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财产性概念

合同法财产性概念

发布时间: 2023-02-03 23:37:09

❶ 合同的法律特征是

承揽合同是诺成、有偿、双务、非要式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承揽合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为标的。
2、承揽合同的标的物具有特定性。
3、承揽人工作具有独立性。
4、承揽合同具有一定人身性质。
5、承揽合同具有多种多样的具体形式。
6、承揽合同是诺成合同、有偿合同、双务合同。
7、承揽合同强调履行的协作性。
8、承揽合同的双方是相互独立的责任主体。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251条的规定,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因而也就有相应类型的合同。

❷ 合同法是什么

什么是合同?什么是合同法?合同又称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解除、终止、违约责任等合同关系。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合同?

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了一定的法律效力。经理人在签订合同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合同,合同有怎样的法律特征,合同应具备哪些条款才能产生法律自效力。

合同又称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合同概念之下,可以容纳财产、身份、行政、劳动等不同性质的多种法律关系。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同属民事法律领域的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以及其他法律性质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2、合同是多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

3、合同是从法律上明确当事人间特定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文件。

4、合同是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协议。合同依法成立、发生法律效益之后,当事人各方都必须全面正确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要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对方当事人可通过诉讼、仲裁,请求强制违约方履行义务,追究其违约法律责任

二、什么是合同法?

1、合同法的特征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解除、终止、违约责任等合同关系。

合同法具有以下特征:

(1)合同法强调主体平等、自愿协商、等价有偿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2)合同法贯彻契约自由的原则。在合同法中,主要是通过任意性法律规范调整合同关系。政府对当事人通过合同关系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干预,被严格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合同法从动态的角度为当事人提供财产关系的法律保护。合同法调整商品交换关系,即调整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

我国的合同立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开始的。继《民法通则》为调整合同关系作了原则性规定外,还先后颁布了《经济合同法》(1981年颁布,1993年作了修改)、《深圳经济合同法》(1985年)和《技术合同法》(1987年),以及大量单行法规条例。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并于1999年10月1日施行。

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原则,是指其效力贯穿于整个合同法制度和规范之中的根本准则,是指导合同立法、合同司法和进行合同活动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行为准则。概括起来看,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

(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的原则。当事人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是民事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合同法》第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这一原则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对等;三是合同当事人应当协商一致,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更不得以强迫、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四是合同主体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2)自愿原则。合同自愿原则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自愿原则体现了民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民事关系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特有的原则。民事活动除了法律强制性的规定以外,一律由当事人自愿约定。《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自愿原则贯穿于合同活动的全过程:第一,订不订合同,由合同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自主决定;第二,与谁订立合同,由当事人自己选择对方当事人;第三,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第四•,当事人可以协议变更合同内容;第五,当事人可以协议解除合同;第六,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责任,在发生争议时,可以自主地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第七,当事人有权对合同的形式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公证形式等做出选择。

(3)公平原则。根据《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一是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欺诈、不得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合谋;二是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三是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4)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善意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不得有欺诈等恶意行为。在法律、合同未作规定或规定不清的情况下,要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来解释法律和合同,来平衡当事人间的利益关系。

(5)合法原则。《合同法》第7条明确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

❸ 合同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关系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根据民法理论,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本定义里所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财产关系,不包括有关婚姻、收养、监护等身份关系的协议,因此《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关系合同的特征:

根据上述合同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合同的特征:

第一,合同是一个债权债务关系,即合同是一个财产关系。民法通则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仅仅只调整民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而收养关系、婚姻关系、监护关系等与人身关系有关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其分别适用《收养法》、《婚姻法》、《民法通则》等的有关规定。

第二,合同是建立在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合同法意义上,合同关系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三,合同是一种合意,即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合同是通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建立起来的交易关系。当合同主体的意思表示一致,则合同成立,否则合同不成立。

❹ 财产权包括哪四个内容

财产权包括哪些内容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是可以以金钱计算价值的,一般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需以财产方式予以救济。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以物质财富为对象,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如所有权、继承权等。简称产权。
财产权是人身权的对称。它具有物质财富的内容,一般可以货币进行计算。财产权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准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在婚姻、劳动等法律关系中,也有与财物相联系的权利,如家庭成员间要求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权利,夫妻间的财产权,和基于劳动关系领取劳动报酬、退休金、抚恤金的权利等。财产权是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占有、支配、流通和分配关系的法律表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性质的财产权利。在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公共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不同的社会和国家里,对作为财产权客体的财物种类的限制也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除已宣布为国有的财产外,几乎所有的财物都可作为私人财产权的客体。在中国,则财物依其属于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依其地位与作用,分别属于国家、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

财产权是很难界说的,但财产权又是现在(在人类发展的长时期内)很重要的民事权利,必须要将之单列一类。在没有将知识产权和社员权从财产权和非财产权划出来时,通常说,以享受社会生活中除人格利益和身份的利益以外的外界利益为内容的权利都是财产权。现在只好说,以可以与权利主体的人格和亲属关系相分离的生活利益为内容、而又不属于知识产权和社员权的权利,均属财产权。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的定义。
在确认财产权只包括物权和债权的情况下,也可以说,财产权是通过对有体物和权利的直接支配,或者通过对他人请求为一定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而享受生活中的利益的权利。
特征
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市场主体一律平等,不同性质的经济组织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给财产权的不同主体以同样的法律保护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公民才有从事经济活动和支配自己财产的广泛自由,才有创造财富的自由,因而也就能创造出大量的财富。所以,创造财富的自由要落实在社会制度上必然表现为以私有财产权为基石的自由市场经济。可见,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转的最重要的条件。私有财产权是人权、经济活动和法律活动的核心,因为它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前提,它为人们创造财富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围绕着财产及其权利所产生的冲突是人类事务中最基本的冲突。私有财产权不仅攸关生存的质量和生活的改善,而且给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强大的推动力,是民富国强的法宝,市场经济的核心。
主要特点包括:
主体限制
财产权的主体限于现实地享有或可以取得财产的人。它既不像人格权,为一切人所享有,也不像亲属权,只要与他人发生亲属关系即享有亲属权。财产权的客体限于该社会制度下法律允许私人(自然人和法人)可得享有的。例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土地属于国有(全民所有),不得为私有,因而土地即不得为作为民事权利的私人财产权的客体。即在债权也有这种情形,所谓不融通物即指不得为交易客体从而不得为债权客体之物。因此,财产权的情形常因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而有不同。历史上奴隶制下与资本主义制、现代资本主义制与社会主义制下的财产权的情况很不相同。在这一点,财产权是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的权利,与人格权亲属权大不相同。
财产价值
财产权除极少的例外情形以外都是具财产价值的,这种经济价值又是可以金钱计算的。通常讲到这一点,都以私人信函、爱人遗物(如头发)等也可为所有权的标的为例。就在这种情形,当这些东西成为交易标的时也是有经济价值的。
无专属性
财产权原则上都是可以处分的,不具专属性。可以处分,指可以转让、可以继承;可以抛弃。不具专属性,因而可以由他人代为行使。在一般情形,权利的归属与权利的行使是可分的,例如未成年人的权利由法定代理人行使、破产人的权利由破产管理人行使、失踪人或严禁治产人的权利由管理人行使等。当然,财产权中也有具专属性的。
分类
物权
财产权包括物权与债权两大类。
物权是直接支配物的权利,财产权的分类物也包括某些权利。物权具有排他的效力、优先的效力与追及的效力。物权包括所有权与限制物权。限制物权又分为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前者包括地上权、地役权(从前还有永佃权与典权),都存在于土地(不动产)之上;后者包括抵押权、质权(质押权)、留置权,存在于动产、不动产与某些权利之上。此外还有矿业权、渔业权等。我国农村现有的承包经营权是否物权,尚在讨论中。在物权法中还有物权取得权,如物权性的先买权、买回权,我国现在没有。
关于物权的一个问题是,占有究竟该不该规定为占有权。
债权
债权是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而得到生活上的利益的权利;债权与物权的差异在于其对人性(相对性)、不具排他性(平等性)、债权的可移转性不如物权。债权方面不存在物权法定主义而存在合同自由,因而债权很难分类,更无法列举。一般也不对债权加以分类。
债权有一些附属的权利。例如因合同而发生的债权的主要内容是债权人的给付请求权,但债权人还享有一些其他权利,如合同解除权、终止权、撤销权、选择权等。有学者将这些权利集合名为“财产的形成权”,作为与物权债权并行的一类。不过这些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不宜将之另为一类。债权也可以包括一些由其转化形成的权利,如损害赔偿请求权。
无体财产权,从前被列入财产权。现在我们不用无体财产权这一概念而代之以知识产权,另立一类。
曾经有学者把社员权列入财产权(也有人将之列入非财产权),我们将社员权另列一类。
财产权在民事权利中最为古老。对财产权的研究做得最多,在此不详述。
法律保护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财产权与民主的限度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也逐渐完善。1982年颁行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1988年4月12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条对现行宪法第11条作了补充规定,增加了有关私营经济的条款,并规定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这就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同年6月25日,国务院颁发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征收私营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三项法规,将私营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纳入了法制的轨道。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11条又作了重要修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规定,更加确认了私营经济的重要地位。
诚然,法律本身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但却能有效地刺激和鼓励人们创造社会财富。中国法律对私有财产的各项保护措施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和促进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财富的增长。尤其是1988年中国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后,因私营企业在法律上取得了合法地位,使许多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大步跨入私营企业的行列之中,从而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范围。据统计,至1990年底,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有9.8万户,从业人员170.2万人,户均17.4人,注册资金45.2亿元,户均9.7万元。这些私营企业大多是由个体经济发展而来的。以北京市为例,1998年,有1300多家私营企业是从个体工商户发展起来的。1992年以后,受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海”之风蓬勃兴起,私营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地区也颁行了一些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新规定,并在实践中加强了对个体经济的切实保护,这些措施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标志着中国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法律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法治完善
平等保护
在当前的条件下,为迅速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加快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推进中国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法治化进展,应该加强对个体经济和公民个人财产的全面的、有效的保护,为此,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尽快完善有关法律:西方宪征视野中的财产权研究对各类主体的合法财产实行平等保护。平等保护正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法律上的体现。强调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但对公私财产应实行平等保护,这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体现。只有实现平等保护,建立财产秩序和交易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才有利于公有制的发展。当然,从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来看,对公民合法财产是予以充分保护的,但在有关法律文件中,对个体经济和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规定,甚至个体业主与外国投资者同属私人财产所有者,但在保护上却是有差别的。为加强对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中国宪法应明确规定,公民个人财产只要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也应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除此之外,还应完善公司法、物权法、合同法、破产法、侵权法等有关法律,在财产的取得和转让、公司的成立和合并以及企业的破产、股票的购买、债券的发行、资产的收购、对财产遭损时的补救等方面都尽可能地对公私财产实行平等保护。
全面保护
对公民的合法财产实行全面保护。保护财产是中国各个部门的共同任务,因而在完善对私有财产全面保护的法律方面也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应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司法机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职责权限,完善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机制,使之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地方、个人、单位的干涉,同时应对私有财产权的法律限制、征用、征收、罚款、没收、税收等做出规定。当然,宪法也应规定对公民私有财产的征用,只能由国家为社会的公共利益严格依照法

❺ 合同法认定个人财产归一方是什么原则

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的因素是:
1、时间因素。即个人的婚前财产为个人财产;
2、性质因素。即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专用的生活用品、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具有人身属性的财产认定为为个人财产;
3、约定因素。即当事人约定为个人所有的共同财产认定为个人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❻ 合同和合同法有什么区别

合同的含义

合同(Contract),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由法律确认和调整的合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的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合同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合同客体,是指合同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即合同的标的。合同的内容,指合同主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条款是合同具体内容的体现,它包括当事人的名称、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格、支付方式、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结果,是以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的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合同的内容是由意思表示的内容来确定的。因而,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是一种双方或多方共同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的成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合同的各方当事人互相、平行作出意思表示,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要达成合意,这种合意是当事人平等自愿协商的结果。

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的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在于为了各自的或共同的利益。即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为了保证其利益实现,以合同的方式来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4.合同的订立、履行,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无论是合同的主体、订立合同的程序、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内容,还是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或解除,都必须合法。

5.合同依法成立。合同的成立,具有法律约束力,即合同的当事人必须遵守合同的规定,如果违反,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合同法的含义

合同法(LawofContract),是国家调整经济贸易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我国,合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同法,除了调整经济合同关系的基本法《合同法》外,还包括《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中有关合同的法律规定等。如,《劳动合同法》虽然也要维护当事人的合同自由,但主要着眼于保护劳动关系中的弱者———劳动者的利益,从而达到维护社会利益的目标。《海商法》主要是涉外运输、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合同法》与《海商法》有关合同规定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即有关“海上运输合同”、“船舶租用合同”等,优先适用《海商法》的规定,在《海商法》没有相应规定时,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狭义的合同法,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这里阐述的是狭义的合同法。

合同法的特点

1.普遍性。合同法无论在一国,还是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合同法》的普遍性反映在许多方面。从合同法适用的范围上看,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都离不开合同法。从合同的成立到终止上看,合同的签订、履行、违约、乃至损害赔偿都带有普遍性。

2.完整性。建立完整的、统一的《合同法》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合同法》兼顾了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交易便捷和法律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全面、系统地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对于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均在《合同法》中得到了体现,其条文之多、内容之广均是前所未有的。

3.时代性。从合同的模式上,传统典型合同经常适用,而新的合同层出不穷,如融资租赁合同、电子商务合同,以及现代社会的服务合同、咨询合同等。为此,《合同法》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确认了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书面法律效力,充分显示了《合同法》的时代性。

4.国际性。经济全球化,使得《合同法》的制定大量地吸收了国际条约、惯例的内容,如将《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有关内容融入到《合同法》之中,全面地与国际条约和惯例接轨。又如,在合同的订立中,对要约与承诺作了详细的规定,其内容基本与国际上一致,这样有助于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BasicPrinciplesofContractLaw),是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它是合同法区别其他法律的标志,集中体现了合同法的基本特征。它统帅合同法的全部内容,是制定和执行合同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合同法的灵魂。根据法学理论和合同法的规定,在订立和履行合同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即指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订立和履行合同两个方面,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

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平等是自愿的基础,而自愿只有在符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才产生意义。

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地确定其权利和义务。如,买卖等价有偿,货真价实,按质论价。

诚实信用原则,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包括:诚实,即要表里如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或可以撤销,若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守信,即要言行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要约与承诺。

遵守法律,尊重公德原则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法律,主要是指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国家通过强制手段来保障实施的,如纳税、工商登记、不得破坏竞争秩序等规定。

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必须尊重社会公德。合同当事人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和手续签订,其行为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利益,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即合同一经成立,除不可抗力等法律规定的情况之外,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若违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同时,还表明行政机关不得干涉,不得违法变更甚至撕毁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审判机关在执法时要依法保护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合法权利。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纲领,贯穿于《合同法》的始终。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两大作用:一是指导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对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订各项规定、对审判人员如何适用合同法,都起着指导作用;二是补充作用,对合同法的某个问题,法律缺乏具体规定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基本原则来确定,审判机关可以根据基本原则解决纠纷。

合同法是用来认清合同是不是有效的

❼ 合同法和物权法的区别

1、物权具有强烈的排抄他性,能够对抗第三人(例如物权人可以行使追击权,而债权人不能向第三人追夺),物权具有优先权。

2、原则不同。合同法实行“意思自治”原则,物权法则是“物权法定”原则。

3、调整范围对象不同。合同法是债权关系;物权法是物权关系。

4、目的不同。合同法是调整流动性的财产关系,物权法是调整静态的财产关系。

5、相对性关系不同。合同法调整相对性的法律关系,物权法是绝对性的法律关系。

(7)合同法财产性概念扩展阅读:

合同的法律特征

1、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2、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4、合同是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故应为合法行为。

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

❽ 合同法具有私法的本质属性

我国的合同是涉及到公共利益以及国家的相关利益,同时对于合同签订来说是要按照相关的流程以及签订相关的合同格式而进行的,面对相关的合同法来说,是记载着合同的注意事项以及范围,接下来为大家整理关于合同法具有什么属性问题的解答,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往下看。一、合同法具有什么属性
1、合同法为私法
法律可以划分为公法和私法。
公法涉及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等公的利益,而私法则主要涉及私人之间的利益。
合同法主要规范与当事人的合同相关的法律问题,所涉及的主要是私人的利益关系。
2、合同法为财产法
在私法中,有的涉及财产关系,如物权法;有的涉及人身关系,如亲属法。合同法主要关系到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3、合同法为交易法
在财产法中,有的规范财产的归属关系,以物权法为典型,有的规范财产的流转关系,以债权法为典型。
在财产流转关系中,又以财产的交易关系最为重要,其在法律层面上的表现即为合同法。
4、合同法为自治法
自治法是指合同法作为私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奉行合同自由原则。
具体来说,合同法多为任意性规范,或为引导当事人的行为,或为补充当事人意思的不备,仅在少数场合规定强制性规范。
合同法的适用原则上取决于当事人的援引,而不像刑法有专门的国家机关负责执行和适用。
自治法区别于道德的自律性,道德发挥作用主要依据个人内心道德的自我约束,是为自律。
合同法作为一种国家制定的法律,属于他律范畴。
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权人可请求法院介入,通过国家强制力保护其权利。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 平等自愿;
2、 诚实信用;
3、公共利益;
4、 法律约束力。
三、合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
1、计划合同与普通合同
凡直接根据国家经济计划而签订的合同,称为计划合同。如企业法人根据国家计划签订的购销合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普通合同亦称非计划合同,不以国家计划为合同成立的前提。公民间的合同是典型的非计划合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计划合同日趋减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合同已被控制在很小范围之内。
2、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双务合同即缔约双方相互负担义务,双方的义务与权利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合同。如买卖合同、承揽合同等。单务合同指仅由当事人一方负担义务,而他方只享有权利的合同。如赠与、无息借贷、无偿保管等合同为典型的单务合同。
3、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有偿合同为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取得权利需向对方偿付一定代价的合同。无偿合同即当事人一方只取得权利而不偿付代价的合同,故又称恩惠合同。前者如买卖、互易合同等,后者如赠与、使用合同等。
4、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以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为诺成合同。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须实物给付,合同始能成立,为实践合同,亦称要物合同。
5、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
凡合同成立须依特定形式始为有效的,为要式合同;反之,为非要式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规定,法人之间的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公民间房屋买卖合同除用书面形式订立外,尚须在国家主管机关登记过户。
6、主合同与从合同
凡不依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而能独立成立的合同,称为主合同。凡必须以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始能成立的合同,称为从合同。例如债权合同为主合同,
保证该合同债务之履行的保证合同为从合同。从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故主合同消灭时,从合同原则上亦随之消灭。反之,从合同的消灭,并不影响主合同的效力。

❾ 合同法不是财产法对不对

合同法不是财产法。复
依据制法律规定,《合同法》是涉及财产问题的民事法律,但是,不是所有的合同都是涉及财产问题的。
《合同法》里规定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里面有涉及财产和不是财产两种情况的。
下面是合同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
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热点内容
2014民法段波 发布:2024-11-19 12:32:28 浏览:204
劳动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资 发布:2024-11-19 11:37:43 浏览:668
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 发布:2024-11-19 10:55:18 浏览:312
唐山司法鉴定中心地址 发布:2024-11-19 10:43:57 浏览:412
拆迂预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10:17:07 浏览:430
人力资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19 10:00:40 浏览:900
交强险无责任赔偿限额的法律依据 发布:2024-11-19 09:35:05 浏览:878
经济法战略联盟的类型 发布:2024-11-19 09:33:59 浏览:129
现代劳动法不包括什么制度 发布:2024-11-19 09:24:33 浏览:358
劳动法被解雇不满一年怎么赔偿 发布:2024-11-19 09:23:49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