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线作业
A. 15劳动保障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1.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 )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2. 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 )的形式出现的。
a. 工会立法
b. 政府立法
c. 工厂立法
d. 议会立法
3.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 )。
a. 18世纪晚期
b. 19世纪初
c. 19世纪上半叶
d. 19世纪下半叶
4. 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 )。
a. 《国际劳工宪章》
b. 《国际劳工标准》
c. 《国际劳工条约》
d. 《国际劳工章程》
5.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劳动法中所指劳动的特征的是( )。
a. 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
b.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
c.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劳雇关系的劳动
d.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有意识、有目的的
活动
6. 从( )角度分类,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
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a. 工人运动
b. 职业
c. 资本的组织形式
d. 集体谈判
7. 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 )。
a.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b. 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
c. 我国境内设立企业派驻境外的劳动者
d. 我国境内的个体经济组织
8. 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
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 )中独立出来的。
a. 民法
b. 经济法
c. 行政法
d. 社会保障法
9. 与劳动法相邻近的法律部门最密切的是( )。
a. 民法
b. 经济法
c. 行政法
d. 社会保障法
10. ( )在各项劳动权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
a. 职业安全权
b. 休息权
c. 劳动就业权
d. 报酬权
(提问者:应届毕业生网友,提问时间:2009年05月13日)
--------------------------------------------------------------------------------
答:
1.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a. 英国 )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 2. 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c. 工厂立法 )的形式出现的。 3.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 d. 19世纪下半叶 )。 4. 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b. 《国际劳工标准》 )。 5.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劳动法中所指劳动的特征的是( d. 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有意识、有目的的 )。 6. 从( a. 工人运动 )角度分类,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 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7. 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b. 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 )。 8. 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 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 a. 民法 )中独立出来的。 9. 与劳动法相邻近的法律部门最密切的是(d. 社会保障法 )。 10. ( c. 劳动就业权)在各项劳动权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配第-克拉克定理表明:劳动力的转移方向为( )
A、一产→二产→三产
B、二产→三产→一产
C、三产→一产→二产
D、三产→二产→一产
B.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有什么区别
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的关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C.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讲的是什么
劳动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紧密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保障法是调整有关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运用范围①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括特定的劳动关系及与特定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特定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的特定部分。这种特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于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二是这种劳动只限于基于劳动合同义务所为的职业性的有偿劳动。
.与特定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劳动行政管理关系。如国家有关机关与雇员和雇主之间因安置就业、组织培训、招收、调配等问题而发生的关系。
执行劳动保险方面的关系。国家劳动保障管理机构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执行劳动保险法规而发生的关系。
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有关的国家机关和机构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调解、仲裁和审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
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国家有关机关与雇员和雇主之间由于监督、检查劳动法律的贯彻执行而发生的关系。
工会组织、工会会员与国家机关或与雇主之间由于开展工会活动以及代表会员为维护会员利益开展斗争而发生的关系。
综上所述,劳动法是调整特定劳动关系以及与特定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②劳动法的运用范围。
劳动法运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本法执行。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为:以国家保险为主体的公共保险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即公共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雇主补充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和个人储蓄保险领域的社会关系。
社会保障法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和社会福利法三部分。社会救助法是调整社会救助关系的法律规范。社会救助关系是在国家、社会团体和受益人之间,因社会救助费用、义务和服务项目的实施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福利法是调整社会福利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福利关系是在国家、社会团体和受益人之间,因社会福利费用的提供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及管理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保险法是调整以国家公共保险为主体的多支柱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法律关系主体涉及不同类型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受益人。
D.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作业
1d,2b,3c,4a,5d,6b,7a,8b,9d,10a,11c,12b,13c,14d,15c
E.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
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
3、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首先社会保障法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其次,社会保障法为劳动关系的延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区别:
1、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
2、法律部门:在中央,设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地方上,各级政府都设有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行政机关或具体工作部门。
3、关系的主体: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
4、立法目的:劳动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全。
5、解决程序:社会保障法引发的劳动争议,由于具有某些私法关系的特点,主要适用民事程序来解决;劳动法争议引发的争议,由于具有较强的公法性,应主要采用行政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F. 劳动保障法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劳动法
(制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工伤保险条例
(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4月27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7〕26号1997年7月16日)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7年12月14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GB/T16180-2006)
G. 社会保障法和劳动法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联系非常密切的两个法律部门,他们都与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有关。但作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它们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H. 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自考试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试题
自考考试网 更新:2011-8-27 编辑:静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规定具体行为规则的部分,被称为( )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适用
2.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被称为( )
A.法律冲突 B.法律事件
C.法律行为 D.法律事实
3.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劳动保障部内设机构或者其他机构认为需要制定劳动保障部部门规章的,应( )
A.向劳动保障部报请立项 B.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C.向国家司法机关报请立项 D.向国家权力机关报请立项
4.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 )
A.应当自公布之日起20日后施行 B.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C.可以自公布之日起即时施行 D.必须自公布之日起即时施行
5.根据劳动关系所具有的隶属性和人身性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的基本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说明的是劳动法基本原则中的( )
A.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 B.劳动条件的基准化
C.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 D.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6.依法征收社会保险费,并按照规定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主体,被称为( )
A.管理人 B.监督人
C.投保人 D.保险人
7.按照行政检查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劳动保障行政检查分为( )
A.主动检查和被动检查 B.一般检查和特定检查
C.联合检查和单项检查 D.全面检查和专门检查
8.在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中,迟延缴纳罚款属于( )
A.代执行 B.代履行
C.执行罚 D.直接强制
9.劳动保障监察是由法定的专门机关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这体现了劳动保障监察的( )
A.强制性 B.专门性
C.行政性 D.法定性
10.为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公示义务,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监察员应当依法遵守( )
A.罚缴分离制度 B.回避制度
C.听证制度 D.告知制度
11.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查处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程序的第三步是( )
A.案件处理 B.立案
C.案件移送 D.调查取证
12.其作用主要是维护劳动保障法制和政令的统一,解决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是( )
A.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情况的报告制度
B.重大具体劳动保障行政行为的审核制度
C.劳动保障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
D.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
13.就某一方面的内容,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专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独立实施监督检查的一种方式,称为( )
A.自查 B.独立检查
C.抽查 D.联合检查
14.法律责任构成的核心要素是( )
A.因果关系 B.责任主体
C.违法行为 D.损害后果
15.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是(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管理责任
16.行政复议的受理、审查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时限,按期执行有关的程序,并作出裁决,这体现了行政复议的( )
A.便民原则 B.合法原则
C.及时原则 D.公正原则
17.行政复议程序的第四个步骤是( )
A.行政复议的受理 B.行政复议的申请
C.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 D.行政复议的决定
18.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宣告授予发明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授予发明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属于( )
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D.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19.我国的《劳动法》颁布于( )
A.1991年 B.1994年
C.1998年 D.2003年
20.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 )
A.两年 B.一年
C.六个月 D.三个月
21.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金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是( )
A.行政赔偿 B.行政追偿
C.行政追惩 D.国家赔偿
22.在劳动保障部门使用的行政文书中,适用奖惩有关人员的是( )
A.部令 B.决定
C.公告 D.通报
23.劳动保障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文书中,适用于劳动保障行政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行政管理相对人有轻微违法行为,暂不作出行政处罚,以书面形式令其在一定期限内自行改正的是( )
A.《劳动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
B.《关于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书》
C.《关于对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D.《行政复议受理通知书》
24.国际劳工组织1936年的第52号《带薪休假公约》规定,凡适用本公约人员连续服务满一年后,有享受工资照付年假的权利,假期应有至少( )
A.6个工作日 B.7个工作日
C.10个工作日 D.15个工作日
25.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组织最正式的监督程序是( )
A.定期监督 B.申诉
C.控诉 D.直接接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制程度,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 )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E.确定性规范
27.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包括(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事基本制度
C.犯罪和刑罚 D.基本经济制度
E.地方性事务
28.下列属于劳动保障行政许可事项的有( )
A.从事补充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资格认定
B.劳动仲裁员资格的考核认定
C.技工学校设立审批
D.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
E.外国人入境就业审批
29.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的内容涉及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有( )
A.就业管理 B.职业介绍管理
C.社会保险管理 D.工资管理
E.劳动合同管理
30.从监督的内容来看,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是( )
A.对法人遵守行政法律法规的监督 B.对行政主体行为合法性的监督
C.对公民个人遵守行政法律法规的监督 D.对其他组织遵守行政法律法规的监督
E.对公务人员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
31.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繁多,在行为责任方面,主要有( )
A.责令改正 B.通报批评
C.停止违法行为 D.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
E.履行职务或法定义务
32.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 )
A.申请人 B.鉴定人
C.被申请人 D.证人
E.第三人
33.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正确的提法有( )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B.由行政机关口头委托的组织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C.非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共同作出行政决定的,共同构成被告
D.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该派出机构作为被告
E.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34.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包括( )
A.对不符合拘留条件的人实施了拘留
B.拘留超过了法定的期限
C.行政机关实施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
D.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
E.使用枪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
35.在关于社会保障的国际劳工公约中,正确的提法有( )
A.在农业中规定实行强制疾病保险制度,其津贴待遇包括免费治疗和提供药品及器械
B.对残废者提供康复服务的义务
C.强调给达到规定年龄(不小于60岁)受保人支付老年年金
D.对失业者支付津贴
E.本国人和非本国人在社会保障的9个部分享有平等待遇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社会保险法
37.行政行为
38.劳动保障行政处理
39.劳动保障行政争议
40.行政赔偿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法的作用。
42.简述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
43.简述劳动保障法律责任的特征。
44.简述行政诉讼的特征。
45.简述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督的特征。
47.试述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主要特点。
I.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如下:1、社会保障法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在社会保险领域存在交叉;3、社会保障法对劳动法功能的发挥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J.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案例题,求答案,回答的好可以追加分
第一、1)不能。因为谢某和皮革厂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对于劳动争议来说,劳动争议仲裁是必经程序,所以,谢某必须先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才能起诉。
(2)该条款无效,劳动合同有效。根据工伤保险法的规定,对于已经发生的职业伤害事实,即使雇主没有任何过失和直接责任,也应当承担善后处理和经济赔偿责任。而且,雇主承担的是无条件赔偿责任,即无论职工个人有无违反操作规程的因素,雇主均应依法赔偿经济损失和得到必要的医疗服务待遇。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要符合工作地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法律规定。部分内容违法的合同仅该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内容的合法性。
(3)不能,因为根据《劳动法》第29条的规定,劳动者在患职业病或因公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上市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1)试用期为1年违反劳动法规定。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而不是1年。
(2)合同中规定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60天通知用人单位,这一约定违法。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而不是60天。
(3)试用期内不得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违法。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须征得厂方同意,这一约定违法。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并没有规定必须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因此广方不负责转移档案关系的约定也是违法的。
第三、1)属于工伤,符合《工伤保险条理》规定条件
2)不可以
3)
我尽力了 就找到这么多答案 想自己答 但是劳动法 才刚开始学 怕误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