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简述法的渊源的含义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简述法的渊源的含义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发布时间: 2023-01-03 13:29:49

❶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社会主义法的原则可以归纳为民主原则、法制原则、国际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等内,其中容最根本的是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其他原则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毛泽东在谈到1954年宪法草案时指出,“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27页)。这两个原则不仅体现在宪法上,而且体现在社会主义法的体系中。

(1)简述法的渊源的含义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反过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必将有利于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有力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法律秩序。

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因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各种作用,也是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作为核心的。

❷ 简述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及我国法的渊源

法律分析:当代中国的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认可的惯例等。

(1)制定法是我国法的基本渊源。在我国,判例不是法的渊源。

(2)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属于单独一类。

(3)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的意义很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与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法的渊源又称法律渊源,简称法源.作为专门的法律概念,按照我国法理学界的通常理解,可以将法律渊源界定为:法律渊源是法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是根据法的效力来源的不同对法所进行的一种基本分类.也称作法的形式.

“法律渊源”一词来自罗马法的fontes juris(法的源泉)。法律渊源具有多种意义:如历史渊源、本质渊源、效力渊源、形式渊源等。如今使用的法律渊源,通常是指法律的形式渊源或效力渊源,即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通过不同方式创立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或法律地位的法律形式,可以做为法官审理案件依据的规范或者准则来源。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正式渊源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政权组织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我国的宪法经由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由特殊程序制定与修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修改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在全国人大 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其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由基本法律调整以外的其他法律。
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的规定,有关于国家主权、犯罪与刑罚、民事基本制度等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可根据实际需要授权国务院立法。但有关犯罪与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法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在中国法的形式体系中 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的地位低于宪法、法律而高于地方性法规的地位。行政法规须是为了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则。行政法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规定的事项,一般比法律调整的对象更广泛、更具体。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地位和法律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规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全部范围或部分区域有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消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5.自治法规。自治法规是自治机关或自治团体依照法定自治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效力仅限于自治权管辖的范围,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根据当地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性条例,报上一级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6.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有关行政机关在各自权限内制定和发布的有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分为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两种。部门规章是国务院所属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所发布的各 种行政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政府规章是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外 ,不得与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7.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指国际法主体之间根据国际法而订立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协议,它是现代国际法最主要的法律渊源,并不属于我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国际条约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具有同国内法相同的法律约束力。如《民法通则》1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非正式渊源
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包括习惯、判例等。习惯是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特定的行为规则,判例是指可以被法院援引而被赋予一般规范性质的判决和裁定,这些非正式渊源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渊源。部分国家在立法中体现了法律渊源的开放性,如《瑞士民法典》第一条规定“如本法没有可为适用之规定,法官应依据习惯法;习惯法亦无规定时,法官应根据其作为法官阐发的规则判案.在此,他要遵循业已公认的学说和传统。”

❹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社会主义法的原则可以归纳为民主原则、法制原则、国际主义原专则、社会主义原则等,属其中最根本的是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其他原则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毛泽东在谈到1954年宪法草案时指出,“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27页)。这两个原则不仅体现在宪法上,而且体现在社会主义法的体系中。

(4)简述法的渊源的含义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反过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必将有利于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有力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法律秩序。

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因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各种作用,也是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作为核心的。

❺ 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源泉或法源。
(一) 法的历史渊源:引起特定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产生的历史上的行为和事件。
例如美国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Marbury v. Madison)案确立起了司法审查制度。
(二)法的理论渊源:那些促进立法和法律改革的理论和哲学原理。
例如科斯定理( Ronald Coase)指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无论权利如何配置,产权的初始分配不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即如果交易成本极低,法律对权利义务的分配就不大可能对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法律的任务在于明晰界定产权。
(三)法的形式渊源:那些被赋予法律效力和强制力的具有权威性的某些原则和规范。
(四)分为实质上法的渊源和形式上的法的渊源,前者是指法的真正来源、根源和发源。后者是指法的创制形式和表现形式,这是目前通常所称的法的渊源,其又分为直接渊源和间接渊源,直接渊源指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法的一种分类;间接渊源又称非正式渊源,例如学说、习惯、宗教以及道德伦理等。
法的实质渊源,即法是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还是神的意志、君主意志抑或人民意志;法的形式渊源,即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法规;可以指法的效力渊源,即法产生于立法机关还是其他主体,产生于什么样的立法机关或其他主体;法的材料渊源,即形成法的材料来源于成文法还是来源于政策、习惯、宗教、礼仪、道德、典章或理论、学说;等等。但无论中西方法学著述,对法的渊源的解说,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认为法的渊源主要指法的效力来源,亦即根据法的效力来源不同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在中国,法的渊源的含义的规范化表述,是指由不同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变动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或地位的各种法的形式。

我国目前法的渊源一般有实质意义法的渊源和形式意义法的渊源。在实质意义上,法的渊源指法的内容的来源,如法渊源于经济或经济关系。形式意义法的渊源,即法的效力渊源,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而由于社会制度、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及受政治思想、道德、历史与文化传统、宗教、科技发展水平、国际交往等的影响,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历史时期,有各种各样的法的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刊:、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另外国家政策也是当代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之一。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因此国家政策也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之一。

❻ 简述我国法的渊源

法律分析: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以规范性法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成文法,如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条约等。非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具有法的意义的观念和其他有关准则,如正义和公平等观念,政策、道德和习惯等准则,还有权威性法学著作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刊: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另外国家政策也是当代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之一。根据我国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❼ 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及我国法的渊源

法律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是由我国国家和法的本质所决定的,主要特点是:(1)主要由各种制定法构成,即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不同类别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

(2)由国家认可的习惯只是法的渊源的一种例外的补充。其数量很少。

(3)判例没有普遍的约束力。不是法的渊源。

(4)特别行政区法将作为例外情况在特定的局部地区长期存在。

法的渊源除了实质意义法的渊源和形式意义法的渊源之分,还可以分为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干涉中国内政。外国国家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各种借口或者依据其本国法律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对我国公民、组织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干涉我国内政的,我国有权采取相应反制措施。

热点内容
国家电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5 13:27:12 浏览:903
民法典规定的家事代理权 发布:2025-01-15 12:58:48 浏览:609
劳动法劳务派遣人数规定 发布:2025-01-15 12:46:04 浏览:909
孙国祥行政法违法性判断 发布:2025-01-15 12:35:34 浏览:44
新编行政法理论与实务 发布:2025-01-15 12:31:38 浏览: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项选择 发布:2025-01-15 12:31:37 浏览:660
奥地利民法典pdf 发布:2025-01-15 12:29:15 浏览:649
个人外汇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12:13:50 浏览:951
如何讲道德 发布:2025-01-15 11:55:36 浏览:142
让我们用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5 11:35:34 浏览: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