国际关系史 编号:17R
一、名词和术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三十年战争(17世纪)
克里米亚战争(19世纪)
三国干涉还辽(19世纪)
维也纳和会(1815年)
罗迦诺公约(1925年)
开罗会议(1943年)
不结盟运动
赫尔辛基宣言(1975年)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何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何谓“雅尔塔体系”?
三、论述题(30分)
论述联合国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考试科目:国际环境资源法 编号:17O
一、翻译并解释:(任选五题,每题4分,共20分.多选的,只按答题顺序计前五题的得分,余下的不再计分。)
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3、 Polluter pay's principle
4、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5、 Common

❻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经济关系。

同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发生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协调其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2、主体上的异同。“两法”主体范围都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经济组织

❼ 谈谈你对国际经济法的认识。(求高人解答,字数在一千字左右,谢谢了)

国际经济法的性质及其发展
——论WTO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及其限度
一、国际经济法理解的分歧

国际经济法是个新兴的法律体系,这个词的首先使用是在二战之后。自国际经济法作为一个集合名词出现以来,对于它的性质及由此而包括的范围充满着分歧。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它们是原有法律体系之内的一种新发展,是国际法在经济领域的发展。也就是经济的国际法。法律依据其调整的对象可以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之间或者是国家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法律;而国内法是一国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这种观点在国内外都有。二战之后,由于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反省,国际社会在政治上加强合作,从而有联合国和《联合国宪章》,及在此体系之下大批的国际条约。在经济上加强交往,从而有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BRD(世界银行)和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而在贸易、货币、发展等领域形成了普遍性的国际法,并有大量的地区性条约和双边国际经济条约,形成了一系列的特殊国际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经济的国际法形成一个体系,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和视角来进行观察。

第二种观点是认为国际经济法不是原有法律体系所能概括得了的,而是突破了传统的法律体系,而形成了一个融合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与私法的一个独立的法学部门。这种理论在国外有美国杰塞普教授的跨国法理论。这种理论指出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即私人性。在西方国家,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交易的绝大部分是在私人间进行,而在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从事市场交易的国营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代之的是独立的法人——与国家责任毫不相干的法律意义上的人。由此可见,在国际活动中,交易的主体是法人,是与国家毫无责任联系的独立承担责任的实体。这就形成了国际经济中的跨国性。

这种理论毫无疑问也有其合理之处。它指出了国际法在性质和适用范围上的不足,这也正是第一种理论的不足之处。

二、分析

以上两种对国际经济法及其性质的认识都有其合理的地方。第一种理论指出了国际社会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组合体。无论是国家的行为,还是私人的行为,所遵循的规则都必须通过国家来赋予其效力;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划分是构成当今国际社会法律秩序的基本划分,正是由于国际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国际法的发展,才出现了国际经济法这一个集合体。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也就是说,经济的国际法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框架,离开了这个框架,国际经济法便无从存在。

但是,正如我们在上面所指出的,国际经济中的私人性和跨国性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大多数国家都以市场经济作为其基本的经济制度或是作为改革的基本方向,国际经济中的私人性和跨国性的特征就更为明显了,这也正是第二种理论所要说明的。

国际经济的这一特征是国际法所不能完全包括的,国际法只能通过规范国家的行为或是通过国家的行为或是通过国家来规范私人行为,这种规范由于主权因素的存在,其规范的范围不可能涉及到国际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相当一部分仍是由国内法,或是国内法中的涉外法来规范。我们不妨以WTO规则为例子作一说明。

WTO规则建立了一整套对各成员国内经济立法的有效约束机制,使在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之上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国际经济市场成为可能。WTO成为国际经济法律中的基本的法律。但即使如此,WTO仍不能完全有效、全面地规范国际经济行为。

第一,它的适用范围仍是有限的。首先是许多经济问题没有纳入到WTO的体系之中,如竞争法、环境问题、区域经济集团、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劳工权利,等等,这在WTO的规则中是作为将来贸易谈判的议题。其次,即使是已经有国际法规则的领域,也仅仅局限于原则性地规定,具体的规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谈判,明显的例子就是投资领域,虽然形成了TRIMS(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但是这十三条的规则限于原则,缺乏具体的规定。再次,在许多领域,其规定往往是与国内法相联系的,本身并不是具体的权利、义务规则。如WTO的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是建立在国内法的基础上的,是和国际经济的私人性和国际的性质相联系的,这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经济法的适用必然与国内法有衔接,否则,难以与国际经济中的私人性和国家主权的属地性和属人性相衔接。

第二,国际经济法与国内法有很大的衔接性。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部分对国家行为的限制,一是对国家行政权的限制,即政府行政权力在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中的透明化和逐步消退;另一方面,也是对一国立法权的限制,给本国市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是对一国法律的一个基本限制,而不是通过国际法提供一个具体的权利、义务模式,这是和一般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模式不同的。这也是由国际经济活动的私人性所决定的。

第三,国际法具有指导国内法的作用。如WTO所建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制度成为各个国家的一个先决条件。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对外的经济依存度不断加强,国内国际市场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不断地与各国国内经济立法相融合。如在我国的立法中,与国际接轨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看作是立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方面说明国际经济法在经济立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法部分是不全面的,需要有国内立法的补充和完善。

三、国际经济法法律性之欠缺

国际经济法作为规范国际经济的法律,具有其本身的规范特点。对于国际经济法历来存在理解上的分歧。一种是认为国际经济法是经济的国际法,从字义上来理解就是国际的经济法。另一种是有关国际经济的法,国际经济被作为一个单一的词来看待。如果以前者来看待国际经济法,则国际经济法成为国际公法的一个特别的类型,是其一部分;而若是以后者的角度来看待国际经济法,则国际经济法是一种由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规范共同构成的混合体。

那么这两种观点是否截然相反?其实不然,二者也有共通的地方,即使是按后者广义的理解,国际法部分在整个国际经济法律体系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整个国际经济法体系的框架性文件。它是整个国际经济法的基础。正是由于规范国际经济的国际法的不完整和种种不足,才需要有国内法的补充。

另外,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法的区分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国际经济交往的私人性1。国际经济关系绝大多数是发生在私人之间,而不是国家之间,2对这种关系仅仅用国际法来进行调整是不够的。国际公法所能调整的是国家或政府的行为,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国际经济法发展的统一的国际市场和尽量地减弱政府对市场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而对于私人交易所遵循的规则很难进行全面地规范。这也是为什么在国际经济法中,国际法虽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但仅仅由国际法来进行规范显然是不足够、不全面的。

我们从国际经济法的规则上,或是说从其形式来看,无论是它的国际法形态,还是诸法合体的形态,在规则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缺乏体系性,从而使国际经济法形成一个松散的体例。

体系性是成文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成文法合理性的一个基本内涵。成文法法典化的趋势就是体系性的内在要求。这也是成文法的合理性及其生命力之所在。体系性是法律解释正常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在一个体系下,才能克服法律由于语义的有限性、社会关系的变动和语言的相对静止等不足,使法律有其自身的生命力。体系化在民法典、刑法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德国民法典中的总则、物法、人法、继承法、婚姻法的五篇制。法律的内在要求是法律本身必须是无内在逻辑冲突的,依据法律,会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而只有体系化的法律才能合乎这样一个要求。

国际经济法这一性质的缺乏是和其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相关联的。一个法律在其发展和未成熟时,在体系性上总存在着不足。但是随着GATT转换成WTO,这个问题正逐步地得到解决。WTO从货物贸易逐步地向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扩张,具有经济联合国的作用和功能。它在国际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逐步得以确立。这对于克服国际经济法中的体系性欠缺的弱点具有明显的作用。

2.国际经济法的另一个特点是缺乏确定性。

首先是在法律形式上,国际经济中的大量文件还只是停留在决议、草案的层次上。如《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宣言》、《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和《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行动纲领》,以及《跨国公司的行动守则》、《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等等。这些文件并不是法律文件,而只是政治文件。虽然它在国际法的形成和逐步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或是国际习惯法存在的一个有效的证据,但是,就单从法律效力上看,它们的法律性是不足的。也就是在这些领域中的国际经济法是有争议的、模糊的和不确定的。这方面也使得国际经济法在许多方面是不完整的。这和国际经济法的第一个特点,即缺乏体系性相一致。

其次是国际经济法中的大量用语是不确定的。如国际经济法中对司法不能、司法不公的认定,对于国有化补偿中的“适当补偿”的规定——它是一种为避免不补偿和全部补偿之争的一种折衷的办法;又如IMF中对成员国提供援助中规定的国内收支的严重失衡中的“严重”;又如外交保护权行使的条件中的本国侨民没有受到合理地保护的认定;如WTO中的对投资的原则性的规定;还有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最佳努力条款”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定义都是不确定的。类似的例子在国际经济法中是很多的。从这些例子都可以明确地看出国际经济法中所存在的这种不确定的特点,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再次是国际经济法除了有限的国际统一法外,还有大量的规则来源于各国涉外法,而各国的涉外法在大量问题上是互相冲突的。这也使得在法律和法律选择上存在着不确定性。

第四是在国际经济法中,法律解释机关是不确定的。缺乏国际性的解释机构——国际性机构。这是国际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在国际公法中,虽然有国际法院,但国际法院的管辖权是有限的,而且需要有成员国的事先同意。并且管辖权与执行权是分离的。而在国际经济法中,这样一个机构也难以产生。在国际经济法律中,对法律的解释是各国的司法机关,而各国司法机关在处理国际经济事务上,毫无疑问会偏袒本国的当事人或与本国有密切关系的一方,至少会比较倾向认同他们的利益主张。因此,发生争议的当事方也经常主张由本国的法院或仲裁机构解决争议。

在国际仲裁中,一些仲裁院由于本身的信用好而受到当事方的认同,但这种靠信用、声誉的制度也是有限的和不全面的。

第五个因素导致国际经济法缺乏确定性、明确性,是由于政治因素和国家实力因素在国际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际法中的问题并不纯粹是法律问题,或是由法律因素所决定的,而夹杂着政治和国家实力等因素。国际经济争议越是与大国的利益相关,或是触及到大国的利益就越是难以解决。如美国国内曾对WTO有“三击不中而退出”的观点,这在国际法中是个普遍问题。又如美国就以要求联合国改革为条件而拖欠会费,从而使联合国的日常运作产生诸多问题。

3.构成国际市场的各国市场及其法律的不一致。

在国际社会中,各国有实行市场经济,也有不实行市场经济的;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中,有强调市场作用的,也有强调政府作用的,不一而同。即使是在西方社会,对政府与市场的强调也不一致。这就使得在国际经济中,构成国际市场的各国市场不尽相同,这也决定了为什么许多国际经济条约难以产生,国际经济法缺乏体系性,许多条约的用语弹性很大,不明确,这都可以从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差异性中找到原因。最为极端的例子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同时,即使是同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中,情形也是各有差异。社会关系是形成法律规则的基础,一个法律规则即使存在了,也可能会由于有效的社会关系的丧失而不能适用。

四、WTO与国际经济法

WTO是在原先的GATT的基础上,为了克服原先的GATT的不足和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形势产生和形成的。经乌拉圭回合国际贸易谈判,WTO在以下几个方面对GATT有很大的发展。

首先,极大地扩大了适用的范围,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国际投资、知识产权等,并且还将纺织产品在适用GATT的例外上重新拉回到GATT的体制之中。乌拉圭回合在完善规则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是就保障条款、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纺织品和服装等问题上缔结了协定。其中《纺织品和服装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特别重要,纺织品和服装占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总值的45%。30多年来,这个领域始终游离于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则之外,经过发展中国家在乌拉圭回合中的努力,关贸总协定终于决定分阶段取消这些限制。

其次,确立了WTO作为一个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同时,还拥有了争议解决机构,以解释WTO国际文件和解决相关的争议,这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条约的执行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使条约的解释有个中立的解释者和争议的解决有个仲裁者,这有利于条约涵义的明确和执行的有效性。任何对WTO成就的评论如果不提及争议解决机制,都是不完整的。从许多方面讲,争议解决机制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支柱。如果没有一个争议解决的办法,以规则为基础的体制将因为其规则无法实施而变得毫无价值,WTO的争议解决程序强调法治,并使多边贸易体制更安全和可预见。

再次,将GATT的规则普遍地适用于各个国际经济领域,如扩大适用于投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使WTO在国际经济法律文件中具有基本法的作用,这有利于国际经济条约体系的形成。

第四,对于原先没有形成法律规则或者不存在国际法规则的领域,在WTO体系内形成了相应的规则。尽管有些规则比较原则(如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但毕竟是形成了相应的规则,将这一领域纳入到WTO的基本原则之下,这对于国际经济法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整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在贸易的公正性上有所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程度的增加和集体谈判力量的增强,也使得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在一些领域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如发展中国家在乌拉圭回合中成功地阻止了发达国家就缔结投资协定而进行谈判的尝试,发达国家的要求是给予投资者普遍的国民待遇,结果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只重申了货物的国民待遇,有关投资的国民待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只能通过谈判解决。

发展中国家在乌拉圭回合各项协议中获得了一些差别的待遇。包括:一在市场准入的减让方面可承诺较低水平的义务;二在实施协议方面享有过渡期或减让某些义务;三要享有某些执行程序上的灵活性。此外,还要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应当尽力给予照顾,提供技术援助,改善市场准入机会。

国际经济法由于本身的性质所限,其法律性与国内法是存在差别的,这是由于一方面国际经济中大量的关系是发生在私人之间,而国际社会又是一个主权社会,私人关系要求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法律规则,而主权社会构成的法律由于是自主者之间的国际法律,所以会有种种的法律性上的不足。但是,这种不足随着国际经济法,特别是在WTO体系内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克服。虽然它永远也达不到与国内法一样具有完善的法律性,但其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国际经济法正如我们在第二部分所指出的,由于它所规范的大量对象是私人,而通过的方式只有通过国际法和通过各成员国的国内法,由于各种因素,在国际经济法中,国际法部分是十分不完整的。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经济法要强调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结合,否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单靠国际法,国际经济法根本无法完成其调整国际经济关系这一任务。这可以说是由于国际经济法是个新兴的法律部门,或是由于国际经济法中国际经济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但仅仅从法律现象上看,国际法虽然构成国际经济法中主要的内容,但仅仅就这一内容还根本无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现实中的国际经济关系是在国际法和国内法双重调整之下已是不争的现实。

另外,国际经济关系中大量的私人关系,使得国际经济法又不像国际公法那样以规范国家行为为最终目的。它的国际法部分,大量的是通过规范国家行为,而最终规范私人,也就是通过国家的立法承诺,而使私人遵守相应的行为规则。这也使得国际经济法在产生上有许多的困难。因为,私法的传统是很悠久的,要想改变其传统,而形成新的国际统一法,是很困难的。这在西方国家,由于有成文法与普通法的区分而难以形成统一法的例子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这些因素都使得我们在研究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性上,要根据它本身的特性来进行研究,而不能用国际法或是国内法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否则将不利于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法

就WTO而言,存在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和权利义务的不平衡的局面,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学者们发现,GATT以及现在的WTO从程序结构上有两点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一是协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讨价还价的权利。协定被定义为谈判机制,如关税谈判、重新谈判及有关关贸总协定条款实施的谈判,这些谈判的结果都体现了讨价还价权力的大小,这种谈判机制与那些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固定的优惠规则和原则有所不同。小国和弱小的国家发现,在第22—23条磋商条款下难以与强大的国家抗衡。从这种意义上讲,谈判中贸易规则的实施条件因国家而异,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2〕。二是语义上的不明确性,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义务问题上,即所谓的“最大努力条款”。从本质上讲,对发展中国家关税来说,第四部分是关贸总协定传统上背离义务的一种例外,而对发达国家来说,虽然被要求优先降低和撤除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目前或潜在的出口利益特别有关的产品的壁垒,包括其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之间的不合理的差别关税和其他限制,但只是要求发达国家的各缔约方除因被迫原因、也可以包括法律的原因不能实施外应尽可能实施。尽可能实施条款就是所谓的“最大努力条款”,一直到乌拉圭回合,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这种模式都没有改变。

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也需要对WTO规则在内的国际经济法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参与对这些规则的形成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曾在提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同时,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从国际法律的发展上看,国际经济新秩序,从很大程度上看还是一句政治性用语,在法律制度建设上,有利于国际经济平等和公平的制度还是缺乏的。从这一方面,是落后于政治秩序的发展的。政治秩序从殖民制度转变为以国家主权为核心的国际法秩序,而在经济秩序中,仍是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私法自治规则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规定私法公正性的规则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平等的秩序不能有效地建立。

但是发展中国家占据着全世界人口和土地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自主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对国际经济事务的熟悉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许多成功发展的例子,如亚洲四小龙、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就是明证。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也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在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对国内经济环境的治理上应该是其发展的重点。而在国际经济环境上,争取一个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也是必要的。

随着各国实行市场经济,各国对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也认识得更加清楚了,对认识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制度背景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认识也更清楚了,这对发展中国家争取相应的权利,避免国家经济主权过度让与是有好处的。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是我国加人WTO的基本立场,也是中国坚持自己应有的经济主权的表现,中国应继续积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我们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不切实际的发展和开放只会损害本国的经济及其发展。

只有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和自身对权利要求的提出,WTO才会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渐进市场开放模式。发达国家应当切实履行在协议中承诺的义务,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人环境,制定新的贸易规则必须有发展中国家的充分参与。同时,也应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增强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集体谈判能力。只有发展中国家的充分参与,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建立才有公正性可言。

❽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类法律规范之中的主要精神或者指导思想,指的是国际经济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出现在有关保护环境的国际文件中。1980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世界保护大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资源保护》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伦报告》)正式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挂钩,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1世纪议程》,正式否定了西方工业化以来“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发展模式,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涵:

        (1)宣言首先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2)实现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条件。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为了缩短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应在根除贫穷这一基本任务上进行合作,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3)可持续发展是指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各国应该合作促进一个支持性和开放性的国际经济制度,这个制度将会导致所有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为环境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应该成为国际贸易中一种任意或无理歧视的手段或伪装的限制。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宣言要求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承担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别的责任。鉴于发达国家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压力,以及它们所掌握的技术和财力资源,它们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负有更多的责任。

        上述宣言所阐述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超出了纯粹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范畴,涵盖了对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在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总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原则,也是各国及国际社会制定国际经济交往法律规范的基本原则。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第三次会议最终在日本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正式生效),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减排引进了灵活的市场机制,明确提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应承担的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这是因人类的发展观念发生实质性转变而采取的一次实际行动,标志着国际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始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低碳经济时代,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是指以新的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使用技术为先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传统能源的绿色革命,是人类在气候危机和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寻找机遇所作的一次战略性转移。参见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100~101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为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做出了安排,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 我国于2016年9月3日加入该协定,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2016年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议程呼吁各国现在就采取行动,为今后15年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 这17项目标是: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3.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4.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6.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7.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8.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9.建造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10.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12.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13.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6.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17.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二)国家对天然财富与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

        20世纪6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建立了新的民主国家并成为联合国成员,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新国家认识到只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稳固和真正地实现政治上的独立。因此,改变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在国家不分大小、贫富,一律平等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1962年12月14日,联合国最早提出了关于国家对天然财富和资源的永久主权问题。大会通过的《关于国家对天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宣言》,集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要求:承认天然财富和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承认天然财富和资源的永久主权是民族自决权的一部分,从而确立了对于各国处置其财富与天然资源之自主权利应予以尊重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1)自然资源的勘查、开发、处置应符合各国自行认为在许可、限制或禁止方面应有的规则和条件。

        (2)外国资本的输入及收益应受现行国内法与国际法管辖并使受助国对天然财富与资源之主权绝对不受损害。

        (3)国有化、征收或征用应以公用事业、安全和国家利益为根据,并依照本国现行法及国际法给予适当的补偿;在发生争议时,首先由国内法管辖。

          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不但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拥护,也得到发达国家的赞同,并且在1974年5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提出了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20项原则,除了强调尊重国家主权平等、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外,还重申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天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主权。为了保卫这些资源,每一个国家有权采取适合于本国情况的手段,对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包括实行国有化和把所有权转让给本国国民。任何一国不应遭受经济、政治及其他形式的胁迫,以致不能自由和充分地行使这一不容剥夺的权利。对于遭受外国占领、统治或种族隔离的国家,有权对因其自然资源遭受剥削、消耗和损害要求偿还和充分补偿。国家有权对跨国公司采取有利于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措施,对它们进行限制和监督,等等。

         1974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正式将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作为国家权利和义务的核心内容。

(三)经济合作以谋发展原则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发展中国家不再是附属于发达国家并受其支配的被动力量。1974年5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反映了这一力量对比的变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的变化说明了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实际情况,发达国家的利益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能再分开,发达国家的繁荣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和发展紧密关联的。国际经济法中确定国际合作以谋求发展原则,这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念,按照传统重商主义的观点:经济就是一个零和游戏自己吃亏,对方肯定占便宜;如果自己占便宜,对方一定吃亏。国际合作以谋求发展原则,抛弃了这种狭隘的利己主义观点,提出在发展方面,国际合作是所有国家都应具有的目标和共同责任。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在技术、资金、资源、贸易等方面应相互合作、共同繁荣,反对武力和对抗,从而保证人类世代在和平、正义中稳步发展。

        197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正式将其作为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2017年2月,由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之中,更是将各国经济合作,以谋发展原则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

(四)公平互利原则

        公平互利原则也是1974年12月《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中提出的作为处理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指导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1)在国际经济合作的各个领域,发达国家应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2)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有损后者主权的条件。

       (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施行、改进和扩大普遍的、非互惠的和非歧视的待遇。

       (4)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取得现代科学技术中,要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建立本国技术,并按照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方式进行。

        与平等互利相比,公平意味着把形式上的平等推向实质上的平等。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概念意味着,没有以正义为基础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公平需要以社会正义为支撑。因此,公平互利原则的含义更为科学、合理。

❾ 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范文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之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篇1
论国际法中的经济制裁

在中文中,“制裁”的基本释义是“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而在英文中,sanction由法令、庄严的协定等含义发展出多种释义:一是从法律角度指为保证法律得到遵守而采取的手段,包括对于违反法律实行的各种惩罚和为了预防违法而采取的奖赏的形式;是从道德的角度指维护道德的约束力;三是从国际法或国际政治的角度指几个国家通常一致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迫使违反国际法的国家停止违法活动或服从裁决,尤指采取不给贷款、限制双边贸易,或者采取武装干涉或封锁等 措施 。国际经济制裁一般是指一国或多国对另一国或多国所实行的一种经济惩罚,其实质是以制裁为手段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及 其它 目标。西方国家直言不讳地宣称,制裁是其推行外交政策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联合国有时也以通过某些决议的形式迫使会员国参与集体制裁。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据K·A·伊利沃特(K·A·Elliott)和G.C.哈夫波尔(G·C·Hufbauer)对1914年到1998年170件案例的分析,150多件发生在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而在90年代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50多件。

通观战后国际经济制裁实例,可以得出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也是应用最普遍的即战略禁运。禁止向被制裁国提供核武器、常规武器和军民两用技术产品,阻止高科技及其产品进入被制裁国;而在通常没有必要进行战略禁运时,一般综合贸易禁运。对被制裁国实行进出口禁运以及资金与人员往来限制。此外还有专项贸易禁运。重点选择关于被制裁国国计民生的若干贸易项目进行禁运。被选择的项目通常是粮食和石油等。

国际经济制裁的特点

首先是强制性。在强度上经济制裁是介于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之间的一种手段。制裁方为达到目的,不会顾及被制裁方的感受。

其次是对抗性。制裁者在实施制裁的时候从不掩饰自己所要制裁的对象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使得制裁者与被制裁者之间处于一种公开的对抗状态。

此外还有相关性。经济制裁是使双方利益均受损失的双刃剑,而且制裁还会影响到第三国的利益。经济关系越密切,所受的损失就越大。经济制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制裁难以成功,因为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仅制裁国的公司有可能违背政府意旨而行事,而且制裁联盟的成员国也会各行其事,从而使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国际制裁的核心问题是效率问题,即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少的时间达到是对方屈服的目的。伊利沃特等对大量案例的实证分析后发现,经济制裁的成功率在不断下降,1938-1972年间,迫使对方做出让步、达到制裁预定目标的为67%,1973-1990年则下降到22%,即使在90年代,经济制裁的成功率也只有大约1/4。在影响经济制裁效率的因素中,首要的是目标国所承受的经济成本。伊利沃特的统计发现,大多数成功的案例中,制裁所造成的成本超过目标国GDP的2%,而失败的案例中这一比例不到一半。

经济制裁的所造成的损失是要由民众来承担的。一般来说,经济制裁会造成民众的损失,导致民众对政府不满,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这个假设是建立在受制裁政府是民选政府的前提上的。假若被制裁的国家政权不是民选政权,那么制裁的效果值得推敲的。例如像朝鲜这样的国家,政府控制了全部的媒体,民众得到外部消息的唯一来源就是官方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作煽动,民众对所遭受苦难的痛苦情绪很容易就转化为对制裁方的仇恨。这样不仅达不到发动制裁的目的,反而使受制裁国的政权更加稳固。海湾战争后,联军对伊拉克的制裁一直延续到2003年,大大地削弱了伊拉克的实力,从而为后来的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但是制裁的最初目的——希望伊拉克人自己反抗来推翻萨达姆政权—无疑是失败的。

经济制裁往往对制裁国自身也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例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为了迫使苏联撤离阿富汗,对苏联发动了粮食禁运,随后又发动了油气管道禁运。对苏联的粮食和油气管道禁运严重损害了美国农场主和工业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利益,最后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美国后来不得不主动取消了这一制裁。当然这也和阿富汗战争的进程和国际形势的转变有关。美国七八十年代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资产冻结,既包括保存在美国本土的两国资产,还涉及到美国银行海外分公司及其附属机构中的资产。其实施不仅引起与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地的法律冲突,损害到该地的主权和金融界的利益,也损害了美国金融界的利益。 "从更广阔视野看,更重要和攸关美国国家利益的是,客户对美国银行服务能力的信心的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类顾客离开纽约或美国其他市场,到诸于伦敦这类被认为能够提供比较公平环境的外国市场"。据国际经济研究机构在1995年的 报告 称,制裁给美国公司造成的损失在150亿到190亿美元之间,并且影响到约20万工人的就业问题,其结果必然引起相关行业的不满。

至于民主国家之间,政治体制越发成熟,国家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会受到制裁的行为,更不用说去制裁别人了。

所以,有时候,往往制裁不一定给力,直接采用军事手段,才是最有效的 方法 。随着地球上敢于公然进行独裁的国家越来越少,可以预见的是,制裁这种手段,离消失已经不远了。

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

一般说起来,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裁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权采用经济制裁。二是制裁国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有权使用经济制裁。前者系指国际经济制裁的程序性规定,后者即国际经济制裁的实质性规定。

国际上第一个涉及国际经济制裁的公约,是1919年巴黎和会结束时签订的《国际联盟盟约》。该盟约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联盟会员国不顾以仲裁解决争端的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它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它各会员国担任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Α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往来”。这就是说,第一,经济制裁是针对特定的战争行为,该行为一旦发生,其它会员国实行制裁的义务即自动产生;第二制裁是全面、彻底的,是“全面的经济制裁”;第三,不仅会员国,非会员国也得参加经济制裁,因而是“全球性的经济制裁”。

然而,如此严厉的经济制裁的法律规定不久便为国联大会一项关于“经济武器”的决议所取代。这项决议提出:破坏盟约的战争行为是否存在,由各会员国自己决定;国联行政院可对此提出咨询意见,但不能作出约束性的决定。这一修改,限制了国联行政院的权力,加强了各会员国的任意性,削弱了1935年对意大利经济制裁的力量,同时,也为此后单边国际经济制裁的根据留下了伏笔。

同多边制裁和全球性制裁的法律地位相比,单边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则至今尚未明确。一方面,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个国家决定同另一个国家建立或断绝经济、贸易往来,纯属该国内政,系该国主权的体现,外界不得干预。西方有些国际法学者还找出前面提到过的国联决议来论证单边经济制裁的合法性。他们提出,由于联合国的无能为力,促进和维持国际和平的任务已经落在各个成员国之上,而各国的主要工具就是经济制裁。

另一方面,国际上也有个趋势,主张对国际经济制裁加以限制。如联大1970年《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和1974年《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32条)就曾规定:任何国家均不得使用或鼓励使用经济、政治或任何它种措施强迫另一个国家,以取得该国主权权利行使上之屈从,并自该国获取任何种类之利益。但是,什么是“外国不得干预的主权行为”,什么是“迫使一主权权利行使之屈从”,则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很难达成一致的定论。

目前的习惯国际法是,一国对另一国的经济制裁只要不牵涉军事行动或武装封锁,只要不牵涉它国的司法管辖权(1984年1月美国总统里根宣布扩大对苏联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设备的禁运范围后,美国就曾同英、法、西德等西欧国家就管辖权问题发生过争执),一般并不会引起别国的非议,当然也不会引起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492页

[2]牛津当代大辞典,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644页

[3]国际经济制裁的效率与外部性分析,武汉大学学报,第五十八卷,第三期 2005.3

[4]HAASS,R. N. Sanctioning Madness [J]. ForEign Affairs,1997,76.
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篇2
浅析国际经济法视野中的主权基金

[摘要]主权基金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模式。从国际经济法视野来看。主权基金对于现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权基金是国际经济法中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与国际合作发展原则的充分体现,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主权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因此,主权基金的良性运作与健康发展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公平互利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主权基金国际经济法法治环境

在2009年4月的伦敦G20峰会中。西方各国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主权基金领域担负起大国的责任。2009年4月18日,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博鳌论坛“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新兴经济体的作用”分论坛演讲时称,主权财富基金是现存的不合理的货币体系的必然产物。从50年来的历史上看,主权财富基金在市场上没有不良记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力量。

主权基金(Sovereign Fund)又称主权财富基金,是指掌握在一国政府手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盈余、外汇储备盈余、自然资源出口盈余等,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投资机构管理。主权基金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模式,其投资方向不仅包括股票和其他风险性资产在内的全球性多元化资产组合,也拓展到外国房地产、私人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传统类投资类别。

主权基金的崛起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新加坡、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巨额顺差常态化,而这些国家又不希望汇率上升过快,于是外汇储备急速膨胀;此外,以俄罗斯和海湾国家为代表的另一批新兴国家则直接受惠于全球化带来的能源需求激增,在石油价格、矿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凭借国家对资源开发权力的拥有。也积聚了大量国家财富。这些国家具有政府主导的传统,市场运作下的理财工具又不完善,于是财富大量集中在主权基金手中。目前,主权基金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个日益活跃的参与者,其资金规模已经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市场影响力正不断增强。据统计,1990年全球主权基金的规模仅有约5亿美元;而2007年全球已有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主权基金,资金规模约2.8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阿联酋阿布扎比基金规模高达9000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拥有的主权基金规模也分别达到2000亿和1280亿美元。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双赢的角度考虑,主权财富基金的存在不应被视为一种威胁,只要各国努力规范其行为并改善其透明度和信誉,主权财富基金理应为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国际经济法视野来看,主权基金对于现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主权基金是国际经济法中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直接体现。该原则规定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不受任何外来干涉。而主权基金本身就是一国对经济活动的自主决定权和对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延伸,属于国家利益的范畴,一国政府对其主权基金享有完全的占有、管理和支配权。主权基金主要来源于属于国有资产的财政盈余、外汇储备和自然资源出口盈余,是国家主权财富在现代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特别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主权基金不仅是国家经济主权的象征。更是保障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平等的参与和决策权,进而实现国际经济格局多元化的有力武器。根据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2009年4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旗下的华安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资产约为347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的另一只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190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八。2004年,具有主权基金背景的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在中美高科技贸易中相对弱势的地位,使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2008年6月,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宣布正式启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中,美方也明确表态:欢迎来自中国的主权基金,并将在修改投资法时认真考虑中方的立场。

其次,主权基金的积极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中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的充分体现,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由于主权基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低风险,当资本市场面临崩溃危机时,投资者不必担心主权基金会陷入恐慌性抛售中,而且大部分主权基金并不像养老基金一样需要定期支付红利,从而避免频繁地在证券市场上套现。因此。主权基金能够成为一个长期战略投资者参与世界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这将有助于稳定国际股票和债券市场。此外,主权基金的兴起使得新兴市场国家从发达国家的债权人转变成资产所有者,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权力重心发生根本性转移,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将从美国一元支配格局向欧亚国家和能源输 出国 共同参与的多元体系转变,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投资的强势力量,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据美国财政部统计,仅2006年以主权基金为主体的跨国投资就使得美国资产净增加1.9兆美元,为社会提供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并对研发支出有13%的贡献。

最后,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主权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据美国财政部估计,当前由各国政府控制的金融资本(外汇加上主权基金)约有7.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产出的15%。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将面临实力更强的、由政府投资的主权基金的竞争,各国的国有资产通过优化整合以后将以更加灵活的姿态投入到国际资本市场中,这将使传统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投资法律体系面临重大挑战。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美国近期酝酿修改投资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尽管主权基金的出现对国际经济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在现阶段实现主权基金的法制化仍然面临着种种困境。首先,由于上千亿美元的主权基金规模十分庞大,远远超过普通的国际投资,在债券之外的市场往往会因流动性和交易量不足而难以对其充分吸纳,使得各国现行的投资法律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其次,由于目前大多数国家立法缺乏对主权基金信息披露的规定,使得主权基金的运作缺乏透明度,既没有准确披露是由谁控制着这些庞大的资本。也没有定期公布投资策略和资产报表等可靠信息,而相关的国际组织也没有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使得对主权基金进行信息披露 的法律规制处于事实上的缺位状态。最后,基于政治与国家安全等非商业因素的考虑,部分发达国家对主权基金背后的国家背景十分谨慎,导致主权基金缺少足够的商业性与运作独立性,容易引发投资保护主义,形成投资壁垒。近年来,美国国会腰斩迪拜港口公司收购美国港口。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未果以及华为收购3Com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HIUS)否决,都带有明显的投资保护主义色彩。

主权基金的良性运作与健康发展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公平互利的法治环境。目前,各国已经开始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和规范主权基金,通过立法明确主权基金的管理体制、具体运作和投资审查,提升主权基金运作的透明度。2007年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规定:在涉及主权基金投资时,授权CFlUS进行为期90天的调查。直至认定该投资不会危及美国国家安全;2008年2月,在中铝收购力拓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也公布了6项法律原则,宣布将对政府控制的外国投资者加大审查力度。上述立法试图通过对主权基金加大审查力度来规范主权基金的运作,这既是一种公司治理模式,也是其保护战略资产意愿的结果。相比之下,欧盟对主权基金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开放态度。为实现投资自由化的目标,2008年2月,欧盟宣布将出台主权基金行为准则,试图通过制定全球性的自律性规范来消除法律对主权基金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限制。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建议,为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欧盟公司不被主权基金收购,欧盟应考虑实施“黄金股份”制度(即政府持有带有特定权利的股份。这种股份份额很小,通常为一股,但对公司重大战略决策拥有发言权和否决权),使政府对一些涉及重要敏感行业的外来投资拥有否决权。欧盟准备出台主权基金自律准则的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制定旨在规范主权基金的行为指南。该组织已经明确要求新加坡、挪威和阿联酋等国为其主权基金制定详尽的披露标准,并开始推广挪威立法对主权基金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认为通过信息披露立法能够促使主权基金的规范运作,避免投资保护主义。

主权基金本质上是专业化的商业机构,而非政府的行政机关。套用行政模式势必压抑专业精神与商业 文化 ,导致类似于官僚组织的死板僵化,显然不利于其高效率运作。因此,应尽量避免对主权基金的行政干预,确保主权基金市场运营的自由度。例如,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实现良好投资回报率的核心目标,阿联酋与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员工队伍中极少有公务员,而是竭力在国际金融市场网罗吸引招聘一流金融人才,绝大部数基金经理包括首席投资官都是外聘的专业人员。

另外,主权基金要想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员,还必须通过立法明确主权基金的商业性、专业性和独立性,打消被投资国的政治疑虑和阻挠。在投资法中,应明确主体投资应该交由外部基金,进行第三者管理,从而淡化政治色彩,建立多策略、多通道的投资组合,加强基金间的竞争。弥补主权基金自身在资源、人才、内部监控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吴金勇。黄继新,伦敦G2O峰会的“教堂”价值[N],商务周刊,2009-04-20。

[2]王志刚,主权财富基金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与实践。2008。(4)。

[3]杨燕,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共石家 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1)。

[4]IFSL:垒球主权财富基金增至3.9万亿美元[N],经济参考报,2009-03-04。

[5]刘婷婷,沙特预建世界最大主权基金[N],中华工商时报,2007-12-25。
猜你喜欢:
1.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参考目录

2.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参考

3. 国际经济法论文免费范文

4. 国际经济法毕业论文

5. 国际经济法相关论文范文

❿ 国际经济法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北京大抄学法学(国际经济法)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30122
研究方向
01.国际经济法
02.国际私法
03.海商法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656国际经济法(含国际私法和海商法)
871法学综合卷
备注:
法学综合卷考试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刑诉、民法、民诉。复试阶段进行专业面试,复试比例为150%。

热点内容
环保的规章制度有哪些 发布:2025-01-16 21:43:31 浏览:32
商场垃圾房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21:16:38 浏览:68
网上转发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21:13:26 浏览:931
代表两会传达民法典 发布:2025-01-16 21:06:52 浏览:848
消防法治警营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6 21:03:28 浏览:267
民法典的全程 发布:2025-01-16 20:25:58 浏览:348
法院公告的形式 发布:2025-01-16 20:16:53 浏览:999
海商法第五十六条 发布:2025-01-16 20:02:11 浏览:39
易制爆化学品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9:47:58 浏览:256
公民法形成 发布:2025-01-16 19:39:06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