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规范性与其他社会规范
『壹』 法律的规范性
法较之其他社会规范在结构上更为严谨,为人们的行为设定了一种模式、标准或方向。一国、一地区的法律规范构成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个规范不仅规定行为本身,而且对作出或抑制某种行为的情况和条件,以及违反此项规定的法律后果也要予以规定。法学上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假定”,指此项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处理”,指权利、义务的设定,即行为规范本身;“制裁”,指违反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一、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有明显的区别:
1.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其适用和遵守要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其他社会规范既不由国家来制定,也不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
2.在一定的国家中,只能有统治阶级的法律规范,其他的社会规范则不同,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可以有不同阶级的规范,如既有统治阶级的道德,又有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3.除习惯法外,法律规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国家机关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规定出来,成为具体的制度。其他社会规范除某些社会团体制定的规章(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保证的性质)外,一般没有正式文件的形式,而大都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或社会生活习惯中。法律规范和统治阶级的其他社会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其他社会规范,在统治阶级认为必要时,也可以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为法律规范,获得法律规范的属性。
二、法律规范的制裁部分在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些法律明确地规定了制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7条:“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有些法律规范的制裁部分,规定在其他法律文件中。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制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2条中。不论制裁部分怎样规定,法律规范一般都有制裁,因为制裁是保证法律规范实现的强制措施,是法律规范的一个标志。
三、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是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的区别在于:义务性规范是设定作为义务,禁止性规范却是设定不作为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贰』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什么
法律分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其他规范,如道德、习俗等往往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其他规范一般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法的国家意志性法具有国家意志性,这是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之一,因此,将法同其他社会规范区别开来的并不是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叁』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什么
一、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什么
1、法与其他社会规范区别具体如下:
(1)认可度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
(2)强制力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二、法律资格证报考条件有什么
1、报考法律资格证的人员,前提是要具备中国国籍;
2、以坚定不移的态度,认真拥护国家宪法,依法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具备正确的、良好的政治素养,没有违法违纪的行为,同时业务素养也要有良好的表现;
4、对外的时候能呈现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5、全日制法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在满足其它条件后可直接报考。如果是非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则要取得法学、法律硕士,或者是从事3年法律工作,才能在其它条件否符合的基础上报考。
『肆』 法具有的特殊规范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法的规范性,法较之其他社会规范在结构上更为严谨,为人们的行为设定了一种模式、标准或方向。一国、一地区的法律规范构成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个规范不仅规定行为本身,而且对作出或抑制某种行为的情况和条件,以及违反此项规定的法律后果也要予以规定。法学上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假定”,指此项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处理”,指权利、义务的设定,即行为规范本身;“制裁”,指违反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其表现形式为:“如果……,则…,否则…。”也有学者把法律规范理解为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法律”是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中的一种专业,属于法学类专业的一种。社会业余人士也经常习惯的将法学专业称之为法律专业。
『伍』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
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区别在于认可度不同、强制力不同。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区别是认可度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强制力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日常生活,为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合法权益。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在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规范有哪些
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如下:
1、文明礼貌。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陆』 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
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如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其他规范,如道德、习俗等往往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社会规范指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
其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关系的具体化;社会规范可分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类。风俗习惯、部分道德规范及部分法律规范、宗教规范是不成文的法令、条例、规章和大部分法律、重要的教规是成文的风俗、道德、法律、宗教等都是社会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由此可见,社会规范包括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柒』 法律规范与其他规范的区别
法律规范与其他规范的区别包括:
1、强制性不同。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其适用和遵守要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其他社会规范既不由国家来制定,也不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
2、规范制度不同。在一定的国家中,只能有统治阶级的法律规范。其他的社会规范则不同,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可以有不同阶级的规范,如既有统治阶级的道德,又有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法律规范的分类有哪些
1、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捌』 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
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其他规范如道德、习俗等往往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其他规范一般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法律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如下:
1、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两种形式;
2、法律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3、法律对人的行为具有教育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实景作用和示范作用;
4、通过法律,人们可以事前预计到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在法律上是有效还是无效,会有什么法律后果等;
5、法律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6、法律的社会作用,是执法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为实现阶级统治的社会目的而发挥的作用;
7、法律的社会作用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意识政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
(2)社会职能,即履行社会公共事物。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了解、学习以及遵守法律是十分重要的,了解法律的意义有助于个人培养积极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玖』 法的规范性
法的规范性,法较之其他社会规范在结构上更为严谨,为人们的行为设定了一种模式、标准或方向。一国、一地区的法律规范构成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个规范不仅规定行为本身,而且对作出或抑制某种行为的情况和条件,以及违反此项规定的法律后果也要予以规定。法学上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假定”,指此项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处理”,指权利、义务的设定,即行为规范本身;“制裁”,指违反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其表现形式为:“如果……,则…,否则…。”也有学者把法律规范理解为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
法律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因为,第一,法律具有概括性;它是一般的、概括的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被反复适用。
第二,法律的构成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这不仅表现在法律规范的在量的方面占主导地位,而且法律概念法律原则等要素是为法律规范服务的。
第三,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这是法律的规范性最明显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