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江西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江西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发布时间: 2022-10-25 19:21:13

『壹』 江西省劳动合同法全文内容

全文太少,粘贴不了,你可以网络下劳动合同法,这个全国都是一样的,不是地方性标准。

『贰』 劳动合同存续期间,未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解除合同主张经济补偿金不受时效限制,二倍工资时效为一年。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签合同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强制性规定为由,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六)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十)项规定解除合同,不受时效限制。
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主张二倍工资,按《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而对二倍工资时效的起算各地规定不同,建议咨询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中院。
北京高院、仲裁委《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二)》(发布时间:2014年5月7日)
二倍工资适用时效的计算方法为:在劳动者主张二倍工资时,因未签劳动合同行为处于持续状态,故时效可从其主张权利之日起向前计算一年,据此实际给付的二倍工资不超过十二个月,二倍工资按未订立劳动合同所对应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正常支付的工资为标准计算。
上海市高院《关于劳动争议若干问题的解答》(上高级法民一庭调研指导【2010】34号)(2010年12月)
2、关于双倍工资的时效问题
我们认为,鉴于双倍工资的上述性质,双倍工资中属于双方约定的劳动报酬的部分,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2至第4款的规定,而对双方约定的劳动报酬以外属于法定责任的部分,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应适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1款至第3款的规定,即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第二个月起按月分别计算仲裁时效。
山东省高院《关于印发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2011年11月30日鲁高法〔2011〕297号)
关于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问题。由于二倍工资具有惩罚性赔偿金的性质,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不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关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责任可视为同一合同项下约定的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的定期给付之债,仲裁时效期间从最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江苏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苏高法审委[2011]14号)
第一条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主张用人单位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争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及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对二倍工资中属于用人单位法定赔偿金的部分,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适用《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一年;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已经满一年的,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从一年届满之次日起计算一年。
第五条 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及第三款的规定确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的二倍工资差额,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起往前倒推一年,按月计算,对超过一年的二倍工资差额不予支持。
江西高院《2013年江西省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工作座谈会纪要》
第五条 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及第三款的规定确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的二倍工资差额,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起往前倒推一年,按月计算,对超过一年的二倍工资差额不予支持。
湖北高院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2013年9月)
3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一直未补订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双倍工资的申请仲裁时效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算,期间为一年。
广东省高法、仲裁委《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2012年6月21日)
15.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确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的二倍工资差额,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起往前倒推一年,按月计算,对超过一年的二倍工资差额不予支持。

『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江西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实施办法》等8件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江西省政府令
(第164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江西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实施办法〉等8件省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08年1月11日省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吴新雄

二○○八年一月十三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江西省国有企业
富余职工安置实施办法》等8件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更好地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经2008年1月11日省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废止《江西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实施办法》等8件省政府规章。

附件
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规章目录(共8件)

序号规章名称令(文)号废止理由1

江西省车船使用税施
行细则

赣府发〔1987〕7号发
布,省政府令第74号修


已被《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
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
车船税暂行条例〉及其
〈实施细则〉的通知》
所代替。2

江西省农村救灾扶贫
互助储金会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2号发布

调整对象已不存在,
实际上已经失效。3

江西省国有企业富余
职工安置实施办法

省政府令第30号发布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合同法》及本实施
办法施行后出台的相关
政策相抵触。4

江西省民族工作办法

省政府令第50号发布
,省政府令第107号修
正已被《江西省少数民
族权益保障条例》所代
替。5

江西省婚前医学检查
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53号发布
,省政府令第109号修
正,省政府令第134号
修正有关强制婚检的规定
,与国务院《婚姻登记
条例》相抵触。

6

江西省工程建设场地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
法省政府令第98号发布
,省政府令第134号修
正已被《江西省防震减
灾条例》所代替。

7

江西省风景名胜区管
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100号发布

已被国务院新的《风
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所
代替。8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若干规定省政府令第112号发布

已被《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所代替。

『肆』 江西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2019修正)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和规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指各级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况进行的有组织的群众监督。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适用本条例。第四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应当遵循依法监督、客观公正、依靠群众、密切合作的原则。第五条县级以上总工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产业(行业)工会、区域(包括工业园区、乡镇、街道,下同)工会负责指导、协调和实施本产业(行业)内、本区域内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基层工会负责所在单位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本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支持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与同级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在制定涉及劳动者权益的重大政策以及处理涉及劳动者权益的重大问题时,应当听取同级工会的意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会和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企业代表组织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产业系统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应急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公安、司法行政、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当与同级工会建立劳动法律监督协作机制,依照各自职责依法支持工会做好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记入社会信用档案。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合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工会应当尊重用人单位及其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表达诉求。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工会对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监督组织和职责第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应当依法建立工会。各级总工会、产业(行业)工会、区域工会以及工会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基层工会应当设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会员不足二十五人的基层工会可以设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或者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

对暂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应当由地方总工会或者产业(行业)工会、区域工会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向用人单位选派或者在用人单位聘请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或者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上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第十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成员由同级工会会员推选的代表、工会工作人员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社会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参加。委员会由三人以上单数组成,委员会主任由同级工会主席或者副主席兼任。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由同级工会在会员中推选产生。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与同级工会委员会任期相同。第十一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成员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热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业务能力;

(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各级总工会或者省产业工会应当向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成员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颁发《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证》,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并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十二条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接受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情况反映;

(三)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了解,参与本区域、本产业(行业)内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调查;

(四)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建议工会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处理;

(五)向同级工会和上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报告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

(六)办理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交办的事项。

『伍』 江西劳动法,孕妇被辞退,应当怎么赔尝

一、辞退怀孕期间的员工如何补偿
1、用人单位辞退怀孕期间的员工,如果是过错性辞退,不需要补偿;如果是违法辞退,则要赔偿员工,员工在该单位的工龄每满一年,单位需要赔偿其两个月的工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女职工在孕期享有哪些权利

1、不被辞退
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另外,女职工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 不被降低工资。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期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算作劳动时间,即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旷工处理。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
2、产假
女职工生育享受90天产假,其中产前休息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给予15~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3、哺乳期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每班工作时间内应给予两次授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授乳时间单胎为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如路途较远,可将两次授乳时间合并使用(含人工喂养)。哺乳时间和本单位内哺乳往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怀孕不能成为公司辞退当事人的正当借口,这种做法明显就是在侵犯女性的合法生育权,再者,因为女性的特殊生理特征,怀孕生子这都是无法避免的,不能因此就在劳动权益上遭受到歧视。孕妇被辞退的赔偿金跟一般职工被违法辞退的赔偿金的计算依据都一样。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华律网咨询专业律师

『陆』 江西省集体合同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为企业)。第三条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平等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是指职工一方的代表与企业方的代表,就签订集体合同和其他劳动关系的事项,依法进行沟通商谈的行为。
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依法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第四条签订集体合同应当遵循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五条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均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企业规章制度不得与集体合同的规定相抵触。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同级地方工会组织及代表企业方面的组织应当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指导、协调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集体合同的审查,指导、协调、监督、检查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及代表企业方面的组织应当指导、帮助、督促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并依法进行监督。第二章平等协商第八条企业或者职工代表一方书面提出签订集体合同要求的,双方应当在15日内就签订集体合同的有关事项进行协商。
双方从首次协商到签订集体合同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0日,但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争议处理时间除外。第九条协商双方代表人数对等,每方为3至10名,且每方应当确定1名首席代表。第十条企业协商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指定。职工协商代表由企业工会确定或者经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职工协商代表,由所在地的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组织企业职工民主推举,并须得到企业半数以上职工同意。
在采取前款所列方式产生协商代表时,可以同时指定、确定或者选举、推举候补代表1至2名。协商代表因故不能出席会议时,由候补代表出席会议。
女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职工协商代表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第十一条企业工会法定代表人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分别担任职工一方与企业方的首席代表,因故不能担任的,应当书面委托一名代表担任。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职工首席代表由全体职工协商代表推举。第十二条协商代表应当真实反映本方意愿,维护本方合法权益,接受本方人员的咨询和监督。
协商代表的任期与集体合同期限相同。协商代表因故缺额,应当及时按本条例规定补足,并向对方通报。第十三条在不违反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和不涉及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向对方提供与平等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职工一方或者企业工会可以请求上级工会派员指导和帮助开展平等协商。双方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作为顾问,参加协商活动。第十四条企业应当保证协商代表履行职责所必要的条件。协商代表因履行代表职责而占用工作时间的,应当视为正常出勤,其工资和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不得对协商代表进行打击报复。职工协商代表在任期内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企业不得变更或者解除其劳动合同。第十五条协商双方应当在协商会议召开的7日前,将拟协商的事项和参加协商的代表名单通知对方。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或者其授权委托的协商代表轮流召集和主持。
协商结果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第三章集体合同的签订第十六条集体合同由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第十七条集体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报酬;
(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三)保险福利;
(四)劳动安全卫生;
(五)劳动纪律;
(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七)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
(八)职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
(九)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十)集体合同期限;
(十一)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及违约责任;
(十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柒』 江西省劳动保护条例

第一条为加强劳动保护,减少职业危害,防止事故,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劳动保护,是指在劳动过程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条例执行。
矿山劳动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等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四条劳动保护工作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劳动保护的原则,实行用人单位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包括地区行政公署,下同)应当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落实劳动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劳动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根据国家和本省规定逐步建立完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注册安全主任制度。
对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劳动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综合管理劳动保护工作,行使国家劳动保护监察职权。
用人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部门劳动保护工作的管理。
计划、财政、工商、公安、卫生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工会组织依法代表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监督。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履行下列劳动保护工作职责:
(一)贯彻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标准、规程和行业规范,并监督用人单位及其行业主管部门执行;
(二)监督用人单位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技术措施经费的安排、使用;
(三)参与建设项目劳动保护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四)组织开展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依法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考核、发证,监督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五)依法对用人单位的劳动条件和国家有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生产设备、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装置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六)参与或者组织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审批结案;
(七)对经省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从事劳动保护检测检验的机构,依法进行管理;
(八)受理有关单位及劳动者对劳动保护违法行为的检举和控告,并依法进行处理;
(九)组织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鉴定和推广,提供劳动保护信息和咨询服务;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劳动保护工作以及同级行业主管部门实施本条例进行国家监察。
交通、铁路、民航、化工、电力、冶金、军工等行业的中央驻本省和省属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由省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监察管理,其他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由地区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简称地市,下同)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监察管理。第九条劳动保护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有权进入现场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发现紧急险情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立即处理。
劳动行政部门对从事危险性工作及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劳动保护监察人员应当配发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津贴。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并结合行业特点设置劳动保护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劳动保护管理人员。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全面负责。法定代表人和劳动保护管理人员应当参加劳动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劳动保护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与承包企业的承包人签订的承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劳动保护责任的划分。没有划分劳动保护责任的,由法定代表人承担责任。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保护教育培训,对新招收人员,调换工种、离岗1年以上人员,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对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上岗作业。

『捌』 2019年江西省工资支付条例细则,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全文

江西省企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保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四条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年薪。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所属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实施监督,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违法行为。

第二章工资支付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政策,依据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格、本单位经济效益,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的方式,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八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诚实信用的原则,按时足额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根据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和本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增长情况等,逐步增加劳动者的工资。

第十条用人单位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民主协商形式,依法制定内部工资支付制度,并应向本单位全体员工公布。

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查询有关工资支付制度的内容。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工资支付内容。工资支付内容主要包括:支付标准、支付项目、支付形式、支付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双方约定的其他工资支付事项。

第十二条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或者其他非法定货币形式支付。

第十三条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可以用现金支付工资,也可以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以现金形式支付工资时,劳动者本人或受委托人应当签名盖章。用人单位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的,应当将工资存入劳动者本人的账户,并向劳动者提供个人的工资清单。

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应当制发工资支付表。工资支付表应当载明支付单位名称、支付时间、支付对象的姓名、应发和扣减的项目、金额、员工签名或者其工资账号等事项,并依法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第十五条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月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应当每月按照依法制定的内部工资制度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工资。工资发放时如遇节假日或者休息日,应当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实行年薪制的,应当按照规定或者约定比例,定期支付工资。

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工资支付周期可以按计件完成情况约定。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计发工资的,在工作任务完成后结算并付清。结算周期超过一个月的,用人单位应当每月预付工资。

建筑施工企业经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可分批支付工资的,应当每月预付部分工资,每半年至少结算一次并付清,次年元月十五日前结算并付清上年度工资余额。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5日内一次性结清劳动者工资,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劳动合同有关工资支付的条款被依法确认无效后,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参照本单位或者同类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一次性结清工资。

第十七条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视同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对依法被列为甲类传染病或者采取甲类传染病控制措施的疑似病人或者其密切接触者,经隔离观察排除是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其隔离观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其工资。

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劳动者依法享受产假、哺乳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支付工资。

劳动者出国、出境探亲期间的工资待遇,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劳动者请事假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事假期间的工资,但不得扣减事假以外的工资。

第十八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劳动且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或者按依法制定的内部工资支付制度的规定,支付病伤假工资。用人单位支付的病伤假工资,在扣除职工个人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其他按规定应缴纳的费用之后,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第十九条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停工、停产、歇业,时间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停工、停产、歇业时间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第二十条因生产、经营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提供劳动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之内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

第二十一条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总的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总工作时间的部分,视为延长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点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日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

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应当另行支付劳动者法定节日加班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不执行本规定第二十条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实行轮班工作制的,劳动者在法定节日遇轮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执行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者在完成科学合理确定的计件定额任务后,用人单位安排其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根据本规定第二十条的规定,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科学合理确定的计件定额应当以本单位同岗位不少于70%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为准。

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伤人员,其工资待遇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司法机关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期间,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履行劳动合同,不支付工资。

劳动者被依法判处管制或者拘役适用缓刑、有期徒刑适用缓刑期间,用人单位未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第二十六条除下列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劳动者工资: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书面约定从工资中扣减的;

(三)劳动者因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直接经济损失,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从其工资中扣除赔偿金,但应当提前书面告知扣除原因及数额,每月扣减赔偿金后,月工资余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四)其他依法可以扣减的。

第二十七条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导致用人单位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外,用人单位必须按照依法制定的内部工资支付制度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劳动者工资。因不可抗力原因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在不可抗力原因消除后应当立即支付。

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期支付工资的,经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同意,或者经劳动者本人同意,可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延期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八条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被撤消或者解散进行清算时,清算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优先支付欠付劳动者的工资。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企业工资支付的违法行为。

用人单位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应当如实报告情况,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证明。

第三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用人单位工资支付信息网络和用人单位工资支付信用制度,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克扣、无故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应责令改正。

第三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制度,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为劳动者举报提供便利条件。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的;

(二)拖欠工资且有意转移财物、关闭生产场所的;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生产经营负责人有意逃避、隐匿的;

(四)其他可能影响劳动者工资支付的。

第三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未按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且有可能转移、隐匿财物的,根据《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扣押其价值相当的财物。

第三十三条各级工会在依法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施监督时,发现用人单位有克扣、无故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有权要求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处理意见或者行政处罚建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接到工会的意见或者建议后,应当依法查处,并将查处结果书面反馈。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工资支付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四条建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及建筑施工企业应按有关规定缴纳工资保障金,存入指定的专户,专项用于解决建设领域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及其他职工工资问题,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用人单位为合伙企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责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先行支付劳动者工资;合伙人先行支付后,可依法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第三十六条建立用人单位欠薪不良记录制度。用人单位在上年度发生过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逐月报送工资支付凭证。

根据有关规定,对欠薪2个月以上的用人单位,由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立用人单位欠薪不良记录档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组织、雇主组织三方要实行重点监控。对无正当理由、欠薪2个月以上、且拒不改正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工资支付争议的,可以向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工资支付争议案件时,对事实清楚、不及时支付工资将导致劳动者生活困难的,可以部分裁决;用人单位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用人单位不起诉又不执行裁决的,劳动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工资支付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根据《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上10000以下的罚款:

(一)阻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进行工资支付监督检查的;

(二)隐瞒本单位工资支付真相,伪造、隐匿、销毁工资支付记录的;

(三)拒绝提供本单位工资支付相关资料的;

(四)未向劳动者本人提供工资支付清单的。

第四十条根据《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对逾期不支付的,根据情节轻重,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应付工资1倍以上5倍以下的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未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第四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用人单位年检时,应当将工资支付信用情况作为考核用人单位诚信的重要内容,记入其信用档案,对克扣、无故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严重的用人单位,年检不通过,并应在政府网站公布。

第四十二条根据《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用人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对要求依法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实施体罚、殴打、拘禁或者拒绝、阻挠行政执法人员和工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根据《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对行政处罚决定拒不履行、又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进行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根据《江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劳动者的投诉不依法受理或者故意拖延的;

(二)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者使用、损毁扣押财物的;

(三)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的行为。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玖』 工伤参保地和工伤发生不在同一地,工伤鉴定赔偿后工伤归属地管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按那个标准

我所在的公司于A地注册,而我的实际工作地即劳动合同的履行地在B地。请问:在劳动合同仅约定工资按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的情况下,我的工资究竟应当按A地标准还是按B地标准执行?如果公司没有为我办理工伤保险,万一发生工伤,又应当按何地标准赔偿?

一方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


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册地不一致



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事项,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标准,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的,从其约定。”

与之对应,你与公司约定的劳动合同履行地为B地,而公司与你没有其它特别约定,最低工资标准自然应当按B地的标准执行。

另一方面,《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第七条也指出:“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原则上应在注册地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未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可由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地为其参加工伤保险。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应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建筑施工企业按项目参保的,应在施工项目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在参保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照参保地的规定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应当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照生产经营地的规定依法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热点内容
大学经济法破产法案例分析题 发布:2024-11-20 16:56:12 浏览:992
公司法法定人数 发布:2024-11-20 16:37:30 浏览:55
苍南龙港法院 发布:2024-11-20 16:35:52 浏览:527
法律硕士报考时分方向吗 发布:2024-11-20 16:32:13 浏览:586
司法系统平台 发布:2024-11-20 15:52:49 浏览:502
在线司法咨询 发布:2024-11-20 15:47:48 浏览:345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母爱成仇 发布:2024-11-20 15:10:18 浏览:995
沙县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4-11-20 14:58:15 浏览:97
华东政法学报 发布:2024-11-20 14:47:15 浏览:256
石狮法院网 发布:2024-11-20 14:04:16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