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说课稿

合同法说课稿

发布时间: 2022-11-15 07:19:18

❶ 简述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及例外情形的基本法律关系

一、合同的相对性,指合同仅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拘束力,合同的效力仅及于合同当事人。包括主体的相对性、内容的相对性与责任的相对性,内容有:①合同债权人只能请求合同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承担违约责任),不能请求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承担违约责任);②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无权请求合同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承担违约责任);③合同债务人因第三人违约的,仍应对合同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另行解决。
合同相对性原理的学理基础:①自我决定,自我拘束。合同债务人仅对自己愿意受到拘束的对方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②维持合同当事人请求权与抗辩权之间的平衡。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1.合同保全。《合同法》第73条规定的代位权、第74条规定的撤销权,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合同债权人在法定条件成就时,得对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主张权利。
2.买卖不破租赁。根据《合同法》第229条与《城镇房屋租赁合同解释》第20条,租赁期间,租赁物的所有权(因买卖、赠与、继承、企业合并)发生变动的,原租赁合同对新的所有权人继续有效,即新的所有权人应法定承受原租赁合同。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分包人的连带责任。《合同法》第272条第二款规定:“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释》第25条规定:“因建设工程质量发生争议的,发包人可以以总承包人、分包人和实际施工人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
4.非法转包、违法分包情形下,发包人对实际施工人的责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释》第26条规定:“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
5.单式联运合同。《合同法》第313条规定:“两个以上承运人以同一运输方式联运的,与托运人订立合同的承运人应当对全程运输承担责任。损失发生在某一运输区段的,与托运人订立合同的承运人和该区段的承运人承担连带责任。”。须注意:多式联运合同中,实际承运人与多式联运经营人不承担连带责任,没有突破合同相对性的问题(《合同法》第321条)。

❷ 订立合同的五大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订立合同的五大原则为: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注:合同法已失效,具体应参考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❸ 合同法的概念,特征

合同法抄的概念和特征合同依据我国《袭合同法》的规定,应界定为除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协议以外的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主体间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进行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行为。合同的这一特征区别于单方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是基于民事主体单方的意思所决定,而合同则是双方或多方民事主体的合意,且合同是合法行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二)合同是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主体之间订立合同是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宗旨的,即订立合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三)合同是平等主体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意思表示一致是合同构成的基础。

(四)合同是非身份关系的协议。我国婚姻法中有关结婚、离婚以及《民法通则》中关于监护以及继承法上关于遗赠扶养协议的合同,是属于身份上的合同,依照我国合同法第2条第2款之规定,并非合同法上所称的合同。

❹ 合同基本内容概述

法律分析:我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烟、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规定。”依此说明,我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是具有财产关系的民事合同,不包括身份关系的合同。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凭借行政权力、经济实力等优势地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合同是多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合同的主体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合同的成立是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合同是从法律上明确当事人之间特定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文件。合同在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以实现当事人的特定经济目的。合同是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协议。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之后,对当事人就具有了法律上的拘束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❺ 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法学方面的说课稿,请发下,不胜感激[email protected]

1,未尽告知义务(前合同义务),指的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可能危害合同义务的事项.本案中第三人是否产生精神病变,产生精神病变又是否会指向你的合同相对方造成损失,是订立合同时,无法预知的,如果把合同订立以前未发生的或很难预知的合同风险由一方承担,就超出了合同的附随义务,不受法律保护. 所以,承租人不能以你们没有尽告知义务为由,要求解除租赁合同. 2,如果精神病人伤人,放火,比如把商店的承租人伤到或真的发放那个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给烧了,那么,造成的损失,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我们赔偿,法律肯定不会支持... 因为,精神病人实施的危害性行为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你们和承租人签订的是普通的转让合同,怎么会存在人身保障义务?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相对方的义务包括合同义务,附随义务,前合同和后合同义务 首先,合同义务指的是合同中签订的明示义务,你们不可能签订这样的条款,即人身保障条款...这不符合财产性合同的常理.... 其次,附随义务(合同履行中的义务)包括 A,及时通知的义务:这是指在履行合同中,及时通知对方履行合同义务的附随义务,而不是通知合同履行有危害危险的义务... B,协助义务:协助合同相对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C,提供必需条件的义务:指提供完成合同必需条件的义务... D,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在合同相对方未履行主合同义务等情况下,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应防止对方损失扩大... E,保密义务:在合同履行时获得对方商业秘密的时候,必须尽保密义务... 由于你们已经履行了合同,已经没有合同中的附随义务的问题了... 还有,前合同义务:指当事人为缔约而接触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各种说明.告知.注意.保护等义务,违反它即构成缔约过失... 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指前合同义务,我前面回答过了,你们不需要告知无法预知的合同风险,只需要告知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合同风险. 最后,后合同义务:指合同关系消灭后,当事人依照民法和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应当负有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以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了的善后事务.... 租门面的人经常半夜打电话到你母亲那里,请她来劝这个精神病人,你母亲去了以后,起初还管用,后来精神病人就连你母亲也不认识了,说明你们已经尽到了后合同义务中的作为的行为,尽到了合同义务. 而精神病人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把商店的承租人伤到或真的发放那个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给烧了),是你们所无法控制和作为的,必须寻求公力救济.... 综上所述,由于你们尽到了所以的合同义务,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你们赔偿,法律肯定不会支持...因为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就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法理上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 3,这个问题很棘手: 首先,对于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精神病人,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必须尽到监护职责。如果该监护人认为自己没有监护能力,可以向有关方面提出援助申请,否则精神病人出事,监护人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是从实践和实际生活来看,很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很难做到这点,首先是因为精神病是一种“高消费”病症,很容易使精神病人家庭处于贫困状态。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事实上形成了大多数精神病人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正在起草阶段的精神卫生法,应该有所改善,但是,对于没有颁布实施的法律,你们不能适用....根据公开的统计资料,全国只有20%的精神病人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其他80%的病人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有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省8000万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22.24万例,有93.13%的人未得到有效和系统的治疗。可以想像,在全国范围内,“散落民间”的精神病人群体是何等之庞大。这些人散落在社会上,有时就会成为“定时炸弹”,可能给人们带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仅为30%。我国平均1万多个精神病患者才能有1名专业精神病医师,软硬件设施都亟待提高。 从我国的精神卫生立法现状来看,我国曾于1985年着手起草《精神卫生法》,但至今仍未出台。就地方法规而言,目前也只有上海制定了《精神卫生条例》。 按照草案的要求,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起精神病人治疗和监护的经济责任,这对于经济不发达地方的政府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涉及多头,各方对于权力和义务的划分还有争议。在中央一级,除了公安、民政和卫生部门外,还包括财政等14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还没有结果。 其次,实践中除非精神病人实施了或正在实施具体危害性行为,公安机关才会会同卫生和民政部门对精神病人实施强制收容的措施...但是,由于经费的问题,实际上不久又会流入社会... 还有,你们既不是监护人,也不是相关单位(公安/卫生/民政等),你们不是适格的法律主体...居委会或街道也不是适格的主体. 4,唯一可以从法律角度实施的办法是: 首先,剥夺其父母的监护权:以其父母作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其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或街道)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依据法律:民法通则 第十八条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然后,指定监护人,无法指定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法律依据:民法通则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最后,作为监护人的居委会就可以行使监护人的权利..... 5,不过上述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漫长和痛苦的,如果精神卫生法能够尽快出台,有关单位就不能互相推诿了....你们也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从法理的角度,我只能帮到这里了,实践中的问题经常由于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和推诿而造成社会问题,法制的不健全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未尽告知义务(前合同义务),指的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可能危害合同义务的事项.本案中第三人是否产生精神病变,产生精神病变又是否会指向你的合同相对方造成损失,是订立合同时,无法预知的,如果把合同订立以前未发生的或很难预知的合同风险由一方承担,就超出了合同的附随义务,不受法律保护. 所以,承租人不能以你们没有尽告知义务为由,要求解除租赁合同. 2,如果精神病人伤人,放火,比如把商店的承租人伤到或真的发放那个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给烧了,那么,造成的损失,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我们赔偿,法律肯定不会支持... 因为,精神病人实施的危害性行为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你们和承租人签订的是普通的转让合同,怎么会存在人身保障义务?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相对方的义务包括合同义务,附随义务,前合同和后合同义务 首先,合同义务指的是合同中签订的明示义务,你们不可能签订这样的条款,即人身保障条款...这不符合财产性合同的常理.... 其次,附随义务(合同履行中的义务)包括 A,及时通知的义务:这是指在履行合同中,及时通知对方履行合同义务的附随义务,而不是通知合同履行有危害危险的义务... B,协助义务:协助合同相对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C,提供必需条件的义务:指提供完成合同必需条件的义务... D,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在合同相对方未履行主合同义务等情况下,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应防止对方损失扩大... E,保密义务:在合同履行时获得对方商业秘密的时候,必须尽保密义务... 由于你们已经履行了合同,已经没有合同中的附随义务的问题了... 还有,前合同义务:指当事人为缔约而接触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各种说明.告知.注意.保护等义务,违反它即构成缔约过失... 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指前合同义务,我前面回答过了,你们不需要告知无法预知的合同风险,只需要告知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合同风险. 最后,后合同义务:指合同关系消灭后,当事人依照民法和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应当负有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以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了的善后事务.... 租门面的人经常半夜打电话到你母亲那里,请她来劝这个精神病人,你母亲去了以后,起初还管用,后来精神病人就连你母亲也不认识了,说明你们已经尽到了后合同义务中的作为的行为,尽到了合同义务. 而精神病人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把商店的承租人伤到或真的发放那个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给烧了),是你们所无法控制和作为的,必须寻求公力救济.... 综上所述,由于你们尽到了所以的合同义务,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你们赔偿,法律肯定不会支持...因为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就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法理上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 3,这个问题很棘手: 首先,对于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精神病人,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必须尽到监护职责。如果该监护人认为自己没有监护能力,可以向有关方面提出援助申请,否则精神病人出事,监护人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是从实践和实际生活来看,很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很难做到这点,首先是因为精神病是一种“高消费”病症,很容易使精神病人家庭处于贫困状态。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事实上形成了大多数精神病人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正在起草阶段的精神卫生法,应该有所改善,但是,对于没有颁布实施的法律,你们不能适用....根据公开的统计资料,全国只有20%的精神病人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其他80%的病人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有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省8000万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22.24万例,有93.13%的人未得到有效和系统的治疗。可以想像,在全国范围内,“散落民间”的精神病人群体是何等之庞大。这些人散落在社会上,有时就会成为“定时炸弹”,可能给人们带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仅为30%。我国平均1万多个精神病患者才能有1名专业精神病医师,软硬件设施都亟待提高。 从我国的精神卫生立法现状来看,我国曾于1985年着手起草《精神卫生法》,但至今仍未出台。就地方法规而言,目前也只有上海制定了《精神卫生条例》。 按照草案的要求,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起精神病人治疗和监护的经济责任,这对于经济不发达地方的政府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涉及多头,各方对于权力和义务的划分还有争议。在中央一级,除了公安、民政和卫生部门外,还包括财政等14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还没有结果。 其次,实践中除非精神病人实施了或正在实施具体危害性行为,公安机关才会会同卫生和民政部门对精神病人实施强制收容的措施...但是,由于经费的问题,实际上不久又会流入社会... 还有,你们既不是监护人,也不是相关单位(公安/卫生/民政等),你们不是适格的法律主体...居委会或街道也不是适格的主体. 4,唯一可以从法律角度实施的办法是: 首先,剥夺其父母的监护权:以其父母作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其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或街道)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依据法律:民法通则 第十八条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然后,指定监护人,无法指定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法律依据:民法通则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最后,作为监护人的居委会就可以行使监护人的权利..... 5,不过上述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漫长和痛苦的,如果精神卫生法能够尽快出台,有关单位就不能互相推诿了....你们也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从法理的角度,我只能帮到这里了,实践中的问题经常由于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和推诿而造成社会问题,法制的不健全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未尽告知义务(前合同义务),指的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可能危害合同义务的事项.本案中第三人是否产生精神病变,产生精神病变又是否会指向你的合同相对方造成损失,是订立合同时,无法预知的,如果把合同订立以前未发生的或很难预知的合同风险由一方承担,就超出了合同的附随义务,不受法律保护. 所以,承租人不能以你们没有尽告知义务为由,要求解除租赁合同. 2,如果精神病人伤人,放火,比如把商店的承租人伤到或真的发放那个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给烧了,那么,造成的损失,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我们赔偿,法律肯定不会支持... 因为,精神病人实施的危害性行为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你们和承租人签订的是普通的转让合同,怎么会存在人身保障义务?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相对方的义务包括合同义务,附随义务,前合同和后合同义务 首先,合同义务指的是合同中签订的明示义务,你们不可能签订这样的条款,即人身保障条款...这不符合财产性合同的常理.... 其次,附随义务(合同履行中的义务)包括 A,及时通知的义务:这是指在履行合同中,及时通知对方履行合同义务的附随义务,而不是通知合同履行有危害危险的义务... B,协助义务:协助合同相对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C,提供必需条件的义务:指提供完成合同必需条件的义务... D,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在合同相对方未履行主合同义务等情况下,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应防止对方损失扩大... E,保密义务:在合同履行时获得对方商业秘密的时候,必须尽保密义务... 由于你们已经履行了合同,已经没有合同中的附随义务的问题了... 还有,前合同义务:指当事人为缔约而接触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各种说明.告知.注意.保护等义务,违反它即构成缔约过失... 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指前合同义务,我前面回答过了,你们不需要告知无法预知的合同风险,只需要告知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合同风险. 最后,后合同义务:指合同关系消灭后,当事人依照民法和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应当负有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以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了的善后事务.... 租门面的人经常半夜打电话到你母亲那里,请她来劝这个精神病人,你母亲去了以后,起初还管用,后来精神病人就连你母亲也不认识了,说明你们已经尽到了后合同义务中的作为的行为,尽到了合同义务. 而精神病人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把商店的承租人伤到或真的发放那个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给烧了),是你们所无法控制和作为的,必须寻求公力救济.... 综上所述,由于你们尽到了所以的合同义务,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你们赔偿,法律肯定不会支持...因为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就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法理上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 3,这个问题很棘手: 首先,对于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精神病人,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必须尽到监护职责。如果该监护人认为自己没有监护能力,可以向有关方面提出援助申请,否则精神病人出事,监护人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是从实践和实际生活来看,很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很难做到这点,首先是因为精神病是一种“高消费”病症,很容易使精神病人家庭处于贫困状态。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事实上形成了大多数精神病人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正在起草阶段的精神卫生法,应该有所改善,但是,对于没有颁布实施的法律,你们不能适用....根据公开的统计资料,全国只有20%的精神病人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其他80%的病人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有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省8000万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22.24万例,有93.13%的人未得到有效和系统的治疗。可以想像,在全国范围内,“散落民间”的精神病人群体是何等之庞大。这些人散落在社会上,有时就会成为“定时炸弹”,可能给人们带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仅为30%。我国平均1万多个精神病患者才能有1名专业精神病医师,软硬件设施都亟待提高。 从我国的精神卫生立法现状来看,我国曾于1985年着手起草《精神卫生法》,但至今仍未出台。就地方法规而言,目前也只有上海制定了《精神卫生条例》。 按照草案的要求,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起精神病人治疗和监护的经济责任,这对于经济不发达地方的政府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涉及多头,各方对于权力和义务的划分还有争议。在中央一级,除了公安、民政和卫生部门外,还包括财政等14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还没有结果。 其次,实践中除非精神病人实施了或正在实施具体危害性行为,公安机关才会会同卫生和民政部门对精神病人实施强制收容的措施...但是,由于经费的问题,实际上不久又会流入社会... 还有,你们既不是监护人,也不是相关单位(公安/卫生/民政等),你们不是适格的法律主体...居委会或街道也不是适格的主体. 4,唯一可以从法律角度实施的办法是: 首先,剥夺其父母的监护权:以其父母作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其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或街道)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依据法律:民法通则 第十八条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然后,指定监护人,无法指定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法律依据:民法通则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最后,作为监护人的居委会就可以行使监护人的权利..... 5,不过上述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漫长和痛苦的,如果精神卫生法能够尽快出台,有关单位就不能互相推诿了....你们也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从法理的角度,我只能帮到这里了,实践中的问题经常由于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和推诿而造成社会问题,法制的不健全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未尽告知义务(前合同义务),指的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可能危害合同义务的事项.本案中第三人是否产生精神病变,产生精神病变又是否会指向你的合同相对方造成损失,是订立合同时,无法预知的,如果把合同订立以前未发生的或很难预知的合同风险由一方承担,就超出了合同的附随义务,不受法律保护. 所以,承租人不能以你们没有尽告知义务为由,要求解除租赁合同. 2,如果精神病人伤人,放火,比如把商店的承租人伤到或真的发放那个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给烧了,那么,造成的损失,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我们赔偿,法律肯定不会支持... 因为,精神病人实施的危害性行为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你们和承租人签订的是普通的转让合同,怎么会存在人身保障义务?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相对方的义务包括合同义务,附随义务,前合同和后合同义务 首先,合同义务指的是合同中签订的明示义务,你们不可能签订这样的条款,即人身保障条款...这不符合财产性合同的常理.... 其次,附随义务(合同履行中的义务)包括 A,及时通知的义务:这是指在履行合同中,及时通知对方履行合同义务的附随义务,而不是通知合同履行有危害危险的义务... B,协助义务:协助合同相对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C,提供必需条件的义务:指提供完成合同必需条件的义务... D,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在合同相对方未履行主合同义务等情况下,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应防止对方损失扩大... E,保密义务:在合同履行时获得对方商业秘密的时候,必须尽保密义务... 由于你们已经履行了合同,已经没有合同中的附随义务的问题了... 还有,前合同义务:指当事人为缔约而接触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各种说明.告知.注意.保护等义务,违反它即构成缔约过失... 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指前合同义务,我前面回答过了,你们不需要告知无法预知的合同风险,只需要告知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合同风险. 最后,后合同义务:指合同关系消灭后,当事人依照民法和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应当负有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以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了的善后事务.... 租门面的人经常半夜打电话到你母亲那里,请她来劝这个精神病人,你母亲去了以后,起初还管用,后来精神病人就连你母亲也不认识了,说明你们已经尽到了后合同义务中的作为的行为,尽到了合同义务. 而精神病人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把商店的承租人伤到或真的发放那个人命案件,或者把商店给烧了),是你们所无法控制和作为的,必须寻求公力救济.... 综上所述,由于你们尽到了所以的合同义务,如果承租人以前述的理由要求你们赔偿,法律肯定不会支持...因为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就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法理上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 3,这个问题很棘手: 首先,对于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精神病人,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必须尽到监护职责。如果该监护人认为自己没有监护能力,可以向有关方面提出援助申请,否则精神病人出事,监护人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是从实践和实际生活来看,很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很难做到这点,首先是因为精神病是一种“高消费”病症,很容易使精神病人家庭处于贫困状态。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事实上形成了大多数精神病人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正在起草阶段的精神卫生法,应该有所改善,但是,对于没有颁布实施的法律,你们不能适用....根据公开的统计资料,全国只有20%的精神病人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其他80%的病人都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有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省8000万人口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22.24万例,有93.13%的人未得到有效和系统的治疗。可以想像,在全国范围内,“散落民间”的精神病人群体是何等之庞大。这些人散落在社会上,有时就会成为“定时炸弹”,可能给人们带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和哈佛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仅为30%。我国平均1万多个精神病患者才能有1名专业精神病医师,软硬件设施都亟待提高。 从我国的精神卫生立法现状来看,我国曾于1985年着手起草《精神卫生法》,但至今仍未出台。就地方法规而言,目前也只有上海制定了《精神卫生条例》。 按照草案的要求,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起精神病人治疗和监护的经济责任,这对于经济不发达地方的政府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涉及多头,各方对于权力和义务的划分还有争议。在中央一级,除了公安、民政和卫生部门外,还包括财政等14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还没有结果。 其次,实践中除非精神病人实施了或正在实施具体危害性行为,公安机关才会会同卫生和民政部门对精神病人实施强制收容的措施...但是,由于经费的问题,实际上不久又会流入社会... 还有,你们既不是监护人,也不是相关单位(公安/卫生/民政等),你们不是适格的法律主体...居委会或街道也不是适格的主体. 4,唯一可以从法律角度实施的办法是: 首先,剥夺其父母的监护权:以其父母作为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其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或街道)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依据法律:民法通则 第十八条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

❻ 如何理解合同与合同法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合同(Contract),又称为契约、协议,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法律是关于市场交易规则的法律,不仅与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是"适用频率最高"的法律之一。在法律院校、系的教学计划中,计划没有不设合同法课程的。在非法律院校、系的教学计划中,也经常设置合同法课程。合同法律是民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将其作为独立的课程来设置,说明了合同法律的重要性。
《合同法》是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的一种。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依据,系统、全面地介绍、阐释了合同法基本原理、基本规则。该书的特色是: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践。该书每章都设置了因例,通过因例,使学生产生兴趣、进入角色,并在教材中对因例作了简要说明;每章之后,又以案例的方式提出思考题,使学生能够对法律现象有直观的了解、加深对法律规则的理解。第二,针对性强。该书充分考虑到了高职高专的特点和应当具有的知识结构,既阐述了法律的一般规定,也介绍了一般理论,注意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使读者对中国合同法能有正确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文笔简洁、流畅,篇幅适当。

❼ 合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法条依据

法律分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经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对于合同权利义务对等仍有明确规定,即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❽ 合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平等原则抄
合同当袭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
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2)自愿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原则
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
(5)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❾ 谈谈你对合同法的认识

对合同法的认识: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执行合同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合同法的灵魂。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区别其他法律的标志,集中体现了合同法的基本特征。
(一)平等、自愿原则
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订立合履行合同两个方面,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自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在合同法中,不仅对平等、自愿作了原则规定,而且在具体制度、具体规定方面体现平等、自愿原则。比较于三部合同法,许多是新规定。主要有:第一,在合同法第一章中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二,关于合同内容。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并在其他条款中规定,当事人就数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时,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才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关于合同形式。《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37条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第四,关于格式合同。一是明确了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提示义务,《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二是明确规定有些格式条款无效。《合同法》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三是对格式条款的解释作出特别规定。《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二)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里讲的公平,既表现在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公平处理,既要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违约方因较小的过失承担过重的责任;还表现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因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化,履行合同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诚实信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诚实,要表里如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复无常,也不能口惠而实不至。三是从当事人协商合同条款时起,就处于特殊的合作关系中,当事人应当恪守商业道德,履行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
在起草合同法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规定等价有偿原则。等价有偿是商品交换的规则,作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合同法,公平原则已经包含等价有偿的内容。公平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有价值相等的意思。我认为在合同法中还是用公平原则代替等价有偿原则为好。等价有偿作为商品交换的规律,并不表现在每次商品交换中,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不是商品价值,而是商品价格。只有在长时期的商品交换中,在价格围绕着价值的上下波动之中,才表现出等价有偿的规律。公平原则既表现在整个社会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现在个别的具体的合同之中,任何一个合同都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体现公平原则的精神。由于合同种类广泛性,有的合同属于无偿合同,用公平原则比等价有偿涵盖更宽一些,更能照顾千姿百态的各类合同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的适用面愈来愈宽。有人认为,按照恪守商业道德的要求,诚实信用原则包含公平的意思。除合同履行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以外,合同法规定诚实信用还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即前契约阶段,也适用合同终止后的特定情况,即后契约阶段。《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第43第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二条规定的是缔约过失责任,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依据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该条讲的是后契约义务,履行后契约义务的基本依据也是诚实信用原则。
(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条规定,集中表明二层含义,一是遵守法律(包括行政法规),二是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遵守法律,主要指的是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社会公共利益,一般都纳入行政法律关系或者刑事法律关系。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国家通过强制手段来保障实施的那些规定,譬如纳税、工商登记,不得破坏竞争秩序等规定。法律的任意性规定,是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或者排除适用的规定,基本上涉及的是当事人的个人利益或者团体利益。当然,法律的任意性规定,不是永远不能适用。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对合同的某个问题,当事人有争议,或者发生合同纠纷后,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达不成补充协议,又没有交易习惯等可以解决时,最后的武器就是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合同法的规定,除有关合同效力的规定、以及《合同法》第38条有关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等规定外,绝大多数都是任意性规定。
(四)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
《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该条规定主要适用于合同履行,为什么要写到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规定之中,给予高度重视呢?
中国在转轨时期,由于缺乏搞市场经济的经验,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经济秩序上有些混乱,合同履行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强调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现实意义很大。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首先是对当事人说的。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违反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也是对行政机关说的。行政机关不得干涉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合同,不得违法变更甚至撕毁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也是对审判机关说的。审判机关应当像遵守法律一样保护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普遍贯彻,那么,合同这一法律手段,必将大大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所以说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纲领,它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某一章节、某一制度,而贯穿整部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二大作用,其一是指导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指导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订各项规定,对审判人员如何适用合同法也起着指导作用。基本原则是正确理解具体条文的关键。基本原则的第二个作用是补充作用。对合同法的某个问题,法律缺乏具体规定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基本原则来确定,审判机关可以根据基本原则解决纠纷。

热点内容
司法考试粉笔 发布:2025-01-16 07:23:31 浏览:77
依法治企自查 发布:2025-01-16 06:57:55 浏览:509
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6:12:31 浏览:303
武大国际经济法研究生 发布:2025-01-16 06:00:44 浏览:559
国家和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5-01-16 05:57:13 浏览:423
国际经济法判断题 发布:2025-01-16 05:29:31 浏览:739
两会民法典草案 发布:2025-01-16 05:25:29 浏览:542
刑事诉讼法对应的实体法是 发布:2025-01-16 04:38:02 浏览:286
武进法院拍卖公告 发布:2025-01-16 04:28:07 浏览:760
中介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6 04:05:03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