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法社会学的思维方式

法社会学的思维方式

发布时间: 2023-02-19 07:50:57

『壹』 法社会学的原理

法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法律现象,代表人物有涂尔干、埃利希、韦伯、霍姆斯、庞德等。 西方许多国家又把这门学科称为“法律与社会”(Law and Society),或“法学与社会科学”(Law and Social Science)。 法社会学的结构没有统一的安排,因为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实在是一个大框架,几乎所有与法律有关的社会问题都可以放在其中,究竟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框架比较合适,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和注意中心。

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是法学与社会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西方许多国家又把这门学科称为“法律与社会”,或“法学与社会科学”
法律社会化
涂尔干、韦伯等人强调法律的社会化,反对将法视为国家的唯一产物,认为应当从组织化社会,或社会本身,或人们社会行为中去探寻法的真谛。

庞德的法哲学的核心的社会利益说,认为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他明确反对纯粹逻辑推理的僵化的概念主义或形式主义法学,认为法哲学要从单纯历史的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庞德的社会法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理论,他提出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纲领,启示人们关注社会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效果,关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实际内容,并且注重法律与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庞德认为,法律是发达政治组织化社会里高度专门化的社会控制形式,即通过有系统有秩序地运用这种社会的暴力而达到的社会控制。在这一意义上,法律是一种“社会功能”或“社会控制”,是协调利益冲突的手段;法律的作用就是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各种利益,尤其是社会利益;提出法的功能性概念来取代逻辑性概念,主张“有用即是真理”。

法社会学的结构没有统一的安排,因为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实在是一个大框架,几乎所有与法律有关的社会问题都可以放在其中,究竟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框架比较合适,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和注意中心。

『贰』 为什么说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思维方式的革命

一、 常人方法学在思维方式上的革命

常人方法学坚决反对传统社会学所持有的科学主义立场,力图从日常生活世界出发,用常人处理日常生活、人与人交往互动的方法,而不是使用有诸多预设的科学研究方法。认为社会学、科学研究也与日常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说日常活动是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甚至自然科学工作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常人方法学就使社会学放弃了作为客体对立面的主体地位,各种科学研究者的活动不再具有二元论思维方式中的那种主体地位,他不仅是一个在社会生活之中的观察者、反映者、辨析和评判者,一个构造者、整理者与实践者,更是一个在日常交往关系中的受动者,他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来自研究对象的主动作用。这样,常人方法学究克服了科学主义。同时,由于他把研究者也纳入主体间性关系之中思考,因此是彻底经验主义的,常人方法学理论因此也就具有了反思性,克服了传统社会学理论想把社会当成一种经验世界来研究,但又站在经验世界之外,而不能真正理解行动者行动的意义这个矛盾。

二、 常人方法学的重要影响

1、常人方法学从彻底的经验一元论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社会的全新图像。

2、具有新的思维方式的常人方法学,使社会学从神化走向人化。

三、 常人方法学的局限

1、常人方法学所研究的问题还比较狭窄。

2、常人方法学家之间虽然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但其理论分支之间有时存在相互矛盾之处。

3、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常人方法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

http://www.docin.com/p-43497762.html

常人方法学:着力于发现社会生活中隐含的、通常没有说出来的假设和共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常常使用打破共识这种方式来解释共识的存在。

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跟自然主义的定性实地研究存在相当的差异。根源于现象学的哲学传统,这也是常人方法学者对人们报告其真实经历持怀疑态度的原因所在(Gubrium and Holstein , 1997)。舒茨(Alfred Schutz ,1967,1970)将现象学引人社会学,他认为真实是社会地建构起来的,而不是外在的。人们不是以自然的方式来描述世界,而是以一种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方式来描述世界。这样,现象学者认为怀特的街角帮是以他们的方式来描述他们的帮派生活的。但是,他们的报告不会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以及为什么这样就是有意义的。这样,研究者就不能够依赖于他们的研究对象的故事来准确地描绘社会真实。

传统的民族志学者认为应该投身于特定的文化,并报告线人的故事;而常人方法学的目的则是理解线人对世界的理解。这样,一些实地研究者就觉得需要一些技巧来解释人们是如何理解日常世界的。如:加芬克尔认为研究者可以通过打破常规来揭示人们想当然的规则。加芬克尔因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做的一系列“破坏实验”而出名。所谓的“破坏实验”就是要打破常规(Heritage,1984)。比如,加芬克尔(1967)让他的学生做了一个“谈话澄清实验”他要求学生和熟人或者朋友进行一般的谈话,但是要求对方对每一个陈述都作出澄清。通过这种技巧,他们发现了那些被想当然的谈话要素。

下面是加芬克尔的学生所做的两个实验 ( 1967 : 42 ) :
案例1:研究对象告诉实验者说他前天上班的时候车胎没气了。
研究对象:我的车胎没气了!
实验者:你的车胎没气了?什么意思?
她立即显得很惊讶。然后气呼呼地说:“什么意思?什么意思?车胎没气了就是车胎没气了!这就是我的意思。没有别的!真是个变态的问题!”

案例2:研究对象欢快地在挥手。
研究对象:怎么样?
实验者:你说的怎么样指的是什么?我的健康、财富、作业、思想状态还是我的其他什么?
研究对象:(脸红而且马上失去控制。)你看!刚才我是很友好的。坦白说,我并不是要诅咒你。

通过“悬括”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中的期望,实验者就会发现平时互动的微妙之处。比如,虽然“怎样?”有很多可能的含义,但在互动中我们总是能够精确地知道其中的含义。常人方法学者并不是简单地对研究对象如何理解世界感兴趣在案例中,研究对象肯定会认为实验者相当无礼、愚蠢,或者傲慢。对话本身(不是线人)成为了常人方法学研究的对象。

总的来说,常人方法学的焦点是“互动”的潜在模式,正是这些模式规制着我们日常生活。

常人方法学者相信坚持自然主义分析的研究者会“失去分析常识世界及其文化的能力,因为他们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和视角本身就是他们所要研究的世界或者文化的一部分”( Gubrium and Holstein,1997 : 43)。

就自然主义方法和常人方法学之间的差异,韦德( Laurence Wieder )给出了一个绝佳的例子(Gubrium and Holstein,1997)。在其研究( 《语言和社会真实:罪犯密码的案例》,1988)中,韦德刚开始时使用的是民族志的方法:他走进监狱并与囚犯交朋友,进行参与观察。他认真地记录了舍友之间,以及囚犯和监管者之间的互动。他最初的目的是要描述罪犯的真实生活。韦德的观察使得他发现了“罪犯密码”,而他认为正是这些罪犯密码导致了罪犯针对监管者的异常行为。这些密码包括了一系列的规则,比如“不准亲屁股”、“不准告密”和“不要相信监管者”等。这些规则也是部分罪犯用来抵制监管者帮助他们实现从监狱向社区转变的工具。

韦德意识到这些密码不仅仅是对异常行为的揭示,更是“道德说教和正义的手段” ( Wieder , 1988:175)。在这一点,韦德从自然主义方法转向了常人方法学:自然主义实地研究者的目的是要理解参与者所理解的社会生活,而常人方法学者则试图找到达成理解的方法。在罪犯密码这个案例中,韦德意识到罪犯利用密码来理解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他们与监管者之间的互动,民族志方法也就由此转向了常人方法学。比如,罪犯将会说:“你知道的,我不会告密的。”他用这句话来拒绝回答韦德的问题 (p.168)。对于韦德来说,密码“就像是中止或者改变谈论话题的工具” (p.175)。甚至监管者也会利用密码来为他们不愿意帮助罪犯做辩护。虽然密码约束着行为,但也是控制互动的一种工具。

『叁』 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特征有哪些

法律的实行是以法条来作为准则的,而法条是人制定的。法律的思维方式我认为,在理性的角度上严格依照法律条文规定的界限来进行问题的分析思考解剖。法律思维的方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法律的合法性为中心去进行思维。尊重法律、以人为本。

『肆』 你觉得大学生怎样培养法制思维方式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并熟知法律知识


这是大学生培养法版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权只有在了解法律条款熟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的法律思考,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二、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法律思维的核心之一,清晰的头脑、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必须条件。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正义感。


高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应是一个高科技的高危险的犯罪分子。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社会正义感,勇于捍卫社会正义,只有这样,一个大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


四、参加法律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终是空。只有在社会中,在不断地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培养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 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发展观念,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到的,这是需要整个社会、高校、大学生自我的长期的共同努力。



【希望得到好评!谢谢,祝您学习愉快!】

『伍』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法制思维方式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列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实践经验的总结.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初一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使命.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如何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呢?有以下几点:
一、 学习并熟知法律知识。这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只有在了解法律条款熟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的法律思考,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二、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法律思维的核心之一,清晰的头脑、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必须条件。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正义感。高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应是一个高科技的高危险的犯罪分子。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社会正义感,勇于捍卫社会正义,只有这样,一个大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
四、参加法律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终是空。只有在社会中,在不断地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培养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

『陆』 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专法治理念,是一种属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因此,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柒』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哪些

法律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法律思维是主体认知客体的一种方法。

法律思维的主体是指法律职业者,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客体是指法律规范和客观现实。

2、法律思维是主体从现象到本质以达至法律真实为最低标准的一个思考过程。

进入法律视野的客观事实经常呈现纷繁杂陈、杂乱无章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法律思维作为理性的思考方式,需要对大量的现象进行分析加工,法律思维虽然是主体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过程,但这种思考以达至法律真实为标准,即所谓的合法性优于客观性。

3、法律思维以法律职业者的法律知识和经验阅历为前提。

与法律职业者相关联的不仅是法律规范整体,还涉及到具体的事实构成。法律思维不可能凭空产生,其必然以对事物的“先见”为前提。法律职业者运用法律思维,必须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底蕴,否则思考法律问题就会没有依据和方向。

4、法律思维以法律规范和客观事实为思考质料。

法律思维的逻辑起点是进入法律视野的自然事实或者说案件,这些自然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行为、动机等等。法律思维通过法律规范要求,区分出自然事实和法律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区分出法律事实的性质。

5、法律思维以法治理念为价值指引,以停止纷争为目的。

如前所述,法律思维是一种法律方法,其既是实现法治的条件也是法治自身的固有要求。关于法律思维以法治理念为价值指引的问题,将在下文论述。

多数情况下,法律思维表现为一个判断过程,以得出结论并给出理由为结果,其现实意义就是定分止争,即案件的审结。定分是对争执问题是与非的判断,止争是在判断的基础上据法裁断,给出法律结论和理由。在此,法律的目的与法律思维的结果形成了契合。

(7)法社会学的思维方式扩展阅读:

法律思维方式的步骤:

1、程序先序,即认为程序优于实体;

2、掌握运用法律术语,对事物用法律人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判断;

3、保持溯及既往的习惯,中正稳重;

4、逻辑严密,谨慎地对待情感因素(客观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5、对事物的探求过程多作事实判断,尽量少作价值判断;

6、追求程序正义,在程序正义前提下追寻事物本质;

7、判断结论总有单一性,是或者非有明确界限并要求作出判断。

法治首先要求法律人具有专业的法律思维。然而这种法律思维常常不能被普通人理解,有时法官的话还容易惹起众怒。这里存在多种原因,比如有的法官会违法裁判,又是纠纷的最后裁判者,并且是终极裁判者,所有现在许多社会矛盾都集中到法官身上,这是大家可以观察得到的原因。

法官的话易惹众怒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容易被察觉的,这是一个职业技术的因素,即法律人独特的职业思维因素。近年来发生的很多法律热点案件或事件引起争议,除了个别法官违法裁判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法律人士和非法律人士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

所以大众在监督司法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法官正常的职业思维,最好能给予理解和尊重

热点内容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都适用劳动法调整 发布:2025-01-13 13:40:31 浏览:716
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题 发布:2025-01-13 13:03:40 浏览:156
民事诉讼法143条规定 发布:2025-01-13 12:44:07 浏览:843
民法典删除的法律 发布:2025-01-13 12:44:02 浏览:711
刑法人员 发布:2025-01-13 12:36:07 浏览:865
法院没给票据 发布:2025-01-13 12:33:17 浏览:995
什么是职业道德含义 发布:2025-01-13 12:32:26 浏览:147
江西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3 12:31:05 浏览:978
上海达尧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13 11:48:29 浏览:506
法学会如何 发布:2025-01-13 11:35:25 浏览:11