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62条第4款

合同法62条第4款

发布时间: 2023-01-02 17:37:35

❶ 借款合同中,借款期限是一年,同时约定连带担保方担保期间为二年,请问这样的约定合法吗

你说的应当是一种保证行为,就其担保期限其实就是确定保证期间的问题。我给你具体分析一下:
1、保证合同依托于主合同(借款合同)存在,主合同无效从合同即无效。首先民间借贷中经常出现无约定期限的借款协议,那么其到期期限即主张权利之日,债权人主张权利之日视为合同履行期届满,所以我们应当首先确认其借款合同什么时间内有效,《合同法》第62条第4款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第206条规定:借款期限没有约定的,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归还。按照诉讼时效的起点规定,是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开始计算,而“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就是指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履行而遭到拒绝;“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是指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到期而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在合同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考虑前一种情形。也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对于没有约定还款时间的借款合同,债权人提起诉讼的,除非债务人能够提出相反的证据,否则一般不以诉讼时效限制债权人的起诉,因为法院正是认为债权人提起诉讼就是一种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请求方式。但是债权人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就是将自己向法院的诉讼视为第一次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这也就意味着债务人没有逾期还款,那么债权人将无法向债务人请求支付逾期违约利息。既然无约定返还借款的具体期限,出借人就可选择随时主张对方当即履行返还借款,但不能超过20年的最长时效期间。这意思就是说无约定返还借款的借条最长到期日是20年后的借款日前一天。
2、保证期间与借款到期日是个不同的概念,它是依托与借款期限存在的,如未约定保证期间,则是债务履行期届满后6个月,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这里有一个前置条件,就是该约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32条规定:保证期间的约定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未约定保证期间,因此其保证期间还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6个月。
3、这样就要分三种情况了,第一种情况保证人能举证债权人在约定的保证期限到期日之前主张过债权的,那么该借款合同的保证期间即为债权人主张债权之日起到约定保证期限到期日止;第二种情况债权人在约定保证期限到期日以后主张债权的,保证人的约定保证期限则在事实上早于主债权的履行期限,则依法应当认定为债权人主张债权之日起6个月;第三种情况债权人在法定的20年内一直未主张债权,那么期保证行为还是依托于主债权长期存在,保证期间将在债权人主张债权之日起产生....依据为《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三十三条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4、保证形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法》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前款规定的权利:(一)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二)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三)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前款规定的权利的。《担保法》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5、楼上的答复遗漏了相关司法解释的条款,是不适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❷ 欠条问题

借款合同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利息内容一般是被认定不要利息的,要不然你说要利息,借的人说当初没说有利息这样法官只能按证据来,就是当初没约定过所以要不回利息。

本来没有规定还款日期也是能要回来的,但是2003年到现在太久了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了,很难胜诉,但是法律规定法官是不能自己提出诉讼时效的帮助被告人抗辩的,你只能期待借款人不知道这个东西,要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话法院是会直接驳回要求还款的请求的。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趁现在你再去和借你钱的人协商让让重新写一张欠条,可以让他把原来那张借款换成现在重新借的,然后重新产生债权再去法院起诉,要是他既不肯重写也不肯还还知道诉讼时效抗辩的话那就是真要不回来了。

❸ 合同法就合同当事人在合同生效后,正确履行合同有何规定

1.合同履行的概念
合同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依据合同条款的规定,实现各自享有的权利,并承担各自负有的义务。合同的履行,就其实质来说,是合同当事人在合同生效后,全面地、适当地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
2.合同履行的原则
《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适当履行的原则
全面、适当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包括履行义务的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以及履行的方式、地点、期限等,都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
2)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也是《合同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它贯穿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全过程。因此,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要讲诚实,要守信用,要善意,当事人双方要互相协作,合同才能圆满地履行。
3)公平合理,促进合同履行的原则
合同当事人双方自订立合同时起,直到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以及发生争议时对纠纷的解决,都应当依据公平合理的原则,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善意地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等附随义务。
4)当事人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的原则
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合同法》在若干条款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合同的变更,分别作了专门的规定。这些规定更加完善了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并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合同履行中条款空缺的法律适用
1)合同条款空缺的概念
合同条款空缺,是指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约定有缺陷,依法采取完善或妥善处理的法律行为。
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对合同条款的约定应当明确、具体,以便于合同履行。然而,由于某些当事人因合同法律知识的欠缺,对事物认识上的错误以及疏忽大意等原因,而出现欠缺某些条款或者条款约定不明确,致使合同难以履行,为了维护合同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法律规定允许当事人之间可以约定,采取措施,补救合同条款空缺的问题。2)协议补充、按照有关规定或者交易习惯
《合同法》第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协议补充,是指合同当事人对没能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合同内容通过协商的办法订立补充协议,该协议是对原合同内容的补充,因而成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
●合同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是指在合同当事人就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合同内容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合同的其他方面的内容确定;或者按照人们在同样的合同交易中通常或者采用的合同内容(即交易习惯)予以补充或者加以确定。
3)合同内容不明确,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时的法律适用
《合同法》第62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4.合同中规定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法律规定
《合同法》第63条规定:“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5.合同履行中的第三人
依据法律规定,合同履行中,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原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债务法律关系并不因此而变更。
1)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
《合同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即债务人本应向债权人履行债务,而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但原债权人的地位不变。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合同也被称作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依据法律规定,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2)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
●《合同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是指经当事人双方约定由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并不因履行债务而成为合同的当事人。
●第三人替代债务人履行债务,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且未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增加费用,此种履行在法律上是有效的。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必须符合一定条件:第一,与向第三人履行的情况相同,在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时,该第三人并没有成为合同的当事人,仅是债务履行的辅助人;第二,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时,必须经当事人协商一致,特别是征得债权人的同意;第三,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时,对债权人不得造成消极影响,即第三人代为履行不能损害债权人的权益。
●依据法律规定,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❹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未订立集体合同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将其违法行为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取消其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评优评先资格;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的;(二)拒绝就订立集体合同与职工一方进行集体协商或者故意拖延订立集体合同的;(三)不提供或者不如实向职工一方集体协商代表提供订立集体合同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四)打击报复职工一方集体协商代表,违法解除职工一方集体协商代表劳动合同的;(五)劳动规章制度规定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六)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七)未将集体合同文本、劳动用工信息、工资调整实施方案报劳动行政部门审查或者备案的。

❺ 《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的规定是什么

《合同法》第六十二条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5)合同法62条第4款扩展阅读

合同是约束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最直接的根据。我国民法里规定了要遵守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就事宜自行约定就是该原则的体现。然而,实际中的民事行为往往是复杂的,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很难将所有事项都做出明确的约定。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合同履行规则还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具体规范。它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主体适当;

(2)履行标的适当;

(3)履行期限适当;

(4)履行方式适当;

(5)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债权人应当适当受领给付;

(6)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应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7)因故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8)发生合同纠纷时,各自应主动承担责任,不得推诿。

❻ 保险合同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吗

保险合同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吗

一、保险合同与其它合同共有的特征:1、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之间达成的协议通常不能算作具有约束力的合同。2、保险合同是当事人双方表示一致的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任何一方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能进行非法干预。3、保险合同必须合法,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一方不能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二、保险合同独有的特征:1、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2、诚实信用原则的告知义务。3、保险合同是一种双务合同。4、保险合同是一种附合合同。5、保险合同是一种射幸合同。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肯定条件的民事行为应该就是 成立条件 例如 如果你考上大学我就给你10元
附否定条件的民事行为可以理解为解除条件或者终止条件 例如 我答应每个月借你10元钱 但你满18周岁以后我就不借给你了

什么叫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就发生效果意思所负载的权利义务关系。当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意思确定后,行为人的预期目的没有出现,这时法律行为生效可能会违背行为人的初衷。例如:某人大学毕业前找到了工作单位,单位要与其签劳动合同,但他又考了研究生,如果已经签合同,考上了研究生就不可能再履行劳动合同,这样就会违约;如果不签合同,万一考不上研究生再签合同该单位可能就已另有人选,就会面临失业。如果允许劳动合同附条件,将考不上研究生作为合同的生效要件,一旦考上研究生合同因条件不成就不生效,考不上就生效,就完全符合了行为人的内心意思,达到两全其美。这类民事法律行为就是附条件法律行为。民法通则第62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这一规定,是为方便人们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能够灵活地控制行为效力暂不发生,或使已经发生的效力及时终止的制度,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不成立?什么样的条件不成立呢

你所说的属于附否定条件的民事行为,是以某种客观事实的发生或者不发生为标准将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分为附肯定条件的民事行为和附否定条件的民事行为。
肯定条件以一定客观事实的发生为条件成就,而以所附事实不发生为条件不成就;否定条件以一定事实的不发生为条件成就,而以一定事实的发生为条件不成就。甲不被他儿子故意杀死--这是否定条件。

该民事行为是附条件还是附期限

耿某给宋某出具的欠条所载内容客观真实,耿某负有还款义务,这一点毫无争议。但对于耿某应于何时履行还款义务,宋某在燃气公司没有偿付耿某欠款之前要求耿某偿还债务的请求是否应当支持,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虽然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限,但双方约定了待燃气公司偿还耿某欠款之后,耿某再履行付款义务,这表明耿某在欠条中所承诺的付款行为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但双方所附期限不明确。我国《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依据该项规定,耿某应当在宋某请求其履行还款义务时,向宋某支付投资款,所以法院应当支持宋某的诉讼请求。另一种意见认为,协议中耿某承诺的付款行为应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协议约定,待燃气公司将欠耿某的钱付清后,耿某才履行向宋某支付投资款的义务,因此协议中约定耿某的付款行为应为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前,该民事法律行为不生效,因此耿某在燃气公司向自己付清欠款之前,可以不履行向宋某支付投资款的义务。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意思表示当中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就发生效果意思所负载的权利义务关系。当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意思确定后,行为人的预期目的没有出现,这时法律行为生效可能会违背行为人的初衷。
民法通则第62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

附条件民事行为.举例说明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设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的成就与否决定名师法律行为的效力的发生或者是消灭的民事行为。 所附条件必须有以下特点:须危尚未发生的客观事实。须为发生与否不能确定的事实。须未合法的事实。须未当事人约定的事实。须与当事人欲发生的法律效果不相矛盾。 所谓条件的成就,就是约定的作为条件的客观事实出现。所谓条件不成就,也就是约定作为条件的客观事实未出现。 条件又可以分为很多的种类。根据所附条件的作用,分为停止条件和解除条件。停止条件又称延缓条件,指关系法律行为效力发生的条件。解除条件,是指关系法律行为效力消灭的行为。根据作为条件的内容,分为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积极条件又称肯定条件,是指以某种客观事实的发生为内容的条件。消极条件又称否定条件,是指以某种客观事实的不发生为内容的条件。根据条件可否由当事人的意思决定其成否,分为随意条件、偶成条件、混合条件。随意条件,是指可由当事人一方的意思决定其成否的条件。偶成条件,是指以偶然发生的事实而决定其成否的条件。混合条件,是指由当事人的意思与偶然事实混合决定其是否成就的条件。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的条件违背法律规定,应当认定该民事行为:A.有效 B.无效 C.部分无效 D.为未附条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
第六十条 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
第五十三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第五十六条 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条 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什么是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指在其中设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就作为决定效力发生或消灭的依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出租人甲与承租人乙签订租赁合同,并以出租人甲的女儿考上大学作为租赁合同生效的条件,那么如果出租人甲的女儿未考上大学,租赁合同就不发生效力。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的前提。在法律行为中附加一定的期限,可以控制法律行为生效、失效时间,使其适应当事人特殊的主观意愿。该项期限应为当事人所约定,如果不是当事人约定的,而是法律直接规定或是民事法律行为性质上当然应有的限制,则不构成此处的期限。

民事行为所附条件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在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所谓条件就是当事人所约定的,具有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或者终止法律效力的客观情况。它属于法律事实的范畴。
但是,当事人约定的客观情况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律要求,才构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所附条件,发挥其产生或终止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作用。,
1.条件应当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即具有未来性,如果当事人约定的事实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则不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2.条件应当是当事人在约定时不知道其将来是否发生,即具有或然性,如果当事人在约定之时确知其在将来必须发生或者必须不发生的事实,则均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3.条件应当是当事人依其意志所选择的事实,即具有意定性。如果是法律规定的条件则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4.条件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因此,当事人作为条件所约定的事实就不得违反法律规范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有悖于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5条规定的,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所附条件违背法律规定的,应当认定该民事行为无效。
5.条件应当是约定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从而,如果当事人约定的事实是为了其他目的,则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三)条件的种类及其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可以进一步加以分类:
1.按条件的作用,分为延缓条件和解除条件。前者的作用在于使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效力,即民事法律行为在成立时暂不生效,而当所附条件成就时,才引起民事法律行为之法律效力的产生。
后者的作用则在于使民事法律行为解除效力,即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之时即行生效,而当所附条件成就是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解除。
应当注意的是,根据合同法第45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不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正当地阻止或者促成条件成就,否则,不正当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而不正当促成条件成就的,则视为条件不成就。
2.按条件的内容,分为肯定条件和否定条件,凡是以约定事实的发生作为条件内容的,就是肯定条件;而凡是以约定事实的不发生作为条件内容的,就是否定条件。

❼ 基本案情 :林某系养鱼专业户,与鱼苗养殖场签订了良种鱼苗引进合同。合同约定,良种鱼苗款共10万元,林某

第一问:不能。
1.合同中未规定合同履行地点。据此,依据合同法第61条规定:达成补充协议,不能达成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协习惯确定。
2.显然,林某和养殖场并未达成补充协议;
3.合同法第62条第4款,关于履行地不明的规定。鱼苗显然属于“其他标的”,因此,履行地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即养殖场所在地。由此得出,从林某将鱼
苗拉出养殖场那一刻起,养殖场除一定期限内保证鱼苗质量及相关养殖提示等后合同义务外,其主要义务已经履行完了。所以,费用应当由林某承担。
4.另外,若当地的交易习惯或者该行业的交易习惯是一般由养殖场将鱼苗送到买主手里,则除非有合同明确规定,费用当由养殖场承担。但是,此种情况下,
林某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问:不能。
据《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风险承担实行所有权人原则,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情况下,标的物交付后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该案中,合同的履行的地点为渔场,动产的所有权从交付时即发生转移,当林某在渔场取到鱼苗,该鱼苗的所有权已经从渔场转移到林某,所以因为在饲养中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应该由所有权人林某承担,渔场不需要负责。
第三问:不可以。
据《合同法》第116条规定,同一合同中的既有定金条款又有违约金条款的,只能由非违约方选择适用,不能同时并用。
注:
第二问的法理依据非合同的权利义务是相对的,而是标的的风险转移;
第三问中,一般认为订金就是预付款,是合同的一部分;定金既是一种担保又是一种违约责任。本案明确约定为定金而非订金,因此,直接引用法条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引用自三航四方之ssk)
http://bbs.nwpu.e.cn/npubbs/viewthread.php?tid=46071

❽ 合同履行交付的时间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交付标的物。标的物在合同订立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的时间。
合同履行时间又叫做合同履行期限,这是合同当中必备的内容。一旦约定好了合同履行时间,那么双方当事人就要严格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否则的话就是违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大家知道合同履行时间一般是怎么约定的吗?小编将在下文中为你介绍。
合同履行的时间,以日、旬、月、季、半年度、年度或跨年度计算。在买卖合同中的履行时间,实际上就是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买受方支付货款的时间。
《合同法》对买卖合同交付时间作了如下规定:
一、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交付标的物。约定交付时间,出卖人可以在该交付时间内的任何时间内交付(《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八条)。
二、当事人没有约定标的物的交付时间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按下列方式确定:
1、协议补充。不能达成协议补充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2、履行时间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四款)。
三、标的物在合同订立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的时间(《合同法》第一百四十条)。
四、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三条)。
在某些情况下,合同的履行时间并不需要当事人刻意去约定,而是由法律事先规定好的。比如,一般合同的履行时间为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买受方支付货款的时间,具体到每个时间段的话还是需要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如果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向站的专业律师寻求法律帮助。
热点内容
婚姻法21这条属于 发布:2024-11-19 20:42:30 浏览:938
瑞达行政法补充讲义 发布:2024-11-19 20:36:23 浏览:551
新合同法以什么为指导制定 发布:2024-11-19 20:34:37 浏览:295
女法官p 发布:2024-11-19 20:11:24 浏览:269
新郑律师援助 发布:2024-11-19 19:04:40 浏览:708
印刷厂装订车间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19 19:03:11 浏览: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规定 发布:2024-11-19 18:48:34 浏览:987
24条婚姻法北京电视台 发布:2024-11-19 18:48:29 浏览:373
履行查对制度的规章制度和程序 发布:2024-11-19 18:19:19 浏览:18
阜平法院 发布:2024-11-19 18:18:19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