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婚姻法
『壹』 南怀瑾与发妻结婚74年,两人有着怎样的爱情之路
“至远至近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我们都知道古代大部分人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而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很难走下去。
王翠凤替南怀瑾行孝,撑起了整个家,可以说没有王翠凤就没有南怀瑾的成就。所以我们一定要感恩身边一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
『贰』 南怀瑾:若想结交患难与共的真朋友,谨记这三条交友之道
曾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差不多会遇到2000万人左右,但是真正意义上能够和自己有来往的,也不过万人而已。而其中遇到真心朋友的概率,更是只有0.000049。
由此可见,真正的知己,太难求,也太难得。
因为真正懂你的真心朋友,永远会在你落难的时候,提供你最需要的关怀。他们就如同另一个自己,彼此之间相互守望,相互欣赏。
这些无关身份地位、年龄距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便能读懂你的言外之意与难言之隐。所以,当你拥有了知己,那就等同于将幸福拥入怀中了。
那么,在如此复杂的 社会 中,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结交患难与共的真朋友,规避那些心怀不轨,有害无利的真小人呢?
而今日我便要借此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的三条交友之道。这三条“秘辛”可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处世良方”。
对于我们识人,结交益友有着非常一定的指导意义。若是领悟通透了,好人缘会与你如影随形,别不信。
怎么才算是交真心朋友呢?说明白点,其实就是要我们在择友过程中学会“自主筛选”,分清楚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损友。多结良师益友,远离狐朋狗友,这才是交知己的关键所在。
南师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句话直截了当为我们提供了辨别益友、损友的参照标准。
释义是说:友直、友谅、友多闻,是有助益的朋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是损益的朋友。
咱们来分析一下南师的话。首先来讲,什么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呢?
所谓“友直”,就是指为人直率坦诚的朋友; “友谅”,就是指宽宏大度,有气量的朋友;第三种“友多闻”,就是指那些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朋友。
南师将这三种人,列为对个人有助益的朋友,要广泛结交,多多益善。
为什么这三种人值得我们深交呢?道理不难理解。
为人直率坦诚,说明对方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笑面虎”,他们有什么说什么,敢于指出对方的不是。和这种人交往,我们无需心存戒备。
其次,一个人宽宏大度,说明这种人不会斤斤计较,他们遇事能让则让,能忍则忍。和这种人相处不仅让人身心愉悦,同时也能在对方身上学到不少为人处世的大学问。
有道是:“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一个知识渊博,如行走的“知识库”出现在我们身边之时,我们一定要去“渴望”他们身上的智慧,去汲取并学习对方的优势。
面对这类人时,唯有保持尊重、谦卑、好学的态度,努力维持这段“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那么什么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友便辟”,就是指性格怪癖的人;“友善柔”,就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第三“友便佞”,就是指那些巧言令色,不做实事的人。
这三种人遇见了就一定要及时躲避。若是和对方沾上关系,过于亲近,祸患也就离自己不远了。
一个性格怪异的人是很难伺候的,他们为人阴晴不定,谁也弄不明白他们在想些什么。或许无意中就招惹了他们,届时再想要提防他们的恶意,就非常困难了。
个性软弱的人,同样是不易深交。这类人做事没有主见,很容易对他人产生过度的依赖感。
在生活中帮他一次两次,倒也未尝不可。可如果我们长时间帮助他们,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反而会让自己沾上不必要的麻烦,想要脱身就非常困难了。
如果说前两者的“特性”还可以勉强接受,那么巧言令色的“伪君子”就更坏了。这类人虽然能力不足,但是吹嘘拍马的功夫却是一流。
他们心机极重,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事物。对自己有利之人他们就会竭力奉承,而无利可图的人也会被他们果断抛弃。
所以,面对这类宵小之辈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划清界限,否则一旦自己成了对方耍心机的目标,那么祸端麻烦降临之时,可就真是报福无门,骑虎难下了。
南师说:“交友之本,在友其德,同人结交的初衷一定得是从道义的角度出发的,而非为了地位和利益。若是为了私利而结交,那么这种由利益搭建起来的 情感 定然是不牢固的,利在情在,利尽,情也就了散了。”
现在的人们看着电视屏幕上演绎的“真情意”,总是会发出感慨:
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感情就这么浓郁?为什么以前人与人间都是过命的交情,而现在为什么人与人间的感情却如一盘泥沙一样松散?
事实上,感情还是同样的感情,只是如今很多感情的背后,都夹杂着一种名为“利益”的杂质,所以它才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澄清。
就好像婚姻。从前,信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但是每个人对待感情的态度,却是那么纯真,爱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即使,有些人需要等待很多年,也依然无怨无悔。
而现如今,多少人把婚姻当成了踏板,当成了交易。比起与爱人厮守终生,高额的彩礼、嫁妆反倒更有诱惑力。
这种“以利为本”的婚姻又有什么幸福可言?离婚或许才是这段“滑稽婚姻”的最终归宿。
至此南师才会特此劝告我们:“友也者,友其德也。”交朋友是要为道义而交,不是为了地位而交,不是为了利用人,好让自己“扬名立万”而交。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道义之交”,其实就是单纯崇拜于对方的高尚品德,敬重对方的正义感,是那种不挟带任何条件、利益的交情。
这种交情是由心而发,它或许会像水一样淡然无味,但是这种交情更值得酝酿,也会更长远。
反之,若像小人之交一样,凡事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其味虽甘甜,但也会因为过于甜腻而断绝。
只有那些依靠道义,真正志同道合建立起来的友情,才是真友情,才是一辈子的真朋友,这一点一定要弄明白。
南师说:“领略交友之道属实不易,维系真挚友谊的手段更是让人为难,就好像很多人都无法把控人与人之间交往最舒适的距离。远了,就太疏离了;近了,就太随便了。
如果两个人过于‘熟不知礼’,日久就难免会互生怨怼,反而变成生疏了。所以老话所说的‘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说得不就是这么个意思吗?”
那么人与人之间最合适的接触方式是什么呢?南师给出了答案——“彼此可以亲近,但一生都需要保持恭敬”。
人没有恭敬心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恭敬心,那么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就很难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加以控束。
就好比现实中那些经常出口成脏,朋友之间开玩笑也没有个度,总喜欢拿别人的刺痛当成笑柄的人。
这种“陋行”说好听点是彼此关系要好,是对方大度不在意。可越是这么解释,实际上却是在反衬自己的“没有教养,不懂礼数”。
别人不计较是别人大度,你不在乎便是你自己没有德行。一个没有好的德行加持的人,纵使人前显贵,人后也必定要受人唾弃。
若是事态无关紧倒还好,可如果你的言谈举止间触碰了别人的逆鳞,那么自己就一定要为过去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
所以说,要想珍惜一段来之不易的情谊,保持恭敬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恭敬的最高境界就是:“亲而有间,疏而有密,合而不共,似而不同”。
在恭敬相处的过程中需要划分距离,讲究分寸,挤凑得太紧,不一定就会让彼此产生共鸣。唯有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这份感情持久,而这便是“礼敬”的作用和好处。
虽说“人不能无群”,但交友也一定需要慎密。正确的交友之道应该是:“择善而从、避利重义、保持恭敬。”
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正确的择友观和待友态度,那么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在生活中就一定能够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寒暑不渝的良师益友了。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带你一起识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叁』 婚姻的底线到底是什么(下)——男人昏了头,女人养头猪求答案
——(接头顶上的博文) 婚姻,这个难题谁能解呢?我说的都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啊!请男士们原谅,我说的都是女人的事情,因为,跟我说心里话的都是女人。不过我想,男人在婚姻中的烦恼,恐怕一点也不逊于女人吧。 昨晚,我看佛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讲《南禅七日》的光碟,不知怎么说到了婚姻,南先生说:“古人讲男婚女嫁,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男人昏了头,就结婚啊,女人呢?你看这个“嫁”字,女人旁边,上面宝盖头古代是房子的意思,下面那个字是“猪”的意思,女人嫁人敢情就是到一个房子里养一头猪啊!”听到这里,我简直笑死了,顺便告诉你们,南怀瑾先生讲法,不论是书还是光盘,都是极其幽默的,极其过瘾啊。 话说回来,想想,可不是这样吗——男孩子在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时,有几个没说过“没有你我活不了”的话?而立之后,可不是觉得自己当时“昏了头”?活不了?换一个没准儿活得更好呢!女人呢?几句好话立刻热血沸腾,马上认定“今生我是他的人了!”婚后呢?面对那个再也没有什么甜言蜜语的冷漠面孔,即使烦了还得做饭养着他啊——谁让他是老公孩子他(她)爹呢!日子总要过啊。 呵呵,其实,说的是有些难听了,可我觉得古人说到了婚姻的精髓部分。婚姻与爱情的确不同,如果你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整天自寻烦恼了。既然当时昏了头,难道再来一遍就会好吗?还不是再昏头一次?总归是要“养猪”,这头与那头真的就有本质的不同吗?(对不起,我绝没有贬低男人的意思,只是借用这个字而已,其实我自己也是猪婆。) 我个人觉得,离婚再婚的人(丧偶除外),大部分都会冲着自己缺少的部分去的,缺少关怀的会去寻细心体贴的人,缺少性的只盯着是否性感,没钱的除了车子房子什么也看不到,生不出孩子的只要能“下蛋”就行,不想要孩子的,只要同意“丁克”,一切OK……结果呢,恐怕是得到了这个又失去了那个,古人告诉过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别想得到完美无缺的东西,包括感情。因为在完美的刹那就已经开始残缺了,好比月亮,圆月只是瞬间而已,你只能得到相对的,如果你希望得到“完满”,对不起,你只会痛苦,只会烦恼。 这个世界有没有特别恩爱的夫妻?当然有了,很多很多,远的我不说了,就说我自己的父母吧,我妈在我爸面前,永远是可以任性的孩子,我妈到厨房去,我爸也会叮咛她“小心滑”。我妈有一阵子想去跳交谊舞(她年轻的时候能歌善舞),他们小区有老年交谊舞场,可我爸跳不好,没兴趣,我妈就非要教他,可是他总跳不好,我妈就说他笨,我爸没办法,就跟着学,总算学的差不多了,结果有人请我爸跳,回来我妈就生气,其实她也跟别的老头儿跳,几次下来,我爸说绝对再也不去跳舞了,可过不多久我妈还得拽着我爸去,就这样来来回回的。我老公时常对我说:“你别想把我跟你爸比,你爸是万里挑一的男人,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他俩永远同步,一起散步,还总一起下跳棋。我前几天头疼,我妈为了给我针灸一个疗程,就住到我这里,其实,我都提心吊胆的,每次他俩一分开住,两人都会出毛病,果不其然,几天之后,这两人居然同时都开始血压升高,这都不是一次两次了!我跟我妹妹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你说,咱爸咱妈怎么相互之间那么欣赏呢,谁看谁都那么顺眼!”真的,就几乎没看他俩谁说过谁的坏话!可你知道吗?并不是我爸完全为我妈付出的,年轻的时候,我妈承担了几乎所有家务和教育孩子的重担啊! 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比我们更年轻的一代人,想的更多的是自己,包括我也是这样——因为时代在变,不像老一代,谁也不敢想,跟自己结婚的那个人就会是厮守一生的人,是最终自己的“埋骨人”,正因为这个社会大环境,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往往会觉得“不值”。我的一个曾经的年轻同事就这样说过:“我干嘛非找一个同甘共苦的啊,我倒是跟他‘共苦’了,到了‘同甘’的时候,人家嫌我老了,跟别人同甘去了!”——这就是现状,所以现在奇奇怪怪的婚姻特别多,你也不能说那样就不好,可是,我们那会儿好歹还是“谈情说爱”,现在很多就是“谈车论房”,那个所谓的“婚前财产公证”不是摆明在讨价还价吗?不是摆明没打算过一辈子吗?!所以,恋爱结婚生育的黄金时期都过去了,大都市留下了一批极为优秀的“熟女”和“钻石王老五”。男人三四十尚算年轻——只要你够价!矬子也能变性感;女孩子十七八也没问题——只要你豁得出去!有资本就有人肯出钱啊。——哎,这个末法时代的世界,真的乱了。 我好像话说的有点远了,啰哩叭嗦,好像自己多智慧似的,其实也是迷在围城中的人啊,呵呵。真的很想请高人指点指点。佛说,要放下,可是尘世中的人要放下真的很难啊。我觉得修“大悲观”最管用。一想到人都那么不容易,一想到自己从老公这里毕竟得到了这么多,一想到我们不知道修了多少劫的缘分才走到了一起,一想到我们终究要分离,并且可能永远不会相聚(我这个身体总会死在他的前面),一想到,他是我的心肝佑佑的亲爹啊,一想到其实我们的日子过的也蛮有内容的……我的怨气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你说,婚姻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出轨,如果那两项比较弱,一出轨,事情就难办了;不过这不是绝对的,像我那个朋友,如果感情底子绝对深厚,并且没有外遇的人依赖性很强,可能会保住婚姻,但裂痕绝对会有;如果无性(被迫的),那两个因素还比较强,也许能保住婚姻,但保不齐两边都会对异性想入非非,可如果那两条太弱,就惨了,毕竟人都是容易受诱惑的动物。如果经济利益纠缠不清,其他两个都很好,估计至多就是埋怨埋怨,可如果再没爱或没性,完蛋了,危也! 如果三条都不怎么具备,当然婚姻就难保了,阿弥陀佛,幸好璞玉不是这“三无人员”可也算不上“三齐人员”,呵呵。可是还会有人能够维持这样的婚姻,并且享受这样的婚姻,并且能够认真快乐地去过每一天,有这样的人吗?有,那就是具有大慈悲的人——这样的人,连毫不相干的人,都会不求回报出手相助,何况自己的亲人?如果你要是看你的配偶外形不顺眼了,就修“白骨观”,这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法,你会看到,原来人剥掉了皮肉,敢情都一样啊(不信佛的人要骂死我了),——不过,这个境界可不是谁都能达到的,至少我连边儿还没摸到呢!所以说,婚姻的底线到底在哪里?答案就在这里——因人而异,苦乐来自“自心”啊! 俗话说,“婚姻是缘,无缘不聚;孩子是债,无债不来。”是善缘还是恶缘,是还债还是讨债,都是你的命,如果你觉得生活中还有那么一点点温情,还有那么一点点乐趣,还有那么一点点责任,那就好好地过吧——只要心中充满隐忍,充满慈悲,充满宽容,充满大爱,你的日子绝对会越过越好!!!相信我,更要相信佛啊!!
『肆』 南怀瑾为什么要娶二房
南怀瑾和王翠凤从小就青梅竹马,感情非常好。虽然他们是包办婚姻,可是双方都很乐意。婚后夫妻恩爱,王翠凤给南怀瑾生了两个儿子。
为了奔波事业,南怀瑾一年到头都是东奔西走,还跑到峨眉山闭关。而王翠凤就在家里照顾着老人的孩子,让南怀瑾后顾无忧。
1949年,南怀瑾来到台湾讲学,后来因为局势,再不能返回大陆,想到和家乡妻儿无法团聚,他就再婚了。南怀瑾的第二房妻子名叫杨向薇,来自吉林长春。
『伍』 佛经上的婚姻怎么看
『陆』 南怀瑾的生平简介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南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阐释,在长达40年的学术生涯中,著作达32种,其著作在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他对五四打倒孔家店的反思;他所提倡的经史合参、中外比照的研究方法,也正是当今文化复兴所需要的。 补充:南怀瑾是深受海内外华人喜爱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但在子女尤其是儿子南一鹏眼中,南怀瑾却不是那么严苛和“负责”,很多时候,他更像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南一鹏是陪伴南怀瑾时间最长的儿子,从出生到25岁那年出国留学,他一直在父亲身边。父亲于他而言,是半夜起床带他去看医生的慈父,也是请他喝人生中第一杯咖啡的朋友;他会顶着烈日陪孩子参加高考,也会在南一鹏调皮捣蛋时“家法伺候”。南一鹏说,他这辈子最感恩的事情,是父亲从来没有缺席过,而且在那个几乎所有父亲都极其严苛甚至不近人情的年代,父亲对待他的方式尤其平和、平等。 来源:《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